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歲還沒有走到管理崗的人,後來都做了什麼?
答:他們可以過得很好,只要做到幾點(後面詳述)
前些年,公司每年都派個美國老大爺要飛一趟上海,做全球人才管理方面的培訓,頭髮花白,感覺要60歲了吧(問他,他總說20出頭)。人特別精神,每天早上6點就起床,在酒店泳池游1個小時再來上班。
而他每年全球各地跑,將多年來經驗傳播給大家。年薪絕對不低,據說這是他捨不得退休的原因之一。
他是公司這個領域的專家,公司內部職級很高,但他不是經理,不是總監,光桿司令一個。
後來人不來了,據說實在干不動,退休了。
--------------------國內的例子-------------------
在美世中國區,我也有一位老鄉,70後,做銷售工作,因為經驗豐富,對業務的了解很深刻,甚至可以獨立做部分諮詢工作,客戶也很尊重他。大家都叫他崔叔。
崔叔對當領導一點興趣也沒有,私聊的時候,他說不喜歡管別人,目標就是把自己練成這個領域的專家——給美國老大爺一樣。
他後來辭職高就其他公司,還是銷售工作,還是獨來獨往,還是不帶人,也還是受人尊敬。
說實話,有一天他自己單幹,我也不會意外。他有足夠的才能和經驗,只需要一個平台,而企業絕逼會儘力給這種人才提供足夠好的平台,讓他發揮才能的。
在諮詢公司,我們常常會討論未來的職場會怎樣,而主流觀點是:
傳統的工業時代的僱用市場逐漸開始消失,人才作為個體的價值迅速崛起。企業更多是扮演平台的角色。
未來互聯網時代的職場,人才的話語權和自主權遠比工業時代產線上的工人來得大,他們足夠優秀,可以挑選平台,甚至成為獨立第三方,為企業提供服務。
換句話說,未來將是專家(超級個體)時代
---------------Sean開始查資料了--------------
很多小夥伴來公眾號值乎問我這樣一個問題:
我XX專業,XX二專,XX大學交換,在大學做過XX工作,在X企業實習過X崗位,性格XX,請你為我規劃職業發展……
我很無奈。
職業發展這事得自己做:
- 自己了解自己,更合適,你憑什麼願意相信一個遠隔千里的陌生人,而不相信自己?
- 自己做規劃,遇到困難更能堅持,自己約的炮含淚也得那啥;別人幫你做的,你早不幹了。
而職業生涯的路總的來說,大約是兩個方向:
管理者和專家。
你到底選哪個方向,取決於你的工作價值觀。
工作適應理論(Work Adjustment Theory,明尼蘇達大學的兩位學者Rene V. Dawis和Lloyd H. Lofquist的研究成果)中把工作價值觀細分成:
成就:你如何看待工作成就感;
舒適:你是否看重穩定和舒適的工作;
地位:你是否追求晉陞成為管理者;
利他主義:你是否想做一份幫助他人的工作;
安全感:你是否希望公司更透明更一視同仁;
自主權:你是否希望獲得更多自由發揮的空間。
這些因素中的絕大部分和我們最後選擇的方向有些關聯,比如:
- 你如何看待成就感?自己一己之力成就大單更爽?還是看著自己提拔的年輕人拿到大單更爽?
- 你是否追求晉陞?你是否喜歡管理人?
- 你是否希望得到更大的自主權?一般來說,作為專家的身份更具有自主權,我們通常以為做領導就會有自主權,但在很多公司領導被上級的任務壓得喘不過氣,下屬也需要自己帶,自己的自主決策空間並沒有想像中大。
你去問一個大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計劃,絕大多數會告訴你,ta希望畢業5-8年內做到管理者,當然這個時間越短越好。
這一定好嗎?不一定。
你是做管理人才的料嗎?
做管理人才,通常需要點亮整顆技能樹
1.溝通能力
你不可能總靠自己的權威去壓制下屬;更別說同級別的經理和上司。你需要有強有力的說服力,也應當有聆聽別人給予及時正確反饋的技能,要會演講,也要會妥協。
2.利他思維
領導不是自己成功就可以了,你需要帶著整個團隊成功;很多成功的職場人一當上經理就變得神經緊張。他們喜歡以己度人,我能這麼做,效果很好,為什麼你們不行?
但事實上你那套東西對你有用,對其他人未必。領導者可以從下屬角度出發為他們思考分析解決問題,才是真正領導力;
3.全面的管理技能
預算安排,組織架構調整,跨部門協作…從事管理崗位要求你能在多項任務間變換角色,靈活應對。
…
我見過不少出色的專業人才,在進入管理崗位後變得無所適從,甚至自我質疑。也見過挺漂亮可愛的姑娘一進辦公室變得一副全辦公室欠我500萬的臉色,對著下屬吹鼻子瞪眼。
他們可能很有才華,但至少暫時不適合做領導。
你是專家人才的料嗎?
專家得往某幾個專項技能上狠下功夫:
不停歇的學習精神:
再牛的專家也要學習,一旦停下腳步或者你的知識過時了,很可能就要被組織淘汰。
創新精神:
你的知識領域如何與新的市場結合?如何適應新的環境?一旦有一天新的競爭對手從另一個維度殺來,你是否做好準備?
共享精神:
你是否願意傳播自己的知識,是否願意為人師,是否善於做演講。公司養專家,是因為脫離技術/知識崗位的管理者不可能再專精於技術/知識,當企業需要技術或者知識分享給普通員工時,就需要專家角色。
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以諮詢行業為例,哪位能稱之為專家的顧問,不都是曾以一己之力抗著項目朝前走的超人。
職場人常見的誤區:
1.以為不做領導就沒有出路;實際上以企業金字塔式的結構,真正能坐上去的是極少數;角力過程的失敗者,最好的生存方式就是作為專家。而且專家的路更自由更靈活,尤其是諮詢公司的顧問們,如今很多是獨立的高管教練,比高管還牛還自在。
2.以為做管理會很輕鬆:事實上,做專家比做管理要輕鬆。不用背團隊指標,不用掙扎在複雜的人際關係中,不用去做一些違背價值觀的事情(比如裁員),有更大的靈活度和自主權。
3.以為做管理更不容易失業:一旦需要裁員,大家覺得裁人的權利在主管手裡,自然不會自裁,專家就不行了,沒權利。這就忽視了專家長期浸淫知識/技術/業務第一線,他對風險的敏感度最高,一旦風吹草動他就跳槽了或者轉戰為獨立諮詢顧問了,靈活性高;管理層反而容易被蒙在鼓裡,等反應過來已經遲了。況且管理層被裁後絕不像專家那麼容易再就業。
4.認為做領導有權威:真正的權威來源自我們的能力和格局。能力,一件棘手的問題你能解決別人當然會服氣;格局,是指你如何保護下屬,如何幫助你的團隊成長。
有一種說法,一流領導招一流人才,二流領導招三流人才,因為二流領導慌啊,怕一流人才搶了飯碗。他不願意招牛人,更不願意把年輕人培養成牛人。
我見過不少所謂的領導只是發號施令的boss,不是幫助人成長的leader。我見過不少領導,雖有實權,但下屬視他為笑話,他只能用職位壓人幹活。
我也見過毫無實權的專家,他照看好身邊的小夥伴,身邊人都將他看作leader,尊敬他聽從他的建議。
用美國領導力專家Simon Sinek的話收尾
Leadership is a choice, not a rank.
還是用自己的話收尾吧:
我勒個去,收藏又是贊的兩倍,支持乾貨請點贊,當天碼這一篇晚飯都沒吃弄到晚上11點半才寫完,至少給我們作者一些寫原創乾貨的動力吧
有小夥伴看完案例後對諮詢公司很感興趣,可以回顧之前的live:
聽說你想進入諮詢行業?
公眾號:瞎說職場 (HRInsight)
其他職業發展話題的回答:
如何看待《我的前半生》中賀涵「在職場中交不到朋友才是正常的」的言論?;
40歲財務自由?你明明距離40歲失業更近;
為什麼有人的人生跟開了掛一樣?
就是這種思路,導致國內 it 公司普遍的怪現象——代碼寫的最好的那批人,不寫代碼。
當然這跟待遇分配也有關係,如果隨便一個「懂點業務」,能「調資源」,會「溝通」的管理崗,就比技術專家賺的多、說話有分量,那誰還願作專家?
畢竟,「懂業務」、「調資源」、「會溝通」,都是可以水的,技術專家卻不能水,有乾貨還不算完,有了乾貨你還得時時刻刻用乾貨給老闆變現。出力不討好的事兒,誰愛干?
不過現在行情也不一樣了,國內經濟不景氣,倒閉的公司很多,倒閉公司的管理人員往往難以找到同等的崗位。雖說「旋轉門」是存在的(就是說a公司想找個總監,一般來說會找個在原公司當總監,或者至少主管的人),但是畢竟僧多粥少,坑不夠用了,蘿蔔就被動了。
技術專家這種時候就相對比較自由了,業績不好,待遇不好,乾的不爽,老子不幹了行吧?老子去 BAT 寫代碼,股票拿不到,幾十萬年薪總拿得到,反正餓不著。
所以當我們考慮職業發展的時候,不光要考慮「我怎麼發展」,更要考慮「我怎麼生存」,國內環境對手藝人確實不友好,但是一門手藝關鍵時刻是可以救命的。
假設你是個只寫代碼的程序員,假設你技術只是不錯達不到尖端,假設你 40 歲了。不管有多少人說你完了,你下半輩子必須餓死,你的家庭必為你蒙羞,你也應該明白——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只要這個國家不發生戰爭,誰餓死你也餓不死,你去打短工,都會比別人掙的多些。市場經濟成熟以後,部分技術人員賺得比管理人員多,本身就是正常的規律。但儘管如此,你還是無法阻止這類題目的出現。並且,題目的提出,比答案本身更值得我們深思。
本質上,這種晉陞的焦慮,代表著一個規則不完善、權力沒有受到足夠約束的環境里,人們缺乏權力時的不安心理。這種心態會導致人們對權力趨之若鶩,甚至超越真正安身立命的金錢本身。
每次回老家訪親戚,便總會有親戚問我,有沒有陞官,有沒有給領導紅包,請領導吃飯。剛工作時我在報社的發行公司上班,主任級別的工資大概四千塊。親戚一聽到這個就說,主任就算一個月2000塊,也是有油水的。但實際上,發行公司的主任就是一個小主管,管理下面發行站的月薪不超過2000元的投遞員,能有什麼油水?
但所謂官大不如管大,官大一級壓死人,便代表著農村人民對於權力的樸素認知。
而你不得不承認,這種認知雖然屬於道聽途說的無知,但確實代表了目前中國社會的部分現實。在中國,你做大部分生意都需要權力傍身。原河北省委書記張雲川在2009年曾指出,申辦一個房地產項目要蓋166個公章,大小收費94項。每蓋一個章,辦事員、科長、處長都要簽字,涉及180多個經辦人。你運作幾十個億,對城市的影響力大過市政府又如何?一個小鬼卡著,你就寸步難行。
正因如此,我大學剛畢業時,我爸就很希望我去當公務員。他告訴我,在咱們這,很多人寧願少賺點錢,也要當公務員,一方面是穩定,另一方面便是權力。
過去幾十年的考公務員熱,便是這種心態的體現。
企業的管理人員當然沒有這種權力,很多甚至徒有虛表,給自己增添麻煩的同時,還帶不來任何紅利。但很明顯,權力焦慮已經蔓延到社會的各個角落,以至於私企的管理職位看起來都是香餑餑。在國內,你如果四五十歲還在一線,人們就會用異樣的眼光看你,哪怕你的收入很高。相反,如果你的職位很高,人們甚至不會去追究你一個月到底賺多少錢。
但實際上,企業制度完善、規則透明的話,管理人員本身通過權力尋租的空間是不大的。但沒辦法,官本位思想無處不在,加上中國社會部分人重面子不重里子的潛意識,頭銜的重要性極大。這會出去辦事,名片上都要印各種虛高的頭銜才會覺得踏實。
正因如此,很多人就把職業生涯當作一場晉陞的升級打怪。
三十歲走到管理崗,並不是從血海拼殺成功進入安全區,而是另外一條兇險的挑戰之旅。
管理是條不歸路,運氣好或者天生有領導力的一路升升升,積累隱性權力和行業人脈,進入職場安全區間,影響範圍超出區區所在公司,不用擔心人老珠黃被踢出行業大局。想要離職出來創業,打幾個電話吃幾頓飯,資金和團隊湊齊。
運氣不好或者領導天賦普通的管理者,升一點點就不升了,停留在初級或者中級管理者的位置上,自身的手藝卻在管理歲月里消散。停在半山腰,命運跟所在公司捆綁。如果公司騰飛,自己身價上漲,還能去低幾個層次的公司當高管;不幸公司不溫不火,很有可能人到四十找不到工作。
跟好多工作十來年的人交流過一個問題「你剛工作時候的領導(總監、副總裁)們現在怎麼樣了?」然後我們發現,相當多的前總監、副總裁們現在找不到工作,要麼拿出積蓄在創業(嗯,當然沒有人願意投資,只能拿自己的錢),要麼在家炒股,還有靠在體制內工作的老婆生活的。
三十歲走到管理崗,意味著更嚴峻的挑戰,闖關成功者進入下一階,更大的自由和更廣博的人生體驗。而失敗者,慢慢回味自己當初轉管理是否值得。
但這並不是說三十歲還沒有走到管理崗的人都混好了。如果沒有手藝,即走不了專家路線,那麼此後的境遇會是一連串的喪,在不怎麼樣的公司和不怎麼樣上的項目上蹉跎掉生命。
在三十歲後沒做管理還風生水起的,都是手藝活兒好的。
PS:去公眾號「花神妙」,回復「職場奧秘」,可提取老闆不會告訴你的職場奧秘。
我和你說,百分之九十的人,三十歲到不了管理崗。這百分之九十的人里,又有百分之九十一輩子都到不了管理崗。
別問我哪的數據,我就問你信不信。
哪這些一輩子都到不了管理崗的八成人怎麼辦。當然是該幹啥幹啥,該咋活咋活了。難道還能都去死么。
我來說說歐洲的情況和親身經歷吧。
我有過不止一個同事,都是50,60歲快退休的年齡,技術方面非常強,做不同技術領域的領頭人,但是就不想去做管理崗位。
有一個真的太「大牌」了,但是怎麼都不肯去做管理,於是公司專門給他做了一個和部門經理平級的「技術專家」職位。
還有一個從上一個公司跳槽離職的原因就是上一個公司「逼他升職」,逼他做管理層。
另外我現在管理的部門,每年都會和自己的員工聊未來的規劃。目前來看選擇走「技術專家」路線而不是「管理」路線的人佔到70%以上。而現實本身也是如此,我手下有很多工程師比我還要資深很多。
如果說不想做管理層的原因主要有三類:
1. 有些人把工作在生活中的重要程度看得很輕,希望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家庭生活上,不想因為進入管理層而過多被佔用個人時間,這個在哪個國家都是一樣的。
2. 有些人並不擅長管理和與人交流,只喜歡躲在一個角落裡鑽研自己的技術,屬於geek類型,你讓他做管理可能也做不好。
3. 有些人就是只對技術感興趣,希望自己在純技術領域有所成就,而不想分散精力到管理上,這類人是占最大比例的一種情況。
反觀國內我的同僚們,如果2,3年不升職,可能就要開始蠢蠢欲動準備跳槽了。而畢業生也以直接進入管培項目或者直接成為項目經理為榮。。。
導致這種偏激意識形態的原因其實也很簡單,就是國內外截然不同的管理層和一般員工收入水平差距,以及權力和職責的差距。
雖然在國外同樣不做管理層會有收入瓶頸,但是管理層和普通員工的收入很少有「質」的差距。普通工程師專心做技術依舊可以成為富裕的中產。加上良好的社會保障體系,如果你沒有那麼強的物質欲,不做管理層你依舊可以過上想要的生活。而國內經常兩級之間在收入水平上就可以有質的不同。
國內對管理層嚮往的一大原動力在於管理層所代表的絕對權力,上下級尊卑有別,服從領導安排站好隊才能過得舒心。而在歐洲管理層雖然有決策的權利但是和下級完全是平等互助的關係,管理層只有一半職責在於管理,另一半職責則是服務:怎麼樣服務於自己的員工讓他們工作得更舒心,怎麼樣讓員工有更好的職業和技能發展,因為這些和公司的發展都是相互依存而不可能剝離的。
==================================
說些實在的?我的職業相關Live:
汽車研發工程師的不同職業選擇
汽車技術諮詢公司的那些事
汽車電控軟體工程師面試問與答
你要承認一個事實,那就是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管理。能不能做管理要考慮到一個人的性格因素甚至身體(長相)因素。
有些人性格里就有領導和組織的優勢,天生就是狼群里的狼王,統籌兼顧,指揮作戰,有野心,你讓他在技術一線,他渾身難受。有些人天生就是喜歡等待接收命令然後執行命令,你讓他做管理的角色只能會把組織搞的一團糟。
有的人天生長得就唯唯諾諾,給人感覺就沒有擔當,有的人天生長得就不怒自威,讓人不自覺的感覺到靠譜。很多東西,不是你想就能,還得看下自己合適不合適。
所以不要一天老想著做管理做管理,你先看看你適不適合。一個真正有管理才能的人不會沒事問自己做不做管理做不做管理,因為在基本崗位上他就可以顯示出過人的才能,做管理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凡是沒事就管理管理的,都是在基本崗上做的不咋地,想突破還沒機會,就想著自己做管理了就得心應手了,跟你說,在普通技術崗做不明白的,到了管理崗也那樣。
就醬。
我身邊幾十隻這種人。
他們都活得很好,把他們的老闆當丫鬟使,和同事們像兄弟一樣吵架(不做管理層的好處就是可以隨心所欲啊)。年輕大一點的在一線城市有房,年輕一點的在周邊地區有房(有直達地鐵往返兩個城市)。
他們工作中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工作以外有特殊的癖好或優雅的愛好。雖然沒有什麼積蓄,卻有朋友,有人愛。即便是宅到死的那類,也有自己的寵物。
這其中的大部分人,他們自己一句話描述自己大概就是「只差一個女朋友了」。
(你看人家這心態,多好)
說到煩心事,不過就是被父母逼婚,被家裡沒有鏡子的公主們諷刺。
他們只為錢和興趣工作,其他什麼都不想操心。也不怕失業。
如果30歲做官才是成功。那,這個成功只是一個社會概念而已,一個直接面對自己的人,根本不會看重它。當然,建議這種人也不要去酸少年得志「25歲就當上CEO」的朋友,也不要嘲笑「70歲才爬到領導崗位的」,畢竟人家又沒有吃你家米飯對吧。
如果你現在問我什麼是職場上的成功,我會說:
人在職場,掙錢比「興趣」偉大,興趣比「當官」偉大,如果你的興趣是「當官」,那你早應該有自己的計劃。早到什麼時候?20歲出頭的時候就應該有所計劃。這話是從側面告訴你,那些30歲走到管理層的人,都是有原因的。
「35公司」,「88中年危機」,「35程序員幹不了」,已經夠讓人心寒了,現在又出來「30必到管理者」了。或者,我換一個說法,我知黑完「清北」,黑完「創業者」,黑完「程序員」,都不夠?又開始黑「管理層」了,一定要所有的管理者都跑出來留句話「我們管理層都是SB」或「管理者都得靠拍馬屁,你太善良了,做不來」,是不是心理就平衡了,氣也順了?
被市場淘汰了,然後只能靠出賣勞力。做搬運工,看門人,好一點的做個計程車司機。
像我,今年32歲,目前看起來沒有機會到管理層了。最多兩年,就會被公司解僱。我準備做個滴滴司機,等我到65歲退休。
我34了,女性,非管理崗。
而是專業崗,是業務型專業型的。
我不喜歡也不適合管人。
最近我也一直在反省,是自己問題還是手下問題。
為什麼會有時候覺得管人比自己做事還要累的多。
為什麼很小一件事,自己做一下很快,叫手下做,解釋了半天,但可能會做的不情不願的,或者讓我感覺我欠了手下的情。
我老公是純管理崗,每天就是和各種人開會,協調矛盾,和自己老闆開會,領命令,再布置下去。
他說我不適合當管理者,因為我不會強壓。
我就適合帶幾個小助理幫我打雜就好了。
說真的,我性格已經算凶的了。
可是,我好像真的沒法管好有各種個性的手下,尤其空降的時候。
讓我自己招的話,我喜歡認真的能吃苦的不挑活的。
未來怎麼辦?
我想我已經是什麼都可以自己完成的全能型的運營。
只好,繼續走專業型路線了。
講真,我真的不理解,明明是一件小事,如果大家都認真的做事,很快就能很好的完成。
怎麼那麼多人卻寧願扯皮,推卸責任,邀功,或者隨便應付。
去年一年,因為我太較真的性格,一直被雪藏。
而那些你好我好的細節不關心的人一直是要職,年終也多。
所以他們更不會改變,只好我變得放低要求。
現在,我好像已經不會挑刺,只會說,好的,我做,以及謝謝。
沒了,夠了。
其實挺茫然的,但至少現在低頭做事,比看別人表演好多了。
不爭論,不出頭,不越級。
都是職場真理。
講真,在設計領域裡大部分人都不情願當領導。
我總結了一下,有如下幾個原因。
1.學知識曾經是花了高昂的時間成本的。
像我們公司,基本都是碩士學歷,大家辛辛苦苦讀書二十多年,本科研究生就得七年,人生有幾個七年啊,工作到最後為了就是去做管理放棄了專業?任誰想想都心疼。像我們專業這樣,從上學開始就是別人上課我們上課,別人下課我們上課,別人吃宵夜我們通宵畫圖,別人放假我們做課程設計。當時受了這麼多罪,現在做管理就再也不碰專業了,心都在滴血。所以導致我們專業很久都沒有願意去當領導的。
2.一部分人對學術是真心熱愛,覺得一輩子做技術是個很快樂的事。
周圍有很多學術大牛,不願意搞純科研,願意研究實際工程,所以一直堅持在設計院。當然我們院對這樣的學術流有專門的平台,他們是可以專心研究課題的。還有的老工程師,實踐經驗極其豐富,就像我上一篇提到的老總工,做過了一次大手術後還是堅持到公司上班,每天坐在辦公室里給我們定方案,勸都勸不回家。
3.待遇方面,管理者和優秀的技術人員差不多。
很多大型設計院都是兩種上升通道,一個是管理,一個是技術,同樣等級是同樣待遇的。然而管理人員才真是操著賣白粉的心,我們領導自從做了管理崗,每年頭髮就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變少。。
4.公司地位誰輕誰重都說不定。
這個就更不用說了,每次看我們領導去找專家時看到人家在看報紙,一句也不敢說,且不說人家專家也沒耽誤工作,關鍵是離開人家確實就沒辦法了,咋整。
5.做管理自由度更低。
說起這個,很多人都說不可能,但實際上是,管理者必須時時刻刻以身作則,尤其是知識密集型企業,誰又能服誰。有個特別有意思的事,我們公司很多人當領導以後就開始坐公交上班,原來的車也不開了,都變得無比低調,生怕被人詬病。自己從來不敢遲到早退,周末大規模加班也要身先士卒,兢兢業業如履薄冰。那有人說了,還有領導啥都不幹只會指手畫腳呢?前面不是說了,大家都是做技術出身,誰又服過誰。
我們公司發生過一起「事件」。一個部門領導一天早上去上班,被部門同事通知在會議室開會,到了會議室坐定後發現,這個會議的議題是請他離開自己的職位。領導也是個爽快人,說,你們也別費事了,我覺得我幹得也沒那麼好,我自己和公司說去。
所以,回到了題主的問題,三十多歲沒當領導沒什麼,一輩子不當領導也沒什麼,有的是因為能力,而有的,是因為選擇。
選一條適合自己的路,既能實現抱負,又能活得痛快,何樂而不為呢~
我媽。
30歲因為政策丟了鐵飯碗,別說管理崗了,連工作都沒有,一度四處打工。
過幾年機緣巧合進入家鄉某有名上市企業,比年輕人更努力工作,用了4年升基層主管,又用了幾年一步步升到大區負責人。目前在位置上已經6年,且應該會沒有危機到退休。
總覺得80、90後背負的心理壓力太多了,人生那麼長,可以慢慢來,誰知道最精彩的風景在什麼時候呢,像我媽,40幾才贏來事業高峰期。這是一個女性被評價為價值最低的年齡了吧。
【雖然如此為何我的工作強度還是那麼大,哼!
有野心,有追求沒問題,不過有太多事比管理有趣也有意義多了。
比如發現一個商業機會,不用很大,但全身心投入做幾年,居然也蠻像樣子。比如喜歡寫寫畫畫,全身心投入做幾年,拿到網上一賣,居然有不少人買。比如寫程序,苦逼著積累五年十年,和別人一溝通,居然發現自己也有了一身本事,能用來做個東西,還居然能有收入。比如愛寫詩的,不離不棄地寫它半輩子,老了居然也有所成。
那些讓你覺得「幸運」變身管理者的崗位,基本都不值錢,也根本不重要,心態放得正的人還能從中學到做人做事的道理,心態放不正的,做管理會成為這類人墮入平庸的捷徑,專業練成是要時間的,很多時間,不能打斷,就是兢兢業業,中途被提上「管理崗「,如果是那種立刻讓人脫離實際的崗位,就既丟掉了專業,也丟掉了志氣。人這一生到最後,是需要一點精神,需要一點實實在在的愛做的事情的。否則就是生活在虛榮的幻覺里,多數的管理崗的影響力,當事人覺得自己影響力大,也就是他自己這麼覺得而已 —— 這就是幻覺,我有限的工作經驗里,這類人太多了。一個組織多幾個這種把自己很當回事兒的主,這組織基本就走上慢性自殺的道路。
如果你覺得管理崗似乎高人一等,think again。不改變這種觀念,你的職業生涯有可能會很苦悶,這樣想的人也不會成為出色的管理者。如果你不喜歡做實際的事,你大概來錯了世界。「官本位」是奇葩社會的產物,阿彌陀佛。
把事情做好,中國現在很需要把事情做好的人,能把事情做好的人也會越來越重要,因為中國會成為一個專業的社會,就像很多走在前面的國家一樣。
我先替答主分析一下,為什麼會把30歲 和 成為管理者這兩件事放在一起。原因多半在於在中國的傳統文化裡面,大家普遍認為三十而立,也就意味著30歲的人應該在事業上找到自己的位置,這個位置可能是大公司里的管理職位,也可能是開創個人的事業。
所以,據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大致把30歲沒有走到管理崗位的人分為幾種。
1.30歲沒有成為管理者,那就等31、32歲才成為管理者。
我曾經輔導過的某證券公司的人力資源總監,她在30歲之前,因為生小孩的原因有一兩年待業在家,出來之後,找工作一度特別艱難,只好抱著騎驢找馬的心態,找了一家地產公司的人力資源崗位。
而後,過了一年她才有機會跳槽到現在任職的證券公司,而且很重要的原因在於說最早被錄取的那個人沒有證券從業資格證,所以她有機會被補錄取為人力資源方面的普通員工,但是由於她在招聘、內部宣傳公眾號上都花了不少的心思,很快速的交出了一個讓老闆滿意的答卷,所以在短短的三年之內,她從員工晉陞為小團隊的負責人,而後又從小團隊的負責人很快的晉陞成為了部門的負責人。
30歲的時候還是普通員工,33-34歲的時候就成為了某知名券商的人力資源負責人,一句話說,機會真的只垂青於有準備的人。
2.30歲沒有成為管理者,那就做好普通員工唄
我的父母在醫院裡面做了一輩子的醫生,從來也沒有管過什麼人,但是由於真的幫到了很多病人,所以在我家鄉的這個三線小城市裡面,還是有很多人尊敬他們,我覺得這也不失為一種挺完美的人生。
不是每一個人都需要追求財富和權力,做一個受人尊敬,能夠提供社會價值的人,也可以是一種職業生涯的目標。
3.30歲沒有在大公司里成為管理者,那就出來自己干,給自己創造一個平台。
我記得臉萌創始人郭列曾在騰訊呆過一段時間,但是好像經歷也不是特別的長,但他當時就定下了一個目標,要做服務千萬級用戶的產品。
在騰訊沒有機會去做的事情,最後他通過臉萌和FaceU,這兩款特別爆紅的圖片處理應用,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目標。這也不失為一種,實現個人人生價值的方式。
沒有人給你提供平台,你就去創造一個。而我正處在第三條路上,明年就30歲的我,剛剛從騰訊離職,接下來要作為一個獨立的演講教練、自媒體和品牌顧問,去打造自己的TEDxZhuhai平台,去幫助更多的人實現演講能力的提升,和傳播能力的提升。
不管你是否贊同我走上這樣一條路,但我自己知道我必須要做出這樣的嘗試,現在自己已有一定經驗和積累,但還沒有完全喪失熱情的時候,離開自己的舒適區,讓自己的時間變得更有價值,讓自己能夠影響和幫助到更多的人。
題主你好,很非常理解你想走向管理崗的渴望。在大部分事業單位中,45歲左右成為副科長就已經是人生贏家了。社會現實如此,題主請您理性對待。
感謝大家這麼關注我的回答。
我可以分享下我一畢業大概22歲的時候擔任管理崗的經驗:那就是沒人屌你,然後一堆近30歲的老油條天天盯著屏幕炒股,代碼也不好好寫,每天copypaste。
然後我就走上了寫代碼的日子,一晃十年過去了,再也沒有擔任過管理崗。結果就是同事紛紛向老闆抱怨,說為什麼那個姓趙的為什麼還不升職,連他都升不了我豈不是更沒希望了,快給他升職啊。
碼農的世界我不懂,我就說說傳統製造業。
畢竟製造業是我國根本。
說說我們公司最簡單的一條線。
一組三到五人,每個組一個組長。
不出意外,五年可以當上組長。
組長比普通員工就多個千把不到。但是,擔責任。
也就是說,普通員工犯錯了,組長連帶要扣錢。運氣不好,扣多了,錢反而還拿的還少。
而且組員魚龍混雜,三十齣頭的組長們,其實並不好管理。
組長以上是主管,一個主管下攜五到十個組。年限大概是當上班長以後八到十年。不當班長是沒法當主管的。
主管比班長每月多上千塊,雖然不要幹活了,但是反而責任擔的少了,因為基層的責任給組長分擔了一大半。主管主要負責每個班組之間的協調。不過,不是說當上了班長就一定能當主管。因為主管差不多都是四十左右的,年富力強。一個蘿蔔一個坑,上一個主管不走,班長一個都沒機會。就算有機會,五到十個組長都盯著這個位置,難度也可想而知。
主管以上有兩個大主管,分管兩個大方向。一般是生產一個方向,安全一個方向。
大主管難度就更大了,也就是說是主管中的佼佼者。首先對整個一條線要了如指掌,其次,大主管必須要能服眾。下面人不服他,這個大主管是幹不成的。
不過大主管依舊是拿死工資的,可能就比主管多個一兩千。
上面就是部長,負責整個一條線,管著幾百人。
拿年薪,工資高很多。但是,責任擔的是最大。
上面給的業務壓力你要接著,下面做錯了事的屁股你要擦著。主管與主管之間的勾心鬥角你要管著,什麼事情都可能和他發生某種聯繫。
沒有二十來年,這個位子根本坐不穩。坐穩了,一個大事故,可能也就下去了。
所以,一個公司,基層領導最辛苦,高層領導壓力大,中層領導得耐著住性子磨洋工。
但是,基層領導一般員工還不想做,中層領導不是皇親國戚坐不上,高層領導就看真本事了。
三十歲?製造型行業剛剛起步的年紀。
管理層?算了吧,當了也是炮灰的命。
所以,在傳統行業干久了,更不理解現在的年輕人,為什麼心心念念管理層。
真心的,沒資歷當不上,有資歷沒背景當不牢,有資歷有背景沒水平當不順,有資歷有背景有水平,還要看運氣,看機遇。
這就是本題我的一點點看法。按照知乎的尿性,30歲不是應該才拿了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剛畢業出來嗎?不可能馬上就做管理的。
根據我個人的經驗,想做到管理層,絕大部分都不是因為能力高低,而是源於
1, 老闆/上級 喜歡你。
2,運氣好,
而且做到管理層,在我看來和普通職員區別不是特別大,只是少了一些需要自己動手的形式,而改成了用口。
而且針對公司的角度成為了管理層 是否就是 成為 了一個對公司「不可替代」的角色程度越來越高呢。這就未必了。 因為 往往 許多 做實事的 職員 重要性 要 高過 很多管理層 。 比如某某汽車的發動機,永遠且必須由 XXX 來製作, 公司管理層換過N多批,但製作發動機的技術人員 卻從未跟換。
那麼很多人為什麼還是不斷的爭取混到管理層呢,大部分情況是因為 年齡的增加 在 體力/精力 上不能勝任高強度的 負荷, 所以如果 做到了管理層,好多事情不要自己親手做,動動口,應付上級,安撫下級即可。
所謂管理層, 一個公司的 大部分 管理層 都是 含金量低的, 真正含金量高的管理層 也就是 公司 頂層 的幾個高管 而已, 大部分的 中/下層 管理層 如我上面說的, 做的事情無非就是 應付上級,安撫下級而已。 這樣的人容易被替代嗎?
答案是 太容易了, 不管是 空降,還是 從你的下面的人 提拔, 都是 容易的事情。
且,且,且,重點來了。
如果人到中年或者快要中年的時候 混到了管理層 ,你就可以鬆懈了,其實恰恰相反, 你應該每天燒香禱告 自己不會被 fire , 因為 fire 你 將比 其他人 更難找到 工作。
因為如果你想繼續找做管理層的工作, 那是及其不易的, 除非你是很厲害的在行業里是又名氣的(那麼問題來了,既然有名氣/能力 那為什麼 會被fire 呢)。 如果不想 做管理,那關於一線的專業技能你已早就陌生 ,更加比不過 新出道的 小年輕人。
歸根結底, 你的命運始終掌握在別人的手中, 你除了祈禱 ,毫無辦法。
這也就是我自己一直 堅持 創業 ,要有 自己的一番事業的原因,不管是大是小,是成是敗, 都掌握在自己手裡,都 由自己 去影響。
認為管理一定比一線做業務或者技術前途和待遇好,這是傳統行業的思路。
就互聯網而言,百度騰訊的高T肯定是比M的職業前景更好。外面中小公司(其實也包括大公司之間的流動)基本上都是在挖百度T6+,騰訊的T3.1+,這個階段的人一般恰好是碩士畢業4年左右,年齡30歲左右。
一般很少有人想要M,所以很多M只能跟著公司共進退(混日子)。推薦閱讀:
※外企的人到 45 歲以後都去哪裡了?他們是怎麼規劃自己的後半生的?
※怎樣算是能幹?
※員工學到東西就想走怎麼辦?
※成功面試名企的過程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如何和自己不喜欢的上司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