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交互設計師的角度做競品分析?


盡量避免只從交互設計的角度去做竟品分析,先想想這個分析的目的與價值是什麼,再來想聽眾是誰,你和這個「分析」的聽眾的關係是什麼?透過這個競品分析,你和你的團隊要得到的是什麼?是一致的共識呢?一個有用的總結?還是驗證?亦或是啟發設計的點?

有了這些比較宏觀的出發點與方向,你可以看看之前團隊做過的分析、詢問不同人對該報告的貢獻與價值,看看你可否做的不一樣、可否更適合現階段的工作。如果已經有現有架構,可以試著了解當初這個架構設計的初衷,盡量不要被規範綁死。

有空的時候,參考一下投資報告里的競品分析,參考一下一些相關的評論,盡量結合有效的數據、而非使用多而無用的數據。也要能從說故事的角度去把你的學到的東西用很有意思的方式表達給他人。或是如果有三件事,你希望你的聽眾 記得,會是哪三件事?

大部分的時候,盡量避免過度生冷的專業用語或是容易引起混淆的流行語,先確保閱讀的流暢度,並假設你的讀者不是專業人士,還有確定你真的了解你用這些名詞的時機與目的。

接著才是內容部分:市場背景、用戶行為、交互模式、布局設計、關鍵任務場景等… 這部分就看你的領域或產品需求,而有不同的作法或是側重點。

有了這些基礎,試著想想你要花多少時間在這上面,有多少次要報告、每次要花多少時間去彙報等,久了,你會摸索出自己一套作競品分析的方式,然後能依照每次不同的需要,從交互設計師的角度,作出合適的竟品分析。每次分享完之後,記得詢問同事的反饋,以便下次做得更好。

優劣勢、超越的方法這些分析或建議會經由以上經驗的累積而變得更有說服力。透過更了解你的聽眾與這個分析的目的,交互設計師也能提出更全面、更有價值的競品分析。

希望這個分享對大家有幫助…

:)


謝邀,轉載請註明作者和出處。
------------------------------------------------
競品分析需要盡量全面,盡量避免過於側重於交互設計的角度。可以(但不限於)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1.戰略層(產品定位、用戶需求)
2.範圍層(主要功能)
3.結構層(信息架構)
4.框架層(交互設計)
5.表現層(視覺設計)

下面是我剛寫的一份競品分析,僅做參考。歡迎小夥伴們批評指正啦。


可以列一個表單,把自己存在與不存在的交互弄到一欄列表上,用不同顏色區分,然後每一樣競品都分別往下列表單,把自己希望分析的功能寫上,做一個類似網頁焦點圖的分析,可以看出哪類競品更重視哪種交互或者功能,不懂的可以給我留言!


大概是列出競品的交互體驗上的優勢和劣勢。然後提出超越競品交互體驗上的方法。最好分析到怎麼去做。


推薦閱讀:

新的谷歌輸入法全鍵輸入去掉按鍵間隙有什麼好處?
怎麼評價知乎(2015 年初)的 UI 與交互設計?
7 天連鎖酒店的窗戶為什麼那麼小?
大家為什麼很少用語音輸入?

TAG:產品設計 | 情感 | 交互設計 | 競品分析 | 交互設計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