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時代的古人是如何製造鼎的?其中有不少精細乃至鏤空的形態,是怎麼實現的?


1.煉銅,將含銅量較為豐富的銅礦石與木炭投入煉爐中煉成粗銅塊。典型煉爐圖如下:

2.精鍊,將粗銅塊放入熔煉設備中進步一提純,視情況用爐子、在地上挖一大坑或者使用專用的陶制坩堝,視要製造何種青銅器,按照比例向爐中加入鉛或者錫。這個流程生產出來的成品,就是可以鑄造器物用的銅液啦。

然後,如何用銅液鑄造青銅器,一般有以下幾種方法:
1.范鑄法
先做出一個要製造的青銅器的模子,然後用泥巴糊在模子外面,陰乾之後分片取下來,這一部分叫做外范,如果要製作的青銅器外表要留有花紋,就要在外范的內壁上加工,留下相應的雕刻紋樣;然後用泥巴做出要製造的青銅器內腔大小的土疙瘩,叫做內范,然後把內范外范組合在一起,留下的空腔就是要鑄造青銅器的形狀,用銅液灌進去,凝固冷卻之後再把外范敲碎內范拿出來,青銅器就做好了。一個典型的范如下

這種做法,外范拼合的接縫,會在青銅器上留下痕迹,叫做范痕。

2.范鑄法有一個衍生技法,叫翻范法。譬如我們要製作一個銅匕首,那就預先製作一個匕首的模型和兩大塊厚厚的泥片,把匕首模型壓入泥片中一半;再在第二片泥片上壓入另一半,泥片干透以後一合,中間的空腔就是匕首形狀啦,澆入銅液就能做成啦。

3.失蠟法
首先用蠟捏出一個要製造的青銅器的模子。蠟很軟,成型性又很好,所以可以雕上精細的花紋、做成鏤空的形狀,然後用細泥巴仔細的澆淋,形成一個泥外殼,再塗上防火材料,形成一個鑄型。然後留兩個小口,再架在火上烤,蠟受熱融化就全流出來啦,留下的空腔就是要製造青銅器的形狀,這時候從一個小口裡澆入銅液,冷卻凝固後取下所有的土,一件精細的青銅器就做成啦。這種工藝製作的青銅器是沒有范痕的,特別是和製作紋飾精細和鏤空立體的青銅器。

4.休整
剛剛去除泥范的青銅器只能叫做毛坯,還要經過錘擊、鋸錯、鏨鑿和打磨,去除毛刺、飛邊、多餘的銅塊和渣滓,才能金光閃閃的好看呢。

沒錯,其實青銅器的本色是金色的。生鏽了之後才是青銅色,例如

原色和銹色的對比,一覽無餘至於分別鑄造和裝飾工藝,篇幅就更長了,容合適的機會再寫吧。


以下照片拍自上海博物館,很詳細直觀的介紹了澆築和失蠟法等工藝,貌似在青銅器之鄉的陝博里都沒見到,也可能是陝博的人太多了。。。。手機發圖,將就看吧,建議有空去上博轉轉


模範。


表示總算有個問題可以複習知識了。

所謂青銅就是紅銅加入適量錫而冶煉出來的合金銅,由於他的銹常呈青銅色,故被稱為青銅或錫青銅。由於青銅比起紅銅。有著熔點低和硬度大,不易出砂眼的優勢,故而取代了紅銅成為青銅時代的金屬器而起到劃時代的作用。

青銅器的鑄造方式主要有制范,熔銅,澆鑄組成。

首先制范,按照製作材料可分為,泥范(陶范),石范,銅範三類,其中陶范使用最為普遍。
一般制模即先製造出想要鑄造的器型的模型(母型或叫母範),在選擇和加工的泥料上塑造形狀,雕刻花紋而成。
也有其他大神所說的,熔蠟法(也叫失蠟法或拔蠟法)即用蜂蠟等材料製成蠟模,然後外敷泥料製成鑄型,待陰乾後入窯焙燒,試蠟溶化流出,形成與蠟膜完全相同的型腔,用於澆鑄銅液,一般用以製作特別複雜的器物或者器物部件。

外范制好後便是內范,內外范之間的空間隙,為澆鑄後銅器壁的厚度。
製作內范的方式有兩種,第一種直接利用翻范後的泥模製成,將泥模颳去與器物厚度相等的一層,剩餘部分最為范蕊。二是另行製作。

第二步熔銅,熔銅所用的工具目前看來可能有三種。
1.外敷草泥的大口尊,大口缸。
2.用草拌泥製作的坩鍋。
3.體積較大的熔銅爐。

第三步澆鑄,澆鑄方法可分分鑄法,渾鑄法,疊鑄法。
首先第一種分鑄法便是分別鑄出器體和附件,再將附件附在器體上。常用於一些結構複雜的器物。
第二種渾鑄法,一次將整器澆鑄完成,適合澆鑄小件。
第三種疊鑄法,將若干烘煉過的陶范疊合組裝起來,用一個總澆口,一次可澆鑄出十多個甚至更多的鑄件。一般用於鑄造貨幣。

最後到了裝飾工藝啦。
首先范鑄法,即先在泥模上雕塑出所要裝飾的紋樣,通過翻范將紋樣反印在外范上,帶外范半干時,再修整並將紋樣的細部雕出,也有在外范上直接雕刻紋樣的。到東周時期、則採用花紋印版在泥模上按印以提高工效。
2.填漆法,用黑或紅漆裝飾青銅器的工藝,主要是填於紋地上來陪襯烘托主紋,或填在紋槽中構成主紋。
3.錯嵌法:現在青銅器上鑄或鑿刻出口窄底寬的紋槽。然後將金,銀,或紅銅的絲,條片等捶打嵌入槽內,最後錯磨平整。所呈現的效果多種色彩互相對比形成鮮明的圖案。
4.鑲嵌法,用漆或桐油等黏合物將蚌片,綠松,瑪瑙等物鑲嵌在鑄就的青銅器表面紋槽中。
5.線刻法:用刻刀在銅器表明刻出細入髮絲的圖案。
6.鎏金銀法:把黃金在400度左右的溫度下溶解於水銀,製成泥膏狀金汞劑,俗稱金泥。塗在銅器表面,再用火溫烤,使水銀蒸發,黃金固著於器表。
7.包金銀法:在銅器表面包一層極薄的金片或銀片。


其實題主你放的圖裡就倆是鼎啊……
先放結論:
第一個鼎應該就是整體範鑄的,花紋並不複雜也沒有特殊結構,不至於用到失蠟法和分鑄。
第二個鼎看著很像曾侯乙墓出的升鼎。據師姐說,目前學術界主流認為是失蠟法鑄造的,但也有少部分人認為是分鑄。
回頭再補資料。


失蠟法。那年頭蜂巢可是戰略物質。詩經里多有好幾首,說明蜂巢的重要性


普遍用失蠟法。用蠟塑型,雕刻花紋。以後要燒泥里外附上,用火去烤,蠟受熱融化流失,再注入青銅水,等冷卻後,敲掉燒泥就可以了。


推薦閱讀:

如果現在的一個普通水平的行政村穿越回夏朝能把夏朝干翻嗎?
為什麼我們稱禹為「大禹」,卻不稱堯舜為「大堯」、「大舜」?
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兒子哪裡來的?
知乎中國上古史、先秦歷史、夏朝、商朝、周朝關注的人都很少,如何改變這一現狀?
有傳聞夏朝其實就是古埃及 ,如何反駁這種說法?夏朝又是個什麼樣的朝代,目前的考古停留在什麼階段?

TAG:青銅器 | 夏朝 | 鑄造 | 商朝 | 夏商周考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