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藝術史論學習能帶給我們什麼?
樓主是一名藝術生,學習藝術史提不起興趣,感覺不能和藝術家溝通…
不是所有藝術家都像陳丹青爺爺那樣平易近人,說一些有點高深,卻很好理解的話。
咱們要給溝通難度排個序的話,我覺得吳山專排第一,他的文字是普通人很難看懂的。然後還有舒群、黃永砯、高氏兄弟、谷文達這類比較難懂。徐冰、蔡國強、張培力、葉永青等等就顯得更加親近。而大多數當代藝術家的表達還是比較普通的,幾乎使用的都是日常用語。
我個人時因為看到吳山專後,才著迷於觀念藝術。通常來說,做純觀念藝術的藝術家比較難懂。這一類人,很多還做藝術史論的研究,比如王南溟就特別突出。
我通常和別人說,可以把徐冰作為切入點來理解當代中國藝術家的話語系統。這是因為徐冰相對而言比較容易理解。徐冰的作品包繞在「複數性」、「東方處事原則」、「語言和傳播」等幾個重要元素周圍。搞明白這些要素,就能讀懂徐冰的作品。吳山專的作品反而是很具體的,不管是《今天下午停水》、《物權》還是後來的《括旋》,都是具體問題具體討論,雖然裡面還有一條主線。
了解當代藝術家,需要先了解當代社會,同時要理解當代哲學和藝術史。嗯。
回到問題本身,學藝術史帶給我們什麼。學藝術史能讓一個藝術家明白自己處理的問題,有沒有先例,明白藝術的手法和語言,和藝術家遇到相似情況時,又怎樣的反應。其他都不是藝術史能為藝術家提供的。藝術史不是一條線型的敘述,沒有所謂的藝術規律,這種規律100年前就已經崩潰了。謝邀!
我看到的問題是這樣的:你認為藝術史論學習能帶給我們什麼?修改
樓主是一名藝術生,學習藝術史提不起興趣,感覺不能和藝術家溝通…
- 要等我學過藝術史論我才能告訴你。
- 不過我和能夠溝通的藝術家溝通起來沒有問題。
- 藝術家也是人,所以至少學會和人溝通就能和很多藝術家溝通了。
說說我個人的經歷吧:答主的高中是在某美院附中讀的,當時學校會安排美術史的課程並且觀看bbc拍的一系列有關藝術的紀錄片。那會跟題主一樣提不起興趣,甚至會睡覺,但後來因著種種原因,竟然愛上了美術史並且想考史論,又重新看了以前的片子並為自己以前不認真聽課的行為感到懊悔。
以上。我的感受就是,從事藝術的人,不能也不對藝術史加以學習。它帶給我們的是心靈的震撼和對藝術的無上崇敬。雖然說出來很高大上但事實就是這樣的,一個不讀書的人是難以寫出好文章的,同理,一個對藝術史無知從事藝術的人也難以有好的作品。我曾經也年少無知甚至自負的認為有些自己不喜歡的風格也就不必太過了解。但是一旦有了偶然的機會深入便會察覺藝術史猶如海洋而自己腦海中的一絲想法卻不及一滴水。題主既為藝術生,便不該停留在應試一路以及單純直白為作畫而作畫,多了解些美術史總沒錯的。藝術史帶給人的也許是震撼,也許是經驗,但無論如何都是一種潛移默化但深遠持久的影響。。
通曉古今作品 自己在創作上就不會走老路。
個人認為,藝術史論重在其「論」而非單單「藝術」和「歷史」。因為後兩者是既成的事實,若出發點是為了學而學而非興趣而學,它們便成為了枯燥的記憶和學習的對象。但是,在學習這兩者的基礎上加入了「論」,那就真正將知識變為了自己的。此「論」不單是他人的「論」,而是你自己的「論」。藝術史論,尤其是到了現代藝術,不少標新立異、百花齊放,無統一既定的標準。對於同一類作品常會出現不同的論點與思維碰撞,由此引讀者思考並開拓思路。在了解這些理論的同時,有意識地自主地辯證性思考藝術議題,並用這些論點加以佐證,形成一套自己對藝術議題的理解,便是一次有趣的Brianstorm。
所以,為了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到有興趣,還是先多讀書吧。讀多了,自然Ideas就多了。
謝謝邀請。
看到你在題目和內容中提到了藝術史論和藝術史,我就說我的理解,有可能不對,請大家一起討論。
我覺得「藝術史」是關於藝術的歷史,也就是說從歷史的角度,去講「藝術」的發展過程,一般是一個線性的敘述、講解方式。內容上,廣一點的大部分是按照時間順序講畫派的發展與沒落(更多的是啟迪下一個流派)、傳遞、影響等;窄一點就研究某一個畫派或者藝術家的發展過程,比如UCCA現在還在賣一些單獨講達達主義、印象派等書。
藝術史注重的是歷史方面,更加中性,不會有過多的褒貶評述。
藝術史論更加註重「論」,也就是深刻的剖析一個流派的興起、興盛、沒落的原因,以及他對整個人類社會的影響,會帶著批判的眼光去評論,帶有主觀色彩。
現在大部分的展覽,都會請人來做講座、寫評論,這些就算做是史論方面了。
那麼從二者關係上來看,藝術史能夠幫助你認清歷史問題,從而指導你對藝術作品進行評論。通過熟悉歷史,來了解這個藝術家是在用什麼方式來批判創作工具或者打碎原有的框架重新建立起新的藝術體系。
當然,越靠近現代藝術,你所要了解的不單單是歷史,還要了解哲學、生活形態、意識形態等等方面。因為人變得複雜了。
所以你說你和藝術家沒法溝通,先看他是做什麼?如果是像徐冰、蔡國強等等還是做那種職業化的事情,很優秀的藝術從業者,我覺得挺好溝通的,反而像艾未未、杜尚,或者哪些在挑戰人們審美方式,構建新的意識形態的藝術家需要更多的耐心,因為他們超前了很多很多。
那話說回來,怎麼學呢?
遺憾的是,這個我也給出不了準確的回答,畢竟我也在學習的過程,沒法告訴你通過step1、step2這樣就能了解完整的歷史或者會做評論了。
不過可以把我自己的方法告訴你。我喜歡杜尚,所以買了很多他的訪談錄、書籍、還有那本美的不要不要的杜尚詞典,所以我是以他為圓心,知道他做的這些作品有什麼樣的內涵,在擴展到他為何這麼做,以及他的主張,還有他影響了誰、受誰的影響,整體脈絡就差不多了。
希望有幫助
以上我是學設計藝術史論的,正好前不久在公眾號寫了一篇小文,可以粗略回答,複製之。
這兩天因為工作原因,起得比雞早。
教師節前一天凌晨三點半,
打開微信看到凌晨十二點半我導給我留言,
是個拷問一位史論學生靈魂的問題:
請回答,(不是1988)你覺得史論的最終作用是什麼?對自己,對大眾。
我導還留言怪笑著說:「哈哈哈我明早聽你會不會被此問噎住。」
噎死我了。
一直思考到四點半,這一個小時我又回想起研究生一年級,第一次導師課之前給我導報自己的研究興趣時抓心撓肝的場景。
國內普通211的研究生,而且是藝術類研究生有多水,大家心裡都有譜,我也就不在這個喜慶的日子揭老底了。但是我導可跟水字不沾邊,所以學渣我很忐忑。在凌晨四點半的虹橋機場進機坪安檢口,我打下了下述回答:
對我自己來說,史論是兩個方面,史是從過去的脈絡看當下和未來,知其所以然;論是自我觀點的塑造和表達。史論於個人的最終作用在於建立理性客觀的思維,並在歷史的無情翻滾中看到人性的感動,「與立說之古人處同一境界,並對其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詣表一種同情」,史論也好,別的專業也好,最終可能都是為了求一個「道」吧。
於大眾,我覺得目前作用不大。大眾需要不斷的驚奇,而史論最終導向的通達可能會削弱驚奇,這是相悖的。當下大眾更需要的是基礎教育,高質量的高等教育,是邏輯思維,如果這個能建立,可能才是討論史論的大眾意義的時機。
上午九點,我在機坪上曬懵逼的時候,我導回消息,開頭就是哈哈大笑。
她的回答是「無用之用」,被提問者追問急了,她說,學史論除了懂事理,通透感增強,沒別的用處,可能憑一點獨特的思想,換一碗飯吃。
從研一開始到現在,有個念頭一直困擾我,那就是讀研到底值不值,有沒有後悔。
講一點沒後悔那是我在裝逼。
三年的學術碩士,畢業就19(26)了,比本科同學少了三年工作經驗,年紀又沒優勢,面臨阿姨媽媽們催促成家立業的壓力,學渣三年又沒打下什麼堅實的基礎,知識都還給導師了,講真,不會有後悔嗎?三年,一千多天啊。
可是有的時候,當我意識到史論學習的三年,是怎樣讓我與本科時的我產生思想上的裂痕,怎樣構造了我的立場,怎樣改變了我思考的模式,我又覺得不虛此行。
矛盾的,這就是人生啊。矛盾是一直存在的。
研究生打開了我的一扇門,如果沒有這三年,有些事情我永遠不會知道,有些人我永遠不會遇到,有些思想永遠不會掠過我的腦海。我可能,也不會再進一步了。作為一個剛剛大三的美術生,是偏理論的美術學專業。學了藝術史論我才發現世界很大,藝術很廣。
原來無法理解畢加索的繪畫,梵高的繪畫,認為純寫實才是真的好。
學了美術史才知道自己原來的想法就是坐井觀天,學了史論你才能豐富自己的想法,明白古今的繪畫,做一個藝術家而不是一個畫匠。
總綱可以打一個大的藝術框架,藝術素養的提高 還是有必要
具體藝術史研究對比分析 你可以看到筆者的格局 眼光和思維模式!很有意思!
了解藝術史非常重要。藝術脈絡是每個藝術家無法逃脫的,可以直接去看村上隆的書
這個問題,港真,在我上學學的時候並沒有太多考慮。只能講點學了以後的體會。至於和藝術家交流方面,因為做媒體一段時間,我小小的說一下感受吧。
------------------------------------------------------
本科、研究生都是油畫專業,研一開始做藝術類媒體,研究生畢業做藝術品徵集。以上為背景。
------------------------------------------------------
先說一下藝術史為啥好玩吧。我覺得畫畫的人都覺得有意思才重要吧,沒意思的事反正我是提不起興趣,也根本不想學。
好玩的話,比如你能了解其他人,其他歷史時期藝術家的創作方式,和生活狀態。藝術史完全就是「小說」,不過就是真人真事而已。你看看別人是咋想的,在看看自己,哇,原來竟然有人這樣,好像你就是這些藝術家周圍的人。這個過程是一個跳出圈子,反觀自己的過程。這個過程很客觀,這個在日常生活,或者說你好好活著的時候太難了。反觀比較難,客觀更難。
畢竟精力有限,你必須藉助他人。除非你能活個幾百年,其餘我想不出其他方式可以將之前幾千年的積累通過自己的實踐去發現、證實。所以,如果你不是妖精的話,多看看書吧,這一點不僅限於藝術史。
「這個有人畫過了」「這個理論早有人提出過」一些旁友苦心很久終於找到「和別人不一樣的」,卻在無意間被指出「這個和誰誰誰好像啊」,這種心累我懂得。。。所以,多看看吧,多了解吧。並不是說和古人,或者和其他人畫得風格、技術一樣就不行,但是不要先知道有人這樣做過。你知道別人這樣做,你還是堅持自己的想法,你覺得我能做的比他有新意,那麼這是你的選擇。但是你根本不知道有人這樣做,你覺得自己就創新了,那隻能說是你看的太少了。
————————————————————
和藝術家溝通這個問題,因為最早接觸藝術家是在研究生一年級,所以最初面對任何問題都不覺得是個事。當時的心理是,我就是個學生,如果我溝通不好也非常正常。所以一直以來心態都非常輕鬆。研一的時候和藝術家溝通除了做好功課以外,就是要穿的「年齡大」一些(本人長的比較。。。不著急。。。。)
和藝術家溝通,如果你真的和他不熟,你又知道他為人嚴謹的話,我覺得就是踏踏實實做好功課吧。你把他所有的畫冊看過,他所有的文章度過,我覺得再拘謹也不會溝通不下去,頂多就是你話說的不漂亮,但是你對他了解的多少藝術家本人在你說過兩三句話就會知道。
簡單點說,誰也不想對自己一無所知就硬聊,對吧。「西紅柿你好紅啊」「對不起,我是蘋果」
讀完藝術學概論才真的知道什麼是藝術,然後深刻地意識到自己真的做不了純藝術,夢不必做了,偶爾裝個逼還好。
題主是由於和藝術家無法良好溝通,造成心理的挫折。失去了動力。想要放棄。但是無法決斷。再聯想到學習藝術的正確與否,是否需要。沒有答案,迷茫了嗎?
我感覺我學的時候就兩種感覺的融合:
第一是真的有興趣,覺得好玩兒,好多故事啊,不像高中歷史那樣要背太多的時間事件和相應意義。而且真的很美!許多藝術家們幾乎做事都是為了自己的情感的不收束縛的真的好棒。
第二是了解歷史發展脈絡,知道了哪些東西在相應的時代為什麼而存在,有哪些優點值得學習,也就可以明確了相應的下一個大局勢(即當代藝術)應該是什麼樣的。(靈感來源我就不談了)
最後我覺得……因為剛開始我也不明白學習歷史的意義,是覺得可以撞壁才去認真學的……然後就不可收拾了。
推薦閱讀:
※藝術展覽的意義是什麼?
※卡拉瓦喬算不算在巴洛克藝術里?
※為什麼我覺得捉妖記里的胡巴特別丑!?
TAG:藝術 | 學習 | 藝術史論 | 藝術欣賞 | 生活、藝術、文化與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