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吃人的動漫這麼火?
例如寄生獸 進擊的巨人 東京食屍鬼…
我將從作品自身原因和觀眾構成兩方面分析,在看正文之前,請理解這幾個前提:
第一,火不火與動畫優秀與否沒什麼關係,就如同銷量跟動畫質量也沒什麼關係一樣。
第二,閱片量大小只是個人興趣問題,雖然會影響口味、評價標準、知識儲備,但除此之外也別無它用。
===========================正文================================
最重要的重點是,吃人題材的動畫有其不容忽視的天生優勢。
其一,大部分淺層觀眾都沒怎麼看過類似的題材。過去和現在,電視電影等各種影視作品,還有文學作品,絕大部分都不會涉及到「吃人」的話題。吃人動畫的題材本身就是一個亮點,顯得獨樹一幟,讓人耳目一新。
其二,除去「吃人」這個表象上的亮點,更深層的原因是:一旦動畫涉及到了「吃人」的話題,一般都會涉及「人與其他物種」的關係,包括人類倫理和法律問題。處於食物鏈頂端的人成為了食物,而捕食者(寄生獸和食屍鬼)不過是為了生存而捕食人類,邏輯上似乎與人類食用其他動物無異,為了生存而捕食另一個物種有錯嗎?這一點是我們平時不會考慮的問題,一旦有人提出來,非常容易引起觀眾的思考,起到一種震撼的效果。進擊的巨人又涉及到人類統治階級的懦弱性、人類甘於被囚禁的奴性等話題,深挖一下還有不少人們平時想不到的觀點會出現。
其三,這些動畫中很容易表達一些看似蠻有深度的思考。不過如果你看的同類型動畫多了,或者對這種思考早已有自己的答案,也不會覺得有什麼大不了的,但是這在看慣了低齡向國產動漫和崇尚積極向上主題的美國動畫的觀眾眼中,亮點簡直爆表。具體可以分為兩方面來說:
一方面,社會觀方面,這些吃人動畫展示了與「世界是美好的」這類生活中常宣揚的論調完全相反的舞台和故事,赤裸裸地告訴你世界就是殘酷的,弱肉強食是不會過時的社會法則,想生存,想獲得什麼,想說服別人,那就要用實力說話。社會觀上的巨大反差,容易給人一種打開新世界的大門的感覺。
另一方面,善惡觀方面,中國青少年觀眾常接觸的是絕對善惡觀,善就是善,惡人生來就是窮凶極惡。但是許多日本動畫,都會表達出 「善惡並不是絕對的,人處在善惡的界限上,在特定的條件下可能是善,在另一個條件下也會毫不猶豫的成為惡」 和 「惡人原本不是惡人,是社會的犧牲品,或者只是用錯誤的手段去追求正確的夢想」 這種善惡觀,給未曾接觸過這種善惡觀的觀眾帶來極大衝擊。這就很吸引人了,會給人一種似乎作品很有深度的錯覺。
這種善惡觀在日本動畫中很常見,但是往往局限於一些閱番量大的動畫觀眾之間,大部分人接觸不到。一旦出現像進擊的巨人這種現象級的大熱作品,直接衝出小圈子,走向大眾,那麼火起來也不足為奇。這也是看番多的人,對以吃人動漫為代表的許多大熱作品評價,經常跟它們的人氣不怎麼吻合的重要原因之一。因為其實類似題材的日本動畫劇本,翻來覆去講的就是那麼些東西,換湯不換藥,看多了自然就審美疲勞,見怪不怪了。
其四,題目中提到的幾部吃人動畫,除了食屍鬼,本身的製作都算良心,音樂,劇情,畫面,人設都有看點。進擊的巨人大量採用3D與作畫結合的技術,外加立體機動裝置這種神奇的設定加分,做出來的畫面特效簡直讓人眼花繚亂。劇情也很緊湊,配上令人精神緊張的音樂,使觀眾感到身臨其境,容易有一種「燒腦」的感覺,引人入勝是理所當然的。
還有一個重點,那就是國內觀眾群體構成和跟風問題。
說到底,除去視頻網站宣傳之外,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獵奇向外加戰鬥內容是最容易吸引中國青少年觀眾的,尤其是很少看動畫季番的觀眾,然而這類閱片量個位數的觀眾佔了現在動畫觀眾群體的絕對大比例。獵奇向動畫是一塊十分容易敲開打開新世界大門的平價敲門磚。
所謂閱片量少,我認為是看過30部以下,而大多數人大概是10部都沒看到,只是因為某一部被炒的熱了就跟著去看一下。日本動畫各種類型的最具代表性的佳作加起來至少至少至少50部,如果30部沒看完,往往還沒養成自己的評價標準,極其容易跟風。跟風分為兩種,一種是自己主動湊個熱鬧跟著說;另一種是因為看番少尚未形成自己的評價標準,無意識中就被別人的評價所左右,就跟著說了。無論哪種,都是在客觀上容易影響觀眾的看法,然後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並且腦殘跳臉事件頻出不窮,最終就把人氣作品給狠狠地黑了一把 。這就是所謂的捧殺,令人生厭的能力真是一廚頂十黑。
引用一下 @lushark 關於跟風的分析關於那麼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劇情黨跟風黨?因為按照劇情來給作品分類是最簡單最不需要成知識儲備的。就以動畫來說,製作、分鏡、作畫、演出乃至配音配樂,要討論這些東西都是需要一定了解基礎的。作為一個剛入門的觀眾來說,當他看完一部動畫,覺得十分震撼十分喜愛的時候,其實他並不太能理解自己到底在震撼什麼喜愛什麼,他能拿起來侃侃而談抒發情緒的東西就只有劇情而已。
出現這一現象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對作品背後製作人員尊重的缺失,不光是脫離作者妄談作品的行為,那些把「大神」名字隨便掛在嘴上吹得飛起的行為也一樣。跟風黨真正該噴的地方就是對於自己所謂喜愛的東西連花精力去了解的心都沒有。
愛好應該是有所代價的,精力或者金錢或者兩者都是,總該有所付出,這是我個人的觀點。
那麼最後為大家梳理下為什麼最近「吃人」動畫(在國內)很火的原因。
1.《進擊的巨人》製作精良,吸引大批新入宅觀眾。
2.新入宅觀眾並不清楚自己的喜好,只能簡單尋找劇情題材類似的動畫。
3.養成了收視習慣後,大部分人以為自己入了宅,每季度關注熱門動畫,喜談劇情人物;小部分人實際上入了宅,有選擇地觀看自己喜歡的動畫,好談製作公司;極小部分人對動畫製作產生興趣,有計劃地了解動畫產業,各有各愛談的。
縱觀近幾年比較顯眼的拉人 「入宅」 的作品,09年炮姐,11年罪惡王冠,12年刀劍神域,13年進擊的巨人和炮姐二期,14年東京食屍鬼和寄生獸,還有不斷翻(常)陳(炒)出(冷)新(飯)的fate系列,哪一個沒有大量燃向戰鬥元素?除了巨人,哪個沒有大眾情人式的妹子?
把賣點定位燃向戰鬥元素配上妹子,幾乎已經成一種穩妥的套路了。雖然我不認為11區的動畫製作者們會考慮天朝觀眾的口味,但事實是11區也是盛產中二少年的。不管日本觀眾買不買賬,起碼很對中國青少年觀眾的胃口,尤其是閱片量少的輕度觀眾。
然後就有了各種捧殺——以上提到食屍鬼,刀劍,罪惡王冠,這都是典型的自身槽點滿滿、硬質量缺陷太明顯,又加上各種腦殘捧、跟風吹。導致很多人越看越煩,對其評價越來越低低。今年死的最慘的祭品就是食屍鬼,口碑差,銷量暴死,死得毫不冤枉。真的,你討厭哪部作品就使勁吹,把這部作品在b站上的熱度推高,保證一坑一個準。
個人態度,對跟風者最好的態度是無視,眼不見為凈。粉的反義詞不是黑,而是漠視。
如果覺得在線視頻彈幕很煩,要麼直接關彈幕,要麼就做個下載黨,自己看自己品味。任何一部動畫看第一遍時那種純粹的感受都是不可再現的,如果讓彈幕和撕逼影響了觀看體驗,那真是個悲傷的故事。反正我是從來不看彈幕的,我不覺得現在的彈幕會給我帶來什麼有趣的體驗。
我習慣於八動畫下載到本地慢慢觀看,有不懂就上網看分析長文,不要被各種貼標籤的人誤導。動畫是一種藝術表現形式,與電影、戲劇等其他題材一樣,有著自己的特點。好的動畫不僅僅是看一遍就完事的,而是可以用來多次欣賞的。
以上。我覺得得分幾個點來看這個問題。
第一個,這些作品的吸引人的成功之處並不在於吃人,還是在於他包含吃人在內的設定,新奇,有趣,在諸多賣肉後宮的動畫中十分突出。
近年因為獵奇的設定大火的典型就是《進擊的巨人》了。這部動畫的色彩風格和人物外形實際上在主流審美中並沒有優勢。而它塑造出了許多宅心中的新一代女生三笠阿卡曼,人物塑造能力可見一斑。巨人讓現在過著安穩日子的觀眾們忽然感受到來自於外星生物以及自然崩潰之類之外的危機感,這是以前很少有作品能夠體現的,一直作為地球霸主的人類,如果把地位放低一點,不多,就放低一級,上面加一個巨人,就給人如此的震撼。
食屍鬼的漫畫連載相對巨人較遲,人物外形已經貼合主流審美了。他的設定可以說並不能算特別新穎,人類和以人類為敵的物種,然後混血男主,都是用多了的橋段。但是他還是超越了前輩們,不得不說得益於每個人物的鮮明特點,這就是人物的厚度和立體感。裡面的每個人物的過去都十分動人,並且作品並不從人類角度,而多從食屍鬼角度給我們帶來另一個角度的世界,體會到人類敵人的喜怒哀樂,這才是他的成功之處。
寄生獸作為20世紀八十年代的漫畫作品,在2014年改編可以說大獲成功。有一點即是古典的劇情和人物,動畫的每一筆,都讓人感覺到經典作品的觀念,和現在作品給人不同的感覺。就像吃慣了現代菜肴的人們偶爾吃到了玉米窩窩一樣,有著特別的情懷在裡頭。當然,這只是設定方面,寄生獸的成功更多不在這個層面,所以不多說。
第二個,便是這些動畫的質量。包含很多,作畫、音樂等等等方面。
巨人的質量我並不太看好,因為人物的吶喊太多和過多的暖黃色顯得有些浮躁。但起碼人物動作流暢,巨人的特點也得到了還原。前面我也說了他的成功多是給沉醉於青春校園中觀眾們一擊棒子的刺激設定,而必須提的出彩點是澤野弘之大神的配樂。巨人的兩個片頭紅蓮弓矢和自由之翼都獲得了巨大反響,特別是紅蓮弓矢,其火熱程度呈現什麼樣子,用百度百科的資料形容一下
2013年6月19日,在Revo生日這天,公開了先行版的紅蓮之弓矢完整歌曲MV影像,當晚引起了涉谷交通堵塞的盛況。Linked Horizon單曲《向自由進擊》於2013年7月10日發售,發售首周銷量高達12.9萬張,這創下了21世紀以來動漫歌曲的首周銷量記錄。2013年度(7月10日至12月29日)總銷量為230810張,獲得了2013年度的動漫歌曲冠軍。
食屍鬼的質量在所提的三個作品中仍然處於中等,Studio Pierrot的基礎擺在那,作品中人物的一舉一動以及色調、眼神都透著濃濃的火影、死神風格,但是起碼讓人熟悉,看的舒服,打鬥場面流暢,讓人基本滿意,加上討人喜歡的人物們,這不就夠了嗎?而音樂上,食屍鬼仍是給人驚喜的一部作品。《UNRAVEL》大家一定不陌生,相當有特色的凜として時雨的嗓音完美演繹了從平凡學生變成半人半食屍鬼,想要吃人但努力剋制自己的主人公的糾結矛盾心理,假聲的運用提升了歌曲的難度,被人稱作翻唱終結者,也讓人印象深刻。獲得了2014年11月最日本最佳動漫主題曲獎。
寄生獸作為三十年前的作品,改編成現在的這個程度是十分讓人驚喜的。人物的外形全部變成現在可以接受的水準,(寄生獸原作的人物……十分古老就是)其他細節也全部邁向現在的21世紀。比如男主爸爸在原作中一直是看報紙的,在動畫中變成了平板電腦。其他的設施以及背景都得到了修改,可以說是誠意滿滿。接著,寄生獸的音樂我覺得在三個作品中是最突出的。片頭曲是由90後組合Fear, and loathing in Las Vegas演唱的LET ME HEAR,充滿魔性的搖滾電音,配合製作優良的MV,給作品增色不少。片尾曲IT"S THE RIGHT TIME則是完全不同的輕鬆曲風。因為發售還不久的關係,(LET ME HEAR為2015年1月7日,剛過一周)相信之後再各個榜單上還會給我們更多的驚喜。而值得一提的是寄生獸的插曲,KEN ARAI的資料並不很多,我只知道他是給日劇配樂的多些。但是他十分現代風的背景音樂確實整體提升了作品的魅力,在原聲碟發售時一度在bilibili首頁屠版,因為發售日也過去不久(2014年12月24日),發售數據暫時找不到,但是相信仍是讓人拜服的結果。
第三,近年來中國對日本動畫的引進也是讓大多人知道這些作品的重要原因。雖說火,但是這些作品在日本火的程度並沒有那麼傳奇,而在中國因為引進和彈幕網站發展的關係,讓許多中國人看到了這些作品,和一直以來的觀賞習慣大相徑庭,讓人感到有些奇怪。而日本這樣作品一直不少,成功的作品更加不少。詳見 @黑化的寒蟬 提供的黑暗動漫作品列表。很多都是值得一看的,寒蟬、地球防衛少年等等等等等並且在動漫歷史中都是十分有地位的神作。
所以我希望問者不要只看到這些優秀動畫的「吃人」一點,有些過於片面。
雖然你們在噴跟風狗,但沒噴到點子上。你們沒有好好地去理解跟風狗,儘管我們都曾是跟風狗。
我個人現在是比較反感用故事題材來給文學影視作品分類的,就像題主這樣把這三部作品簡單地用「吃人」聯繫起來。別說「吃人」了,就算是用「獵奇」來做分類我覺得都是不恰當地。
不論小說、漫畫、動畫、電影,不同作品間的差異絕不止故事這麼簡單,即便是完全一樣的故事,由不同的作者來表現就會有截然不同的表現。
不知道大家想過沒有,為什麼國產電視劇總是出現一窩蜂的現象——火了一部婆媳劇就扎堆都是婆媳劇,火了一部諜戰劇就得每晚七點看三年。反觀日韓美英,就很少有這種情況。
有什麼樣的觀眾就有什麼樣的市場,正因為觀眾總是簡單地拿「題材」、「劇情」來給作品分類,所以製片方也就這麼簡單粗暴的回應。
那麼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劇情黨跟風狗?因為按照劇情來給作品分類是最簡單最不需要成知識儲備的。就以動畫來說,製作、分鏡、作畫、演出乃至配音配樂,要討論這些東西都是需要一定了解基礎的。作為一個剛入門的觀眾來說,當他看完一部動畫,覺得十分震撼十分喜愛的時候,其實他並不太能理解自己到底在震撼什麼喜愛什麼,他能拿起來侃侃而談抒發情緒的東西就只有劇情而已。
出現這一現象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對作品背後製作人員尊重的缺失,不光是脫離作者妄談作品的行為,那些把「大神」名字隨便掛在嘴上吹得飛起的行為也一樣。跟風狗真正該噴的地方就是對於自己所謂喜愛的東西連花精力去了解的心都沒有。
愛好應該是有所代價的,精力或者金錢或者兩者都是,總該有所付出,這是我個人的觀點。
那麼最後為大家梳理下為什麼最近「吃人」動畫(在國內)很火的原因。
1.《進擊的巨人》製作精良,吸引大批新入宅觀眾。
2.新入宅觀眾並不清楚自己的喜好,只能簡單尋找劇情題材類似的動畫。
3.養成了收視習慣後,大部分人以為自己入了宅,每季度關注熱門動畫,喜談劇情人物;小部分人實際上入了宅,有選擇地觀看自己喜歡的動畫,好談製作公司;極小部分人對動畫製作產生興趣,有計劃地了解動畫產業,各有各愛談的。
1、首先是邏輯有點問題。最近一段時間火的還有很多動畫,其中包含但不限與與「吃人」情節有關的動畫比如fate stay night。也有吃人的但沒火的動畫比如泡麵番《pupa》。所以應該是說「為什麼最近火的動畫裡面有比較多的吃人動漫」,而不是「吃人的動漫為什麼現在比較火」。
2、眼球效益。因為「吃人」本身就包含了一個作品可能會火的元素。
首先我覺得火的是血腥暴力等元素(血腥暴力比「吃人」更是火的主要元素,參見馬猴燒酒的學姐掉事件),這種類型一個方向是慘,引起觀眾同情,另一個方向是燃,點燃觀眾激情。自然受到喜愛。
其次是獵奇感:《巨人》火的原因更多的是因為其巨人的形象怪異、可怖卻也有一點好笑,《寄生獸》獵奇度更不用說。很多人因為好奇(比如看了微博的動圖)所以會跟風來看。
最後是因為吃人引發的思考深度。如果純粹的暴力吃人,無腦沒邏輯一樣也會被市場和觀眾淘汰。本身吃人可以引申出來的思考點太多了,隨便發散一下就能夠有一定的深度。
最後只能說恰好製作這些動漫的公司都算是很良心,從製作到配樂到宣傳都比較到位。這些動漫的火屬於找到了市場切入點並且把握住了時機的火。
我就吐槽下:
寄生獸原作漫畫是1993年第17屆講談社漫畫獎和1996年第27屆星雲賞的獲獎作品;
進擊的巨人原作漫畫作為講談社社花坐擁4000多萬冊的總銷量;
最低的東京食屍鬼原作漫畫到13卷時也有720萬的總銷量,換算下來55萬多的讀者。
這樣改編的動畫不火才該跑來問為什麼好嗎……
其他題材太多了,換換口味咯
吃人。。。。
那eva是吃生化機器,海賊王是吃肉排,火影是吃拉麵,柯南是吃縮小葯,葫蘆娃是吃葫蘆仙丹,黑貓警長是吃猴子和紅土。
「為什麼關於吃的動畫這麼火啊?」
「因為你餓了。」
只有我覺得這個現象跟風狗功不可沒么。。
一開始《進擊的巨人》的題材太過獵奇而且巨人的形象也真的夠喪病成功吸引了一大票之前都沒怎麼看過幾部作品的腦殘粉把巨人炒得紅得都讓人厭煩了,掀起一陣巨人熱,而食屍鬼寄生獸又正好都有異生物吃人的元素而且播出的時間也都比較近趕上了那波熱潮。。我還記得之前食屍鬼宣傳的時候好多地方都還拿食屍鬼跟巨人做比較來著。。
真正正兒八經看動漫研究作品價值的畢竟是小部分的圈裡的人,整天上b站嚎什麼「兵長一米六」「金木小天使」「小右好萌」的可以不客氣的說大部分都是剛入宅甚至還在邊緣晃悠的跟風狗。記得之前看巨人每次看見彈幕還有人問什麼兵長是誰的時候都會有一種智商被侮辱的感覺。。
還有之前常在食屍鬼發現刷巨人什麼的也能說明這個。。
也求跟風狗們別把這些好作品的名聲都毀了。〒_〒
同樣是搞基、黑暗、吃人等獵奇元素很劇烈,畫風超一流,動畫製作卻一直不溫不火的《劍風傳奇》哭暈在廁所~~
所幸的是我同樣喜歡的《jojo的奇妙冒險》終於火了……
你會發現無論中外,處於青春期的少年少女(也就是中二期)對某一類幻想題材會異常熱衷,這就是生存遊戲類型的題材。
基於其下的年齡層(兒童期)還只能欣賞純粹的英雄之旅類的幻想故事,例如哈利波特,居於其上的年齡層,會對幻想題材逐漸失去興趣,轉到寫實的作品。(還停留在幻想領域的大齡中二當然還存在,而且也有越來越多的趨勢,包括我自己,這裡沒有貶義)
我理解這是青春期的觀眾已經希望體驗「生活的殘酷」,但卻沒有真實經歷過生活的殘酷,所以就需要「想像中的殘酷」。
當然,等他們進入社會並有一定經驗之後,就知道真實的生活是足夠殘酷的。虛擬的殘酷可能反而是膚淺的。
但是在這個年齡層,這種想像中的殘酷 就和想像中的戀愛、友情、勝利、勇氣一樣是必須的消費品看了十幾年動漫的看到這個話題突然有感而發
這幾年的新番...確實太過萌萌噠了,基本全部都屬於不賣肉不賣萌會死星人
因而少數的吃人流、熱血系就變得特別突出
當然只是這幾年,回到08年那時候...我認為可以和巨人不分上下的佳作大劍,當時在魯魯修黑契等神作夾擊下也就是排名前10的戰鬥力...
巨人這部動漫老實說...漫畫畫的真心不好,完全就是靠精良動畫製作出名反哺漫畫銷量,漫畫的人物都蹦的不行...
至於什麼高深內涵...我確實沒怎麼發現....看動畫無非就是休閑,圖個樂子,當時哪裡會想那麼多,只不過看多了「鮮肉」,突然發現其中有一塊「人肉」的興奮...那些一邊看動畫思考人生的都是哲學系的嗎!
以前也有的。。灌籃高手那個年代也有好多重口劇場版 被記住的少
現在只是剛好吃人的幾個火了而已 主打還是萌系
在我看來,吃人這點大部分只是表象,是噱頭,只能說機緣巧合碰到一起或者因為進擊的大熱所以有所觸發。人們總是喜歡把題材相近的聯想起來,有了進擊在前,看到吃人為題材的動漫就更會想去看看。市場和創作者的風向標總是格外敏銳的。嘛,簡單來說說是跟風心理吧
。
至於我覺得更深刻一點的是內涵。很多人把進擊和喜洋洋相比,一個是蜷縮在圍牆中終將滅絕,一個是躲在圍牆中便可安然無虞,傳達的價值觀和衝擊力當然不同。總是喜歡安然一隅渾噩度日的國人當然非常受震動了。
食屍鬼更是傳達了一種種族、倫理之間微妙的關係,主角的跨越兩界的特殊身份又加重了這一感,不合時宜地吐槽一句自古混血是掛B。不過在我看來動畫製作的實在有些可惜了,有內涵卻又論述的不清不楚,有衝擊力卻又自亂節奏,中間總是想要掀起高潮卻又戳不到G點反成疲軟,人物塑造力也不是太強,音樂尚可,也就一頭一尾值得看看了。
總的來說就是,跟風,有點內涵和思考,燃系元素,加上一點獵奇的衝擊感,製作還算過得去,自然也就火起來了。
番茄醬是神作的一環,不爽不要看
作為一位資深動漫迷看來,《進擊的巨人》和《寄生獸》這兩部是因為無論是製作團隊還是劇情方面都十分精良出色、至於《東京食屍鬼》個人認為劇情方面還是差點,算不上神作,看完無感(純屬個人喜好),就像一部電影,如果無論是從劇情或者到後期製作非常出色的話,就會容易受人肯定歡迎,舉個例子,《夏目友人賬》《未聞花名》《銀魂》這些,雖然不是吃人類型的,但是也非常受歡迎,也是同樣的道理,跟吃不吃人應該是沒有什麼關係的。
寄生獸是多老的漫畫了,又不是跟風現在才火的…十幾年前我就知道這部作品了,那時還沒流行吃人這種類型吧
巨人,愛奇藝4.91億,26集.。
食屍鬼第一季,愛奇藝1.09億 ,搜狐1.2億,12集。
寄生獸,土豆1.07億,14集。
刀劍神域第一季 樂視3億,25集。
刀劍第二季,樂視2.24億,24集。
七大罪,愛奇藝1500w搜狐3400w,13集。 斬赤紅之瞳,搜狐9637w,愛奇藝8750w,24集。
打工魔王,5000w愛奇藝,13集。
野良神,愛奇藝3400萬,12集。 2014.01.17數據。 (不完全統計,沒加上b站。
1.看來對於非大火番b站的數據參考意義還是很大的
. 2.算上真正大火的只有巨人食屍鬼,刀劍也可以,食屍鬼現在是赤瞳的程度,看後續吧。)
十冷第一季,搜狐7300w,愛奇藝2.87億,樂視5900w,騰訊7200w,12集。
屍兄,搜狐1.9億,愛奇藝3.32億,騰訊2.8億,38集。
(突然發現日漫的圈子其實很窄)
為什麼呢。到底是為什麼呢。再火也有不喜歡或看不下去的。這就有一隻。呵呵。
我就想問問當初有多少人看到初號機暴走吃掉使徒覺得特別燃然後決定看完EVA的?
「凡事總須研究,才會明白。古來時常吃人,我也還記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
原諒我一時間想起的只有這個。。。。。。
但是,動漫火的基礎,我還是相信只有一個「萌」字QAQ
推薦閱讀:
※《名偵探柯南》中,毛利小五郎家(寢室和事務所)的布局是怎樣的?
※《[新篇] 叛逆的物語》的主題是什麼?
※如何用一句話證明你看過坂本?
※關於海賊王羅傑的冒險?
※機動警察與高達造型設計上是什麼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