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書有哪些敘事技巧和模式?

僅以單田芳為例,他屢試不爽的模式:
1,打擂模式。只要是古代故事一律打擂,可以說整個故事由大大小小的打擂構成,如童林傳,白眉大俠。
2,一定有傻大粗黑的人物,羅士信這樣的不勝枚舉。明清演藝小說也經常這樣,程咬金,李逵,胡大海等。
3,強調站隊,每一個人物都一定要隸屬於某個陣營。
4,奪寶模式,通常圍繞一件寶物展開故事。

當然並不全面,還有很多。


無邀,怒答
上邊所有答案全部是圍繞一部分人的常用套路來回答問題的
他們的套路是否屬於評書套路這裡不細究
但這和題目的評書敘事技巧和模式無關

評書模式主要分為兩種
一種袍帶書,說金戈鐵馬,朝代更迭,征程萬里,名家有北京的連闊如、陳榮啟等
二一種短打書,說橫跳江河、豎跳海,萬丈高樓任腳踩的俠客飛賊,名家有北京的馬連登、天津的姜存瑞、於樞海等

其他,還有人說有」神怪書「
我個人覺得這不能單獨拉出來做一種模式
神怪是附著於袍帶或短打的基礎之上衍生的,有神仙斗寶,有法術神器,但這並沒有改變書本來的主題。
如果真要找第三種模式,我個人認為是「世情書「
借書內情表書外情,講家長里短、引人事感情,讓說書說人情的皮更薄
這就以天津的陳派聊齋、《混混論》為代表了。

而常用的敘事技巧
無非是明筆、暗筆、伏筆、倒插筆、驚人筆等,再有就是跑梁子了
北京評書有十三筆法,但常用的無非提到的五種

而評書表演甚少套路
無需像大鼓書一樣趕轍敘事,聽唱為主,聽說為輔
評書表演講說古比今,說人情,歷史有驚人的相似,各家有各家的哀愁
同樣是太師奸妃暈皇帝
潘仁美是潘仁美,他的人物性格是什麼樣,他的心路歷程是什麼,架構相同,但人心不同,這聽起來也就不同了。
這個例子不好,評書門沒有後套楊家將,舉不出龐吉
說翁奪婿業
王莽、楊堅
一個東漢一個隋唐
兩部書都打外公搶外孫子的江山開
這又是不一樣
==============================================================補金受審先生一篇文章========================================
北京評書,以評書內容分,有「長槍袍帶書」、「小八件公案書」和「神怪書」,包括書目非常之多,各有各的專長。近來因老一輩的說書藝人相繼死亡,很有許多
失傳的。即以《善惡圖》一書來說,本是記述宋代武俠軼聞的一部組織縝密、情節動人的評書,廣傑明一生只說《善惡圖》,晚年雖聲音較低,卻依然絲絲人扣。廣
傑明死後,雖然傳有弟子(何闊群),比起廣傑明來,要差的太遠了。又如《於公案》,從前書路子是在於公出京以前,還有松棚會和於公私訪煤窯兩筆書。從群福
慶以後,和他的徒弟張榮玖、學藝弟子廷正川,以及邢坪鎣,全從於公出京說起,並且誰也說不到盤蛇三套、衝天會館,以至於公回京,可見全書早已零散不完整
了。我以為《於公案》,是在小八件中最有趣味的書,由於公出京到石鐵驛,十個單只段子,各有各的情節。例如保定府九朵梅行刺,寫九朵梅個性,真有絕大筆
法。通天寨一段,也和其它評書中山寨組織不同。於公入山西後,情節逐漸緊張,妙在如火如荼中,夾有閒情逸緻,並且各山寨、各事實,全不雷同。從群、張二人
死後,邢坪鋆是談不到的,只有廷正川勉強支持,不遠便有斷庄的危險。還有現在印刷成書,鼎鼎大名的《三俠劍》,其實二十年前,北京便有演述的,近年曾列名
武俠小說之內,可謂幸運,也可見書館的沒落。


(一)、長槍袍帶書——有《列國》、《三國》、《西漢》、《東漢》、《隋唐》、《跨海征東》、《殘唐》
(《龍潭鮑駱》由此內分出)、《精忠說岳》、《明英烈》……還有介於長槍和小八件之間的《水滸傳》。長槍書講究盔甲贊和馬上戰法。盔甲贊是給一個開臉時,
跳下馬來身高几尺(普通都過丈),臉什麼顏色,於是開出和臉同色的盔甲贊來。戴什麼盔?什麼甲?多寬勒海帶?多少節簪纓貫頂?插不插雉尾?掛不掛狐裘?座
下什麼馬?於是又給馬開一遍體格單,如:細七寸,大蹄碗,竹籤兒似的耳朵,頭至尾多長,蹄至背多高,什麼顏色……。如「萬里煙雲豹」,「玉頂鐵花騮」,關
公騎紅馬名「赤兔」,以外凡騎紅馬的都稱「胭脂獸」。再形容一句:「馬打盤旋,忽忽忽兒亂叫」。最後說手使什麼兵器,也和顏色有關。少年白凈子,必使「爛
銀槍」、「亮銀錘」、「亮銀戟」;紅紫臉使「赤纓槍」、「紅銅錘」……。馬上戰法,首要清楚,打一回合,二馬一錯鐙;放出馬去,往回攏馬時,一錯方向,便
越走越遠;或一錯鐙時,沒分清左右,必兩馬並行,或二馬接吻。所以說長槍書要清楚馬戰步數。說長槍袍帶書,尤其要講氣度、格局。君王自是君王,大帥自是大
帥,很少「抖包袱」的,「葷包袱」更絕無僅有了。說長槍書過去人物,如雙厚坪、士殿誠(品正三之父),專講悶中帶勁。如雙(厚坪)說李元霸、裴元慶對錘
時,李元霸瘦舉雙錘,頭一歪說:「嘿!嘿!裴三兒啊,裴三兒!」寥寥幾個字,不知為什麼能引起鬨堂大笑。士殿誠除說《隋唐》外,《聊齋》、《濟公傳》也很
好。再如春福堂、田嵐雲、王殿遠、張士誠,都各有專家,尤以潘誠立為評書研究會長(先師劉葆初夫子由教育部指定為名譽會長),長槍書尤妙,死在民國十八年
七月,前一年我還聽了一轉,已然氣力不佳了。現在說長槍書的很少,只連闊如、品正三和李月三《隋唐》,劉繼雲、陳榮啟《精忠》,趙英頗《三國》。月三、繼
雲噴口清,夯頭正,尚能繼起前人,只不知王殿遠尚在否?


(二)、小八件公案書——有《三俠五義》(《包公案》)、《小五義》、《大宋八義》、《善惡圖》、《清
烈傳》(《金匱俠蹤》)、《三俠劍》、《彭公案》(有馬玉龍的為《龍虎西巡》,沒有的為《忠義西巡》)、《永慶昇平》、《施公案》(前套大半相同,後套有
幾種路子)、《於公案》,還有新編的《雍正劍俠圖》和介於公案神怪之間的《聊齋》。小八件公案書,當然以刀槍架為主要,以至使熏香,下蒙汗藥,開天窗,挖
地鏇,做元寶坑……等偷盜竊取、小巧之能,和官方的登坑辦案、設法拿賊。最要緊,而最有趣味的,還是小段的插敘和審辦公案。如《包公案》蔣平盜簪、智化盜
冠;《施公案》的趙璧盜錐、羅圈會、三探蓮花觀;《於公案》的鬼燈籠棉花貓……都是極有趣味的小段子。公案如包公審四大案、施公的巧圓四命案,曲折變化,
穿針引線,很耐尋思。至二人交手,大眾群毆,便覺無味。更有小八件書中列隊出兵,更是佛頭點糞。說公案書的,以張致蘭、王致廉、袁傑亭、群福慶、海文泉、
廣傑明、楊雲清、文嵐吉、陳勝芳為過去名人;次一路的如徐坪玉、蔣坪芳、高福山、張霈然、李豫鳴、李豫林、劉榮安、劉榮魁;現在說小八件好一點的,只王傑
魁、袁傑英、閻伯濤、廷正川、劉傑謙(漢卿),以外無足數了。《聊齋》演為評書,始於宗室德月川。月川在光緒年中,閑居後門外某廟內,演述子弟評書《聊
齋》,包袱很多,因為他是帝胄而不得意,所以常以滿文滿語編為葷素包袱,當時人很覺可笑。能傳月川藝術的,要屬張致蘭、士殿誠,致蘭傳陳士和,成為今日僅
有說《聊齋》的。還有死去的董雲坡,中風的曹卓如,都還不壞。至於楊士清、文健華,就差的遠了,《聊齋》本難討俏,將來有斷庄趨勢。以前還有一位半票說
《聊齋》的,名為訥蘭橋,近年已不見了。


(三)、神怪書——有《西遊》、《封神》、《濟公傳》……幾種,《西遊》、《封神》為純神怪小說,《濟
公傳》為半人事半神怪書。說《西遊》始於恆永通,本門傳輩,只定「永有道義」四字,也只傳了四輩即斷了庄。有字為李有源、慶有軒(老雲里飛)。慶沒門徒,
李傳道字的奎道順,時人稱李有源為「活猴兒」、奎道順為「活八戒」,奎傳義字的邢義儒、什義江,皆已死去,於是《西遊》便沒有了傳人。縱有人還說《西遊》
的,也不是本門師傳,不是道活,而是看本子來的。說《西遊》屬於道門,應於唱贊時打漁鼓(沒簡板),永、有二輩,還擊鼓唱贊,奎道順、邢義儒已不奉行,什
義江只開場打漁鼓,也不唱贊了。在奎道順以上,還賣「沉香佛手餅」藥糖。當一回書說完時,必用沉重的聲音說:「主道!沉香佛手餅,消食化水」,巡行書座
間,此系筆者目擊。從十四奎死以後,久已聽不見豬八戒睡覺「聞著騷肝,打著問訊,俄勒兒,俄勒兒」之聲了。說《封神》自以雙厚坪為第一,形容彌勒佛和長耳
定光仙,令人發笑。前幾年聽了兩個月李傑恩《封神》,也算平平,傑恩雖不甚好,他門徒卻是現在鼎鼎大名的評書家啊!說《濟公傳》的,雙厚坪不算以外,要以
楊雲清為最好,尤長於說「威震丹陽刀劈三寇」的武段子。近人說《濟公傳》的,竟說《濟公傳》自請挨打,縣官居然就打,又把濟公說成流氓狀態。評書雖然小
道,書中人身份,是要注意的。現在雖然在播音中有不少種評書,將來是否發達或衰落?尚不敢下斷語的。

===============================================================

打1979年,評書給大鼓白背鍋也差不多背夠了,饒了它吧。


謝邀。

以前以劉蘭芳《楊家將》為例,寫過中國評書的常用套子。
我聽袍帶書多,這裡面也就是袍帶書套路了。

如果嫌長,請直接拉最後,有易學易記順口溜。

昏君

  凡評書,必得有一昏君。
《楊家將》開頭,就說二帝太宗趙光義,是個軟耳朵根子,全然無用之人。其實趙二祖野史里敢燭聲斧影殺大哥,現實中能親勞御駕滅北漢,比起肉糜代言人司馬衷,高了不知多少。其實源頭是這樣的:評書就得講打,文縐縐的家長里短,茶錢都不免短缺。既然得打,那麼一則亂世,英雄們搞內戰;一則治世,英雄們抵抗外侮。凡內戰,必得有一個隋煬帝類的昏君來把江山玩翻,才容得諸天魔王下界廝殺,不然就成山賊打架,七俠五義去也;凡外戰,必得有個昏君把江山傾覆得差不多,由英雄前來「XX江山一千斤,X家手托八百零」,挽狂瀾,扶玉柱,駕海紫金梁。您看有誰寫個《平陳英雄傳》,把史楊高賀們滅陳叔寶抓張麗華搞得繁複無比沒?對手愈強勁,昏君越卧底,英雄抗爭起來才五光十色,有滋有味。所以,《說唐》里隋煬帝是昏庸的,李世民是文弱的。《薛家將》里,李世民更是全成昏君,可憐他歷史上萬軍中率玄甲騎往來如飛的李廣級射將,在諸家演義里只好拿兩把短刀效個姑娘家形象。《水滸》里說,宋仁宗是上天星宿下凡,如何聖明,結果《呼家將》里為了給呼家造冤案,立刻把他說成一個趙光義翻版。簡短節說,您看了歷朝評書演義,人人都是宋高宗轉世,每天大清早上朝不幹別的,專門動不動把名將們綁上風波亭、把讒言偏當蜜糖咽。連帶著我們就會產生疑問:這人都弱成這樣了,英雄好漢怎麼還一提主子就感佩:哎呀,得遇有道明君,真該以死相報?


賢王

  有昏君當然得有賢王或者賢相。賢王的作用很簡單,昏君要做點普通的禍國殃民事,他不出面;生死存亡關頭,他閃亮登場,拿著先皇所賜上方寶劍,上斬君、下斬臣、中間斬奸佞,扭轉乾坤。(請參考周星星《九品芝麻官》中那條鹹魚)《楊家將》里,趙光義身旁一個趙德芳,八賢王,這就是忠臣良將的護身符。手裡拿一桿王命金鐧,嚇唬皇帝管用。話說先皇大多高瞻遠矚,給輔政大臣一個制約皇帝的東西,非常有偽共和感。可是跟腌火腿似的,加兩層大粒子鹽正好,再往上糊鹽這豬腿自己都得叫過分。《薛家將》里,程咬金嚇唬李世民:咱這斧子受過皇封,上砍君下砍臣,你錯了就得伸脖子讓我掄三掄。接著尉遲恭也亮鞭子:我這鐵鞭如何如何,今天打死你個昏君。讓人感覺皇帝了無生趣,成日里被幾個大老粗鞭子斧子的掛在頭頂。當然了,這些賢王金鐧的,也不是隨時發揮監督權。皇上要幹啥了,他就諫,苦諫不從;真要殺良將了,譬如,《楊家將》里君王要殺楊家的人了,八賢王嗖的亮了鐧,自然迎刃而解。這金鐧如此好用,以至於《呼家將》里也有個八王,連帶著亮金鐧挾制宋仁宗。我暗想宋家二帝到四帝天天在八王爺金鐧陰影下生活,真是啞子見了媽,說不出的苦。當然,賢王也是有選擇的出現。像楊家、呼家那種歷經苦難還死不絕的,就是有賢王保本;岳飛那種一殺就死的,就是朝里全沒有人當家做主的緣故。


校場選帥或打擂台

  評書里,朝廷經常派不出將軍。理由簡單:開國元勛們老的老死的死,上不了陣啦。於是皇上就得選帥選先鋒。皇上選帥非常有意思,不會從基層提拔有經驗的青年軍人,專幹些朝民間要人的勾當,於是我就常疑惑:有事就搞超男民間海選,朝里養這些人算幹嘛地?卻說選將帥時,一般分兩種。或者校軍場上,比武射箭;或者街頭鬧市,設下擂台。校軍場那個起源不明,大概《水滸》里楊志大名府玩周謹、戰索超是這一行的祖師爺,此後蕭規曹隨罷了。街頭打擂台,就非常傻氣。按說朝廷皇家氣度,選的或是連師百萬的大將,或是開山渡河的先鋒,怎麼也用不著江湖上耍功夫的,難道是要為番邦賣大力丸?只好說打擂台比較熱鬧罷了。

回頭多說一句,校軍場演武,一般是比力氣、比箭、比武。比力氣千篇一律:舉石獅子什麼的。當年武松孟州城聽施恩說他力氣虛了,趕緊舉個石礅嚇唬人家。江湖好漢,大多「不近女色,打熬氣力」,大概覺得力氣這東西一遇到性行為就會颼颼猛跌,按照這定律牛鼻子和禿驢們應該最是力大,可怎麼都面黃肌瘦呢?《說唐》里,宇文成都和李元霸就是玩石獅子。說書人總愛加一句「氣不加粗,面不變色」,顯示說人舉這石獅子就像拿油燈草,抓小白貓。可是秦瓊就死在舉石獅子上。貌似《薛仁貴徵東》里,秦二爺和尉遲黑子舉石獅子玩,人老不以筋骨為能,馬跨黃河兩岸拳打山東一省神拳太保賽孟嘗勝專諸天下無雙的秦二爺,就這麼一口血吐出死在這上頭了。

神力無敵


中國評書信奉力大降十會,李元霸兩桿錘八百斤,橫掃天下略無敵手,一百八十萬反軍被他搞到只餘六十二萬,比特洛伊那幾位半神強遠了。一巧破千斤的也有,少,蠻力、神力、怪力還是各大評書的頭牌神獸。包括孫大聖,沒提他武技多高,專講「一萬三千五百斤」,還不時讓天篷元帥叨咕「他那棒重,擦一擦破皮」什麼的,讓小猴子們試舉,嚇得只吐舌頭。金庸老爺子大概也信了這個,回頭一個「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就把蠻力使大鎚給巴洛克化了,正如山東菜館裡有把砂糖撒黃瓜起名叫「青龍卧雪」一樣。明明是楊過吃蛇膽長力氣,掄鐵劍當定海神珍鐵使,非要「大巧不工」。和20世紀某些概念先行、內容欠奉的主義流派開山相似乃爾。

打擂台

前頭說了,打擂台是個江湖活,而且挺不上檯面。中國武功講究練氣化神,練神還虛,至於虛完之後咱就不知道該幹嘛了,只好上仙山不問世事,白雲生處有人家去也。大仙級如張三丰,當然看不上擂台。評書里,舉辦擂台的沒一個好人,都是惡霸土匪,奸男霸女,魚肉鄉里,人人都知道,惟獨聖上不知道。《楊家將》里,潘仁美想要先鋒印,讓潘豹去設擂,打死無數人。擂台一般設置得都很反派。比如兩邊一定要有組「拳打南山猛虎,腳踢北海蛟龍」的對聯。我聽過某評書里兩邊對聯是「拳打少林禿驢,腳踢武當牛鼻」,不用問這位擂主最後被武當道士給拆了。

  擂台下面站著的,非常不巧,一般就是主角了。但主角還不會第一時間飛上去,一定得看看熱鬧。反派設擂,一定還暗藏機關。比如鞋裡藏鐵,腰裡藏針。一定有條好漢上去,著了道兒,吧唧滾倒,被主角看到,怒火中燒。本來不想打擂的(不想打擂您站那兒幹嘛……),也一時起了義憤,飛上擂台,義正詞嚴。楊七郎上去揍潘豹,實力過於懸殊,一頓打就解決問題了。

  最後涉及到怎麼處理擂台上反派的問題。把他一腳踢下去是不行的,因為打擂一定要闖禍,禍還得大,不然不足以引動官府,上達天聽。所以可憐的擂主啊,您老一定得死。至於為什麼先頭被反派打死了N多人聖上不知,反派剛死聖上立刻就知了,這就不好細究了。魯達打鎮關西那種簡潔型死法當然不行,學武松玩西門大官人那樣舉起來摔下去,也不夠氣勢。評書講究個視覺衝擊,哪怕看不見,咱得把氣勢做足。怎樣讓反派痛恨呢?回憶《三國演義》,黃忠一刀斜肩把夏侯淵分了兩半,把曹阿瞞氣得咬牙切齒;《天龍八部》里蕭峰他爹在雁門關前把人隨手撕兩半後亂揮,趙錢孫就嚇得暈過去。阿喀琉斯殺掉赫克托耳,倒也罷了;把人屍體繞城亂拖,才讓普里阿摩斯肝腸寸斷,夜半前來捨命要兒子。作踐身體,中西都忌諱,所以凌遲和檀香刑才那麼觸目驚心。評書里打擂台,當然要來個猛的。楊七郎就是抓潘豹倆腿,喀嚓把他劈了。這種處理方法還真多,《說岳》里岳霖,《薛剛反唐》里薛剛,貌似都是這麼動的手。當然,這事只能楊七、薛剛這種黑臉蠻漢干,楊六這種典型的白面郎君就沒法暴力美學。至於李元霸撕宇文成都,反而讓人覺得相當得宜:魚找魚蝦找蝦,綠葉專配大紅花。拿把小刀把成都給寸剮了,這也不像是雷公下凡李大神的氣勢。


 「刀下留人!」

  歷讀所有評書里,有這麼一定律。《呼家將》《薛剛反唐》里那幾大家子綁法場,是大規模被殺。相比起來,如果只是那麼一兩個人上法場,除了風波亭歸神了岳元帥,還真沒一個是死的。法場的劊子手大概也專業了,磨刀也不積極,心想著追魂炮響幾下,一定有人匹馬殺來,大吼「刀下留人」。所以奉勸諸位上法場看熱鬧的百姓,如果是一兩個人綁去,大半是死不了的;趕上一大家子一起去時再抱瓜子捧薯片圍觀吧。

  楊七郎劈潘豹,回頭連爹帶哥一起被綁。昏君之昏在於,殺奸臣時左右捨不得,一副妻管嚴的軟模樣;殺忠臣時往往「氣往上撞」,不聽諫言,誰勸幾句就豎眉毛:「嘟!難道你也要謀反?」這就屬於不講道理,很有些紅衛兵的味道。可見手段無論高低,全看您手裡是不是掌權。奸臣都有資格被審,忠臣就得立推午朝門。當然,昏君也比較笨,不懂得改革追魂炮系統。追魂炮轟轟的響,外頭就有機會斡旋。忠臣要被殺時,那才是一朝忠良顯本事的時候。什麼賢王金鐧,密旨口才,什麼都出來了。舉凡法場響炮,。要麼「諸將苦苦告免」,那時就得看您家的人緣了。一旦昏君還沒有「氣炸心肺」,就會考慮群眾意見。另一種就是以威凌之,《呼家將》《楊家將》里,八賢王和金鐧是救命的秘寶,可憐昏君也弱智,不知道趁八王爺生病或者出差時殺人。《薛家將》里,牛鼻子徐茂功袖裡亮旨,是李世民答應不殺薛仁貴的承諾。可憐《薛》本里英明神武的秦王已成昏邁呆傻的李二,翻臉不認人。《紅樓夢》裡頭,寶二爺和蔣小官人偷換了汗巾,又加金釧兒跳井,被爹爹扯來狂揍,幸虧有太夫人出來調停,也算是「刀下留人」一例。

  印象里「刀下留人」還真只有一個失效的,諸葛亮要斬馬謖,成都蔣琬殺到,規勸,然而諸葛丞相既然不是昏君,蔣先生當然扮不了諫臣角色,只好做個被教育的人,被丞相一番道理調停得連連點頭。

  「刀下留人」之後一般連著「死罪可免,活罪難逃」。充軍發配是一般規矩,楊七郎運氣好點,一家去雄州駐紮去了。反正一般「刀下留人」前後,是一個雙方得益。奸臣是琢磨害死英雄,以便竊取國家軍權;英雄又不會死,只是被趕出去,奸臣還是會洋洋自得一番。


————————————————————

如果嫌以上麻煩,請直接看這裡。
以下私人草擬,基本是袍帶書最慣用套路:

奸妃亂後宮,太師老丈人。
忠良遭坑害,沉冤鐵丘墳。
落魄少年郎,招贅在鄉村。
傳下遺腹子,自去奔前塵。
少年有奇遇,美女爭投誠
入京考狀元,校場成天神。
挑落高富帥,通緝滿四門。
被迫拖鐵閘,千斤如微塵。
忠臣苦進諫,卻逢天子昏。
罵退眾千歲,喝叫推午門。
還好有救星,刀下喊留人。
可憐清廉官,遭貶離京城。
路遇強賊漢,下馬來相認。
有個莽兄弟,神力更無倫。
偏偏服主角,插科又打諢。
地道通神跡,寶馬兼寶刃。
上陣遇美女,便擬托終身。
小將性高傲,挨打才慌神。
被迫娶嬌女,逼死老丈人。
敵陣有妖道,滑車咕楞楞。
英雄有鐵槍,奮臂紮鐵輪。
娘的說不盡,編到沒詞輪。
暫時說到這,回頭再較真。


從評書內容上,我們一般將評書劃分成袍帶類、短打類、公案類、神怪類、世情類等幾部分。現在又增補了革命類、史話類、實事類等內容。敘述的類別有異,但內核的基本基調無外乎大家幸福快樂的生活在一起了。這種王子公主童話般的模式,在國家層面就是四海統一,聖明天子+正直忠良模式;在武林層面就是大俠們合力鋤奸,功成名就+歸隱江湖模式;在世情層面就是才子佳人,金榜高中+洞房花燭模式。聽起來完美的近似於無聊,但架不住歷代藝人們口口相傳的杜撰演義,把一條條直線邏輯彎彎繞繞,纏成了一團團枝枝蔓蔓的花團錦簇,再引導你繼續追尋下去。你有三打木羊陣(彭公案),我有七擒孟獲(三國演義),你可以捉拿屢次逃遁的乾坤盜鼠華雲龍(濟公傳),我就來個替父報仇的黑白兩道上訪之路(鐵傘怪俠)。反正中國人都是貴曲不貴直,好像進了園林里看景一樣,一重重的假山小橋月亮門洞造就了峰迴路轉的好奇急迫感和登堂入室的團圓成就感。『

大致的套路交代完,下面我們來看看具體的過程中,評書話本的故事情節是如何順著大家的思路逐步鋪展開來的。

一、
正統延續

血統論這個東西應該是血親延續里最根深蒂固的意識。簡而言之就是龍生龍鳳生鳳,而且龍鳳還要繼續保持他們的優越感。從女媧造人,手捏程序和甩泥點子程序的遠古傳說,到世家大族的通婚,到處都凸顯了血統的社會分層作用和生物自戀屬性。劉皇叔混到小手工藝人的境地只要戴上皇叔的帽子依然可以振臂一呼,忽悠大家跟著他混。從紫薇帝君到文曲武曲星君的下凡,也告訴別人這些人物的天然社會屬性,為啥我牛,因為我祖上牛,因為老天選了我,不服啊,重新投胎去。於是中國的民間社會認知深深打上了譜系特質和神仙下界走基層的思維痕迹。

於是劉邦昧著良心給他老爹安排了一頂綠帽子,讓天上的龍和他老娘來了一次風雨天的雲雨之事。於是《東漢》里一定要把劉秀這個八竿子打不著的皇親安排成了前朝皇帝的嫡派子孫。《薛剛反唐》里相王李旦搖身一變成了王皇后的兒子登上龍位,而妖后武則天的兒子廬陵王李顯則黯然退走。我們更熟悉的是漢壽亭侯關羽的一眾後人的固定屬性值。一定是「面如重棗,卧蠶眉、丹鳳眼、五尺長髯,胯下赤兔馬,手中冷艷鋸」的經典形象(大刀關勝《水滸傳》,關鈴《說岳全傳》)。頭路元帥被圍,二路元帥基本上都是他兒子(薛丁山、秦懷玉、羅通、楊家將、岳雷)。拜託,你當組織部的作用是擺設啊?總之這個正統的表面意義就是嫡傳親生的自然帶有祖輩的能力和氣質的光環,其他人也能夠從心理上直接認可。隱含原因就是,我有的,我的子孫也應當擁有,其他人不容置喙。從政治意義和生物遺傳學來說其實不是那麼義正詞嚴,但是,至少在中國,這套理論相當有市場。

二、
華夏中心論

這可以說是上述正統延續理論的地理學的發散。凡是中原地區的都是好的,你們南蠻北狄東夷西羌的作用就是充當反面背景。固然中國歷史上不乏五胡亂華,元清主政的時代。但在評書里,要麼就是最終漢化的君主主導了政府,要麼就是漢人的抗爭贏得了勝利。而諸如西涼、琉球、渤海、朝鮮等等周邊番邦的基本成了提純中原王朝的試劑。一般的故事套路如下展開:邊疆大亂,忠良出征,奸臣陷害,出征的將軍和朝中的正臣經過努力,裡應外合,即粉碎了外敵的進攻,也挫敗了奸臣的陰謀。於是番邦遞降書納順表,繼續積攢力量,等待下一次打擊中原王朝奸臣的機會(東漢演義里的西夏五國北六國、呼家將、楊家將、岳家將里的番邦)。

在具體戰役中,也充滿了對周邊地區的馬虎處理。番邦的大將一般遵循特別整齊的命名規則,如龍虎彪豹、金銀銅鐵、東南西北、左右日月等等次序,而且基本上就是組團出現組團被KO,番邦的公主也特別偏愛中原的年輕武將,基本看上了就愛,恨不得與自己的父母之邦徹底決裂,其結果要麼一廂情願(《說岳全傳》西雲小妹、《說唐後傳》屠爐公主),要麼為情郎香消玉殞(《明英烈》銀鈴公主),能落個夫唱婦隨都算相當不錯的結果(《呼家將》肖賽紅)。甚至有些特別違反常理的事情,純屬為了襯托中心人物的出場而存在。(《山東人鬥法》琉球國道士、《李白醉酒退蠻書》渤海國使者)。動不動就是蠻國出了一個難題,你中原政權如果解出來了,我就投降,如果做不出來我就打你。結果中原政權藏龍卧虎,輕鬆搞定。把一場軍國大政的抉擇化作了一場雲淡風輕的個人秀,實在令人瞠目。

至於語言稱謂(蠻音、狼主)、服飾住所(斷髮文身、銅環貂尾、洞穴山寨)、飲食娛樂(燒烤、歌舞)反正都是不入中原法眼的東東。不過在傳統社會華夏中心論還是很有市場的,為了吸引聽眾而刻意強化民族自豪感,對這些民間文藝工作者也無可厚非。只是在邏輯上讓人覺得實在不值一曬罷了,現如今自然可以用民族大家庭和地球村的視角加以批判。

三、
主弱臣賢的團隊搭配

這個特點在我看來也是天命所歸的一種表現。在這個模式里領導人似乎不用多說多做,只要說我是聖天子,自有百靈相助就可以包打天下的感覺。想想劉邦劉備、李世民朱元璋。好像他們的定位就在於禮賢下士就可以了,其他方面都是窩窩囊囊的樣子。武功不行,總要被敵人追著跑,還連累大將保駕。智商不行,遇到問題總要特沒底氣的說軍師救我。好不容易坐穩了天下,不是寵愛女色,就是屠戮功臣。活脫脫廢柴啊,憑什麼要扶保他們,尤其是聽楊家將的時候這種感覺最為強烈。直到長大了些才慢慢懂得協調與管理的力量,比起打打殺殺,做戰略規劃和統籌資源的收益絕對要大得多。

只有宋太祖趙匡胤,一條桿棒打下四百座軍州的事迹還算英勇,可惜後期又淪入了因女色醉殺義弟鄭子明,被困南唐靠著高君寶劉金定解圍的尷尬境地。應該說在傳統的故事模式中,要想使情節精彩,肯定需要存在一個武力或智力很牛的英雄人物。而作為主帥或者主公,並不適合每次都衝鋒陷陣,單挑秒殺。更何況他本身已經自帶光環,甚至有時候他的作用也是為了給英雄人物設置點小障礙,增加下情節曲折度。一般來說,統籌管理、謀劃政務的橋段肯定不如叱吒戰場,力敵萬人來得精彩,就是羽扇輕揮,檣櫓灰飛煙滅也是著重描寫戰場上的靈光乍現和動靜相較的玄妙所在,所以這就是逗比主公加上最強下屬的組合原因。不過在真實歷史上,打死我都不相信這樣表現的核心人物能夠贏得天下,就這點本事也就在故事裡給個面子吧。

四、
福將最吃香

說起福將,這一定是各個評書話本里最為讓人津津樂道的題材。這些人的標配一般都是功夫不高,運氣不錯,長相很有喜感,大智若愚,做起事情來卻往往因禍得福的一類人。這種形象是故事中幾不可少的點睛人物。推動故事情節發展、增加團隊凝聚力,觀眾們只要聽見他們出場就滿懷希望的看到了樂趣和舒心的前景。比如春秋里的毛遂、隋唐里的程咬金、白眉大俠里的房書安、明英烈里的胡大海、大明劍俠里的宋玉、三俠劍里的賈明、童林傳里的張方等等。

他們內心忠正,在故事裡和主角的價值觀保持一致。他們幽默活潑,與主角的嚴肅端凝相得益彰。他們運氣奇佳,功夫一般卻總打勝仗。城池被圍了可以出去搬兵,將領中毒了可以尋得解藥,平山滅島攻城破陣只要遇到了難題基本都能解決。這麼一種類似於麻將牌里萬用張的角色,你說大家愛不愛,講評書的人自然要精心打磨。所以即使歷史上的程咬金胡大海是很勇猛嚴正的武將,在評書里也不得不矮下身子扮丑角。不過其實也沒關係,能博出鏡率就是好角色,至於那是不是真的樣子,Who care?

五、
人物全方位的臉譜化

接上個話題,其實不單單福將和庸主,其他人物基本上也有有鮮明的臉譜化。軍師一般都是仙風道骨羽扇拂塵,六爻八卦無所不精。從春秋的鬼谷子、孫臏、東漢的鄧禹到三國的諸葛亮、大唐的徐茂公、大宋的苗廣訓、大明的劉伯溫、大順的宋獻策……。更有甚者西漢末年道教還沒出現呢,鄧禹也不得不念起了無量天尊,反正老百姓的理念就是,你既然都神機妙算了,還是直接道裝爆款好了。

另外好像白馬銀槍模式【哪吒(封神演義)、趙雲(三國演義)、馬超(三國演義)、羅成(隋唐演義)、高思繼(殘唐五代演義)、楊家將、岳飛(說岳全傳)、田再彪(明英烈)】,黑臉大漢模式【張飛(三國演義)、姚期(東漢演義)、熊闊海(隋唐)、李逵(水滸傳)、常遇春(明英烈)】壓縮餅乾般身材的輕功模式【土行孫(封神演義)、侯君集(隋唐)、時遷(水滸傳)、北俠唐雲(明英烈)、楊香武(三俠劍、黃楊傳、三盜九龍杯)】總之這些人的形象差不多、功夫差不多、導致擺切末的開臉也大差不差、統一的基因造就統一的形象和作用。

同理、反面奸臣的思想性格刻畫都過於簡單,模樣也是面目可憎,大家想想秦檜、蔡京、和珅這些人。實際歷史上的形象遠不是這種陰鷙刻毒或者面和心黑的形象。秦檜可是考過狀元當過憤青的,他對國家的走向和思考也遠比岳大帥來的深刻透徹,估計政治家的氣質絕對是目光深邃、老成持重。蔡京更是大名鼎鼎的書法家,宋徽宗這個外貌派手下的臣子能難看?和大人更是以滿洲第一俊男的美稱文明當世。無論他們的樣貌,還是思想深度局器氣量,恐怕都是不是簡簡單單的人丑心歪可以概括的。等到了現代革命題材的諸位主角們,我聽完《夜幕下的哈爾濱》,曾對一位韓國朋友介紹說,這個小說的主人公唯一的缺點就是沒有缺點。諸如《烈火金剛》、《平原槍聲》等等,這些主角們實在是從外貌、到信念、到能力、到心理素質、到運氣,實在是有點完美到了一個令人髮指的地步,為了社會當局的輿論這樣寫情有可原,但也把他們放到了一個只可以膜拜卻缺乏效仿的遙遠境地。我希望聽到的是,角色本身的思想性格和外界的環境如何一步步塑造了書中人物的形象,他基於自己的判斷如何做出了決定,這種決定對他以後的人生有了怎麼樣的影響?他如何克服本身的性格短處,正面應對;或者隨波逐流,正視自我。當然了,這麼多故事,想編出不同的花樣也確實不容易,老百姓基本一聽這個人物贊,基本就曉得他的功夫地位所起作用,也算是低成本了解人物的方法。只不過如此的長期重複,無疑大大損害了評書本身的藝術魅力和令人深思的邏輯空間。

六、
情節的簡單化與複雜化

這兩個矛盾的評價其實都是順應觀眾感受的結果。什麼最複雜,政治和宏觀的歷史畫面啊,這就是袍帶書的內容範疇。可我們從歷史的角度解讀袍帶書,就太過於簡單了。從分裂到統一,幾乎都可以用君昏臣佞到君正臣賢來解釋。政治派系、經濟發展程度和分布狀況、少數民族關係、外交關係、政策頒布及執行狀況、科技水平、宗教情況、乃至於氣候條件醫療衛生等都是政治變動的考量因素。可是在評書里,似乎都用不上。一個混蛋皇上,加上幾個任性後宮、混蛋大臣就夠了。於是有了商紂王蘇妲己和費仲尤渾、漢靈帝和十常侍、楊廣肖美娘加楊素、李隆基楊玉環李林甫、宋徽宗加四大奸臣、元順帝加西域法王等經典組合。反過來,一個政權的建立也只要一個甩手掌柜,一個元帥或軍師,加幾員勇將的事。武王姬發+姜子牙和眾將、劉邦+興漢三傑+眾將、劉秀+雲台二十八將(軍師是鄧禹)、劉備+諸葛亮+五虎將、興隋的九老、興唐的李家父子+徐茂公+隋末其他瓦崗英雄、趙匡胤+苗廣訓+呼楊高鄭、朱元璋+劉伯溫徐達+眾將、努爾哈赤+范文程+眾將、洪秀全+錢江+五王。戰鬥模式也直接忽略了排兵布陣、後勤補給、派系均衡、戰略規劃等多種宏觀統籌,直接猛將單挑士兵掩殺就輕鬆搞定,最多加上打打擂台,破破大陣。這種低幼式的簡單思維一方面確實快意天下,另一方面也實在忽視了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家興衰所蘊含的廣闊深奧的社會背景。但是老百姓懶的理解啊,累啊,你直接說有一幫無所不能的牛人,攻無不取戰無不勝多好。可惜,這是童話,不是歷史。

與此相反的,對於線索簡單的話本,那就一定要讓情節曲折跌宕,這樣才有令人慾罷不能的魅力。於是攢情節就成了這類評書的拿手好戲。先來個國讎家恨的大背景,祖輩蒙冤啊(鐵傘怪俠),奸臣抄家啊(呼家將、薛剛反唐),王朝興替啊(五鳳朝陽刀),再不濟也要來個上級指示(童林傳的別開天地,另創一家)。然後故事就可以奔著最終的BOSS展開。其中或者有點武林至寶或秘笈(這在武俠小說最常見),或者來個真假主角大追蹤【假徐良、假白雲瑞(白眉大俠)、假馬清風(大明劍俠)、假花雲龍(崑崙劍俠)】,或者盜了國寶追拿賊寇進而平山滅島,或者大人判案層層追拿、一路微服私訪卻又屢次被抓、屢次被救。反正絕對不會痛痛快快的把事情完結。最揪心的是濟公傳里抓乾坤盜鼠,憑藉著濟顛禪師秒殺萬方的功力,就是故意不抓這個小賊,每次都是故意放水。還有單老演繹堆砌的《白眉大俠》,一路超長的平山滅島,每次一個假期的長度只夠聽完一個段落,剩下的故事幾乎要佔據我半個學期。從閻王寨、八寶疊雲峰青松狼牙澗,到東海小蓬萊的漫漫征程啊,真是讓人不勝唏噓。這種情況下一般沒有需要花筆墨描述的大背景。單線的故事想要繼續下去,那就只有往下編一條路了。於是話本類就出現了:續某某、再續某某、三續某某的字樣。楊家將、白眉大俠、濟公傳、海公案、彭公案、三俠劍、等等就這樣把我的思念抻成了一根龍鬚面。另外也造成了很多是是而非的邏輯錯覺。楊家將演義為啥和說岳全傳的人物對不上?同樣在康雍之際的勝英為啥沒和童林碰上?時間上是對的,可能他們不在一個頻道吧。

七、誇張的描述和破格的遞進

要說意淫誇張,傳統的評書話本實在是有點吹牛不上稅的嫌疑。要說一個人有本事,一張嘴就是十寶大將、龍虎狀元。胯下寶馬良駒,日行一千,夜走八百。手中的兵刃也一定是大尺寸、好鋼口。從頭到腳寶盔寶甲、寶弓寶箭。連手裡的暗器石頭恨不得都是帶定位導航功能的和田羊脂的籽料玉。一員大將連闖十幾座連營好似家常便飯。就算是敵人都是充氣娃娃,你總要把你的長槍大鎚起落數百次吧,還要防備別人放冷箭吧,這種逆天的設置實在是有點像打遊戲里把電腦設置成白痴模式一樣,玩起來很爽,但無助於個人技戰術的提升。誇起美女來各個風華絕代,誇起書生來各個學富五車,軍師們一定精通三略六韜加陰陽五行,俠客們的十八般兵器更是件件精純。誇一遍我真的慕之不已、見賢思齊。誇了一百遍我只能對此呵呵了。反正汗血寶馬的時速在今天測算過,也不過120公里/天。我們的出土錘擊兵器也就只有沙包般的拳頭大小。後宮美女們的照片早已被大眾詬病。這幫軍事和俠客們似乎在評書里也經常一籌莫展。你誇歸誇,但誇的太假了就純屬是自己給自己挖坑。

還有一種就是故事情節上的邏輯延續,由於把前面的人物誇得太好了,後面只能硬著頭皮繼續吹下去。或者把前面人物的屬性突然調低。在前面的無敵大將,在後期為了襯托新出的英雄,突然自廢武功,變成了人肉背景。於是《童林傳》扯出了隱逸了數百年的老劍客,薛仁貴在薛丁山的映襯下突然只能傻傻的被圍,白馬銀戟不復驍勇形狀。猶如長跑比賽,開始用力過猛固然表現搶眼,等到了後期就只能幹張著大嘴拚命地透支體力了。這也是評書編撰和表演者們在處理長篇連續故事裡缺乏經驗,想博得頭彩的通病。

八、
愛情,好像是女追男額……

這是我最想吐槽的思想糟粕,進而嚴重影響了我的戀愛觀,遺毒至今。或許編話本的都是不容易找媳婦的社會基層,或許重男輕女的思想在那時很嚴重。這些類型的評書話本里有相當的女方主動的意淫情節。無論是兩軍陣前的女將,還是後花園內的小姐,抑或天香國色的女仙和女狐女鬼,她們幾乎都是主動地追求愛情。男主角都是最後半推半就的答應。也就是契丹蕭太后里的遼景宗皇帝下旨納妃,算是男同志主動找了一個好媳婦。其他的情況呢,大大的倒追逆襲啊。請問這種好事我怎麼碰不上?

而且基本上這裡的女性角色的自帶屬性還要強於男性。樊梨花、穆桂英、劉金定、肖賽紅都是文武雙全的女元帥形象,他們的老公直接都是帳下聽命的角色,在武力上也基本就是被綁上山逼婚的結果,更不要說欽定主角的花木蘭和鍾無鹽。番邦公主看上中原漢子的模式里,社會地位也是高下立判,人家再不濟也是金枝玉葉,你這個小白臉能高到哪裡?在聊齋等世情加神怪的故事框架里,女主的光環更是一直籠罩男主。落魄書生們一直都是貪淫好色、孤僻窩囊的形象,也就「生平無二色」的寧采臣和書痴段玉柱、挺身救人的孔雪笠等寥寥數人有點男子漢的風骨。而諸位女性形象,真是才貌雙全,情深意重,隨便扔一個出來都是大大的女神。當然也有以丑作為形象特色的鐘無鹽,不過後來人家也天河換了美貌。總之在以男性觀眾為主體的情況下,這種情節真的很吸引人,可惜,也真的太過於夢幻和完美了。

九、
情商的尷尬定位

在古典評書的價值體系中有一個怪圈,重視能力值而鄙視情商。情商這個相對有點現代的概念,其簡單的定義是指理解他人及與他人相處的能力。那麼上一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在古典評書里,情商高的一般都不是啥好人,反而那些功夫棒、文采高、忠心耿耿的正面角色,基本都是倔性子犟脾氣。他們的團隊合作基本上是基於共同的興趣目的和基本技藝的欽佩。

讓我們看看評書里的反面角色都是什麼設定值啊?排名第一的肯定是國丈和國舅。然後就是反面門派里能言善辯的蝦米級武功低微人士。再有就是貪贓枉法的尸位素餐者,上到王爺諸侯,下到州府縣道。但這些人最大的本事就是:能讓有影響力的人開心,這就是情商啊!國丈和國舅本來就有個女性皇親替他們撐腰,更加上巧舌如簧,斜肩諂媚,分分鐘把皇帝哄得言聽計從,忠誠良將乾瞪眼而無計可施。可是在古典社會裡又要為尊者諱,於是這些被忽悠的皇帝不得不被稱為一時糊塗,被小人閉塞聖聽。但是一個統治者最重要的就是識人和用人,你連這兩點都搞不定還混個屁?所以有情商的下屬一般和昏君就直接掛鉤了,這裡以北宋皇帝的評書形象為甚。而那些在短打書里或者公案書里的小人物,要麼為了江湖恩怨(白眉大俠、三俠劍),要麼為了官場傾軋、爭財鬥氣(蒸骨三驗、欒蒲包與豐澤園)就跑到相關人物的面前一番搬弄是非,於是矛盾產生、劇情推進、高情商的主體被打上了恥辱柱。

反觀正面人物,武將們一般都是一門心思的奮勇殺敵;文官們幾乎都是一門心思的剛正不阿,偶爾出了個劉羅鍋也是敢讓皇帝披枷帶鎖來了一趟江南圍;俠客們正直無私;書生們為了愛情更是奮不顧身。我幾乎看不出有幾個八面玲瓏可以協調各方關係的好形象。包公海瑞遇到了明白的皇上,比干脫脫不幸丟了性命。我們不介意羅成、岑彭的尖刻。卻看見和珅、高俅的諂笑就從心裡厭惡。可是,如果我們站在皇帝的立場上,是更願意麵對笑臉呢,還是面對冰臉?在中國這個科層制分明,官權利龐雜的社會背景里,我們是否應該反思,評書里的世界觀是否過於單一化?至少在我小時候,我沒有領悟到這個道理,以至於在工作環境中往往被領導教訓為不會來事兒。也許在大眾的心目中,他們更希望一個簡單有效的人際關係,能夠全心全意的用純技術手段謀生,而節省靠協調人際產生的成本,所以給出了如此的判斷標準。可惜,這是不現實的,百姓也好,官員也罷,各行各業的人終究不能跳出這個圈子。情商,至少還是必須的素質。

十、
武力排名,秩序與競爭

評書里的武力排名,我印象最深刻的要數三國、隋唐和白眉大俠。當然其他的排名也是不勝枚舉。這些排名的意義主要在於在故事裡建立了一個穩定有序的體系。聽眾可以非常省力的按照這個體系搭建接下來的故事框架。例如這個高手出世了沒?這幾個高人啥時候PK啊?各自有什麼優劣所在?當然,這些排名也未必就固化了高手們的水平。例如《隋唐》里排名第三的裴元慶就贏了第二的宇文成都好幾次。但有了這種類似於世界觀層面的搭建,立時為整個故事框架抖擻開了迷人的魅力。

從這個排序里我也似乎嗅到了些東亞文化圈儒家思想的君臣父子的味道。那就是排出次序,定下規矩,按照規矩執行。大家安於現狀、做好自己的社會角色。在我了解的有限的西方文學裡似乎雖有天下第一的溢美稱呼,但這種條分縷析、各就各位的排名類故事我還尚未聽說。但得了第一又如何,呂布殞命白門樓,三姓家奴的名聲可不太好。李元霸天雷自戮,也是個模樣和智商方面有缺陷的奇葩。白眉大俠里的武聖人於和被逼的跳崖自盡,作為最後的反面BOOS完結了故事。我們都渴望第一,但是得了第一之後呢?拿出自己的正常水平再稍微搏一下就好了,這個世界不是單行線,你要真覺得自己擅長的領域投入一下也可以,但以此為執念,甚至押上了自己的全部,其實你也未必幸福。爭一口氣是自強,退一步路是自救。反正年紀越大,我越覺得以往所爭取的有些索然乏味。守住是非底線,活潑潑的梳理好自己的要走的道路就是不錯的結果了。聽說現在的中小學裡也不排名了,都主張素質教育,個性競爭。也許在這個角度上更加有利於釋放我們謹慎的個性和不羈的思維吧!

十一,輕率的價值觀導向和獨立思考

聽評書的目的是為了啥,往小了說是開心解悶,像我就由於小時候眼睛不好,家裡大人不讓看電視,只好以半導體為伍。往大了說是高台教化,與人為善。或者鑒古知今,縱橫捭闔。當然按照評書演義的歷史還原度,我們還是更期待他的娛樂意義吧。能依靠聽評書就通達天下的大才估計也就不會單單靠評書汲取營養了,從汗牛充棟的汗青傳記到人情練達的社會大學,都遠比評書有營養多了。而且由演講者主管塑造的思想傾向太明顯。你直接就告訴我他是大忠大孝或是大奸大惡,對我來說就沒有任何分析判斷的意義了。而且不同的主角還有可能發生角色善惡的大角度轉換。《三俠劍》里的勝英、黃三太和《連環套》里的竇爾敦就是最典型的事例。在此書里的反面成了彼書里的偉光正,原因無他,就是情節需要。搞得聽過這兩部書的人都鬱悶不已。或者乾脆把人世間的爭鬥託付給了上天的裁決,所謂遭劫的在數,在數的難逃。商周興替是因為神仙們要周期性考評KPI;黑娃娃、白娃娃雙奪日月打出一個楚漢爭霸;劉秀興漢是因為劉邦殺的那條蟒蛇完成了個人的COSPLAY秀;青龍白虎鬥了一個隋唐;虯龍大鵬鳥為赤腳大仙的錯誤買了單,湊成了一個兩宋變革;就連亂世梟雄張作霖也掛了一個婁金狗轉世的標籤。說不清楚因果那我就說是神仙定的,就是這麼任性,你有本事較真,找神仙愛智求真去吧。

其實每個人本來就有自己的價值觀和角度,不可能惡的專門以殘害他人為樂,也單單以無私奉獻為生。我還是希望評書的內容能以還原當事人的利益和角度為要,還原他作為處理事件的合理性解釋,畢竟評書的魅力不單單在於故事精彩,更在於評講得當,予人思考的空間。你直接告訴我楊廣是個混蛋,不如告訴我他是一個含著金湯勺長大的富家子,從來也不覺得百姓的困苦與他何關,愛面子講排場是他的基因,受不了挫折與打擊是性格的缺陷,這樣的背景再往下發生情節我也覺得可近可信。而不是一開始就來個貪淫好色,虛偽怯懦,偏聽無斷的廢柴形象。拜託,人家當過統帥下過江南、爭過太子忽悠的了爹媽、開過運河巡過北地、活脫脫豪邁英主的做派啊。歷史雖然複雜艱澀,但這樣才更有味道。評書固然精彩熱鬧,但更應順情順理,值得深思。


評書的套路化實際上還是挺嚴重的,所以也註定了評書這東西不會像京戲一樣高山流水,幾百年來都是底層百姓所愛的俗物,解解悶兒,打發打發時間。你真把它跟一門學問似的研究,有時會挺失望。不過我還是總結了一些我印象中的評書套路。我個人更喜歡袍帶書,對短打書興緻一般。如有不妥敬請指正。

每部書中都會有一個傻乎乎的福將,像《岳飛傳》中的牛皋、《楊家將》中的孟良、《隋唐演義》中的程咬金,他們的好運氣如果擱到現代,絕對能中彩票大獎!而他們的記性普遍不好,練武都是好幾年下來只會有限幾招,而就這幾招已足夠他們行走江湖無往不利.其中最好聽的是孟良那幾招:劈腦門兒、扎眼仁兒、剔排骨、砍肉槌兒,成心欺負不會說兒化音的南方人。

傳統評書中人物的名字,也很有臉譜化的傾向,許多人一聽名字,就知道他是好壞人。最不堪的是秦檜家的八大家將:長尾巴狗、短尾巴狼、鐵笊籬、不漏湯、鐘不響、鐵鈴鐺、胎里壞、一包膿,不但集天下貶義詞之大成,還充分揭示了其罪惡又不幸的命運。而在所有的評書中最讓俺納悶的,是關羽關老爺的血脈之強,不管傳多少代,遺傳基因都不帶變的,像《岳飛傳》中的關鈴、《楊家將》中的花刀太歲岳勝、《隋唐演義》中的大刀王君可、《水泊梁山》中的大刀關勝! 不管是嫡系還是旁支,全是清一色的卧蠶眉丹鳳目面如重棗,讓人不由得不佩服其DNA之優秀。並且,他們的武器裝備也是千秋萬代永相傳:胯下赤兔胭脂馬,掌中青龍偃月刀。每當看到這樣的角色出場,俺都要在心中非常欣慰地慨嘆:關老爺的忠義精神萬古長青。

以上只是細節的相似處,接著閑扯一下評書的七大抄:

1, 莫名其妙遭圍困

評書一開篇,絕大多數都是一個和諧社會突遭蠻族入侵。三川六國九溝一十八寨的幾十萬東夷西戎南蠻北狄(一般最少也得三十萬,否則就太拿不出手了),牽著羊 趕著駱駝,齊齊到邊境集合。這些蠻族將領的名字也實在缺乏想像力,離不開金銀銅鐵錫、龍虎彪豹熊、東西南北中發白等等,實在缺名字了還有赤橙黃綠青藍紫等 字可供使用。這幫子人一來邊關就立刻告急----廢話,沖這些名字邊關就得告急,怎麼聽怎麼不象人名啊。告急文書一到朝廷,老皇帝龍顏大怒,立刻就會吩咐 太子留守,自己率領著一批當年叱吒風雲但現在已經垂垂老矣的老傢伙們御駕親征。

剛開始這仗一定打得極其順利,一口氣連著幾個勝仗奪下幾個城池後,就要出大問題了。這裡分兩種情況,早期的書里一般是順利地又攻破了一個城池後,晚上大夥 正歇著的時候,外面突然號炮齊鳴、喊殺震天,原來是敵人們又殺回來了。而且非但殺回來了,兵力還多得足夠把整個城池包圍了個水泄不通。這種反包圍的橋段明 顯借鑒了漢高祖白登被圍和諸葛亮火燒新野的情節。後來,也許是相同的情節實在重複次數太多,單田芳老師率先進行了改革,換成了行軍途中遇到個老道或者老和 尚,出於少讓老百姓生靈塗炭地考慮,自告奮勇來帶路,聲稱他們知道一條很隱秘的小路,直接就能繞到敵人都城去。這樣的好事誰會放過,老皇帝一聲令下,大部 隊跟著老道士或是老和尚就進了大山走開小路了。

結果,自然是上了大當,大軍被困在某某溝某某谷里,更可氣的是帶路的老道士或老和尚往往能成功脫逃,然後站在山頂齜牙咧嘴大吹大擂,而他的身份往往是敵方的狗頭軍師、護國禪師什麼的。
那位要問了,好人都很善良容易中奸計這點我們都知道,可為什麼好人這麼不經打?被圍住了有什麼關係,都是賢君良將百戰之卒,殺條血路衝出去不就完了嘛。這裡就要說到評書的第二抄了。

2, 越早出場越倒霉

以前看過篇武俠評論,說是武俠書里越早出場的往往是庸手。隨便拿本射鵰來說,一開場七怪和邱處機兩場比拼,就看得我如痴如醉,可後來梅超風彭連虎他們一個 個出場,七怪加一塊也未必是他們其中一個的對手,本以為這樣子總離最高境界不遠了吧,萬沒想到等東邪西毒一出來,才明白原來這老幾位給人提鞋都嫌寒驂。
評書里,最接近武俠小說的莫過於三俠五義及其續集白眉大俠了。剛開始展南俠怎麼樣,絕對算高手了吧,可後來我是一看見南俠如果要出手的話就開始擔心,整個不 是對手。這還是南俠展昭的待遇啊,其他象四義兄弟(白玉堂over的比較早,但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他就算活著也討不著什麼好去)什麼的就更別提了,老哥四 個的武藝比個開封府衙役也強不了多少。您說這可都是武俠小說啊,其實正宗評書里一樣也有這毛病。說岳裡面余化龍何元慶牛不牛,等到後來岳雲陸文龍等人冒出 來後也就成大龍套了;明英烈里常遇春算不算第一,可他兒子常茂一出來也就沒他什麼事了;楊家將里一出場十大王爺聲勢浩大,可曹彬石守信這樣的名將一碰上小一輩的番將眉頭都不皺一下就立刻Over了;楊六郎怎麼樣,剛開場似乎僅次於七郎,連韓昌的耳環也挑落過,等到後來穆桂英楊宗纓等人一出世,從此以後的單 挑也沒他什麼事了。

這裡還有一個小規律,那就是基本上每部書都得有一個武藝天下第一的主。這裡要分兩種情況:如果他的實力領先第二名不太多的情況下,那基本上能活個幾十歲, 而如果他的本事大大超過了同時代的其他人,那不出五回書就得交代了,而且死法都特奇怪。常遇春盧俊義呂布屬於前者,李元霸高寵楊延嗣屬於後者。小時候一直 不能理解為什麼李元霸會給自己的錘砸死而高寵硬要往鐵滑車上湊,直到有一天看見了一個羅丹的小故事,說有一次老羅(不是新東方那位啊)完成了一件作品,參 觀的人對雕塑的一雙手讚不絕口,結果羅丹上一眼下一眼盯著那雙手瞅了半天,毅然拿起斧子乞里喀嚓就給跺了下來。原來李元霸高寵這樣的就是那雙太出類拔萃以 至於與身體其他部件不相匹配的手啊,因為實在是不合群說書先生只能忍痛把他們也給砍了。所謂藝術都是相通的,此言著實不虛,這不,雕塑和評書不就聯繫上了。

3, 福大命大造化大

說了一堆老傢伙們的倒霉事情,可是被外面金銀銅鐵們團團圍困的正義大軍還是沒能救出去,而且屋漏偏逢連夜雨,城裡(或者是山溝)還沒糧食了。好在,霉運也 到此為止了,接下去的可都是好事了。首先,番邦們停止進攻了,他們似乎都信奉一個也不能少的原則,認為只要能依靠長期圍困把大軍都餓死,那麼就決不想多犧 牲一個,哪怕被圍困的主一個個都餓得把兵器當拐棍使了也決不進攻。

接著,城裡會突然發現一個地下倉庫,裡面全是多少年前某位高人預先放置的存糧,非但夠大 軍吃上半年,而且還不霉不爛不含防腐劑,完全沒有任何毒副作用。要是不幸被困在山谷里,那麼對不起,發現糧倉是不可能了,只能挖點野菜弄點馬肉對付一下 了。雖然接下去的半年都要靠吃馬肉過日子了,好在另一個是好消息----馬肉有的是。據說馬肉味道並不好,吃起來是酸的,但怎麼著也比馬糞強多了。把馬肉 合理地分配一下,等上個半年也決沒有餓死的可能,頂多也就是整天歇著動彈不了,反正外面的敵人決不會主動進攻,所以大家只需要靜靜地躺著等待援軍的到來。

但是,留守的太子們似乎完全指望不上,這倒不是說他們和劉封孟達一樣見死不救,就等著老皇帝被番邦們幹掉。其實他們心裡都是著著大急的,可不知為什麼就是不派人打聽打聽前線的戰況,而只是被動地等前線傳回消息。綜合來看,現在的形勢還是相當被動,外面的敵兵雖然不會主動進攻,裡面的人卻也跑不出去,這樣子下去無論那個糧倉有多大馬匹多富裕也總有吃完的一天。萬幸 的是,每部書里總有個福大命大造化大的傢伙存在,這時候就成了當仁不讓的搬救兵最佳人選。要成為這樣的人選必須滿足三大條件:第一武藝不能太高,但是得有 一手絕活,最著名的例子就是程咬金的三斧子;第二必須是個粗人,臉皮夠厚並且形象要長得夠兇惡。這個一是因為武藝不怎麼樣,戰場上要存活下來只能靠唬人, 更重要一點是因為這種角色需要隨時能做到沒皮沒臉耍無賴,小白臉可幹不了這個活;第三是必須身體好,因為這樣的角色一般都不太容易死,壽命長不說,還經常 需要闖個重圍搬個救兵,殺個奸臣救個忠良,平常沒事的時候還得插科打諢保媒拉縴,身體不好的還真扛不住。

這三個條件乍看不高,真要完全符合也不太容易,這樣的主一部書里絕不會超過一個。隋唐里的程咬金,楊家將里的孟良,說岳里的牛皋,明英烈里的胡大海,最後 一個勉強入圍的是白眉大俠里的房書安。剩下的象齊伯遠牛通常茂蔣平也都或多或少有些這方面的潛質,可惜終歸還是差著口氣。

其實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即使象三國水滸這樣的影響力早已深入人心的名著,要是聽任評書藝人的改編,早晚張三爺(或者周倉)和李逵(或者魯大師)也得挺著個草包肚子騎著匹大肚子蟈蟈紅滿世界轉悠(其實在蘇州評話里他們的形象已經很接近了)。

4, 擂台爭奪二路帥

好人無論多狼狽,有了這樣一個福大命大造化大的傢伙,立時就能轉危為安,可說是立於不敗之地。無論多麼瓷實的包圍圈,這樣的一個傢伙總有辦法把番邦頭子哄 得一愣一愣的,被人賣了還在幫著數錢,而這個時候他早就突圍直奔京城而去了。最常用的突圍方法莫過於假投降,告訴番邦頭子困在裡面的老皇帝決定投降,而他 就是做為使者去通知留守的太子舉國納降。你想想,番邦頭子既然連瓮中捉鱉這樣唾手可得的仗也不願打,聽到有主動投降這樣的美事豈有不高興之理,當即敲鑼打 鼓把人送走,然後在帳篷里美滋滋地等著受降儀式。

話分兩頭,京城裡的皇后太子雖然不知道派個人去前線打聽消息,但其實心裡也是焦急萬分的。這回聽到准信了,立刻就要派兵去救。中原地大物博,再湊個二三十 萬人不費吹灰之力,但問題是會打仗的老傢伙們都被困在包圍圈裡了,眼前倒是還有一個,但這個主除了說說大話吹吹牛,正經的行軍打仗排兵布陣那是一竅不通。

好在,老傢伙們都有子女,而且個個都不是善茬。聽說父親們有危險,小輩英雄們自發地就成群結隊跑到金殿來毛遂自薦。剛才還滿世界找二路元帥二路先鋒,一會 兒功夫人選就太多了。怎麼辦呢?當然也有辦法,那就是擂台比武,誰功夫最厲害誰就是二路元帥,第二名當然就是先鋒。當然也不能每部書里全是校軍場或者擂台 比武,那多單調啊,所以有時候也要換一下口味,比如舉舉石獅子扛個千斤閘,比較極端的還有洞穴探寶、湖底撈蛤蟆,或者學羅馬角鬥士收服個怪獸什麼的。

有句俗話說得好:老鼠兒子會打洞,肥水不流外人田。評書里也一樣,一般來說二路元帥和先鋒就是老元帥和老先鋒的公子。

5, 臨陣招親娶猛妻

救人如救火,一俟二路元帥和先鋒都齊備後,援軍立刻出發。可你無論怎麼急也不可能一下子就趕到被圍困的地方,別忘了,前面被包圍前不是還破了對方好幾個城池嗎,現在這些城池理所當然地被收復了,並且成了攔路虎。好在也不會太多,一般不超過三個。

第一關總是最好打的,主將一定是個不服不忿的傢伙,一見大軍兵臨城下就出來單挑,正好給新任元帥或者先鋒開牙祭旗。第二關總兵大都狡猾狡猾的,比較喜歡用 假投降的計策。可惜,因為那個福大命大造化大的老傢伙也在軍中,他自己就是假投降的祖宗,哪還會上這種當,當然是將計就計,而一般的結果就是那個倒霉催的 總兵搬起石頭砸自己腳,陪了城池送了命。

比較難辦的是第三關。守將本領高強不去說他,最可怕的是城裡還必定有個女將。她可能是主將的妹妹、女兒、小姨子、或者乾媽,甭管什麼身份了,反正一定有這 么一位的存在。評書里有句行話,叫做僧道婦孺不可輕敵。這倒並不是說這幾種人武力一定有多高,主要是說他們多半會用暗器。要說打仗可是個體力活,而女性在 這方面天生不佔什麼優勢,用暗器來彌補再正常不過了。而且女將們的暗器通常不會象和尚老道那樣淬毒,她們喜歡用的是捆仙索這樣的軟暗器,出其不意一下子就 能把小白臉先鋒或者元帥給活擒了。這裡最重要一點是:只捉住一個小白臉那可沒用,一定要把那個造化大的老傢伙捎帶一塊逮回去。那位要問了,小年輕的事情老 傢伙攙合什麼呀?他當然得攙合,否則這媒人從哪兒來呀?

楊宗保、薛丁山、伍連這幾個著名和非著名的小白臉都享受過被漂亮女將活擒的待遇,但是這樣的情節非得是小白臉才能出演嗎?那倒也不一定。牛皋牛通父子倆黑不黑,順順噹噹都娶了媳婦了;尉遲恭黑不黑,一下子就娶倆。 最後,由老傢伙從中牽線,女將軍是從一開始就始終如一的芳心暗許,小白臉這一方通常會有些麻煩,軍規里不能臨陣招親是最常用的借口,但經過老傢伙的當頭棒喝後,往往也能認清形勢,扭扭捏捏地假裝萬分不情願地答應。這一答應,第三關可就算破了。

這一段書大傢伙基本上都是高高興興的,印象里只有個王伯當比較倒霉,愣是被分配了個新文禮的媳婦。這聽著是有點彆扭,也怪不得心高氣傲的勇三郎不樂意。

6, 反方高手擺大陣

衝破了攔路的三關,直接面對的就是番邦圍城的連營了。上到狼主下到小番,大半年的一仗未打,每天吃吃喝喝,也別說他們,換成劉翔這110米欄估計也跑不進14秒了。所以二路援軍隨便發起了一個衝鋒,敵人們就望風而逃,很順利就救出了已經餓得半死的老傢伙們。

敵人總是不會輕易認輸的,反派大boss也不會那麼輕易被打死。正當前後兩路大軍合兵一路士氣正高漲的時候,番邦的殘兵敗將加上他們的援軍又鬼鬼祟祟重新湊在了一起,下一個嚴峻挑戰在等待著我們的正義大軍。

前文書說了,敵軍中不是有個上次獻了圍困之計的不是老道就是和尚的軍師嗎,這時候的他基本上也是黔驢技窮了,可這並不耽誤他繼續使壞,因為他必定還有個更厲害百倍的師父或者師叔。隨著軍師師父師叔的到來,番邦又開始醞釀下一步的行動,那就是----擺陣。

多少年來,除了戚繼光的鴛鴦陣我大體能想像一下,其它的從一字長蛇到十面埋伏,再到最著名的八卦陣,這麼多陣我愣是一個也沒搞明白過,但這並不妨礙我正確地做出形勢判斷----高潮部分要來了,破完大陣這部書就該結束了。

7, 高來高去盜陣圖

可是,反方高手孤注一擲擺出的惡陣哪有那麼好破的。通常標準的打陣過程都得是三次,第一次最盲目,大陣就象頭怪獸,轟然吞下了正方送進來的第一堆炮灰。既 然是炮灰,正方的主力當然就沒有任何損失。回營後老皇帝和手下的元帥先鋒二路元帥二路先鋒一大幫人坐下來一研究,才明白這麼瞎破是不成的,破陣的關鍵是得 拿到陣圖,然後才能有的放矢。可這陣圖從哪兒來呢?敵人自然不會拱手奉上,那會也沒Google和黑客,只能是用偷了。干這個活靠那個福大命大造化大的家 伙顯然是不成的了,別的不說,就他那大肚子往那兒一擺,就實在不象個做小偷的材料。這一回評書第二定律開始生效:每部書里都需要至少一個會輕功的小矬子。

這樣的人才屬於技術兵種,除了三俠五義和白眉大俠里論堆賣,其它哪部書里都不富裕。隋唐正史上沒有這樣的人物,可評書的情節需要啊,那怎麼辦,說書先生們 自然有辦法,抓個人來把他改造成小矬子的形象不就結了嘛。所以侯君基很不幸,因為姓氏的原因被選中了,從此大將軍的形象不復存在,留在我們腦海里的他就成 了個說話公鴨嗓的小矬子。

小挫子們半夜裡換上了夜行衣,很順利地摸到了反方大本營的窗外,使出一招珍珠倒捲簾,然後舔破窗欞紙向內觀瞧,還真巧了,裡面正說陣圖的事呢。
狼主說:軍師師父和軍師啊,此次的大陣是不是萬無一失了?
軍師說:那是自然,就我們這個絕戶陣,管保叫他們來一對死一雙。
軍師師父說:他們除非能拿到陣圖,否則一輩子也破不了陣。
狼主說:那俺們這個陣圖可要放好啊!
軍師師父說:狼主且放寬心吧,我藏得可好了,就放在某弄某號某室廚房的脫排油煙機的燈罩里(這個其實是俺選定藏私房錢的地方,不過還沒正式啟用),不知道的找一百年也白給。

說到這裡大夥都應該聽出來了,這麼輕易得到的陣圖一準是假的。這又不是黃易的小說,天底下哪有這麼巧的事情,你難得趴窗戶外面聽了一嗓子還想什麼就能聽到 什麼?可是,這是我們可愛的小矬子飛行俠初出茅廬的第一次出手,他哪能分辨得了這麼複雜的詭計。當下就直奔那個所在,順利拿回了陣圖。既然有了陣圖那還怕什麼,元帥立刻點兵派將,大隊人馬再次殺入陣中。結果很不幸,第二堆炮灰又隆重摺在了陣里。反方大Boss在那裡放聲大笑:給你們的那是假的,存心讓你們偷去的,真陣圖我藏得好好的,就放在…嗯,我就不告訴你,氣死你,哈哈哈…

其實他不說我也知道,這個狼主的崇拜偶像是獅駝國里的獅子精,兩人都喜歡把好東西揣在懷裡。不過我也一直不明白,獅子精為什麼寧可那麼費勁把唐僧揣在懷 里,直接吞了多乾脆;同樣,既然大陣早就建好,又何必留著個陣圖等人來偷呢。俗話說,不怕賊偷就怕賊掂,這世上唯一偷不著的就是不存在的東西。

小挫子再次出動,這次他吸取了前次的經驗,更重要的是潛身在敵人陣營里的那個大卧底也終於現身了。在他的幫助下,趁著狼主洗澡的機會終於拿到了陣圖。

這回可算得著真傢伙了,元帥再次點帳派兵:趙先鋒,命令你沿地鐵一號線由北向南推進,破去一路的機關埋伏;錢將軍,命令你沿地鐵二號線…本帥沿南京西路從東到西。四路大軍務必在人民廣場這個中央戊己土匯合,千萬不要放跑了罪魁禍首鐵蒺藜咕嘟大狼主和軍師師徒兩個。接下去照例是一場大戰,結果軍師師徒負隅頑抗被當場擊斃,狼主束手就擒,被押到了老皇帝跟前。為了充分體現俺們泱泱大國的風度,一般情況下老皇帝也就是把狼主斥責一頓。而狼主也被感動,痛哭流涕地表示今後歲歲來朝年年納貢,永世不會再造反。

這時功德圓滿,老皇帝率大隊人馬班師還朝。套一句西語:王子和公主從此快快樂樂、倖幸福福地過開小日子了。咱們這些評書迷也算是過完了這次的癮,繼續翹首以盼下一部書的開播。

#後記#

評書給我們的真正滋養,是那種非常中國的俠烈風範和英雄主義精神,它支撐起了一個小男人的精神世界,就像楊過的幡然醒悟——

「霎時之間,幼時黃蓉在桃花島上教他讀書,那些『殺身成仁,捨生取義』的語句,在腦海間變得清晰異常,不由得又是汗顏無地,又是志氣高昂。眼見強敵來襲,生死存亡繫於一線,許多平時從來沒想到、從來不理會的念頭,這時突然間領悟得透徹無比。他心志一高,似乎全身都高大起來,臉上神采煥發,宛似換了一個人一般。」


八大鎚作為保留曲目,四個壯漢使用不知傳承多少代的——擂鼓瓮金錘、八棱梅花亮銀錘、青銅窩瓜錘、鑌鐵軋油錘(第四個口音太重聽不清)


傳統上將評書的主要人物分為「四梁八柱」。有道是「書無根不生,無領不起,無膽不立,無筋不俏」.四梁是指評書的主要人物,包括 「書根」、「書領」、「書膽」、「書筋」。八柱是指其它輔助人物。

「書根」是交代歷史背景、使整個故事產生的人物,主要作用是從縱向上引出故事,建立故事主線,是整個故事的根本。比如《西遊記》里的唐僧。

「書筋」是指故事當中拉動人物和事件相互關係的人物,主要作用是橫向聯繫,將零零碎碎的人物和情節拉到一起,比如八戒。也有說法是書筋的作用是讓書更有趣味性,增加很多有趣的情節,類似於戲劇裡面丑角。

「書領」是解決問題使故事順利向前發展的人。故事最基本的模式就是解決問題,書領的作用就是解決故事裡的各種問題。書根負責問題的產生,書領負責問題的解決。比如孫悟空。

「書膽」是一本書里某種正面精神的象徵,整個書裡面要歌頌的一些品質啊之類的。比如沙僧的任勞任怨這種。一般都是正面人物。

也有說法是書領、書膽不一定是具體的人,也可以指一些故事情節。比如在某個事件之後整個故事的走向變了,情節發生了重大的突破或者逆轉,這樣的情節也可以成為書領。整個故事當中歌頌了某一種品質,比如義氣之類的,這樣的品質也可以稱為書膽。


漲工資主要說了袍帶書,我補充下短打。
先說人物塑造,首先一般需要一個丑角,臉憨皮厚能白活的。主角不方便說,不好意思說,不能說的話,都由他來說。比如白眉大俠里的房書安,三俠劍里的賈明(有時候還有楊香武),水泊梁山裡的時遷。有他們在的情節很熱鬧,也很逗樂,往往比主人公更受歡迎。
其次主角一般都是高大全的形象,武藝不一定最高,但有絕活。比如勝英黃三太的暗器,童林的轉大樹,燕青的弩箭,武松的腿功。徐良是個例外,是個丑角兒,偶爾還出點兒洋相,開開玩笑什麼的,所以白眉大俠可以算是單爺最成功的一部書,這部書里高大全的形象給了白雲瑞,相比之下,白的形象實在是讓人無法喜歡。
最後要有個小白臉。比如什麼肖銀龍啊,蔣伯芳啊,白雲瑞啊,燕青啊等等。

再說情節。打擂台那是必須得,什麼八王擂,金燈擂,杭州擂。我一直沒搞懂,正邪雙方扯半天最後弄個擂台賭輸贏是個什麼心態。
再就是機關埋伏,沖霄樓,祝家莊,八卦洞,七星亭之類的,消息埋伏層出不窮。解決之道有兩個,要麼正方有個高人,比如賈斌久,夏士奇,歐陽異人,這種一般伴隨著盜樓圖,偷陣圖等情節。壞人們總是把關鍵道具放在一個地方,被好人們拿到,然後高人們根據陣圖破陣。要麼就是找當年布陣的人,找人的時候再發生一些意外,最終在破陣期限前一天把高人請到,順利破陣。
最後還有寶刀寶劍。勝英有魚鱗紫金刀,徐良有金絲大環刀和青龍劍,白雲瑞是金絲龍鱗閃電劈,展南俠有湛盧劍,武松也有兩把雪花戒刀。當正面角色互相比武切磋時,如果不想讓一方的武藝低於對方,就只好說兵器不如了。
至於說好人壞人實力的無限升級,其實這是通病。君不見遠有七龍珠,近有海賊王也都是這個調調。說穿了,不過是拖長篇幅的手段罷了。只不過手法有高低不同而已。


@張佳瑋 說得已經很全面了。

補充一個評書中很重要的系列,對外擴張,就是大家很熟的征東定西,平南掃北。

當然內容和真實歷史都是有很大出入的,多數都是YY,簡直就是古代的網路文學呀。

豬腳多數是忠良之後(除了薛仁貴),好像靠打擂出頭的也不少,比較必不可少的橋段是:

敵方必須有女將(搞不好還是公主),必須武藝精良(當然比豬腳還是要差上一點的,但是只有一點),兩軍對陣後,女將通常還要勝上那麼幾場,但是一旦和豬腳照面後,就會想起終身大事來,結果必定是私下定情,然後深明大義,率部歸順,成就一段佳話。


短打書沒興趣,說袍帶書
竟然沒人提陣前招親這樣喜聞樂見的內容
首先軍令嚴格,一再強調陣前招親要砍頭的,所以主帥要來個轅門斬子,當然法律最後就是放P
其次就是番邦女(或山寨女)專愛中原男,愛得不是本領高強,愛的是唇紅齒白家世高貴,捉起來就要入洞房,台下一片屌絲男聽著流口水

還有打仗,那是一個關接一個關的攻,沒迂迴沒包抄
決戰就要破陣,這個陣就是迷宮,說得神乎其神其實兵書上早有,干著你死我活的勾當,卻要在陣中留個什麼生門
後勤也沒有,經常幾十萬大軍被困某城/谷,等著二路大軍來救,一二年時間也活得精神得很


每個不同的回目,聽眾們都可以隨著一個特定人物的想法和動機去感受他身上發生的故事,品味著他在這個世界中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憶,然而卻不會看到其他角色的想法或是發生在這個人物視野之外的事情。故事的進行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由各個不同角色的多種角度相互拼成的一幅幅畫面,從而更深切地從不同角度去理解整個故事。

哦,對了,這種敘事手法現在有個高大上的名字了,叫Point of View。


過五關的情節沒人提嗎?幾乎所有的袍帶書里必有的環節。估計都是受了關老爺的影響吧。


總是有女淫賊,主動送上門,強姦男的,玩完殺掉。然後被小白臉遇上,立刻倒貼。


補充幾點:
1.英雄們不論本事高低, JJ都不閑著,姑娘一個一個往上撲, 有一個英雄找好幾個老婆的;一般套路是有錢的員外家之女, 或者山大王之女, 反正都是美女。。。
2.必定有一個瘦子, 一般此人使一把小刀, 擅長鼠偷狗盜之術。。
3.必定有個矬子,力大無窮
4.必定有個缺心眼的莽撞人
5.必定有個福將
6.不論多慘的慘案, 必有漏網之魚


補一個:英雄+巾幗(多數是美女,有時候是多個,一夫多妻制么)。


武力排行榜
牛人永遠碾壓,比如隋唐演義

無休止的挑釁--報仇
單田芳的一票武俠評書,童林傳之類的:路遇一2B:聽說你功夫不錯啊,我不服咱倆比試比試--挑釁失敗2B被殺--過幾天2B師傅來找主角報仇--報仇失敗師傅被打趴下--路遇另一個2B。。。

牛人用寶物兵器
這個可能是繼承自三國演義之類的小說
主角成長中會逐漸得到寶刀,寶甲,寶馬。。。

主角打飛鏢很准,但不到萬不得已不用
因為暗器傷人不仗義

悅來客棧

lz說的傻大黑粗型人物,其實不準確,更像是「吳孟達「式的搞笑人物,比如白眉大俠里的房書安,就不黑粗,純搞笑。隋唐演義里的胡大海,楊家將里的孟良焦贊都是黑粗+搞笑


推薦閱讀:

知乎上有哪些令人治癒(至郁)的故事?
你接触过或听过的「怪谈」有哪些?
改進標點或格式?

TAG:故事 | 評書 | 單田芳 | 敘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