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評價馬志明的藝術地位?

少馬爺是現仍在世輩分最長的相聲演員,喜歡少馬爺也是很多真偽相聲迷標榜自己懂相聲常見的說辭。1.請客觀評價少馬爺的藝術水準。2.和謝天順裂穴與黃族民合作是否限制了少馬爺藝術的進步呢?


地位這個詞換算成知名度、「業務水平」(文工團時期的藝人喜歡用這個詞兒),可能都不準確,所以我沒把握要說的您想問的是不是一回事兒。
先說題外話,馬志明輩分高歸功於其祖父入行早且父親排行小。這,表面上也不大構得上崇拜的理由,是吧?但是,就他對相聲的態度和台上表現,也不能說對不起這個輩分。理智地說,「地位」和輩分無關。有關的,則是他所謂的「馬氏」、聽眾口中的「馬派」,有沒有這一派?他當不當得起這一派?
我認識的聽相聲的人里,對馬志明的觀點,居然是涇渭分明的兩派,一方很喜歡,和樓上K M兄意思接近,一方很不喜歡(其中很多是認得他、和他共過事的)。我只好是去掉他們說的,也盡量忘掉馬志明自己在訪談中、回憶中所說的,就聽到的相聲而言。
(1)聽侯耀文是聽不太出侯寶林的,聽馬志明可以聽出馬三立。他下功夫研究了馬三立的使法,按天一的說法,且「(出去之後要)重新整合」了,增加了自己的擅長,可以說,聽他的拿手作品,能感覺到馬三立的盛年,比如貫口,什麼是好的貫口、至少是馬家理解中的好貫口?就可以聽聽他的《白事會》、《開粥廠》。其對馬三立的發揚,不是局部的,而應該說一種風貌,一種對相聲的完整理解。他還向前、向外走,比如《數來寶》,應該算是他獨立的東西,分跟誰比,不能不地道地去和高鳳山比,他說的這個版本可以代表標準。最受推崇的《報菜名》,是他所特有的,姜寶林把報菜名改成單口之後興奮得差點兒申請諾貝爾獎和平獎,其實藝術上值得一提的倒是馬志明的這個,馬三立沒留下錄音(最近沒有出土吧?我不知道,好久沒聽相聲了)無從比較,但這裡有馬志明的聰明,也有馬三立以人物推動情節的主張和風格,這個案例體現了他和其父、和相聲傳統的藝術關係,很經典。但是也有幾段我覺得不好的、我覺得平庸或過頭的,甚至我猜想是馬三立就不同意那麼演的。我覺得可以說馬志明是馬三立的合格接續者,我們眼中的「一派」,往往以為只是開宗大師的餘韻,其實做重要貢獻的還有最初的繼承者(所以有尖刻的說法曰七祖才是六祖曹操是曹丕的兒子等等)。好在馬三立的錄音也很多,可以對比,我見到的是:馬志明的基礎條件可謂優於馬三立而就「層次」而言仍略感不足。這個原因很複雜,信馬由韁,我不知道待會兒能否說到。
我先說他在我心中的第一個「地位」:馬三立風格的繼承者,造就了事實上的「馬派」相聲的中堅人物,悲哀的是,也差不多是唯一的(和馬家沾親帶故的人不少,愛學兩口馬三立老年以後腔調的更多——這個習慣挺討厭。可是,馬敬伯有哪位真系統地聽么?於寶林、佟有為身上的馬派痕迹我眼拙看不出,他們自己都怎麼說的?趙津生表示呵呵)。
(2)馬志明自己有自己的相聲天地。前面說的《報菜名》是經典案例,他自己那批作品《糾紛》、《五味俱全》、《猶豫症》、《夜來麻將聲》、《學跳舞》,有相聲味兒,掛馬派味兒,帶他自己的風格。馬志明的整體印象是活比人紅,雖然有「相空一起打」的讚譽,但是還有「不打空」之感。這涉及的原因,有些不便多談。能說的客觀原因里,很簡單的有:姜昆在相聲上做對的最後一件事是認識梁左,馬三立尚有何遲,馬志明靠自己是彌補不了他自己闖作作品文本的一些空白的;還有問題中提到的,他的搭檔問題,本來他就適逢一個缺少捧哏的時代,又主動被動地過得那麼動蕩(連劉立福都給他捧過幾場好像),他對黃族民要求不多、黃族民也不能帶給他更多,一個好捧哏的一些功能他自己背著(或許他就喜歡這樣);馬志明的相聲中的地域題材、市民精神,就是天津這個區域,就是八十年代這個時代,超出這個範圍、過了這個時候,既不是外人能理解的,也不是他本人能理解的。能說的主觀原因里,他對相聲的認知畢竟達不到馬三立的境地,馬三立的境地,是熱鬧而孤寂的,我說得誇張一些,是人人都熟悉但其他相聲演員都沒有來到過的(張壽臣所見的馬三立的問題不見得不對,但他沒看到這種問題如何加以轉化解決)。
我再說他在我心中的第二個「地位」:屬於一地一時的優秀相聲演員,說到這一地、這一時的相聲時繞不過去,而這一時這一地對相聲太重要了;其職業生涯中,貢獻了精彩的表演和很不錯的相聲文本。他自有他不算太突出(這是就普通觀眾的眼中而言)但值得被尊敬的地位。
(3)恐怕還是要說幾句閑話。他的性格、他在圈內的影響問題。因為這也涉及到「地位」特別是「行業和歷史地位」。如果他是馬三立的性格,用馬三立的方式處理問題,他在相聲上會貢獻更多超乎技術範疇的東西,在相聲行業會形成不能忽視的影響,我們今天可能會換個方式來談論他,換個預期來看待馬派。但是求仁得仁,似乎又不是外人有太多權力和必要談論的。
感謝您提出這個話題,使我有機會簡要清理一下對馬志明相聲的印象。


之前一直在知乎上插科打諢,第一次決定正正景景成本大套的回答一個題目。看了上面賈、董二位先生的回答,於是更讓我有慾望碼下這一方豆腐塊兒。
既然題主說『客觀』評價馬志明的藝術地位,正如董先生所說,就要避免變成『個人喜好的不同』,其中也就包括『雙重標準』。既然說馬志明的《報菜名》比普通版本多了燴長臍肚——雜燴鍋子一段、『硬生生多出來1/5~1/4』是優點,那麼就不應該忽視姜寶林版在壓桌碟部分的少見版本,至少對這兩個元素應該同等看待,科學評判嘛。
一、馬三立 馬志明:哪些人的相聲能算『馬派』?
『馬派』這個辭彙在眾多馬迷的嘴裡流傳已久,然而馬志明卻矢口否認,說只是『馬氏』相聲。馬志明的這個界限劃得可以說是恰到好處。格局小一些沒關係,但是很穩健,站得住腳。
從歷史的角度看,馬三立幾乎沒有一個親傳的弟子,從拜師最早的閻笑儒,到入門最晚的李文華。門下眾徒,各有各的風格,可惜沒有一個,是走馬三立那種『小巧』的路數。
與眾徒弟不同,馬志明得到了他父親的親傳。可是馬志明在舞台上以『小馬三立』的形象出現過嗎?嚴格意義上說,也出現過,但是很遺憾,不成功。
大扇子里有馬黃《賣掛票》,某年天視春晚有馬謝《三節會》,這兩段是馬志明宗著馬三立演下來的,效果呢,差強人意,使不過他爸爸,看著就不貼身。差距出在哪兒呢?出在『學』字上:馬志明跟馬三立比,立人物的能力相差一大截。
《賣五器》、《文章會》、《拴娃娃》、《誇住宅》、《白事會》等段,父子皆有,但韻味大相徑庭。尤以兩個貫口活《白事會》《誇住宅》為甚。馬三立『形散意連』的重要特點在馬志明身上幾乎看不到。馬三立白事會裡的倫理哏、誇住宅的罰錢和暗八扇,馬志明全都沒有演,可能是他自己也沒有什麼自信吧,呵呵。
連馬三立親生+親傳的馬志明都不像馬三立,難道說『馬派』相聲就沒有繼承人了嗎?萬幸,還有。趙心敏宗馬三立,馬志明是公開認可的。年輕演員里,高峰也是在宗馬三立的路數,架子小,包袱巧,重細節,立人物。
至於馬志明提到的『馬氏』相聲,大家覺得馬六甲和馬小川誰能傳承下去呢?一個長孫,一個嫡孫,見仁見智了。
二、馬志明 其他演員:有多少人能與馬志明比肩呢?
解放前有『五檔相聲』的提法:

張壽臣、侯一塵一檔;馬三立、劉寶瑞一檔;常寶堃、趙佩如一檔;侯寶林、郭啟儒一檔;戴少甫、於俊波一檔。(薛寶琨《天津相聲史話》)

可以說這些個演員都是當時與馬三立藝術地位不分高下的。
那麼,有多少演員能與馬志明的藝術地位不分高下呢?
1、說。先明確一個事,說不僅僅是看貫口,故事情節的敘述,包袱里的鋪墊,完全靠說。侯寶林劉寶瑞等大神級人物儘管也是寶字輩但姑且不提,與馬志明同時代的演員中,田立禾、魏文亮、姜寶林、李伯祥四兄弟的說功幾乎每人都不差,常寶霆、高英培什麼的就更不用提了。如果說趙振鐸、王世臣、馬季、楊振華的說功比馬志明差很多,恐怕也不客觀吧。
有人說到報菜名里貫口的處理,李伯祥如何如何不如馬志明,這個真的很難同意。兩人風格相異,路數不同,一個至剛,一個至柔,一個快而不亂,一個慢而不斷,如何斷出高下分明的?把李伯祥的菜單子描述成郭德綱版一樣的爛,這不是客觀的評判。當然,馬志明的報菜名里加入了人物的塑造,這個也是值得肯定的。
2、學。在學唱這方面,馬志明倒是走過一些腦子。年輕時打炮活是《汾河灣》,想必嗓筒子不會差,學個大鼓單弦什麼的資料也不少,水平也是不錯。但是真正說到多拔尊的程度,這個就值得一猶豫了。公認的學唱能手是侯寶林,侯親傳的馬季著實也不差,據說是模仿師父可以到亂真的程度;天津的劉文亨,學唱能力得到過侯寶林的認可;魏氏姐弟,水平更不必贅述;侯耀文學麒派學花臉均是不錯,還有歌柳;李伯祥年輕時擅使《賣布頭》,也是一條好嗓子;還有常寶霆、常貴德、師勝傑、王謙祥……不數了,太多了。
反倒是馬志明,在《烏盆記》里的演出顯得調門非常的低……
3、逗。狹義的逗,是指包袱的尺寸,快慢句高矮音。上古大神不提,個中翹楚除馬志明之外最推崇的是常寶霆白全福,火爆熾烈而不狗血。其他,高速的喜歡高英培范振鈺,李伯祥杜國芝,低速的喜歡侯耀文石富寬,蘇文茂朱相臣。提一句,馬志明能與這些對比肩,前提是與謝天順搭檔,這樣倆人才能踹得起來。
4、唱。董先生說『太平歌詞,少馬爺的太平歌詞不是最好的,但能算第一梯隊。』個人表示同意。但是從《歪唱》中辨別太平歌詞的水平高低這種評判方法不敢苟同。同時,太平歌詞最好的我不認同劉文步,劉的嗓音已經偏嘶啞,網上有他的單刀會,可以一聽,尤其是後半部分。太平歌詞個人推崇佟守本和尹笑聲。故去的大師中,侯寶林的太平歌詞應是無人能敵。至於郭德綱、岳雲鵬、張雲雷一枝,唱得實在是令人呵呵。
其實馬志明擅唱更體現在快板上,感覺馬志明反倒是王派快板的最佳繼承人。這個不細說了。
綜上,與馬志明藝術地位並駕齊驅的藝術家這麼看可是不少。
三、馬志明 現任與前任的搭檔們:誰最適合馬志明?
馬三立一輩子經歷過不少搭檔,留下資料最多的就有張慶森、趙佩如、王鳳山三位。大多數人都在推崇王鳳山是馬三立最佳搭檔,這個看法我不反對。也許馬三立真的和王鳳山搭檔最舒服,但是具體到節目質量上,還得說是馬三立趙佩如。
風聞,馬三立趙佩如私下關係一般,不知是否是因為抗戰八年中間這段的原由。常寶堃犧牲後,趙佩如與馬三立搭檔,留下不少傳世資料。改革開放後再於快板名家王鳳山合作,譽其曰:『他不攪和。』
同理,馬志明和什麼樣的搭檔在一起才合適呢?
我還是覺得,馬黃這對師徒搭檔確實合適,黃大多數時候也是『不攪和』,馬志明最終能得如此搭檔,也算是一樁『上天好事』
但是如果說黃族民的水平比謝天順高,則是過於想當然了。
《糾紛》有兩版,其中一版是馬志明的單口,可以與對口版本參照收聽,這就是謝天順的價值。
《賣五器》有兩版,其中一版是黃族民捧哏、顛三倒四墊話入的,可以與馬謝版參照收聽,黃謝高下立分。
如果《五味俱全》是黃族民捧哏會怎樣?如果《自食其果》是黃族民捧哏會怎樣?……可以想像,馬志明早期的風格並不適合黃族民。換句話說,馬志明為了黃族民,改變了自己的風格。
馬三立臨終前還曾說,如果病好了還想使十點鐘,讓黃族民給站。可以設想一下,馬三立黃族民的十點鐘會是一個怎麼樣的效果?雖然永遠不可能實現了。
反觀謝天順,離開了馬志明,後面是劉俊傑。劉俊傑的《挑毛病》兩個版本,謝天順一版趙炎一版,可以參照收聽;劉俊傑的《串調》兩個版本,謝天順一版唐傑忠一版,可以參照收聽。郭德綱的《托妻獻子》,也曾與謝天順合作,雖然二人嚴重缺乏排練,但是比照于謙的版本聽一聽,仍有不少可取之處;同樣是少逗老捧,張文順怕是出不來謝天順的筋勁兒了。
當然,聽過劉西雨謝天順版的《托妻獻子》的,才知道謝天順有多驚為天人。

這麼看來,馬志明還是相當打空的。
感謝收看。


哎哎哎,哪么長的,大個砸!()
A.見二伯不招呼一聲?B.推尼瑪車留點神。
我驚訝於如果不是自己捯么詞兒捯串了,這麼多年居然從來沒意識到這一點。

所以說少馬亦步亦趨,甚至裹足不前,不是沒有道理的。
但是能把完全一樣的台詞說成完全不同的名台詞,這帶著鐐銬跳舞的本事,也稱得起卓然成家了。


題主既然已經列明了兩個問題,我就依自己對少馬爺的了解來解答一下:

1.請客觀評價少馬爺的藝術水準


既然要客觀評價的話,就先要定出來標準,否則我說一套他說一套,就全變成了個人喜好的不同。我認為,評價一個相聲演員的藝術水準,要從兩個方面來評價:第一,相聲四門基本功(說、學、逗、唱);第二,逗哏演員成名要素(帥、賣、怪、壞)。後面的答案中,我會以此分為八個小點來論述少馬爺所取得的成就。PS:為保證絕對的公正,我下面答案所採用的例子會盡量避免使用解放後創作的個人獨有相聲(例如糾紛等),原因有二:1、大家都說過的段子更容易比較高低上下;2、個人獨有段子演出效果說實話跟演員水平沒多大關係,跟作家水平倒是關係很大。PPS:說到演出效果,這裡不得不說一句,評價相聲演員絕對不可以把場面火不火爆當做一條因素,因為多數人不是票友,聽相聲就為圖一個樂,而越新的段子就越能達到這種效果,每天都拿出新段子來那就不是相聲了,那是脫口秀。好的相聲應該是聽了十幾年你都知道演員下一句話要說什麼了,但你就是還想聽,為了聽那個味道。

我還要說一句,人無完人,金無赤足,再好的演員也不可能做到這八條都壓蓋群雄,總會有自己的短板,行內就有一句話:「馬無柳,侯無貫」(三爺幾乎沒有學唱類的柳活,侯寶林大師幾乎沒有貫口)。正確的看待每一位相聲演員的不足是觀眾們應具備的素養。下面進入正題:

(1)說,先定性:少馬爺「說」的功夫絕對是活著的死了的所有相聲演員里一等一的(注意我沒說最好)。拿《報菜名》這個誰都會的段子來說最能說明問題,一般版本的《報菜名》到「板鴨筒子雞」這句結束,而少馬爺的則是到「雜燴鍋子」這句結束,硬生生多出來1/5~1/4,但是少馬爺表演一點都不亂,氣口拿捏得當,觀眾聽著也舒服,讓人覺得毫不費力。對比李伯祥的《報菜名》,李的報菜名火爆熱鬧,但讓觀眾聽得跟著他著急,氣口做得也不好,所以作為觀眾聽李的《報菜名》就一個字:累。郭德綱的《報菜名》華麗有餘,底氣不足。李郭二人和少馬爺對這段活的把握最大的差別就是:沒有大師那種信手拈來的勁頭。其它的段子諸如《白事會》《大保鏢》《誇住宅》等,也是如此。這就是馬派相聲的精髓所在:不求火爆,但求回味。這裡說一句,少馬爺的《大保鏢》是神仙級別的段子,這個要論證我可以開篇論文了。。所以這個結論記住就行了。

(2)學,少馬爺的學活著的演員裡面絕對第一,死了的有錄音的侯寶林大約能在某種程度上和少馬爺平分秋色。說到少馬爺的學,就不得不說怹的白派大鼓,怹的白派已經不是學的問題了,要是少馬爺轉行唱大鼓去,估計得有一票的大鼓演員丟飯碗。網上有他和閻秋霞的視頻,全本的《探晴雯》《黛玉焚稿》等,自己一聽就能知道兩人水平相差無幾。另外,少馬爺京劇丑角花臉那都是正經拜師學過的,水平自然也不算差。

更難得可貴的是,少馬爺這麼深的大鼓功底,並沒有影響他學唱別的東西;郭德綱評戲唱得好,但唱什麼都是評戲味兒,這就不可取了。(我的太平歌詞&<秦瓊觀陣&>就是跟著郭德綱的錄音學的。。。現在一張嘴都是評戲味兒。。。悔啊)

少馬爺其實在學方面是先天不足的:怹的嗓子不好。和侯寶林的嗓子一比就比出來了。但少馬爺會揚長避短,拿《賣布頭》來說,少馬爺學的是閻笑儒的風格,重吆喝不重唱;而侯寶林的則是重唱不重吆喝。兩種不同的風格兩位都發揮到了極致,說不出哪個更好,但就我所知,少馬爺這段現在只有他這麼使了。PS:多說一句,現在活著的除了少馬爺我認為學這方面最好的應屬魏文亮,聽怹的《九藝鬧公堂》就知道了。

(3)逗,這一條我覺得沒有比較的必要,因為這個個人喜好的影響太大了,有人就喜歡倫理哏,有人就喜歡文哏,這個怎麼比都不能讓所有人信服,乾脆就不比了。但我覺得,任何一個能夠讓人們討論其藝術水平的相聲演員「逗」這一條都能說是第一等的。


(4)唱,太平歌詞,少馬爺的太平歌詞不是最好的,但能算第一梯隊。唱太平歌詞最好的我認為是劉文步,怹的太平歌詞韻味無人能及。少馬爺的太平歌詞雖不及劉文步,但韻味鼻音也是極佳。少馬爺全本的太平歌詞幾乎沒有,但我們可以從怹的《歪唱太平歌詞》來看怹的功底。八個字形容少馬爺的這段活就是「亂中有序,奇里生正」。比較一下郭德綱的《歪唱太平歌詞》,則全是從亂亂糟糟里找包袱。再對比尹笑聲的,則是不分上下。

(5)帥,從這條開始,我不在作比較,因為演員成名要素這種東西一般來說佔一條就足矣,佔得多只能說明演員戲路寬,我只說少馬爺有沒有,多與少。先說帥,少馬爺在這條上佔一絕,要身段有身段要架子有架子,近70歲的人能在舞台上練倒立,側翻跟斗,雙飛燕,這能說不帥?還說《大保鏢》,少馬爺在這段裡面一舉一動都透著「練家子」的模樣,這得益於幼時花臉的功底。

(6)賣,賣是指「賣弄」,具體來說就是你得讓觀眾深切的感覺到你在各方面都有能耐。這一條少馬爺也是沒說的。具體的前面我分析「說學逗唱」時就已經詳細說明了;各方面怹都能拿得出手,能說怹沒能耐么?

(7)怪,這一條上少馬爺顯得不足,但不能說沒有。把怪這個字體現得淋漓盡致的是少馬爺的父親馬三立大師,不光從長相上,就沖三爺那踢里禿嚕的說話發音但卻能準確的送到觀眾耳朵里,這條「怪」就當之無愧。少馬爺首先長相就沒什麼出彩的地方,再觀各方面,除了《糾紛》里學王德成丁文元的嗓音,其它能「怪」出彩的地方不多。

(8)壞,這點上少馬爺繼承了怹父親晚年的「蔫壞」。具體表現請看怹的《糾紛》,《報菜名》引子部分,《學跳舞》等。但由於馬氏相聲本身是正統,「壞」的成分本身就不多,說句實話,以壞見長的相聲演員有的是,比如黃鐵良、劉文步、李伯祥等,排不到馬家。但是話又說回來,我認為當一個演員往大師的路上發展的時候,「壞」這個特性就開始起反作用了,把握的好可以,把握不好可能就自己毀了自己,詳細過程請看郭德綱06年至今的蛻變史。

綜上所述,馬志明在「說學逗唱」四方面全都屬於一等一,在「帥賣怪壞」四方面有兩項頂尖,同時能稍微兼顧另兩項,這完全可以說明馬志明的藝術水準在現今是冠絕相聲界的。其實以我的觀點來看,僅從藝術水準的角度出發,馬志明足可以與馬三立侯寶林並立(三爺缺學、唱、帥,侯寶林缺說、怪、壞),與現在活著的其它相聲演員比強的不是一點半點。有一點能夠體現:少馬爺說的段子不是很多,但經怹說過的段子,大多很難超越。橫向比較,大家都說過的段子我能數出來的比少馬爺強的有以下幾個段子:佟守本的《地理圖》、蘇文茂的《文章會》、馬三立的《開粥廠》和《買掛票》,除此以外,少馬爺說過的段子鮮有對手。

2.和謝天順裂穴與黃族民合作是否限制了少馬爺藝術的進步呢?


這一問涉及到捧哏演員的水平問題,那麼我們就先要明確,什麼樣的捧哏演員才算是好演員。捧哏演員的工作是襯托逗哏演員,這就要求捧哏演員「帥、賣、怪、壞」一樣都不能沾,同時,依逗哏演員的特長,在「說、學、逗、唱」四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水準。比如逗哏演員以說見長,那麼捧哏演員就也得能說會說,這樣才能知道怎麼給逗哏的量活。所以,捧哏演員的功底不能跟逗哏演員差太多,甚至最好能超過逗哏演員。

具體到謝天順和黃族民這兩個人身上,我得說大黃比謝天順略強,但只強在長相上了。說白點就是大黃的長相不搶戲。真論兩個人的基本功,和少馬爺都差的太多了。先說謝,他和少馬爺合作的段子我是沒聽出來他量活量的有多好,只能說中規中矩,沒什麼毛病。再說大黃,固定的活比如《大保鏢》《報菜名》等,的確有很多亮點,但少馬爺在從藝50周年的演出上砸一回現掛,大黃那明顯見傻,而且《賣布頭》《開粥廠》這種少馬爺不怎麼使卻考驗捧哏功底的段子,大黃表現也就這麼回事:《賣布頭》還能算是中規中矩,《開粥廠》就乾脆都捧腮幫子上了,整個的節奏都沒帶對。PS:小知識,如果你聽類似《賣布頭》這種段子節奏彆扭,十之七八是捧哏的問題。最後,少馬爺自己也說過,跟謝天順合作有一些段子上不了,跟大黃合作則另一些段子上不了,要根據捧哏的能力決定上什麼段子。這不是很明顯地證明二人跟少馬爺水平有差距么?

既然說到捧哏的水平,我這裡也說一說我覺得不錯的捧哏演員:最好的要數給三爺量活的王鳳山老前輩;首先來說,王鳳山在台上不怕三爺,和三爺是平起平坐的關係,這就給量活打好了基礎。第二點,王鳳山作為王派快板書的創始人,肚囊極寬敞,無論什麼樣的活都能保證給量的嚴絲合縫。而活著的最好的捧哏我認為是于謙;和張文順對比著看就一目了然,有些包袱張文順給捧就抖不響,但換了于謙就能抖響;甚至於郭二人的相聲里有一定比例的包袱是于謙給抖起來的。我認為郭德綱當初能紅透半邊天至少有一半是于謙的功勞。

綜上所述,我認為無論謝黃,都真真切切地限制了少馬爺藝術的進步。當然這也不能怪他們,沒幾個逗哏的能真正能找到一個完全適合自己的捧哏演員。


大家說得都很全面了,我從另一個角度來談幾句。


我曾經試著列一份「中國在世曲藝超級巨星」的列表,按照藝術成就和受歡迎程度綜合來考慮,選來選去,一共選了五位藝術家,分別是張秋萍,楊鳳傑,張雅琴,李志鵬和馬志明。當時李志鵬李老還在世。反覆考究之後,綜合藝術水平,個人資歷,影響力和觀眾喜愛程度,相聲演員里只有馬志明能入圍。


當然這是一個私人的排名,難免有一些個人的傾向性。但是我認為,除去範本式的表演風格和在京津地區廣泛的影響力,在相聲沒落的今天,馬志明作為一代相聲名家,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繼續在北方培養青年相聲聽眾,是奠定他在相聲界當今地位的重要因素之一。在20世紀80年代,就有一批天津青年聽眾喜歡馬志明的相聲。他創作改編並上演了一大批極其優秀的新作品並改革了部分傳統節目,受到了強烈的反響,這批節目客觀上影響了郭德綱和一大批後來者的藝術風格,比如郭德綱的報菜名,大保鏢,文章會(雖然他自己說是文武雙全)等等相當一大批傳統節目,以及何雲偉、曹雲金、高峰、裘英俊等人,從而帶動了整個相聲市場的繁榮。這是功不可沒的。同時,馬志明借用自己的名氣,大力推廣白派大鼓,謝派單弦,王派快板等曲藝形式,也直接培養了一批青年曲藝觀眾,讓相當不景氣的鼓曲市場重新振作了起來。縱然在藝術成就上,同時代的演員中馬志明只能算佼佼者而不能算最好的,但如果談論藝術地位,馬志明對於當今文化市場現狀的嘗試性改造,以及對於觀眾文化審美的重塑,都是有極其深刻的影響的。可以說,馬志明是當今相聲界少數的現象級人物之一。


就沖這個,迷怹一輩子!
他老人家的學曲藝是我唯一單曲循環的段子,要說唱我覺得劉文亨老師跟少馬爺不相上下但是太正了我這種低票兒還是覺得少馬爺更好


少馬爺的迷妹表示,來看大家的答案的。對這類問題都是有點糾結的,因為有種給我偶像蓋棺定論之感。

我還一直覺得我偶像還年輕,藝術方面或許還要有與眾不同的創新和進步的空間。
也會有人提醒我,少馬爺的年齡,以及現在享受退休的狀態,是很難再有什麼突破性創新了。

於是,我陷入一種情緒化中~唉!不能再細思考這個問題,我還是去看最愛的包子臉小男生唱京韻大鼓緩緩吧!


前面的人說了很多了。簡單寫我的看法。
1. 少馬爺的水平看跟誰比。比馬三立就不說了,肯定差著好多方面。同時代的人跟他差不多的人太多了。馬志明比我們熟知的,而且健在的田立禾、李伯祥、魏文華文亮這些人並不弱。但是,馬志明太想繼承馬三立的衣缽,缺少了自己的特色。李伯祥和魏姐弟的特色是鮮明的,田立禾在表演上也有特色。前面已經很多人分析了馬志明的說學逗唱,不再贅述。
但是,馬志明比年輕的一批人,以及和文字輩里第二梯隊的人來比,他又明顯高一些。北京天津的很多30-40歲的人支持的小劇場,在票友與專業水平之間的人居多。郭德綱也是特色鮮明,有特別捧他的粉絲,他和他的弟子賣票沒有問題,但專業程度就比馬志明差很多了。
有人從馬派相聲繼承,與侯寶林派相聲繼承方面比較。我覺得很難說什麼算是繼承了,兩位大師級人物都有不少徒弟,也不一定要兒子來繼承這個。但侯派的門人弟子學唱的更多,比較容易讓觀眾有印象,徒弟中到師勝傑都很出眾,連姜昆也算有繼承到東西了。
具體說,馬志明傳統活不少,但給人留下印象比較深的,還是新的部分。《糾紛》得力於學聲音,本子還是馬志明有點一頭沉。《五味俱全》是最好的,最有相聲味道的。但即使是最好的《五味俱全》,現在聽也有尺寸不確,稍不完美的地方。《大保鏢》說的不錯,也有改編,算是突出的傳統活了。
2. 謝天順的藝術水平明顯比後來的幾個搭檔高,沒有什麼可說的。隨便拿幾段謝和大黃都捧過的同一段子,一對比就都清楚了。大黃是人緣好,大家覺得大黃能夠讓馬志明出來就不錯了,同情分爆表。馬志明也說,劇團擠兌他,現在有了大黃,他也就可以繼續登台了。
順帶提一句捧哏演員,與馬三立合作過的捧哏,趙佩茹水平第一,比王鳳山高,可以聽馬三立的《對春聯》趙佩茹 王鳳山兩個版。趙佩茹緊的死口,王鳳山就是不漏水而已。
謝天順遠高於一般捧哏,夏花已經說了。大黃有人緣,但藝術差一些。馬志明老是媒體上說與謝裂穴,我個人覺得在對方不在的情況下,說謝不好,說謝愛財,也不厚道。謝天順後來去德雲社給很多徒侄徒孫輩分的人捧哏,當然一是賺了錢,但也限制了謝天順的發展。可是至少我沒有找到謝天順反擊馬志明,罵馬志明分錢不公的媒體報道或者相聲里加進去暗示。我覺得他們裂穴對各自的藝術發展都不好,但人事很難講清楚,也許一起湊合更糟呢。順帶說一句,謝天順也是世家,謝芮之,謝派單弦的創始人的孫子。謝舒揚的兒子。
馬志明還在媒體上評價過他與楊少華的合作。楊少華的確不是一般人能夠駕馭的,楊是有點鬧,需要給楊量身定做,打磨段子。但是我記得馬志明在媒體上說楊少華歲數大,有馬三立的例子,怕捧哏先走了,自己沒有搭檔了,所以要找個年輕的給自己。。現在是二十多年過去了,楊少華也沒有死,馬志明也退休多年了。我個人覺得,可以自己選搭檔的時候有身體相貌和年齡的考慮,但在媒體上直接說這些也不太好。我們可以查到——王世臣就說呢:「志明,你這量兒可不能丟。你得抓住他,他保著你效果呢。」我一聽我就告訴王世臣,我說:「師哥,我跟您說,沖您這句話,您提醒我了,回去適當的機會我得跟他裂」「我既然是逗哏的,我讓他保著?他得先死我得後死,他歲數大呀。他死了以後我就沒人保著了,我不就完了么?」——雖然是文字,還是可以看出馬志明的氣盛和語氣來。
3. 本來想簡單寫幾句話,結果就一堆廢話。總之,馬志明在相聲和學唱等方面是刻苦的,但沒有達到同時代佼佼者的水平,只是穩定在了第一梯隊。個人努力與大成就之間的鴻溝,可能是時代的機遇,可能是自身的條件,可能是胸懷與氣度。反正,他除了少數幾個段子,沒有達到膾炙人口的程度,也幾乎沒有百聽不厭的段子。


1、如果說藝術水平,我覺得少馬爺是頂級的。像拴娃娃、大保鏢、報菜名等傳統相聲很多人都表演過,我覺得少馬爺是最好的。少馬爺的作品長期保留在MP3中,沒事就聽幾段,百聽不厭,基本可以知道他下句的哏是什麼,但還是希望聽他抖出來,我覺得這就是藝術水平。另外少馬爺的表演也非常棒,動作非常形象,可能跟科班學過戲有關係。
2、因為是假設,不好說如果一直合作到現在會是什麼水平,但僅僅拿他和謝、黃兩個人在網上的音頻、視頻比,我覺得跟大黃合作的更默契,當然跟大黃合作的時間更長,也是少馬爺各方面最佳的時候,這麼比有點不公平。反正我喜歡少馬爺和大黃的合作。


不管是相聲,京韻還是人品都是現存的演員中僅存的上上品。


天津衛 無人不宗馬 馬志明先生拋開年歲不談 單論藝術絕對對得起他的輩分


剛才在youtube上搜索了馬志明的相聲

感覺怎麼說,不夠機靈。

也可能是我不太懂的緣故。

對比一下馬季,馬季聲音清脆,聽的也清楚


輩分高,業務水平不錯,知名度低,觀眾受眾窄,更多是傳統的東西,他的創新與時代的結合度低。以上


推薦閱讀:

郭德綱的評戲水平比趙麗蓉老師或者新鳳霞老師如何?
郭德綱一段相聲里說的排行不排老二老四(具體記不清了)是真有的講究么?
大家睡前一般都喜歡怎樣入眠?
哪些影視音樂有傳統戲曲或曲藝的味道?
你聽過的最好的書是哪回?

TAG:相聲 | 評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