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師如何進一步提升設計水平?

每次做到大概這樣子就有點做不下去了,
問了一個設計師~讓我再去花瓣找找參考,
找是找了,但是還是做不下去。。。
有點不知道怎麼辦了
最近有開始每天仿一張海報的

大概這樣子~
模仿這些基本問題不大
希望後面可以獨立將設計任務完成過稿。
求解答,
先謝謝了?(????)? 


謝謝邀請

我和樓上很多答者的觀點反而不一樣,很多人都在說有關如何解決技術的問題。在互聯網無孔不入的今天,學習一門新技術還有困難嗎?!任何想學的教程一抓一大把,什麼騰訊課堂、站酷網、某某課堂之類的數不勝數的教程,付費的免費的應有盡有,且教的好的老師一個賽過一個。很多設計師做到一定時間都會遇到瓶頸期,這個瓶頸期有可能是技術上,有可能是工作上的等等,但終歸一條,影響設計師進步的無關乎以下幾條,讀完下面幾條,我相信很多設計師都能豁然開朗。

第一、選擇一家好的設計公司才有利自己長足進步

現在很多設計師無論是從大學出來還是從其他行業轉行出來,找工作很看重設計師薪水。畢竟物價飛漲的今天,發個1、2千的薪水還得自己倒貼。往往專業的設計公司比非專業設計公司薪水低20%至40%左右的樣子,尤其新人如此。設計公司可能給一個畢業新人2、3000甚至更低的薪水,但是非專業公司可能給到4、5000左右甚至更高的薪水,當然也不乏一些優秀的新手設計師需另當別論。面對這樣薪水我相信很多人都會被高薪迷惑。但站在職業規劃的角度來說,往往設計公司的進步空間和成長空間肯定是大於非設計類公司。

有人說,設計公司天天加班,經常熬夜趕稿,薪水還低,甚至稿件都來不及思考就要明天交稿了。可以說出一大堆設計公司不好的理由,但是設計的進步成長就是在你挑燈夜戰的時候別人在玩王者榮耀或給主播打賞。設計師在剛剛接觸工作的頭兩三年是看不出區別的,一旦過了兩三年之後,設計水平對比就顯而易見了。設計師的薪水也是在兩三年之後才拉開距離的。

小公司學做事,大公司學做人。所以,無論你再怎麼努力奮鬥,環境始終影響了設計師的進步空間和思想格局。專業設計公司和非設計公司進步空間不一樣;優秀的設計公司和一般的設計公司進步空間又不一樣;國際4a公司和優秀設計公司進步空間又不一樣。

這樣的關係是這樣的:國際4A>國內優秀公司>一般設計公司>非專業設計公司

第二、圈子打開設計師眼界,成長還需同行人

除了上面所說的選擇一個有空間的設計公司外,另外影響設計設計師進步的就是圈子。當然,設計師的圈子除了包含工作的人或物,最為主要的就是設計師所關注的「圈」,無論是微信圈、微博圈也好,或者是微信群、QQ群也罷,或者我們每天都會固定上的一些網站等等,這些都是能夠影響設計師成長和進步的圈子,因為這是大多數設計師唯一打開眼界的一種方式。很多時候,設計師可能對某一個技巧始終不得要領的,如果有圈子或同行人剛好遇到類似的問題,通過請教溝通的方式往往都是能夠解決的。無論是朋友圈還是公眾號每天都在推送一些新的設計知識和內容,借別人眼睛看世界好過苦苦追尋還得不到答案。

任何設計師也避免不了成長困境的問題。我在早年入職工作也和很多新手一樣沒人帶,自己摸索前進,雖然上級就是公司的boss,我任職部門經理,反而自己遇到困難boss不會幫你解決,遇到設計問題得自己想辦法,進步緩慢。主要是很多技術都不會,那會兒連一個字體都設計不出來。後來公司來了做字體非常牛叉的一個設計師,我也懵懵懂懂跟著他學了小半年然後就做會了。大家空閑的時候交流最多的也是字體,這樣自然進步就快。後來自然而然都就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共同參加方正字體設計比賽等等。但是隨著能力的成長,同行人也是一批換了一批。這都是一個設計師進步的過程。

第三、設計師的習慣決定了上升空間

設計除了最重要的是,要養成關注的習慣。就我自身上班為例,每天上班第一件事情並不是急於去完成昨天沒有完成的項目,而是花半個小時的時間去各個大平台去關注剛剛更新的設計作品,一來是尋找新鮮的靈感;二來是提升自己的審美;三來是對好的設計進行收集以便後期加以借鑒利用。晚上回去之後也在相關的設計圈裡面討論新做的設計和最近的比賽項目。

所以,設計要想成長進步就需要完全沉浸其中,無論是你每天溝通的、交流的、看的、想的、在乎的都是設計有關。設計有些時候如果完全是按照別人給你的指導方式走,你反而受困其中不得要領,但是一旦放開成為生活的部分反而越做越好。因為設計師要想做的好,靠上班8個小時是根本無法做好的,真正的成長是除了你睡覺的8個小時,剩餘的8個小時自己在做什麼。

俗話說:時間花在哪兒成就就在哪兒

第四、設計做不好,是因為設計師訓練的數量還沒有達到

這個觀點可能很多人不認同。但事實上,設計師很多時候成長是需要量的積累才能達成質的變化。打個很形象的比方,一個裝500毫升的汽水,量沒有達到,瓶子無法裝滿。設計師也是一樣的,無論是做版式設計還是做字體設計,或者做其他設計。明明很多時候我們都是跟著教程方法走的,照著做誰都會,一旦自己來做就做不出來了。亦或者做的非常丑,與原來的教程或者方法相去甚遠。其主要的原因是跟著教程學習,方法的掌握是臨時的,缺乏中間消化環節。所以,方法和教程都是臨時性的,要想真正掌握並做好設計,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和功夫。設計師的成長本身就是自己要給自己時間,不能操之過急。如果學設計是這樣順利就能成為設計大神,那就沒有大神這一說法。

所以,學習新的技能或者想持續的成長,需要不斷的時間累加,不斷的試錯遇到新問題,並且解決新問題,設計師才能真正的成長進步。甚至毫不客氣的說,設計師要想提高設計水平需要大量的時間做,不斷的做,不停的練習,這樣才能逐步成長。這個方式雖然簡單粗暴,但療效甚好。原來花時間(要專註的花時間)就能進步,但也是恰恰要花時間難倒了我們。因為進步是緩慢的,好比你盯著一顆正在發芽的種子,可能你盯著它看半個小時就已經非常不賴煩了,但是你離開1個小時卻發現這顆種子已經發芽了。

第五、每個設計師都經歷過「丑」到「美」的過程。

之前帶過一個完全是零基礎學生做設計,出來做設計的,大學學的電子專業。剛剛開始是完全什麼都不會,字體與版式統統是零基礎開始。我布置給她任務,要求每天回去做一張書籍的封面和封底。剛剛開始的時候丑的一塌糊塗,根本不知道版式設計為何物。白天布置日常公司的設計任務,另外還布置任務進行封面的版式練習,具體任務就是以老舍寫過的文章做封面練習,版式參考借鑒台灣書籍設計大師王志弘的設計作品,以下為她練習過的部分作業;

上圖為她第一天到最近的練習內容,近4個月的每天堅持練習(部分截圖)

為了讓大家看得出來該同學實實在在的進步,我截圖了部分圖片作為對比;

·上圖為該學生第一批早期的練習,不用過多評價相信很多工作多年的設計老鳥早期都有這樣的作品吧。以上版式的設計無論是字體的選擇還是畫面的表現力等等方面都有所欠缺。不做過多評價,我們只看過程圖。

·上圖為該學生第二批中前期的練習,時間相差大概2個月左右,相比第一批早期練習都有很大的進步和成長。看得出來實實在在的進步與成長。

·上圖為該學生第三批中後期的練習,相比中前期的練習時間相差大概1個月左右,相比第二批中前期期練習有了些許進步,相比第二批練習來看有了一些畫面的表現力,排開畫面是否美觀不講,無論是畫面做舊效果,還是畫面簡單勾勒的幾筆都說明從表面版式的問題開始向畫面表現力去思考,這個是菜鳥向老鳥成長必然的過程,雖然相較於第二批練習來說看不出來實實在在的進步,例如文字的用法、版式的欠考究等等都有問題。對於設計師來說沒有永遠完美的作品,只有相較於優秀的作品。

我截取了她三個月的練習對比圖。從第一天的練習到最近的練習可以看得出來的變化。也能看得出來一個設計師的成長路線不是一帆風順的,每個階段的成長都有瓶頸期,突破這個瓶頸才能成長,如下圖;

第六、從最簡單的學起,建立最基本的興趣然後逐步增加難度

很多設計師在學新技能的過程中,因受到成熟作品的影響,總想自己有一天也能達到那樣的水平。都懷著鬥志滿滿一招致勝的心情學習設計新技能。哪成想,做出來的設計實在不能過自己的眼,越做越丑,越丑越不想繼續往下做,每當看到優秀的設計就潸然淚下。造成這樣的主因是自己對自己期望過高,理想跟上不上現實。所以,設計師在學新技能的過程中,應該有個較為長遠的規劃。學習任何的新技能都從建立最基本的興趣開始,以版式設計為例;

學習版式設計,不要一開始就從浩浩蕩蕩的版式設計內容開始。而是先分解版式從一個最簡單的標題設計開始。

  • 首先,標題設計簡單,好上手,是任何設計師都能短時掌握的設計;
  • 其次,排一些小內容的版式設計,例如名片設計、信箋設計等等都是非常好入手的一些內容設計。當然,越小的內容設計難度反而越大,但是這並不印象很多新手的練習;
  • 然後,進行一些書籍封面、宣傳單頁等設計內容;
  • 最後,訓練一些多內容的設計,例如整本畫冊的設計;最後再回到小內容或簡單內容的設計。這樣循環往複的練習,設計才能正在有所有提高。

所以,任何的新技能的學習或者提升都應該是這樣,從簡單開始,一步步的深入,然後再回過頭設計簡單的內容,這樣循序練習才能融匯貫通。忌諱一開始就拉大架勢做什麼網格設計、黃金比例設計等宏觀的設計。因為任何大的元素都是小的元素組合而成,先把大的內容拆解成一個一個小的內容各個擊破這樣才能學得好。中途也不容易被高難度的設計練習挫傷學習興趣,導致新技能學習的失敗。之前我也分享過一名優秀設計師是怎樣煉成?,裡面有關於設計師成長的路徑等內容,感興趣的有聽聽看:一名優秀設計師是怎樣煉成?

七、不要過於高估自己,也不要過於貶低自己,進步成長平常心對待

待更……


感謝朋友邀請。

從題主給出的兩張圖中,可以明顯看到:題主的臨摹作品比自己的作品,在排版上會更加優秀。終其原因,是題主對排版技巧知識掌握的薄弱。

想要快速提高,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向前人取經學習。比較推薦的是《版式設計案例教程》,裡面從各種常見的設計項目出發,分析了畫冊、名片、書籍、藝術海報的設計,解決大家最實際的版式設計需求。

△藝術海報設計

比如

在畫冊排版過程中,新手常常會出現類似下圖Before中的「主題表達錯誤」、「素材處理不完善」、「視覺流混亂」等排版錯誤。經過優化糾錯的After,版面則要整潔、大氣很多。

△畫冊排版糾錯。來源:《版式設計案例教程》,江遙。

為什麼要排版設計?

我們做平面排版設計,並不是簡單的把文字、圖片給碼上去,而是要對所給定文案信息進行二次梳理編排,使其更易於閱讀理解,減少受眾的心理負擔。

一、文字太多,段距太緊

圖1應該是畫冊或折頁設計吧?其主要問題在於:密密麻麻的大段文字,在看到畫面的第一眼時,會給人強烈的心理壓力,打消人們的閱讀興緻。如果文案內容足夠精彩,或許還能相對夠挽回一些損失。

所以,對於文字非常多的雜誌、畫冊進行排版時,一要控制好字體的行間距,二要拉大段落與段落之間的距離。當一段文字過多時,作為設計師的你要考慮對其分段處理,所以設計師,無論一定要徹底理解你所設計的內容,必要時可刪減部分內容。

二、沒有疏密、大小對比,無節奏感

一個好的版式設計,一定是疏密有致,有大小對比,以及重複、對齊的關係蘊含其中,這樣才能做到版面結構的層次分明,給清晰而不紊亂的視覺影響,讀者才會有性質閱讀下去。

排版設計,就是歸納梳理信息的過程。

1.親密原則:讓同一組信息相互親密,不同組的內容相互疏遠,這樣版面才會疏密有致

2.對比原則:標題與正文,要一大一小形成對比,這樣畫面才有節奏感可言。

3.對齊原則:多個視覺元素,要有一致的對齊參考線,這樣版面才不會凌亂。

4.重複原則:類似的視覺元素,可用重複套用一個的模板,讓版面有統一規律可循。

比如下面這張圖片,就完全運用到了以上幾點,而且版面看起來非常規整,而不會凌亂。

請點擊圖片查看大圖,仔細看裡面的A、B、C、D文字解析,理解該張圖片設計製作背後的依據。

圖中的每一個視覺元素都不是隨意出現在畫面中的,他的出現必然和畫面中的另一視覺元素產生關聯,組織好這些信息使其更好的傳遞,是一副平面設計作品需完成的使命。

看完上圖後,再對比題主給出的這張臨摹圖2,可以看到其運用到了上述的對齊、對比、重複、疏密等技巧。建議題主去找些優秀的案例作品,來分析一下其版面視覺元素在排版組織上,是如何運用這些技巧的。

三、版面劃分過於凌亂

圖1的排版設計過於凌亂,主要原因是沒有遵循上述第二點提到的對齊原則。

按處理辦法:題主可以多參考一下一些報紙的圖文排版。利用柵格系統,把內容限定在提前建立好的柵格系統之中,能夠有效避免排版凌亂的感覺。

寫在後面

排版設計薄弱的同學,可進一步閱讀這兩本書:《寫給大家看的設計書(第4版)》和《平面設計中的網格系統》這兩本書,以提升設計水平,望以上有所幫助。

關於@酷coo豆

「平面設計學習日記網」的站長,非科班平面設計師,樂於分享自學平面設計的書籍、教程、經驗等資源參考,希望和初學平面設計的你一起進步!

推薦平面設計教程:http://www.xxriji.cn/career/9.html

訂閱我的專欄:平面設計學習日記 - 知乎專欄

(完)


同意 酷coo豆。

你臨摹沒問題,自己做就有問題,很大原因是你臨摹的時候,重點放在了軟體使用和效果的實現上了,而忽視了其中的邏輯關係和設計的基本原則。

建議先不要考慮炫酷效果,先把基本的調整好,建立「規範感」,建議如下:

1,字體顏色換為深灰色,避免直接用黑色。
2,調整字間距、行距、和段距。段距和行距要有明顯的對比,不要都一樣高,不然沒有節奏感。確定好後,所有文字都要按這個規則來。
3,內容最好再整理下,相關的歸到一組,不同組之間空間上要有明顯的距離(即留白)。不要密密麻麻放在一起。
4,每頁都設定幾個基線,即:文字距離頁面的左邊距、右邊距、上(下)邊距(或每頁固定圖標的上下邊距。設定好後,所有頁面都要按照這個標準來做。
5,設定一個對齊準則,如果是左對齊,就所有頁面元素都使用左對齊。所有元素是指:文字、圖片、頁標等。不要圖片一會兒在左邊,一會兒又往右好幾個像素(而且也不是居中),看起來很亂。
6,上頁標距離文字的距離,圖片和文字的距離要固定(包括上、下、左、右),然後整個設計要按照這個標準來。
7,要突出某些內容就大膽點,讓對比明顯一些。不要就淺一點點色號,文字就大一點點,不光沒效果還看起來亂。

以上是最基本的,把這些調好後,再考慮加入個性元素。


學習方法,習慣很重要。

想想,我們是否缺少這個四個習慣和堅持?

1.沒有習慣搜集、記錄「好設計」

2.不會用自己的語言點評、描述「好作品」

3.不會思考設計師這麼做的設計目的

4.即便發現問題,也不會嘗試優化

1.沒有習慣搜集、記錄「好設計」

有「設計輸入」才會有「設計輸出」,摘抄別人的好設計,並不丟人,也並不是「抄襲設計」的行為。

這只是讓你離優秀的設計距離更近一步!

這裡其實也跟學習方法有關,怎麼樣的學習效率是最高的。其中「向最優秀的人學習」就是學習方法中的一種,既然花時間去學了,為什麼不上最好的平台、為什麼不閱讀最優秀的文章、為什麼不看最棒的界面?不是嗎?尤其是互聯網行業,獲取他人的一手、二手資料是多麼的容易。只要你有這個習慣。

那麼怎麼搜集、記錄?我把他歸納為那個步驟:

看/玩

1.關注行業大牛的動向

他們在接觸一些什麼?他們都上什麼平台,關注什麼,閱讀什麼文章,在做什麼事?超越不了他們,至少能跟上他們。不是嘛?只要堅持。

2.像國外的behance,Dribbble,medium等等堅持逛起來,給自己定個目標,每天一定要搜集多少。把農藥的時間適當的分一點過來,不虧!

3.體驗新事物(體驗新產品),別有事沒事朋友圈,那是別人的生活。

搜集

因為平台太多,就少不了找一個自己習慣的方式。我的習慣:behance+印象筆記。

behance用來搜集好作品,國內的花瓣也可以,很方便。印象筆記則用戶來整理除behance上意外的信息。把所有好的東西統統整理在印象筆記裡面,會有滿滿的成績感。切記一定要在PC端來整理自己搜集的東西。手機上碎片化的時間用來學習,倒不如玩農藥,沒有深度思考。

再整理

搜集下來,那還是別人的東西,只是被你分了類。所以需要花時間統一整理,學習是痛苦的,但是痛苦了就說明你已經學習,有了提升。可以按照自己的時間安排不定期的整理他們。這樣才能轉化成為自己的知識。

搜集、記錄能督促自己和優秀的事物多一些碰撞,如果是帶著自己的目的去搜集那是更好了。

2.不會用自己的語言點評、描述「好的作品」

記得《刻意練習》裡面有這麼一個觀點:用自己的說話、語言方式說出來,你才會真正的記住它。因為這個過程你會思考,把它轉化成自己的語言。

這個時候是表達輸出鍛煉的最好機會,用怎麼樣一個思路來「誇」一個產品?

「這個交互動效很酷」、「這個配色挺舒服的,頁面有留白,有層次感」、「這個功能太贊了,我很喜歡」。類似的這種評價難免逃不了「主觀的思想」,很危險。這跟你的上一位老闆說的「這個按鈕再大點、要紫紅色」沒什麼差別。千萬拒絕「主觀性」。

那麼怎麼點評,怎麼說呢??不會,我們還不能學習別人嗎?能~~~

這個顏色、配色怎麼樣?----將紅色賦予會員,一方面通過醒目的紅色可以突顯會員與眾不同的尊享感,一方面可以引導人們來了解會員,帶來更大的收益。

這個留白怎麼樣?----頁面適當留白,弱化不必要的視覺元素,突出內容本身,從而提升用戶操作效率。

這組動效怎麼樣?採用動效的形式,引導功能操作,提高用戶的參與感。

這個階段不要「吐槽」,因為我們是一定素養的!一開始就開始吐槽,難以讓我們發現她的美?不是嘛?

3.不會思考設計師這麼做的設計目的

不能吐槽,但是不能沒有懷疑!一定要敢於懷疑!這是一個思維碰撞的過程。設計師為什麼會這麼做?他是抱著怎麼樣的一個心態做的?這個過程可以讓我們鍛煉對於產品目標、用戶目標的敏銳感。這可以更好的拉著我們的思維回歸需求本質。也能夠讓自己去提高用戶目標、用戶目標、技術等等問題上的平衡。

最好的辦法是能找到那位設計師,想他問個究竟。博客、論壇啥的留個言...說不定還能拉進彼此的距離。

另外也可以多看看一些大牛設計的項目總結,多多少少能透入出一些設計思路和緣由。我們在使用的產品一次次的迭代,也是我們可以思考,可以提出一個問題的地方?只有願意去發現問題,才會深入的去思考這個問題,不然都只是浮光掠影...

4.即便發現問題,也不會嘗試優化

有嘗試做過redesign嗎?比如天天打農藥,難道沒有發現經常邀請錯了好友嗎?因為好友列表一直在刷新(在/離線,正在遊戲,段位),這就導致瞬間的添加動作導致錯誤的發生。是不是可以適當的思考一下這個問題?

實踐和上面的三個習慣都不一樣,前面的都是別人的東西。這是真輸出,只有真輸出,才是「真男人」!多好的設計鍛煉機會,花點時間琢磨琢磨還是一份作品集,不是嘛?

不會?不會吧?看別人怎麼做的優化,學習他的思路。只要自己發現的槽點,或者是很多人都遇到的問題,都可以記錄下來進行再設計。雖然這個過程會比較有局限性,脫離了數據,脫離了用戶反饋,更是脫離了團隊。但是這至少可以熟練工具、培養設計思維,不是嘛?不要覺得沒用,好的設計想法都是在嘗試中跳出來的。

以上4個習慣,如果給你帶來一些思考,或則帶來一些反思,那是極好的。

讓我們一起來培養,一起來堅持。

大貓。

最後,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大貓的設計本」,裡面有N多乾貨,免費下載100+電子設計書籍。

歡迎騷擾,有問必答!對你有幫助,那是極好的。


提升設計水平,終極辦法惟有提升審美水平。

許多人推薦看Pinterest、Behance...等,如此當能拓展設計面。

此外,亦可直奔大師,著重於點的深入。針對該行業的頂級人物的作品,多聞多思,融入生活之中。

以我做工業設計為例,Marc Newson的設計,沒事我就網上找高清大圖出來看看細節,想像一下他為什麼這樣做。 陽台晾衣服需要凳子,就趁機買個柳宗理的大象凳回來踩踩。假日出門採購只要經過MUJI就會進去摸摸深澤直人的CD機…

先這樣…想想再更

---------2017-8-30 更新------------------

再提供一個有效辦法,就是有條件的多接單練練手。

重點在"有條件",什麼樣的條件呢?

  1. 甲方的審美水平 (大於等於) 我的審美水平
  2. 甲方的設計需求明確
  3. 雙方氣場接近,溝通順暢
  4. 時間條件允許

然後怎麼"多接單"呢? 低價甚至免費自然單就多了…

下水和學游泳其實是同一件事,行動的過程提升認知,認知的過程使行動更為有效,知行合一。


我來試著回答我知乎的第一個回答。

我來從自身職位來講一下,本人2013年畢業,某三本院校藝術系。能力一般,從實習學徒開始做,一直做到今天的用戶體驗設計師。主要來分享一下四年來每次晉級的方法。

第一份工作
-
東北某傳媒集團旗下一雜誌社(2013年)
日常工作就是排版還要給雜誌內頁的甲方做廣告頁。做了半年左右,主要是學習了基礎技能,做美工的基本素養之類的,那時候沒人帶,比較蠢,都是去街上搜集好的宣傳頁,然後模仿學習。地產海報的設計師在我心中都是大佬。

第二份工作
-
阿里黑龍江服務商(2014年-2015年)
說是阿里,其實就是地方的服務商,公司人不多,有一個百度的設計師,我就跟著他偷偷學習,那時候我才知道站酷,那時候我一看,站酷上的人才是真的大佬。跟進了菜鳥物流,農村淘寶,縣域互聯網等項目,又進了幾回大學給大學生做宣講,並且日以繼日的強化工具技能,那時候我已經精通了ps和ai。因為賺得不多,一個月四千多,還沒有五險一金。就跑掉了。

第三分工作
-
上海某茂電子商務有限公司(2016年)
我帶著我最好的作品去了上海,這是一家對巴基斯坦跨境電商公司,主要做小米,樂視,zuk等品牌,這時候我已經開始接觸許多新的工具,比如axture什麼的,雖然用得不多,但是發現工作流程比設計結果要重要。這家公司依然有人帶我,是個4a老師傅。

第四份工作
-
上海某其電子商務有限公司(2016年)
我拿著小米的項目在那裡做了界面主設,因為不會管人,手底下兩個設計師越來越皮,自己越來越累,不過也是有提升的,那時候開始真正的和產品經理對話,之前一直都是師傅下達任務。這裡我知道許多設計想法前端去實現需要一定的時間周期。

第五份工作
-
上海某萊投資公司 某保險經紀分公司(2017年)
來這裡因為薪水高,而且在這裡開始我做用戶體驗設計師,從最開始的想法開始對用戶進行訪談,調研,再拉取市場的宏觀數據,然後製作最小可行性產品讓用戶體驗測試。我很榮幸能做這些工作,這時候我發現設計流程還有美醜並不是那麼重要,重要的是用戶的體驗和接受度。

第六份工作
-
中國某安保險公司(現如今)
公司比較大,沒有什麼可以學習的機會了,而且工作流程精確,在盡量不出錯的情況下完成任務即可。接下來我準備提升的是最近比較火的全鏈條設計,因為之前的ux經驗和與客戶面談經驗,使我更有資格勝任。慢慢找機會吧。


-
-
總得來說,用一句話概括就是
遇到更厲害的人給你更好的機會讓你做更厲害的事情,你才會很快的成長。


1.臨摹不是目的,目的是臨摹的時候,思考對方為什麼這麼做,他是如何思考的
2.臨摹的數量必須要多,數量引變質變
3.具體如何臨摹,我的公眾號「菜心設計鋪」有寫


設計師的提升難度在於尋找靈感、激發靈感,Dribbble是一個能激發設計師靈感的網站


推薦閱讀:

全智能或者全自動化的建築設計可以或者快實現了嗎,從設計層面來講,建築設計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什麼?
自由設計師接工作時應注意的問題?
Processing在平面設計領域的應用?
有照片做參考的時候畫的還不錯,沒有參考憑空自己想的話就完全畫不出來,怎麼辦?

TAG:設計 | 設計師 | 平面設計 | 設計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