徠卡是相機的神話還是營銷的勝利?
請恕我直言,所謂「徠卡是否相機神話」的疑問說明題主對照相機的了解程度略顯局限。
誠然,Leica 的確是量產可更換鏡頭旁軸 135 畫幅相機品牌中的翹楚,在做工、操控性、畫面表現、可選鏡頭群等各方面都遠甚於競爭對手。然而正如那一長串定語所限定的,這只是浩瀚相機世界中非常局限的一個門類,超出這個範圍的 Leica 則很難算是頂尖品牌。比如 Leica 也曾經涉足過大畫幅和中畫幅相機領域,然而在大畫幅相機方面,王者稱號當屬 Linhof,而讓全世界職業風光攝影師頂禮膜拜的「神話」則應歸於 Gilde;在中畫幅領域,儘管 Leica 也曾發布過許多款不同類型的 120 相機,然而與 Rollei、Hasselblad 等品牌的產品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即便在 135 相機領域,Leica 的影響力也僅止於 RF 相機,SLR 方面,Contax、Voigtlander 等德系大廠牌及 N、C、M、F 等一眾日系大佬均可與之叫板。
當然,比起許多奄奄一息甚至已經消失在歷史塵埃中的昔日王者來,Leica 無疑是個生命力無比頑強的品牌,不僅成功渡過了從膠片向數碼轉型的陣痛期,而且在數碼時代里似乎正活得越來越精彩。不過與其說這是因為 Leica 的技術過硬、產品卓越,毋寧說是其擅於運用「奢侈品」的經營套路、精心運作的成果。單論產品,日本限量版(紅色)M9 又怎能與 Gilde 617 售賣相當的價格呢?
順帶一提,@胡越 兄述及的 Harley-Davidson 一例恰可印證我的上述結論。在摩托車愛好者圈中,無論是追求速度的 Yamaha 粉絲亦或崇尚技術與文化兩者兼顧的 BMW 擁躉均對 Harley 頗為不屑,在他們看來:「哈雷就只剩下所謂美國公路文化了」。
射鵰時代的時候四絕還有:東邪西毒南帝北丐,再加一個中神通,還有個老頑童和水上漂。
都是業界大佬。
到了神鵰時代幾個大佬基於各種原因(往往還不是武功不好的原因)死的死退的退,就剩一個黃藥師還活躍在江湖。大家就說黃藥師是整個南宋武林的代表,黃藥師的武功代表了那個年代紮實的做工和文化底蘊,目前在江湖上的一些活躍分子譬如楊過、郭靖根本不足以與之相提並論,至於老頑童,當年更是被踩在腳下。
以下引用自河南茶博士:
現在一些後生小輩,妄說什麼黃藥師的武功連起來比較費神,入門艱辛,智商不夠蘭花拂穴手根本學不會,至於碧海潮生曲更是江湖傳說,其實是他們自己缺乏練武的態度,學武之人要有迎難而上勤學苦練的精神,想當年北宋時期的主流武功,譬如少林七十二絕技,天龍寺六脈神劍等雖然威力巨大,但是學一招至少十年不說,實戰中打一套拳也要一炷香時間,後來黃藥師首創彈指神通,輕巧靈便,開創了新一代的武林風範,更有西域人士盛讚為武林界的SNAP。
後來南宋與金國屢屢交戰,無論是在我南宋諾曼底登陸戰還是金狗的越南戰爭,都有人靠著桃花島的一招半式得以留得性命。足以證明桃花島武功學到家了安身立命根本不是問題,那些說桃花島武功過時的根本是功夫不到家。
至於黃藥師後來又出了玉簫劍法,在我們看來是對傳統武林的背叛,是對當今武林風氣的妥協。那些學了一兩年就敢仗劍江湖的,譬如華山派的劍宗的狂風劍法和獨孤九劍,或者老一派的九陰真經和葵花寶典或者西域的乾坤大挪移,那種速成的武功根本沒有得到武學的精髓,忘記了學武的初衷,除了強身健體除暴安良保家衛國之外,根本不能打出能「震懾心靈」的拳法。真正的武功,還是要慢慢打,慢慢練,譬如武學藝術家令狐沖,就返璞歸真練了易筋經,大概也是意識到了自身武功的局限性。還有張無忌張大俠,最後也練太極拳太極劍,算是回歸正宗。
我覺得也算不上什麼營銷的勝利吧……純粹是一部分攝影人的頑固守舊恰好製造出這麼個奇葩現象而已。
你在市面上看到的大多數關於「萊卡M牛逼」的言論,大部分都是用M的人自己吹出來的。萊卡自己可沒有說自己是相機界的神話什麼的。
我想萊卡還是比較清楚自己有幾斤幾兩的。也知道M繫到了今天也就是混日子而已。所以才會有松下卡片機系列,有S中畫幅,有SL巨單,乃至華為的攝像頭……
一家想賺錢的相機廠,恰好被推上了這麼一條道路而已。人家內心未必不曾羨慕索尼大法的那種輝煌呢……只是有心無力罷了。旁軸沒有單反實用。
先不談大畫幅 中畫幅 就談135
徠卡是不是神話? 我不知道題主的神話指的是什麼
但說徠卡是不是傳奇,我說是,我就明確告訴你這一點。
沒有徠卡 就沒有泊列松 沒有泊列松 就沒有紀實攝影
所以:
沒有徠卡 你就看不到螳臂當車的歹徒
沒有徠卡 你就看不到時代廣場的勝利之吻
沒有徠卡你就看不到在西貢當街槍斃的越共分子
我挺好奇@狸醬知不知道這幾個鏡頭:
都是蔡司的35F1.4呦,而且其中兩個還是給無反的卡口距離設計的呦~其中一個還是徠卡的M口呦~
雖然尼康沒有為佳能設計鏡頭,但是騰龍和適馬提供給其他廠家鏡頭設計可是不爭的事實呦~
而且蔡司給哈蘇的機身上也不是沒有過鏡頭呦~
甚至就連蔡司的官網上也自豪的寫上了呦~
至於營銷的勝利,萊卡一天到晚的限量版不是營銷的勝利是什麼~
為什麼要出限量版~難道是因為好東西不能多分享?
不~是因為東西得靠本身的稀有性才能體現價格~
至於大家為什麼生氣~
主要還是因為自己窮,看見了別人白白送錢,有些心痛~
萊卡有種別把沒有液晶屏的版本做成限量版啊,直接作為標準版出售啊~
因為他知道這種「情懷」能值多少錢~有多少人會去」默默「的喜歡他~
而且如果萊卡真的那麼高貴的話,他為什麼要和松下,甚至華為扯上關係呢~
還有啥是吹噓~用卡片機的用戶最後買個單反回去?啊抱歉人家用戶要買的卡片機不會是徠卡的~
而且也不知道你清不清楚RX100這種卡片機和奧林匹斯的M43,以及索尼和富士的微單買的年年走高~真正能被忽悠買單
反的人都是心裡就有著買單反的衝動的人呦~
而且這個年代手機那麼好用~誰還會去買個低功能的照相機啊~
至於你那個比喻~恰恰說反了啊~大家都是在吐槽這個東西的缺點和不足~你卻覺得大家只是一味的在黑徠卡~
原來在2014年,一款連拍了什麼都不知道的相機還要誇~
的確我買不起萊卡~因為我現在可以去拍山川~可以去拍雲霧繚繞的山~可以去拍妹子~也可以去偷拍妹子~可以錄些小視頻~沒事還能炫耀一下我那巨大的光圈~
然而如果我用這些錢去買徠卡的話,那我就可能只買得起一個機身+M35/2,哦,不對,是Leica 35mmf/2.0 Summicron M Aspherical Manual Focus Lens,不知道這樣夠不夠嚴謹~
如果你是個玩遍天下的攝影大師,你買徠卡,或者買RODENSTOCK我屁都不放一個~
但你要是我的朋友的話。對不起。我堅決不同意,反對,會罵。
我希望你能多發掘攝影的樂趣,而不是迷信一個品牌而去頃盡你的財力去買一個公認不好用的東西回家當擺設落灰。
別忘了,你只是一個想買卡片機的人。不請自來。
知乎首頁推送了這個問題給我,點進來看到各路答案呵呵呵。
本來已經準備無視的,現在的相機圈就是這個樣子唄。
一瓶不滿半瓶響的事情見多了就只當笑話嘛。
但是看到最後那個答案真是氣笑了。
忍不住了。
--------------------------------咆哮開始-----------------------
蔡司什麼時候出過35/1.4?
標剛結構能做到1.4的光圈算不算生命的奇蹟?
85/1.4用黃斑對焦得用多少倍的放大目鏡才能保證合焦?
你說單反頭?
討論徠卡你說單反作甚!
徠卡M35/2...
看到這個叫法真是徹底露怯了呢。
徠卡鏡頭有比較固定的稱謂,以summicron-M 35mm f/2 ASPH為例,要麼直接說型號,比如11879(銀的我忘了別打我),要麼型號後面加幾代,比如蘇米康四代,要麼有特定的別號,比如八妹六枚七妹A妹。
M35/2共有四代七八款,朋友你說的哪只?先拎拎清爽好伐。
還有最後一句,徠卡的鏡頭蔡司做?
你讓哈蘇何處自容?
徠卡技術難度最大的找蔡司做?
徠卡技術難度最大的好多好伐!
除了當年做不了的超級安古龍是施耐德做的,徠卡沒讓別人做過鏡頭好伐!
你見過佳能讓尼康幫自己做鏡頭的嗎!
至於美能達那是代工,謝謝!
一!無!是!處!
哎...
-------------------------------咆哮結束-----------------------------
最近徠卡發了新M-P。
最近徠卡還要發不帶LCD的限量款。
微博評論里到處是諷刺和罵。
好玩的是罵的內容出奇一致。
然後@攝影師呂上元說了一句我覺得特別走心的話,大意是想買的啥都不會說只會默默去買了。
我給他補全,罵的那些基本不會買,或者不懂,或者買不起。
說徠卡是神話,別說你們不信,我們也不信。
說徠卡是營銷的勝利,買徠卡的也不都是煞筆呀。
一顆永流傳才是營銷的勝利。
徠卡就是一做相機的,沒那多高大上的託詞。
這幾年確實敢作,有仗鐵杆機友買單胡來的傾向。
但是,被愛的才有持無恐呀。
得不到的才永遠在騷動呀。
玩徠卡就是圖個好玩罷了。
千金難買我願意。
我樂意呀!
不樂意就不買唄!
所以大家你情我願,一個做東西賣,一個買東西玩罷了。
至於是不是每個人都買的起,賣的不在意,買的更不在意。
為什麼要在意?
我本來就有持無恐呀!
真要說營銷的勝利。
我覺著日系單反才是營銷的勝利。
刷廣告。
刷機身。
刷活動。
僅需要卡片機的用戶為了「顯得專業」最後買了台單反回去。
組合鍵都沒用熟的玩家一台台升級從入門機燒到專業機。
日廠憑空里創造了那麼多還是重複的需求。
這才是市場營銷的勝利呀!
很多人罵徠卡性價比低。
很多人罵徠卡貴。
很多人罵徠卡的MTF不夠好看。
甚至還有很多人罵徠卡不會自動對焦。
罵得好出氣呀,可惜沒人理耶!
徠卡依舊賣的不錯,全世界到處開店。
買徠卡的依舊玩的開心,耶,又收了一隻新鏡。
為什麼只有罵的人不開心充滿了怨氣?
因為你不懂徠卡呀。
因為你買不起呀。
因為你不是這個圈子的呀!
你都不是這個圈子的你生哪門子氣呀...
想起一段舊事。
某天同學碰面,一畢業後去了杭州的銀行男(同學圈裡沒能力留魔都就算失敗銀行櫃員不算金融圈謝謝不解釋了)突然對某魔都投行男發飆。
理由是「做證券的都是莊家都沒良心導致老百姓賠錢」,而他正好賠錢了。
我很想地告訴他散戶賠賺是二級市場的事和IPO啥的沒太多關係。
但想了一下,忍住沒說。
這麼常識的點他不是不知道,他只是在發泄怨氣。
而能說出這種話的世界觀,既拯救不了,更傷不起。
坦白講,這個世界就是這樣,比你我聰明努力有錢有學識有見識有品位還會裝逼的人多了去了。
你我沒有但別人有的好妞好相機好履歷好職位好房子好車好公司好機會好領導好圈子好老爸老媽也多了去了。
但這真不是別人的錯!
所以不要有怨氣。
更不要詆毀,不管人還是物。
因為沒有用呀。
心態渣了。
那真的就是渣呀。
-------------------------------------------------------------
忘了告訴大家我不看評論的,所以,省省吧。
--------------------------二更------------------------------
不看評論依然沒有躲過被撕,躺槍,不開心。
1,原答案寫於2014年8月26日,距離蔡司35 distagon的發布尚有一年之久,不能未卜先知,不算我的算。
2,我的原文里寫的清清楚楚,討論的是M頭,扯單反頭,跑題了。
3,我一直在各個回答里反覆說,玩徠卡和玩攝影是兩回事。這兩者之間的差距,不明白我也懶得再說。
4,我並非「只需要一部卡片機」。你預設了一個「你只需要卡片機」的前提,然後來和我撕...你高興就好。
5,限量版。買得起就用買不起就不用,完全沒啥好說的。
順便提一句,我和領導彙報想要狩獵版或熊貓套,領導到現在也沒回應,差評!
最後。
客觀上的事情邏輯錯誤,該撕就撕。
主觀上的想法和理念差別,自己知道就好,沒必要爭高低。
也許你特別看中性價比,但是對別人來說,千金難買我願意。
總覺當下社會離「實事求是」越來越遠,討論問題都不到點,總在外圍指指點點,好不爽氣。
為什麼Paul Newman迪通拿這種三四十年前的古董鋼表可以拍到上百萬?
為什麼賓士有G65這種12缸雙渦輪比G63還慢點幾秒沒人會拿來越野的越野車型?
為什麼徠卡在那款限量之後,又推出量產的M-D不帶LCD機型?
這些問題我自己看來就是:沒有為什麼,更不用搞清楚為什麼。
徠卡有性價比嗎?肯定是沒有
徠卡用起來有C、N、索方便嗎?肯定是沒有
那為什麼要買
我討厭長槍短炮的,並且我捨得在相機上花錢,就醬。
是的,用徠卡我也拍不出什麼好片子,更沒時間整天在街上晃悠搞所謂「掃街、街拍」
我拍娃可以嗎,拍拉麵可以嗎,我把徠卡當個高級點的手機鏡頭來用可以嗎
要知道:買得起不買,與買不起不買,完全兩回事好嘛。
那些說徠卡這不好、那不好的人,摸著自己胸口默默想想,作為相機器材上不可忽視的一個分支,難道真的一點把玩一下的慾望都沒有嗎?
我可以背著徠卡出去,看到哈蘇羅萊點頭致意,看到徠卡同黨微微一笑,其他的那些,喲,娃尿布該換了...
----------------------------------------------------------------------------------------------------------------
都愛聽故事,我就扯一個。
上海新天地開了徠卡旗艦店(說是自營,不再是代理店)
我爸沒事就去逛逛。
正好有幾個小年輕也在店裡,就問我爸:爺叔,這機器真的好伐,拍出來有什麼不一樣伐?
我爸說:你手頭有閑錢的,買個玩玩不錯的。要還房貸還車貸的,還是索尼那些實惠歐
P.S. 以下純屬猜想,本人未接觸過萊卡相機,也希望真有資深新聞攝影記者出來說明。
我猜想,萊卡對於真正資深的新聞攝影記者來說是神器,而對於其他人而言的確弱了點。
現在真正意義上的純手動相機應該就萊卡一家,包括對焦都得用鏡頭刻度來調整,沒有自動對焦的概念。如果想要上手,是需要很長時間的學習的。但真說達到人機一體的概念,用光學和機械層面去控制成像,也就只有萊卡能做到。
其他的相機都只是把門檻做得越來越低而已,也導致器材如此先進的今天,相片質量卻不如以前,也美太多新聞攝影的神人出現。取而代之的是越來越多鑽研畫意派攝影和數碼後期的攝影師或設計師。寫實攝影也的確沉重真實了些,不太討喜。徠卡走的是奢侈品的路子,講的是品質,用料,經典的傳承;其他是消費品,講功能,講性價比,講潮流。不是一路貨,就好像你在比到底是耐克包包好還算LV的包包好。。。
既是相機的神話也是營銷的勝利。
當巴納克為世界創造出了第一台135的時候,徠卡就如同神話般的存在,當m3橫空出世的時候,當時也想學著做旁軸的日本人就繼續做他們的單反去了。
首先我來更正一個觀點,徠卡貴。但除了個別,絕對不是給你供在家當寶貝的。堅固,耐操,方便是這隻德國相機終始一貫的品質。它是勞力士,不是百達翡麗。
世界上所有傑出的東西,都是從傑出的本身而來~
如果沒有始終一貫的品質,就沒有布列松穿梭在上海的小巷子裡面的決定性瞬間,就沒有羅伯特卡帕和他的諾曼底登陸。就沒有羅伯特弗蘭克丟了徠卡就乾脆放棄了攝影。
但是隨著日本相機的崛起,單反的優勢凸顯。廊橋遺夢中的大F,或者是史蒂夫麥凱瑞的fm2。無疑是7~80年代紀實攝影的中流砥柱。徠卡猶如被石英淹沒的瑞士鐘錶。(個人很喜歡尼康,這個時期的尼康應該是浪琴,絕非卡西歐)。
下班了 明兒要是記起來在寫吧~
很多人都認為,徠卡那麼貴,這功能那功能都沒有,不選擇單反不選擇自動對焦不選擇多功能相機,就是傻逼交智商稅就是裝逼。可實際上,真正的徠卡用戶其實還真不是忠於品牌。恰恰因為讓人痛心的事實是它的優勢基本無競品,別的一大堆癖好不說,單純一點:著迷某支M鏡的焦外這種執念,你說,除了買個阿爾法還有別的辦法實現嗎?而對阿爾法用不習慣不喜歡它外觀不喜歡操控不喜歡成像風格(雖說icc可以解決但那畢竟難入們且耗時),那麼,單論這一點,就是無解的了。
事實上,阿爾法的出現,已是讓M鏡銷量和價格上漲讓M機銷量和價格下滑了。
我朋友說,你把apple所有設備都買了。真是腦殘粉。我說,如果有另一家能搞個帳號無縫接合所有設備且易用性穩定性工業設計和審美都有apple的一半強,那麼,即使它是山寨機我都買。
這個和很多產品一樣,是一個循環使然。
一開始,可能和很多產品沒有太多區別,當發現營銷點的時候趕緊著,比如請明星,放大普通人的效果,然後在實用價值上增加營銷價值。OK,那一切都將開始改變,營收的增加,則會帶來產品改進的持續,然後這樣一輪輪滾下來。比如蘋果的技術實力,用戶體驗確實不一樣,如果不考慮營銷價值,這個已經勝利,而加上牛逼的營銷,效果就被放大數倍。
不過現在的技術門檻已經越來越低,比如可口可樂的口感真的有那麼大區別么,用徠卡和用尼康真的有那麼大區別么,穿nike和穿peak有這麼大區別么?可能沒有那麼不可逾越,但是因為上面的營銷價值,品牌價值就變得不一樣了。
同樣,互聯網產品,比如各種論壇,功能其實都差不多,而裡面的人決定了絕大部分的成敗,所以一個好東西,產品固然重要,運營則可以在同質化中開闢一條血路,而這樣的差別又會為產品的革新不斷帶來新鮮血液。
m6是徠卡的分水嶺.
m6之前,徠卡發明了135旁軸相機,並且完善了這種形式的相機(m6以後的膠片機已經沒有重大的技術更新了),同時在市場佔有統治地位.
m6之後,徠卡的心思就不在技術研發和新相機的開發上了,而是在圍繞徠卡品牌進行發展.
從m6開始無節操的發布各種限量機,價格也是步步高升。
但是這種經營策略並不是徠卡主動的選擇,而是市場的選擇,m4以後徠卡發布了技術先進但造型大變的m5,m5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失敗後,徠卡就已經意識到自己已經無法跟上時代,只能做一個靠情懷生存的公司。徠卡能生存到現在絕對要感謝當時領導者的超前眼光與魄力。
這種明智的選擇不但使徠卡得以生存,而且使徠卡獲得了更大的輝煌:從1954年leica m3誕生到2003年m6停產的將近50年,徠卡大概生產了150w台相機,但是從2003年到2017年短短的14年時間就已經生產了280w台相機。
沒有皇太極哪來的康熙哪來的乾隆,皇太祖不因為被尊為神話?
站坑,最近一直拍135膠捲,感覺到自己急切的需要一台M,M2,M4,M6都行,原因很簡單,天殺的康泰時G2弱光按不下去快門,沒有景深尺我超焦距總是心裡沒底,雖然至今沒有過問題,但是還是討厭看顯示屏上的數字,G2取景器不知道怎麼設計的,特別小,35裝上跟標頭似的,而且只有滿框這一種選項。。。所見即所得我為啥不用單反。。。當然G系統鏡頭素質還是很牛逼的,這個沒法黑,我也特別討厭A7和M用G口鏡頭。
比較了一圈發現我只能買得起M6,M4加個測光表跟M6差不多價錢了,雖然我不用測光也行,但是多個功能總是好的。
很慚愧,我最出片子的倆機器全是數碼機,一個理光GR一個徠卡M9,GR對於我來說基本就是人體器官,M9雖然是個數碼機,但是教會了我認真拍照,珍惜器材,用M9的時候我用完了有一套固定的流程把相機擦的乾乾淨淨,這是我唯一有這個待遇的相機,因為真的太喜歡了,買到手那天我樂得跟個二傻子一樣,基本是從新宿騎了半天的自行車把她拿回川崎,雖然這台M9到手兩周就因為CCD碎掉返廠,三周之後我才真正開始用。雖然之後因為過於貧窮賣了,但是這機器真的好用,我一次感覺到數碼機能如此好用,甚至包括後期我懶得調色都能慣著我,她那塊CCD色彩表現足夠優秀,色彩完全挑不出毛病。
因為M9足夠優秀的體驗,我在買下一台相機的時候非常認真的考慮徠卡,甚至考慮M5,但是因為外觀實在過於無法接受,最終放棄。
對於我來說,徠卡M系列能配叫M的機器不多,至少M9開始徠卡就已經變了,發布會和各種活動都把自己當奢侈品廠商,但是對不起,我買的只是相機,而不是徠卡這個牌子,徠卡這個牌子對我來說沒有絲毫吸引力。
首先,leica m旁軸機並不易用,手動對焦就足以讓n多攝影愛好者望而卻步,更別說黃斑對焦了,一般人沒那個耐心性慢慢習慣黃斑,雖然leica也有自動性能非常不錯的比如leica Q這樣的機器,但是玩leica很多人都是沖著M去的吧,畢竟這才是leica拳頭產品。現在相機廣告鋪天蓋地,在日系相機廣告集中在,家庭,高性能,易用性,戶外防護性等等的時候,leica在用歷史包裝自己。。。(參見leica百年廣告)或者赤裸裸的炫耀其精緻的手工打造(參見打磨leica T機身的「史上最無聊的廣告」你從頭到尾不跳看完我服你)這逼格一下子拉開了,不得不說leica的營銷團隊是會玩的。
器材好,達人用,口碑就出來了。
簡潔耐用的機身,一系列135規格最好的相機鏡頭。
徠 卡,不僅僅是攝影器材,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種文化,攝影文化。
—— 木一雜談
是品牌的勝利,說營銷,文字上實在和萊卡不合拍。
想了解品牌,先從看教科書開始吧,分析框架都是現成的。
這種是結合的,徠卡的成就,不可能光光是神機或者營銷勝利,總是兩者都存在才會的。
真的好用好嘛!
推薦閱讀:
※尼康老定焦超廣角怎麼選擇?
※super 35究竟是什麼?和35mm膠片有什麼關係?
※120膠捲怎麼引出來?
※135膠捲到底能洗出多大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