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為什麼不能像廖化一樣,被孫權俘虜後假裝投降,然後藉機逃回蜀漢?


關羽投降孫權後,最有可能出現的結局有兩個。


第一種結局:孫權為了緩和與劉備的矛盾,把關羽風風光光的送回劉備那裡。

而在此之前,孫權又和關羽套各種近乎,表達各種敬意,禮遇;關鍵是,東吳的臣子們,還動不動當著關羽的面恥笑關羽,總而言之,你一個怕死鬼,受到我們吳侯這樣禮遇,卻一點不懂得迴避,你知道羞恥二字怎麼寫嗎?[注]

在這種背景下,關羽回到益州,就算劉備願意理解他、安慰他,年近花甲(甚至年過花甲)的關羽,怎麼面對這種恥辱的過去呢?關鍵是,這樣回來的關羽,還能有機會再獨當一面,用成功洗涮過去的恥辱嗎?

關羽如果混成這樣,恐怕與于禁,也就是難兄難弟了。[注]

[注]:他日,權乘馬出,引禁並行,翻呵禁曰:「爾降虜,何敢與吾君齊馬首乎!」欲抗鞭擊禁,權呵止之。後權於樓船會群臣飲,禁聞樂流涕,翻又曰:「汝欲以偽求免邪?」權悵然不平。 [注]:于禁鬚髮皓白,形容憔悴,見帝,泣涕頓首。帝慰喻以荀林父、孟明視故事,拜安遠將軍,令北詣鄴謁高陵。帝使豫於陵屋畫關羽戰克、龐德憤怒、禁降服之狀。禁見,慚恚發病死。

第二種結局,孫權願意接受關羽的這種投降,但是架不住各種讒言,於是把關羽殺了。

這樣一來,關羽一生努力掙來的聲名,恐怕更毀之殆盡了。因為就算人們願意理解關羽,恐怕也會想起白門樓上的呂布。因為堂堂大丈夫,選擇一死,真的很難嗎?臨死前,還要做出這種醜態?[注]

[注]:遂生縛布,布曰:「縛太急,小緩之。」太祖曰:「縛虎不得不急也。」布請曰:「明公所患不過於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憂。明公將步,令布將騎,則天下不足定也。」太祖有疑色。劉備進曰:「明公不見布之事丁建陽及董太師乎!」太祖頷之。布因指備曰:「是兒最叵信者。」於是縊殺布。

總的來說,廖化只是一個荊州的地頭蛇[注]。對於寥化這種人,投降孫權,從某種意義上,那是正常之極的事,事實上,與廖化身份類似的人,大都選擇了投降孫權,否則,孫權偷襲江陵後,拿什麼席捲荊州呢?[注]

[注]:廖化,本名淳,中盧人也。世為沔南冠族。 [注]:會權至江陵,荊州將吏悉皆歸附;獨治中從事武陵潘浚稱疾不見,權遣人以床就家輿致之,浚伏面著床席不起,涕泣交橫,哀哽不能自勝。權呼其字與語,慰諭懇惻,使親近以手巾拭其面。浚起,下地拜謝,即以為治中,荊州軍事,一以諮之。

因為類似的原因,廖化投降孫權,並沒有什麼丟人的;突然尋找機會回到劉備那裡,會讓劉備非常感動的;即使不能逃回劉備那裡,也可以在孫權那裡混得非常開心,絕不會有人拿他投降孫權說事,因為人家是荊州本土的地頭蛇,本身就是誰來了跟誰混,管它來的人是劉備還是孫權,抑或是曹操呢?


關羽呢,那是劉備的鐵哥們,劉備把荊州交給他,他把荊州全丟了,然後投降孫權,那是非常丟人的。尤其是出現前面兩種結果,那關羽就等於把自己一世的英名全毀了。

在官渡之時,關羽似乎沒有這種擔心,關鍵是,當時的關羽還算年青,所以多少願意賭一把。

官渡之時的關羽,與現在的關羽,那就不是一個級別的人物。此時關羽死了,蓋棺定論已足在史書留下一篇文章;當年的關羽死了,能混得如同高順一樣有名,估計也不錯了。


首先,題主說的情況是根本不可能發生的事。

在正史上,關羽和孫權之間根本不可能達成「投降→接納」的合作意向。


非要腦補關羽求生,孫權也未必會接納。

就算孫權有意接納,孫權的幕僚們也未必贊同,99%是要殺掉關羽的。

就算孫權和幕僚們用1%的幾率決定留下關羽的性命,關羽也是100%跑不掉的。

例如:按照《蜀記》,關羽是在臨沮章鄉被活捉的,然後送到江陵,由孫權定奪生死。

對此,裴松之是持不信任意見的,他認為:關羽是被潘璋斬首後送至江陵(孫權處)的,雖然裴松之沒說,我覺得理由大概是《虞翻傳》中提到的「不出二日,必當斷頭」,可見孫權要見到的是死關羽


按照裴松之的意見,孫權派潘璋去斷關羽歸路,就是要死的關羽,何來題主要求的關羽假裝投降?

按照《蜀記》的記載,孫權是經過大家集體討論後,判了關羽死刑,還會有關羽發言的機會嗎?

或者讓關羽來一句當年呂溫侯的陳詞:「明公將步,令羽將騎,則天下不足定也。」(手動滑稽)

再把時間點往回推。

關羽在麥城時,確實打出了「投降」的旗號,但是孫權將信將疑,並讓吳范占卜,吳范下結論說「彼有走氣,言降詐耳。

陳志《吳范傳》:後(關)羽在麥城,使使請降。(孫)權問(吳)范曰:「竟當降否?」范曰:「彼有走氣,言降詐耳。」
陳志《吳主傳》:關羽還當陽,西保麥城。(孫)權使誘之。羽偽降,立幡旗為象人於城上,因遁走,兵皆解散,尚十餘騎。

第一,關羽本來就是詐降;

第二,孫權也採納吳范意見,料定關羽詐降,所以馬上派出潘璋去截斷退路。

請問,關羽還有活下來的可能性嗎?

好,我們再把時間往回推。

假設關羽在麥城真的決定投降。

(哎,嘆口氣~)關羽得有多厚的臉皮才能做出這樣的決定啊!

陳志《關羽傳》:(孫)權遣使為子索(關)羽女,羽罵辱其使,不許婚,權大怒。

好,假設關羽拉下臉來,跟于禁一樣只求活命,不怕被人各種羞辱。

孫權要活關羽幹嘛?

第一, 按照《蜀記》中寫的孫權要用關羽去打"劉備、曹操"。

寫曹操就算了,寫劉備是什麼鬼?關羽怎麼可能幫孫權打劉備?


第二,孫權把活關羽當成人質,籌碼的話。

留著跟劉備換零花錢嗎?然後讓關羽再領兵回來報仇?不可能!

那還是送給曹操,作為獻禮?

要知道,按照《吳歷》,孫權是把關羽的腦袋獻給了曹操的。

《吳歷》:(孫)權送(關)羽首於曹公,以諸侯禮葬其屍骸。

送給曹操,是死的,是活的,對於孫權來說,意義都是一樣的。

第三,關羽是不可能直接逃跑的,如果可以直接跑,那于禁也行的。

因為關羽的地位太高了。

廖化和關羽的價值不是一個重量級的,根本比不了。

廖化詐死,沒人去驗屍,關羽若詐死,誰信?

陳志《廖化傳》:(廖化)乃詐死,時人謂為信然,因攜持老母晝夜西行。

所以,綜上所述:

在正史上,關羽根本沒有活下來的可能性;

腦補關羽厚臉皮求生,孫權宅心仁厚,關羽也沒有逃跑的可能性。

——鹹魚尾巴——

歡迎喜歡三國故事的朋友關注我的專欄,寫的是最靠譜的三國故事。

你所不知道的三國故事 - 知乎專欄


孫權要砍關羽,關羽哈哈大笑:要我投降也可以,大王要許我三件事

孫權看了看旁邊的曹操,曹操尷尬地笑了笑,沒說話


記得看尋秦記小說,後半段項少龍解了五國聯軍之圍,又放走了被俘的韓闖。嬴政聽完只是笑著說:放走韓闖只是小事一件,但若是下次捉著李牧可千萬不能放了啊。


謝邀
關羽是名將,所以經歷性格大家都知道,孫權也相信關羽不可能投降自己

至於孫權方面的「活羽以敵曹劉」那根本就是痴人說夢發夢的好么..不可信
再說跟劉備「外接君臣之義,內接骨肉之恩」的關羽投降了,你認為孫權會相信關羽任用關羽?

按題主的要求,關羽投降
如果真降,為活命不顧忠義,孫權會用么?敢用么?這種人肯定是要牢牢盯著的
如果偽降,那更是得死死看著不能用他了..
結論,關羽就是投降了,也是一輩子被看管囚禁的命運,沒有可能有機會逃走..

很簡單的邏輯..
孫權再重用關羽,也不會比劉備更重用
所以孫權是不可能信任關羽的
那麼東吳放鬆警惕讓關羽逃回去也是不可能的


關羽在被孫權俘虜之前已經假投降過一次了。

三國志吳主傳:

關羽還當陽,西保麥城。權使誘之。羽偽降,立幡旗為象人於城上,因遁走,兵皆解散,尚十餘騎。權先使朱然、潘璋斷其徑路。十二月,璋司馬馬忠獲羽及其子平、都督趙累等於章鄉,遂定荊州。

所謂再一再二不再三,假降這招關羽之前在曹操那邊已經玩過一次了,當然那次算是被抓不得已。剛到麥城的時候又玩了一把,如果這之後關羽又說要降,難保不會出現「白門樓呂布殞命」這一戲碼。

退一萬步講,萬一,關羽詐降,孫權信了。他打算怎麼回來呢?

關羽在曹操那想回來的時候,並沒有什麼過五關斬六將的戲碼,他能活著回來完是因為曹操大度。

羽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而奔先主於袁軍。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為其主,勿追也。」

但孫權可是以人渣和小心眼著稱的,能跟曹公的浪漫主義情懷相比么?
廖化跑回來的時候是靠裝死的:

(廖化)思歸先主,乃詐死。時人謂為信然,因攜持老母晝夜西行。會先主東征。

你要是說那關羽也可以靠裝死矇混過關啊,naive啊,廖化是什麼人,有什麼影響力。關公又是什麼人,威震華夏啊!
事實上關羽死了以後孫權還賤兮兮的把人頭送給曹操觀賞了一把。

二十五年春正月,至洛陽。權擊斬羽,傳其首。

所以說,鑒於關羽有前科,本身要投降也不可信。孫權又不是能放任關羽回蜀的人,以關羽的身份名望,靠裝死或者任何其他手段偷偷回來難度都極大,他也真的難逃一死了。


想了半天我決定回你這句話:
巧了,于禁當年也是這麼想的。


為什麼項羽不能回江東?為什麼關羽不能勉從虎穴暫趨身?
他們是貴族
我指的不是出身
貴族代表了一個群體意識,貴族精神彰顯的是價值追求。貴族精神和貴族身份不存在絕對匹配關係,有的貴族,乾的是屌絲的事,齷齪虛偽。有的平民,精神世界高貴,他是否打著貴族階層的烙印沒關係,他有貴族精神這個很重要。
成為有精神追求的人,是個精神貴族,有貴族精神,就的有氣節,不流俗,活出真我,為了活出真我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不過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他說,「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


你以為投降是沒有代價的嗎?名將投降是對軍隊榮譽的毀滅性打擊。

上至將領下至士兵,除了為了封侯獎賞打仗,還為了榮譽。榮譽是某種意義上的永生,人死了,名聲可以流傳千古。

作為國家的上層,當然要大力宣揚軍隊榮譽,因為金錢爵位是有限的,而榮譽是憑空多出來的。只靠利益調動軍隊,動員力是有限的,也是不勞靠的。每當最需要軍隊拚命的時候,往往也是國家實力最虛弱的時候,將領和士兵可能並不相信國家能進行獎賞,如果唯利是圖,叛變的可能性很大。

劉備恰恰是軍閥里榮譽建設做的很好的,從大背景上,有「恢復漢室、誅殺曹賊」的大義,具體上有關羽這個活生生的忠義良將。

這意味著什麼?劉備僅憑招牌就能調動很多軍隊,而且是真心擁護的。這在近代歷史上只有tg做到了,其實是很了不起的成就。

關羽叛變意味著什麼?劉備的大義是假的,連結義兄弟也不能效死命。既然關羽都不認可,那麼一般將領和士兵為什麼還要拚命?

所以你看到,關羽叛變等於砸了劉備招牌,劉備長期建立起來號召力就被摧毀了,以後他只能和其它軍閥一樣,靠利益調動人心。即使腐敗如kmt也要講點三民主義,失去了號召力的劉備就是鹹魚。

所以關羽不能降,他苟活於世只是空有一身武力,劉備集團的基礎從此就沒了。


拉不下那張大紅臉啊
其實降敵又跑回來這事兒關羽在曹老闆手下不就干過么?不過那也是仗著曹老闆愛才,先簽好了租借合同的。
你想像一下關羽跟孫老闆說我可以降你,但是我哥哥在益州安頓好了我就得回去,孫老闆會是什麼反應


因為他叫關羽


玩過一回了 投降也要看信譽,難道孫權還會再讓他玩一回千里走單騎?


因為這不是關羽的性格,要是關羽可以這麼做,那麼:他不會公開表達對孫權的蔑視,不會被呂蒙陸遜設計,不會被俘。


關羽死時已經是五十九歲高齡了,無論什麼時代都可以算是老將了,無數豪傑都隨大江東去,而他也為劉備的事業燃盡了生命,
何必去猜度那麼多呢?

時光之砂倒流回那個三十五年前的上午,只因一見如故,從此生死相隨。
涿州,安喜,高唐,平原,徐州,小沛,下邳……

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

無論你在哪,無論輾轉何處,君不相離某亦不棄。

麥城的晚風好涼。

漢中王,益德,某再不能與二位把酒言歡,縱橫疆場矣。

無人與我立黃昏。


哪有這麼複雜,因為他是關雲長。


如果投降,就不是關羽,是于禁了


你玩三國志遊戲,其他君主可以招降關羽嗎?


性格決定的吧 其實 像關羽那麼高傲的人 別說向孫權投降了 和孫權結為親家 關羽都覺得跌份 你忘了嗎?


「虎女焉能嫁犬子。」
就憑這個。
我覺得我要是孫權,就算關羽投降了我也要噁心死他!


推薦閱讀:

為什麼史上對曹操爭議極多?
如果劉璋沒有邀請劉備入川,劉備怎樣才能攻下益州?
曹操算不算用人不疑?
三國正史中,魏文帝曹丕究竟做錯了什麼?

TAG:三國 | 關羽 | 三國志書籍 | 漢史 | 俘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