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真的存在嗎?

今天看到黃帝的墓是衣冠冢,突然想知道他是不是真的存在?生活在四千多年前的人和現在的人是不是有很大的差別?黃帝真的有那些神乎其神的本事嗎?


(不是歷史專業,故有錯誤請包涵並指出。以下文字受呂世浩老師的《史記》課啟發,強烈推薦)

關於黃帝,目前應該沒有考古證據的。所以思考黃帝存在與否,只能能靠分析文獻。有三點見解。

1. 歷史是一個文明的記憶。而人從沒有記憶到有記憶,必然是因為發生了極為重大的變故。而人世間最重大的變故應該就是一場席捲每個部落的世界大戰。《史記 - 五帝本紀》開篇簡短介紹黃帝為人後,馬上就描繪了這個世界大戰,和上述推理很吻合:

「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征。於是軒轅乃慣用干戈,以征不享,諸侯咸來賓從。而蚩尤最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咸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藝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貙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蚩尤作亂,不用帝命。於是黃帝乃徵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遂禽殺蚩尤。而諸侯咸尊軒轅為天子,代神農氏,是為黃帝。天下有不順者,黃帝從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嘗寧居。」

2. 太史公司馬遷受過最好的教育,走遍了神州大地,又有皇家檔案,並一生以撰寫《史記》為目標。他所寫的東西,應該是值得信任的。在《五帝本紀》結尾,他講到了這篇的由來,也談到了儒家因為謹慎,沒有多提黃帝的緣故。而太史公之所以仍寫《五帝本紀》,是因為他發現各地人都會談到黃帝。而這種民俗恐怕並不是那麼容易造假的。很可能那場大戰,以及之後黃帝開創的大時代,的確烙印在四方黎民的心中代代相傳。

"太史公曰:學者多稱五帝,尚矣。然尚書獨載堯以來;而百家言黃帝,其文不雅馴,薦紳先生難言之。孔子所傳宰予問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傳。余嘗西至空桐,北過涿鹿,東漸于海,南浮江淮矣,至長老皆各往往稱黃帝、堯、舜之處,風教固殊焉,總之不離古文者近是。予觀春秋、國語,其發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顧弟弗深考,其所表見皆不虛。書缺有閑矣,其軼乃時時見於他說。非好學深思,心知其意,固難為淺見寡聞道也。余並論次,擇其言尤雅者,故著為本紀書首。"

3. 許倬雲先生在《萬古江河》里講到,黃帝一族可能代表了游牧部落,因為《史記》里寫黃帝「遷徙往來無常處,以師兵為營衛」。炎帝一族既號神農氏,則很可能代表了農耕民族。二者的戰爭地點在中國的北方,也是牧耕分界。此外,黃帝一族叫「軒轅」,從字型上看就跟車輪有關。而車輪大概於公元前三千年左右在美索不達米亞出現,或許經過一段時間,傳到了中國。所以所謂黃帝紀元開始在公元前2698,也不是完全沒道理。

以上幾點讓我覺得,關於黃帝的記載,可能與真實有出入,但不是完全假造。


黃帝是一個神
他有著四張面孔守護四方,地母是他的輔佐,漫天雲朵是他的臣子,他擬定了秩序,塑造了準繩,規定了善與惡的分界。
這樣一個神,存在么?
存在的
在你因為行了中國人道德的善事而心滿意足時,是他在獎勵你
當你因為違背了中國人道德的惡事而心懷憂慮時,是他在懲罰你
當你看到惡行而憤怒,當你看到善行而欣慰,是他的引導你
他就是中國人的民族精神的一個主體——不是全部,但至少是主體的一個核心、象徵
歷史學家希望他更貼近人類,賦予了他部落首領的身份。作為部落首領的某個英雄,或許真的有神的威嚴,也被人當做那個神的化身吧?
但那不重要。重要的是,黃帝作為神,是真正存在的。
不能觀測不能定義不能證明,神的存在是因為有人相信他存在。

那麼,為什麼我們要相信這位神的存在呢?
我覺得是這樣……
一個文明的毀滅,是在什麼時候呢?
首都被攻佔的時候么?
領袖被處決的時候么?
國土被瓜分的時候么?
都不是的。
當一個文明的子民忘記了自己的神,當他從未存在時,文明就與這個神一起被滅亡了。


嚴禁地說,黃帝是不存在的。《尚書》是目前現存的,名義上成書比較早的史書。這裡面最早的記錄是堯和舜的禪讓,沒有黃帝。根據顧頡剛老師的研究,《國語》中開始出現了對黃帝的描述(晉語四的注,內容也和史記大相徑庭)。為什麼孔子編訂的《尚書》卻沒有追溯到黃帝呢?孔子治學是十分嚴謹的,恐怕在當時,史料紛雜,孔子自己也覺得堯之前的歷史有些飄渺,所以就忍痛割愛了。後來《史記》在「封禪書」和「五帝列傳」中都提及了黃帝。不過司馬遷是在焚書之後創作的《史記》,時間上更加靠後,有關黃帝的說法是否可信,值得商榷。 歷史上的黃帝熱,兩次高潮就是西漢和民國,形勢需要黃帝出現,黃帝就出現了。 Ps:樓上那個字兒巨多的,純屬P話。


不知道,嚴格來講說是沒有證據證明存在

考古學裡的『存在』是有非常嚴格的標準的

1. 文物證據
2. 同時期文字作品有提及

中國最早的文字是商朝的甲骨文,存世的甲骨文主要來自殷墟,也就是晚商時期。早商的甲骨文已然十分稀少。甲骨文中提到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先商和大禹。但是甲骨文里根本沒有提及黃帝。根據史記,黃帝的年代比晚商早了千年,就算甲骨文提到了黃帝也算不上什麼嚴格的證據(不要拿朱書陶文來舉例,那根本稱不上是文字)


雖然以目前的科技水平尚不足以找到確切的證據,但是我相信黃帝是存在的,五千年前,一位部落首領帶領族人吊打四方,統一了大部分黃河中下游,建立起更先進更強大的華夏族部落聯盟,為日後的夏商王朝和中華大業打下基礎,不論如何,黃帝都是史詩級的人文初祖


1、骨刻文龍山文化遺址出土的骨刻文正好解答了題主的疑惑。
骨刻文是黃帝直至商代早期使用的文字,是甲骨文的早期文字。遠古文字從骨刻文到金文是一脈相承的。在出土的三千餘個骨刻文字中,出現了炎、黃、蚩、禹等文字,且與甲骨文、金文幾乎一致。
雖然骨刻文還有大量的文字需要破解,骨刻文記錄的文章也未得到翻譯,但不久的未來,我們可以知道上古時代發生了什麼。
2、亞洲民族起源
雖然骨刻文可以間接證明上古時期有這些人存在,但骨刻文中間有三四百年空白,在這段時期,沒有出土骨刻文。很多人猜測是夏朝這段時期。因為夏朝所代表的部落聯盟是華夏聯盟,而骨刻文以及後來的商朝是東夷集團分支。從DNA追溯上,東夷集團是從東南亞進入中國,華夏集團是從南亞、四川到陝西甘肅再進入中原的,期間分化了一支進入西藏形成藏族。我們可以推測早期東夷集團有著先進的文字系統、冶煉青銅器技術、製造弓箭等。這些極大的促進了華夏集團的進步,同時華夏集團先進的政治體制(部落聯盟制度)最後逐漸對東夷取得壓倒性勝利(炎黃戰蚩尤)。除了吸收東夷集團先進的科學技術文化之外,還進一步發展出國家王朝的概念。一直到漢代,東夷華夏合併為漢族,只是兩大集團從後續影響來看,華夏集團的夏、周影響實在巨大,就算商朝也是東夷分支併入到華夏集團的部落。因此我們的祖先就是炎黃所在的華夏了。


數千年來茫茫人海,要證明「一個人」的存在,何其難?要否證,何其難?黃帝這個人到底存不存在,在歷史上無足輕重,重要的是黃帝後面的這群人,是否存在,又是誰。最保守的觀念而言,黃帝代表的是華夏人對於遠古時代已然朦朧的追憶,或一種概括,因為「黃」字在商代不做顏色使用,所以即便有黃帝也不是黃色的帝。


作為歷史人物,黃帝是存在的。

大概時間是新石器時代後期,那個時候其實就是部落聯盟,你佔一塊地,我佔一塊地。

「據古書記載,古代黃河流域分布著不少部落。在陝西一帶有姜姓炎帝部落和姬姓黃帝部落,他們世代通婚。」《中國史綱要》P7。

至於黃帝冢,史記里有兩種說法,

1. 烈山傳云:軒轅自擇亡日與群臣辭,還葬橋山。山崩,棺空唯有劍舄在棺焉。

2. 括地誌云:黃帝陵在寧州羅川縣東八十里子午山。


題主說的那種神乎其神的本事估計是沒有,夏朝包括夏朝以前的五帝時代,與有記錄的周朝以後的中國歷史本質上的區別在於:前者被認為是神話傳說,其真實性無法確認,而後者被認為是確信的事實,前者是神話歷史,後者是現實歷史。


【我也是最近才開始看歷史的,所以不知道說的是否準確】


對上古歷史很好奇,但才疏學淺,知之甚少。曾經在網路上看過一篇帖子是分析黃帝的,個人覺得很有道理。他說黃帝並不是單指一個人,而是一個部落的首領的名字,等這個首領掛了另一個人繼任新首領也被稱為黃帝,這樣就可以很好的解釋為什麼黃帝活了幾百歲都沒有死。


人文始祖而已,那個時代根本就沒有文字記載。


如果單純的依靠古人記載的話,那的確有文獻證明黃帝存在。但僅有文獻可靠性並不高,所以就會有另一種觀點,即——
黃帝不存在。中華文明可能誕生於夏(?),最晚誕生於商。這個觀點普遍被國內外學者接受。


堯前面肯定有東西,就是不認得。
堯到成湯之前的帝都叫陽城,沒動過,湯在旁邊又修城,古時叫亳,現在這城名字還帶個龍,官方定義夏晚期商早期遺址,商之前之後都城都在北方。陽城在冀,跟河北沒關係,冀邊上有座山叫翼際山,現在的人把位置搞錯了,左上成右下。冀際山和禹甸之間是個口,詩經有沔水,沔水到海就是這個口,沔口被蒙古人挖過,蒙古人挖的時候不叫沔口。挖了之後動了水文,還壞了山脈,禹甸現在名字還帶個甸。陽城靠山考水靠江靠海,兩三層樓高的山也是山,現在那裡的人,暴雨過後湖裡漲水了,就喊來看海啊,堯舜禹的四海也許是四個小池塘,大江主航道一直在南移,古時江往北幾公里,現在有兩山鎖江,古時這兩山名字都沒有,也不挨著啥,現在江邊古時是陸地。一值不動就只有禹甸和冀際山,沔口肯定沒江寬啊,滄海桑田,沔口下面是田,沔口現在沒名字。冀際山上還有古堡,古堡就留下一點根,冀際山現在也不叫這名字,禹甸也沒這麼大,古時比鎮還小。

看書如果寫有夏禹就別看了,瞎編的,要麼神禹要麼帝禹,寫大禹的也別看,從別的地方傳過來的故事。

如果你是黃帝的後人,就先去亳都翻牆,幾代人從70年代就開始挖了,遺址博物館花了幾十個億,官方說法三星堆在他面前不值一提,現在半保密狀態。之後再去找陽城,兵馬俑亳都 都不是專家找到的,因為地表變化太大,古書也被改過,實在看不懂。詩經 夏社 說亳都比陽城大漂亮,沿著亳都往冀際山找,找到陽城才找到堯舜禹,就是夏早期遺址,在哪找有字的石頭,碰運氣也許和銘文甲骨文類似,讀懂了,就可以去找黃帝


忘記名字的一本書。沒有什麼憑證,有一條論證軌跡。玄武(龜蛇獸)~玄元(音近)~大禹(另一個名字叫夏禹,讀音近玄元)~軒轅~黃帝


劉蘭芳的評書里說的很逼真


存在,大概距今4800-5300年左右
不然五帝中堯都確認存在了黃帝還不存在?


我的天,難道這幾千年我們的祖宗在欺騙我們?那能騙我們幾千年也是了不起哎!
中華文明的存在不就證明了一切,還需要質問他的真實性嗎?
中華文化屹立幾千年不倒,還需要質問他的合理性嗎?
這是一個基本問題,不願意相信的話讓你親眼看到你也不會相信。


苗族追隨幾千年 黎民百姓 九黎族 蚩尤 炎黃 蚩尤戰敗 你把它們連在一起,你還覺得是假的嗎?


知乎上比司馬遷還厲害的人太多了。文明不需要證據,文明存在於每個人心中,炎黃子孫存在於我們每個人心中。看看人家司馬遷多謙虛,多嚴謹。

太史公司馬遷說:學者多稱讚五帝,久遠了。然而最可征而信的《尚書》,記載的獨有堯以來,而不記載皇帝、顓頊、帝嚳。諸子百家雖言黃帝,又涉於神怪,都不是典雅之訓,所以當世縉紳們都不敢說,不可以取以為證啊。孔子所傳的《宰予問五帝德》及《帝系姓》,雖稱孔子所傳,但儒者懷疑不是聖人之言,所以不傳以為實。我曾經西至崆峒山黃帝問道於廣成子處,北到黃帝堯舜之都涿鹿,東到海,南到江淮,我所經歷的地方,所見過的長老,往往稱頌黃帝堯舜的舊績與其風俗教化,固來與別處有所不同。那麼別的書說到黃帝的,也或者可以為證。總之,大要不背離《尚書》所記載的接近這些。我看《春秋》《國語》,這兩篇發揮闡釋《五帝德》《帝系姓》很彰著。顧儒者但不深考而且有的不傳講。這兩篇所發揮闡述得很顯著,驗之風俗教化固然不同一般,都是事實,一點也不虛。況《尚書》缺亡的內容多了,豈能因為它缺亡而算了呢?它所遺失的,像黃帝以下的事情,就時時見於其他的傳說中,如百家《五帝德》之類,都是其他學說。有怎麼可以因為縉紳難言,儒者不傳,而不選取了呢?非好學深思,心知其意的人,不能擇取。而淺見寡聞者本來就難為它講說。我按照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的次序,選擇其中語言比較典雅的。所以寫成本紀的開頭。


黃帝與神或者說外星人有往來,他可以使用不亞於現代的高科技,能乘坐飛行器。黃帝御龍升天,就是乘坐飛行器離開了。現代的科技對古代來說當然就神乎其神啦。黃帝並沒有把高科技留給古人。黃帝可能本身就是神或外星人。


黃帝出現的是比堯舜禹晚,但如果有堯舜禹,則必有黃帝。
堯舜禹之所以出現的早,是儒學的需要。孔子筆下的聖賢,堯,舜,禹,湯,武,周公,是一系列的時代相繼承的,所以孔子選擇將這些人先寫出來。
而《山海經》中則早有軒轅,有軒轅之丘,軒轅之國,《山海經》尤其《山經》,是堯舜時代的故事。故黃帝的名稱較晚,但軒轅則早已有之。


身為炎黃子孫的我們不就是黃帝存在過的證明嗎?!
翻一翻自己的族譜吧


黃帝是華夏族老大的通稱,就像墨家的巨子,歷代領袖都叫黃帝。


推薦閱讀:

龍可以怎麼吃?
易中天認為女媧的原型其實是青蛙,有道理嗎?

TAG:歷史 | 神話 | 夏朝 | 中國上古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