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建築師馬岩松的設計以及他的建築觀?


點答題。

在為什麼現代高層建築沒有東方建築風格的要素?的回答中我把MAD的山水建築當成了追求中國元素的反面案例——因為那是個太執著於形式,靠聰明而不是知識創作出來的東西。放在盆景盤子里也許是很好的展品(馬岩松《山水城市》新書發布及展覽在北京舉行)但是建成的效果卻很有可能是自說自話的糟糕。

然而,在聽說過他在讀書的時候收集同學們的床單縫成一塊畫布來作畫,並把畫掛在大樓上去觀察路過的人的反應後,在看到他以學生身份(實習生?)設計的『漂浮城市』的世貿重建概念後,在知道他像諾曼福斯特一樣設立自己的旅行獎學金後,哪怕是被他舉辦的瘋狂晚餐--伊東豐雄對話中國建築師(1)這樣的活動尷尬一番後,我們應該明白這裡面表現了作為一個建築師很重要的一個素質:執行力.

所以,他當得起現在經營出來人氣。在我國建築師話語權仍很薄弱的當下,這對後輩也是沒有壞處的。

即便因為自己研究的傾向我不喜歡一味『慶祝』玻璃幕牆和高能耗的高層建築,但是必須得說加拿大密西沙加市的高層的但從外形來說是極為優秀的,而且這後面是構造邏輯的簡潔和清晰。項目甚至因為成功又加建了一棟,如此,還挺呼應這種形式出發的的美學的力量的:很『原罪』,很魅惑。

相比之下,Zaha在邁阿密的新項目的效果就很呵呵了。形式出發,是需要找准原動力的。Zaha近幾年的項目總是透著點「沒什麼進步」的感覺。不知道馬岩松會怎樣,山水城市決計不是,但不排除是一個極好的思考過程。

(來,扎哈的雷霆王~)


蹲過一個mad方案的施工工地。表皮參數化內心autoCAD


馬岩松我只見過一面,有關的文章看過不少。
應該說夢露大廈絕對是神來之筆,妙手偶得。這裡很同意 @銘蔚的意見
甚至可以說,比起其他方案追隨扎哈路線的方案,這個方案完全是個另類。

可惜的是後來的訪談以及他迷戀的山水城市離開了這條道路,並暴露出與其年齡有限深度不足和滿世界活動信息量過大而相稱的迷惑掙扎。
具象山水擬物這條路跟俞挺比較像,但可別走到李祖元那邊去就糟糕了。
這條路我覺得沒什麼前途,我比較看好未來硬科幻的路。
但是還是希望他的嘗試之後能找到更好的路子,畢竟建築師群體還是比較弱勢的,沒有必要互相傾軋,還是應該共同提高行業的社會地位。
以前的一篇舊文供參考。
-------------------------------------------------------------------------------
馬岩松,超女和這個老年人統治的世界

一直沒注意過當紅的馬岩松的履歷,今天一看,竟然是75年的,僅僅三十歲就成名——作為一名建築師成名在三十歲讓我冷汗直流。。。

就具體作品來說,MAD的作品還是不錯的,雖然有太多哈迪德的影子,雖然據說對實際工程所知不多,雖然有那麼多雖然,但是應該說,這個社會對年輕人太苛刻,尤其是建築行業確實是老年人獨霸一方的世界。

建築師當然需要很多年的積累,但是這更多屬於那個建築師全能的時代。

而這個高度分工的時代,說實話,沒有必要讓年輕人等待到多年以後所謂的「成熟」之後再放手大幹——那個時候恐怕早已被積年的俗務瑣事磨平了創造力。實際上這一年的施工圖經驗告訴我,複雜的施工圖技術工作早已分包給各式各樣的專業公司,所剩下的屬於建築師的部分已經技術含量很少很少,大多數的時間耗費在設備綜合和瑣碎的配合工作。而年紀經驗夠多的建築師們,卻少見真的在出作品的——他們更多在開會和拉業務吧。

這些讓我想起超級女聲和那個迥異於建築界卻又越來越像的娛樂界。大量的年輕女孩被推上明星的寶座,當然她們很不成熟,但是她們有老年人永遠無法找回的青春——那種人類最寶貴也最容易失去的東西,所以,就會有老成持重的經紀人,主持人,策劃人,各種造星技術人員作為背後支撐。這樣的行業分工,才讓受眾享受到最終的優質的娛樂產品。我想在行業組織和利益分配形式上,娛樂行業比建築行業現代化程度要高一些。。。雖然他們造的星也太多太濫了。。。

建築設計從來就不是一個人可以完成的(也許murcutt是個例外),那麼在年輕人創造力最旺盛的時候,讓他們負責最需要創造力的部分,本來就是最佳的選擇,而老同志用經驗把控全局並解決技術問題。如果這個行業給予各分工者合理的利益分配的話。。。馬岩松的履歷沒有提到他本科的母校北建工,而只提到了耶魯,我想北建工沒有留給他什麼美好的回憶吧,中國的國情如此。而耶魯,給了他這樣的年輕人足夠高的平台和自信。可以理解,美國的國情如此。美國至今以來的最大活力,就在於提供了地球上最充分的機會——而不是直接的好處。美國永遠隨時準備捧紅任何有天賦的人,而大佬們都樂於躲在後台當經紀人和老闆——這就是老牌帝國主義早已餵飽的資本家和剛從貧困中脫身還對名利極度饑渴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領導們的區別吧。

想想學院里八十多的老院士仍然凡有榮譽利益必沖在前的狀況,設計院里四五十歲的總工獨吞項目算是很客氣的了。。。。或許老年人統治世界是不可避免的,不過是不是可以像帝國主義一樣,換個比較好的形式呢。

好吧,其實古人有一句話說得很清楚:

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


關於如何評價馬的設計,同樣的問題我問過大我一級的學長,他在mad實習過,期間參與朝陽公園項目。其實不太複雜,山水城市的建築觀來源於錢學森關於山水城市的構想,馬拿過來直接用了。並沒有做研究或者擴展,與其說理論,倒不如說仍然是構想。學長的回答是:就是把房子做的像山一樣。
另外,你們憑什麼黑馬工?方太不是挺好用么!


聽說中國建築師流傳著一句話:建築師在三十歲是不可能成名的,除非你是馬岩松。
曾經在清華大學聽過一場馬岩松的講座。那時我還是結構工程的研究生,混進一幫建築系的學生裡面聽講座。講座完之後,我問了一個問題,我說,你的那些建築設計從結構上可以實現嗎?他想都沒想就回答說:「我怎麼就覺得你這句話很熟悉,特別像設計院裡面的結構工程師說的。我也與一些國外的結構工程師談過,我的這些方案實現起來沒有問題。」
後來我來到加拿大讀博士,隔壁城市就是馬岩松的夢露大廈所在的密西沙加市。每次坐車去多倫多,都能在沿途的高速路上看到夢露大廈。來來回回看到幾次之後,我算是有了一點看法了。密西沙加市是大多倫多地區的一部分,人口總的算起來才七十多萬,華人人數眾多。這已經是加拿大第六大城市的規模了。市區規模很小,高層建築都是規規矩矩的高層住宅,跟國內的縣城差不多。加拿大的大城市就那麼兩三個。大部分地區還是寧靜自然的小鎮,地廣人稀。善良樸實的加拿大人住在簡單的木結構house和方方正正的住宅樓。突然馬岩松一個新奇的建築參與競標,自然能吸引眼球。在並非寸土寸金的加拿大小市興建,成功難度也不大。我想這一切就跟在國內的縣城建個漂亮的高層建築差不多。不過國外的縣城項目拿到國內來宣傳,效果就不一樣了。
在這個需要包裝和崇拜偶像的時代,馬岩松抓住了一個宣傳的噱頭。如果哪一天馬岩松能在多倫多市中心拿下一個項目,與毗鄰的貝聿銘的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大樓遙相呼應,那才算是真正能拿出來讓大家談談他的設計和建築觀吧。


看到那多人黑城市山水,我就放心了。這個國家還有救。呵呵。


作為一個在mad早期工作過三年的人,老馬如果真像你們說的那麼不堪,估計你們都會比他成功!可現實是他幾乎俯視中國所有建築師!


消防是最大的軟肋。


馬岩松有很好的家庭背景,他的母親在他事業的初期積極的進行宣傳工作。國外設計師的設計費普遍很貴,這樣的話,如果找扎哈設計的話會很貴。而馬岩松在獲得加拿大多倫多夢露大廈的投標以後,在國內的名氣已經初現。這時候,想找扎哈做設計的國內甲方,就會選擇價格相對較低的國內相似風格的馬岩松。查看馬岩松的項目,很大一部分是國內的地標性建築,地方政府的政績工程。總的來說,想標新立異的甲方或者政府,選扎哈或者選馬都差不多,但馬的價格更低。


我看馬老師的發言得了尷尬恐懼症。。。。30分鐘左右視頻封面城南計劃前門東區2014國際學術論壇(下)—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視頻


鄙人可以算他的噴子,從他的理論到實踐,非常鄙視之。理論上,山水城市誰家的?錢學森講的,顧孟潮編撰,裡面究竟思想如何,各位可以自己看看。不想黑他,他做的幼稚言論想法也不是一件兩件了。實踐上,除了炒,還真沒看到過他有什麼像劉家琨、王澍那樣沉住氣一步步探索,也沒有關肇鄴彭一剛那樣靠硬功夫看家,居然某些老師給他頂上一個大師的名頭,雖說所謂大師課稱得上大師的基本沒有。上面那四個叫大師我絕對沒意見,好歹那時硬打硬有乾貨,不像馬同學很會和媒體打交道,但是設計的理解卻是一知半解,那個不知道從哪裡找個木頭按著形參數化一下就成了一個飛地建築的形態,還是作為文化建築。真是醉的厲害。


除了夢露大廈客串廉價版咋哈效果還行,其他的都感覺越來越雷啊。自己經營一個團體吹捧自己有多猛,只能呵呵了。


對他個人沒有直接接觸,而對於他的團隊給我印象最深、最驚悚的是,在一次與MAD的建築師合作時,他們不考慮消防通道。


沒有研究,直覺是覺得他是建築界的郭敬明


建築這個行業任何項目的成功是整個參與團隊的成功,可能媒體在宣傳的時候側重了某一個人或者某個點,但是稍微有腦子感興趣的人如果多了解一下就知道一定是全體人的工作才能達成如此成就。做設計無論多好無法實現它都只是個空殼,而做項目的無論他能做的多好但是沒有好的設計作品也不會被人關注,當兩者結合在一起就會創造歷史這才是合作的意義。看過夢露項目的紀錄片,甲方需要這個項目被曝光這樣以後買的價錢才高,曝光炒作總該有亮點吧,從參賽到完工這個項目拿馬岩松做宣傳很合情合理,畢竟他不是只做了打雜的夥計然後領了頭功。

mad的項目都仔細看過,有幾個比如:假山、城市森林、雲端迴廊,第一個做的真的很瞎,後面兩個看的時候我是祈禱不要通過。但是除了這幾個其他絕大部份作品還是很好的,總體已建成的質量都很高,說明夢露的成功不是個案。

至於他說的山水城市,他在講這個觀念的時候只是順帶提了錢學森,並非是想要實現錢學森的什麼想法或者繼承這個想法什麼的。他提錢學森只是因為錢學森在他之前說的這個,而馬岩松的意思是現在他想要實現這樣設計,把城市建成這樣。他說他的山水城市的理念在於,建築與自然,人與建築,人與人之間的聯繫和互動。這種想法是非常中國思想的,起碼古代建築(城市)都是這樣。現代建築或者說現代城市都是推山填海,推山填海這種方式也不僅僅是因為簡單高效或者權利膜拜,現代人這麼做是因為他們能做,如果古代人也有能力推山填海建造城市我相信他們也會這麼做。然而山水城市討論的不是自然地形與建築結構方式,是現代城市生活中人與環境的聯繫,建築對人對環境的融合,我覺得算是一種人文關懷。

如果以後城市裡的的建築都是夢露大廈,湖州溫泉酒店,哈爾濱大劇院這樣我會非常高興也希望看到類似建築陸續出現,拯救下現在每天上下班次痛我審美的垃圾大樓。

馬岩松就是某方面做的出色的普通人,只是他剛好站在這個浪尖上,身後有一大堆的蝦兵蟹將想往上糊,他所說的理念能不能給中國建築界帶來新浪潮就要看他們這撥人之後的作為了。


說幾點

1.馬是紅二代

2.他的背後有一個日本人,你懂的

3.山水城市蓋出來絕對很恐怖,質量難以達標。我做ZAHA的項目很多了,徒有其表。估計山水城市連ZAHA在中國的效果都達不到。

4馬還是努力的二代


受某位被馬圈粉的學妹邀請,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馬的幾個點,夢露大廈、山水城市、MAD事務所。

先說夢露大廈,因為有了扎哈風格的影子,並且選擇了多倫多這個建築風格固化嚴重的城市,成功難度不大;

其次山水城市,這個概念,還是去看看錢學森、吳良鏞、鮑世行三位大師的解釋吧。這類構想目前也只能算是噱頭,馬只是把這個構想重新炒熱了,這點還是要感謝他的;(不過這也正好符合馬本人的營銷)

最後是MAD,馬、早野洋介、黨群。馬可能是MAD專門負責做品宣的。

回歸到馬本人,

一個有天分的建築師,在接受了諸多大師的熏陶下,憑藉著自己與自己身邊的能量讓自己火起來,並且過得很滋潤,至於是否是為了建築,誰會關注呢?

如果在商界,就是一個比較聰明的人,在500強里做了幾年投資經理助理,投資一個項目拚命宣傳,然後憑著自己與自己身邊的能力成功拉項目的人。

Ps:

1.天天打著扎哈學生的名號混跡於社交圈,臉皮厚的也是沒誰了;成功了可以貼扎哈標籤,不成功也可以扎哈標籤,對此我只想說CNM;

2.山水城市,視覺效果很好,也僅限於視覺效果很好,坑業主不是一點半點;

3.夢露大廈的是馬重金收購也好,是馬自己創作也罷,其實真的算不上是什麼知名項目;

4.有人說建築勢微,需要有領軍人物重振,個人認為絕不是這種人。藝術適合建築圈,但是娛樂不是藝術;

5.屌也是自己的,憑自己的沒毛病。

前AA學生、OMA建築師。


他曾經在倫敦的扎哈.哈迪德建築事務所和紐約埃森曼建築事務所工作過,不難理解其設計語言的來源,但其消化運用的功力還是很強的,可以成功地說服業主使建築得以實施。


為什麼總是黑馬岩松 這樣真的不太好 他畢竟成名了啊


無論是怎樣的設計,只要你如此全力以赴得去做好,都會有追隨和接受的人群,馬岩松帶著他的設計已經是走到了現在的巔峰。無論如何,這段路程你我都不得不佩服。但是他的成功不代表建築的真理。
就他現在的情況是無法觸及建築學的本質,可以用柯的話語來評價這個時期的馬岩松:
色的風格,淺浮的時尚,過眼的煙雲,幻想,把戲。

他的建築花費太多的時間在形式之中,可是他又能再思考什麼呢?山水城市遠遠不夠,如果他能再次獲得新的自我突破,我想他便真正進入了建築大家之列,可這種突破不似他去留美的考學,不似加拿大的投標競標,它要更加艱苦和模糊無數層。


推薦閱讀:

以現代科技重造大金字塔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什麼?
除了 Apple Store 零售店,還有哪些品牌的門店設計獨具一格?
如何看待「我在這個設計院每年才拿十幾二十萬,你憑什麼讓我負責這個建築一輩子」?
為什麼部分建築學學生有莫名的優越感?

TAG:建築師 | 建築 | 建築學 | 建築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