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錢鍾書的《圍城》被譽為「新儒林外史」?

這兩部書的共同特徵都有哪些呢?


這兩部小說是我最近幾年最常看的小說。
兩者的同或不同,沒有做長時間的思考,不敢裝X亂答。
儒林外史有辛辣的諷刺,當然也有對真名士的描寫。范進中舉那一段讓很多的人知道了它,也讓很多的人因為這一段對儒林外史枉下結論,以管窺豹。通讀下來,你會發現這是一部太偉大的小說,裡面有太多讓人捧腹和感嘆的事物人物。
儒林外史是小說里的長鏡頭,沒有固定的第一人稱主角。這和圍城是不同的。
兩者的諷刺,略有不同,圍城裡諷刺的人和事,有些讓你覺得可以原諒或當不起,比如人的長相或情感。儒林外史里的諷刺則顯示大氣得多。
待我有時間再編一些吧。。。


差遠了。

吳敬梓在儒林外史里寄託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怹不是自稱吳泰伯後裔嘛。

清朝這幫人啊,包括蒲松齡,包括吳敬梓,絕對是中國文人地命海心、腦臀分離的祖宗。

搞得好的是儒林外史

搞不好的,就是女仙外史、野叟曝言了。

當這個缺德傳統不斷的發展,以至於走到了它自身的反面時,

瓜熟蒂落,就是老舍

發人深省的涼。


《圍城》啊,你可以理解為一個文人太聰明的苦惱,不損人難受啊。

活。狗。

沒什麼想法。

或者說,趙偉洲托生在一個文人世家,長大了以後攢的冊子。


試著說下。
第一,描寫的都是讀書人這一階層,所謂的「儒生」。
第二,特殊的時代背景,一個是封建社會的末期,一個是抗戰時期。都是很有特點的背景。
第三,《圍城》的好多比喻都是非常精妙的,諷刺的意味十分明顯,和儒林外史豐富的諷刺手法有可比性。
暫時就這麼多,想到補充。


被比為新儒林外史還可以,「譽為」……儒林外史還不夠格吧


圍城好,但比「儒」還有很大差距,圍城你能很明顯的感覺:哦,這裡作者想嘲諷他,這裡想諷刺他,你就看懂了。而儒林外史,是那種鉤鉤相連,埋下數個小伏筆,然後前後一對讀各種趣味


完全不好比。

圍城就是一位段子手沒事幹了,把自己的編的段子穿起來燒一燒,除了嘲諷就是嘲諷。有一本匯校本對比不同的版本別有一番惡趣味。


儒林外史好歹刻畫了理想人物寄託了作者的抱負,雖然祭泰伯那一段我覺得有點迂。最難得的是最後寫了一個市井小民作為真正的知識分子代表。

多說一句,有人說唐曉芙在圍城的作用就類似王冕之於儒林外史,講老實話我不能同意。兩者唯一的共同點就是開頭出現之後就沒出現過。這也能做比較?照這個理論,秦老爹也沒出現過了。


推薦閱讀:

有哪些類似(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的詩句)讀起來霸氣磅礴的詩句?
中國的戲曲在現代算不算一個雞肋?

TAG:國學 | 圍城書籍 | 錢鍾書 | 中國文學 | 儒林外史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