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申請美帝的物理學 Ph.D 有多大的優勢?

聽學長學姐說女生申請國外的物理學 Ph.D 有很大的優勢,但是不知道該在申請的時候如果利用這個優勢。我是 985 學校的物理系本科生,GPA、GT 成績和科研經歷都屬於中等水平。如果去申請的話,我的優勢會比同等條件的男生高多少?


越是頂級的學校,優勢越大。

數據點1:2015年MIT物理系共拿到到Harvard物理系6個offer,其中5個是給女生(腦補一下MIT物理系男女比例)

數據點2:參加Caltech物理系open house的學生中,男生很多隻拿到一兩個6大,女生大多都是橫掃。

數據點3:Caltech物理系faculty明確跟我說決定給誰fellowship時,女生優勢非常大。

分析如下:

頂級學校,有足夠多的優秀申請者,其中除了少數明顯的superstar之外,不是很好衡量誰更強。比如北大top3和IIT Deli top3,文章推薦信水平大致相同,孰優孰劣?很難衡量。這時候很可能會考慮性別等其他因素,因為這樣做付出的成本非常小(有足夠多的優秀女生申請者,不會因為招女生使學生質量明顯下降),而且能博得好名聲(越是頂級學校越喜歡標榜自己政治正確,飽暖思淫慾)。

而非頂級學校,可能女生的優勢不是那麼明顯。考慮到男女申請人數巨大差異這一客觀事實,如果效仿頂級學校平衡性別比例,成本較高,可能會造成生源質量下降,因為優秀女生大多都有更好的offer。而且這些學校的當務之急是提高科研水平,排名,拉經費等等。


另外申理論和實驗也有所不同。實驗一般給RA,由於是教授自己出錢,決定權更大,而教授會考慮自己利益而不那麼care整個department是否政治正確。理論一般很少給RA,主要是由committee決定,提出重視diversity能顯示自己的政治正確(以平衡今後自己因切身利益影響不那麼政治正確的時候),而且就算政治正確使生源有所下降,也未必直接影響教授個人利益(我自己可以按水平招學生,不招政治正確進來的人)。


最後,for obvious reason,進了坑的男生一般不會抱怨學校為了diversity招進來更多女生。沒進頂級學校的男生最多會抱怨頂級學校把自己政治正確掉,而不會抱怨自己的學校在招進自己的同時diversity進來更多的女生,所以~~


謝邀。
我自視甚高,覺得他們都低估了我的實力。
收到一堆拒信的時候就想:居然拒我,老子還不想去呢。
----
咳咳= = 開玩笑的。當初被拒得媽都不認識了,我肯定沒覺得有什麼優勢的。

這個問題我問過學校的教授,我說女生好少啊,他說他也覺得,其實也想女生多點。然後我就問那招生的時候會不會有傾斜,他明確說不會。

不過跟本校數學系的女生交流,她說她能感覺到學數學的女生申請是有優勢的。所以各個系各個學校應該都不一樣。

--
其實管這個幹嘛,有優勢沒優勢都不會改變你的實力啊。而且我不認為這個優勢,如果有的話,對你的申請結果有根本性的改變。如果你利用優勢就能拿到專業排第一學校的全獎PhD,那你硬實力也起碼得上得了專業前五。

所以這真的不是一個應該花時間思考的問題。任何不在你掌控範圍內的事情都別管那麼多。盡人事就好了。

我還聽到一個故事,而且在美國發生的,說一個高能課上只有一個女生,那個女生就想做高能,結果最後她的方向系裡只有一個教授做,她去找那個教授,對方說,我不要女生。然後我問跟我講故事的人,那個教授有說原因么?他說不知道,反正肯定就是 women don"t belong to this field 之類的咯。

所以,優勢,hiahia。。一切不以承認實力為前提的「優勢」都是變相歧視。以後你拿了offer,拿了tenure然後人家說都是因為你是女的,這不是很憋屈么。認清現實好好讀書吧。


假的 我老闆當初電話面試我的時候才知道我是女的 他們看申請材料篩選候選人的時候都不會看到性別 至於簡歷之類的更是嚴禁照片和關於性別的暗示


米帝的物理系會有一定的性別比例要求。他們會盡量滿足比較合理的比例。絕對不會因為女生優秀就拒掉。


如果把性別當優勢建議還是別去讀PhD了。


不過是申請物理學的PhD,女生其實在申請美國大學時的性別優勢在很多學校都很明顯。

比如:由於每年申請麻省理工的男生要比女生多得多,長期的性別不平衡導致了麻省理工錄取女生的比例要明顯高於男生。2014年秋天,有13%的女性申請者被錄取;相比而言,男性申請者中只有6%被錄取。這個差距在近幾年來有所縮減——2007年的時候,男女錄取率相差了12個百分點。但這個差距目前還存在,至少在今年麻省理工剛剛揭曉的2020屆的學生中,這個差距一定還沒消除。(順便講講,麻省理工從2009年開始都是在3月14日Pi Day發錄取通知,3.14是圓周率π的近似值,這一天來通知學生是否錄取,盡顯MIT本色,去年為了迎接PiDay到來,學生們還搞了一個萌萌的機器人送錄取的創意。)

有類似錄取率性別差異的學校當然不只是麻省理工一所。根據華盛頓郵報所分析美國聯邦教育數據中2014年秋季入學的錄取情況來看,很多精英學院和學校又出現錄取的性別差異現象。

在很多文理學院,男生比女生的錄取更有優勢,比如:瓦瑟(Vassar),戴維森(Davidson),貝茨(Bates),波莫納(Pomona)和斯沃斯莫(Swarthmore)。

在一些有科學和工程等重點學科的學校,就恰恰相反,比如:哈維穆德,卡耐基梅隆、加州理工和麻省理工。

「我們的申請者中有大量非常優秀的男生和女生,」麻省理工的招生院長Stu Schmill告訴華盛頓郵報的記者。「這個數據只是顯示了女生申請麻省理工的錄取比例更高。如果說所有的男生申請人和女生申請人的質量不相上下,那才能說女生比男生更容易進 。但申請麻省理工的女生們往往更優秀。

「所以,雖然申請的女生人數少,但是質量相當高。這是為什麼我們以同樣高的標準錄取學生,也能夠維持學生的性別比例平衡;而且女生的在校表現也同樣出色,甚至更出色。」

在高中上高水平的數學和科學課程的女生數量,是麻省理工這類學校錄取女生比例的一個重要因素。隨著該數量的上升,潛在的女生申請者人數也會增加。

另一個影響的因素是大學是否致力於保持男女學生數量均衡。自1979年起,美國女大學生的數量就超過了男大學生。現在美國57%頒發學位的高等教育機構仍然有這個現象。

很多非常著名的美國院校沒有或基本沒有錄取中的性別差異。比如斯坦佛大學的錄取率為5%——是US News排名中所有全國性大學中錄取率最低的——他們的男女錄取率完全一致。同樣的,哈佛(6%)、西北(13%)和萊斯大學(15%)都沒有錄取中的性別差異。

但是很多其他的學校確實還有性別差異。這也是進入頂尖學校的競爭異常激烈的一個因素,也是申請中應當留心的策略問題。

在US News美國排名前30的綜合性大學里,10所學校有超過3%的性別差異。

喜歡男生的有:

維克森林(32%女性錄取率,38%男性錄取率)相差6%

塔夫茨(15%女性錄取率,20%男性錄取率)相差5%

布朗大學(7%女性錄取率,11%男性錄取率)相差4%

范德堡大學(11%女性錄取率,15%男性錄取率)相差4%

喜歡女生的有:

加州理工學院(16%女性錄取率,6%的男性錄取率)相差10%

麻省理工(13%的女性錄取率,6%的男性錄取率)相差7%

卡內基·梅隆(28%女性錄取率,22%男性錄取率)相差6%

密歇根大學(35%女性錄取率,30%男性錄取率 )相差5%

康奈爾大學(16%女性錄取率 ,12%男性錄取率)相差4%

弗吉尼亞大學(30%女性錄取率,27%男性錄取率 )相差3%

在US News美國排名前30的文理學院里——除了所有的女校——只有2所學校表現出喜歡女生(有超過3%的性別差異)。他們是哈維穆德學院(23%的女性錄取率,10%男性錄取率 )相差13%;和科爾比學院(30%女性錄取率,26%男性錄取率)相差4%。

但是喜歡男生的就有一堆了:

瓦薩(19%女性錄取率,34%男性錄取率 )相差15%,

戴維森(19%女性錄取率,26%男性錄取率 )相差7%

貝茨(23%女性錄取率,28%男性錄取率 )相差5%

波莫納(10%女性錄取率,15%男性錄取率 )相差5%

斯沃斯莫(15%女性錄取率,20%男性錄取率 )相差5%

鮑登(13%女性錄取率,17%男性錄取率 )相差4%

卡爾頓(21%女性錄取率,25%男性錄取率 )相差4%

哈弗福德(23%女性錄取率,26%男性錄取率 )相差3%

凱尼恩(24%女性錄取率,27%男性錄取率 )相差3%

明德(16%的女性,%男性錄取率 19)相差3%

衛斯理(23%女性錄取率,26%男性錄取率 )相差3%

威廉姆斯(18%的女性,21%男性錄取率 )相差3%


所以招男招女,跟學校的學科設置,政治正確已經性別平衡的要求都有關係


兩個月前給某個師妹看了看PS,當時還擔心她去不了好學校,結果早早地就拿了某top校的offer


幾乎沒有優勢。
首先簡歷裡面不會出現性別和照片所以在見到老闆之前老闆都不知道你男的女的長什麼樣。當然套磁的時候你自己說了除外。
非要說好處的話,申請的時候有一點好處,就是你可以有機會拿到各種Minority的Scholarships 或者 Fellowships。畢竟傑出的女性在STEM很少,大部分學校或者機構都會設立女性在STEM方面的各種獎勵和資助。如果拿到的話第一年不需要老闆給錢,也給自己多個選擇,可以選更適合自己的老闆而不是將就一個現在就有錢的老闆,等幹了一年好好表現再拿RA。
--------------------
最後邪惡一下,你學姐是不是跟的男性猥瑣AP。。。


1、每個學校錄取流程不同,有的學校很看導師的意見,導師說要就要了;有的很看admission committee的意見,要committee說你配得上我們學校導師才能要。大多數學校在這兩個極端中間。通常來說,像物理EECSME這種和尚方向,女phd是committee喜歡的,但導師通常只在乎出活的能力(個別除外)。據我道聽途說,清華電子系女生中的第一名,不管全系排第幾Stanford都收,反過來男生排全系第2都不一定要。
2、容易畢業,之前系裡有個黑人女phd(黑人+女在EE簡直了),做的東西很trivial,但答辯中沒被問任何困難的問題。
3、感覺畢業找tenure track有優勢。


這個問題我邀請了某著名知乎物理女博士,其實我是想套套她當年經歷的。。。

你們這群說沒有優勢的是不是經過了全方位的對比啊?!怎麼能這麼篤定地用自己的經歷來說明呢?!敢不敢去各校admission committee拿證據來問呢?!給出你們自己的例子就好,不要輕易下結論。。。

目前為止,我見過的情況是:
同等水平的 男女申請者,女性佔優。原因是diversity的明文規定。

至於多大優勢,說實話,真的不確定,這種優勢很可能就會被其他方面替代。比如傳說中的真大牛的直推信(當年哥就這麼秒拿了phd position),導師的選學生安排(當年哥的導師就是要了兩個擁有(李)代數背景的數學系與物理系出身的人)。

至於有人說什麼女生不適合某方向物理研究,請問這是不是碼農方向呢?!每周要7*15個小時累死豬的?!這樣來說,姑娘確實不怎麼適合啊。

像我們這種做數學物理/理論物理方向,姑娘做得風生水起的還是比較多的。
至少目前為止我的所有擁有教職的學術人脈都是女性。


好像我做的研究是物理裡面能標第二高的吧?!
你們誰敢說第一!?!


如果換作是我 我只會希望我在申請 PhD的時候 導師看中的是我的專業水平和科研實力 甚至是性格或者其他什麼的 但絕對不會是我的性別
如果一個導師錄取我只因為我是個女生 那我只想說 WTF。。。


其實有的時候是有優勢的,而且是寫的清清白白的。舉個例子,不過不是美國的。德國馬普所,明確寫明,殘疾人和女生具有優先權(好像是因為男女比例的關係)。

大家都覺得,性別公平,所以應該完全平等才對。我倒是覺得,女生有優先權可能也有道理。女生搞科研,本來就少。而且本質上也存在一些性別歧視。像這種向女生傾斜的政策也蠻好的~

希望這個回答有所幫助~


實在的說,優勢更體現在你去了之後

-----

之前說錯了。無敵。女生就無敵


說數學系女生有優勢的…我已經被拒的媽都不認識了…就匿了


本來不想回答這樣trivial問題,但是看到校友「江言」的回答說女生會被歧視,diversity只是針對美國人的我就看不下去了。
還是來回答下我的看法。
首先,理論上,性別的diversity不只是針對白人女!!也包括了亞裔女!!但是很多人覺得在物理或者其他stem學術界,同樣是女人,白女相對亞裔女(尤其是非美國土生土長的亞裔比如我們)更「受歡迎」,這其中的原因很複雜。但我感覺也許部分原因是白人女的語言表達交流能力social程度和能力比起我等比較shy不善於扯淡外國人更出色一些而已。而學術界比如物理,除了水平以外,social和交流扯淡的能力是一個很大的技能,這個大家在申請funding的時候就能感受到了。
當然黑人女就不說了,人家性別種族都是少數。

其次,我們怎麼定義歧視優勢?首先我覺得這裡的歧視優勢我們只討論明面上的歧視/優勢。就是在申請phd,postdoc,faculty,其他條件類似差不多的時候對方會prefer誰。
但暗地裡的歧視區別對待就不討論了。如我見過很多人嘴上都說啊平等diversity歡迎女性,但是回家還會吐槽某某女學生幹活不給力去生孩子了,或者平時和同事hang out玩 吃飯還是prefer男同事/同學一起不帶女同事,這個我就不討論了。畢竟每個人都已有自己的preference。
但是放在明面上的歧視,我還沒太感受到,畢竟美國大學和研究所很重視政治正確。

在我過去申請物理phd,postdoc,以及現在申請faculty的感覺來看,美國以及歐洲加拿大很多國家,對女性還是有一些傾斜的,也是比較友好的。大家申請postdoc和faculty職位的時候就會發現,所有招聘廣告都說「我們是affirm action的學校,歡迎female和少數族裔的語句也說明了這點。」
但我也覺得有些時候難以融入。這個我會慢慢說。

我所謂的對女性還是有一些傾斜的,是指和我水平大致差不多的同行里,我感覺多數時候我的結果(申請phd postdoc fellow faculty)比他們要好一點。
請注意我的狀語,水平大致差不多,好一點。也就是說這樣的性別傾斜和優勢,也就是對於同一個水平背景的pool的人而言有優勢,此外這樣的優勢也就是讓我比他們結果好一點而已。
所以別指望性別這個東西能讓你上天或者surpass比你牛很多的人。(我也見過個別靠性別surpass比你牛很多的case 但是不多)。

此外在面試的時候,(尤其是美國很多postdoc fellowship是所有shortlist 10個人一起同一天集體面試的)那顯然對方committee對我的印象比對其他applicant深刻,因為我是全場唯一的女生。。。。此外開會做invited talk和交流討論,別人也比較容易記得我(雖然那時我只是學生),因為speaker裡面乃至整個會議就我們幾個女生。。。。

所以在這些方面,我覺得無論申請phd還是學術圈工作,女性有一些優勢的,但是這個優勢建立在你本來做的還不錯的基礎上。不然你連invited talk和social機會都沒(你如果沒什麼拿得出手工作也沒法和人交流不是),或者你cv和pulication太寒顫連面試shortlist都進不去。

還有有人說簡歷裡面不會出現性別和照片所以看不出性別的。
對於phd申請,推薦信英文寫的很容易發現she和he的區別吧?我看過很多美國phd申請的教授推薦信,開頭都會說 mr還是ms 某某某學生, 然後後面也常以she,he替代名字。當然有的時候個別committee知道國內本科學校有些推薦信都是學生自己執筆寫的,所以遇到不太聽說過國內教授推薦信可能直接不看reference,那就真不知道了。
而在申請postdoc fellow(是fellow普通group postdoc不知道)和faculty以及個別申請phd時候,
其實網申的表格裡面都有個diversity(性別種族)的表格可以自願選填,當然女生和少數族裔的一般都會去填。
此外,在申請postdoc fellow和faculty的過程中,一般做的比較出色那些個基本上本領域大家都知道或者見過了,自然知道你是男是女。

但也會覺得女性有一些瓶頸。除了家庭啊生孩子的原因外,我感覺美國人的學術圈social,很多都是開完會或者一起去酒吧或者bar台喝酒聊天扯淡,或者開會的地方(年輕的)去攀岩hike衝浪踢球。 但很多亞洲女生不怎麼能喝酒也不太懂洋酒,再加上亞裔女生可能體能上不如白人男女,一起攀岩踢球的話也跟不上別人的體能和速度。所以在social方面比較困難。


申請時學校里流傳甚廣的公式(理科PhD),
女生 = Gpa + 0.2~0.3
申master = Gpa + ~0.5
不保證真實性
最有名的例子就是Umich的AP只收女生吧


感覺top tier才可能有優勢,並且有些女導師會挺女學生。當前前提是自身實力過關。
局部優勢是以整體劣勢為代價的,該利用的別不用,不要為了避嫌拒絕合理的機會(比如牛女導的support),也不要指望能靠投機取巧一路混下去。
————————————————————————————————————
如果足夠沒節操的話,一路睡上位的先例也不是沒有。just saying
跟中國人混 總得來講優勢比跟外國人混要大 至少本科看到一路管學長要作業抄上來的女生,但基本沒見過外國人抄作業的 again just saying


沒有,甚至還受點歧視。在美國亞裔女性的確是少數族裔,但所謂minority的定義,大前提是你得是美國人。所以尤其需要實力。


小學的時候聽說女生上初中成績就比不上男生了 結果初中還是成績挺好
於是初中的時候就聽說高中理科和之前就不一樣了好多女生都學不下去了 高中我還是學了理科
剛進大學學物理的時候 每次和人提到自己的專業 對方的反應不是驚嘆就是問我以後是不是要找Shelton那樣的男朋友 我不懂我為什麼就不能be the smart one 更何況在只有我一個女生的實驗課上我總在前兩名
好吧 作為學理科的女生從小到大周圍有多少stereotype against women 我都沒在意了 這幾年拚命努力終於換來了幾乎所有top10 physics PhD programs的offer 也算是證明自己不比誰差了 以為這樣別人就沒話說了嗎?太naive了 現在在這裡又被人懷疑說是因為是女生才申上的……Oh well

------
Point是 不控制其他變數只比較「我認識的女生和男生的申請結果」就是耍流氓
單是進入physical science本身對很多女生來說都需要比男生多更多勇氣了 更別說大部分人根本沒有拋開性別完整地比較過research CV GPA essay這些條件


聽說過本科生有優勢,尤其是Tier 1的學校。研究生就不清楚了。


推薦閱讀:

普通二本學生該選擇什麼樣的研究生院校?
如何看待大學裡獨自埋頭苦讀的同學?
美國工業設計碩士作品集RISD是最多20頁?那我每個項目才3頁,怎麼表現出作品完整性和項目推進的流程?
準備出國讀LLM,求大神解答?
倫敦電影學院、愛丁堡大學、布里斯託大學的電影製作專業怎麼樣?

TAG:物理學 | 研究生 | 博士 | 留學申請 | 留學美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