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維新前後日本為什麼在人才方面源源不斷,出現一批又一批優秀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如題,明治三傑,前三傑,高杉晉作,坂本龍馬,吉田松陰,後三傑,大久保利通,西鄉隆盛,木戶孝允。以及後來的山縣有朋,伊藤博文,陸奧宗光。是因為日本在教育上投入巨大嗎?
完全相反,這些人都成長在老幕府時期的傳統教育下,也就是幕府不負責教育的時期。是一幫不安分分子自己學習出來的。
這些人被視為人才,正和亂世出英雄一樣,時勢造人。
日本戰國時代,一樣出各種人才,出三英傑,等到江戶時代安定下來了,就不出什麼了。
只提一點,樓主舉的那些名人,大都是武士階層出身。
明治維新是下級武士推動的,他們和中國的文士不同,既閱讀經典,又練習劍術,另外連同期中國由吏階層打理的行政事務等等都是這批人在做,至少可以說是文武雙全了吧?因此,這批人比同期中國的文人出色,是一點都不奇怪。
這個問題,你不能這樣想。
時代變了,日本已經有了進入新時代的覺悟,中國還在舊時代的美夢中夢遊呢。
中國就沒有人才嗎?左宗棠閉門造車自學成才,曾國藩辦事可靠土工技術過關,彭玉麟英雄氣長一生豪氣。這些人只是沒有伊藤博文山縣有朋的國勢,有他們那樣的國民,渾身枷鎖,舉步維艱而已。日本的人才多嗎?just so so。
在當時的環境下來說,日本要是不出這些人才,不讓他們玩的這麼開,那才是見了鬼。天命所在啊,天道無親。日本窩囊了一千多年,終於虎了一把。
1日本韓國有它固有的民族精髓,配稱得上是一個國家。
全亞洲來論,人才的高地首推中國,其次便是日韓印了。到現在,亞洲的人才高地基本還是中日兩國高點。
因為有了一定的文化延續和民族精神,才會有源源不斷的新生血液出現,在推動著國家的向上。
而日本這樣的國度,本來就是能生存人才能出產的國度。
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那些都是什麼鬼,簡直是馬戲團一樣的國家。有什麼人才呢,估計剛造出來就被政府軍和邪教突死了。
日本的文化基本盤裡面,還是有它的優秀部分,大和民族之魂。
菊花與刀,殘忍的凋敝,絢麗的盛開。有了民族魂,就有了全民族的向心力和造血性,出產一些人才是不足為奇的。
2明治維新前後的日本,近代民族國家的端倪在慢慢的凹陷,這些人正當其時。
因為要進化為近代化國家,所以要細分產業。
因為要進化為近代化國家,所以要改組制度,推動國家發展。
因為要進化為近代化國家,什麼也不懂的天皇做個神主就好了,看這群忠心的臣子推動國運就行了。老子是天道教的神,你們敢造反,好好乾活去。
與其說是這些人成就了這個時代,還不如說是這個時代造就了他們,是國家的制度成就了他們。
3教育投資,日本向來是很重視教育投資的吧。
這些人大部分是在舊式私塾裡面讀書,然後又出去轉了一圈深造的。
原因還是他們民族的開化度高一點,培養出來的人才比中國的要洋化,船小好調頭啊。
不比清廷,那麼大的一個國家,改革什麼都磨磨唧唧的。
有了人才辦事,也有另一伙人才給你出餿主意搗亂。清廷的教育投資,確實也挺寒磣的。我感覺就屬於低投入低回報,造的八股文人倒是一大堆。一點活力和近代化氣質都沒有,開個新學堂也沒人去。。╮(╯▽╰)╭
4亂世來了,出頭的時候到了。
要是德川家康八万旗本滿天下的時候,你讓這些人再出來浪蕩試試,一個個保證都成了血粽子。
也就是幕府不行了,將軍是個慫逼,打不過強藩們。讓這群穿著草鞋的混球,一個個從榻榻米裡面蹦出來當上元老了。
========================我是分割線========================
日本全民族的近代野望下,他們這些人是要比曾國藩李鴻章們容易出成績的。
日本的近代化,是比我們有幾大優勢的。
一是純一民族,少內部矛盾,可以積蓄力量大規模的推動建設。在中國,太平天國引發的大亂延續西北江南,夾雜著民族矛盾,地域衝突,耗費的人力物力堪稱巨大。而日本,斷不會有這樣的憂患。天皇如神主,群臣如社鼠,上下一心而已。
二是開化程度較中國為高,意見比中國統一。
中國有海防疆防這樣的矛盾本來也算正常,那群靠著禮儀道德打天下的清流,如倭仁徐桐翁同龢有什麼吊用。嘰嘰歪歪的,壞事。日本人再扯淡,好歹都知道是朝著國家近代化的道路前進,方向沒錯,只是開車的幾個司機愛吵架。中國的倒好,到了路口光顧著扯了,好好地形勢成了爛泥。干艦隊,不忘記修院子。打仗的時候爽了,一發炮彈都射不出來。豬隊友攪局,這和磕著感冒藥和人打架有什麼差別?
========================我是分割線========================
這段看看就好,這是私貨。。。
漢武帝曾經說過,何世無才,患人不能識之耳。苟能識之,何患無人!事實也並沒有出錯,漢武帝時代,外交有張騫,理財有桑弘羊,軍事有衛青霍去病,直臣有金日磾。漢之得人,於斯為勝。
一般來說,在舊的時代,人才的出現只有兩種可能。一種是人主重視教育重視人才選拔,任人唯才,如漢武帝。另一種就是亂世到了英才輩出,梟雄們自己拿把刀就開始幹起來了。我們看歷史,有時候也會納悶,為什麼只有亂世才會迸發出這麼多的人才呢?
其實這種觀點是很值得琢磨的。
時代沒有變換之前,舊的秩序和規則被自上而下強力維繫著,就算有人才也只能在制度下慢慢生長。等到成為國家棟樑時候也已經垂垂老朽了,加上選人之法非常粗淺,人才得湧現耗費的是時間和精力。可是這種家族的榮耀,是穩固的,是能延續的。這是天才們生在治世的不幸,也是天才們生在治世的幸運。耗費的是自己漫長的時光和縝密的心機,獲得是家族長久光榮的延續。
只有亂世,秩序和規則全都破滅,各種陰損的方法,各種脫軌的路子全都出來了。大風將起,人心思亂。人才湧現的自然就快的多了,這些人就相當於飲鴆止渴,像賭徒一樣在亂世闖蕩。
贏了封王拜將,輸了族誅棄市。亂世人才就是這樣,出現的快,也凋零的快。在治世下三十年才能得到的宰輔大將職位,亂世中說不定造個邪教當個盜賊就全都有了。亂世下的天才,就像是磕著猛葯在戰鬥,升級快,負作用也大。
這美麗而又妖艷的亂世,即是天才的孵化場,其實也是天才的角斗場。
喵教授 在話題 歷史 下的回答
因為風雲際會罷了.
革命造成了整個社會架構的大變革,大量的位置被空缺出來亟待人去填補,只要稍微合格的人就可以做出很巨大的成就,僅此而已,並且運氣足夠好,發了一票戰爭財.
如果甲午戰爭的對手不是老子錢多不心疼的中國而是要錢沒有要命一條的俄國,明治維新現在恐怕就是一個歷史教訓和歷史笑話.
中國辛亥革命前後也湧現出一大批愛國能人志士革命家軍事家巴拉巴拉巴拉……
也許人才真的是一波一波出生的吧
中國不是沒有人才。是有人才而不能用。或不好好用。
因為中國太大了 西化得慢
試想一下,庚子國亂的時候,如果中國沒有這麼大的腹地,慈禧必亡,和德川幕府一個下場書讀的少,不敢瞎說,大體有一種感覺,幕末的日本,那些人真的是以振興日本為己任,為之視生死於度外啊!反觀中國,多的是大清關我屁事!
你看看海國圖志在中國和日本的待遇就知道了。
更需要思考的難道不是為什麼就這麼幾個人嗎?這幾個人死了以後呢?
家這個字眼可真夠泛濫啊,不是我對日本有偏見,你說當時日本出現了一些有見識的精英我還認同,可政治家,軍事家她可擔不起。看看日本此後的所作所為,囂張了50年,每次靠賭國運博位,最後下場是什麼?現在還是個不正常國家。這個島國從沒出現過像樣的哲學家和政治家,缺乏視野,格局不成熟,這就是日本的現實和宿命。
日本人學習能力強吧, 大化革新, 明治維新都是留學生帶來的變革. 而且身處島國沒有退路可言,只有play for uber 削尖了腦袋的強化了.
日本蘭學開得早,各路諸侯和幕府互動有一定的自由度,從封建制到集權屬於重建政府(我漢歷朝歷代變革政權都有此現象),給了眾多沒落武士歷練和展示的機會。時勢造英雄,英雄推時勢。
人才輩出不是偶然的,是必然的,有時事風雲際會的原因,但不是主要的內驅力,其他回答看了下大體上是盲人摸象,聽了反而有害。福澤諭吉就指明了,民族崛起的順序,思想進步,制度進步,器物進步,數理化這些知識也屬於器物,三者順序不能顛倒,這很重要,看看中國學不到位的失敗就知道重不重要了。正是因為思想進步了,這和吉田松陰,福澤諭吉這些人的大力宣傳教育是分不開的,所以才會印在最大鈔票上,日本人深知思想改造的巨大決定性作用,所列人物很多就是他們的直接學生,思想進步了,推動制度進步,器物進步,這個過程中自然出現各個領域的傑出代表,這是整體的進步,代表只是為人熟知而已,一個國家的進步最終不可能只靠幾個人的進步來完成。這也是為什麼魯迅先生棄醫(器物)著文(思想)的原因。
國家亡先亡於民族國家思想
因為封建制度。
中國的春秋戰國人才更多。
歐洲之所以能成為現代文明發源地,封建制度是一大因素。
封建產人才,集權滅人才。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7成的名臣良將都是一步步成長起來的。
剛入學時的兩個人,他們一個積极參加各種活動,另一個埋頭讀書。
三年後一個會成為學生會主席,另一個會成為學霸。
八股取士,文字獄,閉關鎖國。
其實每代人中都有人才的,只是人才能不能有機遇去成為人才才是最重要的。其實往往不是英雄造時勢,而是時勢造英雄啊
都在李鴻章和伊藤博文 假如二人異地以處八字
梁啟超著《李鴻章傳》
呵呵噠,規模小的國家更容易改革更容易進步,因為國家體量小制度更精簡,你把李鴻章放日本去他幹得比伊藤博文還好(伊藤博文自己說的)。日本大幅度提高教育是在你說的這些人之後,有了馬關條約賠款才有錢開始投資教育(還要給軍事讓步)。我再反問題主一句,為什麼日本在上個世紀前沒出現毛周劉鄧等經天緯地的天才,而只出現山本五十六等賭徒?
推薦閱讀:
※李白是個文武雙全的人嗎?
※如何看待唐玄宗與楊玉環的愛情?
※某些青銅酒器上(如斝,爵)口沿上的兩根柱有什麼用?
※蔣介石和物流有什麼關係?
※《自由引導人民》中的露胸女子被稱為自由女神的象徵,為什麼她一定要露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