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練習樂器可以改變人的氣質?
比如鋼琴,小提琴
沒練過鋼琴小提琴,我是練胡琴的,但是題主說的是樂器,我也就來回答一下:
玩樂器很重要的一條是要會和樂器說話:樂器有自己的脾氣,你必須按照它的脾氣來。這一點和人很不同,如果和人相處,別人實在不聽你的你可以撒嬌撒潑撒橫撒癔症,這樣會有一多半的人吃你這一套——至少會有所讓步,但是樂器不會。你要跟樂器對話愉快,就必須掌握樂器的脾氣,按照她的脾氣來。你永遠不會看見練樂器久了的人咬牙切齒捶胸憤恨地演奏樂器,這對人的氣質有很大的幫助。
樂器有一個特性是即時反饋:演奏過樂器的朋友們都知道,即使你水平再爛,拉錯了的一瞬間你的耳朵也不會放過你,會馬上打報告讓你知道自己犯錯了。這在其他的活動中比較少見:打籃球你看不見自己的樣子,完全可以以非常蹩腳的動作晃過幾名比你還蹩腳的人然後投籃命中,完事了之後還以為自己神似科比;社交中你可能說錯了很多話但是別人出於禮貌不計較,讓你覺得自己人際關係很好;繪畫中畫錯一筆你可能要到大致形狀畫完才發現。唯有樂器是一個音錯了馬上就會發現的東西。這會讓你對自己的要求非常嚴格。因為這個原因,演奏樂器也很容易進入心流(flow)的狀態,從而帶給人幸福感。演奏樂器的人只要達到一定的水平,往往都覺得心情不快的時候演奏一會兒樂器就能忘記一切的煩惱、焦慮、憂愁、恐懼等等。這也會讓學樂器的人幸福程度總體來說更高,也能更從容地應對生活問題。
樂器還要求善始善終,每首樂曲都是一個整體,起承轉合之間是緊密聯繫的,而且時間、質量要求非常嚴格。這也和其他多數活動不同:踢足球時只要踢出邊線、底線或者犯規,人就可以暫時鬆懈一小會兒;畫畫寫字的過程中可以停頓下來看看畫看看貼,但是演奏樂器不同,一首樂曲沒有終了就不可以片刻停歇,錯了要繼續,受到干擾要繼續。會演奏樂器的朋友一定有演奏到一半被人打斷的經歷,這時候人的心情就會非常煩躁,如果不能儘快恢復演奏,甚至會長時間耿耿於懷。
如果學的是合奏、伴奏樂器,那除了上面幾點之外,還有和合作者、演唱者配合的重要層面。這個階段你要學會從他人表情、身體姿勢、動作的微妙變化中尋找配合的依據,這對於俗話說的「察言觀色」也很重要。
當然,音樂本身就能影響人的氣質,但是由於自己演奏的往往不如專業高手所演奏,所以在此只列在最末了。謝腰。氣質和你會不會樂器懂不懂書法看過幾本書沒有必然聯繫,常年專註、用心的做好一件純粹的事,氣質只是副產品了。
人是文化塑造出來的,人是文化的產物。即接觸什麼樣的文化你就是什麼樣的人。鋼琴、小提琴通常被認為是「高雅藝術」中的樂器,學習此類樂器需要很多規範,從做、站、姿態等外在東西到情感、思維、意志等內在東西都會得到訓練,會產生相應改變。人的氣質也就改變了。
任何有創造性的愛好都會使你比那些閑得只能逛街的人更有氣質
哪種樂器都行把,重要的不是樂器而是你是否用心學習這門樂器。
=============================================
再次看到這個問題發現自己居然把問題看錯了……
和樓上很多觀點一樣,我覺得學習樂器本身並不能改變一個人的氣質,而且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了用心,專註。無論做什麼事情,只要足夠用心和專註,其實都能改變一個人的氣質吧。
下琴練技 中琴練心 上琴練性
當你在某一領域與大多數人不同,當然你就成了那個領域該有的樣子
我爸一直不讓我吹口哨 說會變成流氓。。。。
搞民樂的總被人當成搞西洋的=。=我這應該也算氣質吧哈哈哈哈哈
反例,比如李如春博士。
說說我自己的故事
今年暑假在實驗室研究課題文獻,閑下來的時候站在樓梯窗前練習口琴。我一直不識五線譜,簡譜識一點。
吹口琴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當你全情投入的時候,你自己感受到一種被牽引的感覺,好像有一個高於自己的存在在諦聽著你的演奏。
有一次我用手機錄下來我的演奏,後來在聽,心情有一種說不出的舒暢。那段樂曲就好像是自己的一部分一樣,在哪裡停頓,在哪裡加速,在哪裡變奏,這種感受絕對不是聽別人演奏所能得到的。
我想這就是為什麼演奏樂器可以提升一個人氣質的原因吧。一段演奏就是一段自己的創作,也是一段自己與自己對話的過程。在這樣的對話中,你可以收穫自信,也可以收穫愉悅,而這樣的自信與愉悅是從未演奏過樂器的人所永遠也體會不到的。
練習樂器並不能改變人的氣質,而『專註』和『毅力』能。
一般來說,只有家教嚴格生活富足(至少溫飽有餘)的家庭才會要qiang求po(並且負擔得起)孩子學習樂器,另外,樂器枯燥漫長的練習過程把那些不夠專註沒有毅力的人都過濾掉了。
所以你看到的學樂器的氣質好的那些人,有極大概率是那些從小家教嚴格生活小康,同時做事足夠專註並能長久堅持的。貼著這樣標籤的人不管是否學樂器,氣質都不會太差吧?補刀,就好像人劍合一的無我境界一樣。長期專註於一件事情,可以培養自己敏銳的目光,堅定的個性。而且氣質也分很多種,樂器也分很多種。一個長年彈古琴的和長年吹嗩吶的,畢竟有不一樣的氣質。
學樂器的人家裡有錢,家裡有錢的人通常長得比較漂亮,漂亮的人氣質比較容易展現。 總之我不覺得我練了樂器之後有氣質了(???) 也許在彈樂器的時候別人會覺得自己很美,那大概和「我最喜歡你上門幫我修水管時的側臉」差不多。
有么?(摳鼻)
個人感覺有一種氣質是伴隨著痛苦而來的,學藝術的孩子有多少是強忍著痛苦一點點堅持下來的,慢慢鍛鍊出了那個堅韌、專註、強大的內心後,表現在了平常的言談舉止中。
人的臉又能神奇的把這些經歷記錄下來,所以從長像到言談舉止都能感覺到氣質所在。
(麻衣相應該和上面這點有關係)
我認識的有氣質的孩子十有八九是學文、藝的,多多少少能聽到點她們的心聲。
最後也不排除有一些天生或自己培養的氣質,而且和上文提到氣質明顯感覺不一樣。
練習樂器其實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情,就是不斷的重複。這其中需要你的興趣支持,也當然需要很多耐心。
也許是練樂器時的耐心,耐心會使人變得可親可愛的。。不過,我練樂器貌似一點沒影響我的氣質
你有沒有發現,有氣質的人都有自己執著的追求。如果你從來不拉小提琴不彈鋼琴這些東西就是扛著掛著在身上也跟氣質一毛錢關係都沒有!反而那些把它們當成人生樂趣一部門的人用著他們就感覺很搭這難道不就是自己的問題?
作為學琴又學畫的主,我認為很重要的一點是在練樂器的過程中是需要注意把位的,即演奏過程中的姿勢,一般情況下和舞蹈差不多,都需要調整一個既優美又端正的演奏姿勢,練習的時間久了,就會形成一種習慣,你走在路上也好,坐著也好,就會站有站相,坐有坐相,氣質油然而生。另外人的氣質很重要的一方面也是人的內涵,你接觸的藝術作品多了,受那種熏陶病有了自己的見解,久而久之就會在你的表面形成一種「優雅內涵」的保護層,最起碼和一個從小什麼都不接觸放養的主比起來,你還是會有一種明顯的氣質的。
最後,我想客觀的說一下,在心理學中講,氣質是與生俱來的,性格是後天形成的。基因造就氣質,而環境決定性格。很多人就算不學樂器,也是人群里光芒四射,氣質逼人的那類人。所以學樂器是可以稍微從外部改變、包裝一下人的氣質的,但不絕對。
推薦閱讀:
※霉霉的bad blood有沒有抄襲蕾哈娜的take a bow??
※怎麼評價郎朗和666位琴童衝擊鋼琴齊奏吉尼斯世界紀錄?
※即興演奏時腦子裡想的是什麼?
※日本的音樂為什麼在亞洲是一流的?
※歌劇《卡門》裡面的女主人公到底有什麼值得推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