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漢紀念五十七,「趙殺鳴犢,仲尼回輪」是什麼典故?

歷史,典故


謝邀

《漢書》與《史記》中都有記載,說的是趙簡子持厚禮聘用孔子,孔子路過黃河的時候聽聞,趙殺了他的大臣鳴犢(有書說是二人,也有說是一人),這大臣是趙的賢臣,在趙手下效力,孔子聽聞此消息感慨萬分,沒有過河就回去了。

參考:《漢書·劉輔傳》「谷永等上書曰:『趙簡子殺其大夫鳴犢,孔子臨河而還。』」張晏往曰:「簡子欲分晉國,故先殺鳴犢,又聘孔子。孔子聞其死,至河而還也。」顏師古曰:「《戰國策》說二人姓名云:鳴犢、鐸。而《史記》及《古今人表》並以為鳴犢、竇隼。蓋『鐸』、『犢』及『竇』,其聲相近,故有不同耳。今永等指鳴犢一人,不論竇也。」韓退之《將歸操》亦云:「孔子這趙,聞殺鳴犢作。」予按今本《史記·孔子世家》,乃以為竇鳴犢、舜華。

解答一下剛才答主問的問題:為何趙殺賢臣,參考文字中有說是,欲分晉,故先殺鳴犢,又聘孔子。後,趙當政後和鳴犢一些主張意見不一樣,可能有這部分原因,鳴犢被殺。


謝邀,樓上的回答已經很好了。

君子諱傷其類啊。一個作踐人的主子,給多錢也別伺候


前面的人都把原典故貼出來了……

不過我估計,題主想要問的,其實是用法吧?

這個典故是什麼意思,以及可以用在什麼地方吧?

【趴著等題主表態,雖然感覺已經沒有我插嘴的餘地了】

好了開始答題……

剛剛把那一段看了一遍
上下文是南陽劉望被劉表啟用,在此之前他的兩個朋友都是在劉表手下工作的,下場嘛……

而其友二人皆以讒毀為表所誅

所以劉望的弟弟就勸他哥別去,舉了題主提的這個典故

趙殺鳴犢,仲尼回輪

意思就是,當年老趙下手殺了自己手下的鳴犢,孔子知道這件事後就回身走了,不去老趙家上班了;現在劉表也下手殺自己的手下,還殺了倆,倆還都是哥哥你的朋友,我建議哥哥應該學當年孔子那樣,不去劉表那邊上班才對啊!

然而,就在這一篇的前面一段,有另一個類似的情節:曹操辟司馬懿
其實第一次聽說曹操要他去上班,司馬懿是拒絕的。
結果曹操的反應是「欲收之」
要麼來吃公家飯,要麼去吃牢飯,你自己挑
於是司馬懿選擇了認慫。

大約劉望也知道這件事,想了一想,要是自己拒絕了估計也就是把這段劇情再過一次?
於是他就去了,然後,他成功的再現了朋友被砍的劇情,被砍了…………

故事裡跟題主的問題有關的部分就到此結束了……
後面討論一下這個典故沒落的原因:
四個字:陽春白雪

你又覺得風馬牛不相及了對不對?
但是你至少應該知道我想表達的意思吧?
這就是根本
我們掏出來一個典故,是因為我們試圖用簡短的語言來描述一個現象
所以,這實際上就是一個使用比喻句的過程
但是要是你用來比喻的那個對象都需要你再去細說一輪
這實際上就和你的本意背道而馳了。

「趙殺鳴犢,仲尼回輪」
這個典故,對了解這個故事的人來說是很容易理解的
可是對不知道的人,就很麻煩了
趙是哪個趙?趙國還是趙家?
殺了誰?從其他答主的答案我們可以看到,到底是鳴犢還是啊鳴和啊犢,都不清楚啊……
為毛要殺?這根本就沒有提到……
又關仲尼什麼事?這個也沒有說到……
回輪?在哪兒的回輪?回哪兒?依然是沒有說到……

簡而言之就是,使用上極不方便


好死不死中文裡還有另外一個類似的典故,
還是全面優於題主說的這個典故的,
字面簡潔,沒有什麼產生歧義的空間;
幾個字都是很簡單的基礎漢字,也沒有啥多音字;
裡面還有個「之」字,連其他的解釋的可能性都不存在;
而且適用性還比「趙殺鳴犢」寬廣,可褒可貶可中性還可以冷嘲熱諷……
而且字數還少!!
除了在這個題目下,在其他地方我還真沒辦法說了「趙殺鳴犢」之後不提「仲尼回輪」……

那個更優化的典故,叫,前車之鑒
優化到我一時之間都差點想不起來後面那句是後事之師了……


基本上就像是馬拉戰車和寶馬汽車的區別……

在「前車之鑒」這個典故問世之後,還會使用「趙殺鳴犢」這個典故的
要麼就是覺得全世界都跟自己一樣熟悉這個典故:「哈你不懂?這麼基礎的常識你居然不懂?」
要麼就是純為了裝一波逼:「你看這麼生僻的典故我都知道你怕不怕」

而且「趙殺鳴犢」這個梗,基本能用的也就在兩個地方
一個就是《資治通鑒》里這種情況,跟當下屬的人說這個老大不好你別去;
另一個就是亮爺的《出師表》那種情況,用「趙殺鳴犢」導致了「仲尼回輪」這個典故提醒對方在執政的時候要懂得拉攏人心……

至於前車之鑒的泛用性……大家都在用我就不班門弄斧了……

應該大致就是這樣了,吧?
小菜雞一隻,瞎扯了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在下能力著實有限,諸位看官還請將就……


謝邀。
鳴犢,指 春秋 晉 賢大夫 竇鳴犢 。
回輪,指回車。
兩句指的同一件事,見史記,孔子世家:
孔子既不得用於衛,將西見趙簡子。至於河而聞竇鳴犢﹑舜華之死也,臨河而嘆曰:「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濟此,命也夫!」子貢趨而進曰:「敢問何謂也?」孔子曰:「竇鳴犢,舜華,晉國之賢大夫也。趙簡子未得志之時,須此兩人而後從政;及其已得志,殺之乃從政。丘聞之也,刳胎殺夭則麒麟不至郊,竭澤涸漁則蛟龍不合陰陽,覆巢毀卵則鳳皇不翔。何則?君子諱傷其類也。夫鳥獸之於不義也尚知辟之,而況乎丘哉!」乃還息乎陬鄉,作為陬操以哀之。而反乎衛,入主蘧伯玉家。


推薦閱讀:

《錦瑟》中「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兩句分別有什麼典故?
「張華謾出如丹語,不及劉侯一紙書」用的是什麼典故?
周杰倫《土耳其冰淇淋》里的「商角征羽宮」是什麼意思?
北京有哪些都市傳說(Urban Legend)?

TAG:典故 | 中國古代歷史 | 資治通鑒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