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胡玫導演開拍電影《紅樓夢》?
https://ent.sina.cn/film/chinese/2017-09-26/detail-ifymesii5648402.d.html
謝邀。
能拍出水平不錯的電影我是不懷疑的。
能不能超越87版帶來的震撼就另說了。
現在的選角只單純的從人物形象氣質出發的導演並不多,既然紅樓是胡導的童年,那就希望胡導能夠堅持本心、尊重原著,而不是打著紅樓的旗號做出青樓的產物。
以上拙見。
更新:評論區有些朋友對我說紅樓晦澀難讀有一些異議。補充說明一下。
首先「晦澀難讀」本身不是我下的定義,而是轉述曾引起很多討論的一個事件——出版社邀請6000餘青年評選難讀的書,紅樓夢居榜首,百年孤獨追憶似水年華等都在榜單上。這是一件已經發生過的事情,晦澀難讀也是成為了很多人心中對紅樓的刻板偏見。
其次,平心而論,紅樓的易讀性無論是放在四大名著內比較,還是放在中國所有白話小說中比較,都是較低的。這是草灰蛇線的寫作手法、書由於種種原因本身不完整等原因造成的,是客觀現實。也是紅學和探軼學存在的原因。
————————
不看好。
問題在於《紅樓夢》原著並不是很適合電影翻拍的素材。
《紅樓夢》的晦澀難讀已經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了,很多年輕人都覺得這本書不好看、看不懂。
問題在於《紅樓》的表達是隱晦的、側面的、寫意的。
黛玉葬花也好、晴雯撕扇也好、湘雲醉卧也好...紅樓夢中最為大眾知曉的這些橋段所佔據的篇幅都是極短的,這些橋段所承載的故事性也是較弱的。
而曹雪芹筆墨花費較多的幾段,如太虛幻境一節、貴妃省親一節、劉姥姥進大觀園一節、海棠詩社一節、中秋賞月一節等,具體情節相對較多,人物涉及多,看似很可能是適合電影翻拍的「重點情節」,但在這情節之中,情緒流較弱,而情節所表達的意義也要放在全書很長的立場上才能很好的理解,依然很難完成電影化。
而縱觀紅樓全書,滿紙荒唐言,講述的是從黛玉進賈家到大觀園抄家的榮寧兩府跨越十餘年的興衰歷程,時間跨度較大,其間所充填的是大量看似零碎,實則眾多用意的日常細節。而這同樣很難滿足電影化所需求的情節設定。
打個比方,電影主要講寶黛的故事。
講寶黛勢必要講晴雯、襲人、寶釵三人吧?
講這些人,整個十二釵和十二釵復冊都得講到,講整個大觀園吧?
講寶釵講不講薛姨媽和薛蟠呢?
講探春講不講趙姨娘和賈環呢?
講鳳姐講不講平兒 講不講相思局呢?
……
很明顯,紅樓夢的人物塑造都是在一定數量的日常生活和事件中所完成的。而這些日常事件,又牽扯了諸多的其他人物、這些人物身上所發生的情節和故事。
而這樣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較弱的戲劇矛盾、故事性和情緒流上的缺陷,都是電影化的難關。
和《紅樓夢》一樣隨書附贈人物關係圖的書我只讀到過《戰爭與和平》和《百年孤獨》,三者也的確是有一定的共性。
《戰爭與和平》的電影用了六個半小時的篇幅才較好的表達了原著。
《百年孤獨》沒有電影。這麼好的IP,卻沒有電影化,相信改編難度是其主要原因。
而類似的《紅樓夢》呢?
對胡玫導演通過電影的方法表達、宣傳《紅樓夢》的行為表達敬意和祝福。
加油!希望電影成品能夠打我的臉。
紅樓夢本身劇本就在那了,劇情不會有什麼新穎的。
主要的就是在於導演本身,先說幾個胡玫導演的知名作品《雍正王朝》《漢武大帝》《喬家大院》。相信這些大家沒看過,至少都聽說過。
這些電視劇都有一個突出的導演個人風格:人物刻畫。 有的導演專註於場景描寫,有的導演專註於意境表達。這就和寫文章一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文風。
對於這次胡玫指導《新紅樓夢》,期待點就在於一個眾人熟知的人物,能不能表達出一個新的人物形象,或者是更偏向於原著的形象。翻拍一個已經有經典版的電視劇,這對任何導演來講都是挑戰,要麼打破經典,要麼淪為墊腳石。
說實話不是特別看好。
一.其實我對胡玫導演還是很尊敬的,也非常信任其藝術水準和職業操守。但是我不信任現在國內大多數電影製作公司的藝術水準和職業操守。畢竟拍電影這個東西不是導演一個人搞定的,需要整個團隊給力,資本給力,審查給力。我們大概看一下廣受好評的87版投入了怎樣的人力物力:
1.動用國家力量進行動員,央視一流團隊加持
2.當時許多紅學家擔任顧問,兼顧各個門派學說,嚴謹到每個場景
3.搭建了大觀園實景(在北京,上次去的時候驚嘆園林實在精緻),由周嶺等專門研究大觀園建築的專家設計
4.演員接受了長時間的培訓。雖然演技按今天眼光來看有誇張刻意的成分,但勝在演員形象氣質與原著貼合太到位了。87版的十二釵放張劇照就能讓書迷一一對號入座。
5.服裝2700多套,設計師是優秀的古代服飾大師史延芹。服裝顧問是研究了中國古代服飾幾十年的沈從文先生(此點尚有爭議,沈從文先生擔任顧問,對服裝是否有貢獻不明)
6.音樂創作花費頂級作曲家王立平先生四年半時間
以上6點只怕電影版做到任何一點都難。
二,假設真的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拍出了一部優秀的作品,必然一定絕對會虧錢。《紅樓夢》雖然家喻戶曉,但正兒八經買書讀過文本的真的不如我們想像得那麼多。一部120回(或80回)的作品濃縮成一部電影的長度,觀眾基本盤必然是已經讀過原著的人。而讀過原著的,其實也沒有那麼多人想去電影院看電影。《哈利波特》《冰與火之歌》的書迷想看影視版是因為書中描述的是一個平行世界,書迷想看看它們真實的視覺形象。而《紅樓夢》描繪的是一個現實中的園子里發生的生活中點點滴滴瑣事,光憑文本已經足夠想像了,書迷們沒有絕對的動力去看電影。再說真的去看電影的人,會抱著什麼樣的心態呢?恐怕大多數是挑刺的心態。「啊啊啊黛玉沒我心目中的美啊,寶釵端莊不夠啊,王熙鳳沒這麼蠢好嗎,賈寶玉是情痴不是娘炮啊……etc」這樣的基本盤觀眾形成的初期口碑恐怕會遠低於影片實力,從而那些有點猶豫要不要看的觀眾——票房主力會紛紛退縮。一旦虧錢,胡導三部曲的理想實現就堪憂了——資本家是不論藝術的。
唉,說得這麼悲觀,多麼希望被狠狠狠狠打臉啊。
ps:導演,我年齡18-24之間,熱愛紅樓夢,熱愛中國古典文化,而且個子高+話嘮+沒啥心機+對林妹妹那樣的善良小姐姐毫無抵抗力,可以讓我演傻大姐不?謝謝~( ̄▽ ̄~)~
紅樓夢怎麼看都該是電視劇而不是電影,上次的電視劇已經糊過一回,因緣巧合的葬送了李少紅而不是她,此次再戰,怕是.....
以下來自王小波《為什麼要老片新拍》
聽說最近影視圈裡興起了一陣重拍舊片的浪潮,把一批舊電影重拍成電視連續劇,其中包括《敵後武工隊》、《平原槍聲》、《鐵道游擊隊》等等。現在《野火春風斗古城》已經拍了出來,正在電視上演著。我看了幾眼,雖然不能說全無優點,但也沒什麼新意。聯想到前不久看到一些忠實於原著的歷史劇,我懷疑一些電視劇編導正在走一條程式化的老路,正向傳統京劇的力向發展。筆者絕不是京劇迷,但認識一位京劇迷。二十年前我當學徒工時,有位老師傅告訴我說,在老北平,他每天晚上都到戲園子坐坐。一出《長坂坡》不知看了多少遍,「誰的趙雲」他都看過。對此需要詳加解釋:過去所有的武生大概都在《長坂坡》里演過趙雲;而我師傅則看過一切武生演的趙雲。因為還不是所有的男演員都演過楊曉冬、也不是所有的女演員都演過銀環,現在我們還不能說淮的楊曉冬、誰的銀環都看過;但是事情正朝這個方向發展,因為楊曉冬和銀環正在多起來。而且我們也不妨末雨綢繆,把這件事提前說上一說。
老實說,老片新拍(或者老戲重拍)不是什麼新鮮事。我在美國時看過一部《疤臉人》,是大明星艾爾·帕西諾主演的彩色片。片尾忽然冒出一個字幕:以前有過一部電影《疤臉人》,然後就演了舊《疤臉人》人的幾個片斷。從這幾個片斷就可以看出,雖然新舊《疤臉入》是同一個故事,但不是同一部電影。我們還知道影片《亂》翻新了莎翁的名劇.至於《戰爭與和平》,不知被重拍了多少遍。一個導演對老故事有了嶄新的體會,就可以重拍;保證觀眾有一個全新的《疤臉人》或《戰爭與和平》就是;而且這也是對過去導演的挑戰。必須指出,就是這樣的老戲重拍,我也不喜歡。但這種老片重拍和我們看到的連續劇還不是一回事。我看到的《野火春風午古城》,不僅忠於小說原著,而且也忠實於老的黑白片;觀後感就是讓我把早已熟悉的東西過上一遍——就如我師傅每晚在戲園子里把《長板坡》過一遍。前些時候有些歷史連續劇,也是把舊小說搬上銀幕,也是讓大家把舊有的東西過一遍。同是過一遍,現在的連續劇和傳統京劇不能比。眾所周知,京劇是高度完美的程式化表演。連續劇里程式是有的,完美則說不上。
我認為,現在中國人里有兩種不同的欣賞趣味。一種是舊的,在傳統社會相傳統戲劇影響下形成的.那就是只喜歡重溫舊的東西:另一種是新的,受現代影視影響形成的,只喜歡欣賞新東西。按前一種趣味來看現在的連續劇,大體上還能滿意,只是覺得它程式化的程度不夠。舉例來說,現在連續劇里的銀環,相老電影里的銀環,長相不一樣,表演也不一樣,這就使人糊塗。最好勾勾臉,按同一種程式來表演。當然,既已有了程式,編導就是多餘的。傳統的京劇班子里就沒有編導的地位。不過,養幾個閑人觀眾也不反對。若按後一種趣味來看連續劇,就會說:這叫什麼?照抄些舊東西,難道編導的藝術工作就是這樣的嗎?但後一種觀眾是需要編導的,只是嫌他沒把工作做好。總而言之,老戲新拍使編導處於一種兩面不討好的尷尬地位:前一種觀眾要你的戲,但不要你這個人。後一種觀眾要你這個人,不要你的戲。換言之,在前一種觀眾面前,你是尸位素餐地鬼混著。在後一種觀眾面前,你是不稱職或不敬業的編導。照我看來,老戲重拍真是不必要。我有一個作導演的朋友,他告訴我說:你不知道做編導的苦處,好多事都是不得已而為之。他這樣一說,我倒是明白了。謝邀,這個問題很熱,昨天就回答了類似問題,如何看待胡玫導演啟動電影版《紅樓夢》? - 知乎 如何看待胡玫導演啟動電影版《紅樓夢》?
今天就換個角度看待,從題主說到的信息說點個人看法吧
首先,如何評價至少應該等到拍出來之後,現在只能從導演以前的作品和現在的準備做出判斷,胡玫導演是一個對於藝術很較真的導演,從辭拍2010版電視劇《紅樓夢》就可以看出來,這次拍攝也是從情懷出發,「《紅樓夢》是我的青春,它的故事充滿了人生的玄機,文化社會內涵極其豐富。每一次讀都有不同的感悟,因此想把它拍出來給大家分享。」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更關心胡玫導演切入的視角,胡導提到「人生的玄機」「文化社會內涵」,與87版的浪漫色調,音樂優美,服飾,道具,背景追求逼真,弘揚民俗文化相比,胡導可能追求的是哲學的深度,探討家族命運這樣的宏大話題,這和胡導以前拍攝的《雍正王朝》、《漢武大帝》、《喬家大院》、《孔子》、《曹操》等史詩級的影視劇是一脈相承的。
其次,從攝影師趙小丁和美術指導霍廷霄來看,他們的作品張藝謀的《英雄》、《十面埋伏》、《滿城盡帶黃金甲》,都是追求恢弘的視覺畫面,這可能預示著新版的紅樓夢構思元春省親這樣的大場面更加壯觀。電影的色調和電視劇有點不一樣,87版燈光師曾經提到,當時電視劇的那種明快的色調並沒有得到電影藝術家的肯定,但是觀眾喜歡,也符合大家在客廳看電視的氛圍,畢竟,誰家客廳也不是電影院那樣昏暗的環境,電影的色調則是比較灰暗,電影院的小黑屋子裡,影迷細細的欣賞藝術的氣氛,品味如夢如幻的畫面,應該是不一樣的美感。
再次,從敘事的角度看待,電視劇的節奏比較散漫,電影則比較緊湊,曾經作為《孔子》的編劇何江燕在講故事方面有待提高,當然指的是電影方面,電視劇《喬家大院》的敘事還是比較不錯的,紅樓夢本身就是長篇名著,體量過大,所以胡導準備拍攝三部曲,這是比較明智的選擇,然而這麼長的時長仍然需要對原著的情節有所取捨,電影和電視劇節奏的不同,如何把握,這都是編劇何江燕需要提升的地方。
再次,從演員的選擇來看,海選只是方式,選擇標準才是主要的,87版也有海選,導演王扶林和編劇周嶺都提到演員的演技不重要,關鍵是氣質的吻合,最好不要選擇名角,觀眾容易齣戲,陳曉旭和歐陽奮強等也不是演技成熟的演員,但是經過培訓,人物的一顰一笑都是那麼的優雅,都是那麼的契合原著。2010版在選演員方面就很吃虧,兩版電視劇都有參與的周嶺就曾經提到年齡的問題,觀眾「跳戲」了,大家對《紅樓夢》太熟了,對人物太熟了。熟到一閉上眼睛,主要人物的體貌特徵清晰出現。形似都談不上,還談什麼神似?道理很簡單,拋開原著選演員,貨不對版。
所以我欣賞胡玫導演邀請14-26歲的年輕演員飾演,出品人李萬壽透露的最終入選的演員必須進行100課時的表演培訓和100課時國學、紅學文化傳統封閉式培訓,以達到角色要求。這種認真的態度值得我們守候。
再次,書法家胡濱為《紅樓夢》電影送上了親自題寫的片名書法。鋼琴家劉詩昆、歌唱家郁鈞劍也分別在活動上表演助陣。我也期待這些藝術家能夠教導演員,培養藝術的氣質,87版的眾位金釵畫面寫字都是那麼的富有藝術氣息啊
最後,我們不贊成和87版電視劇對比,電影和電視劇是不一樣的形式,兩者判斷的藝術標準也不一樣,我們的基礎是曹公的小說《紅樓夢》,不是87版電視劇《紅樓夢》,社會環境變化,技術提升,不過是外在的因素,關鍵還是胡玫導演怎麼看待這個問題,怎麼拍攝出新意,一味沿襲還談什麼超越啊!
在好多人的心裡,這不就是拍攝一場電影嗎?如果我們抱著這樣的態度看待幾百年流傳下來的名著,沒有對於經典文學的崇敬態度,得到的永遠只是一部嘩眾取寵的流行劇,那才是經典文學和電影藝術的悲哀。
謝邀。
之前回答過類似的: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5558808/answer/155327747不可能。
再貼一遍:
後面的再好,也不可能跟初戀情人相比較。
在新《紅樓夢》出來之前,其實,很多年裡,關於要不要翻拍《紅樓夢》的討論一直沒有停過。那為什麼不拍呢?主要問題在於劇本難寫。
《紅樓夢》其實不是很適合拍成電視劇,因為它的主要情節是貴族公子小姐在後花園裡的情調,脫離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不管是作詩還是葬花,猜謎語和行酒令,普通電視觀眾都很難理解和欣賞裡面的趣味。
就戲劇的人物衝突矛盾而言,也不是很激烈,完全比不上現在的狗血劇。所以歷來的戲劇改編,都會在賈寶玉被打以及三角戀上做功夫。把其他部分的內容隱掉,把這些方面放大。
當年的紅樓夢,是在大量紅學家的加持之下,編寫了部分情節的。但當時也被罵得狗血噴頭。到了現在,假如誰敢自己生造出情節來,只會被罵的更狠。
87版《紅樓夢》電視劇之所以會膾炙人口,跟那個年代沒什麼電視劇可看,幾部著名的翻來覆去重播有關係。即便如此,它的重播次數也遠遠比不上《西遊記》這種情節熱鬧、戲劇衝突強烈的電視劇。
很多人不一定是喜歡《紅樓夢》,而是喜歡自己童年或者少年時候,遇見一部美好的電視劇的驚艷感。
而到了現在,選擇那麼多,什麼重口味的都有,還有多少人願意欣賞《紅樓夢》里的趣味?
其實「新《紅樓夢》」我挺喜歡的。在劇情方面,對原著的忠實度很高。裡面的演員就算有些演技不太好,基本味道還是對的。但看著的時候,也覺得慢悠悠,看兩集就看不了第三集。
相反,同期的《黛玉傳》儘管在製作上粗糙很多,但是把主要矛盾都集中在了三角戀上,就得到了更多人的好評。
假如再重拍,必定會像新《紅樓夢》一樣吃力不討好。
還不如再拍一部《紅樓夢》電視劇。
《紅樓夢》的長度如果翻譯成西方語言,是《戰爭與和平》的兩倍。戰爭與和平現在西方的翻拍都是電視劇,蘇聯雖然拍的是電影但是也有六七個小時長。紅樓夢這種巨著一部兩小時電影能講清楚什麼?
另外拍紅樓夢,主角絕大部分都要啟用年輕演員。我真的對現在年輕演員的水準不太看好。年輕演員能理解紅樓夢背後深刻的佛教道教哲學思想嗎?能理解寶玉的博愛,黛玉的高潔,寶釵的豁達嗎?小鮮肉們有魄力、有決心先了解原著的內涵以後再拍嗎?當年拍87版紅樓夢歷時三年,才拍了36集。現在拍,拍成2010版電視劇或者青春偶像劇的話還是不要拍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胡枚再厲害,沒有好的演員也拍不好。當年紅樓夢選秀捧紅了很多小鮮肉,但最後還是尷尬收場,選出來的胡枚不用。
紅樓夢這種名著不需要有多普及,也不需要有很多人真的喜歡(我說的是真的喜歡),它只要流傳下去,就是中國文化巔峰的見證。
這釋放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訊息,現代中國影史上,開始有人尋求將歷史名著改編成大電影來把自己的名字刻上歷史舞台。
胡玫導演說要拍三部,做的準備也非常之多,這能看出來什麼,就是在問許多人。
敢不敢拍三國全本?敢不敢拍水滸全本?
西遊記要特效,拿不起錢,不做我可以接受。
三國跟水滸不用太多特效,你既然紅樓夢選角難都願意去為了電影海選花時間培訓演員,拍全本三國會累死么?
全本三國拍出來,只要水準下限兜得住,就可以留名青史,我感覺胡玫拍紅樓夢的出發點除了她喜歡紅樓夢以外,也因為紅樓夢劇情跨越再長都好,始終是圍繞一個地方來寫,刪減篇章選取精粹處理得當就能拍齣電影來。
不過這電影要是九十分鐘的小成本電影是斷然不可能夠的,兩個小時的相信跑不了,只是我希望胡玫能有老一代國際導演的執著,按照三個小時以上去拍,最好再出個導演剪輯版,三個半到四個小時,相信是夠用的。
到八七版水準?可能么?可能是不太可能了,只是希望這種沖著拍出經典青史留名的計劃,不要成為一個單純的商業項目,但願胡玫導演是抱著「我這輩子入行做導演就是為了等這一刻」而去拍的。
因為紅樓夢我感覺是四大名著里最難拍的了,這玩意要拍砸了,以後誰還敢嘗試在大熒幕上還原全本的四大名著?
三國X部曲、水滸X部曲、西遊X部曲。
現在到的確是有一些導演想這麼拍,但水準和歷史功底真是讓人難以接受,而且塞了各種私貨,選取和編纂的情節也壓根談不上檔次。
胡玫是或多或少有一定檔次的,而且風格有又不是突出的離譜,好比讓有些風格突出的好導演來拍大眾有印象的歷史著作,我打賭有人是拍不好的,不過胡玫導演就不一樣了,她是可以由繁入簡的。
我們能非常明確的從三部曲紅樓夢裡看出她的野心,同樣的作為電影觀眾,我也希望她的野心能帶動更多人的。
畢竟,期待紅樓夢的同時,也就意味著三國演義全本以及水滸傳全本,在觀眾的預期中都是應該存在的。
可誰有能力拍出來呢?有這個資源的人也許是有不少的,但有這個能力的相信卻幾乎不存在。
或者倒退一步思考,包括紅樓夢三部曲這個即將到來可能成為里程碑的作品,也許我們的電影工業與市場還沒成熟到能接納這樣一部作品,起碼讓市場接受一部粗剪超過十幾個小時,非院線版本可以高達五小時到三個多小時的電影,不但院線不樂意,觀眾也不會真的花時間欣賞。
而導演剪輯版的存在就是必需品了,但又衍生出一個問題,投資商品目的在於回報,如此巨大的回報下,能產生直接利益的是在院線上映符合時間的版本,導演在藝術上的極致追求反而成了賺錢的障礙。
如果國人不能為之護航,最後的結果或者就是一連串的崩塌,里程碑式的時代也不再到來。
當然,這一切都要看胡玫導演的探路石扔的響不響,電影的好壞決定一切,其他的期待反倒看的太遠,脫離眼前的現實了。
覺得《紅樓夢》要拍好特別難,因為既要有「神」,又要有「形」。
1.其「神」大處在於哲學層面、人生層面:
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為官的家業凋零 富貴的金銀散盡……
總之,大處的「神」在於「夢」之一字。
2.其「神」小處在於人物形象:
寶玉天生一段痴情
黛玉一股自然的風流態度
寶釵的藏愚守拙 湘雲的嬌憨爽朗
探春的鋒芒迎春的軟糯惜春的面冷心冷
等等等等
這些對演員要求不僅在於外形的美麗,更在於演員的情和韻。這點,很難。
3.其「形」,在於情節的豐富和細緻的刻畫。
紅樓夢鴻篇巨製,描寫極為精細,情節大處小處皆有,且每處安排都極其精妙。
電影時間有限,一定會有所刪減,有所突出。這樣就可能削其形而損其神,減少藝術表現的廣度,降低藝術境界的高度。
無論電影還是電視劇,《紅樓夢》都很難做到形神兼備。
至於即將開拍電影,當然是支持啦,期待(????ω????)不看好。
首先一個小細節,這個英文譯名不好——對應《The story of the stone》的應該是《石頭記》,用了《紅樓夢》的話,可以有更朦朧美好的譯名。而石頭記這個名字本身就稍顯呆板,它是在明清小說語境下才說得過去,而外國人明顯不懂這個語境。
再來說這個電影化的事兒。
一、電影這種藝術表達形式能做到事情很有限
每個導演窮盡一生都在探索電影的極限,極限的存在也意味著界限的存在。太多值得表達的意旨、太多需要展現的細節,太多需要理清的線索,太多需要特寫的人物,要壓縮到電影里幾乎是不可能的,哪怕是節選,哪怕是拍成系列電影,也很那看作是可以完成的任務。
暑假檔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那麼粗略的故事主線尚且很難拍成電影(當然導演功力是一方面原因),何況草蛇灰線的《紅樓夢》呢?
二、紅樓夢本身是特殊的
上面說到了紅樓夢本身的特殊之處:主題多、情節複雜、人物繁多、暗示多、伏筆多……這些都是電影化的障礙。
如果是別的書,有這樣的特殊之處不可怕,還是有解決方法的——導演儘管可以裁剪精髓,秉筆擘畫,儘管表達想要表達的主題,刻畫想要刻畫的人物,編輯想要展現的情節……
然而!紅樓夢最大的特殊之處還在於:它是一個完整的藝術品,像琉璃華尊,像琺琅佛像,像精緻到無與倫比的雕刻品。打碎它、割裂它,是輕浮的,是幼稚的,不只是顯得牛嚼牡丹焚琴煮鶴,更是一種罪過。
再者,紅樓夢作為名著,早就成了輕易不能動的民族IP,這不是「眾口難調」的問題,這是「大家一起來找茬」的難題。
綜上:祝導演平安。對於把87當情懷的人來說,達不到,哪怕是拍到《孔子》那種水平也達不到。
對於沒有情懷情結的人來說,達到87的水平不難。
什麼打光構圖機位之類的技術活,對於胡玫導演來說車輕駕熟,87這塊基本就是空白……所以輕鬆超越應該沒問題。
服裝美術,希望胡玫導演能從古畫中汲取營養,而不是從戲曲舞台搬什麼改良的褙子立圓領什麼的……順便期待釵素黛艷,絕對是個顛覆性的突破。這塊87做的一般,也是不難超越的。
劇本,電影時長有限,即使拍三部也就六個到八個小時,容納這本巨著的難度相當大,89版拍了6部,編劇也算給力,但仍讓人覺得節奏很趕,且有種連續劇的感覺,希望新版電影可以給三部曲劃分出層次,讓每一部都是一個盡量完整的故事,同時三部之間有絲絲入扣的銜接,當然這很考驗編劇功底,要是能做到,估計離封神也差不遠了……
《紅樓夢2018》目前暫定拍成三部曲,分別是《紅樓夢之大觀園》《紅樓夢之情天慾海》《紅樓夢之大團圓》。orz大團圓是什麼鬼?
好吧好吧,看來第一部要拍的應該是紅樓夢之大觀園了。新聞里說,第一部計劃從開篇拍攝至大觀園省親前的段落。相比舊版「僅僅側重演繹寶黛釵三角愛情悲劇」的創作,新影版《紅樓夢》將會從更能打動現代人的全新角度敘事,尋找豪門賈府究竟為何破落的「經濟學線索」。
這個。。。野心不小啊!200分鐘的電影,準備拍原著前十六回的內容,剔除非主線的甄士隱賈雨村秦鍾等劇情,光賈府內部發生的就有寶黛初見,太虛幻境,賈瑞戲嫂,茗煙鬧學,可卿大喪,劉姥一進,宮花含嗔,元春封妃,預備省親等等。即使把賈瑞茗煙等人的戲份刪掉,為了達到敘述賈府經濟問題的目的,大辦喪事,大修省親別墅這些也一定會提到的,還有必須說清楚的經典寶黛釵三角,這麼算算看,人人也就露個臉差不多時間就到了,加上大量使用新人演員,恐怕結束了大家都分不清哪個是襲人哪個是平兒,更別說前期幾乎打醬油的原應嘆息四個姑娘了。當年89紅樓電影版,就是紅樓電影化的前車之鑒,劇情上幾乎完全依照戲曲紅樓夢,演繹的都是耳熟能詳的內容,尚且拍了6部,將將敘述完一個完整劇情,再深入挖掘是不能了。如今胡玫希望三部說完一個紅樓夢,未免給自己設立了太大的目標。
想想看,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如此簡單的劇情,一個電影版尚且讓觀眾不清不楚,煌煌巨著紅樓夢,可怎麼拍才能讓人看的明白?當然,它可以成為一部純紅迷向電影,但那絕對不是胡玫的初衷了。
87版紅樓夢也不是無法逾越的傳說,但它確實做到了「儘可能讓後人難以超越」,一部耗時幾年選角,培訓,拍攝的作品,可以說每個參與87版紅樓拍攝的台前幕後的人都對它投入了自己的努力和真摯的感情。而不是像現在的快餐影視,還沒有一部其他電視劇能給我帶來更多感觸的。
現在時代進步了,很多技術方面比原來好了很多,我很期待這次電影的拍攝,希望不像10版那樣草率,希望它給大家帶來新的感動。曾經也讀過《紅樓夢》原著幾遍,個人認為,《紅樓夢》實在不適合拍電影。紅樓更多描述的是賈府的瑣事,不僅僅寫的是寶黛的愛情,還有從賈府的一些瑣事,也正是這些小事層層鋪墊,相輔相成,講述賈府的興衰,展現時代人文,豐滿人物形象。。
所以,我覺得絕非一部電影就能包含的。我大膽推測吧,電影應該主要講述大眾所熟知的寶黛愛情。
見笑了。
我看好這次即將開拍的電影版紅樓夢。有了各種前車之鑒,只要導演、編劇熱愛紅樓夢,只要天時地利人和皆備,紅樓夢是不會辜負有心人的。
音樂是重中之重,如果使用我國傳統樂器進行作曲,會非常有味道。沒有好音樂,藝術感會少去三分之一。
演員千萬不能用明星,在紅粉里選佳人即可。他們對紅樓夢有著深刻的理解,這樣的殊榮會使他們滿腔熱血,用生命去演繹紅樓夢裡每一個角色。
不要過分地調色,紅樓夢不是要拍得虛無縹緲、詭異神秘,紅樓夢是真實的,是飽含血淚的。紅樓夢講的是「人生如夢」,但不是把人生過得像夢一樣,10版紅樓夢就犯了這樣的錯誤,讓人討厭。拍攝紅樓夢,就應該像拍攝紀錄片一樣真實。
傢具、建築等,千萬不能太新。真正的有錢人,家裡不可能總是嶄新得像剛建成一樣,而是古色古香,雖舊不髒的。衣服首飾倒是可以經常折騰變換。除非寶釵等喜歡穿半舊的衣物。
徹底忘掉87才最有可能超越87。
不知道現在還有沒有這樣古典氣質的演員了
不要步了李少紅青樓夢的後塵,選最像黛玉的黛玉,最像寶玉的寶玉,最像寶釵的寶釵,千萬不要做毀棄經典的事情。
推薦閱讀:
※《紅樓夢》與《百年孤獨》有什麼相似之處?
※《京華煙雲》里有哪些仿寫《紅樓夢》的情節?
※同是以花喻人,紅樓夢與源氏物語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