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敦煌研究院剛推出的「數字敦煌」資源庫?
「數字敦煌」資源庫平台第一期已構建完成,於2016年5月1日,首次向全球發布敦煌石窟30個經典洞窟的高清數字化內容及全景漫遊。網址:數字敦煌
十一剛跑了趟敦煌。
然而,那什麼自駕游租的車還自壞在半路上了,抖掉一身不愉快,直奔機場殺向敦煌。最近因為工作忙,沒什麼時間,一直沒寫測評,今天,莫高窟開箱測評一下。
我給滿分,附加分再給一萬分,還是不很過癮,真想把所有的分都給出去。
我不才,還是在學術機構里呆過那麼一小會子的,學術機構不缺人,不缺技術,缺錢(此處乘以無限大),缺領導力,缺眼界,缺執行力。
去之前一天晚上在賓館裡刷敦煌的網頁的時候就略震撼,我玩過前端,打開頁面撲面而來的設計感就讓我疑心這特么是不是個學術機構的網頁......學術機構的網頁一般都極其low比,因為沒錢,沒項目換新技術,往往掛靠在大學網站體系下,比如說這個上海圖書館古籍查詢的頁面上海圖書館 - 古籍書目查詢(上圖孜孜不倦工作的老師們,小生對不起您各位了!)
整個頁面一句JS都沒有用,Style也沒有設定,完全用html寫的,連字體都是不能忍的默認宋體。我因為前端都是自學的,所以基礎一塌糊塗。代碼里尤其有一奇句,看得我疑竇頓生:
這個action="search.exe",小生我從沒見過,masaka這個action直接調用了伺服器上的.exe程序?求正經前端現身解釋一下......我自學的時候,JS已經稱霸天下了,看過的再簡陋的也是類似action="JavaScript:handleClick()"的東西......所以實在不識得action="search.exe"......經過正經老前端 @龘龖 回復,此乃較老的form表單,多謝解惑。
實話實說,上海圖書館這個頁面已經算是非常賞心悅目的一類了,因為用了默認還挺乾淨,沒有出現那種漸變之類的東西,也沒有那種亮瞎雙眼一閃一閃的東西飄過......
啊,然後我們來看看數字敦煌的頁面:
有沒有各種清涼舒爽全家共享......
還壞心眼地禁用了右鍵,不讓盜圖!
(?′ω`?)
腫么可以讓他們得逞,哼!
放下好不好看這個次要的問題,就光看到我最喜愛的303大瞪眼窟我就迫不及待滴點開了(這個窟我實地去的時候並沒有開放,首批數字化的窟室,有很多都是不怎麼開放滴):
喂喂喂,你們這樣一排排瞪著我賣萌是犯法噠啊喂!
這麼萌,當然要看一遍代碼樂~
很順利地就找到了插件↑
敦煌數字化背後的大大大功臣:krpano.com - Documentation
看了下油管的教程:https://youtu.be/x1F3X-f9roo 是個非常好上手的全景地圖製作插件,弄得我自己都想做個玩玩~可惜我家伺服器過期了一直沒空續T。T
好上手不意味著敦煌好做,krpano應該能靠演算法拼接一部分圖片,像莫高窟這種奇詭的空間布局(牆角坍塌異形啦,凸出來一塊啦之類算不出來的這種,還有又凹進去又凸出來的帶大量弧度的龕內造像啦),有可能需要手工一點點校正調整,當時問了講解員,似乎是不得了的細節工作,想想就覺得又枯燥又好玩!
前兩天在某窟飄飄的時候忽然想到,這個項目要是有VR豈不牛逼?於是在朋友圈裡發了張截圖(其實是想求登庸來著),然後一個許久不聯繫的知友提了一句,右下角那個小cardboard是不是就是了?
某些窟室,已經可以VR了!!!(無設備慎入)
綜上所述,這是個好到爆炸的項目,請各位盡情享用,爽到沒邊,但求敦煌能夠持續發展,慢慢更新更多的窟室,在千變萬化的前端語言爭奪戰中,也能夠長久地屹立下去。不過如果你跟我一樣實地刷過莫高窟,也了解一般遺址博物館的運營情況的話,大抵是不會太擔心的。因為敦煌太幸運了,有錢,有眼光,有領導力,有人願意拋頭顱灑熱血,也有世界長期的矚目,我幾乎可以說,這是中國最贊的學術項目/機構,沒有之一;放到地球緯度上,不敢說最贊,穩坐之一還是沒有問題的。
走的時候給一位老師打了電話,我真心拜服於敦煌整個景區科學規劃的動線、機智的人流疏導和牛逼萬丈的數字化,他笑笑回說:「我們守在這個山溝溝里,沒有別的事好做,只能埋頭幹活啦!」
我心裡泛起一股巨大的暖流。
求登庸,真心求登庸,這樣的地方,簡直不能更理想了。雖然像我這樣邪魔無用的人,已經連提意見求登庸的立場都木有了。(╥╯^╰╥)
翹首期盼多年,終於推出,敦煌研究院功德無量,這是敦煌藝術研究及傳播普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是近年國內文物數字化互聯網共享最令我感到驚喜和振奮的成果。目前第一期推出了莫高窟28個窟和榆林窟2個窟,敦煌北魏至元的重要歷史時期均有洞窟入選。這30個窟中,每個窟都配有非常詳細的文字介紹,所有壁畫和塑像提供高清的可縮放優質圖片觀看;除莫高窟66號外,均配有3D全景漫遊。高清大圖的清晰度超出我預期,不論普通觀賞或是學術研究都適用,雖然水印稍密,但版權問題可以理解。3D全景漫遊的效果也相當出色,通過顯示器仍然能夠感受到很多洞窟震撼人心的藝術感染力。希望「數字敦煌」資料庫能夠持續更新。
真是件大好事,三年前我和老師去莫高窟觀摩壁畫,就看見洞窟內大型的機器在拍攝,很多洞窟都不算大,光線昏暗,拍攝難度可想而知,向辛勤的敦煌人致敬!
將敦煌數字化的意義可能在世界文物保護範圍內都是一件大事,因為敦煌里的壁畫和雕塑太脆弱了,光度、濕度還有它自然脫落的速度等等都在影響著敦煌莫高窟的壽命,真的是看一眼少一眼。所以現在旅遊的人,一般去莫高窟只能看八到十二個洞窟,每個洞窟的人數要嚴格限制,時間嚴格限制,不能拍照和閃光燈。我去那年,對博物館或其他學術考察團體還能寬鬆一些,似乎現在也不成了。
這些嚴格的限制,使得很多喜歡敦煌,願意了解敦煌,甚至敦煌學人很難獲取第一手的圖像資料,對於未來的傳承是不利的,況且因為敦煌莫高窟的「壽命」問題,數字化真是刻不容緩。
我去敦煌莫高窟的時候,最想看的其實是第三窟,西夏時期所繪,精美至極。但是現在那窟的情況很惡劣,基本也是不開放了,非常遺憾。
數字化推出後,下面趕緊做成vr可視吧!加油!
功在千秋的偉業。
敦煌的數字化工程,可追溯到90年代樊錦詩院長申報的課題《瀕危珍貴文物的計算機存儲與再現系統研究》。經歷了2003年的《關於建設敦煌莫高窟遊客服務中心的建議案》(1412號提案)的建設和探索,才有今日的「數字敦煌」。這是樊院長和研究院幾十年的努力成果,使大漠深處的藝術瑰寶,出現在千萬里之外的你我的眼前。
同樓上一位所言,我也一直都特別喜歡3號窟。在陳列中心裡看過3號的臨摹窟之後覺得特別美。然3號窟因為酥鹼而損壞特別嚴重,一直不對外發開放。今天點進「數字敦煌」看到3號窟也有全景展示,果然很美,也果然殘缺的很嚴重。那些筆觸的美與裸露的沙土之間的對比,才叫真真的觸目驚心。
研究院一直致力於保護這些壁畫,可是無法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古老的藝術由於時間、環境而造成的侵蝕,數字敦煌則是能將它們帶入下幾個千年最有效的手段。
現在數字敦煌上線了30個窟,期待著進一步推進。
一件功德無量的事
我想從另一個角度回答。
數字敦煌,繞不開一個人——「敦煌的女兒」:樊錦詩。
第一次知道到她是旅遊管理老師在課堂講敦煌時提到,他講起樊錦詩在敦煌所做的一切,一個中年男子在講台上激動之處眼中含淚。
他說樊錦詩以及千千萬萬奔赴西北,為了保護和研究全世界人類的文化遺產,在那篇荒涼的土地上付出青春和所有的人們,他們會在歷史長河中留下痕迹,像恆星永遠指引著一代代敦煌人奮鬥、前行。
因為有了他們的堅守,才能讓光輝燦爛的文明傳承。
以下引自百科:
「為了保護莫高窟文物和緩解遊客過多給壁畫、彩塑帶來的影響,敦煌研究院在2003年初開始籌建莫高窟遊客服務中心。
建成後的遊客服務中心可以讓遊客在未進入洞窟之前,先通過影視畫面、虛擬漫遊、文物展示等,全面了解敦煌莫高窟的人文風貌、歷史背景、洞窟構成等,然後再由專業導遊帶入洞窟做進一步的實地參觀。
「這樣做不僅讓遊客在較短的時間內了解到更多、更詳細的文化信息,而且極大地緩解了遊客過分集中給莫高窟保護帶來的巨大壓力。」
樊錦詩另一個大膽構想是建立「數字敦煌」,將洞窟、壁畫、彩塑及與敦煌相關的一切文物加工成高智能數字圖像,同時也將分散在世界各地的敦煌文獻、研究成果以及相關資料彙集成電子檔案。「壁畫這個文物不可再生,也不能永生。」這促使樊錦詩考慮要用「數字化」永久地保存敦煌信息。
樊錦詩對促進敦煌文物的保護事業作出的貢獻,得到了學術界的一致認可。學術大師季羨林在2000年敦煌百年慶典上極力稱讚樊錦詩,他用了一個詞:功德無量。」
去過那片土地,參觀過敦煌石窟、榆林石窟這些人類瑰寶的你們,面對駐守在那裡的工作者、學者,也會用這個詞形容他們:功德無量。
謝謝每一位,為此項偉大事業付出的工作人員。
如果哪家互聯網公司做出敦煌VR全景,我就買它股票!
記得今年暑假去了莫高窟以後,感覺太震撼了,印象特別深,所以馬上關注了莫高窟的微信公眾號。真的特別好,2016年還推出了莫高窟系列的日曆,也是從那個平台上面知道有了數字莫高窟這個東西。雖然有點文不對題,但真的是太太太喜歡莫高窟了!希望有生之年能再去幾次,以更加專業的身份。
前兩天剛去看了北大塞克勒的敦煌壁畫高校巡展,展品均為數字敦煌的高清列印版
看之前還有些顧慮,複製出來的東西效果能好嗎?跟原作能一樣嗎?之後才真正是為科技的無限可能所折服。
給我的感覺就是,首先,打破了時間,空間上的限制,使得像我這樣沒辦法去到敦煌實地的愛好者能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欣賞到敦煌的藝術,即或是親身實地去過敦煌的,由於各種各樣的局限性也難免會有些遺憾,這樣就體現了數字化共享帶來的好處。再者,從文物機構來說,數字化帶來了一種新的存儲形式,使得這份寶貴的文化遺產得到了了穩妥的備份,就像是我們拍照後習慣性備份到雲盤裡,這樣即使本地的資料丟失,也還能有一份得到存留,最後從我自己的親身體驗上來講,效果簡直好到爆,比如北大塞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展出的的這些高清列印版,是原物的誠實複製,細節處的解析度已經達到了人眼的極限,可以說,如果真品與列印品放在一起讓我們分辨真偽,不考慮周邊環境因素,光憑看的,我想大部分人是難以區別的
就像這次巡展的展品,在簡介標示上並沒有寫明是複製品,但從觀者反映來說卻足以以假亂真
細節的精細程度
當時我把這張圖發到了朋友圈,然後定了個莫高窟的標,根本就沒有人懷疑好嗎
還看到了傳說中的大佛光寺
這次展出的壁畫都是列印在紙上的。是的,沒錯,我偷偷地用手摸了下,原諒我吧,實在是好奇啊
連塑像都能列印?曹衣出水
舞起來
現今在擁抱新技術方面,國內的敦煌研究院,故宮博物院等文化機構做的是非常不錯的,真心希望個別機構(例如遼寧博)也能學學前者,把深藏在庫房裡的那些名畫數字化共享或高清列印出來,讓我等小民能一睹古代精品藝術的風采
最後說下我的兩個擔憂吧,科技是把雙刃劍,這種新技術放在文化傳播方面當然是功德無量之事,但如果用到文物作假上?!再一個,當虛擬現實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幾乎完美模擬實地體驗後,我們是否還有必要趕到文物現場,直面古物真跡呢?!
很重要,謝謝。
是的,太重要了,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
作為敦煌的強烈追隨者來怒答一發。
首先網站的立意是很好的,把敦煌文化用數字技術保存並用作推廣宣傳,網站也比較簡潔大方、版式也簡潔明了,十分容易入手。
但是網站還是存在了很多的問題,首當其衝的就是體驗感太差,各個洞窟、壁畫的介紹還是傳統的幾張圖加一大段文字,缺少訪客的互動性,隨意進入一個詳情頁,訪客草草地讀完文字後點開全景圖或者圖庫瀏覽,不能一一地講文字的內容和圖片、場景結合,導致瀏覽下來一頭霧水,特別是某些壁畫具有佛教故事意味的場景,在圖上不配合一些文字的介紹根本不可能理解。
第二、這個網站的開發是秉著研究者的心態去開發的,而不是從一個想了解莫高窟或者圖新鮮的訪客的角度去設計,很多內容只是大段的描述文字,沒有更多的人文情懷,作為一個帶有科普性質的網站這個是非常要不得的,這樣和冷冰冰的說明書有什麼區別呢?
第三、從設計本身來談,網站選用了主流的扁平化模式,以黑白紅三色作為主基調,簡潔是做到了,但是卻缺少了敦煌和莫高窟的特色,說白了就是,我換個Logo、改個標題照樣可以套用在「龍門石窟數字博物館」、「兵馬俑數字博物館」之上,作為具有歷史感、古代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城市,網站應該是設計上別具一格、風格強烈的,敦煌那麼多美麗的壁畫元素在網站上毫無體現。雖然這類數字博物館比較看重訪問速度,但是網站畢竟是視覺為主導的媒介,特別是這類博物館性質的網站,就更要體現出它的風格和個性。
其他一些都是技術上的問題,暫時就不提了。本身還是個很有意義的項目,但是希望敦煌研究院能以更獨特的視角和心態去好好經營這個網站,把莫高窟、敦煌學的知識普及給大眾,讓這塊歷史瑰寶永葆青春。
「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剛開始嘗鮮,今天怎麼也打不開了
今天剛參觀完莫高窟,真是個功德無量的項目,希望數百年後的人們,仍然能感受這份美好!
為敦煌工作者鼓掌!謝謝你們的付出!
學生黨!
女生!
一直想去敦煌!
確苦於沒有合適的同伴!
今天才知道出了數字敦煌!
可以暫時過過癮了!
另:看到一些膠水痕迹的時候淚目了
一直想找一個單純介紹敦煌洞窟雕塑壁畫的書,看了書和看了央視紀錄片。這些都比較注重從歷史層面解讀敦煌。這個數字型檔不一樣,簡單粗暴,只單純介紹壁畫和洞窟。從常書鴻那一代人在一片黃土中開始到今天的成果,真讓人動容,邊看邊感動哭。希望能有更多喜歡敦煌學的人知道這個誰字型檔。
看到有人在擔憂文物造假問題,希望一點淺薄知識和自己掌握的信息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文物造假:壁畫的數據採集工作是由敦煌研究院去做,平均一個壁面由兩千多張照片拼接而成,單幅照片大小約3g,單幅壁面製作時間約半年至一年,所以外界是沒有許可權和時間去獲取完整的壁畫資源的。另在已成型壁畫資源上,管理非常嚴格,列印一幅需要開放層層許可權以及院長簽字授權,如果私人流通是要追究刑事責任的。
當然,如果別有用心,還是會有空子,希望世界和平~!!!
推薦閱讀:
※山西有哪些不出名但是很珍貴的古建築?
※末日孤艦第三季第十一集里 幾件日本的文物是什麼 ?
※如何評價新華網「收藏家邱季端:保護民族文化是全社會的責任 」一文?
※如何评价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
※如何看待「古建第一國寶」佛光寺多處漏水,寺內彩塑用塑料薄膜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