如何有效利用 LinkedIn?
如何有效利用 LinkedIn?
Linkedin已經發布中文版了,答主太忙還沒更新回答。下面暫時只討論Linkedin英文版的使用技巧。如果你想持續獲得更多的Linkedin相關的職業、人脈、銷售、招聘秘籍,請關注我和我的Linkedin專欄:Linkedin / 領英秘籍 - 知乎專欄
=================
2014/02/26 更新
使用Linkedin屬於長線投資,一般只有你好好建設你的簡歷發展你的人脈大約半年到一年後,才會有明顯的效果(比如獵頭直接來找你,我基本上每個星期都有獵頭找我)。如果你短期內想找工作,最好還是求助於現有的網路。如果你考慮找一個在美國的技術工作,可以參考我的另一個回答:在美國如何高效地找技術工作? 這個問題適合在美國的同學們或者在中國的想得到免費機票飛過來面試的同學們。如果有具體問題想和我討論,可以私信聯繫。
=================
Linkedin對用戶的價值主要是三層。第一層是identity,也就是你的身份。這一層的主要產品是profile。這是對用戶最重要也是最基礎的功能,比如展示自己的經歷,別人寫給你的評價,你的聯繫方式等等。第二層是insights,可以叫做情報或者內行資訊。這些包括了你的人脈中發生的事、你所在行業的相關新聞、你崇拜的成功人士的經驗分享等等。第三層是everything else,包羅萬象。這可以是各種公司的信息、工作機會、任何人的簡歷等等。
說到有效利用,我們就來按照這三層價值來討論利用的方法。
Identity
利用這一層給予的價值也就是完善簡歷。下面講幾個不是那麼顯而易見的方法:
- 短鏈接。默認狀態下,每個人的profile的公共鏈接都非常的長。但是通過一定的設置,你可以得到一個縮短又好看的版本。具體方法是,進入profile的編輯模式,然後找到公共鏈接,點擊右側的edit
- 不同區域的顯示順序。profile中有很多不同種類的區域,比如工作經歷、教育史、獎章證書等等。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情況下,應該使用不同的順序。如果你是個大學生,你可能沒有什麼實習經歷,這個時候就應該把project段放在學校的上面。如果你在找工作並且有強烈的興趣方向,就應該把summary放在最頂上,並且寫上諸如「I"m a software engineer interested in Machine Learning in small to medium companies in the Bay Area」 的精確描述。
- 照片。最好是找個專業的攝影師照一張。如果沒有專業的正照的話,可以找一張比較正式的照片。但是最好別放證件照,因為一般都很難看。
- 多媒體信息展示。有些區域支持多媒體信息的展示。比如你可以把你在slideshare的幻燈片鏈接放上去,或者是論文之類的。這樣大家可以點擊這些內容,對你的影響更深刻。
- 推薦(recommendations)。如果工作經歷中能得到同事或者上級的肯定,那就會讓你的簡歷十分出彩。因此,你可以在寫完經歷後找相關的同時和領導給你寫推薦信。建議你不要直接給他發推薦信書寫邀請,而是你主動推薦對方,然後表示希望他也能給你寫一些評語。
Insights
這裡的價值主要是人際關係和業內資訊方面的。
- 導入聯繫人。Linkedin有一個功能是讓你導入郵箱聯繫人。之前linkedin的導入聯繫人的功能受到不少詬病,主要是因為設計不好,導致用戶被誤導,發送了垃圾郵件導致的。經過多次的修改,現在應該已經非常清晰了。導入聯繫人會有兩個步驟,和已經在linkedin上的人建立鏈接、邀請還沒有在linkedin上的好友加入linkedin。導入聯繫人後,之前沒有加入linkedin的人在註冊linkedin後你會得到提示
- 「您可能認識的人」(People you may know),這個上面是linkedin通過一些演算法來推測你可能認識的人,每天都會更新。當然如果你確實不認識某個人,也不要亂加。
- 付費服務。當你對人才高級搜索、對不認識的人發送inmail、查看誰看了你的簡歷等功能有需求時,可以考慮使用會員付費服務(subscription)。任何一次聯繫和一絲機會都有可能給你帶來一個事業上的重要轉折。
- 業內新聞和Influencer。當你的profile比較完善的時候,linkedin會用機器學習的方法給你推薦一些相關的頭條。你的消息更新最頂上的部分就是那些新聞推薦。你的個人信息越詳細、點擊你感興趣的新聞的次數越多,這些新聞的推送會越合你口味。這和豆瓣電台有點類似。Influencer裡面有很多行業大佬的帖子,非常值得學習,你可一關注一些你感興趣的行業領袖。
Everything Else
很多不是核心功能的功能其實頗有意思。
- 學校搜索。當你點擊Network - Find Alumni的時候,你會來到一個校友搜索系統。這個功能其實很厲害,可以搜出例如「XX學校XX-XX年畢業在XX地區的XX公司和XX公司工作的所有校友」這樣變態的要求。
- 公司信息。很多公司點擊以後都會來到這個相關的公司頁面。上面可以看到公司簡介、公司產品、還有你可能認識的在這個公司的人。所以如果你是企業負責人,你就可以在這個裡創建你負責的企業的信息頁面。
企業用戶的付費服務
其實Linkedin有很多其他的東西,有些雖然不是用戶的價值中心,但是企業用戶會用到
- Talent solutions。這是一個給企業招人用的解決方案,主要給HR的人才搜索和招人流程管理帶來巨大的方便。這是企業付費服務
- Sales Navigator。這是給企業銷售用的,主要是用來尋找潛在客戶並且和他們聯繫。
- Marketing Solutions。這主要是廣告投放。
其他秘籍
- 你在Linkedin的人才搜索結果的排名和你的簡歷新鮮程度有很大關係。因此如果你曾經被很多HR聯繫過都把他們回絕了,現在又開始想跳槽了,那麼你只需要簡單修改一下你的簡歷的一些部分,比如工作經驗或者summary。修改完後,短期之內你的名字就會出現在搜索結果靠前的部分。注意,排名靠前只是相對的。如果簡歷十分簡單或者不對應市場需求,那麼也未必會受到關注。
- Inmail。在試圖和不認識的人取得聯繫的時候,盡量不要直接加他人為好友。優先考慮讓朋友面對面引薦,不行的話打電話,再不行就發簡訊或者微信,最後用linkedin完成一個可靠的關係以便後期維護。如果沒有合適的中間人,那就可以考慮用inmail,會員每個月都會有免費額度。對方如果7天不回inmail的話,inmail額度會退回(若干個月有效)。發inmail的時候要自我介紹、說明來意、表達願景。有效的溝通就是要讓對方可以行動,比如留下他的聯繫方式等等。
- 工作申請的referal。當你在Linkedin上申請工作的時候,Linkedin會推薦你幾個該公司的員工,然後讓你發私信給他讓他引薦。我個人覺得這個功能不太好。建議大家要麼在申工作之前就聯繫這個人,要麼不要聯繫。很多公司refer人都有bonus,但是如果申請人自己申請的,那就沒有bonus。所以如果你是申請工作後再找人refer,大部分人都不會太樂意。
今天剛好寫了一篇使用Linkedin一些年來的粗淺經驗,以下。:)
在職業發展路上,Linkedin是我用過最好的且唯一在使用的職業社交產品。使用Linkedin已經很多年了。
很多朋友問我為什麼喜歡Linkedin,如何使用會有效果。我這裡把這些年使用Linkedin的粗淺經驗記錄一下,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我的Linkedin頁面是:
http://cn.linkedin.com/in/freshyoyo/
或者在Linkedin里搜索:
Yuanqing You
先講一個好玩的故事。
我第一次集中使用Linkedin,是參加工作後。我碰到好多新的同事、前輩,就開始八卦他們的工作經驗,查Linkedin玩。
有一次,我看到某個同事的Linkedin介紹這麼寫自己,「俺是世界知名的科學家……」,我就跑到我經理那裡,給他看這個Linkedin頁面,說,哈哈,哪兒有人自己說自己是世界知名的啦……然後經理很明顯地咽了一下口水,說,西方的自我營銷方式會比東方更直接一些,可以理解……
我當時就默默地回座位,才想起來,沒有查過經理的Linkedin,一看,結果他當時寫的是「很多人叫俺完美無瑕的設計師」……
幾天沒有敢正眼看經理……後來經理也改了他的Linkedin介紹,哈哈哈。
從那時起,Linkedin就陪著我的職業路一直走過來啦。
講下我為什麼喜歡Linkedin:
1,單純。
Linkedin和其他社交產品比,單純得多。沒有豐富的圖片和繁雜的互動,就是簡簡單單的Profile頁,職業社交關係鏈。
2,真實。
人都是真實的,有真實名字,有真實職業背景。加聯繫人時因為大多是認識的、見過的,所以很相信這個社交產品的內容。
3,職業。
這裡沒有曬旅遊、養生方法、小道消息,這裡只有職業相關的內容。作為一個設計師,我的職業聯繫人里大部分是設計師以及相關行業的同事,所以Linkedin里我得到的信息是非常集中在我這一行的。
4,嚴肅。
這是一個相對嚴肅的社交圈。每一個狀態、每一個工作記錄都是嚴肅的。在眾多社交產品中,這是獨一無二的。
以上4點是我開始使用Linkedin的興趣點,後來使用久了,發現很多有趣的使用方法,讓我更喜歡這個產品。
1,學習。
在職業場合中,會遇見很多不同的人。同事、上司、下屬、會議演講嘉賓、合作夥伴、校友等等。我總會發現很多人非常優秀,從很多維度各有特色。我就會好奇,他/她為什麼這個點是出色的,來自哪兒,如何鍛鍊出來的。
舉一個例子,在美國工作時,有一位領導,每次會議的時候那個風度翩翩真是令人髮指,說話談吐優雅到位,舉止得體。我當時就想,都是研發線的,為什麼這個人就這麼不一樣呢?我查詢了他的Linkedin,才知道他在哈佛讀了JD後,擔任了一段時間的律師,才轉入互聯網行業。知道他的背景後,我會理解他的行為模式是如何來的,並了解這個點他為什麼優秀。
其實我們工作中能碰見很多有趣的人,我後來養成一個習慣,會查詢一下他們的Linkedin檔案。他們的教育背景、工作經歷、國際生活工作經驗,都會對他們現在的工作方式和特點帶來極大的影響。久而久之,甚至我可以簡單的有一個人群劃分,雖然不一定準確,但是可以幫我迅速了解在工作中需要合作的職場人士。
在華為,工作需要和很多客戶打交道。我也喜歡在和客戶初次會議後,通過名字搜索,加上Linkedin,並進行一些研究,會幫助我在工作場合中與客戶的合作更融洽。
簡單來說,職業成長期,多看厲害的人的Linkedin經驗,可以作為參考、學習、印證,對自身的職業成長很有好處。
2,自省。
小時候覺得寫簡歷是需要用的時候才動筆,例如申請研究生、找工作、換工作,但是Linkedin教會我,維護一份自己的職業經驗記錄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情。
我的微博、知乎自我介紹可能很多年都沒變過,但是我的Linkedin個人頁面是長期保持更新的。在工作經驗這一欄,多次的更新每次都可以讓我再次思考這段時間職業發展的歷程、工作的優缺點、職業進步的瓶頸、自身的差距。這個思考過程對我非常重要。
可以這麼說,我的Linkedin頁面寫得比我簡歷還仔細認真。每一份工作的每一句話都是至少改過100次且思考得比較透徹的結果。
很多時候,周末泡上一杯茶,改改自己的Linkedin頁面,已經成為一種樂趣和習慣。
思考過程的美妙之處在於:首先,一份工作,短短几行字,寫出的內容,就是我這段工作最在意的內容,最在意的成績;其次,在思考寫什麼的時候,優先順序自動就出來了,也能幫我想清楚我到底喜歡什麼、擅長什麼;最後,每次語言的精鍊和捶打,都會讓我對這份工作的感悟越深厚。
Linkedin更新自己工作經歷的過程,對我來說,就是自省的過程。
3,社交。
社交產品一定還是有社交的。當個人頁面到一定穩定度之後,職業形象就自動體現出來,同時,這個Profile頁也有了一定信任度在裡面。在職場上和聯繫人互相加的過程,也是一個相互職業經驗再認識一次的過程。
一個簡單的例子,我在會議上遇見一個美國設計師,交流了後,互相都覺得聊得很來。於是我們互加Linkedin,發現我們兩個之前在矽谷的公司開車就10分鐘,且有共同認識的朋友。馬上我們就聊得更開心了。這種職業的聯繫可以更好地幫助交流、增進職業關係。
Linkedin的社交我分為:新認識的朋友加深職業聯繫;老同事再聯繫;認識新朋友。每一種都給我帶來很多社交、學習、擴展職業工作圈子的機會。
4,推薦。
年輕的時候,最喜歡的就是有一個同事給我做Linkedin推薦。來自同事的真實認可是最寶貴的。
每個圈子都不大。例如在矽谷工作的設計師、產品經理、開發,公司換來換去,來來回回就是那幫人,所以真實的推薦是非常有說服力的。一個簡單的例子,你是一個主管,你要招聘一個年輕設計師,你看到他的Linkedin頁面有你現在同事或者以前同事的推薦,認可度很高的推薦,你也許會電話你同事直接問這個年輕候選人怎麼樣,也許會直接加分。
就像把很多零散的點連接為一個有意義的圖形一樣,Linkedin的推薦把大家的信任拉在了一起。
推薦是直接在個人頁面展現出來的。我回國後很少請朋友推薦了,在美國用的多一些。我今天數了一下,有25位同事給我做過推薦,挑出一些我自己很喜歡的。:)
這是ATT合作的產品同事給的推薦,很標準的一個推薦,我覺得重點是覺得我出交互稿快,需求不明的時候能想方案,而且能保證最終質量。(為啥我記得這個產品經理是因為她老公是美劇行屍走肉的化妝師……LA真是哪兒都能碰見娛樂圈的哈哈哈)
I had the good fortune to work with Yoyo during his time at ATT Interactive. During that time he designed several versions of our flagship smartphone app YPmobile. Yoyo"s designs are clear, intelligent, andunderstandable. He is capable of fast turnarounds without sacrificing quality, and he"s a genuine pleasure to work with. I look forward to any opportunities I have to work with him again in the future.
以下是一些讓我開心的推薦,來自產品經理和開發兄弟:
Yuanqing was the best user interface designer I worked with so far. He was super quick in creating the wire frames after the ideation phase. He lead the effort in standardizing user interface patterns for the rest of the search team. All in all , I would recommend You without any reservations.
Yuanqing (aka Yoyo) is one of the brightest interaction designers at Yahoo! His contributions make usability an integral part of value proposition of any new idea or feature in the Yahoo! Mobile Search. I am always surprised by his experience in mobile search so much so tha this interaction designs are always in the realm of engineering feasibility. His hard work, ingenuity and team spirit makes him a unique part of the product team…
Yoyo is by far one of the most talented user interface designers I"ve worked with …
其實大家都互相在推薦,大部分時候都不吝誇獎之詞,但是又因為Linkedin是一個相對嚴肅的地方,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職業形象,所以不會太誇張地寫。這使得Linkedin的推薦在自己行業的圈子裡有足夠的推薦力和可信度。這些推薦的同事現在散布在Apple、Linkedin、Verizon、eBay等公司,也相當於把我的優勢和讚許帶到了更多的場合。
一份Linkedin推薦,是友情的證明、是職業的肯定、也是一封寶貴的推薦信。
5,閱讀。
Linkedin同時還是一個優質的內容來源。你可以設置屏蔽首頁的信息來源聯繫人,這樣你可以篩選出你信任且欣賞的同事來接收他們的信息。我發現,這樣的天然篩選器非常好用。這幫人分享、寫作的內容,無論從質量、行業、還是風格,都非常適合我。感覺就像是面對海量的信息來源,有一群可信的朋友在幫你篩選並提供閱讀內容似的。
我現在大部分英文閱讀,關於設計、關於職業、關於互聯網業界,都是來自Linkedin首頁Feeds區域。
當然,Linkedin還有一個主要功能就是與新工作機會的聯繫。這個好處不細說了,不過確實有效。我近三次換工作,都是來自Linkedin的緣分。:)
Linkedin還有很多好玩的使用方法,我今天記錄的是基本的功能。很多朋友問過我,如何寫一份好的吸引人的LinkedinProfile,其實我也不知道。我寫作不是專業的,英文也不是我母語,不過我自己的Profile是改過很多次並讓我自己滿意的,所以大家不妨看看我的,拋磚引玉,你們再寫出更精彩的來。:)
http://cn.linkedin.com/in/freshyoyo/
希望國內使用Linkedin的優質用戶越來越多~
thanks,
yoyo
@吳中傑 的答案講得很全面了,這裡補充一點稍微不同的角度吧。
首先要強調的一點,通過 LinkedIn 來找工作只能是錦上添花,最重要的顯然還是自己的實力。
膜拜牛人
膜拜各種牛人的經歷,看看對自己有什麼啟發,或者對某個公司某個職位感興趣,那麼看看他們都是什麼經歷,有什麼技能,做過什麼項目等等,然後往這個方向努力。
個人感覺這是 LinkedIn 的最大作用,沒有之一。
比如說搜一下像鄒昊這樣的牛人,然後反思一下自己人生前 30 年都幹了些啥。不過這個要謹慎使用,有時候看多了容易抑鬱,正所謂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
單單看看人家這教育經歷,大二從清華轉學斯坦福,然後接下來 06 年到 11 年拿了 EE 的本科、碩士、博士學位,順帶讀了個 Econ 的碩士,以及一個 MBA,就跟去菜市場買菜一樣。說起來他還算是我學弟,你說這怎麼比?算了,我先去牆角哭會兒。
跟牛人建立聯繫
膜拜牛人這還沒完,當然順便建立一下聯繫就更好了,說不定日後就用得著呢。
如果是認識的,或者見過面的,那麼簡單的在好友請求里提一下,比如說我們在哪哪哪見過,聊過什麼,想加個好友,保持一下聯繫,就可以了。
如果是完全不認識的,通常情況下不建議貿然加好友。如果對方好友數(connection)很多,那麼可以考慮加一個。因為不同的人對 LinkedIn 有不同的用法,有的是只加認識的人,有的是不認識的也會加。
如果對方有 500+ 好友,那麼通常來說即使不認識,對方通過好友請求的要能性也會比較大。但是這裡面還是有一些竅門的。
首先在確保自己的頁面資料完善,尤其是頭像一定要選一個正常點的啊,這樣對方看到加好友請求的時候能確定你不是壞人。
其實要確保把自己的同事、同學已經加上了,這樣有一定的 connection 作為基礎,讓人一看就知道這是個真實的頁面。
接下來就可以簡單的在請求里說明一下自己為什麼想建立聯繫,比如說覺得你經歷真是太牛了,或者說你做的東西太有意思了,或者說你的頭像實在是太好看了(這個是開開玩笑的,不要用)。雖然不能保證 100% 通過好友請求,但是至少能增大一點概率。
最後要注意的是建立聯繫這種事情不是一天兩天的功夫,需要長期慢慢經累,一周加幾個,一兩年過後,基本保證不管將來申請什麼公司都能找到 1st / 2nd connection 問問情況了。
申請工作
通過 LinkedIn 來網羅人才是很多公司的做法,大公司來有一小半的候選人是通過 LinkedIn 聯繫上的,獵頭來通過 LinkedIn 找資源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渠道。對於工作了幾年的人來說,如何通過更新自己的 LinkedIn 資料讓 HR 看上你,也是很有講究了。
如果現在的工作是一線大公司,做的是熱門的東西,那麼恭喜你,什麼都不用寫,把公司和職位掛上去就可以了,自然會有別的公司 HR 以及獵頭聯繫你的。
如果不是怎麼辦?最重要的是兩點,一個是摘要 (summary),強調一下自己有幾年經驗,做過什麼行業,會什麼技術,再強調一下什麼 leadership, communication, teamwork 如此種種。另外一個就是最近的一份工作,同樣,做了什麼,有什麼影響,用到了什麼技術,加上各種數字來印證。這裡面有個竅門,那就是對著你想找的公司/職位,看看他們招人的工作要求,然後根據相應的關鍵詞來完善自己的頁面。
這裡面要強調一點,適當的有針對性包裝、調整一下頁面信息是沒問題的,但是一定不能造假,簡歷也是這樣。這是大大的雷區。這也是為什麼不推薦去 ICC 這種地方,除非實在沒辦法。
互通有無
如果對某些行業或者職位感興趣,不妨上 LinkedIn 找找 connection,約個時間聊聊,互通一下有無。如果主要是你請教對方,那麼別忘了給對方多幾個時間選擇,畢竟大家都很忙的,需要是有求於人,那麼多給對方點靈活性總是好的。
其次就是一定要記得看你的 LinkedIn 收件箱啊。通常來說 LinkedIn 不是個高頻需求,畢竟不是每天都要換工作了。不過如果你給別人發信了,接下來幾天一定要記得及時查看,不要錯過任何信息。否則就會出現下面這種情況:
比我低一級的學弟 A 君聯繫我說能不能聊聊,啥時間都可以。
畢竟是親學弟,我說好啊,約個時間。
過了一個多星期,A 君回我了,說太忙回信晚了:
我心想,可以理解,那換個時間吧。
然後。。。然後過了四個月,A 君回復我了:
我此刻的內心快要崩潰了,然後 A 君適時補了一刀:
啥?今天就聊?還聊什麼啊。。。手動再見~~
好了吐槽完了,大多數時候畫風還是很正常了,這個應該真的是特例了。
看八卦
雖然說 LinkedIn 是一個職場網站,有時候也會成為八卦的輔助手段。至少在數據分析領域,多數在北美工作的人都還是會有個 LinkedIn 頁面的。一般要查某個人的話,上 LinkedIn 基本都能查到。比如說新來個同事,上 LinkedIn 看看哪畢業的,在哪干過啊。或者看看不同人的發展/升職軌跡啊,再或者聽到小道消息說誰誰誰升職特別快,上 LinkedIn 搜搜到底何方神聖,有時候會有有趣的發現。
最後還是要強調一下,LinkedIn 對找工作、職業發展來說終究是錦上添花的東西,最根本的還是提高自己的實力為王。
在我06年加入LinkedIn的時候,當時我覺得那只是個異想天開的社交網路,沒想到現在變成了一個聚集著各個領域專業人士的虛擬社區。
(Source: 5 reasons recruiters don#x27;t click through to your LinkedIn profile)
LinkdIn 在中國也許還不是一個家喻戶曉的求職網站,但是使用的人數在急速地增長。就在去年,我就見證了大量的公司加入了LinkdIn。
我認為LinkedIn在求職過程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具,甚至比你的簡歷還有效。簡單來說,你的簡歷並不能幫你建立人際關係網,但是LinkedIn經常將會推薦一些你應該聯繫的人給你。
當周圍的人問我有什麼好的求職建議,我總是從幫助他們修改LinkedIn上的個人信息開始。
以下是我從幫助許多人(包括我自己和我的室友)找到新工作時得到的一些經驗。
1. Profile picture 你必須要有一個頭像,而且一定要是你自己的照片。而不是什麼卡通人物。你的頭像要看起來自然最好,不要像雜誌特寫那樣做作。根據你的就職方向決定你在頭像上的著裝(金融:正裝;軟體工程:整潔就好,沒有要求)。確保頭像上的你是微笑的。記得使用高像素的圖片。
2. Skills Expertise 這是新增的可搜索的部分。研究一下你的領域有哪些熱門關鍵詞,並讓它們出現在你的履歷的這個部分中。在今天看來,這些關鍵詞通常是一些這領域最常用的軟體,也可能是一些流行的想法。如果你沒有操作一些很常用的軟體的經驗,你可以先把這個軟體作為關鍵詞加到你的履歷中,然後用這個軟體做一個小項目。通常你只需知道該工具的一到兩個方面就可以說自己對這個工具是熟悉的。
3. Endorsements 要肯定他人的技能。這樣做能促使其他人去肯定回你的技能。你在某項技能獲得的肯定越多,在相關技能的搜索結果中你的位置就會越靠前。 (LinkedIn Takes Endorsements Very Seriously for Search Results)
4. Connections 人脈能讓你認識的人獲得指數級得增長。即使是那些只和你說過一句話的人也要建立聯繫。這同時也能讓你在搜索結果中更容易被發現。你的目標是擁有500+的聯繫人。和另一個擁有500+關係的人建立聯繫,因為他們通常更原意接受你的申請。我通常以朋友的身份發送我的邀請,因為這不需要額外的認證。(但是如果你們確實是同事或者同學,那選擇正確的選項是很有用的)
5. Section 如果你在找工作,請按照以下順序寫你的簡歷
- Summary
- Work experience
- Education
- Skills
- Recommendations
又或者你在申請研究生
- Summary
- Education
- Work experience
- Recommendations
- Skills
我對求職新手的第一條建議是,公司在意你相關的工作經驗。比起令人印象深刻的4.0 GPA,你的工作經歷更重要。公司之所以這麼在乎工作經驗是因為無論你在學校學了什麼,到了公司實際做的事總會跟學的有些不同。
6. Job Details 將你每個工作的細節填寫清楚。這裡有更多的地方來增加你的關鍵詞,從而使你的履歷在搜索結果中更容易被發現。介紹一下你做過的事也十分有用哦。這樣做能把你從那些做過學生實習,客戶服務代表和高級系統工程師的人群中突顯出來。
7. Job Titles 添加你的工作頭銜,包括之前的。這可以讓你在搜索結果上更容易被發現。
8. Visibility 讓你的履歷能通過Google也能搜索到。同意別人可以看到你曾經瀏覽過他們的主頁,同時也意味著其他人也可以知道你看過他們的。更重要的是,你可以看到誰瀏覽過你的主頁。和那些瀏覽過你主頁的人建立聯繫通常是很容易的。
10. Follow companies 這告訴LinkedIn你對哪種公司有興趣,同時它會幫你在所有類似的公司找到開放的工作職位。
11. Angelist 為什麼我在LinkedIn變成一個大熱的社交網路之前就加入了LinkedIn?因為我知道如果它達到一定的規模它將會變得非常的有用。AngeList將會很快成為另一個LinkedIn。因為它小而且也專註於投資事宜,聯繫上公司決策層將會變得非常容易。擁有一個AngeList的簡介表示你對你的工作搜索非常的懂行。它的創建是為了滿足小型公司和創業公司的需求。但是現在一些大公司的HR也開始使用了。(這就是我拿到American Express的面試的地方。)
領英是個找工作的好幫手,大家改好簡歷去求職場上大展身手吧!
翻譯:@一勺Frankie
撰稿:北美留學生日報實習編輯一勺
- - - - -
LinkedIn is now the go-to place to job hunt.
It has transformed from a laughable idea of a social network (when I joined in 2006) into a virtual metropolitan of professionals. Almost all recruiters, if not directly contact you on LinkedIn, will at least double-check your profile before even offering to interview you.
(Source: 5 reasons recruiters don#x27;t click through to your LinkedIn profile)
LinkedIn may not be a household name in China yet, but it"s expanding aggressively in China. Just in the last year, I"ve witness an explosion of Chinese recruiting agencies sign up.
I see LinkedIn as a critical tool during the job hunt, outclassing even the resume in usefulness. After all, a resume won"t network for you, but LinkedIn constantly suggests new people that you should connect with.
When people ask me for job search advice, I usually start with fixing up their LinkedIn profile.
So here are some of the ideas that I"ve learned after helping a dozen people (including me and my roommate) find new jobs.
1. Profile picture. You must have a profile picture. And it should be a picture of you. Not a cartoon avatar. It"s best if the profile picture looks natural, not like a business mugshot. Whether you dress business formal or not really depends on your industry (Finance: yes. Software: no.) Make sure you"re smiling in the picture. And use a high-resolution image.
2. Skills Expertise. This section is the new search keywords. Research the hot keywords (buzzwords) in your field and make sure they appear in this section. Nowadays, these are usually the most popular software tools in the industry, but sometimes they"re also popular ideas. If you don"t have experience with a particularly popular tool or practice, first add it to this section on your profile, then do a small project using that tool. You usually only need to know one or two aspects of a tool to say your familiar with it.
3. Connections. Connections open up your visibility to exponentially more people. Connect with anyone you"ve spoken even a single sentence to. This also increases your visibility in search results. Your goal is to hit the 500+ Connections milestone. Connect with other people who have 500+ connections because they are more likely to accept. I usually send my invitations as a Friend because this doesn"t require additional verification. Also, adding people from the People You May Know page is incredibly efficient because it doesn"t ask you about your connection. Adding connections also prompts others to view your profile. The more views your profile receives, the higher it ranks.
4. Endorsements. Endorse other people"s skills. This encourages others to endorse you back. The higher your endorsement count in certain skills, the higher you"ll appear in search results for that skill. (LinkedIn Takes Endorsements Very Seriously for Search Results)
5. Sections. Reorganize the sections in this order if you"re looking for a job,
- Summary
- Work experience
- Education
- Skills
- Recommendations
or this order if you"re applying to grad school,
- Summary
- Education
- Work experience
- Recommendations
- Skills
My number one advice to most new job seekers is that companies care about your relevant work experience. It"s very impressive that you achieved a 4.0 GPA, but nothing says you lack job experience than showcasing that first. The reason companies really care about job experience is that no matter what you learn in class, companies all do things a little different.
You can also show or hide sections to streamline your profile,
6. Job Details. Fill out the details section of each job. These are more places to stuff keywords for increasing your search visibility. But it"s also fundamentally useful to describe what you did so you distinguish yourself from everybody else who was ever a Student Intern, Customer Service Representative or a Junior Systems Engineer.
8. Job Titles. Add multiple job titles, including your previous ones. This increases visibility in search results.
9. Visibility. Allow your profile to show up on Google. Allow other people to see that you visited their page. This means that other people can see that you visited them, but more importantly, you can see who visited your profile. It"s super easy to connect with someone who"s already visited your profile.
10. Follow companies. This gives LinkedIn and idea of what type of companies you"re interested in and it"ll help you find job openings at all similar companies.
11. AngelList. Why did I join LinkedIn so long before it became a popular community? Because I saw that it could be really useful once it reached a certain scale. AngelList is quickly becoming the hip new LinkedIn. Because it"s such a small community and also focused on investment deals, it"s very easy to connect with the real decision makers in a company (CEO, Head of Recruiting, etc). Having an AngelList profile signals to recruiters that you"re very savvy about your job search. It"s catered towards small companies and startups for now, but recruiters from big companies are catching on. (It"s how I got an interview at American Express.)
These are just some high level overviews to get you thinking about LinkedIn differently. I can give more detailed examples in the comments if people are curious.
- - - - -
My links: (of course I"ll add you back!)
LinkedIn: https://www.linkedin.com/in/atav32
AngelList: https://angel.co/brianz
- - - - -
I shared this on How to Improve Your LinkedIn Profile - 海外蹦躂蹦躂 - 知乎專欄 almost 2 years ago =)
兩年後更一記,我的求職公眾號jobhuntingsolution已經上線一個月了,八卦資深HR的純乾貨,歡迎知友觀光~
--2016.2.16再次更一記,鑒於很多知友詢問如何在linkedin上如何跟HR和獵頭搭訕,現在訂閱我的個人網站就可以拿到我的萬能模板嘿嘿嘿嘿...希望大家在猴年offer多多~
作為一個Linkedin老用戶,自己做過招聘,在linkedin收到很多獵頭和公司HR信的人來從求職的角度說一下如何高效利用,我猜這也是大多人想要知道的.
linked在我看來是一個革命性的社交網路和招聘工具,真實,高效,搜索功能強大,可以說沒有關係的外國人找工作的最佳途徑,所以一定要認真對待。請注意以下幾點:
1.基本資料一定要完整,詳實,真實。教育背景,工作單位,取得成績,論文項目,不要造假,如實填寫。用語有邏輯性,表述清楚。
2.頭像照片專業,面部清晰,背景乾淨。
3.自己的特長,語言能力,計算機能力,項目能力,盡量用簡潔的關鍵詞,突出專業程度。比如精通計算機語言這種話就屬於白寫,而是應該寫:experienced in c++,java,etc...從HR的角度出發,如果我要找一個精通java的人,肯定會在搜索欄里輸入java,而不是computer science, many,popular program這樣籠統的詞,因此熟悉自己專業的關鍵詞也是非常有用的,確保你的資料出現在前面,簡歷是個大學問,有空詳細開長貼。
4.了解自己的行業和組織,加入一些職業群,這會讓你的社交面更廣,更容易被獵頭或者HR找到,畢竟大家都會選擇跟自己有相關性的人,比如第一級聯繫人或者第二級聯繫人,群里也會有獵頭和HR蹲點找人,多在群里發言之有物的言論,做不到的話在專業的群里,也比沒有組織強。
5.盡量把自己認識的人,尤其是有過工作學業關係的人都加上,現任同事和老闆加不加,自己看著辦,因為你的動態他們也會收到,如果你突然加了一堆獵頭,傻子也知道你現在在騎驢找馬了.
6.找到人推薦你,linkedin可以提醒你的資料完成度,有三個人推薦過你,完成度會變成100%,所以大家就找個以前的同事老闆給你寫幾句吧,其實不再在長或者誇大其詞,只是為了證明你這個人提供的資料是真實的,有效的,你在工作中也是認真的,沒有捅下大簍子惹大麻煩的一個安心丸。
7.記得把個人簡介寫好,一定要突出你的最大特長,比如,5 years in xx industry, expert in c++, CPA,這裡是區分你和其他人最大不同的地方,也節省了你和HR的時間,你寫上10年經驗,一些太初級的職位就不會找到你造成困擾。
8.當你的資料完成到100%的時候,如果不是太混,行業那麼不景氣,應該就可以坐等HR和獵頭髮信給你了。
9.如果還沒有等到信,卻在linkedin看到自己感興趣又非常切合的工作職位出現,這時候linkedin秒殺其他找工作途徑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可以直接給貼出職位的HR發信,簡要介紹自己情況,詢問是否可以有機會面試。這封信也要寫的簡潔大方清楚,如果有人需要我再寫例子,反正我寫的大概十之八九都有人回復。這封信還有好處,就是可以知道自己需要不需要花時間,比如有的職位只限美國公民而你不是,也不用跑去網站上花一小時填寫申請了是不是。而且最好的事情是,有時候信一發出去,直接就拿到電面了,比網申快了很多倍啊有米有。
10.如果一切順利,拿到了電面或者面試,linkedin牛叉的一點又體現出來了,提前知道你的面試官的背景,面試時候不要踩到雷。比如你知道張三會是你明天的面試官,linkedin上可以看到張三的教育背景和以前工作單位,就可以用這個找到兩個人的共同背景,比如在同一個城市生活過啊,去過同一個學校等等,最起碼,如果看見張三是北大畢業的就不會在面試中說出:我就不喜歡有些北大人的毛病這種大腦缺氧的話對不對....
綜上所述,請認真的,使用,linkedin.
我真的不是廣告。只是實在不得不贊一下這個我深愛的網站。
如果linkedin的人看到,請把我招過去做HR或者PR,謝謝。
求職者用Linkedin,老聞有如下建議:
- 換張好照片:這是個看臉的世界,在職業社交網站請用專業攝影師拍的照片。
- 上傳簡歷:幫獵頭和HR省事,就等於幫你自己增加獲得面試的概率。
- 和微信賬號綁定:道理同上。
- 寫一段summary(個人概況):兩三句話,讓獵頭10秒內能對你的經驗/技能/求職意向有個大概的了解。比如:「我叫小札,臉書創始人,15年編程經驗,想找一份NGO工作」
- 加入校友/公司群:不要錯過和求職相關的新聞與活動,充分利用校友人脈。
- 設置職位提醒:在Linkedin上搜索職位的條件(比如"紐約地區","債券研究員")可以保存下來,以後每當有符合條件的職位出現後,你都會收到郵件提醒。
- 發表文章:對於行業的見解與感悟應該寫下來並在Linkedin上發表,這個習慣一方面敦促自己把想法落到筆頭理清思路,另一方面也可以打造自己personal brand(個人品牌)。不要害怕自己的觀點可能看起來很蠢——你每天在twitter和微博上發表的言論肯定比這更蠢:)
- 約嗎?2016年的new year resolution(新年決心)就是每周在Linkedin上約出一個陌生人。剛才數了一下,2016年總共從linkedin約出30個人喝咖啡或者吃飯(大約打了5折吧):其中大多數的人都是和我在不同的行業,或者同行業但更加資深的前輩。不同專業之間靈感的碰撞和業內前輩的經驗,都讓我受益良多。其中一些成為了我的"郵件好友"——彼此不時交換對感興趣領域新聞動態的看法;有兩個甚至成為了每周都要一起喝酒的朋友。這種有意識有目的的社交行為,往往不在人們的comfort zone(舒適區域)內,但是卻經常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如果你和我一樣都很內向,那麼請告訴自己,每一個在linkedin上精心設計自己頁面的人,內心都是渴望被約的:)
1. Intro
首先這篇我們不會講任何與寫簡歷有關的東西,而是只講如何使用Linkedin做networking增加你拿到電面,on-site,最後offer的可能性。我們的目的主要有兩個:第一,利用Linkedin搜集信息,查看某些人比如HR,interviewer的profile;第二,和這些人取得聯繫。你的目的就是如何將自己推銷出去。你的目標人群就是各個公司的HR,獵頭。而Linkedin就是你搜集用戶信息,發「宣傳廣告」的媒介。如果你覺得海投無趣又低效,這篇東西也許能讓你的求職變得有趣一點點,因為你可以開始跟Linkedin上活生生的人打交道,而不是那些倒霉又麻煩的網申系統。
2. Play under rules
首先簡單介紹一下Linkedin的一些限制:
1) Linkedin的每一個賬號只能發送3000個邀請,這個對找工作來說絕對是夠用了,但是如果你是獵頭,那就另講,所以別太指望獵頭來加你;
2) 一個賬號能夠擁有的1st connection最多30000個,由於invitation的限制,那剩下的27000個connection只能靠別人加你,這也直接導致了open networker的出現(後面會提到);
3) 如果你的invitation收到累計5個rej,你的networking會收到限制。具體來說就是下次你再加好友的時候必須填寫對方郵箱,這是Linkedin跟一般social network網站不一樣的地方,這一點直接導致我們不能隨便加不認識的人;
4) 一個賬號只能加入50個group。group是個非常有用的東西,對於我們接下來要講的方法來說,50個是more than enough。
5) 1st connection: 相當於你facebook的好友,你可以不受限制地給他們發送郵件,查看他們的profile;
6) 2nd connection:就是你好友的好友。免費賬戶可以看到profile,不可以發郵件;
7) 3rd connection:好友的好友的好友。免費賬戶只能看到名字和title,不可以發郵件;
8) 除了以上三種,剩下的人如果你不做其他的networking,他們就是parallel universe。
3. You get what you paid for
再講講Linkedin的Premium。Premium account就是所謂的linkedin會員,具體見下:
之前說過,我們的主要目的是通過linkedin看到儘可能多的人的profile,同時找到跟他們有效的聯繫方式。而Premium的主要賣點就是:第一,允許你給任何人發送inmail(有數量限制);第二,可以讓你看到3rd connection的profile,由於1st 到 2nd 到3rd 基本是一個幾何級數的增長關係,所以這個還是很給力的。建議大家買一個紅圈圈裡的7.95$的personal plus,其實這個personal plus還是個隱藏選項,具體買的方法請見鏈接(http://www.youtube.com/watch?v=wahk6lQkNCY)。
除了沒有inmail和3rd visibility,personal plus的功能包括:
1) 允許你保存管理別人的profile和搜索到的position opening信息;
2) 查找誰看過你的profile;
3) Advanced Search: 具體多有用看個人水平;
4) IN Badge: 讓你頭像旁邊多一個高端大氣上檔次的「IN」標誌,效果大概相當於price tag上的「15% off」;
5) Openlink Network:允許任何人免費給你發郵件,基本是一個方便獵頭的功能,對fresh功能有限,因為獵頭一般熱衷找experienced;
4. Lion and Hunter
接下來是正題,如何簡單有效地增加自己的network,獲得儘可能多的2nd conenction。
Linkedin上有兩類人可以比較安心地send invitation。第一類是Linkedin Open Networker,簡稱LION,基本就是一群因為工作需要,或者個人愛好無節操不加選擇地接受好友申請的人。一般這些人都會在自己的summary里寫all invitation accepted,所以你可以放心大膽地加,而且這些人的connection一般都成千上萬,加一個就能多N多2nd connection。
第二類是Head Hunter或者recruiter,也就是獵頭。加獵頭比LION麻煩一點,不過獵頭本身就是靠network吃飯的,他們很理解network的價值,加你對他們沒有壞處,說不定以後還能從你身上賺一筆。在你的invitation裡面加幾個他們喜歡的關鍵詞,或者先搞到他們郵箱(一般都post在他們自己的profile里),加起來沒什麼難度,最多被ignore。獵頭的2nd connection一般專業性很強,這點比到處亂加人的LION強得多。加LION主要是為了數量,加獵頭更看重質量。
5. The Last Step
接下來的工作就輕鬆愉快了。首先為了驗證之前的工作是否有效,隨便搜索一個大公司,翻到比較後面的頁數(這個是按從1st到3rd排序的)。基本都是2nd了,大功告成。
現在我假定你已經能看到任何一個人的profile,在沒有premium的情況下要給他們發郵件就要用到我們之前說的group。
Linkedin允許group member之間互發郵件。只要你加入了跟對方相同的group你就馬上可以在group member一欄找到他,跟他取得聯繫了。加入group的門檻一般是很低的,有些甚至是instantly approved。因為50的group的限制,有些group你可以加了以後發完郵件馬上退出。Group mail的效果跟inmail是一樣的,你發送郵件後,首先對方跟Linkedin綁定的郵箱會收到notification,另外對方的Linkedin賬戶也會出現信息提示,只要對方不親手點開你的郵件,提示就會一直存在,這是Linkedin為了保障付費用戶的郵件回復率做的設置,所以用Linkedin比你單純發郵件效果還要好。
總之,Linkedin本身是個非常強大的工具,拿數學作比方,這篇僅僅講了幾個常見公式,能解決什麼樣的實際問題,靠大家自己去挖掘。另外推薦大家一個主打留學生求職的公眾號:himycareer,可以關注到一些行業信息和求職渠道。
LinkedIn最重要的用途只有一個:
盯住你想到達的位置,看看這些位置上的人都有什麼樣的經歷,缺什麼補什麼。
競爭重要的位置,靠的是學識和經驗的積累,不是寫簡歷寫網頁的水平,除非是這個位置就是替人包裝簡歷。看了樓上幾位的回答;知乎果真是從事互聯網行業的比較多;
我是從事外貿行業的;
用linkedin的原因在於開發客戶;兩個字:掙錢;沒有什麼移民,去國外工作的想法;
當然也希望和國際友人建立起友好的朋友關係;附帶的
現在說下如何linkedin開發客戶;
第一步:你先把你的產品輸入到Google;至於如何打開谷歌,建議VPN;
我是做Flashlight,聯想到Flashlight用於用於工具,戶外等方面;
輸入:Flashlight Tools Or Flashlight and Tools;各種組合,想像力很重要;
會出來A,B,C,D等各種公司;
第二步:你把A Linkedin 這個組合輸入到Google裡面;
會出現A公司在Linkedin上面的主頁;附上圖片:
圖片的右上角是該公司的職員以及title;點擊「全部"
點擊「建立聯繫」,我用的是中文版本的;
如果是英文版本的話,出現的是connection
然後類似於加QQ好友樣的;
如果對方通過你的添加了;
點擊右上角這個標誌;
你再點擊已加好友的資料;會出現對方的聯繫方式;
一般來說是企業郵箱,當然也有私人郵箱;
剩下,大家都懂得;
如果當你在添加對方好友的時候出現以下情況:
方法是:
在谷歌中輸入:公司名字+Glen H +Linkedin
便會重複第二步驟;
這是我利用linkedin開發客戶的全部;
我相信我只是利用了linkedin功能的冰山一角;權當做是拋磚引玉;
如果哪位知友有更好的方法或者是建議,歡迎私信或者是評論;
在國內,天天盯著看linkedin的,多半是獵頭在尋覓獵物吧。(笑)
Linkedin帶給我的好處和壞處如下:
- 成熟而簡約的簡歷模板。Linkedin上的Profile相當好用,基本上填好之後,導出成PDF格式,就是一份完美的簡歷:重點突出,強調經驗和能力,並且不包括任何無用信息,排版良好。
- 人脈網路。這一部分僅對某些外企行業有效。國內的大多不會上這裡。(真正要有人脈,還是建議走出去,多社交。坐在房間的宅男是很難有這樣的人脈的。程序猿除外...我真的不是黑程序猿...)
- 好用的Group,可以和許多行業內的朋友探討話題,拓展人脈。
- 可以通過第二層、第三層和group來發現一些很久不見的朋友、校友、甚至嚮往已久的牛人,並能夠定期查看他們的動態。
缺點也不少:
- 獵頭太多了,而且是全世界的獵頭,都盯著呢。比如我從事的行業一般途徑很難找到符合要求的人,所以是獵頭的重災區。查看我的profile的,除去一起討論話題的朋友,大多是獵頭。而且多數獵頭是拿來練手或者人才儲備的。一旦你更新了profile,就要做好被獵頭騷擾的準備。當然假如你正有此意,也不要錯過。但請注意獵頭的水平和能力。: )
- 各種提醒郵件,一定程度上有騷擾。
- 速度還是有些慢,經常頁面夾在不完全。
那麼如何利用優點,迴避缺點呢?
- 首先你得英語比較好,畢竟LinkedIn是面對英語國家的職業社區;
- 然後按照LinkedIn提示的填寫方法,認真和踏實的填寫各項內容(提示相當友好;當然你也可以按照比較成熟的人士的填寫方法進行填寫);
- 在你的簡歷中,可以考慮附上Linkedin鏈接,設置良好,內容良好,Connect良好,是加分項;
- 積極加入一下你感興趣的小組,例如業內的知名公司、主要的話題group。(可以關注一段時間後淘汰一寫,注意設置提醒郵件的頻率,默認的頻率有點騷擾。)
在國內,很少有人會積極刷Linkedin。剛剛跟我加拿大的表妹聊起來,她正在找工作。據她說,當地的朋友人人都有Linkedin,簡歷全部都附Profile鏈接。可見在國外職場中,Linkedin的重要。當然國內也有不少C2C的,可惜沒有那麼一統江湖的公司。應屆生可以上大街網,工程師可以試試內推網。
51job、中華陰才網、智聯這種,也可以準備,不能說沒有用,只是垃圾信息掩蓋了太多有價值的東西。
@吳中傑 的答案講得很宏觀。我來講幾個身邊的例子吧。
我旁邊的一個哥們,他來公司的原因很特別。在他加入公司之前,他不時瀏覽他現在老闆的linkedin profile,然後有一天他老闆給他發了個信說,我看你常來看我profile,我這有個工作跟你背景很符合,有沒有興趣來?然後他就上船了。
還有一個人,她本來在一家某家曾經很紅的遊戲公司做分析工作的,有一天她收到linkedin發出的jobs you may be interested郵件,然後一看每個工作都很符合心意,於是就都投了一下,然後就上船了。其實我的工作也是這麼來的。
還有一個朋友,他剛剛加入一個公司作為一個中層,想要招人。通過公司HR的流程的話,耗時太久,於是他就嘗試使用linkedin的服務去招人。這樣比公司內部HR篩人要快,比獵頭公司要便宜好多。
我們還幫助過一些非盈利組織建立他們的company page,讓他們吸引到更多的志願者跟捐款。
另外,Linkedin的通訊錄可以當成一個輕量級的客戶管理系統來用。你想想哪裡有通訊錄能維持這麼詳細而且及時更新的專業信息呢?個人一點點經驗。
1. 自動多加點好友,覺得無所謂認識不認識吧,反正加了再說,自己寫一小段js,幾天時間好友就可以刷上三五千。這樣好友多了,方便以後和別人聯繫,也總會有HR主動來找,雖然幾乎都沒有什麼興趣。
貢獻下我的setInterval(function() {
var btns = document.getElementsByClassName("bt-request-buffed");
for(var i =0; i &< btns.length; i++) {
btns[i].click()
}},1000);
2. 找校友內推/聯繫工作機會,特別在國外,覺得校友基本都挺熱心的。
3. 在linkedin上也有公司會發布職位,特別是那些正常招聘之外的HC,可以找工作。
4. 膜拜大神的經歷,有相似的經歷可以看別人在linkedin上是怎麼寫的,借鑒(抄)到自己的簡歷上。
5. 找人?新認識的人可以很方便的在linkedin上看到別人過往的經歷,大概了解一下。由此有一個延伸功能,在什麼地方看到的,「linkedin是很好的徵婚網站,照片相對素顏正面,過往學校,當前工作title一目了然」… linkedin佳緣。要是自己簡歷里有些別人想要的點(關鍵詞),就會有些獵頭來找…
(我收到過一些小公司的InMail,因為我在簡歷里提到了Android…)
所以我覺得LinkedIn和表白一樣,是在N年沉默之後等簡歷已經閃閃發光的時候吹響的勝利的號角…
我目前還未達到那個水平。
像我某些同學憑一已之力出品若干個Flash遊戲,掙了若干桶金,卻從來不用LinkedIn,我想等他們開始將自己的經歷填上的時候也能在第一天就超過很多很多人。
另外關於LinkedIn裡面的社交功能,這有一張圖用來解釋其在社交面與其它社交網站的區別:
工作上,我經常跟各種互聯網公司、廣告公司的高層、領導開會。如果是第一次碰面,我會對對方進行「人肉搜索」,目的是多了解其工作經歷、背景等;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我認為一眾搜索工具之中(Google、百度、新浪微博... etc),以Linkedin最為有效。特別是互聯網、廣告圈中人,Linkedin活躍用戶很多,很容易發現共同的聯繫人,碰面時可以輕輕帶到,用來破冰,效果甚佳。
我在Linkedin有500多個聯繫人,而且是付費用戶,可以看到第三層關係的full profile,對日常工作十分有幫忙。如果是免費用戶,只能看到第二層關係的full profile,我建議大家搜索行業相關的人力資源顧問、獵頭等,主動加他們做好友,他們一般不會拒絕,會爽快accept。通過他們,你可以快速建立較大的第二層關係資源。
我簡單統計了一下自己的Linkedin聯繫人成份,大概10% 是獵頭。其實跟他們建立關係,除了找工作以外,還可多了解行業近況、公司八卦等。有幾個聊得較投契的獵頭,由Linkedin聯繫人變成微信好友,也挺有意思的。
我的Linkedin:Leo Lee | LinkedIn
http://weixin.qq.com/r/JUwvN9DE0I2vrZRU9xk3 (二維碼自動識別)
說一說Linkedin在北美IT求職過程中的2個重要的,但是容易被忽略的使用方式:
1. 聯繫內推。通過Linkedin搜索目標公司的校友、華人,讓他們幫你內推你想面試的公司。一般來說,北美IT企業求職中,內推比海投更容易獲得面試機會。不用擔心這些人你不認識,一定要「厚著臉皮」去要內推哦,因為大部分人都是很Nice的。且如果內推成功,幫忙內推的人也可以獲得一定的bonus。
2. 聯繫Recruiter和HR。可以直接在Linkedin上搜索目標公司,並聯繫他們的Recruiter或HR,獲得他們的重視,讓他們幫你尋覓職位。如果是付費的Linkedin會員,還可以通過Linkedin的內部郵件直接聯繫到HR。可以先試用付費版的linkedin,有幾封試用郵件可以發。轉帖:
譯言網 | 更好地使用LinkedIn的十種方法
- LinkedIn上Google的員工,平均每人有47個聯繫人。
- LinkedIn上哈佛商學院的畢業生,平均每人有58個聯繫人。所以你大可以不去讀MBA,而去Google工作,這樣你就可以獲得你需要的大部分聯繫人。然後,你只須僱傭哈佛的MBA來為你工作就可以了。
- 在LinkedIn上,擁有超過20個聯繫人的用戶相比只有少於5個聯繫人的用戶,獲得一個工作機會的可能性要多34倍。
- 所有的財富500強企業都會在LinkedIn上展示。事實上,其中有499家是由總監及以上級別的僱員展示的。
- 根據我的內部消息,LinkedIn的用戶中有著最多未處理邀請的那個人就是……Guy Kawasaki(本文作者)。(我真的不知道我是該為此驕傲還是羞愧。)
--------------------------------------------------------------------------------------------------------------------------
絕大多數的用戶是為了銷售產品,尋找合作夥伴或者找工作而想要在LinkedIn上結識某個人。LinkedIn在達到這些目的方面是很有效的,因為這個巨大的在線人際網路中有超過850萬有經驗的專業人士,他們遍布全世界,分別從事著130個行業。然而,這個工具的作用還是被低估了。下面我列出了更好地使用LinkedIn的十項方法,以使它的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
- 提高可見度。
如果你添加更多的聯繫人,那麼,當人們要尋找一個僱員或者生意夥伴的時候,你的資料被首先看到的可能性就會增加。這不但是因為你在搜索結果中排在前面(這個非常重要,如果你是LinkedIn上52000名產品經理中的一個的話),而且因為人們更願意與自己的朋友認識並且信任的人打交道。 - 增加建立更多聯繫的機會。
大多數新用戶只在自己的資料中寫上現在所在的公司。這嚴重地限制了他們與更多的人建立聯繫的機會。你應該像做一份專業的個人簡歷一樣填寫你的資料,要寫入過去工作過的公司,教育背景,重要的社會關係,以及參加的活動。
你還可以在你email的簽名中加一個鏈接,鏈到你在LinkedIn上的資料頁面。這麼做的好處是對方可以方便地看到你獲得的所有信任評價,而如果把這些信息當作附件發給對方,對方會覺得這顯得有點傻,甚至會感到奇怪極了。 - 提高你個人資料頁面的Google PR值。
LinkedIn支持你的個人資料頁面供搜索引擎建立索引。由於LinkedIn的個人資料頁面在Google能夠獲得比較高的PR值,所以如果你想影響人們在搜索關於你的信息時所看到的內容,這會是個好辦法。
要做到這一點,你需要建立一份公開的個人資料並選擇「全部公開」。同時,不要使用預設的URL,而應將你的個人資料頁面的URL定製為你名字的拼寫。為了提高這個頁面在搜索引擎中出現的幾率,要在網上各種地方使用這個鏈接。比如你在別人的博客中留言時,就可以在簽名中寫上這個鏈接。 - 做搜索引擎優化。
除了你的名字,你還可以將你的博客或者網站推廣到像Google和Yahoo!這樣的搜索引擎。你在LinkedIn上的個人資料還可以幫助你宣傳網站。其中包括了一些預設的信息項目,比如「我的網站」、「我的公司」,等等。
如果你選擇「其他」,你就可以修改鏈接顯示的文字。如果你想鏈接到你的個人博客,那麼就寫上你的名字或者描述性的辭彙。瞧!這就為你的網站做了一項搜索引擎的優化。需要提醒的是,要使這個辦法有效,你一定要把你的個人資料設為「全部公開」。 - 在當事人不知情的情況下做背景調查,或者做「反向的」背景調查,以及對公司的背景調查。
使用LinkedIn的背景調查工具,輸入一個公司名稱和被調查人在這個公司工作的時間,就可以找到那些和被調查人在同一公司同一時間段工作過的人。因為由候選人自己提供的證明人一般都會誇大其優點,這將是獲得更加客觀數據的好辦法。
公司在僱傭你以前一般都會對你進行背景調查,但是你曾經想過去調查你未來經理的背景嗎?多數候選人在面試中都不敢向一個可能成為自己老闆的人詢問背景,但通過LinkedIn,你就有辦法了解他/她的一切。
你還可以找到曾經在你所申請的這個職位上做過的人,以了解這個公司的情況。搜索職位名稱和公司就可以做到這一點,但一定要記得不要選擇「只搜索當前職位名稱」。與曾經做過這個職位的人取得聯繫,你就可以對這份工作、老闆和發展空間有個深入的了解。
順便指出一點,如果這個使用LinkedIn的方法成為大家的通用做法,那麼我們將可能看到更加真實的簡歷。最有趣的事情莫過於發現一個聲稱自己曾經做出巨大成績的候選人實際上只不過是傻頭傻腦地參與了一部分簡單工作而已。 - 提高找工作的準確性。
用LinkedIn的高級搜索找到和你有相似教育背景和工作經驗的人,看看他們在哪裡工作。例如,一個程序員可以搜索關鍵詞「Ruby on Rails」、「C++」、「Python」、「Java」 、「evangelist」,找到具有這些方面技能的程序員,看看他們在哪裡工作。 - 使面試更加順利。
你可以通過LinkedIn找到你將要與之面談的人。假如你發現他曾經跟你上過同一所學校,他打曲棍球,而且你們還同時認識一個熟人,那可比在彼此客套的問候之後緊跟著一段尷尬的沉默要好得多了。 - 判斷公司的前景。
利用高級搜索工具查詢公司名稱,不要選擇「只查詢當前公司」的選項。這樣你能夠詳細了解公司的人員流動率,以及一些重要員工是不是將要離開公司。已經離職的人員相對仍然在職的員工來講,一般會對公司的前景發表更客觀的看法。 - 判斷行業的前景。
如果你考慮進入某個領域投資或者工作,用LinkedIn找到那些為競爭對手工作的人-如果是已經失敗的公司的老僱員就更好了。舉個例子,假定你要建立一個新一代的在線寵物商城,那麼你很可能通過與http://Pets.com或者WebVan的老僱員的交談學到很多的東西。 - 了解新創企業的動態。
使用一系列的關鍵詞進行高級搜索,你可以看到你的人際網路中都有誰開始創業了,這些關鍵詞包括「stealth」「new startup」等。按照與你的關係遠近排序,使更接近你的人排在前面。 - 尋求建議。
LinkedIn的最新產品LinkedIn Answers就是為了在網上實現這一目的而設計的。應用這一產品,你可以將有關商業的問題同時發布到你的人際網路和LinkedIn的大網路。你會得到很好的效果,因為相比一些開放的論壇,你能夠從你的人際網路中得到更多有價值的回復。例如,當一個創業者被風險投資公司的合伙人問到以下問題時,他會需要從他的網路中尋求答案:
·你是否知道一個又好、又可靠、又不太貴的專利律師?
·我們應該花多少代價請一個業務拓展副總裁?
·Demo值這麼多嗎?
·一個TechCrunch的廣告會帶來多少流量?
2017年7月18日更新: 我的linkedin的關注者已經突破3600人了。
並且我註冊了一個新的網站,關於建築結構領域的,網站地址是http://www.jianzhu1.com,歡迎大家來一起交流。
2017年4月28日更新: 我的linkedin的關注者已經突破3200人了。
2017年3月7日更新:
我的linkedin的關注者已經突破2500人了,同時我也結交了很多有意思的朋友,希望大家可以在linkedin上面聯繫我哈。
--------------------------------------我是性感的分割線--------------------------------------------------------------我關注這個話題很久了,首先放出我的Linkedin主頁:
http://www.linkedin.com/in/shaobest
或者搜索 Hongliang Shao,就可以搜索到我。
首先,Linkedin 是一個職業社交軟體。以我在新加坡的工作為例,很多土木工程從業者都會把簡歷放到Linkedin上面,來記錄分享自己的工作經歷和做過的工程項目。一方面可以拓展職業圈子,找到同事、校友、同一行業的從業者,從而建立強大的人際網路;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吸引獵頭,獲得更多職業發展的機會。
下面就如何利用好Linkedin,發表我自己的看法:
1. Summary
這部分是給人的第一印象,應該重點寫一下,以我個人寫的summary為例:
- 5 years of experience in structural analysis and design management for structural works.
- Engineer by education, can successfully adapt to different environments, quickly and with ease.
- Skilled in using design software like Staadpro, SAFE, Tedds, ANSYS, SAP2000, ETABS, Masterseries, MIDAS.
- Familiar with BIM software like Robot, drafting software such as AutoCAD.
- Possess a strong analytical mindset, which allows me to process and distill large amounts of complex data.
- A natural team player, I can lead challenging projects, managing internal resources and contractors.
- Great communicator, I can effectively present in front of senior stakeholders.
- Hard working, I am responsible and self-motivated person with great enthusiasm.
- Familiar with Eurocode, BS code Chinese code (GB)
Summary應該重點突出,同時也要簡明扼要,讓別人知道你從事的工作內容是什麼。
2. Experience
這部分主要寫一下自己的工作履歷和具體做過的項目。以下是我其中的一個工作經驗情況。
-2312-Singapore LNG Terminal Phase 3 Expansion at Jurong Island (2500t steel work). This is an Oil and Gas structures which consists of 50 sub-structures. I am the engineer who in charge of the connection design using European code which should be designed without any site welding and all can be removable.
-2285-Duo Project at Ophir Rochor Road (8000t steel work). The project consists of one 50-storey residential and one 40-storey office. I am the engineer that in charge of the below items: 1. All the permanent structures connection design using British Standards and Singapore Regulations. 2. Permanent steel and RC structure analysis during erection stage. 3. Design a 15-storey temporary supporting frame for erection the permanent cantilever structures at office building.
-2282-Tanjong Pagar Mixed Development Project (4000t steel work). The height of the main building is among 200m, it would e the highest building in SG. I am the engineer who in charge of the below items: 1. Most of the permanent structures connection design using British Standards and Singapore Regulations. 2. Built up member welding design. 3. All the temporary structures and -2309-Google Hi Tech Data Center (4000t steel work). This project has very tight schedule. Therefore, for improving the site erection productivity, I proposal and designed alternative connections that facilities the size erection using American steel design code.
-2293-Ghangi Airport Gangway (1000t steel work). It is a modular structure that assembly at workshop including all the glass and ME. I am the engineer in charge of all the lifting analysis. The maximum dimension for the module is 16m x 3.2m.
-2295-Tembines Town Hub (about 5000t steel work). I am the engineer that in charge of the below items: (1) Alternative connection design to avoid the site welding. (2) RC slab analysis during mobile crane operates on it.
需要注意的是,我一般會重點關注一下行業精英在這塊的工作情況,他們的求學和從業經驗對我們很有啟發。
3. Education
主要寫一下求學經歷。這裡省略。
4. SkillsEndorsement
這一塊是一個重點,我發現基本上在行業由影響力的人,他們的endorsed skills會很多。以下圖為例。
5. Recommendations
我覺得給別人寫一份合理的recommendation是給別人莫大的肯定,由於工作經驗不多,我目前收到五份recommendation,如下圖所示。
需要指出的一點是,越是牛人,收到的recommendation質量越高,也越容易得到HR的青睞。
6. Post功能
這一功能相當於朋友圈功能,可以分享一些專業知識、技術總結文章以及自我工作總結,以下圖為例。
7.一點建議
我個人覺得,要利用好Linkedin這個平台,就要多研讀別人的Linkedin頁面,了解別人的工作履歷,同時修鍊內功,充實自己的工作能力。我通過Linkedin這個平台結識了很多有意思的牛人,以下圖為例。
這位Linkedin好友起點並不高,但是在工作之後輔修了經濟學和法學的學位,現在已經是知名公司的董事長助理了,非常令人欽佩。
PS,我通過Linkedin這個平台已經收到好幾個offer了,也算是一點收穫。
LinkedIn不止有簡歷這一個功能,還有群組,不過中國這邊屏蔽了,不是赤兔。
去年下半年,我們團隊對社交招聘展開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研究,得出的結論是LinkedIn模式不適合中國。原因比較多,一是中國人現實主義色彩能濃,只知道索取不懂得付出,在人際資源方面也是如此;二是中國人是熟人圈子文化;三是美國人地廣人稀而中國人擠人不需要網路社交
最近寫了一篇原創觀點集合,關於如何在社交網路里進行印象管理(以小見大就是:如何更快的添加對方為好友?),當然包括了"如何在領英里經營好印象快速連接上對方?」,僅供參考,歡迎進一步交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社交網路裡面添加對方,尤其是成功加上你想要加的人,是個包括技術和藝術的管理行為,大點講就是管理(管理主體組織並利用其各個要素(人、財、物、信息和時空),藉助管理手段,完成該組織目標的過程)。無論領英還是微信,擴大我們自身在這個由我們本身+好友構建起來的社交網路的影響力,其一最重要的事實就是:增加我們在領英/微信的好友基數,基數不多更別提質量和進一步影響別人了。而關於增加社交網路的好友基數,作者也反反覆復在不同的原創文章中都有提及(以下套路同樣適用於更加有效的利用領英):
- 將你的高潛客戶和鐵粉名單整理成XLS表格
- 導入到網頁版的QQ同步助手
- 手機安裝QQ同步助手同步通訊錄到手機通訊錄
- 打開微信和其他社交網路「查找通訊錄好友」的功能——逐一添加成為微信好友,記住微信好友數量不要超過5000;
- QQ同步助手登陸地址QQ同步助手-官網下載,把重要候選人導入通訊錄再轉化成為微信好友的通訊錄,可以在其模板基礎上,按照公司名+姓名+職位命名一個候選人的「名字」,
- 添加上對方的手機號(用於識別是否註冊了開通了微信)郵箱(用於識別是否註冊了領英或微博);
你本身的頭像、個性簽名、ID號、微信朋友圈封面圖都構成了別人對你的第一眼印象,如何在領英里經營好印象快速連接上對方?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要先了解一些事實和數據(來自官方):
- 81%的人使用LinkedIn免費賬號;
- 第一級聯繫在500~999人的最多,達25.2%;
- 成為1~9個LinkedIn Group成員的人最多,達33.1%;
- 每星期花在LinkedIn時間為0~2小時的人最多,達43.2%;
- 最有用的功能是知道誰看了你的profile。
那麼問題來了:
1、怎樣將LinkedIn的人脈資源分類整理並且做到實時響應別人?
不要求快、有計劃的擴張,做好TAG分類Connection導出XLS+OUTLOOK,connection-設置(Sign In to LinkedIn)OUTLOOK,添加LinkedIn社交網路,注意一度人脈的NewsFeedConnection導出XLS導入手機通訊錄,通過其他社交網站ReconnectSave connection(添加專門的TAG)其他人脈列表整理成XLS,導入到LinkedIn(Upload contacts file、Invite by individual email)創建去中心化的群組,用一個群組的名義邀請、激活更多潛在人脈火狐的標籤(在標籤頁中打開書籤組,每次批量「看望」人脈,留下腳印)OUTLOOK(connections@linkedin.com)創建收信規則,添加成功的候選人小紅旗標註用印象筆記(也可以裝載到OUTLOOK)Chrome等瀏覽器的插件移動版本LinkedIn+越獄後的Contracts+BlinkLion是哪些LinkedIn Open Networker
2、怎樣將LinkedIn的資源和別的地方的資源比如微信/微博/QQ/通訊錄整合起來?如何在LinkedIn上挖掘更多的候選人?
XLS+QQ同步助手,整理成超級通訊錄,開啟所有社交網路的「綁定通訊錄」功能,進行好友識別Group裡面去加人(group-member-connect)IPAD裡面的people you may know永遠記得有規劃、有目標擴張自己的network(connection、group),這是最實在的找到一定數量的人脈節點(hub)
3、在沒有被對方接受邀請的情況下,怎麼樣通過LinkedIn高效的建立與對方的聯繫?
火狐的標籤(在標籤頁中打開書籤組,每次批量「看望」人脈,留下腳印)邀請了沒有成功的Manage imported contacts(更改邀請的message正文)Connection導出XLS導入手機通訊錄,通過其他社交網站Reconnect
4、LinkedIn除了找人還有什麼用處?
建設和經營自己的個人品牌(Connection、Endorsement、Recommendations 、Projects、Publications)做行業人才分布的信息調研Talent Mapping(Advertising -Campaign Manager- Create Ad Campaign-Targeting)
閑談莫論人非,靜坐常思己過,多將心比心的想想對方:
他要什麼?
他不想要什麼?
他在什麼時候最想要?
我能通過什麼方式幫到他?
還能更快嗎?還能更有效嗎?
還能更好嗎?像他這樣的人還有誰?
分布在哪裡?如何快速連接他?
不確定性時代,學習是最好的投資,學習掌握通用型的技能(例如提升審美能力——學習PS和AI等設計軟體,提升工作效率——學習OFFICE系列軟體和各類新媒體新工具),則是性價比最最最高的投資!經營自己的人脈網路和實踐,是值得深入探討研究的。如何最大化拓展和經營個人的社交影響力?這個答案已經非常明顯了,沒有多快好省!!必須有合理的期待,通過持續拓展陌生人脈(弱關係?)+有效經營熟悉人脈(強關係?),另外還要持續迭代個人品牌的價值、傳播個人品牌的價值(讓你的價值可搜索/可傳播/可體驗)。還是那句老話:歡迎和我一起探討交流個人品牌建設與經營的那些事。
另外,如果你是招聘官或者獵頭,筆者歐陽澤林:用6000字使用領英LinkedIn做候選人連接和招聘營銷
本文摘自《2014-2015年度-中國社交網路招聘和僱主品牌傳播觀察報告》,報告發布已來得到很多企業的關注和購買,雖時間匆匆,市場創新實踐不斷,至今讀來仍覺前方路遠,現免費發布微信版本以饗讀者,報告全文10W字左右,部分功能有所變化,還請各位謹慎參考使用!最大化使用領英LinkedIn做招聘營銷內容目錄
招聘者如何5分鐘解構領英LinkedIn的功能框架
最大化使用領英LinkedIn功能——檔案Profile功能和招聘
最大化使用領英LinkedIn功能——職位Jobs功能和招聘
最大化使用領英LinkedIn功能——主頁Company Page/Career Page功能和招聘
最大化使用領英LinkedIn功能——群組Group功能和招聘
最大化使用領英LinkedIn功能——人脈Contacts功能和招聘
最大化使用領英LinkedIn功能——直郵Inmail功能和招聘
最大化使用領英LinkedIn功能——邀請Invitation功能和招聘
最大化使用領英LinkedIn功能——搜索Search功能和招聘
最大化使用領英LinkedIn功能——廣告Advertising功能和招聘
最大化使用領英LinkedIn功能——插件Plugins功能和招聘
社交網路和web 2.0技術所帶來的好處已經在所有人才管理程序中體現出來,但也許其最明顯的好處還是體現在招聘過程中。當今市場上,越來越多的人力資源經理和招聘人員意識到社交網路的潛力能吸引合適的人並用最少的成本與頂尖的人才聯繫上。像Ernst Young, Cisco, and Taco Bell 這些公司號稱在單是在Facebook上就擁有超過30,000粉絲。
所有的公司中將近有70%的公司已經開始在他們的招聘工作中運用社交網路的影響力,而剩下的公司則不知道從何開始入手。對於那些還沒有實行一個社會化媒體招聘策略的公司,人力資源經理和招聘人員最常提到的問題是:
01. 我們應該「被進行」社會化媒體招聘嗎?
02. 我們如何開始?微信?LinkedIn?新浪微博? 人人網?
03. 如何量化我們的程序並使其成功?
我們撰寫本書的目的也就是幫助你理解為什麼使用社交媒體能有助於提高招聘工作,以及如何去開始。
LinkedIn是專業人事的首選社交網站。在LinkedIn上招聘並尋求人才是能與被動求職者溝通的最好方式,這類求職者能為你的企業帶來獨一無二的思想、領導力和戰略。通過LinkedIn建立一個可靠的、真實的關係,人們可以使用推薦功能,或者積極地推薦某個人給你,當他們聽到有一個職位被開放的時候。想像一下,如果 你在LinkedIn上有150個好友,並在小組中發布一個新的職位廣告,那麼你相當於給在線的三百萬專業人事發布了一個單獨的、免費的職位廣告。通過搜索候選人,外加在LinkedIn上發布職位廣告,幫助你逐步建立起專業人脈圈子,而且這個網站每個月有上百萬新用戶加入。
簡短的語言並不能夠完全描述和分享出如何最大化使用LinkedIn來為招聘和僱主品牌傳播所用,例如通過配置僱主郵箱建立虛擬Recruiter或者真實Recruiter的LinkedIn賬號和檔案以及展開後續的人才社區運營;用該賬號陸續運營相關的Company Page、Group;用該賬號添加和保存Connection和導入Contacts;用該賬號Post和Share Updates;用該賬號添加Alumni;用該賬號關注Influencers;用該賬號申請成為Developer並創建API和整合到CareerPage。通過使用Messages、Notifications、Connections Request的處理以及潛在目標人才(Contacts)的關係維護等日常運營(引導流量到LinkedIn的Career Page或者官方的Career Site並進行數據統計和效果分析)均是方法和方向。
職業社交網路主流的場景和用戶思維(圖片版權來自原優士網聯合創始人張月先生,主編的前老闆)
如上圖,我們先站在產品的角度對LinkedIn的網站架構進行解讀:
UserAttributes定義的是:作為LinkedIn這一社交網路(工具)的一個用戶,用戶給LinkedIn這個社交網路貢獻了什麼?(有屬性數據,即我是誰?有關係數據,即我和誰在一起)
CoreFeatures定義的是:這些貢獻體現為哪些用戶屬性,這些屬性讓用戶趨向於產生哪些行為(行為數據,我做了什麼,還想做什麼),這些行為代表哪些需求,如何更好的滿足這樣的需求?
ServiceApplication定義的是:LinkedIn這個社交網路(工具)用哪些應用和功能來滿足用戶的這些需求?僱主要最大化使用LinkedIn來為招聘和僱主品牌傳播所用,可以像產品經理+運營經理一樣做好兩個目標:降低用戶的信息獲取成本 、提高用戶的重複使用數,下面將細數各個功能如何最大化使用:
最大化使用領英LinkedIn功能——檔案Profile功能和招聘
- 優化Recruiter的檔案(統一的頭像,職位,負責招聘職位的職能等)
- 填寫儘可能多的招聘職位的關鍵詞,方便主動求職者找到Recruiter
- 聯繫方式(常見的聯繫方式之外,Career Site的鏈接,公司官網的鏈接均完善起來)
- 上傳富媒體信息到檔案裡面,多元化展示僱主和Recruiter的信息和內容
- 完善職業經歷、教育經歷、項目經理等等,站在求職者的角度,給求職者留下專業的印象
- 定期搜索關鍵詞,檢查自己的檔案是否容易被求職者找到
最大化使用領英LinkedIn功能——職位Jobs功能和招聘
我們都知道Recruiter可能通過社交網路來主動搜索合適的候選人,同樣的道理,讓Recruiter在LinkedIn更容易被主動求職者找到,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無論是招聘者個人行為還是僱主的企業級行為,從註冊LinkedIn檔案的第一天起,我們就應該把握好這份檔案里應該包含哪些關鍵詞,而這些關鍵詞正是我們的目標候選人最容易去搜索查找的,這個提示同樣適用於我們的一個職位JD,無論職位JD發布在那個招聘渠道。
- Jobs頻道不是唯一可以在LinkedIn發布職位的地方
- 如果是付費的Recruiter用戶,儘可能填寫好全面的job poster 信息
- 鼓勵僱員將職位頁面分享到僱員的network裡面(尤其是group裡面)
- 適當將應聘者引導到Career Site上去後,用apply with LinkedIn功能來應聘
發布職位Jobs的功能作為Recruiter已經非常的了解和熟悉,我們下文要提及的,更多的是在不付費情況下,怎麼樣藉助其功能更好的做招聘。付費購買相應的會員類型,即可獲得Jobs發布許可權,目標候選人可以Apply in LinkedIn之外,還可以設定為到僱主的Career Site上去應聘。
在職位發布頁面的內容里,千萬不要僅僅寫上職位JD的內容,同樣的職位JD也應該具備SEO的意識,提高被目標候選人找到的可能性,留上僱主的Career Site以及其他更多的社交網路鏈接也是有價值的。每個職位有有「ContactThe Job Poster」的功能,站在候選人求職體驗的角度,我們建議儘可能將職位發布者展示出來(這也是我們為什麼一直在強調Recruiter在LinkedIn的Profile完善非常重要的原因)。
最大化使用領英LinkedIn功能——主頁Company Page/Career Page功能和招聘
- Company page創建起立,是免費的
- 和優化Recruiter檔案一樣,填寫儘可能多方便主動求職者來到Company page
- Company page的聯繫方式(常見的聯繫方式之外,Career Site的鏈接,公司官網的鏈接均完善起來)
- 上傳富媒體信息到Company page裡面,多元化展示僱主內容
- 嘗試Company page的付費功能,以及免費的基礎上和Career Site的整合問題
- Company page的日常運營和數據分析,以及內容生產(employee,marketing的新聞稿等內容來源)
Company page是linkedIn的免費功能,只要通過簡單的註冊申請流程,即可完成創建,我們接下來還是重點來解讀如果最大化使用該功能來為招聘和僱主品牌傳播所用。
如何開發好這一僱主品牌傳播陣地呢?除了有創意的內容、策略性的執行和持續的運營之外,首批粉絲(也就是我們說的第一層目標候選人)非常重要,當主頁有了一定基量的粉絲後,後續的內容生產和傳播也會更加有效,如上面的截圖,LinkedIn在我們生產內容並傳播之前,提供了詳細的篩選條件來方便信息精準到達目標受眾在LinkedIn的首頁,可以按照粉絲所在的公司規模、公司行業、職位職能、職位級別和所在地區來篩選細分。
如果Recruiter想尋找目標候選人,在找到某一位候選人後可以通過了解其僱主的主頁,了解到更多在該公司任職過或者在職的候選人。同樣關於主頁Company Page/Career Page,也有相應的插件可以整合到如僱主的Career Site或者MiniSite上。
主頁Company Page/CareerPage都同時提供了強大的數據統計分析功能,功能從Reach(到達)和Engagement(互動)兩個維度來清楚的體現僱主的公司主頁(職業主頁是收費產品)的運營狀況。同時還有粉絲Followers的數據統計分析。點擊這裡有更加豐富的如何運營好僱主主頁的內容和提示:http://marketing.linkedin.com/company-pages/
重要的是我們對其提供的功能進行全面了解掌握永遠是第一步,第二步才是如何更好的在LinkedIn社區內,以及LinkedIn社區外,更好的使用這些功能並整合,提高目標候選人的求職體驗。
最大化使用領英LinkedIn功能——群組Group功能和招聘
- 創建和加入群組
- 邀請新成員
- 群組討論,分享招聘信息和資源
- 招聘專用群組的日常管理
通過建立一個群組把暫時不甚符合的候選人集中到一起交流,也是個不錯的建議,因為人才的成長在提升,他們的進步可以在您的掌握之中,這樣一個儲備的人才庫是值得您長期經營和維護的,運營群組Group的功能來為招聘所用。
在LinkedIn上建立一個專屬您的優質的、活躍的人才庫。比起普通IM群,您可以省去很多對目標候選人的匹配程度和背景調查等事務性工作的時間成本;LinkedIn上的群組需要提交申請才能加入,通過建立一個群組把暫時不甚符合的候選人集中到一起交流,也是個不錯的建議,在LinkedIn上建立一個專屬您的優質的、活躍的人才庫。比起普通IM群,您可以省去很多對目標候選人的匹配程度和背景調查等事務性工作的時間成本;他們的職業動態可以在您的掌握之中,這樣一個儲備的人才庫是值得您長期經營和維護的;
創建完群組後,您可以直接通過「邀請我的一度人脈」,以最快的速度將已經建立聯繫的朋友邀請至您的群組,他們將成為您最核心的群組成員,群組創建人可以通過「成員管理」管理自己的群成員,包括添加好友為管理員,他們是您群組管理的幫手;還可以將不符合標準的成員從群中刪除,達到維護群組氛圍的純正。
群組管理者可以使用您的管理權對不符合群組核心主旨的討論話題進行限制和刪除,Group里還有Jobs的功能,即「Createa job feed for this group」,可通過不同關鍵詞的篩選將匹配的職位(發布在LinkedIn社區內)同步展現到群組裡面來。
您可以通過群組信息修改功能來增加更多的群描述、修改群組圖片等,優化您的群描述可以讓您的群組特色更加突出,獲得更多目標候選人的關注。如果是在同1個個Group里是可以直接發Message,三度以外Out of Network不在同一個Group沒法發郵件和人脈請求,Group的群發功能"置頂功能非常重要,Alumni類型的Group的創建也是不錯的選擇。
入群後的歡迎郵件,群組公告等功能為僱主運營一個細分的目標行業人才群組提供了更多信息展現的窗口。在LinkedIn中建立一個小組,並開始發布職位。例如Microsoft就建立了一個小組。這是一個很棒的方式來創建職類、校友類等小組,並有目的性地發布一些職位和內容。
最大化使用領英LinkedIn功能——人脈Contacts功能和招聘
- 永遠要不斷擴大在LinkedIn的人際網路,才能不斷擴大搜索範圍,reach到更多優質候選人
- Contacts和connection的不同
- 利用瀏覽器的收藏夾功能收藏來保存候選人檔案以及在本地電腦搜素查找
已經成為一度人脈的聯繫人,LinkedIn提供了多樣化的互動方式,如某位人脈的工作變更,Relocation、工作周年,生日等均會向您提醒,這個時候我們可以主動向Contacts發送祝福和評論,本小節前段有提到過聯繫人導入導出的功能,可以參考上下文如何導入聯繫人加入LinkedIn的Network。不過Contacts和connection是不同的,在LinkedIn的社區里,LinkedIn的最新功能允許用戶保存(save)3度以內的人脈為contacts,不過無法看到對方的聯繫方式,只有成為了connection才可互見聯繫方式(而且是在對方也默認設置公開了聯繫信息給1度人脈的情況下)
以作者使用的火狐瀏覽器為例,在搜索查找到相對比較合適的候選人LinkedIn profile之後,可以將當前頁面保存到瀏覽器的收藏夾,備註候選人職能,即可將其保存起來,後續在本地電腦-收藏夾還可以找到並打開候選人的LinkedIn profile,例如財務經理類人選,市場經理類人選,後續每次搜索可以在本地完成,點擊打開後可以看到起最新的LinkedIn profile。更多技術層面,還可以藉助LinkedIn的API介面,基於LinkedIn全站進行會員檔案的關鍵詞進行搜索查找。這點我們後續會再次進行詳細描述。
最大化使用領英LinkedIn功能——直郵Inmail功能和招聘
- 藉助inmail的功能和connection一對一的聯繫
- 藉助group message和LinkedIn的其他用戶一對多的聯繫
用LinkedIn發group message(向多人群發,注意只能給已經在LinkedIn上成為1d connection的人,import的發送不了)而且每次收件人數量是有限制的,於是將所有tag候選人的LinkedIn connection篩選出來,注意別關閉當前頁面,長按page down鍵直到顯示全部,這個時候的URL link會顯示所有這些connection的id,將link複製粘貼到txt文本文檔保存起來,將其和導出的connection匹配起來,給每個connection在EXCEL表格里見一個啟動新建inmail的連接就ok了,這樣的好處是你可以一目了然知道什麼時間給誰發了什麼topic的郵件。
企業用好社交網路進行招聘的本質是善待好自己的受眾(可能是潛在候選人的社交網路用戶),前提是先經營好到我們僱主形象的大本營-Career site,讓每個用戶都變成僱主的推廣源,產品sense,內容sense,運營sense,技術sense。
最大化使用領英LinkedIn功能——邀請Invitation功能和招聘
- 個人名義發出建立connection的Invitation
- 個人創建群組後用群組的名義出建立connection的Invitation更具優勢
- 個人創建公司主頁後用公司主頁的名義出建立connection的Invitation更具優勢
- 通過導入郵箱或者批量郵箱地址導入的功能來發出建立connection的Invitation
我們能走LinkedIn社區內,在多大的人際網路範圍內進行搜索,取決於我們在LinkedIn的一度、二度、三度人際網路的寬度,因此一度人際網路越多,我們的搜索範圍也就越大,除了在LinkedIn社區內主動搜索添加目標候選人成為一度人脈之外,群發邀請Invitation的功能能夠讓我們快速有效的批量import候選人。
除了使用個人名義群發邀請Invitation之外,在創建相關群組後,使用群組的邀請功能,可以批量的邀請目標候選人在LinkedIn社區內建立聯接。這樣的好處在於用一個組織的名義(比如這是一個LinkedIn中國最大的招聘者群組)那麼用這樣一個名義邀請,則大大的增加了成功率,Recruiter個人在LinkedIn的人際網路也能快速的累計起來。當然我們同時也應該遵循現實中的社交規則,以及LinkedIn社區的運營規則,有效率併合情合理的拓張自己的人際網路。
最大化使用領英LinkedIn功能——搜索Search功能和招聘
- Search在LinkedIn社區內的高級搜索
- Search在LinkedIn社區外的搜索技巧
除了在LinkedIn網站內提高Recruiter檔案的被搜索可能性之外,通過外部搜索引擎(如Google)的高級搜索的語法,我們可以在非登陸狀態下瀏覽帶目標候選人檔案的更多信息,常見語法有:
site:http://cn.linkedin.com +key words(該語法命令可以在LinkedIn中國會員中搜索包含某特定關鍵詞的會員)
cn.linkedin.comin URL:-title(該語法命令可以在LinkedIn中國會員中搜索職位頭銜中不包含某特定關鍵詞的會員)
搜索其他國家,修改前面的cn為其他國家的簡稱即可,複製該鏈接可以鏈接LinkedIn在全球各個國家站的域名:http://www.linkedin.com/static?key=country_listing
最大化使用領英LinkedIn功能——廣告Advertising功能和招聘
發小廣告的形式(付費)讓廣告顯示給誰看,從這裡可以知道知道,Linkedin在中國究竟有多少人,細分數據都可以看到,我們這部分重點在於讓招聘從業者使用這個功能來做Talent Mapping,方便招聘者們精準的主動找到目標候選人並建立聯繫;
如果有預算的招聘者還可以考慮Recruiter個人名義購買付費的廣告產品,LinkedIn的精準演算法將會把Recruiter個人精準的展現到目標候選人的Linkedin首頁上。點擊右上角個人頭像後進入Advertising即可體驗。
最大化使用領英LinkedIn功能——插件Plugins功能和招聘
- 插件Plugins和Career Site的整合
- 巧用Plugins來做招聘營銷、展示Recruiter個人以及展示僱主內容
LinkedIn已經提供了十幾個通用的插件功能,方便僱主們更好的整合LinkedIn的功能,我們想表達的是,我們不能狹隘的認為,Career Site或者MiniSite上充滿了LinkedIn的功能插件是在為LinkedIn宣傳了,相反,站在候選人求職體驗的角度,提供更多的選擇和體驗永遠是僱主值得優化和追求的。
站在招聘和僱主品牌傳播的角度,我們認為較為相關的LinkedIn功能插件包括,Follow Company Plugin、Member Profile、Company Insider、Company Profile、Apply with LinkedIn、Jobs You May Be Interested In。
通過外部供應商或者僱主的IT技術部門,可以詳細了解到這些插件和公司官網、Career Site或者MiniSite的整合可行性,Follow Company Plugin可以為僱主在與目標候選人有任何touchpoint的地方建立一對多的關係,Member Profile則可以將僱主公司負責各個模塊招聘的招聘經理們展示出來,作為僱主品牌的形象代言人,和目標候選人們建立connection關係。如上圖即是Member Profile功能,試想如果目標候選人了解到,自己和某一職位的招聘負責人有共同的connection,無意拉近了距離和提高的親切感,再如下圖的CompanyInsider插件,也為目標候選人快速找到僱主公司有無內部人士和TA有聯接。
同樣的道理,重要的站在提高目標候選人的求職體驗的角度,僱主和Recruiter們需要全面的掌握聯接在LinkedIn社區外,更好的使用這些功能並整合,持續的影響到目標候選人的職業選擇。公司可以根據自身需求,在自家的官網上安裝並自定義該插件的外觀和設計,比如可讓求職者提供其簡介之外的附信。與此同時,求職方也能看到其LinkedIn賬號上的聯繫人,是否有在其欲申請崗位公司上班,並可以給這些聯繫人發送信息。
Apply with LinkedIn、JobsYou May Be Interested In都可以整合到僱主的網頁版的Career Site或者移動化的career site裡面,方便用戶瀏覽相關職位並用LinkedIn的檔案來申請職位。如截圖,其中Apply with LinkedIn這個插件可以定義該職位的職位title,工作地點,應聘郵箱等等基本信息,當有用戶使用並完成了Apply with LinkedIn的步驟後,對應的應聘郵箱將會以附件形式收到應聘人的LinkedIn檔案,包括聯繫方式,求職信等信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