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少年張三丰發現個bug,西遊記是明朝寫的,但是少年張三丰里有個鏡頭就有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的泥人!?

在吳承恩寫西遊記之前是否有關於這方面的傳說?


西遊記是取材於《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和民間傳說、元雜劇,經過作者再創作後形成的小說。元代的時候就已經有西遊記的元雜劇了,所以說不能算是bug。


題主居然在意這個?劇中張君寶和岳飛是同時代人,岳飛死於公元1142年,那時張君寶已是青年,明成祖朱棣生於1360年,張三丰到永樂年間還在活動,民間相傳張三丰活過百歲,也不至於又續命一百年啊!況且劇中武當七子也個個跟張君寶同時代活動,全都活到明朝,太極拳續命的力量有點可怕。

張衛健演韋小寶的時候說建寧格格是還珠格格的姐姐,打馮錫范時說他對不起金庸,康熙年間的人物認識乾隆年間的人物……還認識作者,韋小寶都成死侍了。

武當七子除張翠山外,其餘均被黑成白痴,宋遠橋就是成大官演的,我估摸著編劇也許連倚天屠龍記都沒看過。皇阿瑪演了師傅送張君寶下山,但沒見到郭襄和何足道。有人也許會反駁這不是根據金庸原著改編,但殷利亨被金庸改成殷梨亭乃屬原創,張翠山愛的那女人原名叫素素,這說法很難讓人信服。問題在於張無忌她娘死的早,這個平行世界裡張無忌是不是沒法出生了?


嚴格講,有點問題。

如果說創作者把電視劇的年代挪到元朝,這個場景是說的通的。因為取經四眾的人物形象,是在元朝中後期差不多定型的。

這是廣州博物院藏的一個元代瓷枕,有孫悟空、豬八戒的形象,唐僧後面的形象應當可以看作是沙和尚,但是和當前的通行本有些區別,說明這個人物後來還要繼續流變。《三寶太監西洋記》里記載說唐僧去西天過軟水洋,跟著三個徒弟是齊天大聖、淌來僧和朱八戒,沒有沙和尚的事兒,多了一個淌來僧。瓷枕上最後這個打華蓋的人或許就是淌來僧。

這個瓷枕一般認定年代是在元中期至晚期。再早一點的也有一個瓷枕,現藏在河北博物院,有孫悟空的形象,有唐僧的形象,另外還有一個人,有人說是豬八戒,有人說是「深沙神」也就是沙悟凈的原型。但不管怎麼說,少個人,也就是三個徒弟中至少有1個沒有定型。

再早期一點的材料,比如有答主提到的《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三個徒弟里能說上定型的就1個半。1個是猴子,書裡面叫猴行者,而且只是初步定下了人物的背景資料,各種數值和人物建模還有很大的變化;另外有半個是深沙神,據說和沙悟凈有關係——我對於這一點有所懷疑。但不管怎麼樣,確實沒有證據證明在元代之前三個徒弟的形象已經出現了。

而少年張三丰的故事背景是南宋初期,所以這個確實是有問題的。

不過,這種電視劇本來就是娛樂劇而已,沒必要看得那麼嚴謹……


《西遊記》的創作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唐太宗貞觀元年(627),25 歲的和尚玄奘徒步遊學天竺(印度)。他從長安出發後,途經中亞、阿富汗、巴基斯坦,歷盡艱難險阻,最後到達了印度。在那裡學習了兩年多,並在一次大型佛教經學辯論會任主講,受到了讚譽。貞觀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長安,帶回佛經 657 部,轟動一時。後來玄奘口述西行見聞,由弟子辯機輯錄成《大唐西域記》十二卷。但這部書主要講述了路上所見各國的歷史、地理及交通,沒有什麼故事。

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彥琮撰寫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則為玄奘的經歷增添了許多神話色彩,從此,唐僧取經的故事便開始在漢族民間廣為流傳。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經詩話》,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會》等,元雜劇有吳昌齡的《唐三藏西天取經》、無名氏的《二郎神鎖齊大聖》等,這些都為《西遊記》的創作奠定了基礎。吳承恩也正是在漢族民間傳說和話本、戲曲的基礎上,經過艱苦的再創造,完成了這部偉大的文學巨著。

所以說,在吳承恩寫《西遊記》的時候,《西遊記》的故事脈絡就已經大致出現了,不信有圖為證:

這張圖來自敦煌榆林窟(不是莫高窟,敦煌不止一個石窟群),創作年代是西夏。眾所周知,敦煌在北宋年間被攻佔,石窟廢棄。這張壁畫裡面已經出現了孫悟空,就是那個毛臉雷公嘴的和尚,所以張三丰里出現《西遊記》人物很正常。


西遊記是明朝成書的,可是唐僧孫悟空這些形象不是明朝才有的啊


因為,西遊記不是作者自己創造的,而是整理修編的。所以在他整理之前就有各種民間傳說了。有泥像不足為奇。


西遊記這個真不算。
關於唐僧取經的故事,在歷史上是實有其事的。唐太宗時,僧人玄奘曾去天竺諸國取經,前後歷時十七年之久。備歷艱險,歸國後又譯成佛經七十三部,對中國佛教的發展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其後沙門慧立為作《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記其旅途中的諸般經歷、頗多神異色彩,為這一故事在日後被逐漸幻化提供了基礎。

另外,唐代的寺院里盛行俗講(一種通過一定的故事情節來演述佛教經義的通俗講唱形式),玄奘取經的故事由於帶有一定的傳奇性,所以理所當然地也就成了俗講的素材。從今存的約成於唐末五代的《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來看,取經故事在當時就已經遠離了史實,而且間架結構已初具規模了,特別是道教的神仙西王母,已被納入故事中。

到了金、元時代,由於佛、道兩教並興,取經故事也得到了進一步的豐富和發展。在元人楊景賢的《西遊記》雜劇中,取經故事的內容已相當完備了。並且大批的道教神仙都已進入了其中。元人對於取經故事的豐富和發展,為《西遊記》小說的最後寫定奠定了最直接的基礎。總之,從這個故事的流傳和發展過程來看,《西遊記》的成書體現出一種滾雪球式的累積的特點。也就是說,它是在長期流傳的過程中被不斷地增入新的東西而逐漸豐富起來的,故事在傳播的過程中一直處於增值的狀態中。


到了吳的時代,西遊記已有了很多版本


《西遊記》成書於明,但是從唐開始的《大唐西域記》已經開始描述取經的的故事。唐末的《獨異志》《大唐新語》等都記載了玄奘取經的故事。
成書於北宋年間的《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中,無豬八戒,但是出現了一次「探沙神」,以及「猴行者」的形象,其自稱「花果山紫雲洞八萬四千銅頭鐵額獼猴王」。
所以宋時出現西遊記里的人物形象是可能的,但是和《西遊記》里描述如出一轍確實有點超前了。畢竟第一部文人獨立,是獨立創作的白話長篇是《金瓶梅》。《水滸》《三國志演義》和《西遊記》都是有長期演化過程的。


張三丰失憶的時候還說自己是中國人呢。這劇雷點太多。哦不 應該說張衛健演繹的古裝劇就不能正經的看。


需要闢謠多少次,學界已經不大認可吳承恩是西遊記最終形態的作者了,因為幾乎沒有有力的文獻支持。

西遊記映射著中國人民由古至今共通的精神內涵和理想浪漫,是唐代以來上千年中華勞動人民和曲藝藝術工作者共同的智慧結晶,直到明代故事才最終系統化、集結化,而不是一兩個作者憑空構思的。

【近代學者如何考證出並斷定《西遊記》作者是吳承恩?】黃粱:嗯,題…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236741/answer/71110732?utm_source=zhihuutm_medium=social (分享自 @知乎 安卓客戶端)


推薦閱讀:

黃帝真的存在嗎?
封神結束到石猴出世期間,天庭人間發生了哪些事情?
龍可以怎麼吃?
易中天認為女媧的原型其實是青蛙,有道理嗎?

TAG:西遊記書籍 | 神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