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麼討厭胡適?

知乎最近吳清源、郭沫若的話題大熱,評價這兩位總時不時的牽扯到一個人:胡適。
有人說他白,有人說他黑。有他的地方必定有爭議。
比如這兩個議題:1、胡適打麻將;2、胡適對西遊記的考證。出現了不同的大神,得出不同的結論。
1、胡適打麻將
A方:胡適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句話,或者哪段文字?@Allen Xu

胡適啊胡適,你怎麼可以這樣不上進!明天起要好好讀書。。。。。。。。。
次日日記:打牌

B方:網上流傳的季羨林吐槽、胡適打牌的日記屬實嗎?@田吉順

七月四日到十八日的日記就是這些!抄的我手酸啊!確實有大牌的記錄,但是也不過幾天;當然也出去玩了,還第一次見到有男女跳舞的。這都太正常了,要知道,這可是暑期啊!他去上了暑期學校,主要還是在讀書學習,而且是中西並舉,化學考試還得了個滿分。

2、胡適對西遊記的考證
關於「《西遊記》的作者是否是吳承恩」這一問題,最新發展如何?
A方:@萬海藏

樓下有胡適大師粉絲為其辯護,先聲明一點本文我是轉載。看最後一段來自武俠作家孫曉微博。所以很多問題恐怕原文作者沒法回答你的疑問。不過胡適大師對傳統文化一向輕佻的態度,深為作者不齒。在文學考據上也能提出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也是奇葩。你可以把胡適的原文貼出來讓大家對照一二,有些資料當然就那麼多,作者都採用原始的資料進行研究無可厚非吧?本文作者孫曉的結論和胡適大師大相徑庭,有不同觀點者歡迎提出新的解釋嘛~

金邊眼鏡吃皇糧的駐美大使,你看得懂石猴在冷笑什麼嗎?

B方:@郭冰雁

我讀書不多, @萬海藏 你不要騙我。但是對於 @萬海藏 的回答中肆意捏造文學史料誤導知乎各位知友,和抹黑胡適的行為實在不能忍。

這個問題的目的,不是討論以上2個的具體問題,我想知道對胡適這個人應如何理解?對以上兩個具體問題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點擊鏈接,一樣的問題,完全不一樣的解讀,很逗逼的。連個具體問題也不是艱深的問題,邏輯也簡單,看有文化的人考證撕逼很有趣啊。
胡適為什麼被人讚賞,這個問題的很多大神答案已經足夠充分了:如何評價胡適及其貢獻?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討厭胡適?歡迎大家多多邀請哦,收到邀請的一定要赴約哦~


  首先聲明一點:鄙人並不討厭胡適先生,相反,對胡適先生還是十分佩服的。竊以為,其最值得敬佩之處在於其對現代文學表現方式、人文學術理念、以及學問研究方法的普羅工作成就斐然,稱其為「現代中國文化啟蒙大師」應當是名副其實的!

  比如下面這段文字:

第一,空談好聽的「主義」,是極容易的事,是阿貓阿狗都能做的事,是鸚鵡和留聲機都能做的事。
第二,空談外來進口的「主義」,是沒有什麼用處的。一切主義都是某時某地有心人,對於那時那地的社會需要的救濟方法。我們不去實地研究我們現在的社會需要,單會高談某某主義。好比醫生單記得許多湯頭歌訣,不去研究病人的癥候,如何能有用呢?
第三,偏向紙上的「主義」,是很危險的。這種口頭禪是很容易被無恥政客利用來做種種害人的事。歐洲政客和資本家利用國家主義的流毒,都是人所共知的。現在中國的政客又要利用某種某種主義來欺人了。羅蘭夫人說,「自由!自由!天下多少罪惡都是借你的名做出的!」一切好聽的主義,都有這種危險。 (胡適《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

  這裡插句話,不知道「自由主義者」們看到上述文字有何感想?

  不過,如果具體說到胡適先生學術成就、文字功底,鄙意以為只能說超於同時代常人吧。其弟子唐德剛則說的更直接:「我們如果把胡適看成個單純的學者,那他便一無是處。連做個《水經注》專家,他也當之有愧。」,(胡適先生)「最大的貢獻是在文學方面」,而「胡先生的政治言論在理論上和實際上都是相當空泛的。甚至是一些沒有經過『小心求證』的『大膽假設』!」。

  題主提出的問題是「為什麼討厭胡適」,雖然本人不討厭胡適,但要回答題主這個問題,自然要從「討厭胡適」之人的立場來回答了。

  因此,有必要聲明:以下內容純屬轉述「討厭胡適之人」觀點(除補充說明博士學位來歷外),並不代表本人意見,純屬回答題主問題所需。
+++++++++++

  據在下所知,討厭胡適的人有一個—— 蔣公介石。至於說為什麼,聽聽蔣公的內心獨白吧(以下主要內容轉引自浙江大學蔣介石與近代中國研究中心教授陳紅民摘抄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藏《蔣介石日記》手稿本):

  1941年11月30日(《本月反省錄》):「駐美大使胡適對於彼使命與任務之成敗,幾乎毫不在意……此等官僚與政客,無膽、無能而不願為國家略費心神,凡事只聽其成敗,是誠可痛、可悲之至也。」

  1942年10月13日(胡適被免去大使職務後):「胡適乃今日文士名流之典型,而其患得患失之結果,不惜借外國之勢力,以自固其地位,甚至損害國家威信而亦在所不惜。彼使美四年,除為其個人謀得名譽博士十餘位以外,對於國家與戰事毫無貢獻。甚至不肯說話,恐其獲罪於美國。……文人名流之為國乃如此而已!」

  請注意,這是蔣公在抗戰時期——而不是1949年之後——對胡適先生的評價。

  那麼,胡先生為什麼「不願為國家略費心神」呢?竊以為,對於胡先生這樣一個自由主義文人而言,武力對抗實在是野蠻人的行徑!

  因而,「九一八」之後,全民掀起抗戰熱潮,胡先生卻怒斥道:「我不能昧著我的良心,出來主張作戰……我情願亡國,決不願學著這種壯語主張作戰!」 (《胡適全集》第21卷第617、618頁、《年譜》第211頁),1933年6月4日,面對日軍咄咄逼人氣焰,胡先生在《獨立評論》上發表《保全華北的重要》聲稱「抵抗就會使華北『糜爛』」!1935年7月26日,胡適在給羅隆基的信中稱,他曾寫信給外交部長王世傑「主張與日本交涉解決一切懸案;中國可以承認滿洲國。」(《胡適全集》第24卷第233頁)

  因此,當其好友汪精衛死後,胡適在11月13日的日記中,才會哀嘆:「汪精衛死在日本病院里。可憐。精衛一生吃虧在他以『烈士』出名,終身不免有『烈士』情結,他總覺得『我性命尚不顧,你們還不能相信我嗎』?」(《胡適全集》第33卷第546頁)把這樣一個漢奸稱之為為「烈士」,真不愧是同好啊!

  答者這裡再補充一點小資料:胡適據說擁有數十個博士頭銜。然而,很多網友所不知道的是,胡大師這些頭銜絕大多數都是贈送的名譽博士,更不知道的是,胡博士回國之初卻是一個「假博士」!1910年,胡大師赴美進入康奈爾大學就讀農學專業,讀了2年的結果卻是「錯誤百出,成績甚差」(易竹賢《胡適傳》),只好於1912年春天改讀文學,1914年6月畢業,相當於讀了兩年半的文學。爾後,又進入哥倫比亞大學改讀哲學,也只讀了不到2年時間。令人大跌眼鏡的是,其博士論文竟然是《中國哲學史大綱》!一個中國人,跑到美國跟杜威學中國哲學?杜威知道個毛中國哲學啊?更令人無語的是,胡適同學畢業考試的成績竟然是「結果是很不理想」——僅僅取得了「博士候選人」資格而已。然而,胡適先生卻是大言不慚,歸國後在其《中國哲學史大綱》(卷上)封面上赫然印上「胡適博士著」五個大字。更了不得的是,胡適先生竟然據此混上了「北大教授」的頭銜!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憑什麼能夠成為」北大教授「?沒有這個偽造的博士頭銜,可能嗎?(詳見唐德剛《回憶胡適之先生與口述歷史》、易竹賢《胡適傳》)

  1958年5月10日:「對於政客以學者身份向政府投機要挾,而以官位與錢財為其目的。伍憲子等於騙錢,左舜生要求錢唱中立,不送錢就反腔,而胡適今日之所為,亦幾乎等於此矣,殊所不料也。總之,政客既要做官,又要討錢,而特別要以『獨立學者』身份標榜其清廉不苟之態度。甚嘆士風墮落,人心卑污……」

  1958年5月30日:「以今日一般政客如胡適等無道義,無人格,只賣其『自由』『民主』的假名,以提高其地位,期達其私慾,對國家前途與事實概置不顧,令人悲嘆……乃知其不僅狂妄,而且是愚劣成性,竟勸我要『毀黨救國』。此與×匪之目的如出一轍,不知其對我黨之仇恨甚於×匪之對我也。可恥!」

  1959年11月20日:「胡適無恥,要求與我二人密談選舉總統問題,殊為可笑。此人最不自知,故亦最不自量,必欲以其不知政治而又反對革命之學者身份,滿心想來操縱革命政治,危險極矣。……以若輩用心不正,國事如果操縱在其手,則必斷送國脈矣。」

  1959年12月19日:近聞胡適受(蔣)夢麟之勸,其對國大代會選舉與連任問題不再反對,並願擔任此次國代聯誼會年會主席。此乃其觀望美國政府之態度而轉變者,可恥之至。余昔認其為比張君勱等人格界高,其實彼此皆為政客,其只有個人,而絕無國家與民族觀念,其對革命自必始終主張敵對與破壞之地位,無足奇哉。
  1960年10月13日:「此人實為一個最無品格之文化買辦,無以名之,只可名曰『狐仙』,乃為害國家,為害民族文化之蟊賊,彼尚不知其已為他人所鄙棄,而仍以『民主』、『自由』來號召,反對革命,破壞反共基地也。」

  1962年2月24日(胡適不治去世,蔣介石公開撰寫輓聯「新文化中舊道德的楷模,舊倫理中新思想的師表」,並明令頒發褒揚狀):「晚,聞胡適心臟病暴卒。」

  1962年3月2日:「蓋棺論定,胡適實不失為自由評論者,其個人生活亦無缺點,有時亦有正義感與愛國心。惟其太偏狹自私,且崇拜西風,而自卑其固有文化,故仍不能脫出中國書生與政客之舊習也。」

  1962年3月3日:「胡適之死,在革命事業與民族復興的建國思想言,乃除了障礙也。
胡適的學生唐德剛這樣評價胡適:「胡氏做了一輩子政治票友……他對搞政治的興趣,確是老而彌篤的」。


胡適到底幹了什麼利國利民的好事?早年讚美二十一條,後參加低調俱樂部,鼓吹承認滿洲國,因與美國關係密切,蔣派他去美國做大使,總算是脫離了汪精衛一夥,他在美國為抗戰作出了一些貢獻,但能力不行,政治經濟軍事一竅不通,而且此人專好虛名,最喜歡夸夸其談,據當時在他身邊的唐德剛回憶,胡任大使期間熱衷於在美四處宣講自由民主,把重要的工作都放到其次了。正事幹得不怎麼樣,倒接受了二十多個名譽博士的頭銜,為他的名流身份又增添了砝碼,蔣介石只好又派宋子文去美國和美方交涉,結果兩人爆發了衝突,按現在文人的說法,是宋子文仗勢欺人,實際情況是胡適不僅能力不行,在外交上還總站在美國的立場上為美國人考慮,根本就不稱職。去職之後他就千方百計地賴在美國當寓公享清福,理由是他要在美國研究中國文化,在美國圖書館裡看水經注。令人敬佩啊!

你可以說郭沫若無恥,但他並不虛偽,為了理想他不惜犧牲生命。現在胡適這種偽君子最受歡迎,一會民主,一會自由,實際上就是為了他自己,郭在民族危亡之際挺身而出,與千百萬民眾共命運,胡又在幹什麼?郭在抗戰後因反內戰與國民黨爆發衝突,被特務毆打,生命受到威脅,但始終堅持,胡博士則在全國一致反戰的呼籲中鼓吹內戰。郭在文革中被人視作無恥之徒,但他也是受害者,為了自保說一些違心的話縱使小節有虧也無關大節,那些真正無恥的文人現在倒都得名得利,為什麼如今的自由派文人單單把郭拿出來狠批,因為郭和共產黨關係最密切,死得又早,生前也不搞學閥那一套,沒那麼多徒子徒孫為其壯聲勢。現在的文化界誰敢揭胡適的短?到處都是歌功頌德。花花轎子人抬人,你好我好大家好,魯迅這種又臭又硬的石頭必須剷除,郭沫若更是要批倒批臭,這樣文人士大夫的春天才能再一次降臨。

++++++++++++++++++++++

胡適之這個人表面上以新文化運動領袖和自由派文人的面目示人,但骨子裡就是個貪名好利的封建士大夫,大清朝都亡了十多年,他見了宣統還要下跪,自稱為「臣」,袁世凱當政時為袁歌功頌德,高度評價賣國二十一條,將參加反帝運動的愛國學生稱作「愛國癲「 ,等到袁世凱完蛋了他又說:袁世凱者,必中國民族主義之毒之愚人也。當陳炯明發動兵變攻擊孫中山時 ,胡適寫道:「孫文與陳炯明的衝突是一種主張上的衝突。陳氏主張廣東自治,……孫氏主張用廣東作根據(地),做到統一的中華民國。……不惜倒行逆施以求達到他的目的……遠處失了全國的人心,近處失了廣東的人心」,等到光頭得勢,丫又與時俱進了,嘴上的民主自由落實到行動上就是支持國民黨軍警特務屠殺殘害學生的自由。北大有個學生為了反對學校亂收費組織罷課,後被開除,該學生去找胡適,胡當面稱其」活該「。

  胡這種人嘴上雖然說的好聽,實際上就是個西方文化的搬運工、傳聲筒,把外國的東西拿過來唱唱高調,打扮打扮自己,目的只是為了搏名聲撈好處,骨子裡就是個不折不扣地封建士大夫,不過這人有一個優點,雖然功名心極重,但他相當有自知之明,清楚當官對他來說並不一定划算,因為他在政壇上既無實力也無能力,受著名學者身份所限,直接充當官僚也並不能隨心所欲,所以他從事社會活動的目的主要是想造成在野名流的地位,周旋於各國公使、買辦、國內政客和軍閥官僚之間,拉攏各種關係使自己名利雙收,比如抓庚款,抓學會,四處演講,密切聯繫英美,以所謂民間視野、客觀角度為各方勢力助陣,既得名又得利,何樂而不為啊?

  中國有一句俗話,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到了民國年間,天下大亂,皇帝沒了,但對文人來說買家卻更多了,群雄並起,各派軍閥爭權奪利,洋人買辦勢力橫行,誰都需要文人的幫襯和粉飾,所以文人地位超然,進退餘地頗大,不必非要宣誓效忠三拜九叩,大可以名士身份不露痕迹的從旁助陣,今天唱唱高調,明天兜售一下民主自由的膏藥,後天形而上的批評一下政府,真出了事和和稀泥,等到自身利益受損直接撕掉臉皮赤膊上陣,一會兒自由,一回兒良心,實際上只是為了票子和女人(順便說一下,胡適雖然一貫以好好先生的面目示人,但卻是個嫖娼老手)。我在窗下板塊轉過一篇關於沈崇案的詳細經過,看看胡在其中都做了些什麼,起了什麼作用,打著人權的幌子,維護的是施暴者的人權,踐踏和蔑視的是普通百姓的人權,好一個民主自由人士!丫就是一混蛋!

  抗日時期,胡加入低調俱樂部成為其骨幹,和汪精衛一唱一和,甚至主張承認滿洲國換取對日妥協,連國民黨內妥協派都看不下去了,罵他是漢奸。在抗日最高峰,愛國知識分子都紛紛回國救亡,他卻千方百計地賴在美國當寓公享清福,得虧他之前做了陣美國大使,也算為抗戰作了些貢獻,要不然留在國內和汪精衛之流混在一起,成天大談賣國有理,弄不好就真成了」曲線救國「的漢奸。抗戰後隨著國民黨的節節敗退,美國對腐敗無能的蔣家王朝已經失去信心,希望有第三方勢力取代蔣介石,由於胡一貫親美,美國政府當面提出希望胡適當總統,這對蔣介石震動極大,內外壓力之下蔣介石被迫舉起了「憲政」幌子,想在國際上樹立「民主」形象,爭取更多的美援,由此上演了一幕幕鬧劇。蔣派人告訴胡適,希望由他來做總統,胡非常高興,認為這是一個很聰明,很偉大的見解,但他也知道自己的斤兩,不敢輕易答應,後來蔣親自接見並向他一再解釋鼓勵,使他消除顧慮欣然接受,胡適後來在給朋友的信中寫出了其中緣由:「昨天夜裡,蔣先生約我到他的官邸談了很久。他將於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全體會議里提名我為總統候選人。他說在這部憲法里,國家最高的行政實權在行政院,他這個人不能做沒有實權的總統,所以願將總統讓給我,他自己當行政院長,或者由他當總統,要我擔任行政院長。蔣先生的態度如此誠懇,我很感動,於是我說,"讓蔣先生決定吧"。事後胡適得意忘形地對曾擔任他秘書的胡頌平說:「我這個人,可以當皇帝,但不能當宰相。」

  好傢夥,一貫鼓吹民主的胡大博士,其內心真正在乎的只是誰當皇帝和宰相的問題。按他的話說,「蔣願將總統讓給我,他當行政院長,或者他當總統,我當行政院長,我很感動,讓蔣先生來決定。」什麼民主!全是狗屁!只要能往上爬,總統也好,行政院長也罷,在胡博士眼中不過是私相授受的器物,而且毫無顧忌公開炫耀,不會有絲毫不適之感,他的目的就是為了當皇帝!不過美夢最終還是破滅了,蔣這番做作只是以退為進,假借不當總統來擴張總統實權,實現不受限制的充分權力,胡只是一枚棋子,最終望眼欲穿的胡適希望落空,生了一場病,一氣之下便跑往美國。

等到國民黨敗退台灣後形勢又變,美國為了自己的全球戰略利益公開拋出了「台灣地位未定」論,企圖分裂中國,當時蔣非常矛盾,一方面蔣需要美國人幫助他守台灣,另一方面他也看出美國人有分裂中國的陰謀,經過反覆思考和權衡,最後他下定決心,即使美國人從台灣海峽撤走第七艦隊,也要堅持一個中國立場。蔣介石在答中外記者問時說:「在四千餘年的中國歷史上,雖間有賣國賊勾結敵寇叛亂之事,但中華民族不久終歸於一統。」在維護祖國統一問題上,「漢賊不兩立」,這也是中國人立身報國的基本立場。他還說:「我決不放棄收復大陸的神聖責任,大陸和台灣皆為中國領土之一部分,不容割裂。」

  美國人見蔣介石對美國搞「兩個中國」不配合,打算把蔣介石換掉,讓另外一個更聽美國話的人來當「總統」。甚至曾策劃暗殺行動,準備直接將蔣解決。

  所以到了50年代末,在實行專制統治的島內,出現了一種從未見過的情況:在美國人的活動和支持下,台灣有些人,包括國民黨內部一些人,打出了民主選舉的旗號,要競選「總統」,實現民主。其實質是美國以民主為幌子扶植一個代理人,在政治上實現一種過渡,逼蔣放棄權力,進而挾持新上台的當權者搞兩個中國。胡是親美派頭子,美國人一直看好它,不少人就推舉他當總統,由此胡大博士又開始在政壇活躍,自1958由美國飛往台灣就任台北中央研究院院長後,胡在台大談所謂民主,積極鼓吹自由,做出了一番批評當局力圖推動政治革新的高姿態。對此兩岸有識之士都看得一清二楚,毛澤東曾明確表示在台灣還是蔣介石當「總統」好。他在一次接見外賓時說了這樣的話:「台灣是蔣介石當總統好還是胡適好、還是陳誠好,我看還是蔣介石好。毛澤東特意在外賓面前講這些話,就是在政治上給予蔣一定支持,相互配合,維護祖國統一。後來蔣介石能夠在所謂「總統選舉」中獲勝,再次當上「總統」,與毛澤東特意講這些話,給他一定程度上的支持是有關係的。

  有道是自古文人如名妓,是妓必然是要賣身的,不過雖然是賣身,但名妓的姿態總還要擺一下,不能隨隨便便就和嫖客上床,一時孤高自賞,一時傲對王侯,說到底這就是個營銷策略問題。恰好自近代以來文人的買主不止一家,國內外各式各樣的利益集團多得是,賣誰不是賣呀?看上去還非常獨立自由。現在的文人為什麼這麼推崇胡適?進而貶低魯迅?因為胡適就是當代磚家叫獸的鼻祖,嘴上唱高調,底下撈好處,面子里子都有了,幹嗎要推崇魯迅?傻子才學魯迅呢!像魯迅這種正視歷史、直面黑暗,不懂得虛偽、不懂得吹捧,戳破一切虛妄勇往直前的勇者恰恰是文人的尷尬,如果都像魯迅這樣,文妓們還怎麼忽悠老百姓啊!現在的文人就是拉大旗作虎皮,先誇大西方或某位「前輩大師」,鼓吹一通民主自由,然後拿些片面的東西以點代面進行總結.說白了就是西方最好,我最知道西方,所以我第二好,你們都不懂,都需要啟蒙,西方老大我老二,既然老大不在中國,那就看我了,反對我就是與民主自由作對。總結的視角與落腳點基本是封建士大夫和唯西方文明論這兩種看似相對立的東西的混合.簡而言之就是革別人的命,封自己的建,假洋人的威。

  胡適這個人到底怎麼樣,當年的胡光明事件就能說明一切了,為了給當局暴行洗地,胡已撕下一切偽裝胡說八道了,當時民權保障同盟為了解救被關在北平反省院中受到殘酷迫害的記者和學生展開了一系列營救活動,通過媒體揭露了反省院的黑暗,胡適對此非常反感,認為全是造謠,他本人跑到監獄中調查了一番,與犯人直接進行交談,然後聲稱反省院中的犯人很自由、很光明,當局非常人道,絕無酷刑加身。可實際情況如何呢?獄中的周默秋託人給他寫了一封求救信,內容如下:

  自從那天和你見面之後,即想寫信給你,可是我們是不許有筆墨的,……如果我們在監房裡被搜出了筆來,我們是要受嚴重的處罰的。……先生,你得救我呵!非人的生活,真過不下去呵!受審時,我捱了三次酷刑,……看看吧!每天十二時,何時不有青年學生被拷打的哭聲!那個刑場里不有青年學生的熱血?(見《胡適來往書信選》中冊第175-178頁)

  被關押在北平軍事委員會軍法組的北大旁聽生楊韶秀致信胡適說:

  學生……十二月九日晚,因政治犯嫌疑被捕,一周之中展轉三處,嚴刑加身,強迫成招。……(中冊第173頁)

  還有一封署名關仰羽的來信,長達六千餘言,詳細記述了他本人被關北平憲兵司令部十三天中遭受「酷刑拷打,慘無人道」的經歷,並請求「設法拯救無辜,保障民權」。(中冊第193-202頁)

  千家駒曾致信胡適說:

  近數年來,國民黨執政之結果,青年冤死與莫須有之「反動」罪名下者不可以數計。在獄中有十三四歲的青年。慘遭種種非刑的拷打,度著比地獄也不如的生活……(中冊第158頁)

  胡大博士對監獄的黑暗完全心知肚明,可為了自己的政治目的,他將這些信全部隱下,單單拿了一封李肇音的信大做文章(此人身份比較特殊,未受嚴刑拷打),義正詞嚴的駁斥民權同盟的報道,指責這些報道全是造謠!當他大義凜然侃侃而談為當局主持正義之時,誰會想到他家裡卻還藏著好幾封年輕學子的血淚之書!博士他老人家在課堂上滿嘴高調宣揚民主人權,轉過頭來就把學生給出賣了,他算什麼東西!


2016年3月16日原答案

蟹妖。

遭人討厭的不是胡適,而是現在吹捧胡適的那群人。

討厭不討厭也和胡適無關,他純粹是裝逼者和打臉者過招的棋子。沒有胡適,裝逼者會立其他的flag,打臉者也會毫不留情跟進,兩方合力黑掉另一個名人。從這個角度看,胡適就是個美顏白岩松、清醒崔永元、男版柴靜、漢化林肯。

任何名人都有瑕疵,偉光正如岳飛于謙一樣有人能挖出黑歷史嘲諷一番,更不要說胡適了。在我眼裡他那些如早期親日、不接地氣之類的「黑歷史」都不是讓人討厭的理由。他只是個略有顏值的名人,僅此而已,談不上討厭不討厭。在那個一磚頭能拍死10個文學大師的民國,他學術不算頂尖,論文學沒比張宗昌高明多少(此處誇張了,論文學,胡適比張宗昌高出5個老舍),論思想他也不過是把蔡元培那套加上點歐洲綏靖主義和日中親善內容罷了,這樣一個文學界的許嵩、思想界的南征北戰,論貢獻比金岳霖、馮友蘭、梁漱溟甚至毛澤東都差很多,如果不看長相,基本上可以和劉墉一樣永遠被禁錮在讀者和青年文摘里。

然而世界就是這麼奇怪,當年與漢奸擦身而過的他,現在卻被文青當成美麗民國民主自由的象徵,整天灌毒雞湯,就差「胡適臨刑前對失蹤的柴靜說的100句話哪句讓你流淚」了,歷史還真是任人打扮。而這種招黑行為也是胡適被討厭的根源。至於民主自由,此處可以對比某郭,人家可是實名反獨裁反內戰,還差點被弄死,論民主自由,這位比美男子胡適高不止一個段位啊,你們怎麼不舔?因為顏值不夠還是太紅太專?

說白了有些人就是想反共又沒膽,找個稻草人當心靈寄託罷了!
——————————————————————————————————————————
2016年3月21日更新
旅遊歸來發現這麼多爭論,有些人說我後面都是在黑胡適而不是論證前兩段,這有點冤枉了。說他一般,真不是在黑他,如果覺得這是黑,只能說他在你們心中太重要。愛他就讀讀他的作品,比如《中國哲學史大綱》(下)、《白話文學史》(下)、《水經注》考證等。
1、文學水平上胡適不是頂尖,有興趣自己看看他寫的白話文學史,對古文全盤否定又沒有對白話文發展形成明確思路,配合他自己的白話文作品看,有點鍵盤俠的意思。而相比之下老舍確實很一般(別一副「你行你上啊」的姿態,說他一般不代表說我好,懂?),有興趣自己對比《茶館》原作和劇本,看看焦菊隱和老舍各自的功力。
2、在哲學和思想方面,胡適只能算「風口上的豬」,吹捧他如何開宗立派的估計都不知道世界上還有「外國」這個東西存在。真以為全中國沒人認識杜威?那些吹捧胡適的有沒有時間看看《確定性的尋求》?說他是「思想界的南征北戰」有錯?
3、評論區的有些人用故作風雅一而再證明我原答案的前兩段和最後一段。你說學術水平他和你扯人品,你說人品他又說你誅心,學術比他高的敢親共就是人品差,人品比他好的學術必須被說成不如他。說馮友蘭時絕口不提哲學造詣,而是裝作不耐煩地談他建國後如何沒有氣節;說錢穆要麼轉移話題要麼必須不如胡適;說胡適又不能說他和稀泥,必須談他如何開宗立派,說人品也行,必須用「蹺二郎腿」這種段子吹捧他的高潔,不然就說你不了解胡適,沒看過他的「巨著」。這種思路真的不是來二次招黑的?你們看原答案前兩段寫的是什麼。
4、至於某郭,人家的漢化水平真的不比胡適差,只不過漢化的是你們不愛看的那種,而這方面在大陸又是顯學,牛人太多顯不出他而已。


有天,不知怎麼的,在百度百科找到一位名叫胡適的,

看了對他的介紹,覺得很驚異,說他是新文化運動的旗手,主張文學革命,主張白話文,這是他的功績,但是同樣的一個人也主張全盤西化論,甚至主張與日本妥協,因此背負漢奸的稱號,而更讓人不能理解的是1949年北平解放,中央電告希望胡適留下來,只要他不跟隨蔣介石逃到台灣,北京大學的校長可以繼續由他擔任。

但是他似乎對共產黨沒有任何好感,在1955年的對外演講時形容大陸政權是極權統治,人們沒有任何的自由,最終還是回到了台灣,病逝於台灣,這是他的弊端。在我們所受的教育里似乎所有的成功者身上都是優點,一個有成就的人似乎是連屁都是香噴噴的,因此我對他產生了興趣,直到看了他的一些文章,才知道原來真相併非如此,是後世的人斷章取義他的思想,或是一些居心不良的人故意抹黑他。

在50年代初,中共中央掀起了批判資產階級文人的運動,首當其衝的就是胡適,甚至他的兒子胡思杜也撰文反對父親的思想,我看了一下那時的文章,令人遺憾的是,大多數文章都是情緒性的文字,沒有真正有說服力的證據反對他的思想,我想一個對中國產生如此重要影響的思想家竟被如此抹黑,實乃不公。

李慎之說:20世紀是魯迅的世紀,是革命的年代,21世紀是胡適的世紀,是改良的年代。

現在的中國正是處於改革的轉型期,因此了解胡適的思想對中國有切實的幫助。所以才有了這篇文章,來胡適平反。

全盤西化論在我們的眼中就是民族虛無主義的代名詞,是背叛祖宗五千年文化的不孝言論,是資產階級不良思想的滲透,我們要毫不猶豫的打擊反對。我們中國曆來相信「中庸」哲學,凡事不能太偏激,也不能太畏手畏腳,要有個「度」,所以要吸收西方思想的精華部分。但是關鍵的是我們如何評判對中國有利呢?其成效也是需要時間來證明,在政策實施時沒有人會知道這是否對國計民生有利,就像當時的改革開放承受了巨大的非議,但現在其成績也是舉世共睹。

在胡適的文章《充分世界化和全盤西化論》中,有這樣一段話:「抗拒西化在今日已成過去,沒有人主張了。但所謂『選擇折中』的議論,看去非常有理,其實骨子裡只是一種變相的保守論。所以我主張全盤的西化,一心一意走上世界的道路」「與其說全盤西化,不如說充分世界化,充分在數量上即是『盡量』的意思,在精神上即是『用全力』的意思」另外,他還在文章中提出了三點理由,其中第三點可以作為應對那些毫無根據的批判,「我們不能不認為數量上的全盤西化是不容易成立的。文化是人們生活的方式,處處受經濟狀況和歷史習慣的限制,況且西洋文化確有不少的歷史因襲的成分,我們不但理智上不願採取,事實上也絕不會全盤採取」那些人連胡適的文章都沒有仔細研讀就急切的證明對方是虛無主義豈不是太浮躁了呢?所以與其糾結詞語上的含義,不如在以後更加註意實踐上的更大努力。

扣在胡適頭上的另一頂帽子就是他是「投降派」主張與日妥協,在抗戰全面爆發前,胡適從他的理性出發,從中日兩國巨大的生產力差距出發,認為現在若對日本宣戰,則是極不明智的,在當時舉國上下都對日本人深惡痛絕時,胡適這種不合常理的解釋自然受到全國人民的謾罵,因此他也被所謂的愛國人士罵作「漢奸」。但胡適也同時認識到中日兩國終有一戰,這是由日本咄咄逼人的氣勢決定的。

在1935年6月27日,他在給王世傑的信中說:「我們必須要準備三四年的苦戰,我們必定要咬緊牙根,認定這三年中我們不能期望他國參加戰爭,我們只期望在我們打的稀爛而敵人打的疲於奔命的時候才可以有國際參加與援助」。

在戰前,他已認識到戰爭的艱難性以及未來取得戰爭勝利的條件,他不是無條件的與日本妥協,在1935年,華北危急時期,他曾很不客氣的批評當局無原則退讓的方針,同時他還在給羅文乾的信中提出交涉的原則:

一、取消偽滿洲國,二、恢復在東北的行政權。

他不是和秦檜一樣沒有原則的投降。

再看他在抗戰時期所做的努力,1938年10月27號,胡適向羅斯福提交國書,正式以中華國民政府駐美大使開始他的外交活動。在美期間,他多次用他真誠動人的情感,滔滔不絕的口才,儒雅的風度來宣傳日本的罪行,中國人民抵抗外來侵略的正義性,也同時後,希望美國適當的對中國實施援助,他的努力沒有白費,在武漢淪陷後,國明政府的物資達到了極度匱乏,資金告罄,這時胡適以他高超的外交手段為中國爭取到了2500萬美元的桐油抵押貸款。1940年3月,經過他在美國多次的奔波,才有了第二次的滇西貸款告成。

當抗戰進入了焦灼狀態,國內不少政治精英都主張與日本進行媾和,而面對消極的國內情緒蔓延之勢,胡適又以「六年之中,時時可和,但時至今日已不可和。六年中,主戰是誤國,不肯主和是誤國,但今日屈服更是誤國。」這一旗幟鮮明,措辭強硬的電文有力的回擊了那些主和派。

而胡適的重大貢獻還有阻止美日妥協。1941年9月,美國政府開始與日開始秘密協議,來談判未來中國和西南太平洋的局勢,胡適問訊,立即向向國務卿和總統表示嚴重抗議,認為這是美國走向覆滅的道路,不符合美國的開國宗旨。

同時丘吉爾也認為:若中國崩潰,美英兩國的危機也會加深。使羅斯福撤銷與日本妥協的方案。而太平洋戰爭的爆發無疑為中國的勝利加了一個大大的砝碼,在《羅斯福總說與二戰之序幕》,視胡適為日軍偷襲珍珠港的罪魁禍首,羅斯福上了頗為幹練的中國大使胡適的圈套,才惹起美日交惡,將美國拖入二戰。

但從另一方面看,胡適在美國運用一切的力量與方式,推動美國的參戰,才使得中國的抗戰負擔減輕了不少,為抗戰的勝利做了不小的貢獻。所以你還能說他是投降主義者嗎?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國家的利益,從未給自己打算。他當年接受駐美大使的職務也已聲明此行為取得美國援助而行,當他任務完成,他也卸任,不再留念。


反對@劉軒鴻的答案。

胡適並非某些人所謂的「政治白痴」。胡適作為自由主義者,實驗主義者。胡適不會受到任何個人或政黨的牽制,不會為某些人歌功頌德,他的一切關於政府與政治的言論都是在自己理性考量的基礎上所提出和建立的,他對領袖與執政黨的蔑視都是基於對當權者所作出政治判斷與行動的符合真正國民性情的合理反映。

胡適在對於政府的決定判斷時,常常抱有一種深深的憂慮和戒心,對於好的他會加以表揚,給予自己最大力量的支持,比如在國民政府進行教育改革時,「新生活運動」時,以及在全中國抗擊外來侵略者的最困難時刻,儘管困難重重但胡適依然盡自己的一切力量去給予支持幫助。

在當時的政治環境下,國民黨一黨專政的情況下,如果想要做出一些社會進步的事情是很難的,僅靠幾篇文章是難以成就大事的,這一點胡適自然看得清楚,但他依然會努力。比如國民政府在上世紀三十年代搞了一系列的民主選舉,要進行全國國民選舉,當然對於這一明顯的舉動一些左派文人作家大加鞭笞,試圖去赤裸裸的揭開國民政府的醜惡面具,但胡適卻並沒有這樣,是因為胡適先生不知道國民黨一黨獨裁的野心嗎,是因為胡適先生不知道民主選舉狀態下到底是怎樣的內幕嗎,相信國民政府的喉舌無論怎樣粉飾太平大加渲染只要一個理智的人怎樣都可以獲得真實情況的。胡適沒有大加諷刺和中傷國民政府,反而大肆宣揚這是民主的一次進步,這種民主活動是國民政治參與性的一次提高,他詳細地訴說了自己和其他朋友參加北京某個地方的選舉投票活動,說了詳細的選舉流程和內容,並且詳細說出票數和投票人數等情況,最後他又講到選舉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講到如何改進講到其他區的選舉以及當時幾天全國各地區的情況,然後說到國民的教育程度以及國民政府對教育的投入。胡適最後講到說國民政府舉行一次全國性的選舉行動是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的,這是一種進步,無論人們怎樣對待,選舉的情況是如何不一致,但這是一種進步,一種國民全體關注政治的嘗試,這種活動僅僅是一次開始,以後只能會越來越好,我們應該正是這樣一種開端。

胡適在《我的信仰》一文中講到:「就是在民國初年最黑暗的時期內,我還是想法子打起我的精神。在致一個華友的信裡面,我說道:「除了你我自己灰心失意,以為無希望外,沒有事情是無希望的。」又如我自己譯自勃朗寧的這一節詩:從不轉背而挺身向前,從不懷疑雲要破裂,雖合理的弄糟,違理的戰勝,可從不作迷夢的,相信我們沉而再升,敗而再戰,睡而再醒。」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胡適對於政治始終有一種相信,一切都會往好的地方發展,一切都值得我們去努力。

胡適在1915年反對立刻對日作戰的論點,在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時他認為仍未失時效。在抗戰前中國對日艱苦交涉的整整六年里,胡適又變成反對對日作戰的少數派。他的反戰觀點與當年無異。問題的重心便是我們怎麼能打?拿什麼去抗日?我們陸軍的訓練和裝備甚是低劣;既無海軍,實際上也沒有空軍,也沒有足以支持戰爭的國防工業,我們拿什麼去抗日呢?當時困難的情況下,國民政府沒有任何積累的冒然反擊,絕對毫無懸念的招致戰爭的失敗,而國民黨與共產黨在地位上的不同,做一些事說一些話是不能僅僅靠義氣出發的。況且當時國際條件不成熟,冒然開戰不會得到任何國際社會與組織的支援,民族大義與國家存亡,國民政府國民黨難道偏偏看不清楚這裡面的門道嗎?胡適頂住各方壓力反對開戰,雖遭受罵名而且可能也不會造成多大的政治影響,但他敢於去說出自己的憂慮與主張,去贏得一個戰爭緩衝的時間,我想這可不是「政治白痴」能夠做出來的事情吧。

胡適在《獨立周報》上面發表文章《從民主與獨裁的討論里
求得一個共同政治信仰》,總結了「民主與獨裁的論戰」里各方的意見,堅持站在民主的立場上,期待各方能夠求同存異,對於現實環境里一切包括「民主色彩的制度」乃是「實現民主憲政的歷史步驟」,建立基本的共識。

「所以我們為國家民族的前途計,無論黨內或黨外的人士,都應該平心靜氣考慮一條最低限度的共同信仰,大略如陳之邁先生指出的路線,即是汪蔣兩先生感電提出的「國內問題取決於政治而不取決於武力」的坦坦大路。黨內的人應該尊重孫先生的遺教,尊重黨內重要領袖的公開發言,大家努力促進憲政的成功;黨外的人也應該明白中山先生手創的政黨是以民主憲政為最高理想的,大家應該承認眼前一切「帶民主色彩的制度」,都是實現民主憲政的歷史步驟,都是一種進步的努力,都值得我們的誠意的贊助使它早日實現的。

我們深信,只有這樣的一個最低限度的共同信仰可以號召全國人民的感情與理智,使這個飄搖的國家散漫的民族聯合起來做一直向上的努力。」

同時 @劉軒鴻 在答案裡面講到胡適在台灣期間積極宣傳民主選舉,最終選出陳水扁之流,而同樣的國民黨內定的蔣經國等卻並未出現大的錯誤,借用這樣毫無底線的理由來攻擊胡適實在是不知道要說什麼了。

反之我想問@劉軒鴻本人,你認為民主選舉是近現代社會的一項大的錯誤與倒流逆施是不是,那麼西方在民主選出希特勒之後,你能舉出第二個例子嗎,按照你的說法獨裁是好的,沒有民主與自由更是好的了,真是滑天下之大稽。胡適有一句話說得好,有幾分事實就說幾分的話。不要為了攻擊而進行攻擊,更不要在自己沒有清楚之前作出結論,誤人無數。

胡適先生的這段話送給你:

一個受過訓練的頭腦,就是對易陷入於偏見、武斷和盲目接受傳統與權威的陷阱,存在戒心和疑懼。同時,一個受過訓練的腦筋絕不是消極或毀滅性的。他懷疑人並不是喜歡懷疑的緣故;也並不是認為「所有的話都有可疑之處,所有的判斷都有虛假之處。」他之所以懷疑是為了想確切相信一件事。為了要根據更堅固的證據和更健全的推理為基礎,來建立或重新建立信仰。

節選自《智識的準備》

當然,我是很尊敬胡適先生的,並沒有討厭之理。

以上內容或有不當之處,希望大家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最近在讀胡適的四卷本《水經注疑案考證》,又想到他對佛學研究的貢獻,真不知道那些說他的學術貢獻微小的人,自己究竟能為中國當代學術帶來什麼。

我倒是不討厭胡適,不過我可以說說某些文化名流為何討厭胡適。

從1954年末開始,中國學術界掀起了【對胡適派資產階級錯誤思想的批判】運動。曾經是胡適的學生、友人們,那些文化巨擘、名流們,都在自己手中的筆來討伐胡適。

他們討厭胡適的原因大多只有一個——因為XXX命令他們討厭胡適。

三聯出版社於1955年出版了八冊《胡適思想批判》,三百萬字,其中針對胡適的【文學思想】【文藝思想】【文法研究】【教育思想】【哲學思想】【政治思想】【歷史思想】【語言學思想】進行無情的批判。

據不完全統計,參與這次批判的巨擘名流有郭沫若、馮友蘭、胡繩、顧頡剛、周一良、王若水、金岳霖、游國恩、王元化、白壽彝、夏鼐、羅爾綱、任繼愈、何其芳、余冠英、范文瀾、孫定國、曾文經、李達、汪子嵩、唐蘭、陳玉森等人。

當然這三百萬字還算是比較有名的文章,另外還有某些談話。比如胡適的學生沈從文就曾在某次談話中將他的老師批駁的一文不值,真不知道這位學生為何會如此痛恨當年為他姻緣牽線的恩師?胡適的另一學生馮友蘭,亦如是。

胡適之子胡思杜,早在北京解放之時便對父親進行了批判。然而在1957年5月20日,《人民日報》報道了胡思杜使用卑鄙手段妄圖奪取學校領導權,並在文中特別註明其為胡適之子。之後,胡思杜多次被拿出來接受群眾的批判,最終精神崩潰,上吊自殺,年僅36歲。
胡思杜_百度百科


胡適有啥可黑的?男女關係唄(婚前嫖婚後外遇)。
但是相比同時代的魯迅徐志摩對自己的父母之命的原配又好到不知道哪裡去了,魯迅讓朱安在老家守了一輩子活寡,徐志摩更狠,帶女朋友回家吃飯讓老婆伺候不說,喜歡上林徽因那陣又鬧起離婚,問題是張幼儀已經懷孕了,那個年代打胎?一切皆以自由的名義。
胡適則說,容忍比自由還更重要。

我只覺得胡適太機智,49年以前就看清形勢跑路了,他說:「蘇俄有麵包沒自由,他們(我擋)沒麵包也沒自由」。
毛對他的情緒很複雜,簡直相愛相殺,大陸一直對胡適搞批判,末了還希望他回來,胡適傲嬌的很,人家才不要回來呢^O^

確實學術上沒有太多亮點,除了本哲學史大綱,對佛教的一些批判,各種考據溯源,一筐學歷壓身。。。。。。。。但是我覺得胡適的文章還是很可以看看的,他的許多想法放在當下也不陳腐。

魯迅和胡適都很洞悉世事 前者鋒利如匕首 後者和煦如春風

對了 胡適長的好帥啊卧槽 我高中看課外書被迷的七葷八素的 這樣根本討厭不起來啊騷蕊啊 夢中情人君生我未生啊(其實我不是顏控


自己百度「低調俱樂部」。
只此一筆,臭不可聞。


胡適

是一個不合時宜的人

其清高的士大夫氣質和過分中立的審時度勢總是給人澆冷水

抗日情緒高漲的時候,他搞了個低調俱樂部

蔣叫他去美國做大使,他跑去了搞學術

共產主義的忽悠他從來也不信

胡適是一個鮮有情緒的人,一個克制的自由主義者,一個保守的右派

國民黨的獨裁他深惡痛絕

GCD的這幫土錘他一個也看不上;

這裡且不說他在文學創作方面的天賦不足

他最不招人待見的一點就是,作為一個知識分子,他既不代表黨派的利益,也不代表人民的利益;

你不替任何黨派說話,導致爹不疼娘不愛,你又不替人民說話,斷送了你的群眾基礎,

和魯迅恰恰相反,胡適不喜歡情緒化,不喜歡過分激進的表達,他是一個非常反媚俗克奇的人。

有的時候我覺得,他和魯迅最大的區別就是,很多問題,胡適的眼光更長遠,長遠到眼下的民間疾苦,人性麻木他都根本沒放在眼裡,這都是歷史車輪的必經之處,你天天嚷嚷那玩意兒有用么?好好琢磨琢磨怎麼從美國爸爸那裡請來德先生和賽先生;

按現在的話說,胡適招人煩的原因不過四個大字!

「不接地氣!」


我不討厭他,就醬。

知乎都不看書了?

胡適先生在1949年4月寫了一篇叫《陳獨秀最後對民主政治的見解序》在共產黨即將勝利時,寫這樣一篇文章的人會是趨炎附勢的小人?


記得胡適有幾句很著名的話: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有七分證據,不說八分話。以胡適的大名,很多問題他可以發表意見的,事實證明,他只在自己深入研究的領域有些個人看法,說胡適亂說話的,自己顯得胡適的書,讀讀胡適研究過的書,想想他為什麼有這樣的看法。


民國才子傳|懦弱太監胡適

平生風誼兼師友 萬代儒林說棟樑


先說個笑話,大家知道,網路上管沒寫完就斷更的文章稱為「太監」,而這個詞,最早便來自於黃侃先生調侃胡適先生的段子。


原來胡適先生早年寫了《中國哲學史大綱》、《白話文學史》兩部書,但都是有上卷無下卷,所以被黃侃如此調侃一番。

我早前是很討厭胡適這個人的,原因無他,純粹是愛裝逼者對另一個愛裝逼者的同性相斥。

但是後來對他了解深刻了以後,不由有些喜歡他了,雖然他很懦弱。

對魯迅則恰恰相反,一開始就不喜歡,越往後越無感——尤其是被神化成偉大的旗手之後。

——這種無感純粹是性格而非學術的,更無關於人品。


而喜歡胡適的原因無非就是三點:


1.是個純粹的自由主義者

2.對學術是打心底里的喜歡

3.怕老婆


以上三點之外,我對胡適也並沒有其他喜愛的地方。


照例先上份年表破壞下氣氛。

1891年12月17日出生於江蘇川沙(今上海浦東,祖籍安徽績溪)

1894年由台灣返回績溪就讀家塾,父親病逝於廈門。

1904年與江冬秀訂婚

1906年考取中國公學

1910年留學美國康奈爾大學農科

1915年入哥倫比亞大學哲學系

1917年於《新青年》發表《文學改良芻議》並任北大教授,與江冬秀成婚。

1919年接辦《每周評論》

1920年離開《新青年》

1922年與蔡元培、李大釗、陶行知、梁漱溟等聯名發表《我們的政治主張》

1924年與陳西瀅、王世傑等創辦《現代評論》

1926年與郭秉文等成立華美協進會

1927年取得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並結識蔣介石

1928年任中國公學校長

1932年任北京大學文學院院長兼國文系主任

1937年赴美並於次年擔任中華民國駐美大使

1939年被斯文·赫定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

1942年辭去該職位並於紐約從事學術研究

1945年以中華民國代表團代表身份出席聯合國制憲會議

1946年回國任北大校長

1948年離開北京

1949年赴美尋求支援並發表《TG統治下決沒有自由》一文

1950年美欲扶持胡適為新傀儡,胡適表示「沒興趣」

1954年擔任臨時主席組織第一屆國民大會第二次會議

1955年胡適被大陸方面全面批鬥

1957年任中央研究院院長

1958年返回台灣定居

1960年雷震事件爆發

1962年2月24日猝發心臟病而死


胡適的父親叫做胡傳,這名字不好,國足就輸在這兩個字上。果然,最後東飄西盪,客死廈門。

胡適在出國前跟其他才子類似,做過教員,憑藉能力和人脈關係遠赴美國留學後師從約翰·杜威,後者是美國實用主義哲學的代表人物,都說三歲看老,胡適起家就跟了這麼個人,也就註定了他後來的實用主義哲學纏身的毛病。


胡適學術底子不深,尤其是國學的底子,以至於寫個《中國哲學史大綱》也不過能寫個上部就無以為繼了,至於白話詩文,水準不說歷史上,在民國當代也只不過是中下水準,所貴無非是在於「先、敢」二字而已。


直到晚年,他才真正具備深厚的學術功力。


但在任何一個時代,討論學術都不在於功力深不深厚,不在於讀過多少本書,而在於思想方式之高低,胡適的世界主義之思想,疑古非今之態度,無疑超越了當時被傳統文化所禁錮的一幫學者,比如章太炎。陳寅恪還曾拿他的名字作為「孫行者」的下聯出給考生為題目。


不過,這也是為什麼蔡元培寧願幫胡適偽造學歷,也要收他入北大的原因,他是新思想,新血液。即使他的思想也有問題,但是就像競爭機制一樣,得有個跟你對著乾的人來刺激你提升自己。

但是大家知道,一旦有了立場這個東西,人就不是人了,就是立場代表了。


胡適並不是完全討厭古文的,他自己就是這套東西培養出來的,但是他為了推廣白話文,就被推到了白話文的極端,就必須要全面而嚴正地否定文言文——或者說一開始他沒有這個想法,但是跟守舊派一旦撕起逼來,就自然而然分了門派。


新文化運動在胡適等人的帶領下風生水起,胡適就這麼成了改革派,與守舊派展開了一場場大論戰。


守舊派未必就不好,那些談情懷,談信仰的人大多數都是守舊派——改革派未必就好,率先造反的大多都不得好死。


但是時代潮流終將被革新,所以才有了我們現在的這種文化環境和思想環境。雖然我自己是喜歡古典文化的,但是如果你跟我鼓吹古代填鴨大法和板板教育····


有些人認為胡適等人的新文化運動導致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缺失,可是事實上,這些缺失的並不是胡適他們的改良主義造成的,而是建國後一系列事件造成的,而如今還能維持這樣的文化環境,胡適等人才真是功不可沒。



胡適初到北大,年輕識淺,倘若當時有錢鍾書在教室里,恐怕胡適都沒臉教書。幸好他學術功力雖然不足,但是思路新穎,別開生面,越教越有進步,於是也就留了下來。


也正是因為學生起鬨他,才引來了傅斯年的注意,傅斯年與胡適才成了民國時代的又一對好基友。

說起他的學術進步,除了他的老師以外,還不得不提一位女士,韋蓮司。


韋蓮司是中文譯名,她與胡適乃是姐弟戀,但又不能算是愛情,雖然雙方早已不可自拔,但是韋蓮司與胡適之間更多的卻是學術上的相互促進,韋蓮司是美國當時的年輕人里罕見的有思想的年輕人。


但是這段感情註定跟胡適的文章一樣「下面沒有了」的。


但胡適這顆躁動的心卻停不下來,於是他又愛上了自己婚禮上的伴娘,自己三嫂的妹妹曹誠英,並打算跟江冬秀離婚。江冬秀也不多說:你要敢離婚我就殺了你兩個兒子。


於是胡適這一生,就各種桃花流水裡,來去匆匆過眼消。什麼通信的留學生、老師的女秘書、世家名門的才女、乃至所謂徐志摩的夫人陸小曼均成了他緋聞事件中的一點桃花余影,卻終究只能是一場春夢罷了。



1927年,他在蔣介石與宋美齡的婚禮上認識了蔣介石,二人從此成了一對民國歷史上不得不提的好基友。


1937年七七事變,他應蔣介石之請遠赴美國尋求美方支持,並擔任中華民國駐美大使,此前他一心想要做駐日本大使,希望能夠扭轉中日關係,但最終無果。

胡適擔任駐美大使後,日本人十分緊張,日本學術界認為:沒有誰是胡適的對手,如果要派人去美國,應該派三個人去。三個人分別是文學家鶴見佑輔、經濟學家石井菊次郎、以及雄辯家松岡洋右。

八年抗戰結束後,他又代表中華民國出席了聯合國制憲會議和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會議。

次年的國民代表大會,胡適為大會主席團主席。


1947年,蔣介石想請胡適擔任中華民國考試院長及國府委員,但胡適為了秉持自身的獨立自由之原則,不肯加入國民政府。


次年我軍兵臨城下,電台廣播點名請胡適留下,但胡適於12月15日飛往南京,從此與北大斷了緣分。


等到他趕赴美國尋求支援的時候,蔣介石在國內已經大敗虧輸。


絕望的胡適只好發了一篇《TG統治下決沒有自由》聊以自慰。


有趣的是,他這篇文章居然料中了後來整整六十年或者更長的歷史時代變化。


而在胡適說了一句:太祖的水準是考不上北大的這種大實話之後,太祖惱羞成怒,發動了全國規模的徹底批判胡適的運動。

雙方當然都沒忘記,當年太祖親切地拜訪胡適,討論革命與主義,甚至胡適撰文讚賞太祖的文章,雖然彼時的太祖不過是一個圖書館管理員。

英雄人物莫論出身,我雖然不喜歡太祖,但是根據出身身份攻擊人,那是一種無能。真正的大師人物,必然要有不論出身看人物的能力,或許會看走了眼,但是不會歧視人,不如是則不足以稱大師。



文人的晚年很少有過得好的,比如胡適和傅斯年。


雖然年輕的時候和蔣介石關係不錯,但是自從總裁大人到了台灣真的實現了大權獨握之後,他就視鼓吹自由主義的胡適如眼中釘、肉中刺了——這並不是感情問題,時勢不同了而已。

胡適是文人,追求的是自己內心深處的大同世界。


但是文人最大的毛病就是空想,即使是實用主義哲學的擁躉,胡適先生在許多地方仍然是不切實際的,這也就導致了他的後半生,在一個不再動蕩不安,權力逐漸統一的格局中再難有所作為。

雷震事件就是一個標誌。


雷震的思想與胡適類似,想要在台灣組織一個新的黨派,搞民主執政。


所以他被抓簡直理所當然,至於罪名完全是不重要的。


胡適身為中央研究院院長,沒有被株連,他積極營救雷震,卻最終無果。


有些人覺得胡適沒有儘力,他膽怯了,懦弱了。否則以他的名聲地位,怎麼可能救不出來一個雷震?


其實諸君不懂歷史,在歷史上,一統中原之前,帝王們大多禮賢下士收買人心,但是大權一統之後,那些當年名動天下的名士高人便再也沒有價值——對政治來說沒有價值,沒有價值的人,名聲再大也沒有用。


遇到個肚量大的,還能頂撞一下,比如胡適公然批評蔣介石。

遇到個肚量小的,千萬不能得罪,比如焚書事件和十年動亂。



胡適一生沒有加入任何黨派,坐擁17頂博士帽(16頂是名譽博士),成為中國20世紀早期無法避而不談的重要人物。


他提攜後進,學術研究客觀精深,顧頡剛、李敖等人都受到他的影響,他的門生弟子更是遍布天下。


他貫穿了民國歷史,除了在自己的任務里擔任主角,還在其他人的任務里擔任重要配角、次要配角、或者打醬油的。


比如民國著名八卦新聞徐志摩結婚案、梁岱宗離婚案等等,被譽為「民國第一紅娘」,證婚的次數比文章還多,文章的數量比外遇還多,還跟著名的氣象學家竺可楨打賭誰活得長。


在每一場學術辯論賽里都有他,明明學問不夠深厚,卻總愛到處吹牛。


因為他的心目中,是熱愛這一切學術思想的。


季羨林聊起這個書獃子時也說:有一次開會前他說會提前離席,結果會上有人聊起水經注,胡適就走不動道了,愣是一路討論到散會才走!


在學術之外的毀譽,胡適看得極淡,這也跟他性格的懦弱有一定關係吧。


所以魯迅等人對他的攻擊,他完全是老僧入定,聽若不聞,視如不見。相比如今微博下面的點評都要撕到底的某些文人,胡適的肚量不可謂不大。


尤其是魯迅後來遭到無端謾罵的時候,胡適居然還出面為魯迅辯誣。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而已,又有什麼恩怨得失,不能放下?


而胡適對於學生的態度與我類似——學生參與政治活動,無益而有害。一如如今國人所謂的「抵制日貨」、「發兵滅日」之類的口號,純粹一時情緒的宣洩,抑或二三別有用心之人的鼓吹,於國無益,於己有害。


尾聲


胡適死於心臟病猝發,在那一瞬間,他將如何回憶自己的一生呢?


一個書生,歷史家,思想家,不承認自己是哲學家卻被大家成為哲學家的文人,一個家中紅旗不倒,外頭彩旗飄飄的色鬼?抑或是為民主自由奮鬥終身而最終因為性格的懦弱與思維的局限而未能成功的實用主義者?


我們評價任何一個人物乃至歷史時代,都只是在某個領域某個方面的陳述而已,所以我很反感那些用人家的「名言名句」或者「新聞軼事」來點評人物的人。


譬如蔣介石在日記中寫下:胡適死了,我的革命事業的障礙也就被清除了。


倘若蔣公的日記不被公開,則觀察二人的書信與公開文字,真的很像是一對好基友吧。

遠路不須愁日暮 老年終自望河清


補充:

剛看到高票答案關於胡適的描寫,有三點反駁:

1.胡適在美國無作為?

這才是真正的黑胡適,若胡適無作為,日本人何必緊張地要選三個大使去對付他?

2.郭沫若比胡適強?

不僅僅是文人喜歡批郭沫若,老百姓看了郭先生的事迹,也會批他,難道老百姓也是自由派?

郭一生學術無所作為,人云亦云,剽竊錢穆成果據為己有,這樣的人誰會不要臉要當他徒子徒孫?

郭一生風流浪蕩,名聲狼藉,見風使舵,朝秦暮楚,有奶便是娘,這樣的人雖然有點明哲保身,但何以超越胡適?

3.胡適與魯迅的對標。

說批魯,讓他發文章鏈接,他說本科圖書館看的,巧的很,我大學也嗜書成癖,把學校圖書館文史哲方面的全給看了,批胡的如雨後春筍,遍地都是,批魯的鳳毛麟角。

想來這位同學的大學莫非是在反動單位?批魯的居然比批胡的多?

但一般把魯和胡對標是常見的,因為二人總算對等,把郭拉進來,胡適也就算了,好歹是同學,魯迅真的忍不住起來打死郭。


留學外國,先學這個後學那個,愛好廣泛,混了個博士,回國倍受吹捧,找個大學謀了個教職

沒錯我說的方鴻漸


為什麼討厭胡適呢?什麼人討厭胡適呢?那要看屁股坐在哪兒,49後,毛恨他,蔣煩他。

政治立場不同,那就橫看成嶺側成峰了。

究竟其為人幾何呢?

魯迅譏諷、乃至人身攻擊,貌似魯迅死後,蘇雪林寫信要對魯迅反攻倒算,胡適也沒說什麼。

在此後的三年內,我在適之先生和錫予先生領導下學習和工作,度過了一段畢生難忘的歲月。我同適之先生,雖然學術輩分不同,社會地位懸殊,想來接觸是不會太多的。但是,實際上卻不然,我們見面的機會非常多。他那一間在孑民堂前東屋裡的狹窄簡陋的校長辦公室,我幾乎是常客。作為系主任,我要向校長請示彙報工作,他主編報紙上的一個學術副刊,我又是撰稿者,所以免不了也常談學術問題,最難能可貴的是他待人親切和藹,見什麼人都是笑容滿面,對教授是這樣,對職員是這樣,對學生是這樣,對工友也是這樣,從來沒見他擺當時頗為流行的名人架子、教授架子。此外,在教授會上,在北大文科研究所的導師會上,在北京圖書館的評議會上,我們也時常有見面的機會。我作為一個年輕的後輩,在他面前,決沒有什麼局促之感,經常如坐春風中。

說這話的是國學大師季羨林。


周作人和其是朋友,周作人慾投日偽,胡適苦口婆心地勸導。。。胡適死時,周作人寫了篇意味深長的悼文。

末了還得加上一節,《希臘擬曲》的稿費四百元,於我卻有了極大的好處,即是這用了買得一塊墳地,在西郊的板井村,只有二畝的地面,因為原來有三間瓦屋在後面,所以花了三百六十元買來,但是後來因為沒有人住,所以倒塌了,新種的柏樹過了三十多年,已經成林了。那裡葬著我們的次女若子,侄兒豐二,最後還有先母魯老太太,也安息在那裡,那地方至今還好好的存在,便是我的力氣總算不是白花了,這是我所覺得深可慶幸的事情。

各位,如果你不同意胡適的政治觀點,無所謂;不同意胡適的學術成就,見仁見智。但是上來就人身攻擊就太low了~~~


戰爭勞民傷財。

秦檜丞相對宋朝的財力和軍事實力知根知底:戰必敗!他為了救南宋黎民於水火,孤膽北上議和,雖簽訂一些不平等條約,卻使百萬平民免受戰火荼毒。

除此之外,秦相還是高級知識分子。
秦檜是狀元出身,博學多才,書法頗有造詣。為官早年名聲尚好,深為宋徽宗喜愛,被破格任用為御史台左司諫,負責處理御史台衙門的往來公文。

在處理公文中,秦檜發現這些來自全國各地的公文字體不一,很不規範,尤其對徽宗趙信的字甚有研究,後在仿照趙佶「瘦金體」字體的基礎上創造出了一種獨特字體,工整劃一,簡便易學。他用自己創造的新體字謄寫奏摺引起了徽宗的注意,下令秦檜將其書寫範本發往全國各地,要求統一按範本字體書寫公文,這一措施很快得到了推廣。這種字體逐漸演變為印刷用的「宋體」。
創宋體,這是利國利民之大事,造福天下百姓。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再瞅瞅秦相寫的詩
高賢邈已遠, 凜凜生氣存。
韓范不時有,
此心誰與論。


且看古今偉人對秦相的評價
趙構:秦檜力贊和議,天下安寧。自中興以來,百度廢而復備,皆其輔相之力。誠有功於國。

【這位可是宋朝皇帝啊,了不得】
胡適:秦檜有大功而世人唾罵他至於今日,真是冤枉。【這位更了不起,功蓋千古,近代第一人,直逼秦相】


然而,秦相,這麼一位中興大臣、民族英雄,卻被後世謗作奸相。千年來,抨擊秦相之人,有幾人曾官至相位,退一步說,當時南宋的特殊背景下,又有幾人敢說能做的比秦相好?
秦檜奸相之名,與其說是秦相之哀,不如說是中華一千多年的污點,整個民族的悲哀!

直至近代,才有了胡適之先生為秦相正名。想我泱泱華夏,自一千八百四十年以來,備受西方欺凌,然胡先生在,何懼西方船堅炮利!!
有胡先生,華夏幸甚,國家幸甚。

悲乎哀哉,時至今日,胡先生竟也被你們這般宵小,在下都替你們汗顏不已。

你們這群螻蟻,讀過胡先生兩個黃鸝鳥的大作嗎,有過胡先生海外苦心鑽研中國哲學史的經歷嗎?
我呸!你們這些戰五渣,也配評價胡先生!!!


我看了下這個問題下的回答,大部分人並不是討厭胡適,而只是討厭他們所認為的那個胡適罷了。說真的,知乎大神還是很多的,他們能夠鞭辟入裡的分析自己所看到的現象,但也僅僅是自己所看到的罷了。
我真感嘆這知乎上理性樂觀全面的好回答是越來越少了。。


從未。


打著反對統治者旗號最後跟統治者妥協都無一例外的證明了一個道理:反對者不可信!他們只不過是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卻為這種訴求找了太多的理由和主義,最常用的就是為國為民了!
在近代中國,墨客們和政客們更是此樂此不疲啊,因為那個年代救亡圖存是最大的政治正確啊!但是他們自身一旦被統治重視,要不就默許,要麼就成為曾經反對的支持者!因為他們就是職業起鬨的,其實就是怕死嘛,這份膽量比起那些武人還真是差遠了!
@王威
國師總是強調文人的作用,我就呵呵,他說他相信契約精神,殊不知,契約精神的背後的本質力量的對抗的平衡,而不是主義的先進!美國是世界上契約精神貫徹最好的國家,但你不知道美國是可以人人配槍的國家么?文明都是建立在暴力之上的,只有當文明的成本遠遠低於暴力的成本,這個國家才會趨向文明,只有當契約的收益遠遠大於權力的收益這個國家才會傾向遵守契約!而真正對國家有改變的反而是那些為在降低文明成本和提高契約收益而走在前面身體力行的人,但這裡絕沒有文人墨客和政黨政客什麼事兒!所以我不討厭胡適,而是討厭整個。。!
對不起我又打嘴炮了!
哈哈 我說A不行,正常的邏輯是我們討論A到底行不行!你舉你的觀點我舉我的觀點。可是總有傻逼說,你說不行就不行?A不行你上啊?你不上你就是嘴炮啊!哈哈哈
適之先生大才!但是也不應指望他來當領袖!更不要覺得他說的道理是為你代言!其實討厭的不是適之,而是那幫借適之之名還士族之魂的xxx們!歷朝歷代禍國是統治者殃民就是這幫自以為民族良心的士族!呵呵殊不知他們只不過是統治者鉗制人民的另一把刷子罷了!警惕他們!孤立他們!遠離他們!什麼時候中國的民眾不依附於任何勢力也能獨立思考,為自己負責!那才是覺醒之時!


專門指明討厭胡適,這會不會給人一種……

季羨林曾經到台灣,要去胡適的墓碑祭拜一下,跑的比誰都快。一到墳前,不知道是不是腿軟,一下子跪下去,如泣如訴,「老師,學生來晚了~」。
他們有幾十年沒見過面了,然而季老沒忘記這位老師。在台灣,胡適給學生上課,也曾這麼激勵台下的人: 做學問就應該像北大的季羨林那樣用功!

季老的德行也可以吧,不信去問問北大人。連他都佩服的人,能讓諸君討厭到哪去?

不過我贊同一些知友的看法,胡適的文學創作幾乎是不合格的,至少我們現在來看是如此。迷信白話文,貶低中國文化,也的確是胡適很不可取的地方。這是值得討厭的地方。

我大學非常推崇胡適,也很慶幸自己讀過胡適。如今我不再推崇他,但面對這位溫文爾雅,待人和氣,一生提倡自由的胡博士,我還是要說,我很慶幸自己讀過胡適!

尤其是在社會上遇到一些困惑與悲憤,有時想想如果是胡適先生會怎麼應付,大概他還是會微笑面對,並保持自信與自省,所謂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怕什麼真理無窮,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

私以為,胡適不是學問最好的民國大師,但他的自由主義,讀書育人的思想對社會,教育,青年人始終是有益的。


滿牆都是屁,為何牆不倒?對面也有屁,把牆撐住了。
把這首打油詩放回到那個時代:左派右派都是牆上的屁,而胡適就是那牆裡的一塊磚。


推薦閱讀:

胡適是二流學者,有多少贊同?
胡適是一個怎樣的人,他對你有什麼影響?
紅樓夢的文學地位如何?胡適的評價准嗎?

TAG:歷史人物 | 胡適 | 歷史人物評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