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到處限速的時代,汽車廣告還是以速度、操控為賣點?

哪有機會開快呢?


因為汽車本來就應該以速度和操控作為賣點。

限速的目的是為了保證安全,所以才會對駕齡偏低和鬧市區進行限速。越來越多的交通事故讓人們買車的時候越來越關心有幾個安全氣囊,A柱B柱的強度硬度,配備了多少安全輔助裝置,還有車盲對鋼板厚度的敏感等等。還有就是內飾的精緻以及舒適性也影響消費者的購買,不是每個人都願意一輩子在憋屈的市內開車的。

泥濘的鄉間小路,寬敞平穩的高速公路,深夜起伏的盤山公路,或者是有組織的賽道活動,這些才是真正考驗一輛車真正實力的地方,這些才是駕駛員願意全身心投入去跑的路。

但是,一切安全性,舒適性均建立在速度和操控的基礎上。

面對突發事故時候的緊急加速才是保證安全的基礎。過彎的轉向以及底盤調教來保持車身的平衡,四輪不同方式的傳動才是保證舒適的基礎。那些指望在關鍵時刻靠著車身配備的安全系統來脫險的人們,是在用屁股在開車。

現在有駕照的人越來越多,不會開車的人也越來越多。

如果說駕駛員是車的靈魂,那麼速度和操控,才是車的生命。


根本原因在於:每個人的需求不同,並不是每個人都追求速度和操控,也不是每輛車都以動力和操控為賣點。

  • 主打操控和速度的車型主要是B級運動車型和兩廂鋼炮(性能車、超跑自然不必多說),例如:寶馬3系、凱迪拉克ATS、君威GS、高爾夫R、尚酷R、寶馬M135、寶馬M235等車型。舒適性收到影響,但是駕駛感受非常棒。
  • 主打舒適環保的車型主要為某些B級車、大部分C級車和D級車,當然也包括MPV車型,比如S60、賓士C級、奧迪A4、5系、7系、賓士S級、奧迪A8、別克GL8、賓士R級等等。

具體原因在於:

  • 作為一個代步的機械工具,速度是衡量其價值的非常重要因素之一(動力是劃分同一款汽車不同價格的決定性因素之一,另一個是配置);
  • 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買車,不必過多考慮後排乘客,更願意選擇具有操控樂趣的車型;
  • 也是更重要的一點,速度與操控並沒有什麼必然性的聯繫(並非速度快的車一定操控好,也並非小排量車型不具備駕駛樂趣),下面具體咱們一一分析。

---------------------------------------------------------------割-----------------------------------------------------------------------
一、先說操控。
操控這個詞,本身更加偏重感性認識,很難用具體的數據去理解,但是可以通過汽車的一些特性去感受。以下對比以運動車型和大型豪華轎車作為樣本。

  • 懸掛的韌性(也可說路感)。例如BMW E90 325I和BENZ S400L,前者作為一代運動車型的標杆,駕駛時可以清晰的感受到哪怕是路面上的一粒小石子,後者作為D級車最強(沒有之一),可以輕鬆的過濾掉大部分路上的凹凸。前者是為了提升操控,幫助駕駛者了解當前路況,後者則是為了滿足後排乘客的最大舒適性。
  • 轉向系統。精準而虛位較少的轉向系統可以在高速度變道或者緊急轉向的時候,給予駕駛者更多的信心,甚至可以有效的避免事故。方形盤急打後的回位則可以保證汽車在掉頭或者大方位變向後迅速回正車頭,即出彎時就可以大油門加速。

轉向精準的汽車通常是機械助力,需要很大力氣來控制方向盤,日常駕駛不利於舒適性,所以現在很多汽車配備電子助力系統甚至DAS線性助力(英菲尼迪Q50)。

  • 底盤調教。運動車型的地盤調教都具備很強的韌性,在過彎的時候側傾較小,在高速行駛時能夠感受到地盤的整體性,不鬆散。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人車合一」。

以上可以看出,操控性能和速度並無必然性聯繫。

二、再說說動力。

  • 雖然題主說現在城市四處都是限速攝像頭,很難在城市放開了開,但是我個人認為,動力這東西,可以一般情況下用不到,但是需要的時候必須有。可以想像一下,在城市中超車,一腳油門後汽車馬上領會意圖,迅速做出回應的感受,肯定是要好過一腳油門踩下去,汽車變速箱思考一秒鐘再狂奔的感覺。這一點需要通過變速箱和發動機的調教才能達到。
  • 即使是市面上以商務、舒適作為主要賣點的汽車,同樣也有高動力車型。比如賓士 S600 、S65 AMG、E63 AMG,奧迪A8 W12、S8、RS7、寶馬760LI、M5、M6,輝騰W12,雷克薩斯LS600等等。而這些高動力車型的價格一般都是200W以上。

---------------------------------------------------------再割----------------------------------------------------------------------------
所以說,並不是所有汽車都以操控和速度作為賣點,但是在汽車的發展歷程中,追求更高的速度、更完美的操控是汽車進步的重要內在動力。
鏈接一個汽車0-300KM/H的加速視頻
視頻封面2010年度0-300加速最快車型,F1隻能排第二。第一名1秒破300公里時速視頻

以上,謝謝!


法律限速度但沒限加速度呢。


我覺得題主的問題先天不足。

如果是主打運動的車型自然要宣傳速度和操控,他們的目標人群就喜歡「推背感」以及在高速上竄來竄去。而且嫌高速不爽的還可以去賽道飈嘛,那裡開300碼也不會被罰款。

至於那些主打家用和舒適奢華的車型誰會宣傳什麼速度和操控,所以題主的問題一開始就是個偽命題。


開車如何才能安全?
我的理論很獨特,也很實用,那就是:
把身邊所有的司機都當成傻逼!

舉個例子,你左車道,前面沒車,紅燈,右邊車道排一溜車,實線不能變道你這時候可以加速到路口嗎?
答案是不能,因為總有傻逼會為了省一兩秒變道。
手機打字不多說,類似例子太多。

不要在任何情況下指望別人的智商和車技能拯救你的生命,在這種情況下,一輛加速度和操控較好的車就是你的武器,你的依仗!

駕齡8年,開過基本所有地形地貌,春運長途等等,累計約28公里,只在第一年出過一次追尾,原因就是我把前車智商想太高了。


很多人認為操控和速度在城市裡用不著。 這是一個十分錯誤的認知。 首先說明廠商說的速度,不是最快時速,而是加速度(渦輪增壓車型的流行,也有一部分是因為其加速快,最高速度一般的特性)。
加速快,操控好能大幅度提升車的安全性。不管是城市裡還是高速上。加速快,操控好,相當於一個身手敏捷的小夥子,加速慢,操控不好,相當於耳暈目眩的老年人,這兩種人誰躲避危險的能力強呢?
腦補以下場景:
黃昏,雙向國道,你正前方一輛噴著黑煙的大卡車在不緊不慢地開著,好了,下一步你打算怎麼辦?在他後面吃灰嗎?

當然不!正確做法是跟車到一條直路,確認對向車道沒車的時候,準確,快捷地從對向車道超過前車(千萬不要從右側超車!一定是左側對向車道!),這時候加速度和操控的價值才能完美體現。


愛上一匹野馬,但我的家裡沒有草原。首先你喜歡的基本都是野馬。


行駛性能更高意味著更高的設計極限,也就意味著更好的安全性。直到今天,道路安全依舊是一個不可被忽視的問題。


違規的時候就可以開快。

速度和操控是主動安全的保障,超車時,盡量減少兩車並排的時間和轉向精準到位極限高這些都有著駕駛感以外的明確意義。

男人不就是車槍球么


表面上看你所說的 兩個點是矛盾的..

其實不矛盾, 限速 限制的是汽車的極速,是速度上限。
汽車銷售 宣傳中基本從沒有關於汽車極速的宣傳,只有加速能力 常見的百公里加速。汽車的加速能力遠比車本身能達到的極速更受消費者關心,事實上來講,加速能力確實也很重要,體現的必要的超車過程中,以及匯入高速後迅速提高到車流的平均車速,這樣能保證你和其他周圍車輛的相對速度是變小的,是安全的。 當然加速體現出的快感也是消費者追求之一。
關於操控,當然要追求了。排除全部,相當一部分的駕駛者還是很在意操控感受的,過彎的舒適性,高速變道的穩定性。不僅僅關乎於駕駛樂趣,更重要的是緊急情況下車輛操控性 可以保證安全通過


賣點,賣點!


你開300km/h在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都會超速,所以汽車主打動力和操控跟道路限速沒什麼直接關係,上了二環布加迪也不能過80,但是,我們肯定買不到最高車速就到80km/h的車。所以極速只是動力性能的指標之一,另一個指標叫做加速度。
先說極速,汽影響車的極速主要因素來自於輸出功率,當然車身的穩定性、空氣動力學、制動系統、輪胎等等都是因素,這些是制約因素,保證你開到400km/h不至於散架飛起來。但首先你得有大功率,才能讓車跑這麼快!道路限速制約汽車動力性能的,只有最高速度。所以,我們也很少見到廣告上說我車能跑到多少多少邁來表現動力的。
再說加速度,加速度的影響因素就不僅僅是輸出功率了。首先有個東西叫做扭矩,(貼百科)就是指發動機從曲軸端輸出的力矩,在功率固定的條件下它與發動機轉速成反比關係,轉速越快扭矩越小,反之越大。(貼百科完)理解不了的話,找個換擋山地自行車,蹬著不費勁但蹬慢了不往前走那檔,就是扭矩大,但轉速(蹬車的速度)就得高,爬坡就不那麼累。所以,扭矩影響加速度,而變速箱最大程度的影響扭矩。如果一輛車的變速箱性能不好,3檔你想超車,一踩油門車瞬間變5檔了你還超個屁啊!所以,主打車輛動力,主打的是加速度,是我變速箱的設計、調教和發動機的功率、調教。
加速性能為什麼有用?來講個故事。在一個陽光明媚秋高氣爽的周末,你帶著媳婦孩子開開心心的以80km/h的速度走在國道上,準備去100km以外的景點郊遊。突然前面就發現一輛大卡車以40km/h的速度龜速前進,那麼請問你是以40km/h的速度跟著大卡車走完後面80多km,下午三點到景點挨媳婦罵,還是超過去繼續你愜意的旅程?ok有人一定說超不過去我就不超,那你就在大貨車後面忍受著尾氣、掉渣的風險,大貨車也很容易剎車失靈哦~我知道一定還有人說,前車這麼慢qq也能超啊!是啊,qq當然能超了啊,可是只有兩車道你要從對向車道超車對嗎親?你在對向車道的時間多1s,就多1s危險對嗎親?更何況很多超車的機會是轉瞬即逝的哦~
ok廢話這麼多說個故事的意思就是,大貨車就是定時炸彈,要麼躲開他,要麼超過去,你在他附近多一秒,就多一秒危險。而這只是情況之一,當你遇到危險需要快速通過的時候,你再發現自己的車0-100km/h需要15秒,一切都晚了親。


因為廣告賣的是idea 而不是產品。

廣告里一輛好車給你的暗示不在於車 而在於那種帶著性感妹子在曠野中狂野賓士漂亮漂移的生活的可能性。
這跟你在限速與否的時代無關。

當然也有那種給你偽中產階級生活幻覺的 他們強調的是有輛小車可以隨意都市閑逛接送妻兒的,他們廣告肯定不主打速度。

貴國還有種給你能夠平穩行駛於鄉間小道運送娃哈哈贏取白富美開間雜貨店走上人生巔峰的麵包車,人家找王寶強做廣告賣的是容量。

你看重什麼 你就看見什麼。


不然呢?難道推出一款汽車,廣告是:不管限速多少,我們肯定不會超速!

賣出去就見鬼了


在公開的廣告中,現在把速度和操控作為賣點的車,似乎不多了吧?
在廣大消費者中,把這兩點作為首要選車標準的是極少數的。大部分消費者還是奔著家用實用去的。


樓上那麼多專業的,我調侃兩句吧
幾百年了人類審美觀不斷改變,女權主義覺醒再覺醒,大胸美臀不還是男性擇偶標準?


就好比現在人們很少需要乾重的體力活,但大家都在鍛煉身體。


因為在低速時,也要加速和操控汽車。


購買時的決策與具體使用其實有很大出入的。
買車不僅僅是買一台代步工具,更是擁有一個可以自己掌控的精緻的機器夥伴
就像買房,買的不是容身之所,而是家的感覺;買書並不一定是為了閱讀,而是那種擁有知識天下我有的感覺。

so,購物時,很多人都是主觀帶有感性的。帶上速度、操控這些賣點就是可以讓你腦補擁有了這輛車以後你會如何如何。。。。


讓你選擇坐在哪輛車上更安逸更放鬆:
一輛最高限速340碼的車與一輛最高限速240碼的車都在高速公路上以120碼的限速開,
理論上絕對是坐在最高限速340碼的車上更安逸更放鬆震動也更小。
速度越快兩輛車的「體質」差異就會越被放大
日、韓系的車與德系的車在避震上開在市區里感覺不出什麼差異,開高速差異就出來了。

以日常需求來說:
1.操控越好的車代表方向盤打哪方向就越指哪。(這是真的)
除了方向盤的轉動能對輪胎的反應快外

極端情況為例:車輛行駛過一個看似不起眼不會引起注意的公路上的小浮坡上,車子會因為開過小浮坡而起伏,車子的起伏動作會造成輪胎壓在公路上的重量會減
輕,此時你明明能感覺到也知道輪胎絕對還在地上,但你打了向右25度的方向盤後實際上車子只向右轉了15度,並且此時你眼見要撞上前面的車了,於是你應激
地向右打了35度的方向盤來調整,但此時由於車子已經從起伏的狀態中落到地面了,於是這一次你就真的讓車子向右轉了35度,再然後由於車子沒有排除外力對
輪胎轉動的影響,由於行駛中的車速對輪胎側面的擠壓又讓你的輪胎轉動多了10度,因為輪胎受到了外力的轉動你的方向盤也跟著自己動了,此時由於你沒有採用
標準的握法抓牢方向盤,於是你的手又由於方向盤的異常轉動鬆脫了手,在你抓狂地努力找回方向盤中心點的時候,由於方向盤的回力再加上高速下地面對輪胎側面強力的擠壓擾動,整輛車開始晃動,方向盤也跟著晃動被各種甩動,在你用力想抓牢方向盤找回中心點的時候,車子已經過了臨界點,瞬間方向盤自己開始反方向向左甩了一百多度,於是......又一起以90度橫撞高速公路左側隔離帶的慘劇
發生了....
這些對操控的干擾,都是「操控好」要解決的。

2.加速越好超車越輕鬆。
即動力隨叫隨到,如油門響應快,而且比較線性。
兩者都能讓你開車更自信、更輕鬆、更安逸,也都有安全方面的涉及。

上面想像力太豐富了點,如果編得不太像請輕噴XD


推薦閱讀:

聽說減速帶車開的越快越穩,真的嗎?
為什麼不把汽車做得小一點?
為什麼側方位停車時倒車入位比較方便?如何從物理學角度分析解釋該現象?
如何看待汽車設計的套娃現象?

TAG:汽車 | 賣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