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參與高適同為邊塞詩人,但寫作風格有什麼不同?
坑已填。
瀉藥,前段時間又忙又懶,拖到現在來回復,高岑二人的集子不在學校,我也好幾年沒有翻閱,全憑印象答題,或有疏漏,請不吝指教。
邊塞題材魏晉朝已有之,後經初唐四傑與陳子昂進一步推動發展,全盛於盛唐時期。其間王之渙、陶翰、李頎等都是重要詩人,皆有從軍經歷的高岑成就最高。二人之名並稱首次出現在杜甫《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適虢州岑二十七長史參三十韻》:「高岑殊緩步,沈鮑得同行。意愜關飛動,篇終接混茫。」雖因題材並稱,二人風格實則迥異,一言要之,則「高適尚質主理,岑參尚奇主景」。(《詩譜》)
先說高適,其長處在於反映社會現實的深度,非同輩諸人能及,《河嶽英靈集》里殷璠形容他「詩多胸臆語,兼有氣骨」。早年詩歌多寫其懷才淪落之困苦,比如《宋中十首》:「梁王昔全盛,賓客復多才。悠悠一千年,陳跡唯高台。寂寞向秋草,悲風千里來。」用黃金台典,心跡一目了然。「寂寞悲風」句,雖懷悲歌,然寄語蒼涼中自顯慷慨之壯氣,這種特質貫穿高適創作生涯。如果止步自我抒發,那麼高適成就不過爾爾,後來奔赴邊塞,通過切身的體察,把邊塞題材從書齋詩人的空洞想像中解放出來,呈現了更真實的冷峻現實,這其中的力作,就是膾炙人口的《燕歌行》,這首詩傳達出相當複雜的思想感情。
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男兒當建功立業的信念)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也是要批判一個)
校尉羽書飛瀚海,單于烈火照狼山。……身當恩遇恆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邊庭飄搖那可度,絕域蒼茫更何有。殺氣三時作陣雲,寒聲一夜傳刁斗。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勛。(描寫戰鬥之艱苦)
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邊塞環境之惡劣)
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啼離別後。少婦城南欲斷腸,徵人薊北空回首。(徵人與家庭的痛苦)
該詩幾乎是全方位地囊括了邊塞題材,高適的書寫情深意遠,既給人高亢悲壯之感,又不諱蒼涼艱難的實境,與岑參的奇麗雄渾截然不同,更與其他詩人浪漫化的憧憬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同時此詩也體現出高適鮮明的個人寫作風格:慷慨激昂,縱橫跌宕,不工文飾,氣骨琅琅。
閑話時間:其實我小時候讀的第一首高詩,是《聽張立本女吟》,所以他的形象在我心中似乎一直有重大偏差。(蹲牆角)
岑參下次再來填坑啦,關鍵詞:意奇,語奇,調奇。
=============填坑啦====================
老杜說:岑參兄弟皆好奇。岑參前後風格有所變化,奇則是不變的特質。早期岑參因為蟄伏山林而詩風清淡,類右丞之屬,比如《終南雙峰草堂作》、《終南雲際精舍尋法澄上人不遇歸高冠東潭石淙秦嶺微雨作貽友人》等。早期作品我比較喜歡《高冠谷口招鄭鄂》,全篇如下:
谷口來相訪, 空齋不見君。
澗花然暮雨, 潭樹暖春雲。
門徑稀人跡, 檐峰下鹿群。
衣裳與枕席, 山靄碧氛氳。
全詩雖偏青澀,但頷聯「然」與「暖」依然能看出岑參本人有意的琢磨。這種力求出奇的鍊字法,幾乎可以在大部分作品中找到。
而後兩次出塞經歷與年齡的增長,岑參不僅沒有抹去「奇」的藝術追求,反而在豐富的邊塞素材中得到了釋放。與高適以內容取勝不同,岑詩脫去了思想的沉重,而用浪漫的眼光刻邊塞風光。比如人人皆可背誦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以《走馬川行》為例,「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開篇振發,氣勢雄渾,音律錯落,以一個大廣角展開了塞外風景的瑰麗神奇。其後大量運用各種修辭手法,精準敏銳地捕捉感覺印象,寫出了諸如「夜吼」、「大如斗」、「石亂走」、「面如割」等一系列誇張貼切的比喻,語意皆新奇,將高詩中用以烘托慷慨的惡劣環境,變成了壯觀奇麗的審美對象。這種藝術的追求也體現在《天山雪歌送蕭治歸京》、《輪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等一系列優秀作品中。可以說,岑參解放了以往囿於邊地之苦、家鄉之傷、男兒立業的題材格局,以昂揚樂觀的心態描寫邊塞大漠的自然景物。
另外,高岑二人都愛用跌宕的歌行作為載體,但岑參明顯在音律上更為用力,或急轉沖折,或朗朗鏗鏘,力求調奇,這個諸君只要找幾首來朗誦都會有所感悟。
有意思的是,殷璠《河嶽英靈集》因成書尚早,並未見到二次出塞的成熟作品,就已斷言其「語奇體俊,意亦奇造」,真是三歲看八十呀。(遠目)
最後來一個簡單的總結吧。
高適內心有戲有抱負,形式雖然質樸,但一字不改就可上呈頭頭腦腦作為基層改革的依據,後來成為了唯一的「有唐以來詩人之達者」。
岑參浪漫又樂觀,沒有什麼敏銳的政治性,天賦都點藝術修為上了。
謝邀。
邊塞詩人的評價大概類似盛唐詩人、田園詩人,這樣輕巧不負責任的標籤是為了更方便和系統地定位。更不客氣一點,最適應這樣標籤的往往是考試和向外行人爆料吹牛。真正對詩歌有體認的人對這樣的評價不屑一顧。
一、年紀
高適比岑參要大11歲,這什麼概念,李白也比杜甫大11歲。李白742年入京名動天下的時候,杜甫30歲還在各地漫遊,剛剛寫了《望岳》不久。這樣就好比一個是唐帝國範圍內的大詩人全民偶像,一個連地域性的聲名都沒有。更極端一點,現在隨便從知乎里找兩個年齡差在11歲的用戶,你會發現兩者是嚴重不對等的,一個可能是年薪百萬的著名人士,一個還是學校的菜鳥什麼都不懂,這種傾斜是幾乎災難性的。因此那些能穿透時間的迷霧看出某個年輕人具有非凡才能的人總會得到更高的稱讚,被稱為伯樂。網路小說里穿越回去的主角們,無一例外地完成了屌絲的逆襲。這就是時間的偉力。
二、氣質
高適和岑參的經歷也不同,高適和李白一樣,很早就到處遊歷,有明顯的遊俠氣質。遊俠可不是武俠里的大俠幾乎不用考慮吃穿住行,每一件事都是現在進行時,給人的鍛煉和衝擊是全方位的,你可能今天在路上看到最底層的人們流離失所,明天就在某個士族家裡歡飲達旦。而岑參是岑文本的重孫,要是看過電視劇《貞觀長歌》就知道岑文本那可是權傾朝野的大人物,即便在《貞觀之治》這樣更偏重歷史真實的劇裡面他也露過幾次臉可以說是絕對的名臣。岑參身上的文士屬性是骨子裡的。
三、作品
岑參歌行體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輪台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高適歌行體代表作《燕歌行》:
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摐金伐鼓下榆關,旌旆逶迤碣石間。校尉羽書飛瀚海,單于獵火照狼山。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當恩遇恆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啼別離後。少婦城南欲斷腸,徵人薊北空回首。邊庭飄颻那可度,絕域蒼茫更何有。殺氣三時作陣雲,寒聲一夜傳刁斗。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勛。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稍微一對比就知道兩者的差異,岑參的每一句都是精切的老實話,即便一夜春風來這樣的比喻,還要在前面點出忽如二字。最後的結尾也是虛實之間的轉換,有餘味卻又恍恍惚惚,不拘泥於生命個體。高適則不同,從第一句下筆就是濃烈的潑墨風格,全是大角度切換,這裡面牽扯到的人物典故幾乎就是一部傳奇色彩的好萊塢史詩大片,最後的結尾也是慷慨激昂,看得人熱血沸騰,有一種雖九死尤不悔的壯烈在。
看完了個人的邊塞風格歌行代表作,再轉入兩人的生活作品,你會發現這兩人仍是如此的不同。就拿兩首千古流傳的七絕舉例:
岑參《逢入京使》: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高適《別董大》: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這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氣質,岑參筆觸的彷彿杜甫的翻版,而高適則是李白的翻版。《逢入京使》有多切實,多百感雜陳,《別董大》就有多浪漫,多意氣凌人。你以為高適就一直這麼目下無塵嗎?《別董大》的第二首告訴你遊俠生活的另一面,是幾乎看不到未來的絕望和現實:尷尬無奈,懷才不遇,舉步維艱。
六翮飄颻私自憐,一離京洛十餘年。
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
四、態度
一切詩歌史,是一個個詩詞的天才們追求、寂滅、核爆的絢爛歷史。一切風格的不同,是詩人們生命氣質的不同。
杜甫評高適:"方駕曹劉不啻過。"岑參高適的優劣
的看法是;
1,岑參有詩382首,邊塞詩68首,佔17.8%,高適存詩241首,邊塞詩15首,佔6%
2,岑參七古歌行可圈可點者多,而高適只有《燕歌行》一首。
3,岑參詩歌中既有創造自立新意的奇特辭彙,也有一種非常健康的情感向四面八方流動;而高詩對邊塞沒有深的刻畫,多的是怨憤,感染力與岑參的詩相比高下自見。
在文學史高適是一位有大名的詩人,我認為這是名大於實。不論從任何角度看去,他都說不上一個偉大詩人,尤其不能和岑參相提並論。
摘錄重點如下:
高適:
起於俠徒之間,終於王侯之榮。豁達事理以辨忠奸,披堅執銳屢立戰功。洒脫任氣而有度,李白同調而太過;忠於國事而有節,杜甫慕求而不得。英豪之氣形於詩,直抒胸臆,敘議間雜,蓋不問比興修飾,隨意出之,興盡筆收。多造景以適意,不求真而逼真。洒脫不拘,從心所欲,似不求詩而詩矣。貴能恰到妙境,再過一分則失之俗滑。
岑參:
蓋雖自有英雄氣概,畢竟三世為宰,幼讀史傳,兼深得京都風尚,故中規諧律。後出塞充安西北庭節度使封常清判官,多作歌行體,英氣乃發作焉。兼有雄闊悲壯之風,然寫蒼茫而入精微,獨有峭拔聳奇之致。英雄暮年,無緣邊事。內地景緻殊異塞外,仍回格律體,不復有歌行焉。
馬千里《詩傳·盛唐詩傳》之邊塞詩(節選)
高適,字達夫、仲武。今河北景縣(時渤海郡)人,祖父高偘,高宗時名將。曾任刑部侍郎、散騎常侍,世稱高常侍。封渤海縣候,食邑七百戶。《舊唐書》:「詩人而達者,唯適而已。」次之者張九齡,封始興開國伯,食邑五百戶。
性狂狷,少不治經典,不事生業。二十歲入長安,旋流離梁宋間,求乞躬耕取給。遊俠文士結交不拘,與王昌齡、王之渙等往還。亦不力詩,意在軍旅。北游燕趙,投朔方、幽州節度使,皆不遇。開元二十六年,客作《燕歌行》以示,乃和之。斯作不聞,和詩大行天下。時年三十五歲。其詞曰:
◎燕歌行
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
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
摐金伐鼓下榆關,旌旆逶迤碣石間。
校尉羽書飛瀚海,單于獵火照狼山。
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當恩遇常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
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啼別離後。
少婦城南欲斷腸,徵人薊北空回首。
邊庭飄颻那可度,絕域蒼茫更何有。
殺氣三時作陣雲,寒聲一夜傳刁斗。
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勛。
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自此居宋中,間遊歷魏楚,蹭蹬十年。時董庭蘭坐累離長安,會於睢陽(今河南省商丘),做《別董大二首》。董庭蘭,音樂家。先是,琴界盛行沈家聲、祝家聲。乃創新調,名越沈祝。
◎別董大(其一)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睢陽太守張九皋奇其才,薦舉應有道科,中第,授封丘尉。出使青夷軍送兵,首次官身出塞。作《使青夷軍入居庸三首》、《送兵到薊北》、《自薊北歸》等詩。
◎使青夷軍入居庸三首(其三)
登頓驅征騎,棲遲愧寶刀。①
遠行今若此,微祿果徒勞。
絕坂水連下,群峰雲共高。②
自堪成白首,何事一青袍。③
【注釋】①登頓,上上下下。棲遲,淹留,漂泊失意。②絕坂,山坡極陡。③青袍,唐制八品九品官員服青袍。
又四年,辭官求見河西節度使哥舒翰。哥舒翰倒屣相迎,委任掌書記,并力薦於玄宗。天寶十四年,拜左拾遺,轉監察御史,佐守潼關。時年五十二歲。自此仕途頗順。
安史之亂,潼關失守,隨扈玄宗至成都。以淮南節度使,平永王亂,征安史叛軍。後因直言,遭貶外任。六十歲遷任劍南節度使,後遷刑部侍郎,轉散騎常侍,進封渤海縣侯。次年終,賜禮部尚書。終年六十二歲。
與杜甫、李白、岑參、李頎等過往甚篤。晚年有《人日寄杜二拾遺》,其詞曰:
◎人日寄杜二拾遺①
人日題詩寄草堂,遙憐故人思故鄉。②
柳條弄色不忍見,梅花滿枝空斷腸。
身在遠藩無所預,心懷百憂復千慮。③
今年人日空相憶,明年人日知何處。
一卧東山三十春,豈知書劍老風塵。④
龍鍾還忝二千石,愧爾東西南北人。⑤
【注釋】①人日,舊俗以農曆正月初七為人日。杜二拾遺,杜甫。②草堂,杜甫居所稱草堂。③遠藩,指南方遙遠地區。預,參與。此指參預朝政之意。百憂復千慮,憂慮極多。④東山,東晉謝安曾高卧東山(今浙江上虞西南)避官。此自況。書劍,古代士人隨身攜帶之物,喻文武。⑤忝(tiǎn),有愧於,常用作謙辭。二千石(dàn),漢制郡守俸祿為二千石,因稱郡守為二千石。東西南北人,孔丘曾稱「今丘也,東南西北之人也」,指四方奔走。
起於俠徒之間,終於王侯之榮。豁達事理以辨忠奸,披堅執銳屢立戰功。洒脫任氣而有度,李白同調而太過;忠於國事而有節,杜甫慕求而不得。英豪之氣形於詩,直抒胸臆,敘議間雜,蓋不問比興修飾,隨意出之,興盡筆收。多造景以適意,不求真而逼真。洒脫不拘,從心所欲,似不求詩而詩矣。貴能恰到妙境,再過一分則失之俗滑。
岑參,出入兩都,求仕十載,後進士及第。首次出塞不得知,回長安與王昌齡、李白、杜甫、高適等游宴。時多感懷酬答之作,頗峻逸。
◎秋夜聞笛
天門街西聞搗帛,一夜愁殺湘南客。
長安城中百萬家,不知何人吹夜笛。
尤《至大梁卻寄匡城主人》「長風吹白茅,野火燒枯桑」句,蒼勁遠闊,已露猙獰。另有山水詩亦清奇追謝眺。有贈杜甫詩,其詞曰:
◎寄左省杜拾遺
聯步趨丹陛,分曹限紫微。
曉隨天仗入,暮惹御香歸。
白髮悲花落,青雲羨鳥飛。
聖朝無闕事,自覺諫書稀。
蓋雖自有英雄氣概,畢竟三世為宰,幼讀史傳,兼深得京都風尚,故中規諧律。後出塞充安西北庭節度使封常清判官,多作歌行體,英氣乃發作焉。兼有雄闊悲壯之風,然寫蒼茫而入精微,獨有峭拔聳奇之致。時年四十。
◎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①
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
輪台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②
匈奴草黃馬正肥,金山西見煙塵飛,漢家大將西出師。③
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風頭如刀面如割。④
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幕中草檄硯水凝。⑤
虜騎聞之應膽懾,料知短兵不敢接,車師西門佇獻捷。⑥
【注釋】①走馬川,河名,在今新疆境內。行,歌行體。封大夫,即封常清,唐朝將領。西征,出征播仙。②輪台,地名,在今新疆米泉境內。③匈奴,唐人多以匈奴泛指西域游牧民族,以漢代唐。金山,指博格多山,今新疆烏魯木齊東。④戈相撥,兵器互相撞擊。⑤五花連錢,指馬斑駁的毛色。草檄,起草討敵文告。⑥車師,為唐北庭都護府治所庭州。佇,久立,此處作等待解。獻捷,獻上賀捷詩章。
豪氣風發泉涌,不下高適。檢取細節,見字如晤,非親歷不可得也。凡六換韻,又三句一韻,急促激越,跌宕暢快,似獨試新體。
有《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尤為後世推重,其詞曰: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台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揮灑自如,似不經意,於才力之餘,多著力鍊字之奇,體式之奇變,實有文氣在焉。雖高岑齊名,於此則迥然有異,蓋俠徒書香之別也。
絕句《逢入京使》,最具平生風貌。其詞曰:
◎逢入京使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安史之亂間,東歸勤王,與杜甫同朝。貶謫虢州長史,又詔回長安,再出任嘉州刺史,後罷官歸隱,客死成都。
嘉州時有《尋陽七郎中宅即事》,其詞曰:
◎尋陽七郎中宅即事
萬事信蒼蒼,機心久已忘。
無端來出守,不是厭為郎。
雨滴芭蕉赤,霜催橘子黃。
逢君開口笑,何處有他鄉。
英雄暮年,無緣邊事。內地景緻殊異塞外,仍回格律體,不復有歌行焉。律體與歌行、樂府,非止體式之別。亦因體式之別,而有豪率、嚴整之分。蓋景物之異,進退之心,表發各歸其體耳。是故岑參起于格律,成名於歌行,又終於格律。以知李白善歌行,杜甫工律體,亦大有所以也。
僅就我了解的幾首詩來說,大致同意樓上的意見
我覺得可以做個類比,岑參和高適的區別,比起李杜的區別,其實更像王之渙和王昌齡的區別,俊逸和莊重的區別吧
前面的答主從思想和語言風格上談了兩人區別,我從另一個也就是語音的角度談談他們兩個的區別,從中可以窺見兩人語言風格差別。
謝邀。
高適行文比較悲壯,偏現實主義手法,擅長夾敘夾議,以政治家觀點來看問題。
岑參喜歡借景抒情,偏浪漫主義手法,擅長誇張和比喻。
大概風格上有點像杜甫與李白之別。在這方面我不是專家,若是說的不對,我已經被打過了。
其實並不是很研究邊塞詩,以僅有的一點知識來回答
岑參的風格較華麗,景物描寫雄奇壯觀,喜歡用比喻誇張之類的手法。高適給人的感覺更加蒼涼悲壯,意象不怎麼華麗,注重寫實。
用兩句話作為對比:
青楓江上秋帆遠,白帝城邊古木疏。(高)
花迎劍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乾。(岑)
推薦閱讀:
※古詩中為什麼很難找到「玥」字。?
※孫悟空的一個跟斗為什麼是十萬八千里?
※有哪些讓你過目不忘的詩句?
※《西遊記》中有哪些細思笑尿的情節?
※如果西遊記出現在當代,和哈利波特哪個會更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