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戰國七雄和權力的遊戲裡面的七大王國,怎麼對應?
請熟悉冰與火之歌和中國先秦史的朋友,大開腦洞,看看戰國七雄秦齊楚燕韓趙魏,和冰與火之歌里的七大王國,冥冥中有沒有一個鏡像關係?
北境,山谷,河嶼,凱岩,河灣,風暴,多恩........ 北境是秦國,這個爭議可能不大,只有趙國可以拼一下,夜鬼是更北邊的匈奴。
戰國是中國歷史上分封制度,最後一個異姓諸侯分封時期,自從劉邦剷除所有異姓諸侯,立下誓言非劉姓不能封王,否則天下共擊之。在後世的割據戰爭中,終究都會回歸到帝制的大一統。
維斯特洛七國和戰國七雄有許多相似之處,儘管沒法完全對應,但作為《冰與火之歌》的書迷,還是想要做個簡略的比較為樂。
先下結論如下:
齊國——獅
秦國——鷹
燕國——狼
韓國——魚
魏國——鹿
楚國——多恩
趙國——玫瑰
匈奴——多斯拉克
- 齊國與獅子
齊國最盛之時是齊閔王時期,一度與秦國東西爭霸。齊國地區遺留有東夷之風,民風在中原地區甚是彪悍。齊閔王的部隊以擊技聞名,又稱為齊之五國的「持戟之士」,齊國在百姓或士兵中挑選勇猛之人,接受訓練而成。故而,齊國的士兵很著重於技巧的訓練。有半僱傭兵的性質,跟蘭尼斯特的編製較為相似。
齊莊公設立勇爵,勇武者可獲得爵位,在此之前的爵位都是只給貴族階層。齊國東夷之風仍在,東夷人擅射,弓箭亦是齊軍之所長。但齊國沒有進行過大規模軍事改革,沒有騎兵作為主流部隊,畢竟那時還沒有馬鐙。作戰時會有戰車,但是已經面臨淘汰。
齊國的衰敗是齊閔王輕信間諜蘇秦之言,導致外交蹦局,遭到樂毅率五國聯軍進攻,幾乎滅國,自此不振。齊國能以一國之力敵五國,仍顯示出強悍的軍事力量。自從管仲為相開始,齊國推行經濟改革,軍政合一,兵民合一,逐漸是齊國強盛,論其財富家底,在七國之中不容小觀。但由於封建制的局限性,中央權力不集中,齊小白晚年就發生了五公子之戰,紛紛奪取齊小白的鐵王座,還把小白活活餓死。自此齊國多是臣強主弱的形勢,直到呂氏被田氏篡奪王位。
有人分析齊國巔峰時期能動員六十萬卒,但除去老弱和沒有完整裝備的步卒,真正能戰者應該只是十萬左右。蘭尼斯特在泰溫時期,西境是富有而人口稠密的國家,財力物力兼具,兵源充足。但蘭尼斯特的士兵都經過職業軍人式訓練,故此獅子家的士兵戰鬥技巧出眾。蘭尼斯特最大動員為40000到45000之間,可知這些部隊都是裝備精良的精銳,泰溫即便是有大量部隊被少狼主蘿蔔殲滅的情況下,也沒有進行過大規模募兵,可見其對士兵的要求之嚴格。當然,也有小惡魔招攬來的高山部落,這夥人單兵戰鬥力高,擅于山地作戰,但不好控制。齊國也有泰山作為邊境,齊兵想必也擅于山地作戰。
齊國和蘭尼斯特家的強悍是有目共睹的,燕國連攻下齊國七十餘城,卻怎麼都打不下莒和即墨二城。而凱岩城也從未被人攻陷過,就連維桑尼亞·坦格利安也認為龍焰沒法攻陷凱岩城。
齊國靠近東海,與海外三神山接近,所以方術在齊國盛行,著名的術士以海航家徐福就是齊人,東海之中則有海怪大魚的傳說。齊國有古老而著名的學城稷下學宮,這裡包含有大量古籍《宋子》、《田子》、《蝸子》、《捷子》、《管子》、《晏子春秋》、《司馬法》、《周官》等等,知名的學士有孟子、鄒子、慎子、荀子、魯仲連,在齊宣王時受上大夫稱號之稷下士多達七十六人。
所以齊國和西境很不同一點,齊國擁有當世聞名的學城。齊國除了這一點跟提利爾家相似外,還有一點就是主弱臣強的現象,提利爾家是給坦格利安家帶路才被封為南境守護。戰國的齊國是由田氏篡奪呂氏得來。
齊國的先祖呂尚神話般的人物,他是西周王朝著名的戰將,在數百年前的牧野之戰中率領三千甲士衝鋒,呂尚一手持著戰斧,一手持著白旄軍旗浴血奮戰,以一敵百,擊敗了商紂王集結的七十萬大軍。
「從近代上溯到某個時間點後,所有的紀年都變得混亂而讓人迷惑,歷史的真相被籠罩在傳說的迷霧中。」 —— 霍斯特·布萊伍德對詹姆·蘭尼斯特所說。
齊國都城臨淄的模型
凱岩城的外貌
- 秦國——鷹
艾林家族對應的是只擁有關中地區的秦國,兩者盤踞於富饒的盆地當中,擁有山谷作為屏障,能夠維持良好的經濟發展,都是出了名的易守難攻。谷地憑仗的是鷹巢城的雄偉,要攻破鷹巢城則要攻破血門,秦國依靠的是函谷關的險峻。
根據書中描述谷地「四面受群山庇護,內中是肥沃的黑土,寬闊而舒緩的河川,還有在陽光下明亮如鏡、數以百計的大小湖泊。」——谷地跟關中的相似度實在很高。谷地常年要對抗境內的高山部落,秦常年負責對付西北方向的西戎部落,兩者皆受到境內的落後部族所騷擾。
若非在秦孝公時期得到一位來自衛國的公孫鞅進行改革,秦國的內部發展相當有限。谷地卻也是從第四代羅蘭·艾林一世開始,遊歷各國見識到參天塔和凱岩城的鬼斧神工,才決心耗費數代人心血打造了鷹巢城,鷹巢城的竣工首先確立了谷地在各次大戰中擁有不敗之地的優勢,跟秦國數次被各國合縱進攻一樣,終究令其止步於函谷關。
秦國常年與西戎交戰,所以騎兵在戰國晚期是齊國主流兵種之一,畢竟秦國本來就是養馬出身。在沒有馬鐙的時期,秦軍用馬解決部隊機動性,並且可以利用秦弩在馬上短程射擊,這已經是早期騎兵最有效的使用方式。在戰國時期擅於使用騎兵的大概就只有秦、趙、燕三國。
谷地同樣以騎兵著名,儘管數量不多,卻是不可多得的精銳,谷地的騎兵當然比秦騎兵更強,能夠裝備重鎧甲,擁有馬鐙的情況下可以進行突襲。
谷地的沒落在於艾林.瓊恩公爵被小指頭和萊莎夫人所謀殺,擁立了勞勃·艾林即位。秦國方面也有經濟高手呂不韋給秦國積累下豐厚家底,呂不韋和小指頭貌似都經營著一些色情服務行業,並很有嫌疑的跟太后趙姬害死了異人,扶持他們自己的孩子上位,只是呂不韋沒想到秦王政不是軟弱之主,終究被其反殺。勞勃·艾林目前還在小指頭控制之中。可惜喬弗里也不是趙政。
- 燕國——狼
燕國和北境一樣位於北方寒冷地區,佔地遼闊,單以疆土而論,燕國版圖比齊國、趙國都還大,卻不意味著燕國的經濟和人口佔有優勢。北境佔據維斯特洛的土地更加的遼闊,幾乎相當於其餘六國總和,但主要是森林和高山。
燕國歷史悠久,是戰國七雄中最古老一個國家,始於周朝建立,召公被分封於燕。史塔克家統治北境的時間也比別的家族更為久遠。北境擁有北方長城,由守夜人軍團駐守,用於抵禦塞外的野人和傳說中的異鬼。南方有勁澤,可防禦南方的威脅,燕國也有易水作為屏障作為防線。
燕國的長城建立較晚,燕昭王時有將軍秦開,他跑到東胡做卧底,令東胡人很信任他。秦開返回燕國後,起兵襲擊大破東胡,卻東胡於千里之外。秦開又率軍征服了朝鮮半島許多地方,燕國亦隨即開始修筑北境長城,最初的長城西起造陽,東達朝鮮半島的漢城。燕昭王自此也有一個外號「築牆者」。那邊的瓊恩.雪諾跑到野人部落做卧底,成功讓守夜人抵擋住野人十萬大軍進攻。
在北方流傳有許多常人並不相信的傳言,相傳極北有一處幽都,幽都之王土伯長著虎頭牛身,還有三隻眼睛,晃著一對利角,張開血污雙手,驅使著世間的亡者。
在楚國的歌謠《招魂》中那麼唱到:「歸來!往恐危身些!魂兮歸來!君無下此幽都些。土伯九約,其角觺觺些。敦脄血拇,逐人駓駓些。參目虎首,其身若牛些。此皆甘人,歸來!恐自遺災些。魂兮歸來!入修門些。」——精通古文的可以去看全文。
翻譯過來就是:「回來吧,上天去恐怕也身遭危險!你不要下到幽冥王國。那裡有扭成九曲的土伯,它頭上長著尖角銳如刀鑿。脊背肥厚拇指沾血,追起人來飛奔如梭。還有三隻眼睛的虎頭怪,身體像牛一樣壯碩。這些怪物都喜歡吃人,
《山海經·海內經》則記載:「北海之內,有山,名曰幽都之山,黑水出焉。其上有玄鳥、玄蛇、玄狐蓬尾。」
玄鳥則相傳是一顆墜落的流星,最終化為商朝的先祖。玄蛇和玄狐是傳說中黑色的巨大生物,在先秦古籍中記載北方的怪事還有很多。《列子》里就記載有一個龍伯國的巨人國,他們在海中捕捉巨龜,導致高度文明的島嶼沉沒,他們受到了詛咒,隨著時間過去,龍伯國人會越變越小,至今傳說中還有三十米高的巨人存在。
《國語·周語上》:「周穆王伐畎戎,得四白狼、四白鹿以歸。」《竹書紀年》也記載過白狼的存在,這種白狼大概就是傳說中的冰原狼。與其同時出現的白鹿,大概是大型麋鹿,古稱四不像。龍、鳳、麒是人們更熟悉的古生物。傳說麒麟現於郊野,為人所欺負,孔子喟嘆麒麟「出非其時」,標誌著世界的日暮途窮和哲人的窮困,孔子所著《春秋》於此絕筆,故《春秋》又別稱「麟史」。世間那些傳說中的生物,似乎就從那時開始絕跡了。
現在已經沒什麼人相信這些傳說,認為都只是老奶媽嚇唬小朋友的故事。北境同樣也流傳著夜王、異鬼、亡者軍團、綠先知和三眼烏鴉一堆無稽之談的故事,這些故事從老眼昏花的老婦人口中講出,缺乏真實性。
燕國在戰國紛紛進行改革時期,自身並沒有什麼太大動靜,似乎就是一個被遺忘的古老國家。燕國和北境一樣缺乏騎兵,史載燕國雖有帶甲之十數十萬,但騎兵只有六千匹,這樣的比例差距很大。北境缺少騎士,所以是以步兵為主。燕國無暇南下的原因是常年受到山地和游牧民族侵擾,這跟北境會受到野人和高山部落騷擾的情況一樣。
燕國和北境的文化和經濟發展也都不興盛,北境不在乎什麼禮儀或花俏的貴族文化。燕國經濟以農牧結合,兼有漁鹽之利,北境的白港也是經濟重鎮,漁業發展的很好。
燕國的巔峰時期就是號召天下諸侯進攻齊國,攻陷齊國七十餘城,卻久攻即墨不下,反遭到齊國名將田單以火牛陣大破燕軍,主將騎劫為齊軍所殺,燕軍望風而逃。但後世學者對此表示質疑,因為後來很多人效法火牛陣都以失敗告終,反讓自己軍隊受損。最近的一次是一位名為林彪的將軍想利用火牛陣進攻,反遭敵軍圍攻,幸有羅榮桓率勤雜人員相救。而據說敵軍的將士把林將軍送來烤熟的牛肉當作盛宴。
燕國和齊國是世仇,曾遭齊宣王討伐,燕王噲被殺,太子子之逃亡,遭醢其身而死。燕國還遭到存在不強的代國趁火打劫。在趙國做人質的燕昭王被擁立即位,頑抗齊國的侵略,將齊軍擊退。燕昭王勵精圖治,招攬人才,最終用樂毅、蘇秦等重創了齊國。史塔克也遭到蘭尼斯特打擊,君主艾德被殺,太子羅柏率兵頑抗而慘死,存在感不強的鐵民對史塔克趁火打劫。
- 韓國——魚
韓國和河間地一樣位於四戰之地,基本上被每一個國家都打過。韓國雖小,但作為七雄之一,擁有精銳的部隊,以兵器最為著名,且部隊身經百戰,幾乎參與過所有合縱大戰。韓卒擁有強弩和利劍,一人當百。冥山之中出現了棠溪、墨陽、合伯、鄧師、宛馮、龍淵、大阿這些名劍,當敵即斬堅甲鐵幕,威力並不亞於瓦雷利亞劍。但限於地理原因,被周圍強國擺布,絕境求生,卻最終還是淪為六國中第一個被秦國消滅的國家。
河間地土地肥沃,韓國的土地分布在黃河兩岸,北部是山西上黨地區,南部是河南新鄭地區。所以河間地和韓國都以地形複雜著稱。河間地擁有眾多平原、森林、山丘與河流,東部有明月山脈,西部有谷地的山脈,韓國則擁有太行山、黃河、伏牛山脈等,上黨和河南地區同樣是河流縱橫。
這些地形並沒有給予很大的天然屏障,無論是西部的秦國還是鄰近的魏國,或是南方的楚國,一旦要向韓國進攻,就能讓韓國陷入被動。河間地亦然,西部的山脈對谷地防禦更有利,西境要進攻河間地,除去了河流稍微形成阻礙以外,並不能有效的拒險而守。這樣的地理令韓國或河間地無論怎麼發展都受到地理和外交的牽制。
韓國至韓昭侯在位時,任用申不害進行變法。加強中央集權,整頓軍備,曾強盛一時。河間地和韓國作為交通發達的國家,倘若處於和平時期很有作為,河運給商業帶來繁榮。這樣的國家必須很著重於外交,只要背後有堅固的盟友作為靠山,才能發揮實力,一旦陷入孤軍作戰的形勢,即便將士再驍勇善戰也是枉然。霍斯特·徒利通過聯姻,在篡奪者戰爭中使家族興盛,但五王之戰中站錯了隊,目前已消亡殆盡。
- 魏國——鹿
魏國是七雄中第一個稱霸的國家,拜拉席恩家是驅逐坦格利安家後的王者。《戰國策》描述魏國鼎盛之時有「武力二十萬,奮擊二十萬,蒼頭二十萬,廝徒二十萬,車六百乘,騎五千匹。」
這當然是誇張不實的說法,以當時的經濟和人口,很難支撐如此龐大的軍隊。魏國稱霸的原因是憑著一隻著名的部隊魏武卒,自從吳起改革軍事以來,魏武卒大戰七十二場,全勝六十四場。
這支精銳部隊有著完善的重甲,能開十二石之弩,每人背五十隻弩矢,以長戈進行長距離作戰,戰戟進行中距離作戰,腰間利劍可進行短兵作戰。相傳這支部隊在處於劣勢的情況下以五萬部隊,擊潰了五十萬秦卒,堪稱歷史上的傳奇。而勞勃國王在三叉戟河之戰中用小錘錘捶雷加王子的胸口,一戰奠定了王者之位。拜拉席恩家在官方數據中總動員兵力30000,是七國綜合兵力中最少一個,但是在篡奪者戰爭擔當起叛軍主力,拜拉席恩家接連取勝,可見其戰鬥力之強悍。
只可惜魏國這個王者西方有崛起中的秦國,東方有盛強的齊國,更重要的是魏國本身改革不徹底,貴族左右著中央,體制腐敗而導致國力衰弱,再也沒能支撐起魏武卒這支強悍的部隊。勞勃國王發福之後也沉溺於酒色,奢華腐敗至極,王國還欠了大批國債,戰場的神勇無法彌補體制的缺陷。
魏國逐漸淪落為秦國和齊國擺布的國家,就如同勞勃死後,拜拉席恩成為各大家族投機擺布的勢力一樣。但真要說來,像勞勃這樣因為打獵被野豬殺死的國王,跟他相似的還是那位舉鼎砸到自己膝蓋的秦武王更為相似。
- 楚國——多恩
作為南方國家,許多土地仍未開發,一定程度上被視為蠻夷,但卻有著與中部地區截然不同的文化風俗,特色濃厚。多恩有著赤紅山脈阻斷北方,楚國有大別山脈跟中原分界。
多恩以槍兵為主流,但也很擅長使用短兵器,是戰鬥力強悍的步兵,因為艱苦的環境養成好戰的風格,多恩人亦裝備精良,擅於在沙丘地帶作戰。因為氣候的原因,多恩人以輕甲為主,極少佩帶重甲作戰,以致多恩軍隊正面交鋒的戰鬥力有所不足。
楚國到了戰國時期已不在狀態,楚國地廣人多,號稱帶甲百萬,戰車千乘,騎兵萬匹,這一點跟高庭反而較為相似。另一樣相似的地方就是高庭和楚國都是群臣強勢,楚國一度經過吳起變法,激起舊貴族反抗,吳起最終慘死。舊貴族掌控權力的情況下令楚國中央權力薄弱,擁有強大國力,卻沒法有效的動員力量。舊貴族各自為政,對百姓進行剝削,使其經濟散亂。高庭叛主上位,在河灣地也是支配力不足,儘管擁有七國最強動員力,卻因號召力不足,沒法做第一王者。
但楚國和多恩一樣有主場優勢,憑藉著土地遼闊,能夠在敵人多次入侵中擊退強敵,首都被攻陷的情況下也能進行戰略轉移,不斷與敵人糾纏。在記載中楚國主要是以包抄、伏擊等方式獲取勝利,硬戰確實非楚國所長。多恩亦然,憑著地形進行游擊、包抄的作戰,多恩是征服者伊耿唯一沒法用武力征服的國家。而就在少龍主戴倫征服多恩不久,多恩就再度發動叛亂,迫使坦格利安從多恩撤軍,最後以聯姻得到和平。楚國則在被秦國滅亡以後,留下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謠傳。最終由楚人陳勝、吳廣帶頭起義,掀起亡秦的章本。
楚國兵器繁多,除了戈戟等常規兵器外,短劍也是楚人常用兵器,但煉製程度不如韓國。楚國擁有強大的自然條件,物產豐富,文化發展興盛,只是政治和軍事體制都落後於各國。
多恩在人口方面和楚國正好相反,這是七國人口最少的國家,以多石多山乾旱為特點。倘若是用後來趙佗建立的南越國來比較多恩更為適合,廣西地區多山多石,且有大量北方沒有的特產,多恩人以熱血開放著稱。南越地區的民風也較為原始,與中原各國產生明顯的文化衝突。楚國的詩賦文化是現今最受關注的戰國文化。《楚辭》令人心醉神往。
楚國在春秋時期也被視為蠻夷,為了展現楚人開發的個性,更在進攻敵人的時候使用「我乃蠻夷」這樣的理由。楚國版塊雖大,但支配力不足,許多被楚國征服的國家,依然保持著一定獨立性。多恩同樣是由許多小國所組成,甚至可說是部落,而在楚國南疆仍有著大量部落存在。
- 趙國——玫瑰
趙國和高庭的發家史相似,是從封臣幹掉主家以後上位,只不過趙國的同謀還是魏國和韓國。趙國從趙武靈王開始進行胡服騎射的軍事改革,騎兵和弓弩兵的結合,使其單兵作戰力量大幅度增強,形成當時靈活性最好的部隊,是戰國時期騎兵最為著名的一個國家。高庭是七國動員力最高的國家,其數量超過十萬以上,其中又以騎士聞名,這些騎士平時大量參加比武大賽,有著強烈的騎士榮譽感,使其戰鬥力高昂。騎士以單兵作戰更為佔優勢,卻又數量龐大,相較之下河灣地的步兵較弱一些。避開已開掛的秦國不談,趙國在長平之戰能夠動員四十多萬大軍,在隨後的戰爭中依然能夠動員二十萬級別的軍隊,可見其人力之雄厚。
趙國、秦國、玫瑰、獅子有著鮮明的對比,趙卒臨戰勇不畏危是靠傳統,秦卒好戰樂殺是靠利誘,這話換到玫瑰家和獅子家也很適用。而趙國終究被秦國打敗,玫瑰又是否亡於獅子?
高庭以富裕聞名,文化和學術氣息濃厚,並擁有玫瑰大道。趙國的文化發展並不如齊國,卻是戰國時期的經濟強國,也有邯鄲道這樣著名的道路。趙國不好的情況是處於四戰之地,北方還有游牧民族的侵擾,所以並不能成為經濟實力最雄厚的國家。趙國在戰國末期中興,戰績算僅次於秦國,這一點比高庭要強。
- 匈奴——多斯拉克
野人勢力更像是百越之地的各種部落聯盟,在戰國時期百越民族還沒對中原形成威脅,跟北境長城之外的野人不能相較。匈奴原本是北方游牧民族中的一隻,在秦國崛起之際,匈奴亦逐漸盛強,由於沒有大海的阻擋,匈奴和中原各國摩擦不斷。
游牧民族以打劫、騎馬、戰鬥等風俗為人所熟知,中原或維斯特洛的人對這些游牧民族有著許多猜想,往往會誇大游牧民族部隊的數量和他們的殘酷性,但許多事情也是事實,這些民族就是依靠著搶奪周邊國家和部落為生。
匈奴在戰國末期也出現一位偉大單于冒頓,他訓練親信隨自己射箭,他箭頭所向之處即便是他至親之人,他的親信也毫不猶豫隨著冒頓射去。冒頓終於將這方法用在了自己父親曼頭單于身上,以此奪走了單于之位。冒頓繼位後,繼續征服漠北草原上的渾庚、屈射、丁零、鬲昆、薪犁等部落,建立起草原上的匈奴帝國。據說巔峰時期,匈奴能拉弓射箭之士有三十萬之多,這意味著匈奴男子都會使用弓箭。最終冒頓領導著匈奴大軍與劉邦的漢帝國決戰,雙方不分勝負。
卓戈卡奧的部落是多斯拉克海里最大龐大的一支,手下擁有四萬多名戰士,所向披靡。他曾經答應為他的妻子丹妮莉絲.坦格利安率軍跨過大海進攻維斯特洛,只是受了巫魔女暗下毒手,死於黑膜法,多斯拉克部落再度分裂。
多斯拉克人是較為原始的游牧民族,馬丁對游牧民族的取材很可能是以匈奴為主幹,交雜了許多蒙古人性質,細究起來蒙古和匈奴還是不同的。
熟悉戰國歷史的人都知道戰國七雄里韓國是湊數的,燕國曾經有過攻破齊國的輝煌,可硬實力也沒那麼強,若非牽強附會,細節有許多對不上。不過說來,中國歷史本身就是豐富的取材庫,缺的只是出色的作家能夠把材料提取出來,創作成邏輯緊密的奇幻故事。喬治.啊啊.馬丁以歷史為基礎,卻不嚴格限於歷史,也憑著自己創作故事的能力,才創作出《冰與火之歌》這樣的經典,只有題材而沒有創作故事的技巧同樣也不行。我在讀歷史的時候就發現,同一個時代的歷史有不同的故事線能夠聯繫起來,可就連史官都沒能力把各各事件連接在一起,搞清楚一個歷史事件不難,難的就是整理出一系列歷史事件,細節真的很重要,結論就是《權力的遊戲》和戰國七雄其實根本對不上號。
上文我投到了微信公眾號【軒轅眾】,別的地方沒投過。
@蘇沉船你的答案中齊國部分出現了部分錯誤,寫下這個回答希望你可以看到並改正。
在你的回答中多次提到「齊國都城即墨」,實際上並非如此,齊國都城是臨淄,今在山東淄博市臨淄。
造成這個錯誤的原因可能是燕國攻齊時,都城臨淄曾淪陷過,最終僅剩即墨與莒(ju)兩座城未破。其中齊湣王在都城臨淄淪陷後逃往莒並死在那裡,後來的齊襄王也在莒被擁立,在田單大破燕軍收穫都城後便返回臨淄,如果算臨時都城也應當是莒而非即墨。
歷史話題我不太擅長,但是我作為一個臨淄人……自己家鄉的歷史還是很了解的,小時候經常去博物館玩,那張「齊國都城即墨」的照片就拍攝於臨淄的齊國歷史博物館內(現已重建,這個沙盤應該是沒了),有機會大家可以去看看新館,十分不錯。秦國應該是西境,趙國是谷地,燕國是北境,韓國是河間地,齊國是多恩,楚國是河灣地,魏國是風暴地
秦國 北境 「北境永不遺忘」
齊國 風暴地 因為臨海
楚國 多恩
燕國 東境
趙國 南境
魏國 西境
韓國 河間地 天下之中
不就是縣長,村長械鬥嘛~也配和我春秋戰國一打幾十萬時代相比~笑【滑稽】
我也感覺權力的遊戲七大王國和中國戰國時代類似,那個時候百家爭鳴,儒家法家墨家等各大家,這點也類似於他們的王之王舊神淹神這些信仰,然後戰國七大國統一後就開始全面防禦匈奴了,相當於異鬼。
來自易網:驚人歷史重合:《權力的遊戲》與戰國七雄的神似之處!_網易訂閱
驚人歷史重合:《權力的遊戲》與戰國七雄的神似之處!
一個西方文化中的架空世界和一個東方國度的真實歷史,就這麼重疊了!! 在《權力的遊戲》中,最主要的領土範圍劃分包括「七國」;中國歷史上也有大名鼎鼎的戰國七雄:齊、楚、燕、韓、趙、魏、秦。更加神奇的是,二者之間竟有頗多相似之處!!下面就讓瘋老闆來解析下!當然,這並不是一篇學術研究,而是瘋老闆自己的熱血腦補,所以請大家包容看待哦!
今日看點:
在《權力的遊戲》中,最主要的領土範圍劃分包括「七國」:北境王國,山谷王國,河嶼王國,凱岩王國,河灣王國,風暴王國,多恩王國。這種權力格局的劃分,讓一直腦洞大開的瘋老闆想到了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戰國七雄:齊、楚、燕、韓、趙、魏、秦。那麼,一個西方文化中的架空世界和東方歷史史實,這兩者之間是否有值得比較和尋味的地方呢?
《權力的遊戲》與戰國七雄出現驚人歷史重合(下)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