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和曹操誰更適合做父親?

曹昂死的時候,曹操為典韋灑淚;趙雲救主時,劉備把劉禪往地下扔。曹操遺言是無顏見長子,劉備把蜀國託孤給無德無能的兒子


題主你的描述毫無邏輯,一條一條來:

曹昂死的時候,曹操為典韋灑淚;

難道史書沒寫曹操流淚,曹操就一定沒有流淚么?流了淚為什麼一定要哭給別人看?再說,曹操就算沒有流淚,題主你懂不懂什麼叫【哀莫大於心死】?

趙雲救主時,劉備把劉禪往地下扔。

這是演義,呵呵噠。

曹操遺言是無顏見長子,劉備把蜀國託孤給無德無能的兒子。

《魏略》中曹操說的沒臉見曹昂,是因為曹操沒有照顧好他的養母丁夫人,丁夫人後來與曹操離婚了,獨自回了娘家,就算曹操去挽留也沒能讓她回心轉意。當時曹操身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臣,親自到丁夫人的娘家,央求丁夫人跟他一起回去,沒得到回應後後又獨自在門外駐足,最後才發出【是真正訣別了】的感嘆。
曹操還讓丁夫人的家裡替她改嫁,我想這是他真心實意的,雖然丁夫人家裡不敢這麼做。後來丁夫人死得早,曹操在臨終的時候就擔心,如果到地下遇見了曹昂,曹昂問他:爸爸,我媽媽呢?曹操擔心自己沒臉回答而已,這難道還不夠重情義么——並不是說曹操自己後來對曹昂有做過什麼對不起的事情。

至於劉備將國家交給劉禪(題主你的託孤給劉禪是什麼鬼,知道託孤是啥意思么?敬請百度,鏈接在這託孤_百度百科),這是常理,劉禪是長子,史書中沒有顯示劉禪智商有問題,為何不能傳位?反正讓諸葛輔佐了,能有什麼問題?難道託付給劉永劉理這兩個估計還沒十歲的孩子然後引起國家內亂?
曹操讓當時最年長的兒子曹丕繼承,和劉備不是一個道理么?難道把曹昂從墳裡面刨出來,舉行個大典,把【魏王】的位置給他繼承?說笑話呢?

魏略曰:太祖始有丁夫人,又劉夫人生子脩及清河長公主。劉早終,丁養子脩。子脩亡於穰,丁常言:「將我兒殺之,都不復念!」遂哭泣無節。太祖忿之,遣歸家,欲其意折。後太祖就見之,夫人方織,外人傳雲「公至」,夫人踞機如故。太祖到,撫其背曰:「顧我共載歸乎!」夫人不顧,又不應。太祖卻行,立於戶外,復云:「得無尚可邪!」遂不應,太祖曰:「真訣矣。」遂與絕,欲其家嫁之,其家不敢。初,丁夫人既為嫡,加有子脩,丁視後母子不足。後為繼室,不念舊惡,因太祖出行,常四時使人饋遺,又私迎之,延以正坐而己下之,迎來送去,有如昔日。丁謝曰:「廢放之人,夫人何能常爾邪!」其後丁亡,後請太祖殯葬,許之,乃葬許城南。後太祖病困,自慮不起,嘆曰:「我前後行意,於心未曾有所負也。假令死而有靈,子脩若問『我母所在』,我將何辭以答!」

————————————————————————————————————
至於他倆誰更適合當父親,以歷史情況而論,當然是曹操了——因為劉備半世漂泊,不僅生的孩子數量少,而且晚年得子,最後留下的只有三個,而且根本沒有時間教育孩子啊!

不像曹操,建安初年即為權臣,光孩子就有二十五個,另外還有幾個義子,在朝廷就可以召集中原文士搞建安文學,沒事還可以帶著幾個孩子出去打仗歷練歷練,比如曹昂曹丕曹植,自己和曹丕曹植還能馬上橫槊賦詩,後來甚至還讓曹彰單獨領兵了——當然玩脫了一回,曹昂掛了。

不過從二人的遺言來看,似乎劉備臨終的時候對兒子更是飽含深情。

朕初疾但下痢耳,後轉雜他病,殆不自濟。人五十不稱夭,年已六十有餘,何所復恨,不復自傷,但以卿兄弟為念。射君到,說丞相嘆卿智量,甚大增脩,過於所望,審能如此,吾復何憂!勉之,勉之!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讀漢書、禮記,間暇歷觀諸子及六韜、商君書,益人意智。聞丞相為寫申、韓、管子、六韜一通已畢,未送,道亡,可自更求聞達。」

這是我寫的翻譯:

其實啊,你老爸這病最開始沒什麼,但因為轉了其他病症,現在是沒得治了,不過人活到六十幾也沒什麼好遺憾的。所牽掛的呢,只是你這幾兄弟罷了。
射援剛才來了告訴我,說丞相說你表現還是不錯的,真如他所說,我還有什麼擔心的呢?兒子你要努力啊。
另外,不要因為惡小而為之,也不要因為善小而不為。這世上只有賢德才能讓他人信服,你爸我是沒什麼好學的,多學學古人。
最後,看看漢書禮記。閑暇時候再讀讀六韜商君書。聽說丞相剛寫了一遍寫申、韓、管子、六韜,你有時間可以找來看看,好好提高自己。

和諸葛亮的《誡子書》堪稱姊妹篇,哦不,基友篇。


說曹操曹操到,哪個爸爸能做到在你需要的時候隨時出現?


要是這個問題是曹丕曹植曹彰和劉禪劉永劉理誰更適合做兒子,說丕植彰比禪永理更有才能,還是妥帖的。但既然問的是曹操和劉備誰更適合做父親,拿他們的兒子的優劣說事,就不講道理了。

兩邊天賦就已經有很大差距了,但老爹好歹也戎馬一生、拼上性命給兒子留下相當不錯的環境了。結果到頭來兔崽子自己沒天賦還不勤勉上進,總不能賴老爹沒給個好的DNA吧?

在子女的教育問題上,劉備也不是不重視,是真的沒工夫。看看曹操,在曹丕六歲時就親自教他騎射、還有條件把他時常帶在身邊南征北討、耳提面命。反觀劉備,在劉禪和父親相處的十六年里,劉備顛沛流離,就沒過上幾天安穩日子:剛在赤壁把曹操打退,就要南征四郡;收復了荊南,又要去江東受氣;周瑜死了,忙著籌劃入川;得了益州,呂蒙又來了;駐兵公安,曹操來犯漢中;再回頭打退曹操,關羽又死在荊州。劉備在這期間打的每一場仗,都是親冒矢石、以身犯險,哪敢把才幾歲的寶貝兒子帶在身邊啊?萬一趙雲不在咋辦?到了劉禪十多歲能帶在身邊的時候,自己卻不在了。但哪怕是這樣,劉備也讓劉禪拜諸葛亮、伊籍為師,學習申、韓、管子、六韜、左傳,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就希望劉禪能做一個好人,善良賢明,有啥事全聽你相父的,有孔明在,沒準還真能替老爹完成光復漢室、還於舊都的夢想。對他的期望也是很殷切的(一般父親對兒子的能力總是高估的)。

這種事情,過於殷切當然是不好,但總好過放任自流。我覺得劉備不能算是一個失敗的父親,要是他有曹操的條件,未必不會多陪陪劉禪。

總之,優秀與否,也要考慮到天賦和自我的奮鬥,不能全賴老爹啊!


反正孫權最適合當兒子


什麼叫更適合做父親?這個問題有很多角度來理解。是指對孩子好的那種父親的溫情?還是從父親的教育和孩子的成就的角度來談?

前者的話不是當事人其實很難來評判,再者曹操和劉備都是一方雄主,想來平日也是事務繁忙,用現在的角度來看,我估計對孩子們的關愛大概也很有限。

如果從教育的角度來談,這個問題我曾經回答過,參見劉備、諸葛亮在教育子女上與曹操相比會很差嗎? - 兮嘉的回答。我個人是認為曹操的教育顯然比劉備更成功。專欄也放過一篇文章八一八丕子和他爹的關係 - 兮嘉の三國八卦志 - 知乎專欄,這篇文章雖然主要是分析曹操和曹丕的關係,但是關於曹操的教育理念也提到一些,或可供題主參考。


曹操在鄴能不搶甄姬,他對兒子的愛顯然超越了人妻。
反面代表,李隆基。
全是感謝。。。你們這群口嫌體直的壞人


我也不知道啊,不過我覺得我爸挺好的。


我和孟德誰比較合適啊?
另請高明吧,我實在也不是謙虛。


曹操說生子當如孫仲謀,隔壁老孫頭家的兒子總是最棒的。
細思恐極。


選玄德 ! 選玄德 ! 選玄德 !


最起碼玄德不會搶我的女朋友. 曹孟德會 !!!


小學語文老師死得早。


劉備為了自己逃命,丟了多少次阿斗和老婆,這也能跟曹操比?


司馬懿。


窮爸爸和富爸爸


劉禪原來不是劉備的道具啊。。。


劉阿斗,曹植,曹丕,曹沖,曹彰,哪個優秀?看結果就知道哪個適合當爹


果斷曹操,你看看人家曹操的家教的卷面成績!
他劉備只會摔兒子,摔完告訴他「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教育什麼的,就不說了,估計兩人都是在有限的時間裡在儘力教育了。可是對妻小本身的重視程度,劉貝貝還是渣一些的。(當然這跟他早年不得勢的客觀條件有關,保自己的命都是問題)

《先主傳》:

袁術來攻先主,先主拒之於盱眙、淮陰。曹公表先主為鎮東將軍,封宜城亭侯,是歲建安元年也。先主與術相持經月,呂布乘虛襲下邳。下邳守將曹豹反,間迎布。布虜先主妻子,先主轉軍海西。(後來……)先主求和於呂布,布還其妻子。

曹公厚遇之,以為豫州牧。將至沛收散卒,給其軍糧,益與兵使東擊布。布遣高順攻之,曹公遣夏侯惇往,不能救,為順所敗,復虜先主妻子送布。曹公自出東征,助先主圍布於下邳,生禽布。先主復得妻子,從曹公還許。

五年,曹公東征先主,先主敗績。(魏書曰:是時,公方有急於官渡,乃分留諸將屯官渡,自勒精兵征備。備初謂公與大敵連,不得東,而候騎卒至,言曹公自來。備大驚,然猶未信。自將數十騎出望公軍,見麾旌,便棄眾而走。)曹公盡收其眾,虜先主妻子,並禽關羽以歸。

建安四年十二月劉備離開曹操,五年正月衣帶詔事發,曹操征劉備。這麼短時間內應該搞不出第二批妻子來,所以推算是同一批,至此,第一批妻子在經歷兩失兩得後,徹底拜拜了。

曹公以江陵有軍實,恐先主據之,乃釋輜重,輕軍到襄陽。聞先主已過,曹公將精騎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餘里,及於當陽之長坂。先主棄妻子,與諸葛亮、張飛、趙雲等數十騎走,曹公大獲其人眾輜重。

《趙雲傳》:

及先主為曹公所追於當陽長阪,棄妻子南走,雲身抱弱子,即後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後主母也,皆得免難。

只說趙雲救出了劉禪,其實這一次丟沒丟其他兒子這個事兒不一定。。。

反正我覺得動不動就被拋棄,對孩子的成長不利~┑( ̄Д  ̄)┍

好吧,曹操確實在宛城也干過這種事,就算不考慮曹昂的孝心,次數上也還是劉貝貝佔優啊……


以優生學的角度應該是曹操 文有曹沖 曹植 政有曹丕 武有曹彰 孝有曹昂
至少都是後人認可的

非常好的假議題
然而你是無法選擇你的父親
每個父親都是獨一無二的


先主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


推薦閱讀:

你會多久給父親打一次電話呢?

TAG:曹操 | 劉備 | 父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