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投降時候要肉袒牽羊,不牽馬、牛或其他動物?歷史上有哪些君主這樣做過?
12-14
來源。。。。鄭伯肉袒牽羊以逆,曰:「孤不天,不能事君,使君懷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 《左傳·宣公十二年》
《周易·夬第四十三》「九四,臀無膚,其行次且,牽羊悔亡,聞言不信。」高亨注「疑肉袒以示願受罰責,牽羊以雲欲求免禍。古以羊為吉祥之物,《說文》:『羊,祥也。』善、美、義(義),皆從羊,是其證。或先民風俗,以為牽羊可以解厄,可以除災,可以逢凶化吉歟?」
以及,其他投降儀式,如面縛輿櫬、銜璧系頸等的由來。
一國之大在於祭祀,在於禮。這是當時的認識,所以佔領其地必占神廟,擁有祭器,丟了祭器即丟了國家。這是上古崇拜留下的傳統。羊、茅等是祭品,投降就要獻上祭器和祭品。牛、馬等因稀少而有用,後來不做祭品了。至於其他儀式,都是由此發展來的。
關於微子,我開個腦凍,羊,茅都是祭品,祭器就是祭器,肉袒,意思可能是把自己也當作祭品,當作人牲了。你看我都給你準備好了,你把我和羊都殺掉,煮了烤了獻祭給你的神吧。殷人把戰敗的敵國國君殺了獻祭的事,估計沒少干,因此衍生出了這種投降儀式。後人不知殷人有獻祭人牲之俗,所以不解。
其他儀式含義大同小異,就是把自己收拾乾淨了等你來殺的意思,以此表示絕不會再反抗。自備棺材很好理解,你管殺,我管埋,全自費。銜璧是古人的一種葬儀,在屍體的嘴裡和肛里塞玉器,意思是我壽衣都準備好了,當場殺當場埋。素車白馬一樣,是用來送葬的車馬,你殺完我我就發喪,不耽誤您時間。
對投降的國君來說,更深的一層含義就是,你趕緊殺我,但是也請僅僅只殺我,不要毀壞我祖宗的宗廟,滅我國,絕我祀,不要殺光我的人民。如果滅國絕嗣,或者殺我全家,那準備這套東西也沒有用了,誰給我發喪啊。
表示自己像羊一樣溫順馴服
晉愍帝司馬鄴。
(316年)冬,十一月,帝泣謂允曰:「今窮厄如此,外無救援,當忍恥出降,以活士民。」因嘆曰:「誤我事者,麹、索二公也!」使侍中宗敞送降箋於曜(劉曜,前趙建立者,前漢光文帝劉淵養子)。……甲午,宗敞至曜營;乙未,【帝乘羊車,肉袒、銜璧、輿櫬出東門降。】群臣號泣,攀車執帝手,帝亦悲不自勝。御史中丞馮翊吉朗嘆曰:「吾智不能謀,勇不能死,何忍君臣相隨,北面事賊虜乎!」乃自殺。曜焚櫬受璧,使宗敞奉帝還宮。丁酉,遷帝及公卿以下於其營;辛丑,送至平陽。壬寅,漢主聰(劉聰,劉淵第四子)臨光極殿,帝稽首於前。麹允伏地慟哭,扶不能起。聰怒,囚之,允自殺。聰以帝為光祿大夫,封懷安候。
這個典故最早發生於商微子向武王姬發請罪
《史記·宋微子世家》
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軍門,肉袒面縛,左牽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
露出右臂,兩手綁於背後表示自己甘於受縛歸服,任你宰割;羊和茅草表示願意獻上並親自充當燔祭的祭品;最後的自家祭器,一是自己的身份象徵,表示如假包換的商朝後裔,二表示連人帶祖宗香火都帶來了,生殺予奪,聽從發落。
結果是姬發將他當場釋放,爵位照舊。
所以春秋很多國家君主戰敗以這種方式投降就是希望對方仿照武王的典故,大開恩德,將自己無罪釋放。
而很多戰勝國也為了自己的好名聲模仿這種開恩的行為。
《史記·高祖本紀》:秦王子嬰素車白馬,系頸以組,封皇帝璽符節,降軹道旁。
《左傳》已經夠老了,再往前史料也不多了,至於牽羊的規矩始於何時已不可考,是有幾處記載說投降要牽羊的,不打字了,見圖:
這其中也有個問題,就是《史記》中記載微子「肉袒面縛,左牽羊,右把茅」,既然都綁起來了,怎麼還能一手牽羊一手拿茅呢,豈不怪哉,看來太史公也有不嚴謹之處啊。
食色,性也。
能同時滿足這兩項需求的動物不多吧(逃
許國和鄭國的君主,許庄公,鄭國從穆公起歷代君主
為什麼我第一反應是「替罪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