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小說《官居一品》作者非常推崇司馬光,稱之為古代政治智慧集大成者,司馬光真的很厲害嗎?

看過網路穿越小說《官居一品》的讀者都會讚歎於主人公沈默的政治智慧。作者三戒大師說,《官居一品》男主人公沈默的原型是司馬光:在後記中,他寫道:

第三就是『大多數人生的成功,主要是靠情商,智商只能排在第二位。』這一點,我們都要向沈默學習。因為沈默這個人的原形,並不是大家猜測的張居正,而是北宋的司馬光。司馬光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大家提起來都誇,這從他的謚號『文正』就可見一斑。但你研究一下他的歷史,就會驚嘆,這傢伙怎麼這麼牛?好像沒有他辦不成的事兒,沒有不說他好的人,真是半輩子順順噹噹,好像玩的『簡單模式』。

  要不是遇見了不在人倫的拗相公,司馬光必然風光一輩子,但即使王安石也鬥不過他。司馬光的退,只不過是在看清神宗已經完全倒向對方,事不可為的情況下,才專心去修如今的官場職場必讀教材《資治通鑒》(什麼你還沒看?趕緊買一套,要實體書哦?看不懂就買白話文的,認真看幾遍,用心想一想,保准你受用無窮)。

  同樣道理,沈默在書中,之所以左右逢源,不是某個和尚開了金手指,而是他情商太高,導致事業難度直線降低。

  可是歷史上司馬光除了寫一部官場教科書,貌似實際政績也沒多少啊,他真的很厲害嗎?


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年),司馬光出生於光州光山,此時其父司馬池任光山縣令,所以給他起名光;6歲時,司馬池就教司馬光讀書,7歲時,不僅能背誦《左氏春秋》,還能講明白書的要意;並且做出了「砸缸救友」這一件震動京洛的事。天聖九年(1031年) ,司馬光隨父親司馬池從東京出發,一路經洛陽、潼關、寶雞,過秦嶺,前往四川廣元,出任利州轉運使,在棧道上遇著巨蟒,他沉著冷靜地手持利劍,扎進巨蟒的尾巴上,使巨蟒疼痛得一震,滾下了深不可測的棧道下邊。寶元元年(1038年),司馬光20歲,他參加了會試,一舉高中進士甲科,從此步入仕林,初任華州知洲。……(自己百度去)就這樣干到國家二把手。除了寫史,政績有下面三個例子。
(一)濮議事件
宋王朝第四任皇帝趙受益(仁宗趙禎)沒有兒子,收養他堂兄的兒子趙宗實(英宗趙曙)作為兒子,趙受益的堂兄是封爵濮王的趙允讓。
  一○六三年,趙受益逝世,趙宗實即位干
。於是發生我們現代人死也想不通,但當時士大夫卻認為異常嚴重的稱呼問題,即趙宗實應該稱呼他親生老爹(趙允讓)什麼?宰相韓琦、副宰相歐陽修主張當然稱為父親,這主張是可以理解的。可是另一派以司馬光為首的大臣,根據儒家學說,主張應該稱他親生老爹(趙允讓)為伯父。因為儒家是宗法社會的產物,在宗法制度下,趙宗實是「小宗」入繼「大宗」,應以大宗為主,對大宗「法定父親」(趙受益)的堂兄(趙允讓),當然稱為伯父。兩派都擁有廣大的黨羽,而以司馬光的黨羽最多,技巧也最高。他的黨羽之一的總監察官(御史中丞)賈黯,臨死時特地留下遺書,請求趙宗實一定要稱老爹為伯父;諮議部長(同知諫院)蔡伉,進見趙宗實時,跪下來痛哭流涕,陳述國家興亡,就在此一稱呼,趙宗實也深為蔡伉那付急來的眼淚所感動。另三位黨羽:監察部主任秘書(侍御史知雜事)呂誨和監察部委員(侍御史)范純仁、呂大防,更怒不可遏,把歐陽修、韓琦一下子就納入小人系統,小人當然沒有活的理由,於是請求把二人處斬,以謝天下。當趙宗實不接受他們的意見,而終於堅持稱自己的老爹為老爹時,司馬光黨羽洶洶然表示,君子系統絕不跟小人系統和平共存,要求辭職。
  這就是有名的「濮議」事件。「濮議」是一件小事,卻被司馬光為首的士大夫集團認為是一件天塌了似的大事。比當時被西夏帝國連連擊敗,死人千萬,喪師失地,還要重要。顯示出士大夫已沒有辨別輕重是非的能力,卻有勇於內鬥的特質。
(二)黨爭
中國最偉大的政治家之一的王安石效法紀元前四世紀另一偉大的政治家公孫鞅,用革命性的全盤改革,來挽救宋帝國和士大夫自身的惡運,同時也解救倒懸在水火中的平民,他的見解被皇帝趙頊所採納。趙頊是一個生長在深宮之中的皇帝,屬於少數傑出的英明君主之一。一○六九年,趙頊任命王安石當宰相,變法立即開始。
  變法是全面的,包括經濟、政治、軍事、教育。遠在王安石變法二十六年之前,即一○四三年,宰相范仲淹也曾實行過改革。他先從小地方著手,只輕微地淘汰了少數官員,限制未來的「蔭子」數目。蔭子,高級官員的子弟不經過學校和考試即行當官的一種制度。有些官員還沒有結婚,而兒子已經被政府委派官職,甚至懷抱中的嬰兒,往往已是科長縣長。范仲淹僅把這種荒唐的流弊,稍為縮小,要求必須確實有兒子而且年滿十五歲。但這已立刻就引起高級官員的公憤,把他納入小人系統。范仲淹是一個伶俐的人,在還沒有招來更嚴重的打擊之前,立即辭職,一切復舊。
  王安石的改革面比范仲淹大百倍以上,道德的勇氣使他堅定不移。在意料之中的,他所招來的不僅是公憤而已,而是全體既得利益階層瘋狂地猛撲,他們被稱為「舊黨」,那位在「濮議」中堅持稱老爹為伯父的司馬光,則被奉為領袖。王安石所領導的變法改革集團,被稱為「新黨」,王安石自然是新黨領袖。王安石雖然也屬儒家學派,但他解除了儒家加給他的束縛。司馬光則是一位正統的儒家,反對任何古代所沒有的東西,反對任何改革現狀的措施。司馬光跟皇帝趙頊之間,有一段生動的對話,充分表露出這種思想。趙頊曾問他:「紀元前二世紀的西漢王朝,如果一直守著它第一任宰相蕭何制定的法律規章,不加改變,你以為可以嗎?」司馬光回答:「當然可以。豈止西漢王朝可以,即今紀元前二十三世紀的那些帝王和他們的夏、商、周王朝,所制定的法律規章,一直用到今天的話,也都是最完善的。西漢王朝皇帝劉徹改變祖宗的法,盜匪遂遍中國。劉爽改變父親的法,西漢王朝因之衰弱。所以,祖宗所制定的法律規章,絕不可有任何改變。」
 一○七六年,王安石下台,他只當了六年宰相。他辭職後,由他的助手呂惠卿繼續主政,然而不久被攻擊去職,只靠皇帝趙頊一人堅持下去。一○八五年,趙頊去世,十歲的兒子趙煦即位,祖母高太皇太后臨朝執政。她立即召回被貶到洛陽(此期間完成《資治通鑒》)的舊黨領袖司馬光擔任宰相。剎那間,變法停止,改革停止,所有的新法新制度,全部撤銷,一切恢復原狀。
  司馬光是當時知名度極高的士大夫,除了「濮議」使他出名外,他所主編的《資治通鑒》——從紀元前四○三年到紀元後九五九年,一部很詳細的中國政治編年史,一直到二十世紀,這部大約六百萬字的巨著,仍是最有價值的史籍之一。在這部巨著中,司馬光要求國家領導人,必須有偉大的胸襟,以採納不悅耳的意見。他給人的印象是,如果他是國家領導人,他必如此,因為這是正確而榮譽的道路。可是,當他一旦接觸到實際大權,他做不到他所要求別人的。權力像試金石,立刻使他暴露出剛愎自用的性格。當他決心撤銷縱是舊黨也不得不承認是最好的改革「免役法」時,蘇軾再三力爭不可,司馬光大怒,蘇軾說:「從前常聽你稱讚某人犯顏直諫,某人據理力爭。今天你剛當宰相,就不準別人開口。」另一位大臣范純仁(他後來也當宰相),也認為「免役法」已獲得一致擁護、只不過少數權勢人家不便,萬不可改。司馬光立刻翻臉,范純仁說;「你如此聲色俱厲,不過堵人的嘴,使人不敢開口罷了。凡事應虛心地聽聽大家意見,不必一定謀從己出。」但這一切不足以動搖司馬光走回頭路的決心。
(三)提拔我國偉大書法家蔡京――你懂我的意思。


不不不,這篇網路小說肯定是開了金手指的……哪有人事事都能明見萬里料敵機先?再會做人,再會分析,一個信息不對稱就被干趴下。小說里沈默何嘗敗過?何嘗漏算過?真乃多智而近妖……
司馬光的《資治通鑒》確是經典,但是所謂封建王朝的政治,一是時局,一是天心,人能造小勢,不能擋大勢。所以司馬光被閑置了十幾年,生生熬成了司馬牛。此後風光,不過是王安石改革失敗後順勢的清算罷了。。。
那麼真實歷史中,到底有沒有這樣的人呢?有,比如位面之子光武帝,比如千古一聖王陽明。


我沒讀過這本小說,不過反對改革,為了打擊新政把從西夏那用命咬下來的肉(領土)給人原封不動送回去的那個難道是王安石?

至於人物原型被人認為是張居正…
恕我直言,元明清三朝可有能和張居正相提並論的宰相(內閣首輔)?
拿司馬光和張居正比…
司馬光也配?


一,驚嘆小說主角政治智慧的就是沒見識。瞎嚷嚷。
二,司馬光的政治智慧是個渣渣。內鬥,不明是非,胡攪蠻纏的本領頂呱呱。
三,喜歡一個人一般來說價值觀相同。


謝腰_(:з」∠)_不熟。就去百度了一下。圈了兩條。


司馬光作為名臣有點名不符實,作為史學家,絕對算是名垂青史,但作為重臣,元祐更化就是他帶頭弄出來的,王安石變法雖然不算成功,很多政策問題不少,但是畢竟是有益於這個帝國,作為反對黨的代表,司馬光算不上光明磊落,只能說官僚,我個人是很讚賞王安石改革的,所以當然不喜歡司馬光,但是一本資治通鑒足夠他流芳百世了


我嘗試回答一下
《官居一品》這本小說我沒看過,但從題主的描述能大致看出來是怎麼回事,我覺得可以從兩個角度來回答。
第一,小說里的主人公,特別是網路小說里的主人公,必然要符合大眾的口味。所以,算無遺策,未卜先知,基本上全是標準配置,那麼主人公在一眾書中配角的反襯下,顯得格外厲害,標準的歷史名臣形象。那麼主角的大致模型其實已經樹立起來了。
第二,作者說他是以司馬光為原型,這個就呵呵了。作者對筆下的人物自然是很了解的,但他就真的了解司馬光嗎?司馬光有神童故事流傳,本身也是知名歷史人物,他的所作所為,他的政治立場,三戒大師真的了解很多嗎?還是僅僅只是因為耳聞目睹,在心裡有了先入為主的良好印象,不知不覺把人物往他身上靠呢?畢竟司馬光在政治上並不優秀。
當然,以上只是我個人的猜測,我沒看過這本小說,但在北宋時期,司馬光和王安石是一對冤家,二者同位北宋著名政治家(感謝元豐改制的指點),先是好友,後為仇人,研究其中一人是很難拋開另一人的。司馬光作為史學大家是合格而且優秀的,《資治通鑒》奠定了他的地位,然而作為政治家的司馬光是否稱職,大可商量。後期的盡廢新法,在我看來帶著私人泄憤的味道,他與王安石走了兩個極端。


不請自來
變法那段時期的破事,用黨爭兩字就可概括。
至於舊黨核心司馬光,我們可以來談談他的文學成就,其他的呵呵


克己復禮可以說做到極致了。
《資治通鑒》是少有的給皇帝的教材。


然而在三戒的另一本作品《一品江山》里似乎王相公才是被正面描寫的那個,難道大師精分了


推薦閱讀:

朱元璋是如何向天下人解釋「為什麼前朝無道故我造反有理,但以後若是本朝無道你們也不應該造反」這個悖論的?
怎麼評論姚雪垠的《李自成傳》?
漢武帝劉徹吃蟠桃的時候能想到孫悟空嗎?
朱元璋的文化是怎麼學來的?
張居正為什麼要改革?

TAG:明朝 | 網路小說 | 官場 | 穿越小說 | 司馬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