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劉備既然默認關羽被殺,為什麼又要冒著全軍覆沒的風險去為關羽報仇呢?
如題。之前看到網上一篇《關羽之死》的分析,關羽熟讀春秋,深明大義,雖與劉備結拜,但是心中一直維護的是漢朝。而劉備則是打著匡扶漢室的名義,實際上則並不排斥自己當皇帝,劉備本身也知道關於維護的是漢室的利益,並不是大哥的利益,在劉備稱王后,關於不屑一顧的表現中可以看出。因此得出一個結論:關羽成為曹操、劉備、孫權稱帝的一大障礙,所以才有了關羽大意失荊州而劉封見死不救。
但是我有一個疑惑就是:既然劉備為了稱帝是默許了關羽的死,那為什麼在關張死後劉備急於找東吳報仇?如果說劉備想接著關張之死激發將士的鬥志吞併東吳不是沒有道理,但是既然軍師死諫併名言出師會不順,應該以國事為重,等待時機,算命的也預測到了結果。劉備為什麼沒有接受他們的建議而非要傾全國之兵呢?劉備一代英雄也絕不是草莽之輩啊
人們都相信陰謀論,卻不相信情義和忠誠。
首先,劉備伐吳的原因,說的很清楚:史家記載:
陳壽:《三國志蜀書先主傳》:初,先主忿孫權之
襲關羽,將東征.。司馬光:《通鑒》:漢主恥關羽之沒,將擊孫權
時人反應:
吳臣:諸葛瑾遺漢主箋曰:「陛下以關羽之親,何如先帝?荊州大小,孰與海內?俱應仇疾,誰當先後?"
魏帝:
初,帝詔群臣,令料劉備當為關羽出報孫權否
魏臣
劉曄:且關羽與備,義為君臣,恩猶父子。羽
死,不能為興軍報敵,於終始之分不足矣。
劉曄:權前襲殺關羽,劉備必大興師伐之
事實上也就只有諸葛瑾在給劉備的信件里提到了荊州的利益主張,而且也是把關羽放在前頭的。
曹丕和召群臣議事,問的是,劉備會不會為了關羽和孫權拚命。
魏臣認為劉備不會出兵的理由是:羽死軍破,國內憂懼,無緣復出。認為劉備沒餘力打。
劉曄的判斷是,為了關羽,劉備一定會打,而且要拼了命打。當然事實也是如此。
當時的情形是,所有人對劉備的判斷都是,劉備一定想要為關羽報仇,恨不得生吃了孫權。
魏國覺得,劉備一定想打,哪怕不出兵,主要可能是因為心有餘而力不足。
諸葛瑾和趙雲都勸劉備,權衡一下利弊啊親。
劉備什麼反應?先主盛怒不許。劉備不聽。
劉備憤怒到失去理智了嗎?並沒有。他的政治智商沒有降低。關羽死後曹丕篡位,劉備在東征之前還知道把漢室正統這個政治牌攥在手裡,登基稱帝了。
所以劉備不知道天下和關羽,國讎和私仇孰輕孰重嗎?劉備知道,他還是一定要為關羽報仇。
如同關羽投曹復歸一樣。經過選擇的忠誠更顯難能可貴。經過權衡以後,為了情義把天下和利益是非都拋在腦後,才知道情義之真切。
二手歷史會告訴你一部分事實,但是卻不會告訴你由全部事實組成的真相。
我覺得啊與其相信無聊的陰謀論倒不如相信男人至死都是少年
你我出生入死數十載,從少年變成老頭。從一無所有到三分天下。如今你為人所害,我他媽的就算豁出性命和老臉也要替你報這個仇啊!
關於玄德公的人品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能說出這樣的話的人,人品能有多差?
這個世界上除了冰冷的政治考量,還有一種很熱血的東西
它叫作情誼
想來那黃泉路上,雲長一定會看到先後前來的三弟和大哥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三人放聲大笑
眼中不是那戰火紛飛的天下
只道那年桃園的桃花
一.因為劉備跟關二爺是兄弟。
二.如果非要從利益的角度來講,那就是,跨有荊益對於蜀漢來說太重要了,秦川宛洛,雙管齊下,才有勝利的希望。但是不幸的是,荊州沒了,這時候蜀漢一統的希望已經渺茫了。對於以復興漢室為己任的昭烈帝來說,能忍?
三.「遺恨失吞吳」是誇大了的,劉備集結大軍,徐徐推進,穩紮穩打,並不是要滅吳的節奏,而是想威懾吳國,叫他吐出點東西來,至少保證出峽暢通,畢竟東三郡已經沒了,咽喉都被人扼住了。諸葛亮說要是法正沒死還能勸勸,為什麼?因為隆中對跨有荊益是他自己說的,不能打自己臉。還有就是誰能想到吳國周瑜魯肅呂蒙都沒了還有個陸遜?要知道孫權在合肥就是經驗包啊!
四.關二爺死了,劉備是肯定怒火中燒想報仇的,但他畢竟是一代人傑,難道不知道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道理?真的要跟吳國拼個你死我活?這不符合他畢生志向。
只能說渣權太渣。
以上有適當腦補成分。
劉備不是為了關羽,而是為了荊州。
1:孫權剛拿下荊州,民心未穩。
2:呂蒙病忘,東吳士氣大傷,一時無大將。
3:關羽死了,為了關羽報仇是重義,為土地發兵是權謀,我們玄德當然是重義之人。你總不能說我們玄德是搶土地來的吧。
4:北敗曹操,新稱帝,氣勢雄雄。同時為了轉移稱帝引起的輿論風波和整合玄德幫和益州幫的矛盾。急需轉移矛盾,我們現在叫「槍口一致對外」。
「這一戰,贏面很大」此時的劉備,得瑟得「一夜之間做了支付寶八年的活兒」,奪回荊州,就完全超越曹操。「劉備即將一夜之間幹完曹操八年的活兒」,自媒體無不跪舔。「excited」玄德笑得像一朵盛開的菊花。。。
關羽被殺的時候,劉備剛剛在漢中擊敗曹操,但也人困馬乏,急需休整。此外曹操和孫權正好在蜜月期,此時起兵,難免被曹孫雙方聯手擊破。
順便,關羽北伐的時候,劉備卻從漢中回兵,實際上說明他擯棄了隆中對兩路進兵的思路。隆中對只是諸葛亮早年的一個構想,劉備並沒有將其奉為金科玉律。
關羽死後曹操緊接著也死了,相差不過個把月。然後就是曹丕逼獻帝讓位,劉備一看,登基做皇帝的時候到了。關羽固然重要,做皇帝更重要,先做了皇帝吧。
劉備在做皇帝的時候,也沒有停止做軍事準備----他還想一統天下,只是他的思路和諸葛不同了,孫權已經倒向曹魏,豈有說和就和的道理?劉備的想法是,先滅了東吳再說!
從戰術上講,劉備佔領漢中,第一次取得對曹操的單獨勝利,為何不繼續北進,攻打關中?竊以為,劉備認為蜀道艱難,放棄了出秦川的思路。這麼一來,取回荊州就是必須的選擇,必須和東吳開仗。
樓主指明了問的是演義,那麼只需要按演義路子來答,不用管正史,這樣答案就很單純了:
為了兄弟情義啊!
跟著你南征北戰幾十年的老兄弟啊!
護著你老婆過五關斬六將給你送回來,而且沒給你添個一男半女的好兄弟啊!
新野逃難時帶著一萬水軍把你救出火坑的好兄弟啊!
東吳老大拿自己女兒來勾引都沒成功的好兄弟啊!
現在以己之心,度人之腹的現象太泛濫了,當然這不是誰的錯,形勢所致罷了。
難道就沒有真君子嗎?關羽熟讀春秋,深明大義,明察秋毫,長年侍奉劉備左右,難道他不知道劉備的為人?換個角度看,劉備若真是偽君子,他也是裝不了那麼久的。
不能因為自己喪失了仁義道德,就憑一己之見否認別人的崇高。筆者並不是說《關羽之死》分析得沒有道理,事實上任何可能都是有的,只是我們如此輕易就貶低了古人名士的情操,不能不說是我們思想的墮落,也是這個時代的悲哀。
曹操也好,孫權也罷,畢竟集團不同,你爭我奪爾虞我詐尚且說得過去,但若是連劉備孔明也拖下水,未免也太玷污仁義。當然,「欲加之罪,何患無詞」,不論怎麼分析,總是有道理的,但所謂的「道理」卻是站在我們這種世俗的立場上看才有的。
政治,不論古今都是黑暗和殘酷的。但如果讀者真的通讀過《三國演義》和《三國志》(當然,這兩本書介紹的情況是有出入的)你會發現,每個人物,哪怕再奸詐隱瞞,本性還是會被時間洗得透明。劉備,雖然早年失敗甚多,但最後還是能成鼎立之勢,是不是也和他一如既往的為人有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道如此,我們居然還在此妄加推測,在建設我們和諧富強中國的今天,如此胸腹如何能幫助我們建立良好的傳統道德觀,如何能幫助我們抵禦許多外來的不正之風?
看人要看正面才有收穫,修身先修品德才有根基,如果中華的易理機變我們都只學會了權謀厚黑,而視其核心「道」若無物,我們還有何面目稱自己是炎黃子孫?!
筆者知道自己人輕言微,本也不該多言獻醜,但是如今各種社會問題愈演愈烈,恢復我們中華的傳統精髓迫在眉睫,我自己做得不是很好,但也希望能和大家一起進步,至少為身邊的人略盡綿薄之力。
「下士聞道,大笑之。」希望各位在嘲笑和不屑之餘,偶爾也拿古時三國人物的情操與現今世風做個對比,到底問題出在哪裡?我們又該怎麼做?
劉備伐吳是咬牙切齒去的,最後兄弟三人在極短的時間內都先後離世,也映證了桃園結義的誓言。老天不是無情地奪去了他們的生命,而是感動地成全了他們的誓言!
不知所云,見諒!印象多來源於演義。正史也一樣。劉備都是以報仇之名興兵,為關羽而死落淚。所以不要糾結這些到底真實的歷史是什麼這種掃興的問題。
關羽死時,劉備幹了幾件事。順序沒講究了。
第一件,老子要把劉封幹了。孟達反。
劉封待罪立功未果,斬。
第二件,在孔明,趙雲,輪番勸阻之下,劉備情緒日漸穩定。 這時候張飛來了,兩人抱哭欲死。讓底下人軍備。
結果三爺卒。范張,二人奔吳。
第三件,趙雲建議,趁曹丕竊漢,人民還知有漢之時聯同東吳,一舉復興漢室。同時讓東吳歸還荊州,暫時再難成氣候。這是一個打破鼎足的良機。然後二爺也會瞑目。
結果劉備連戰場都沒讓趙雲去。
第四件,孔明被冷落,孔明自知無力抗拒劉備伐吳,就朝著個思想去準備和謀劃,結果,劉備完全一改往日形象,甚至跋扈專政。
以下為演義原文,
每讀至此,眼眶發紅。總感覺,孫權尼瑪給等好了,皇叔知道了!
忽一日,玄德自覺渾身肉顫,行坐不安;至夜,不能寧睡,起坐內室,秉燭看書,覺神
思昏迷,伏几而卧;就室中起一陣冷風,燈滅復明,抬頭見一人立於燈下。玄德問曰:「汝
何人,夤度至吾內室?」其人不答。玄德疑怪,自起視之,乃是關公,於燈影下往來躲避。
玄德曰:「賢弟別來無恙!夜深至此,必有大故。吾與汝情同骨肉,因何迴避?」關公泣告
曰:「願兄起兵,以雪弟恨!」言訖,冷風驟起,關公不見。玄德忽然驚覺,乃是一夢。時
正三鼓。玄德大疑,急出前殿,使人請孔明來。孔明入見,玄德細言夢警。孔明曰:「此乃
王上心思關公,故有此夢。何必多疑?」玄德再三疑慮,孔明以善言解之。孔明辭出,至中
門外,迎見許靖。靖曰:「某才赴軍師府下報一機密,聽知軍師入宮,特來至此。」孔明
曰:「有何機密?」靖曰:「某適聞外人傳說,東吳呂蒙已襲荊州,關公已遇害!故特來密
報軍師。」孔明曰:「吾夜觀天象,見將星落於荊楚之地,已知雲長必然被禍,但恐王上憂
慮,故未敢言。」
—————————————————
劉備扯住孔明的衣袖!情緒失控!
—————————————————
二人正說之間,忽然殿內轉出一人,扯住孔明衣袖而言曰:「如此凶信,公何瞞我!」
孔明視之,乃玄德也。孔明、許靖奏曰:「適來所言,皆傳聞之事,未足深信。願王上寬
懷,勿生憂慮。」玄德曰:「孤與雲長,誓同生死;彼若有失,孤豈能獨生耶!」孔明、許
靖正勸解之間,忽近侍奏曰:「馬良、伊籍至。」玄德急召入問之。二人具說荊州已失,關
公兵敗求救,呈上表章。未及拆觀,侍臣又奏荊州廖化至。玄德急召入。化哭拜於地,細奏
劉封、孟達不發救兵之事。玄德大驚曰:「若如此,吾弟休矣!」孔明曰:「劉封、孟達如
此無禮,罪不容誅!王上寬心,亮親提一旅之師,去救荊襄之急。」玄德泣曰:「雲長有
失,孤斷不獨生!孤來日自提一軍去救雲長!」遂一面差人赴閬中報知翼德,一面差人會集
人馬。
——————————————————昏過去了——————————————————
未及天明,一連數次,報說關公夜走臨沮,為吳將所獲,義不屈節,父子歸神。安於正殿之內。舉哀行禮畢,孔玄德聽
罷,大叫一聲,昏絕於地。正是:為念當年同誓死,忍教今日獨捐生!未知玄德性命如何
———————————
劉備哭的不能自己(泣)
————————————
卻說漢中王聞關公父子遇害,哭倒於地;眾文武急救,半晌方醒,扶入內殿。孔明勸
曰:「王上少憂。自古道死生有命;關公平日剛而自矜,故今日有此禍。王上且宜保養尊
體,徐圖報仇。」玄德曰:「孤與關、張二弟桃園結義時,誓同生死。今雲長已亡,孤豈能
獨享富貴乎!」言未已,只見關興號慟而來。玄德見了,大叫一聲,又哭絕於地。眾官救
醒。一日哭絕三五次,三日水漿不進,只是痛哭;淚濕衣襟,斑斑成血。孔明與眾官再三勸
解。玄德曰:「孤與東吳,誓不同日月也!」孔明曰:「聞東吳將關公首級獻與曹操,操以
王侯禮祭葬之。」玄德曰:「此何意也?」孔明曰:「此是東吳欲移禍於曹操,操知其謀,
故以厚禮葬關公,令王上歸怨於吳也。」玄德曰:「吾今即提兵問罪於吳,以雪吾恨!」孔
明諫曰:「不可。方今吳欲令我伐魏,魏亦欲令我伐吳,各懷譎計,伺隙而乘。王上只宜按
兵不動,且與關公發喪。待吳、魏不和,乘時而伐之,可也。」眾官又再三勸諫,玄德方才
進膳,傳旨川中大小將士,盡皆掛孝。漢中王親出南門招魂祭奠,號哭終日。
——————————————————
文武各官,皆呼萬歲。拜舞禮畢,改元章武元年。立妃吳氏為皇后,長子
劉禪為太子;封次子劉永為魯王,三子劉理為梁王;封諸葛亮為丞相,許靖為司徒;大小官
僚,一一升賞。大赦天下。兩川軍民,無不欣躍。次日設朝,文武官僚拜畢,列為兩班。先
主降詔曰:「朕自桃園與關、張結義,誓同生死。不幸二弟雲長,被東吳孫權所害;若不報
仇,是負盟也。朕欲起傾國之兵,剪伐東吳,生擒逆賊,以雪此恨!」言未畢,班內一人拜
伏於階下,諫曰:「不可。」先主視之,乃虎威將軍趙雲也。正是:君王未及行天討,臣下
曾聞進直言。
———————————————————
卻說先主欲起兵東征,趙雲諫曰:「國賊乃曹操,非孫權也。今曹丕篡漢,神人共怒。
陛下可早圖關中,屯兵渭河上流,以討凶逆,則關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若舍魏以
伐吳,兵勢一交,豈能驟解。願陛下察之。」先主曰:「孫權害了朕弟;又兼傅士仁、糜
芳、潘璋、馬忠皆有切齒之仇:啖其肉而滅其族,方雪朕恨!卿何阻耶?」雲曰:「漢賊之
仇,公也;兄弟之仇,私也。願以天下為重。」先主答曰:「朕不為弟報仇,雖有萬里江
山,何足為貴?」
—————————————————江山何用?
—————————————————
遂不聽趙雲之諫,下令起兵伐吳;且發使往五溪,借番兵五萬,共相策
應;一面差使往閬中,遷張飛為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封西鄉侯,兼閬中牧。使命齎詔而
去。卻說張飛在閬中,聞知關公被東吳所害,旦夕號泣,血濕衣襟。諸將以酒解勸,酒醉,
怒氣愈加。帳上帳下,但有犯者即鞭撻之;多有鞭死者。每日望南切齒睜目怒恨,放聲痛哭
不已。忽報使至,慌忙接入,開讀詔旨。飛受爵望北拜畢,設酒款待來使。飛曰:「吾兄被
害,仇深似海;廟堂之臣,何不早奏興兵?」使者曰:「多有勸先滅魏而後伐吳者。」飛怒
曰:「是何言也!昔我三人桃園結義,誓同生死;今不幸二兄半途而逝,吾安得獨享富貴
耶!吾當面見天子,願為前部先鋒,掛孝伐吳,生擒逆賊,祭告二兄,以踐前盟!」言訖,
就同使命望成都而來。卻說先主每日自下教場操演軍馬,克日興師,御駕親征。於是公卿都
至丞相府中見孔明,曰:「今天子初臨大位,親統軍伍,非所以重社稷也。丞相秉鈞衡之
職,何不規諫?」孔明曰:「吾苦諫數次,只是不聽。今日公等隨我入教場諫去。」當下孔
明引百官來奏先主曰:「陛下初登寶位,若欲北討漢賊,以伸大義於天下,方可親統六師;
若只欲伐吳,命一上將統軍伐之可也,何必親勞聖駕?」先主見孔明苦諫,心中稍回。忽報
———————
理智回魂一絲
———————
張飛到來,先主急召入。飛至演武廳拜伏於地,抱先主足而哭。先主亦哭。飛曰:「陛下今
日為君,早忘了桃園之誓!二兄之仇,如何不報?」先主曰:「多官諫阻,未敢輕舉。」飛
曰:「他人豈知昔日之盟?若陛下不去,臣舍此軀與二兄報仇!若不能報時,臣寧死不見陛
下也!」先主曰:「朕與卿同往:卿提本部兵自閬州而出,朕統精兵會於江州,共伐東吳,
以雪此恨!」飛臨行,先主囑曰:「朕素知卿酒後暴怒,鞭撻健兒,而復令在左右:此取禍
之道也。今後務宜寬容,不可如前。」飛拜辭而去。次日,先主整兵要行。學士秦宓奏曰:
「陛下舍萬乘之軀,而徇小義,古人所不取也。願陛下思之。」先主曰:「雲長與朕,猶一
體也。大義尚在,豈可忘耶?」宓伏地不起曰:「陛下不從臣言,誠恐有失。」先主大怒
曰:「朕欲興兵,爾何出此不利之言!」叱武士推出斬之,宓面不改色,回顧先主而笑曰:
「臣死無恨,但可惜新創之業,又將顛覆耳!」眾官皆為秦宓告免。先主曰:「暫且囚下,
待朕報仇回時發落。」
————————
劉備性格大變,剛復自用!或者這才是真的劉備
——————
孔明聞知,即上表救秦宓。其略曰:「臣亮等竊以吳賊逞奸詭之計,致荊州有覆亡之禍;隕將星於鬥牛,折天柱於楚地:此情哀痛,誠不可忘。但念遷漢鼎者,
罪由曹操;移劉祚者,過非孫權。竊謂魏賊若除,則吳自賓服。願陛下納秦宓金石之言,以
養士卒之力,別作良圖,則社稷幸甚!天下幸甚!」先主看畢,擲表於地曰:「朕意已決,
———————
草泥馬的孔明,老子夠了。
————————
無得再諫!」遂命丞相諸葛亮保太子守兩川;驃騎將軍馬超並弟馬岱,助鎮北將軍魏延守漢
中,以當魏兵;虎威將軍趙云為後應,兼督糧草;
——————————————————————
卻說先主是夜心驚肉顫,寢卧不安。出帳仰觀天文,見西北一星,其大如斗,忽然墜
地。先主大疑,連夜令人求問孔明。孔明回奏曰:「合損一上將。三日之內,必有驚報。」
先主因此按兵不動。忽侍臣奏曰:「閬中張車騎部將吳班,差人齎表至。」先主頓足曰:
「噫!三弟休矣!」及至覽表,果報張飛凶信。先主放聲大哭,昏絕於地。眾官救醒。
—————
嗚嗚
————
次日,人報一隊軍馬驟風而至。先主出營觀之。良久,見一員小將,白袍銀鎧,滾鞍下
馬,伏地而哭,乃張苞也。苞曰:「范疆、張達殺了臣父,將首級投吳去了!」先主哀痛至
甚,飲食不進。群臣苦諫曰:「陛下方欲為二弟報仇,何可先自摧殘龍體?」先主方才進
膳,遂謂張苞曰:「卿與吳班,敢引本部軍作先鋒,為卿父報仇否?」苞曰:「為國為父,
萬死不辭!」先主正欲遣苞起兵,又報一彪軍風擁而至。先主令侍臣探之。須臾,侍臣引一
小將軍,白袍銀鎧,入營伏地而哭。先主視之,乃關興也。先主見了關興,想起關公,又放
聲大哭。眾官苦勸。先主曰:「朕想布衣時,與關、張結義,誓同生死;今朕為天子,正欲
與兩弟同享富貴,不幸俱死於非命!見此二侄,能不斷腸!」言訖又哭。眾官曰:「二小將
軍且退。容聖上將息龍體。」侍臣奏曰:「陛下年過六旬,不宜過於哀痛。」先主曰:「二
弟俱亡,朕安忍獨生!」言訖,以頭頓地而哭。
—————————————————————
卻說章武元年秋八月,先主起大軍至夔關,駕屯白帝城。前隊軍馬已出川口。近臣奏
曰:「吳使諸葛瑾至。」先主傳旨教休放入。黃權奏曰:「瑾弟在蜀為相,必有事而來。陛
下何故絕之?當召入,看他言語。可從則從;如不可,則就借彼口說與孫權,令知問罪有名
也。」先主從之,召瑾入城。瑾拜伏於地。先主問曰:「子瑜遠來,有何事故?」瑾曰:
「臣弟久事陛下,臣故不避斧鉞,特來奏荊州之事。前者,關公在荊州時,吳侯數次求親,
關公不允。後關公取襄陽,曹操屢次致書吳侯,使襲荊州;吳侯本不肯許,因呂蒙與關公不
睦,故擅自興兵,誤成大事,今吳侯悔之不及。此乃呂蒙之罪,非吳侯之過也。今呂蒙已
死,冤讎已息。孫夫人一向思歸。今吳侯令臣為使,願送歸夫人,縛還降將,並將荊州仍舊
交還,永結盟好,共滅曹丕,以正篡逆之罪。」先主怒曰:「汝東吳害了朕弟,今日敢以巧
言來說乎!」瑾曰:「臣請以輕重大小之事,與陛下論之:陛下乃漢朝皇叔,今漢帝已被曹
丕篡奪,不思剿除;卻為異姓之親,而屈萬乘之尊:是舍大義而就小義也。中原乃海內之
地,兩都皆大漢創業之方,陛下不取,而但爭荊州:是棄重而取輕也。天下皆知陛下即位,
必興漢室,恢復山河;今陛下置魏不問,反欲伐吳:竊為陛下不取。」先主大怒曰:「殺吾
弟之仇,不共戴天!欲朕罷兵,除死方休!不看丞相之面,先斬汝首!今且放汝回去,說與
孫權:洗頸就戮!」諸葛瑾見先主不聽,只得自回江南。
———————
劉備:草泥馬你在說什麼,老子聽不懂。老子草泥馬要把尼瑪孫權活颳了!——————
糜芳聽畢,大驚,遂與傅士仁商議曰:「軍心變動,我二人性命難保。今蜀主所恨者馬
忠耳;何不殺了他,將首級去獻蜀主,告稱:我等不得已而降吳,今知御駕前來,特地詣營
請罪。」仁曰:「不可。去必有禍。」芳曰:「蜀主寬仁厚德:目今阿斗太子是我外甥,彼
但念我國戚之情,必不肯加害。」二人計較已定,先備了馬。三更時分,入帳刺殺馬忠,將
首級割了,二人帶數十騎,徑投*亭而來。伏路軍人先引見張南、馮習,具說其事。次日,
到御營中來見先主,獻上馬忠首級,哭告於前曰:「臣等實無反心;被呂蒙詭計,稱言關公
已亡,賺開城門,臣等不得已而降。今聞聖駕前來,特殺此賊。以雪陛下之恨。伏乞陛下恕
臣等之罪。」先主大怒曰:「朕自離成都許多時,你兩個如何不來請罪?今日勢危,故來巧
言,欲全性命!朕若饒你,至九泉之下,有何面目見關公乎!」言訖,令關興在御營中,設
關公靈位。先主親捧馬忠首級,詣前祭祀。又令關興將糜芳、傅士仁剝去衣服,跪於靈前,
親自用刀剮之,以祭關公。
——————
劉備親自動手哦!
——————
忽張苞上帳哭拜於前曰:「二伯父仇人皆已誅戮;臣父冤讎,何
日可報?」先主曰:「賢侄勿憂。朕當削平江南,殺盡吳狗,務擒二賊,與汝親自醢之,以
祭汝父。「苞泣謝而退。
————————————————
卻說先主欲發兵前進。忽近臣奏曰:「東吳遣使送張車騎之首,並囚范疆、張達二賊
至。」先主兩手加額曰:「此天之所賜,亦由三弟之靈也!「即令張苞設飛靈位。先主見張
飛首級在匣中面不改色,放聲大哭。張苞自仗利刀,將范疆、張達萬剮凌遲,祭父之靈。祭
畢,先主怒氣不息,定要滅吳。馬良奏曰:「仇人盡戳,其恨可雪矣。吳大夫程秉到此,欲
還荊州,送回夫人,永結盟好,共圖滅魏,伏候聖旨。」先主怒曰:「朕切齒仇人,乃孫權
也。今若與之連和,是負二弟當日之盟矣。今先滅吳,次滅魏。」便欲斬來使,以絕吳情。
—————
劉備:草泥馬孫權,草泥馬孫權你知道怕了?!殺我弟的時候你咋不怕?啊?!
——————
————————————————
卻說先主在永安宮,染病不起,漸漸沉重,至章武三年夏四日,先主自知病入四肢,又
哭關、張二弟,其病癒深:兩目昏花。厭見侍從之人,乃叱退左右,獨卧於龍榻之上。忽然
陰風驟起,將燈吹搖,滅而復明,只見燈影之下,二人侍立。先主怒曰:「朕心緒不寧,教
汝等且退,何故又來!」叱之不退。先主起而視之,上首乃雲長,下首乃翼德也。先主大驚
曰:「二弟原來尚在?」雲長曰:「臣等非人,乃鬼也。上帝以臣二人平生不失信義,皆敕
命為神。哥哥與兄弟聚會不遠矣。」先主扯定大哭。忽然驚覺,二弟不見。即喚從人問之,
時正三更。先主嘆曰:「朕不久於人世矣!」遂遣使往成都,請丞相諸葛亮,尚書令李嚴
慢。」言罷,遂命二王同拜孔明。二王拜畢,孔明曰:「臣雖肝腦塗地,安能報知遇之恩
也!」先主謂眾官曰:「朕已託孤於丞相,令嗣子以父事之。卿等俱不可怠慢,以負朕
望。」又囑趙雲曰:「朕與卿於患難之中,相從到今,不想於此地分別。卿可想朕故交,早
晚看覷吾子,勿負朕言。」雲泣拜曰:「臣敢不效犬馬之勞!」先主又謂眾官曰:「卿等眾
官,朕不能一一分囑,願皆自愛。」言畢,駕崩,壽六十三歲。時章武三年夏四月二十四日
安於正殿之內。舉哀行禮畢,開讀遺詔。詔曰:「朕初得疾,但下痢耳;後轉生雜病,殆不
自濟。朕聞人年五十,不稱夭壽。今朕年六十有餘,死復何恨?但以卿兄弟為念耳。勉之!
勉之!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可以服人;卿父德薄,不足效也。卿
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勿怠!勿忘!卿兄弟更求聞達。至囑!至囑!」群臣讀詔已畢。
總之,劉備此生唯一做的一件任性的事。卻是他最男人的那一刻!
不管你們說他這個那個目的,演戲也罷!
劉備,無愧大哥二字。
——————————————
劉備:原諒我這一生任性這一次。對不起相信我的人們,讓你們失望了。
———————————————
1、章太炎說:葛氏假手吳人殞關羽命(民國當時可能由政治需要引發章氏此言,可能是諷刺當局者);
2、方詩銘則進一步提出:劉備借刀殺關羽。
(以上兩個史學大家大開腦洞,以葛氏劉氏當時未有援兵,來推測陰謀論)
============
個人看法:
1、荊州若非要地,劉備何須在漢中即將開戰前,還馳兵回荊與魯肅孫權重分荊州(得荊州三郡)?
【以數郡之地、一州民望、(唯一可能的)統一戰略,來陪葬(一個無野心無謀士之)關羽集團。此非腦洞乎?】
2、兩年後奪回荊州實非易事,兵將明顯不比吳人多,夷陵一敗更是無力回天。再想想劉備兩年前何必大開腦洞借刀殺關羽?
我雖才疏學淺,但對「劉備孔明借刀殺關羽」這種陰謀論觀點實在無語。因為只有政治書生才做得出這種事,不信你看小布爾什維克---夏曦他們如何肅反殺人…
題主太想當然了。關羽的死不是劉備默許的,而是出乎他的計劃之外的,而造成這個意外的前因是另一個意外,龐統掛了,所以諸葛被叫回蜀地,關羽少了制衡,沒有很好的參謀人員勸阻關羽暫時妥協和東吳進行外交周旋。另外劉封不是不想救,而是救關羽一個未必來得及,第二個,他去救人的話即便僥倖成功,他原本駐守的就要被曹魏吞掉,變成打入蜀國的一個釘子。
粗讀三國,拋磚引玉。
因為荊州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啊,試看此後諸葛亮北伐中原屢次所經道路之難,而荊州則根本不存在那樣的問題。劉備若是偏安一隅的人,大概也就沒那麼在意了,但他可是心懷天下的啊——並非天下的百姓,而是天下的地盤,所以他必須拿回荊州。
第一,你的大前提就靠不住,一股滿滿的陰謀論調=_=。關羽一心匡扶漢室不知那篇文章的作者是怎麼看出來的?反正我沒看出來。關羽投降了當時漢室代言人曹操,可還是「無久留之意」,可見關羽是鐵了心跟劉備的。而且關羽又不是什麼「世受皇恩」的官宦世家,哪來那麼高覺悟?讀了《春秋》嗎?
關羽作為整個劉備集團威望和實權都是僅次於劉備的人物,他怎麼可能重視大魏山羊公甚於自己主公劉備呢?劉備又怎麼會派這麼個人物全面負責荊州事務呢?
第二,劉備打孫權不是為了關羽,至少不是全部原因。雖然也有「忿權襲殺羽」的原因,但我相信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荊州,荊州太重要了。
仇要報 地要奪
作為幫派老大,小弟被殺,不報仇威信何在?
作為幫派老大,地盤被奪,不搶回何以立足?
兄弟情誼不能忘,咽喉要地不能丟!
假如你有一家公司,一個重要項目的經理與你有異心,但是這個部門項目很重要,第一你不會放任這樣的人踏進這個門檻,第二你要覺得即使共同利益是一樣的怎麼樣除掉他又不會動了自己的根本,作為領導長成一個傻掉的頭腦他怎麼還能征服策劃界的大V 饒舌卧龍呢,換句話說他是傻掉的他又是怎麼做的領導?
哇,我這種中學歷史水平的人都敢出來大放厥詞了,歷史課本看的我熱血沸騰沾沾自喜驕傲自恃。沒啥社會經驗故事純屬胡編,大家多體諒,畢竟沒什麼存在感。
搏一搏,單車變摩托。荊州失去,那劉備政權統一中國就是空話,所以這是老劉人生中最後一次賭博——未曾想還有陸遜。
我只希望題主把關於改成關羽,謝謝。私以為,既然認真思考三國問題的人,不該名字都寫錯。
前提錯了,如果劉備有心置關羽於死地,就不會讓關羽守荊州,因為荊州太重要了,關羽一死荊州必失,劉備失去荊州就意味著永遠失去了一統天下的機會。
諸葛亮在隆中對中說: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可見荊州對劉備的重要性,之後劉備急於攻吳,也是出於這個原因,當然也有為關羽報仇的原因
他要不去打東吳 真不知道今天我們這些後世人會怎麼評論他
蜀漢沒荊州三國直接進入垃圾時間,拿張中國地形圖看看就知道了。
首先然後再次,重要的事情說三遍:關羽是特么最支持劉備當皇上的!!!
推薦閱讀:
※有一種說法是:趙雲勇武有餘,謀略不足,是不是真的?關於趙雲,演義里有多少真相?
※董卓進京後,袁紹為什麼敢對董卓拔刀相向?
※呂布到底為了什麼殺丁原?
※太史慈捉孫策,有一小將曰:「太史慈真猛將也!吾可助之!」~~眾將皆笑。寫這名小將有何用意?
※當初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時候,為啥曹操不放「火箭」防禦霧中的敵船而只是放「干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