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中,孫悟空的兩個師父,他對哪個感情比較深?

rt,大家探討一下……


對菩提老祖是情在曉事之前。對唐僧是情在曉義之後。
在山上學道的那幾年,孫悟空只是知道山上的桃樹開了七次花,結了七次果,被他美美吃過七頓。人際關係簡單,無非比比誰本領學的好。學習內容自選,所以在蒲團上聽講法每每手舞足蹈。菩提老祖給他取名字時,說他「本無性」。他的性和姓,都是在斜月三星洞里有的。那段歲月有點像毫無防備的全身心開放去接納一段經歷,於是成了找不到的故鄉,回不去的青春,憶不起的初戀,無名亦不可說的幻境。
唐僧之於孫悟空,是在五指山上為他摘下佛語之人,是菩薩告知使命之人,更是世間久不奉佛法,殘忍愚昧脆弱但又堅韌向善碌碌大眾的化身。孫悟空的角色,除了馬前卒,護法神,更多時候是佛法的引導者。西遊記里有很多細節展示孫悟空在佛法理解方面引導唐僧。最有名的也許可舉曬經台上唐玄奘失聲痛哭,悟空安慰道「蓋天地本不全,經書沾破了,乃應不全之奧妙」一例。取經歲月像漫長現實,不得不學會習慣,學會憐惜,學會忍耐,學會守缺。這才是一場真正的修行。對唐僧也是有感情的。這種感情發生在孫悟空逐漸成熟的時期,也許有救命之恩,師徒之義,取經之德,普渡之憐。
既然孫悟空根本不被允許承認自己第一個師父的師從經歷,我想,第一段歲月他根本不會跟任何人提起,甚至包括他自己。既無從詳細複述、內心回憶,如何……比較?
根本不用比較。
只有滿山谷去吧的回聲。


感情來自於平時的點滴

吃飯的時候

唐僧

「悟空,師傅餓了,你去化些齋飯來」

菩提

「悟空,這是我道友鎮元大仙送我的人蔘果,吃吧」


趕路的時候

唐僧

「悟空,走慢些!」

「悟空,去看看這山有多高」

「悟空,去找條船吧」

菩提

biu~

biu~


打怪的時候

唐僧

「呔!你這妖怪,快把我師父交出來!」

菩提

「師傅,這個妖怪您就讓給我吧!求您了!」

妖精:……


妖精變化迷惑的時候

唐僧

「你這猴子,野性不改,竟然打死了一個老人家,%¥#%¥%#¥#%#%¥#」

「師傅,別念了!!!」

菩提

「你這猢猻,我早就知道他是妖精,本想逗他尋個樂子,卻被你一棍子打死了!」

悟空「……」


相親的時候

唐僧

「御弟哥哥」

「陛下,不可,不可」

「聖僧!」

「阿彌陀佛」

菩提

「神仙哥哥」

「叫我大叔,謝謝」

「仙家!」

biu~


回娘家的時候

唐僧


「陛下,這是我的徒弟,孫悟空」

「怎麼如此嚇人!」


菩提


「這是小徒悟空」

「悟字輩的?說起來,我可是你的師兄呢!第一次見面,沒什麼禮物,來,讓我把XXXXX傳授於你!」


給人民群眾提供個思路。
孫悟空是跟帶孩子一樣護送唐僧上西天,菩提老祖則是帶他的」師「和」父「。
真的論及師徒關係,興許老祖這邊才更恰當。

唐僧在原著里十分磨嘰,在宋人本子《大唐三藏取經詩話》里尤其,時常就心生悔意懼意苦意不敢前行。還有,這本書里人蔘果是唐僧嘴饞要吃的。
敷衍到吳承恩的《西遊記》里,孫悟空也時常在開導(/教訓)唐僧。
僅摘一小部分:

行者見他哭將起來,他那裡忍得住暴躁,發聲喊道:」師父莫要這等膿包形么!「
……
」你忒不濟!不濟!又要馬騎,又不放我去,似這般看著行李,坐到老罷!「
……
行者笑道:「你把烏巢禪師的《多心經》早又忘了。」
三藏道:「我記得。」
行者道:「你雖記得,還有四句《頌子》,你卻忘了哩!」
三藏道:「那四句?」
行者道: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
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
三藏道:「徒弟,我豈不知。若依此四句,千經萬典,也只是修心。」
行者道:「不消說了。心凈孤明獨照,心存萬境皆清。差錯些兒成惰懈,千年萬載不成功。但要一片至誠,雷音只在眼下。似你這般恐懼驚惶,神思不安,大道遠矣,雷音亦遠矣!且莫狐疑,隨我去。」
長老聞言,心神頓爽,萬慮皆休。

(知乎里應該有過一個說西遊記里萌萌噠的小細節來著,可喜歡。)

《西遊記》里還有一個我反反覆復看過的段子:

那大聖才和八戒攜手駕雲,離了洞,過了東洋大海。至西岸,住雲光,叫道:「兄弟,你且在此慢行,等我下海去凈凈身子。」八戒道:「忙忙的走路,且凈什麼身子?」行者道:「你那裡知道,我自從回來,這幾日弄得身上有些妖精氣了。師父是個愛乾淨的,恐怕嫌我。」八戒於此始識得行者是片真心,更無他意。

像不像父母去成年孩子家時,要把自己打理得乾乾淨淨收拾得妥妥帖帖,免得被孩子嫌棄?

純腦洞,女性視角。忽略大量事實,僅挑選了相對靠攏但還得腦補發揮的論據。
反正就用你孩子和你爸媽設想下。
悟空離了菩提老祖,出去玩,闖蕩世界,可開心,恩情記一輩子。
悟空離了唐僧,這死孩子,不知道被妖精抓到哪裡去了,真真急死我。
人對養我的和我養的也太區別對待。

我發現我偏題了。
題主去看原著吧,一級棒。


孫悟空被菩提趕走時的情景:

祖師道:「我也不罪你,但只是你去罷。」
悟空聞此言,滿眼墮淚道:「師父,教我往那裡去?」祖師道:「你從那裡來,便從那裡去就是了。」
悟空頓然醒悟道:「我自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水簾洞來的。」祖師道:「你快回去,全你性命;若在此間斷然不可!」
悟空領罪:「上告尊師,我也離家有二十年矣,雖是回顧舊日兒孫,但念師父厚恩未報,不敢去。」祖師道:「那裡什麼恩義?你只不惹禍不牽帶我就罷了!」
悟空見沒奈何,只得拜辭,與眾相別。祖師道:「你這去,定生不良。憑你怎麼惹禍行兇,卻不許說是我的徒弟,你說出半個字來,我就知之,把你這猢猻剝皮銼骨,將神魂貶在九幽之處,教你萬劫不得翻身!」
悟空道:「決不敢提起師父一字,只說是我自家會的便罷。」
悟空謝了,即抽身,捻著訣,丟個連扯,縱起筋斗雲,徑回東勝。那裡消一個時辰,早看見花果山水簾洞,美猴王自知快樂,暗暗的自稱道:
去時凡骨凡胎重,得道身輕體亦輕。舉世無人肯立志,立志修玄玄自明。
當時過海波難進,今日回來甚易行。別語叮嚀還在耳,何期頃刻見東溟。

孫悟空被唐僧趕走時的情景:

唐僧見他言言語語,越添惱怒,滾鞍下馬來,叫沙僧包袱內取出紙筆,即於澗下取水,石上磨墨,寫了一紙貶書,遞於行者道:「猴頭!執此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與你相見,我就墮了阿鼻地獄!」
行者連忙接了貶書道:「師父,不消發誓,老孫去罷。」他將書摺了,留在袖中,卻又軟款唐僧道:「師父,我也是跟你一場,又蒙菩薩指教,今日半途而廢,不曾成得功果,你請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放心。」
唐僧轉回身不睬,口裡唧唧噥噥的道:「我是個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禮!」大聖見他不睬,又使個身外法,把腦後毫毛拔了三根,吹口仙氣,叫:「變!」即變了三個行者,連本身四個,四面圍住師父下拜。那長老左右躲不脫,好道也受了一拜。
大聖跳起來,把身一抖,收上毫毛,卻又吩咐沙僧道:「賢弟,你是個好人,卻只要留心防著八戒言語,途中更要仔細。倘一時有妖精拿住師父,你就說老孫是他大徒弟。西方毛怪,聞我的手段,不敢傷我師父。」唐僧道:「我是個好和尚,不提你這歹人的名字,你回去罷。」
那大聖見長老三番兩復,不肯轉意回心,沒奈何才去。你看他——
噙淚叩頭辭長老,含悲留意囑沙僧。一頭拭迸坡前草,兩腳蹬翻地上藤。
上天下地如輪轉,跨海飛山第一能。頃刻之間不見影,霎時疾返舊途程。
你看他忍氣別了師父,縱筋斗雲,徑回花果山水簾洞去了。獨自個凄凄慘慘,忽聞得水聲聒耳,大聖在那半空里看時,原來是東洋大海潮發的聲響。一見了,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邊淚墜,停雲住步,良久方去。

原著在此,大家自行判斷吧。
我個人的感覺,看這些描述,似乎他對唐僧感情更深一些(當然後面這次被趕走也更委屈更不放心)。
而且其實翻翻原著,菩提雖然教了孫悟空一身本事,卻真正跟他面對面交流的次數並不太多,幾十年間也就跟他說過那麼屈指可數的幾句話,所以個人感覺要說感激肯定是有的,感情未必是深的;
而唐僧雖然肉眼凡胎毛病一大堆,但跟孫悟空畢竟也算有救命之恩,還是朝夕相處的——要說唐僧是被硬塞給他的,其實大家想想自己的那些關係很鐵的同班同學不也是湊巧趕上的的……這跟感情深淺沒有直接關係。
僅是個人觀點,總之大家見仁見智吧……


不是得到的越多就越愛,而是為之付出的越多就越愛。


受業恩師和項目領導的差別


你若信佛,三藏便是普度眾生、悲天憫人、集佛家之大成的高僧。與他為徒,便是修行、便是渡苦海、便是五蘊皆空、便是拯救世人的過程。

你若不信,三藏便是手不縛雞、偏執死板、得官僚體制之髓的廢柴。與他為徒,便是苦海、便是償前債、便是打手馬仔、便是重獲自由的條件。

一個傳(zhuàn)銷組織夥同地方,把你搞得家破人亡。在你五天沒吃飯的情況下,遞上一張賣身契:跟我們賣產品,飯,管飽。你簽了,你便跟著師傅一路打拚。師傅算個好人,不僅管了飯,見你業績突出,還給你升職加薪。這下你困惑了,人間還有真情在!歷經九九八十難,你終成正果,你被洗滌了靈魂,之前那有朝一日虎歸山,我必血染半邊天的恨在你當時產品明星的時候已經變成了「沒有不好的產品,只有不好的銷售」的座右銘。

祖師對你很好,給你取了名字。名字,一個代號而已。正是這個代號,卻讓你對「我是誰」這個問題有了第一次認知。也正是這個代號讓你從猴怪進化成了火爆猴。
祖師很厲害,於是你也很厲害,厲害到可以憑藉一己之力縱橫三界四海。
祖師讓你走,你哭了,但是你不懂為何哭了,只是感覺永遠見不到這個慈祥的師父了,後來你才明白,永遠真的是永遠,不是一輩子,而是永遠。
後來,你有了新的師傅,一路悲歡離合。但在你心情甚好或極差時,你總會夢見一個白色的高大身影:今晚三更來我房間喲,這種事就不要跟你師兄們講啦~然後笑著醒來。


同樣是喊師父,在悟空心裡一個是他父親,一個是他領導。


我還是覺得對菩提更是敬重,對唐僧是義務。而且我覺得唐僧的作為不足以讓齊天大聖死心塌地。畢竟唐僧幾次阻止悟空殺人都是怕給自己惹事。。。至少話里有這意思。


如果說沒有菩提,孫悟空就無法完成石猴到大聖的飛躍。唐僧除了把悟空從五指山救出來以外,我覺得更重要的影響是把一個敢愛敢恨,殺伐果斷的猴子變成圓滑的猴子了。

說到底,菩提教了悟空一身本領,而唐僧不過是給了悟空一個可以在取經路上祛除心猿的機會,唐僧只是恰好是路人甲趕上了而已。


這問題……
試想一下,你闖了一個滔天大禍,後果非常可怕,這時你第一時間想起了兩個人,一個是你要去求助的人,一個是你要保護的人,你認為你對誰感情更深?


孫悟空對於菩提的情感更像父子,而龜仙人才像他真正的師傅。


一個為師,一個為父。各有千秋吧


菩提應該感情深吧。唐僧相對而言是猴子的領導。而且頑固固執,不通人情。悟空對他更多的是怕,怕唐僧不要他了,取不到西經,進不了編製,永遠是個妖。保不定哪天就被天庭或者佛派滅了。取西經本就是不是猴子本意,只是說被壓在五指山底的無奈之舉。你保唐僧取經,我就給你編製,還你人身自由。不想去取,可以,繼續在山底下壓一輩子吧。有說真假美猴王其實是猴子自導自演的一齣戲,就是為了告訴唐僧,告訴如來,把我惹火了我六親不認別怪我,通過這一出,唐僧肯定會收斂很多,我們從真假後的取經路可以看出唐僧對猴子已經不是原先那樣動不動就趕走或者念緊箍咒了。一路過來十幾個寒暑,感情肯定有,但是猴子應該還是只是把唐僧當做一個領導,一個可以保證自己進編製的師傅罷了。須菩提雖然不準猴子出山後報出他的名號,但是須菩提對於猴子來說才是真正有感情的師父,因為沒有他教的手段,猴子永遠是個妖,還是個無名之妖。


問題可以改成我和三藏掉水裡你救誰?


應該是唐僧吧。和菩提一起就是學東西,和唐僧一起經歷了很多!!


顧毓琇和鄧小平


他爺爺孫悟飯


一個是教授自己一身武藝的風清揚師傅,一個是教自己如何做人的岳不群師傅。


菩提是他師父,
唐僧是他師傅。


潘長江亂入(誤)
兩個對我恩重如山的人,你們不要再爭
我對誰的感情最深
你們越是追問,我越是心急如焚
兩個對我恩重如山的人
兩個帶給我生命無時無刻不精彩的人
疼你們一生,是我的責任。
疼你們一生,是我的福分~


推薦閱讀:

有哪些令人感動的家書?
如何評價韓寒的小說?
為什麼《白鹿原》里白嘉軒的前六個老婆都死了?第七個為什麼活了下來?
如何從文學的角度評價王爾德筆下的莎樂美?
[防撕逼預警 哈赫向問題]HP中哈赫之間最讓你感動的瞬間或是故事是什麼?

TAG:書籍 | 心理 | 文學 | 西遊記書籍 | 名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