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陋寡聞」里的「孤」是什麼意思?


謝 @孔鯉@李超字子越@葉微香 邀
「孤陋寡聞」一詞原出《禮記·學記》篇「大學之法」章。
原文俱如左:

大學之法:禁於未發之謂豫,當其可之謂時,不陵節而施之謂孫,相觀而善之謂摩。此四者,教之所由興也。發然後禁,則扞格而不勝;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燕朋逆其師;燕辟廢其學。此六者,教之所由廢也。君子既知教之所由興,又知教之所由廢,然後可以為人師也。

考慮到先引證古注,不如先求證今解,結果王師文錦的《禮記譯解》是這麼翻譯的:

出處:王文錦《禮記譯解》(中華書局·中國古典名著譯註叢書本)(圖版1)

這麼「信雅達」的翻譯!(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給王師跪了!ORZ)
顯然,王師文錦並沒有在明處給我們什麼幫助。
於是,稽考了朱彬的《禮記訓纂》

出處:《禮記訓纂》(中華書局 清人十三經註疏本)

僅根據《禮記訓纂》所輯用的 鄭注、孔疏、朱注。只有孔疏對其作出了解釋:

則學識孤偏鄙陋,寡有所聞也

這代表了解釋該句的一種比較廣泛的意見。
=================(以下一家之見)=================================
分析這句話,個人認為,不應該單獨分析一句話,而是要綜合文本,放在段落中、篇章中去看待。我們來看此章是怎麼描述的:

大學之法:禁於未發之謂豫,當其可之謂時,不陵節而施之謂孫,相觀而善之謂摩。此四者,教之所由興也。發然後禁,則扞格而不勝;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燕朋逆其師;燕辟廢其學。此六者,教之所由廢也。君子既知教之所由興,又知教之所由廢,然後可以為人師也。

分析文本,我們可以列出如下的相對應的關係:
四興 四廢(六廢中前四者)

  1. 禁於未發之謂豫 → 發然後禁
  2. 當其可之謂時 → 時過然後學
  3. 不陵節而施之謂孫 → 雜施而不孫
  4. 相觀而善之謂摩 → 獨學而無友

顯然,在第4興中,為了和「相觀」相比較,作者用了「獨學」一詞,並且為了突出對比論證的效果,特意強調出「獨學」的後果是「孤陋而寡聞」。(1)
另外分析文本,我們可以對比如下四句話:

發然後禁,則扞格而不勝;
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
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我們先來參照王師文錦的《禮記譯解》(下省稱《譯解》)的翻譯(圖版1)。在《譯解》中,王師將「扞格而不勝」翻譯為「格格不入,不能戰勝邪惡」,將「勤苦而難成」翻譯為「相當勞苦而難有成就」,將「壞亂而不休」翻譯「破壞了知識的系統性而不可收拾」,將「孤陋而寡聞」翻譯為「孤陋寡聞」。依王師的翻譯,該四個「而」字,前三者其作用一一為「遞進」、「轉折」、「遞進」;最後一個「而」由於王師採用不譯,所以我們暫時存疑。
通檢王師所說,比較四句話,個人認為,這個「而」也應該是表「遞進」的關係。分析前三句話來說,前者(扞格、勤苦、壞亂)與後者的關係,都為「順承」,「遞進」是正的順承,而「轉折」是逆的順承。因此,依據文例,此處的「而」不當有異,也應該是「順承」關係,那麼是哪種呢?顯然,依照行文邏輯,不可能為「轉折」,那麼,應該作為「順承」來考量。(2)

通過上文的(1)、(2)兩點,個人這麼理解:「孤」是對上文「獨學」之「獨」的再進,也是對下文「寡聞」的鋪墊。
所以,根據《譯解》及個人理解,當解做:
「獨有己見,不聞眾人謂之孤,偏執俗說,不信大雅謂之陋,夫不聞眾人,不信大雅者,以其無師友之交,故,寡於聞見也。」(A)

當然,這個是通過文法分析得出的結論,能不能找到訓詁依據呢?
關於訓詁依據:

出處:《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孤的解釋

康熙字典明文以「孑處」解釋學記的「孤」,似乎確證我的文本分析是錯的,然而,假如我們代入行文,卻不甚妥帖,因此,這裡應該是「孑處」(一個人單獨學習)的引申義「只有己見」。所以,從訓詁上來說,這是可證的。(B)
綜合A.B兩點,據此提出個人看法如下:
「獨有己見,不聞眾人謂之孤,偏執俗說,不信大雅謂之陋,夫不聞眾人,不信大雅者,以其無師友之交,故寡於聞見也」

參考閱讀:
《禮記譯解》 王文錦 中華書局 中國古典名著譯註叢書
《禮記訓纂》朱彬 中華書局 清人十三經註疏
《禮記註疏》孔穎達等疏 中華書局 十三經註疏
《禮記集解》孫希旦 中華書局 清人十三經註疏
《說文解字注》 段玉裁 中華書局
《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孤的解釋
《漢語語法學》

以上,謝邀!


更新:
(謝 @poem 老師的指點和解惑,抱歉這段更新要用到您的聊天記錄。)
這個問題,首先區分語言學、儒學。
從語言學角度去看,就只認為「孤」就只有一個基本意義:
1、單獨一個人。
以及有兩個特定意義:
2、少而無父。3、君王自稱。

除此之外的其他引申,都是句意上的篇章上的,不是「孤」的詞義,但是這個問題問的是「孤陋寡聞」里的「孤」,所以,我們不不能生套語言學的詞義。

++++++++++++++++++++++++以下為原答案,錯誤之處望見諒++++++++++++++++++++++++

謝 @孔鯉 邀。
《說文解字》【卷十四】【子部】孤
段玉裁註:

無父也。孟子曰。幼而無父曰孤。引申之,凡單獨皆曰孤。弧則不相酬應。故背恩者曰孤負。孤則人輕賤之。故鄭注儀禮曰。不以己尊孤人也。從子。瓜聲。古乎切。五部。

《說文解字》【卷七】【宀部】寡
段玉裁註:

少也。引伸之凡倮然,單獨皆曰寡。從宀頒。頒,分也。先鄭注周禮曰。頒讀爲班布之班。謂分賜也。按頒之本訓大頭也。此雲頒,分也。謂叚借。宀分故爲少也。依韻會所據小徐本訂。宀分者,合於上而分於下也。故始多而終少。古瓦切。古音在五部。

所以,孤、寡同義,都是「少」的意思。

又,《康熙字典》【戌集中】【阜部】陋:

又《荀子·修身篇》少見曰陋。《禮·學記》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少見為陋,引申義為「淺顯的知識」。

(僅為拙見,期待專業人士解答。)
以上。


以下內容代表個人意見,如有錯誤,希望專業人士給予批評指正
我覺得「孤」應該為使意動詞,翻譯成「使單一,使減少」。

放到原句里來看:「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則」表示結果,「而」字表前後並列,所以「孤陋」和「寡聞」相對,可以互解。

聞表示見識和陋互解,這裡應該沒有爭議。

孤寡這裡應該是使意動詞,翻譯成「使,單一,使變少。」自古稱很多帝王稱自己是孤家寡人,孤和寡容易被誤導為「我,自己」的意思。如果解釋成「人稱」,原句按照字字對應的方式翻譯就成了:「單獨學習(獨學)而沒有友人(無友,這裡姑且把友翻譯為友人),於是就(則)我知識(孤陋),我見聞?(寡聞)」

所以孤在這裡不能翻譯為「我,自己」

原句翻譯應該如下:


沒有旁人單獨學習,會使知識單一,見識淺薄。


《禮記註疏》卷三十六,孤陋寡聞的解釋是:「孤偏鄙陋,寡有所聞」,「孤」應該是「偏」的意思,「陋」是「鄙」的意思,就是說,一個人學習而沒有朋友,學識就會偏頗淺薄。
這裡的上下文講的是,沒有朋友一個人學習的話,會有哪些壞處。孤不應該解釋成單一,一個人學習不一定會使得知識面狹窄、單一。一個興趣廣泛的人也可以博覽群書。沒有朋友的最大弊端,是沒有人可以討論,對書籍的理解片面化單一化,不能深入。這裡的孤還是應該依照古注,解釋成偏頗比較恰當。儒家強調和朋友一起學習的重要性:
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
《大學》: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和朋友的討論,互相切磋琢磨,對書籍的理解才能深刻,不偏執於一己之得。這其實也是和儒家的中庸思想一脈相承的。這句話其實透露出儒家對「學」的期許就是深刻而不偏執,這才是最佳得讀書方法。


孤:單獨,孤獨。陋:狹小、狹隘。孤陋寡聞本意是一個人很少與外界來往,見識少。後引申為。。。。。百度出來的。


我的理解是跟寡字的意思相近:形容少,吧。


本來看到這個問題,下意識的想要回答,但突然發現這是孔鯉大V提問的,手一縮就猶豫了。
作為書香門第出身的孔先生怎麼會不明白這麼簡單的一個詞?怎麼可能不明白孤的含義?就算不明白百度一下也能知道啊,百度不了隨便翻一下書問一下朋友也能知道啊!
頓時覺得有無限深意在其中。。。。。
-----------------------------------------------------------------------------------------------
本來是去準備找資料依據回答的,發現已經有人發了,那我就把沒有提到的部分說一下。
看到這個「孤陋寡聞」,更多的是會奇怪這每個字在這個詞中應該怎麼協調翻譯,除了高票的答案,補充點其他東西。


首先把出處標一下,方便後面的整體理解。
《禮記·學記》:「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孤」,左邊一個嬰兒,右邊一個瓜,這個瓜既有表聲也有表示單獨無根的意思,再根據之後的一些「幼而無父曰孤」之類的運用和解釋的旁證,孤在這裡配合前面的「獨學而無友」,作為「獨學」之後帶有一定負面意義的「孤」的結果是沒什麼問題的,表示的是一種狀態。
「陋」,左邊是阜,石階,右邊是外面一個半封閉的空間,裡面可能是表示內或者穴,他們共同表示處於一種比較原始的,半封閉的空間,同樣是表示一種狀態。
上面的「孤」和「陋」,我想了下,應該跟我們現在說「宅」的用法差不多,本來是個名詞,然後被我們用成了表示一個人的某種狀態。
而後面的「寡」,上面一個房子,下面一個人眼睛盼望著,也是表示一種狀態,但後面連著的卻是「聞」字,「聞」字在這整句話中如果單獨拿出來說,沒有之前「孤」和「陋」那種帶有負面的,可以表述獨學所帶來的那種閉塞不通而少交流的含義,所以它應該是搭配著前面的「寡」,合起來表示這種含義。
因此,「孤陋而寡聞」,應該是 「孤」,「陋」,分別理解,「寡聞」合起來理解。
這樣的話,「孤」字應該不用單獨再多講了吧?

補充一下:類似的用法,「愚昧無知」,「愚」一個狀態,「昧」一個狀態,「無知」一個狀態,共同表示人很笨的那個狀態。


孤陋寡聞我理解為互文的結構。
幼而無父曰孤。
我最初覺得這裡的孤當然是少的意思,但想了很久發現並無印證。
於是這裡的孤應該理解為其本身的意思。
孤立,孤獨。
也就是說,孤陋寡聞形容一個人的見聞過於閉塞,沒有和人交流,如同閉門造車,孤立於世俗之外而產生的見解。


孤陋寡聞 孤:偏薄,此處指代人的見識淺薄,目光短淺,眼界狹小,故為「孤」


古代和現代漢語中詞或者短語的意思變化頗大,古代孤多是指幼而喪父之人,就是現在農村誰家上了年紀的男性老人去世,會給各家送白條,一般上書「孤某某,幾月幾日喪父,痛悼」。古代還指君王或者個人,如秦王,如袁紹給別人書信中曾說,孤。代表一郡之望。現在孤的意思多是指孤獨。
然而在「孤陋寡聞」中,陋有貧窮,簡陋,見識短淺,粗俗,輕視等等意思。寡聞很好理解,就是聽聞的少,也就是見識短淺。
那麼陋是什麼意思呢?第一主流當它是見識少。
成語源於 《禮記》,《禮記》說「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一個人獨自學習,卻沒有共同交流探討的朋友,就會……就會怎麼樣呢?「則」是順承連接關係,或者說因果連接關係,譯為「就,便」。「而」表示並列還是遞進呢?如果說是並列,那孤表示「少」的意思。如果是遞進,我也有兩種看法,第一,孤是自己,自己見識短淺聽聞的越來越少。第二,孤是少的意思,或者使動用法,使……少。翻譯一遍「則孤陋而寡聞」~便使我見識短淺聽聞的越來越少。
第二呢,陋如果是輕視的意思呢?自己一個人獨自學習,沒有人可以一起探討學習,於是自己輕視(他人不願與人交流)聽聞(也就)越來越少。
其實我到側重孤是「少,淺」的意思,或者更進一步說是「見識淺」同「陋」都是見識短淺,採用偏義複詞,「孤陋」涉及到「眼界」而「寡聞」說的是實際的見聞。這樣解釋我覺得還可以講通。
陋拙少知,姑且見諒。


《康熙字典》曰:『』又凡孑處亦曰孤。《禮·學記》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這裡明確解釋孤「孤」應為獨處的意思。
「孤陋寡聞」一詞應該出自《禮記》:『』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孤陋寡聞的條件是獨學無友,而『』陋『』意為見識短淺,『』寡『』者少也,」聞」則大意為見識,故可推斷『』孤『』應為獨自一人的意思。
再根據孤的本義『』幼而無父『』,遂逐漸引申出獨自一人的意思。
不過貌似這個成語的結構不同於一般成語的語意搭配習慣,『』寡聞『』為動賓結構,一般成語兩兩分割的話,大多語意對稱,語法結構相同,所以前面『』孤陋『』也應為動賓結構。但這個成語屬於例外。『』孤陋『』二字語意並列,不過其中又暗含了因果關係,因
『』孤』』而「陋」,後面寡聞算是語意上的補充,也可看做與前面的語意並列,所以這個成語在語法結構上並不對稱,語意上應含有三個層次。
以上拙見,還請指正。謝謝。


孤應該含有片面的意思。


長者孤露,吾等寡聞。


一個少的意思,能扯出這麼多,我也真是孤陋寡聞


好緊張^_^,恢復大v的問題…
有句話叫「鰥寡孤獨者,皆有所養」感覺和這句里的意思差不多


隱者。孤也。


下意識想答發現大家都想得差不多,高贊回答那位引經據典解釋的更加深入,還是憋答了。


孤對寡,都是少的意思。


unsocial?


宅,所以就寡聞了


孤,陋,寡 都是表示少的意思。
我下意識的就想回答,但是一想到這是才八斗的孔梨大神提問,我就在懷疑是不是我太天真了,應該有什麼深刻含義吧?


凡孑處亦曰孤。《禮·學記》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康熙字典》

就是獨處的意思。


我覺得這個詞帶有深深的惡意,本意是少,但完全可以解釋成孤立的意思。這個詞就像是說,這麼淺顯的道理怎麼就你這個傻逼不懂?


推薦閱讀:

漢語歌曲的韻律導致難以創作與演唱嗎?
「白色的母羊」對應哪「一」個漢字?
為什麼中國古代的書面語(文言文)會與口語完全脫節?
古語裡面的「死晷」是什麼意思?
有沒有類似"富堅義博"這樣的四個字都是褒義詞但是組合起來就變成貶義詞的情況?

TAG:文化 | 語言文化 | 文學 | 漢語 | 成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