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央視版的西遊記真的是經典嗎?為何讀過原著、悟空傳以及相關西遊的解讀書籍後會覺得這部電視劇就像兒童劇?


謝謝邀請
第一個疑問:

央視版的西遊記真的是經典嗎?

是。經典自有其經典之處,知乎有很多高品質回答,我不善言辭,就不誇了。
第二個疑問:

為何讀過原著、悟空傳以及相關西遊的解讀書籍後會覺得這部電視劇就像兒童劇?

的確有一部分人看完原著以及或暗黑或悲觀衍生作之後會對央視版嗤之以鼻,但只是一部分。
的確央視版對原著刪刪改改,單純美好得像童話,但不符合原著不一定就等於不好。
關於這個問題,我的一個觀點需要引用一個故事,是《閱微草堂筆記》中的《河中石獸》。

    兩隻石獸沉進河裡多年,為了尋找石獸,文中出現了三種立場
    1.理所當然地認為石獸順著水流流到下遊了。他們認為應該「求之下流」。
    2.認為石獸堅硬沉重,泥沙鬆軟浮動,石獸越沉越深。他認為應該「求之地中」。他認為第一種人很瘋狂。
    3.認為水流不能沖走石頭,水流反衝的力量一定在石頭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蝕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當坑洞延伸到石頭的一半時,石頭必定傾倒在坑洞中。如果像這樣再沖刷,石頭又會再次轉動,像這樣不停地轉動,於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他認為應該「求之上流」。他認為第一種固然瘋狂,第二種卻更瘋狂。最後果然在上游找到了。

很多人只看過老版或者戲曲、動畫片,他們是「求之下流」的一者。他們所接觸的「西遊文化」都是從歌頌孫悟空,歌頌英雄、抨擊黑暗的作品中來的,自然會捧高神話般的央視版。任何群體中都有好學者和極端分子,好學者會變成二者、三者,極端分子卻只會故步自封。
而知道了悲觀理解、黑暗理解等「不明覺厲」、「細思恐極」就堅決跳到對立面的是「求之地中」的二者。他們比第一種更深入了解,卻不知不覺陷入了另一個極端中。與此同時,他們還在嘲笑第一種人極端。而從一者變為二者的人中,仍舊有些極端分子,為了擺脫「原來我也曾這麼無知」的恐懼,拚命貶低一者。
當然還有「求之上流」的三者,他們在故事中探架構,在故事外索源流。「西遊」文化如何誕生,如何演變……三者的了解多於一者二者。但了解多不代表見解深,見解深不代表境界高。三者中仍舊有一部分是極端分子,從一者升級到了最後,繼續嘲笑一者二者極端。

關於第二個問題中的「兒童劇」。
「兒童劇」也不是不好,但這句話很像出自一個瞧不起「兒童劇」的「大人」之口。
《納尼亞傳奇》的前言中有一句

現在你已經長大到過了讀童話的年紀。等到這個故事印出來裝訂好,你會長得更大了。不過有一天,你會長大到要再讀童話。

為什麼看了原著、看了《悟空傳》以及相關解讀書籍就覺得央視版像兒童劇?
因為你已經長大到過了看這版的年紀,所以會質疑,甚至否定。
不過有一天,你會發現,原來央視版也非常有趣,原來一者二者三者都只不過是在走自己的路。


☆.。.:*?°☆.。.:*?°☆.。.:*?°☆.。.:*?°☆


當然是經典。

首先說個題外話,我年少時的一位老師,一個頗有風骨的文人,最瞧不起的就是紅學會啊,魯迅研究會啊之類的文人,說他們是「吃死人飯的」。他認為,一部作品放在那裡,你從中讀出了宇宙規律也好,讀出了一個笑話也罷,跟這部作品的好壞沒有關係,並且所有強制要求只讀出笑話的那個人接受別人讀出的宇宙規律的行為都是耍流氓。雖然偏激了些,但我深以為然。所以請別把對西遊記的那些解讀,上升到跟原著和86西遊記同等的地位上。

然後我們說86西遊記是經典,是典範,經久不衰,無法超越,原因是什麼?

第一,86西遊記雖對原著有刪改,有誇張,但對原著仍保留了很高的還原度,只是信息量沒有原著那麼大。最大的改動可能就在為了塑造猴子的英雄形象而弱化了天庭及玉帝的實力,以及唐僧的形象被偉人化上。不得不說央視拍的四大名著還原度還是都挺高的,尤其是在86、87年(紅樓夢),能把古典名著還原就沖這一點,太難能可貴。你看看近年的這些歷史劇穿越劇,都特么成什麼樣了。

第二,86西遊記在編劇水平、演員技術層面上堪稱頂級。隨便舉個例子,三打白骨精的整段情節,衝突,一直到幾位演員的表演,放在今天也秒90%的電視劇幾條街,演那一家三口的演員的表現幾乎可以當作教科書拿給現在這幫年輕人來看看。包括87紅樓,從專業技能高度上,都是後續的電視劇作品很難趕上的,現在的電視劇可能兩三位明星撐場子就行了,看看86西遊,連龍套都是神級表現,腦子裡想想精細鬼伶利蟲,想想黃袍怪身邊的黑狐精,想想百花羞公主,蠍子精,寶象國車遲國祭賽國女兒國的國王和大臣們……你再找一部後來的電視劇整體演技水平有這種高度的試試看?我都不提幾個主角塑造形象的經典無法超越,咱看配角:

黃斐老先生精彩的人物塑造功力。

黃梅戲表演藝術家楊俊老師,大家可以對比一下她演的村姑被抓時的恐懼,被附體時的靈魂出竅,附體後的表情,想想這是什麼水平的演技?

空政歌舞團的韓鳳霞老師的黑狐精,一身都是妖氣有沒有?

朱琳老師的女兒國國王讓當時只有幾歲的我都心頭撞鹿啊。

王忠信老師塑造的太白金星,太準確太經典了!

看看邱佩寧的月宮廣寒仙子,什麼水平?!

王苓華老師的杏仙。

李鈴玉的玉兔精,說實在的,拿出來屬於欺負人。

左大玢老師的觀音菩薩,咱別說超越,有哪個版本能有哪怕接近的表現?

而且有人注意到整部戲人物造型和化妝是多麼用心但又多麼準確嗎?幾乎沒有一絲不諧之處啊。就這麼硬生生把這麼多形象像標杆一樣豎在人們心裡,讓你被洗腦了都不自知,這都不叫經典的話,不知道什麼算經典了。

看到有知友說演員演技其實不好,演的痕迹太重,用力過猛,我完全不同意,這是典型的脫離時代的評判。在86西遊之前,沒有名著被拍成電視劇,更何況是神話故事的名著,之前這些角色都是出現在戲曲、畫冊以及奶奶的睡前故事裡,應該怎麼演,誰知道?怎麼才叫表演痕迹不重?你演個警察,每天走著正步面帶笑容,我們說演得痕迹重;跟我們一樣有愁有笑,抽煙喝酒急了會說髒話,我們覺得自然。但是你說觀音菩薩怎麼演才叫自然?演成鄰居大媽?白骨精怎麼才叫自然?像鞏俐那樣耍酷?豬八戒怎麼叫自然?有人站在三十年後,拿著一些把原著改編得面目全非的作品來批評三十年前的演員「演的痕迹重」,我就呵呵了。你試試86年,西遊記真演成張衛健那樣的孫悟空,「一片痴情」的豬八戒,會是經典還是個笑話?正是因為有了86這樣一部人物形象非常接近原著的塑造之後,大家才能縱情放手去改編啊同學們!十二平均率都沒人總結出來的時候,你批評古人沒人會玩布魯斯,有意思,啊?

第三,86西遊記曾經造成萬人空巷的收視神話,對名著的普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那之前,人們知道孫悟空,但不知道這個形象能具體到什麼程度,但在那之後,幾乎全中國人民都知道了西遊記,都在心中有了明確的形象,都認可了中國第一神話故事的地位,這才有更多的人去讀原著。可以說,如果沒有86西遊記成功的普及作用,現在題主根本看不到悟空傳和一系列戲說、改編、解讀的西遊作品!站在前人的成果上說前人幼稚,這個態度是完全不對的。

當然,86西遊記在技術層面上有欠缺,但結合當時的技術能力,已經頂級;信息量沒有原著大,但依然保留了大量值得思考的細節,比如到達西天后用紫金缽盂行「人事」等。你可以說86西遊表達出的深度不如原著,但從任何層面來說,都不能說它不夠經典。就比如,鄧麗君的歌,至今聽來旋律編曲配器都很陳舊,我們現在早就有更加成熟的音樂和更加精彩的編配了,但是你能說鄧麗君的歌不是經典嗎?


題主沒錯,題主的兩個觀點也不矛盾:83版西遊記確實是經典,而它成為經典的原因,就是它把一部通俗小說變得低幼化,更好接收了。

在新文化運動「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的大潮之後,儒家文化圈居民的語言習慣發生了極大的改變,讀寫能力與聽說能力從半分離狀態完全融合在了一起。誇張一點說,現在任意一位普通居民,都不能在不用字典的情況下順暢的把《西遊記》讀完,遑論1983年的中國。

而文化下行則是自有文化開始就一直有的趨勢,從上古時代僅有巫師掌握的銘鼎文到只屬於上流社會的文字遊戲,再到現今文盲率下降到4%多,文化覆蓋的人數在增長,人們對文化的需求也在增加。

一邊是讀不懂的通俗小說,一邊是老少咸宜的電視劇,這就是83版西遊記的偉大之處:它讓我們看到了古代文學作品與現代技術的結合的可能性;同時也引導人們關注這些白話小說,算是一個引進門的「師父」吧。

至於給這些白話小說附會上太多的意義,沒有必要,傳統文化絕不是一隻猴子或者一個有趣的寓言能代表的。


是兒童劇經典 或者說電視劇經典

電視劇不是玄學經典 原著是玄學經典


說實話,我反而覺得悟空傳更想兒童劇。


悟空轉^_^確實無比中二。有社會閱歷的人就能明白它有多中二了,無病呻吟


馬克思主義不會全盤適合中國,適合中國的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藝術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一成不變演繹不具備藝術價值。書上的西遊記太暗黑,不符合中國想要塑造的價值觀,因此把它塑造成一部老少咸宜的正能量劇,沒毛病,其中的高大上的世界觀你現在可能覺得假,但是它給年幼的你塑造了一個純潔的世界,好壞人一眼就分辨出來,讓大家知道善惡美醜,實在是功德無量


說個細節。

獅駝嶺,悟空第一次刺探軍情,站在山上,遠遠看到了哼著小曲的小鑽風,不禁生出一計,自己變成小鑽風,順便調戲了對方……

當他離開獅駝嶺時,有個鏡頭,悟空回頭望,痴痴得看悠閑悠閑的小鑽風,滿眼羨慕。

世人都想做大聖,豈知大聖羨慕的是小鑽風的快樂。

就像馬雲說:月薪三四萬的程序員最幸福。


六神磊磊讀金庸中說西遊的一段,不知道能不能這麼轉。

這篇說到我心裡去了。看到六神磊磊寫到哪句台詞,演員說台詞時的神態、動作、語氣就會立刻浮現在眼前,的確是沒有一句多餘的話。


老《西遊記》很厲害,但是究竟厲害在哪裡,大家不一定全都知道。
我們經常不知道經典為什麼是經典的。金庸的江湖地位為什麼比梁羽生高?梁羽生為什麼又好過諸葛青雲?很多讀者其實說不出來。
作為一個讀書寫字的人,我從自己的角度給大家解釋一下:老西遊記到底厲害在哪裡?
這篇文章不談演員們的表演,不談詞曲音樂,也不談攝像、取景之類,只講文字上的東西。
在這一方面,後來的所有西遊電視劇和它相比,都有巨大的差距,簡直是尹志平和洪七公的差距。


比如大家都知道一句台詞:
「你是猴子請來的救兵嗎?」
這是紅孩兒的台詞,被問的人是觀音菩薩。這句台詞在《西遊記》的原著里有嗎?有的,但是有一點點不一樣。原著是這樣的:
「你是孫行者請來的救兵嗎?」
拍電視劇時,「孫行者」被改成了「猴子」。到底哪個更好呢?當然是猴子好。
看起來是一詞之差,但改成「猴子」,這句話就更容易鑽進你的心裡;你就更容易記住紅孩兒,這個光著腚的「黑社會二代」、海淀銀槍小霸王,正作死地對著觀音菩薩發問。
據說86版《西遊記》是三個人編劇的,包括導演楊潔。僅僅從這一句上說,編劇青出於藍了。
再隨手舉一個例子。第四集里,孫猴子被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有一天觀音菩薩路過,兩人發生了一番對話。雙方的台詞不過幾句,有的是保留原著的,有的是編劇導演自己發揮的。
保留了哪一句呢?
「特留殘步來看你。」
發揮了哪一句呢?
「世上自有救你之人,卻不是我。」
多麼好的一句台詞啊。菩薩這淡淡的一語中,有茫茫宿命,有莫測天機,有些微逗弄,有諄諄誨諭。
它給了猴子多少遐想:世上確有救我的人,可紅塵萬丈,他在哪裡呢?既然不是你,那又是誰呢?
這得是一個文字功力多麼紮實、又多麼聰明有情商的人,才能為菩薩想出這樣的台詞啊?


再給大家來講一個小情節,看看老西遊記的功夫。
有這麼一段情節:取經路上,唐僧來到了一個叫「木仙庵」的地方,裡面有幾個仙風道骨的老人,其實都是松樹、柏樹等變的妖怪,非拉著唐僧作詩聯句。
唐僧禁不住幾個老妖怪的撩撥,動了詩興,就和他們唱和了起來。
一共作了多少首詩呢?在《西遊記》原著里,他們你來我往,共作了七首律詩。吳承恩大概是有點想炫耀詩才,但這些詩其實水平不高,空洞乏味,而且這一段情節也很拖沓,啰哩啰嗦。
而在電視劇里,七首律詩被砍得只保留一首,恰恰是選了最好的一首。
它的開頭兩句是這樣的:禪心似月迥無塵,詩興如天青更新。
作到最後兩句時,四老一致要讓唐僧來收尾。大家記得是怎麼收的嗎?
半枕松風茶未熟,吟懷瀟洒滿腔春。
眾老都鼓掌:「好一個 『吟懷瀟洒滿腔春』!」而作為觀眾,我也想說,好一個「吟懷瀟洒滿腔春」!
大家想一下,當時拍《西遊記》篇幅那麼有限,獅駝嶺、比丘國等等大戲都砍掉了,卻認真保留了這一段,拍電視劇的人真是有一份詩情畫意在。
更難的是,能大段砍掉原著里堆砌的爛詩,唯獨選出最清新的一首,大加發揮,說明拍劇的人識詩、懂詩。
於是,原書里一段冗長乏味的情節,變成了熒幕上一段緊湊、風雅的詩會。它是很有作用的:一路上懦弱無能的肉雞般的唐僧,抓住了這次機會,展露了自己的風采。
它會讓你恍然領悟到:「御弟哥哥」並不只是個光會叫「大王饒命」、「悟空救我」的窩囊廢。他一路迷倒那麼多女王、女妖,不只是靠一張小白臉,更不是靠器大活好。他是有禪心似月、詩興如天的一面的,是有吟懷瀟洒、滿腔才華的一面的。


更厲害的是後面。
在這一場文縐縐的詩會過後,四個老妖怪圖窮匕見,現出了皮條客的當行本色,推出一個女妖怪——杏仙來迷惑唐僧。
在原著里,杏仙用來勾引唐僧的也是一首詩,水平仍然很差勁,說文藝不文藝,說尺度又沒尺度,我看還不如咱們陝北信天游的「白花花的大腿水靈靈的逼,這麼好的地方留不住你」來得剛猛直接。
然而拍劇的人是有慧眼的。在杏仙這首平庸的詩中,他看見了一句「雨潤紅姿嬌且嫩」。他的靈感被觸動了,覺得這裡面有文章,可以發揮。
於是在電視劇里,它被生髮成了一首歌。庸俗的「嬌且嫩」不見了,變成了文藝十倍的「雨潤紅姿嬌」。這首歌還被加上一個名字《何必西天萬里遙》。
大家還記得這個開頭么:
桃李芳菲梨花笑,怎比我枝頭春意鬧?芍藥艷娜李花俏,怎比我雨潤紅姿嬌?
這兩句詞,瞬間畫出一代名妓(妖)的裊娜和嫵媚。這詞太切合妖怪的身份了,因為她是杏,她自然要壓倒桃李、蓋過芍藥的。
按理說,「枝頭春意鬧」這一句是不該出現的,那是宋詞里的句子,唐僧不該早幾百年聽到。但我們是可以原諒這一細節的。
香茶一盞迎君到,星兒搖搖,雲兒飄飄,何必西天萬里遙?歡樂就在今朝,歡樂就在今宵。
聽著杏仙一唱三嘆,是否連我們不禁都會想:是啊,這美好的良夜,何必西天萬里遙呢?
就像原著中說的:「若肯放開懷抱,長發留頭,穿綾著錦,勝強如那瓦缽緇衣,雪鞋雲笠!」
我經常想,如果換了是我,有沒有這個功夫,把一句粗直的「雨潤紅姿嬌且嫩」,變成一首《何必西天萬里遙》?我真的很懷疑。


再隨便舉一些86版《西遊記》里厲害的文字功夫吧。
例如觀音菩薩曾變成一個老和尚,給錦襕袈裟打廣告,勾引唐太宗來買。她是怎麼打的呢?在原著里,這是啰啰嗦嗦一大通話,並不精彩。
但在電視劇里,經過大刀闊斧修改,最後拼接錘鍊出幾句:
「這袈裟,冰蠶抽絲,仙娥織就。穿我袈裟,不入塵輪,不墮地獄,坐有萬聖朝禮,動有七佛隨身。」
接著,觀音菩薩又給西天的真經打廣告,精鍊到只有四句:
「能超亡者升天,能渡難人脫苦,能解百冤之劫,能消無妄之災。」
熟悉華文的你不妨把它念誦一遍,有沒有感覺到語句的工整?有沒有感到音韻的鏗鏘?
一部25集的戲,數千句台詞,處處能見到這樣的錘鍊功夫。有些是原著本來就有的,被精鍊出來了;有的是原著里沒有的,被演繹生髮出來了。
比如在花果山,孫悟空喝問豬八戒:
「俺老孫身在水簾洞,心隨取經僧。師父步步有難,處處該災,他現在在哪裡受難?」
聽了猴王這話,我們是不是不由自主像豬八戒一樣感動了:「師兄,你好仁義啊!」
又如三打白骨精那一段,唐僧要趕猴子走,怎麼才可以用一句台詞,就體現出唐僧最賤、最作死的效果,而且最能戳傷大徒弟的心?
答案是:
「難道八戒、沙僧就不會降妖?」
又譬如在女兒國,唐僧半夜被女王勾引,滿頭冒汗,給女王猛發「四大皆空」卡,女王該怎麼破?
她的回答是:「你說你四大皆空,卻緊閉雙眼。要是你睜開眼看看我,我不相信你兩眼空空。」
唐僧只好又發來世卡:「來世若有緣分,我們……」女王該怎麼用一句話,表明自己追求真愛的決心?
回案是:「我只想今生,不想來世。」


這就是老西遊記的厲害,一字一句都那麼洗鍊、那麼直白,悄無聲息地鑽進你的心。我們被這部劇征服,絕對不僅是因為幾根威亞、一點特技。
你可能把這部劇看了10遍、100遍,也看不出它的這份功夫。的確,文字的力量,我們常常是察覺不到的。經常是它征服了你,你還渾然不覺。
有趣的是,一個作者或者編劇,他的功夫越深、積澱越多、在人情事故上越練達,就反而越沒有所謂的「文采」了。很多作者以為金庸「文筆不好」,但卻永遠寫不出洪七公出場的那一句話:「撕作三份,雞屁股給我」。
就好像《西遊記》劇集里,黎山老母不停地催:商量好了沒,誰留下來娶我女兒呀?
我們如果功夫不到位,也永遠寫不出沙僧的那一句精妙回答:
「商量好了,留下那個姓豬的。」


真實的西遊記原著拍出來,那不是給一般人看的,那是絕對的恐怖驚悚片啊,廣電給不給播都是問題


當然是經典,在當時中國電視一窮二白的時候,一眾老藝術家艱難摸索,歷時10多年拍出來的嘔心瀝血之作,成為多代人的回憶,至今回味無窮。難道不經典嗎!?
當然你覺得不還原原著是檢驗經典的唯一標準的話…


兒童劇就不能是經典的電視劇了嗎?
西遊記是玄學內容很多,又很多人去解讀其中黑暗的部分,那也不能說中二暗黑就是經典,偉光正就不是經典啊,拍的好就都是經典。


即使是兒童劇,和經典也並不衝突啊


兒童劇又怎麼了?安徒生就該死?


兒童劇會有這種情節?唐僧在女兒國抒懷並看著女兒國國王的眼睛。


小說原著如何跟電視劇經典不經典沒有任何關係,而且沒人規定電視必須完全還原原著(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是不可能的任務)。


相比其他三部名著,西遊記電視劇跟原著差距是最大的,精華保留量是最小的


當然,因為你已經長大了。
央視版的西遊記對《西遊記》原著小說的改動非常大,不是一般的大,整個世界觀都變了。

央視版西遊記的劇本,注意,這裡強調劇本,本身就是一個很套路的故事。作為電視劇來說,它成為經典得歸功於服裝、美術、演員,劇本方面並不值得多高的分數。

要知道迪士尼動畫片《海的女兒》,即使有安徒生原著做後盾,整體上還是敗給了同樣迪士尼出品的《獅子王》。現在再看《獅子王》,跟國內的喜羊羊比幼稚嗎?央視版《西遊記》確實還是差一點火候的。

兒童劇也並不代表幼稚。就像動畫片也不只是給兒童看的。

從安徒生開始,西方兒童文學漸漸成為文學類里一門單獨的學科,涉及到大量的兒童心理學兒童社會學知識,並認為兒童是具有單獨人格,作為獨立於成年人的「人」而存在的。現實是,國內兒童文學這方面的研究非常匱乏,也很冷門,跟國內的性教育落後的程度差不多。

而且《西遊記》原著小說也不是作為兒童讀物而存在的呀,去看看語文課本上給《西遊記》這本四大名著之一下的定義,和兒童向更是不沾一點邊。

你看了幾百年前功不成名不就科舉不中的中年屌絲吳承恩寫的通俗小說《西遊記》,再回來看央視版的《西遊記》,當然會覺得這種好人有好報,妖怪都會被懲罰的故事好像有點幼稚。

本命生肖是猴,可是小時候電視里我最喜歡的孫悟空卻是張衛健飾演的那一版,那一個版本里還有一個非常痴情的天蓬元帥,每次輪迴轉世都要念那句「人生自古空餘恨,此恨綿綿無絕期」,大聖脫口而出的口頭禪「我是花果山水簾洞美猴王齊天大聖孫悟空」,而央視版的西遊記,孫悟空也就是一隻可愛的猴子而已。

一千個讀者一千個哈姆萊特,無法否認央視版的經典地位,但伴隨著成長,大多數人都會發現這個版本的短處,發現它並不值得那麼反覆推敲,於是捨棄了它。


推薦閱讀:

如何殺死孫悟空?
西遊記中豬八戒有沒有和高翠蘭發生過性關係?
為何孫悟空只能當弼馬溫?
《西遊記》中孫悟空共哭過幾次?各是因何而哭?最令你動容的是哪一次?
西遊記中,悟空魂游地府,生死薄記石猴該壽三百四十二歲,善終。但是那時悟空撐死不到三十歲,這是怎麼回事?

TAG:西遊記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