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怎樣看待丁玲這個人物?

現在對丁玲的官方評價是:文學家,社會運動家。
可是在我平素的閱讀中,有好幾個文化人在談到丁玲,特別是說到文革那段時,都提到了丁玲的背信棄義。有人就說沈從文夫婦之所以被批判得如此嚴重也與丁玲脫不了責任。 近日讀蔣勛先生的《孤獨六講》他也提到了沈從文、丁玲、胡也頻層鬧出一些傳聞的。她真是一個純粹的文學者,持浪漫主義的革命者么?


百合,柏拉圖,三人行,姐弟戀,都是丁玲玩兒剩下的東西

時代的辭彙變得越來越速朽和乏味。比如近年來女明星最爭相選擇的人設:「X爺」或者「總攻」。


這個思路倒也沒有錯。正如伍爾芙所說,偉大的靈魂都是雌雄同體的。但目力所及之內,真有不囿限於刻板的二元性別觀念,而在心理和自我認同之上同時具有雌雄同體氣質的女性嗎?


抱歉,我沒有找到。如果擴大尋找的範圍,出生於112年前的今天的丁玲,倒是我認知中最符合這個定義的女人。

我知道「112年前」這幾個字一定嚇到了很多人,同時讓很多人在心裡翻了一個巨大的白眼:「什麼鬼?有沒搞錯?一個一百多年的女人,你說她時髦先鋒到『雌雄同體』」?


我只想說,一生充滿旺盛生命力和無盡折騰慾望的丁玲,真不是歷史和語文課本里那個帶著濃重鄉村文學氣息的無產階級老革命家。作為不折騰不舒服的文青鼻祖和中國本土女權主義先驅的丁玲,她前半生玩兒剩的很多東西,至今仍被視為奇葩行徑與獨立特行。


1904年10月12日,丁玲出生於湖南臨澧。她的本名叫蔣偉,一個看上去非常直男的名字。加上她的字——「冰之」,構成了第一重的雌雄同體。


最近電影《七月與安生》獲得出人意料的好口碑和高票房。電影產生的共鳴在於,它讓很多女孩子想起了少女時代那個同吃同睡同上廁所的好朋友。那是一種介於友情和愛情之間、曖昧又含混的高級情感類型。

而文青祖師奶奶丁玲(ok,我知道此處你又不服,覺得只有張愛玲、蕭紅才是這個level)的少女時代,便有這樣一段極度接近「百合之戀」的經歷。她的「七月」叫王劍虹。兩人是女校的同學,王后來成為瞿秋白的妻子。

學生時代的丁玲(左)與王劍虹

對比丁玲熱情、逆反的「安生式」性格,多病、溫柔的王劍虹,無疑是那個沉靜的「七月」。兩人關係非常密切,為了逃避包辦婚姻,16歲的強大少女丁玲與女伴王劍虹,如「娜拉出走」一般,一起逃到了上海。甚至還有上海灘小報刊載過兩個女孩的「百合」八卦,但丁玲絲毫不以為意。


在女伴因肺癆離世後,她懷著對一個美好生命的傷逝,以王劍虹為原型,創作了《夢珂》《韋護》等作品。後世的評論者們認為「丁玲在文學創作上最大的突破,或者說她不同於張愛玲、蕭紅的地方,就是她毫不隱晦,不管是男的還是女的,她都是一樣的愛。在所有的現代作家裡,丁玲寫女性之間細膩敏感而又微妙複雜的關係,是寫得最好的,而且也是最大膽的」。


丁玲不僅寫得大膽,行事也是一樣沒有條框——一個徹底的「五四的女兒」。所以當蕭紅在感慨「女性的天空總是低的…我想飛卻飛不起來」時,丁玲恣意地分泌和揮灑自己的生命能量。

對於像丁玲這樣的奇葩,無性婚姻、柏拉圖戀愛、三人行、姐弟戀都是她一早玩兒剩下的東西。


1920年代,丁玲結識胡也頻並同居數年,但後來朋友們才得知兩人奉行「精神戀愛」,一直在某種「客氣」情形中過日子。後來丁玲又對馮雪峰產生愛戀,並追到上海。胡也頻隨即也追去。彷徨中,丁玲提出三人一起生活。他們隨即回到杭州,在西湖邊共同生活了一段時間。

胡也頻與丁玲

有時不得不感慨時代的大踏步後退。對兩性觀念的檢視和對女性的雙標越來越令人不安。因為再次跟小自己11歲的謝霆鋒複合,即便已經停更微博的王菲,也無法避免被日復一日在網路上被清算和污名的遭遇。


然而近70年前,38歲的丁玲就採取主動進攻和表白的方式,與小她13歲的陳明,在眾人「丁玲愛上了一個小丈夫「的嘲諷和挖苦聲中結了婚。

20世紀的中國女作家裡,經常被提起、被閱讀、被比較的是張愛玲、蕭紅和丁玲。前兩者是完全的女性氣質,而丁玲則表現出強烈的「雌雄同體「的氣質。沈從文曾回憶丁玲「圓臉長眉大眼睛,有一點男人氣質」,從不感到男女有別,「常常會使那相熟的人忘了她是一個女子」。


在這段姐弟戀的婚姻中,我甚至感覺是她娶了陳明。在我心裡,丁玲常常是一個大女人形象。即使進入家庭生活,她也沒有回到男強女弱、男尊女卑的權力關係里。


這從她最初的文學創作中便能看出端倪。她的小說是熱烈的,性感的。在《莎菲女士的日記》中,她寫到對「男色」的迷戀,甫一出現在文壇,就是最激進最摩登的個人主義姿態。


她一直對男權充滿敏感和警惕。1942年的《三八節有感》更是將她推向了中國女權主義先鋒和開風氣之先者的位置。在這篇隨筆中,她質問「『婦女』這兩個字,將在什麼時代才不被重視,不需要特別的被提出呢?」

「不管在什麼場合,(婦女)都最能作為有興趣的問題被談起。而且各種各樣的女同志都可以得到她應得的誹議。不結婚更有罪惡,她將更多的被作為製造謠言的對象,永遠被污衊。」直至今日,丁玲所不滿的,仍舊是遍地皆是的。


2014年上映的《黃金時代》里,郝蕾飾演的丁玲出場時間極短,但郝蕾的演技似乎復活了那個一言難盡的丁玲。

電影《黃金時代》中,郝蕾的扮相與丁玲神似。

或許,只有20世紀才有可能產生這樣充滿生命力和力比多的生命。誰說時代是線性進化的?很多年過去,我們發現,很少有女性像丁玲的前半生一樣「真正地表現了一個女人所能達到的努力、困惑、自由的境界」。


導演許鞍華曾打算在《黃金時代》實行丁玲和蕭紅的雙主角結構,但現實讓她放棄了這個構想。


據說她想拍丁玲的心還沒死。在丁玲的誕辰日,期待有一天,能夠等到許鞍華鏡頭裡的雌雄同體的大女人丁玲。


文/安小慶

-----------------------------------------------------------------------------------------------------------------------------

本文為每日簽原創。
百合,柏拉圖,三人行,姐弟戀,都是丁玲玩兒剩下的東西
這個小而美的公號,來了一定不失望。

http://weixin.qq.com/r/6D8jO4DEbt0RrcRY92r6 (二維碼自動識別)


她的人生比她的作品精彩:出生大戶人家,31歲的寡婦母親帶著4歲的丁玲一起上學,母親上師範學院,女兒上幼稚園。《莎菲女士的日記》讓她以「洋小姐」的身份登上文壇,卻一生最討厭「女作家」這個頭銜。她愛過女人,就是瞿秋白的第一任妻子王劍虹,沈從文說她倆有「特殊友誼」,當時的小報上還說房東撞見她家抱在一起接吻。也和瞿秋白傳過緋聞。3過p,1933年丁玲被軟禁,大家都以為她死了。沈從文寫《記丁玲》,大爆猛料,說他和丁玲,胡也頻在北京的時候「一起生活」。這本書也成為倆人晚年交惡的導火索。
曾在杭州和胡也頻、馮雪峰「精神戀愛」。國共兩黨的牢都坐過。
第一任丈夫胡也頻就是「左聯五烈士」之一,被槍斃。第二任丈夫,也許是同居男友,馮達出賣了她(這事兒說不清,當時她和馮達感覺到被人跟蹤,馮達說我12點我不回來你就跑。快12點時,丁玲要跑,潘漢年的弟弟潘梓年來了,耽擱了一下,結果馮達帶著人來了)。在南京軟禁三年,輾轉被送到陝北,毛澤東親自寫詩歡迎「纖筆一枝誰相似,三千毛瑟精兵,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將軍」,一時風頭無兩。第三任丈夫陳明小她十幾歲,是她的下屬,丁玲主動追求的。在延安緋聞對象直達王侯將相。
小說《我在霞村的時候》,《在在醫院中》直言延安的愚昧落後野蠻,雜文《三八節有感》痛批幹部霸佔女學生的惡行,在隨後「整風」時卻能全身而退。
解放後擔任文聯機關刊物《文藝報》主編,作協副主席,最終也沒能逃脫反右。毛澤東親自寫文章整她。和丈夫發配北大荒養雞。「文革」結束後念念不忘要組織上認定她沒有「叛變」。依然堅持「文學為政治服務」的老調。
80年代美國華人作家聶華苓邀請他們夫婦訪美,帶她上咖啡館。聶怕這個大陸出來的革命老太太不會喝咖啡,丁玲微微一笑,「50年前在上海我經常喝咖啡」。回來寫散文《曼哈頓的街頭》批資本主義的冷漠,不知道如果她看到今天中國也處處空巢老人該作何感想?
陳明愛她一生,幾年前還為了她打官司呢。
她是洋小姐,她是女作家,她是革命者。
ps:根據沈從文早年的一些文章,他這個湘西鄉巴佬對這個洋派作風的老鄉還是心有傾慕的,晚年不對付了,自己又早娶到名門閨秀了,又說丁玲「亂七八糟」,也不算厚道。
網傳解放初,沈從文處境困難,向她求救,被她傲慢拒絕應該是後人意淫。當時倆人就沒打交道。


在最艱苦的年代投奔延安,可以說她對於革命是有期待的。但是,歷史上左翼知識分子和革命的關係一直是矛盾的,一方面左翼知識分子傾向革命,這是和組織相同的;但是另一方面,左翼知識分子從五四走來,身上還有濃厚的啟蒙主義色彩,因此要求「民主/思想解放」,嚮往「個性獨立」和「平等」,這在當時的情形下是無法調和的。
在「事業」上,丁也是矛盾的,希望以筆為槍成為革命主角,可是在當時的環境下「最有文化」的是農民啊,同時恃才傲物,覺得自己和領導們是患難之交,所以往往無法正確的擺清楚自己的位置,總的來說,丁一直是一個高度政治化的女性,也想要在政治上有所成就,可惜不是那塊料。


搞政治的『新女性』吧。不是一般人。


政治,愛情,文學,貫穿一生。敢愛敢恨,敢作敢當,不以才情以個性取勝。昨日文小姐,今日武將軍,也許她和太祖沒人說得清。承接冰心,後接蕭紅,民國里首屈一指的女作家。也許與革命太近,北大荒呆了那麼久,卻沒死在那裡,命硬。人生若此,不枉此生。


可以去張發財的微博搜一搜


非常討厭 她


一個有著飛蛾撲火 非死不止一般性情的女子
有其母必有其女


推薦閱讀:

TAG:丁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