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里的第一個觀點求解釋 -」富人不為錢工作」?

我的問題是,作者口口聲聲說窮人無知和貪婪,那富人用他們的聰明才智掙了錢,除了比窮人更會掙錢以外,富人同樣是為了得到錢,區別就是窮人給別人工作掙錢,富人當老闆給自己工作掙錢,憑什麼就說富人不為錢工作?說什麼富人讓錢為自己工作?如果到了沒錢吃飯的地步,怎麼以老闆的心態思考,拿什麼錢投資,這時候去工作有什麼錯?


不要固化作者所說的窮人富人,窮人和富人只不過是不同思維不同做法所達到的不同結果。

你應該這麼看,無知且貪婪的人,最終成了窮人,而窮了之後讓他更無知更貪婪。

「富人不為錢工作」這句話的含義是,富人不會去為了獲得直接的報酬而進行工作,那樣成不了富人。富人的做法是去創造資產,讓資產為自己產生收益。

原因很簡單。人最寶貴的資產,就是時間。赫拉克利特說過:一個人不能同時兩次淌過一條河。時間是線性的,你開車送貨的同時,就無法擺攤賣貨。也就是說,飯是一口一口吃,沒法幾口飯同時吃、同時咽。

這就是常人通過工作來掙錢花的模式。

你應該聽說過熊瞎子掰玉米的寓言故事吧。如果我們把一份工作的收入比作一根玉米,那個熊瞎子把掰下來的玉米棒子夾在胳肢窩裡,就意味著它獲得了一份收入(入職),當它去掰第二根玉米棒子,往胳肢窩裡夾的時候(跳槽),前一根玉米棒子就掉了(辭職)。如果我們像熊瞎子掰玉米一樣去為錢(高薪)而工作,結果就是不斷地掰(換工作),不斷地丟失前面的勞動成果。因為時間是線性的,你沒辦法通過工作掙錢的方式去致富,為錢工作只能讓你達到一個溫飽的水平。

而所謂的富人,則是跳開了這種線性的掙錢模式,採用了非線性的方式。即,先用線性的方式創造資產,然後利用創造出來的資產為自己非線性地產生收益。

其實這也不神秘,比如,你每月工資收入刨除所有開支,假如還能結餘下來一部分錢,把它們存進銀行,這些錢就能產生利息,這些利息收入並不佔用你的時間。也就是說,你在上班掙錢的同時,你的存款也為你產生了利息收入,你的時間乘數效應就出現了。

像前面說的熊瞎子那樣,富人不是去自己掰玉米,而是先用線性的時間去養熊,然後訓練熊們去掰玉米。富人不斷地養熊訓練熊,熊們不斷地掰玉米往家裡送。富人不為掰玉米而工作,卻能得到多得吃不完的玉米。然後還可以把這些玉米賣掉,再去買熊養熊,請人來訓練熊……

富人就是去創造那些將來會產生非線性收入的資產,所以才會越來越富有,而窮人變窮的原因,則永遠是黃泥蘿蔔:擦一段,吃一段。貧富差距就像龜兔賽跑那樣,時間一長,差距就出現了。

【如果喜歡我的答案,請打賞一個微信紅包吧:bean-sprout 】

http://w.url.cn/s/CzZyDUH (二維碼自動識別)


清崎說的是「富人不為錢工作」,而不是「富人不工作」,顯然,根據我們小學學到的語法知識,可知:1.富人也工作;2.富人工作的目的和錢無關。

富人不為錢工作,這個可以從兩個層面來理解。

先說比較貼近於普通人的層面吧。

窮人思維,在找一份工作時,首先考慮的是薪水夠不夠多,福利好不好,夠不夠穩定,有沒有保障等等,這是標準的為錢工作

富人思維,同樣條件下,重點考慮這份工作能為我帶來什麼?通過這份工作,能否提升我的能力、財商、資源、人脈.......,使我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薪水多少,幾乎不在考慮範圍之內。參考清崎去施樂的主要目的,提升自己的銷售能力

現在不考慮錢,是為了將來更多的錢。後者完全可以對前者說,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這就是富人不為錢工作。書中相似的說法還有,忘了工資的事......無代價的工作。這是在建議你去做一些 「零工資」 的工作。
還有關於「花錢去參加培訓」等建議,從某個角度,你可以認為,這是在建議你去做一些 「負工資」 的工作。

舉例說明:一些白手起家的」普通成功人士「,在他們很窮的早期,去給別人打工時,不但是個勤快賣力的打工者,還很少去計較薪水高低,老闆還以為他們是難得的優秀員工呢。但其實,他們是一邊打工,一邊偷偷學習怎麼做老闆。他們其實是在給自己打工,當他們把老闆生意的細節全弄清之後,會馬上辭職,自己開店做老闆。

當他們成功之後,回想起打工的那幾年,肯定會說,「我當時那麼拼,可不是為錢。」

這樣講,你理解了嗎?

------------------------------------------------------------------------------------------

另外還有個更高的層面,距離普通人比較遠,往往和那些巨富有關:

當你去問蓋茨馬雲扎克伯格,當年你創業,是不是想賺很多錢?

我猜他們共同的回答是:當年完全沒想過錢的事。我當時只是想做那件事,那是我的夢想,不去實現它,我寢食難安。後來,夢想實現了,附帶結果是,我有錢了

錢只是夢想實現的副產品,我從來不為錢工作

------------------------------------------------------------------------------------------

補充:如果一個人,擁有不錯的工資性收入,處於「麻痹性舒適」中,一般來說,都會逐漸安於現狀。
而主動拒絕收入,「免費工作」,主動跳出舒適區,確實會刺激大腦思考新的出路,進而做出改變,走上創富之路。

我的微信: FBB_Davy ,我們一起分享更多的機會卡,獲取更多的被動收入。

相關回答:

戴維:有人通過從羅伯特·清崎的「富爸爸」系列叢書中學到的方法實現財務自由或者在實現的良好道路上的嗎?

戴維:怎麼實現投資年收益率達到幾倍或者十幾倍?能否分享身邊的例子?

特別推薦: 實踐:怎樣才能賺到錢系列(一)


富爸爸窮爸爸,當然不算什麼鴻篇巨作,只是一本暢銷書而已,但是一本值得一讀的理財入門書籍。我個人覺得後續所出的一套書,已屬於圈錢,作者開始運用第一本書成功的資源,讓利益最大化,讓錢為他工作。只看一本足矣,提取乾貨也足矣。
純粹的成功學,煽動你照著這樣做吧就能獲得成功,但我們不能以此否認任何一本講講成功案例的書,即使「聽了很多道理還是過不好自己的生活」。
富爸爸窮爸爸,除了區分富人窮人不同心態,也有很重要的乾貨,如複利、現金流、區分消費和投資等,這些都是基礎且重要的理財概念。
題主不認同作者口口聲聲「窮人富人」,好像將貧窮和愚蠢貼上標籤,這不是作者的本意,如果給你造成這種印象,只能說因為它是一本暢銷書,有標題黨的色彩,為了更精彩,而不是更論文更準確。
富人不為錢工作,這是作者認同的一種心態、思維方式、考慮問題的角度、做出決定的依據。
不是絕對的說富人真就多高大上。即便真像你說的那樣到了沒錢吃飯的地步,有富人心態的人也會做出不一樣的選擇。我自己是一個普通人,會去找工作,但作者也許真不會,我推測他寧可去擺地攤也不願去正經找份工作。不要再假設他連100塊錢都沒有、借不到,批發點頭繩擺地攤都做不到了吧,那也許下個選擇是收破爛吧。
但我作為普通人,即使找工作也可以有相應的理解,比如:你會接受一份固定收入3k的工作呢,還是接受分底薪1k+提成的銷售工作呢。2k的工資差可以看做是投資的本金,你願不願意承擔這份風險呢?你說自己完全沒有銷售技能,那投資一樣需要學習相關知識。或者,干一樣能勝任的工作,你是願意進一家5k工資但薪資層級晉陞穩定幅度小,還是3k叫價但調薪幅度高且靈活但容易倒閉的創業公司呢?
沒飯吃這種極端情況的討論,並不是本書的意義所在,它希望你在做每一個「理財」決定時,嘗試以不同的心態來做出選擇,更靠近財富積累效率更高的路徑。


當我第一次看到這個觀點的時候也覺得太假了!普通人努力工作是為了賺錢,那富人做生意/投資就不是為了賺錢?

後來我發現我誤解了作者的意思,清崎的觀點實際上是說:富人去做生意/投資當然是為了賺錢,但富人在成為富人的過程中也會去公司當上班族(指為別人打工),但目的不是單純的得到報酬,而是為了掌握一些技能。

我們看一下清崎都做過哪些工作並且為什麼選擇這些工作呢?

跑遠洋貨運是為了學習國際貿易,併到新興市場了解人際關係、商業類型和當地文化。

加入海軍陸戰隊是為了學會指揮,能在危急形勢下領導下屬。

去施樂公司做印表機推銷員是為了克服自己靦腆的性格,掌握銷售技能,不怕吃閉門羹。

也就是說,他很清楚哪些技能和經驗有助於他做生意/投資,他每選擇一份工作都直指自己的短板,目的明確

這無疑是一種很大膽也很冒險的工作觀,其實並不適用於大多數人,但我們可以從這個觀點中得到啟發:

1.清楚的知道為了達到最終目的我還缺少什麼。

2.通過學習和實踐補齊短板。從降低風險的角度考慮,通過兼職嘗試去做也是種不錯的選擇。

我關於這本書的其他回答:鷂臻:《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有何價值?

書中讓我印象深刻的3個小案例:關注【鷂臻看世界】ID:yaozhen7866 回復【讀書01】查看


我也有一個窮爸爸,跟書里描寫的一模一樣。我記得小時候他總是跟我說:肯德基,啃不起。但是從來不願意花一分鐘認真的思考一下如何才能啃得起。他也對學歷推崇備至,對每個大學的排名了如指掌,最大願望是我能考個好大學,進國企。當我親戚迫於生計去擺攤,他嘲笑他們,後來親戚發財了,他覺得他們就是投機倒把。。。我不舉例了,太多太多。
這就是一個對金錢沒有觀念的人的典型思維。他們沒辦法也沒有能力洞悉在資本社會裡生存的規律。在資本社會裡玩的好的人可以不事生產卻豐衣足食(就是大家說的財務自由),玩的不好的,辛勞終日僅能溫飽。所以說,"富人不為錢工作"的意思就是,靠勞動力換取報酬是不行的,必須積累資本,然後通過資本獲利!所以即便你現在不得不處於勞動力換報酬的階段,但你的眼光應該更高一點,你的目標始終應該是:想盡一切能用的辦法積累可以生財的資本,而不是把剛賺來的鈔票就馬上消費掉。工作時候應該始終關注行業內可能獲利的機會,而不是拿到報酬就滿足了,富人不為錢工作,工作是為了了解行業,等待機會,積累經驗,工作報酬應該是最不重要的。老實說,作為拿工資吃飯的人,理解這一點確實不容易。
這本書給了你一個很好的視角。你可以換一個角度來觀察這個世界,就像你家旁邊的油條店,你可以看到金錢如何彙集過來,又如何流出去。兩夫妻日夜操勞把零錢聚起來,然後每月又把其中一半交給包租婆,然後你發現,包租婆花錢買的鋪子開始給她生錢了,而兩夫妻也算是間接在幫她打工。。。。當然這只是一個簡單的例子,當你以另一個角度來觀察這個世界的時候,也許就能看見別人看不見的機會了。
我覺的窮真的不是一件好的事情,因為在資本社會裡,沒錢真的不行,千萬不要做一個窮人。現在我國還是處於經濟上行階段,為何雞的屁每年增八個點,大多數人的工資增速卻不滿八呢?因為有部分人用錢生錢的辦法以遠遠高於八的速度在圈錢。你想想富人佔有金錢的比例越來越大,那就代表窮人的購買力持續下降。這是一種相對剝削,如果你是一個窮人,這不是一件光榮的事情,這代表第一你在這個資本遊戲里玩的不好,第二你吃虧吃大了。
所以,這個系列書看一本就夠了,好好掌握理念,自己領悟技巧,祝你有朝一日能夠剝削別人。


謝邀。
我想作者的意思是「富人不為錢工作,而是讓錢為自己工作」,你題目中理解的工作是狹義的,是指你上班累死累活為別人打工為別人創造的價值多於老闆付給你的酬勞,當然你承受的風險肯定相對較小一些。而清崎說的「工作」是廣義的,富人的工作是驅使各種資源(勞動力、資本、時間等)為自己創造財富,你感受一下區別。
富人的資本積累是用錢來生錢,滾雪球一般越滾越大,這裡不單是指投資股票、期貨期權什麼的金融工具,主要是指作者推崇的資產負債表式理財思維,當你為某樣東西買單時,最好買進的是一件資產,而不是一次純消費,純消費(比如作者的夫人買豪車)一般可以用投資收益這種「錢生出來的錢」購買來獎勵自己。而買進的資產是可以生錢的,比如房子,比如有增值空間的藝術品,比如能讓生活更便捷、省下更多時間去賺錢的生活工具等等。
你可以試著順著這個思路去理解、感受一下。我個人認為這是清崎的核心思想之一。沒錢吃飯的時候也可以用老闆的心態思考,舉個栗子,在做某個項目、認識某個人、參與某場社交活動時,不要想著這對你未來的升職加薪有什麼幫助,而是想著這樣會對你個人有什麼積累,是否會在你個人的資產負債表上記入一筆資產(比如增加了一個人脈,掌握了某一門技能,發現了一種投資渠道等)。如果純粹是為老闆增加資產你自己卻浪費了時間,那……

============看過《稀缺》之後來補充的分割線=============
題主你好,在這一年時間裡我看了兩本書改變了我對貧困人群和貧困問題解決途徑的想法:《我在底層的日子》和《稀缺》。

這兩本書里都記述了一種現象,那就是當人窮到每天的收入只能負擔一餐飯食、一夜床鋪的時候,他的錢包、時間和思維都沒有餘閑去承載長期的發展,正因為如此才導致了貧困的惡性循環。
簡單的貧困救助或者粗暴地指責窮人「沒有老闆思維」,根本不是貧困問題的有效解決方案,因為正是生活上的困窘導致了窮人「沒有老闆思維」,而不是窮人「沒有老闆思維」或者不求上進導致了貧困循環。

所以題主,你說的一定程度上是對的,當沒錢吃飯的時候,根本談不上「老闆心態」,只能埋頭工作,而此時又分兩種情形,一種是暫時的失業導致的短期貧困,一種則是處於底層導致的長期貧困,往往後一種情況下工作得來的報酬也無法幫助你擺脫這種貧困狀態,因為金錢和時間上的短缺導致你的大腦沒有多餘的帶寬去處理為擺脫這種狀態而需要的額外問題。

這也解答了為什麼環衛工人、搬運工這樣的底層體力勞動者那麼的努力,卻還是無法擺脫困窮。除了勞動者儘力奮鬥之外,我們不能要求這樣的勞動者去學會「老闆心態」,需要反思的是我們的貧困救助體系,是貧困體系設計的缺陷讓底層人民無法轉換到「老闆心態」去思考問題。

《稀缺》里就技能再教育這個方面舉了個例子,我們常說要為勞動者培訓技能以幫助他們找到報酬更高的工作,但是很多培訓對象卻無法堅持到課程結束,這時常會指責培訓對象「懶、不努力、笨」,卻忽略了是技能培訓體系設計的缺陷,培訓課程往往是線性的、固定時間的,缺了一堂課就無法趕上進度,而這種課程針對的培訓對象,卻不可能像辦公室的白領那樣有著固定的空閑時間段去學習,於是培訓對象就放棄了繼續學習。

恰恰是這種沒有考慮到培訓對象實際需求的缺陷導致了培訓對象的缺勤和無法結業。聯合國貧困救助機構設計了模塊化的培訓課程,培訓對象就算無法按照當期課程表上課,也可以在一個月後或者幾周後的另一期課上繼續學習,雖然培訓跨期長了,但結業率卻提高了。

回到正題,一言以蔽之,《窮爸富爸》是本很好的財富觀念啟蒙書,但題主你提到的問題屬於貧困救助範疇,兩者針對的對象是不同的,只有設計出合理的救助體系,讓底層能夠更容易地成為「每月的收入能留有餘閑去理財」的人群,這時候才需要過渡到《窮爸富爸》里的理論。


窮人和中產階級為錢而工作,富人讓錢為他們工作。
這一部分強調用頭腦思考的作用,不要被缺錢的恐慌控制和支配。工作只是面對長期問題的一種暫時的解決辦法。大多數人心裡只有一個問題,並且是短期的,那就是月末要付賬了,於是又感到恐懼了。錢控制了他們的生活,或者說對錢的無知或恐懼控制了他們的生活。他要人們學會用頭腦去思考,去發現別人看不見的機會,去尋找更好的掙錢方法。 大多數人看不見這種機會因為他們忙著尋找金錢和安定,所以他們得到的也就有限。


第一,別太認真。第二,道不同。


任何人在實現財務自由之前,都是為了錢工作。

「富人不為錢工作,而是讓錢為自己工作」--這句話只是嘩眾取寵而已,不讓你覺得新奇有趣好像發現新大陸一般,又怎麼能讓書賣得好?

他說的意思是不要只想著賺死工資,要學會投資。

可是投資需要資本,沒有初期積累的資本如何投資?要讓錢生錢,首先你得有錢,其次你要有眼光,見識,魄力。

就那麼簡單。

你一定要為了錢工作。這個為了錢工作並不是讓你漫天要價唯利是圖。不是這個意思。

錢多的地方肯定積聚的資源也多,各種資源,不單單是資本,你接觸這些資源對你的自身成長有多少幫助可想而知。此外,錢多的職業肯定要求的技能也高(極端列子除外),你在掌握這些技能勝任這個職位的同時,自身也得到了提高。在公開透明的市場經濟環境中,發展前景好的職業一定是錢多的。如果一個職位薪水很高卻要求很低沒什麼技能要求,這種職位可能存在么?

現在很多成功人士你問他當初為什麼干這個,他們都說,「沒有別的什麼想法,就是為了賺錢『。馬雲當初在義烏小市場背麻袋就是為了賺錢養他那個並不太成功的翻譯公司,後來小商品賣多了,催生了他做阿里巴巴的想法。還有太多類似的例子不一一列舉了。

現在最偉大的科學家霍金,人們問他當時為什麼會出書,為什麼研究理論物理冷門的這一塊,他坦誠,」就是為了賺錢來養家。「

人家問他為什麼在牛津選理論物理為專業,他說」別的課要背的東西太多了,理論物理我可以靠自己理解。「 巧的是我在大學裡本來也不是選現在這個專業的,一開學拿到教學大綱發現作業太多了,只有金融方面的相對作業少點,才選了現在這個專業。要問我為什麼在top10金融集團任職,也很簡單,為了賺錢。


金錢不能使你富有,資產才能使你富有;
富人都在不斷地為資產而努力,而我們卻是在為負債而奮鬥


人在生活中需要什麼?需要錢,錢用來購買吃穿住行以及更好的追求。
需要錢怎麼解決?去賺錢。窮人思維,去找工作,這樣每月能發錢來支撐生活所需。有了房子,努力工作付房貸!有了車子,努力工作掏油費!有了孩子,往死里工作!!所以一輩子就為了這個錢被生活推著跑一點都沒錯。
書裡面有一句我非常認同的話,工作是解決錢的臨時辦法。
而富人怎麼做?從源頭上解決。用錢創造錢,用事業創造錢,用資產創造錢。說出來簡單,其實非常難。但之後就是富裕的環境來過你想要的人生。
窮人的路是一條容易的路,卻越走越艱難。
富人的路是一條艱難的路,卻越走越容易。


剛看完,大致的印象是這個不僅是成功學,也有作者的方法論
舉個例子,如果你處在在現金流象限的E處,黃金工作年限30年,平均月薪20k,(我編的),對半結餘,總計300W,如果單純指著這點工資,能做點什麼,我就不贅述了
但是如果你不單純~
你工作,休息的時間內,你的錢不是單純地讓老闆按天給你發的,就是有錢在你不在場的時候,仍然產生了增值,是不是充滿了希望2333333
這就是「窮人」和「富人」思維的區別,他們並不只是指金錢上的區別,繼承家業的富二代,如果沒能一併繼承「富人」的思維,也是要敗光的,這就是通常說的「創業容易守業難」;
但是反觀之前,聽過有人說《窮爸爸富爸爸》的作者也破產了,以此來說明這個成功學不可信,而在我看來,破產了,清崎照樣是「富人」

現金流象限圖


一個人的觀念對其一生的影響是巨大的,往往一個人的思想決定了他的生活。作者提出的對於金錢的觀念是:要讓錢為我工作,而不是變成金錢的奴隸,每天為了錢而工作。大多數人都沒有「讓錢為我工作」這樣的觀念和願望,「他們只想進學校,學習一門專業技能,然後輕鬆工作、掙大錢。到他們某一天醒來,發現已面臨嚴重的財務問題時,他們已經不能停止工作了。這就是只知道為錢工作而不學習如何讓錢為自己工作的代價。」
窮人和中產階級為錢而工作。人們總想找一份安穩的工作是出於他們自身的恐懼心理:他們害怕付不起賬單,害怕被解僱,害怕沒有足夠的錢,害怕重新開始。「為了尋求保障,他們會學習某種專業,或是做生意,拚命為錢工作。大多數人成了錢的奴隸,然後就把怒氣發泄在他們的老闆身上。」

作者在書中提出了一個重要概念:「老鼠賽跑」模式——大多數人都希望有一份工資收入,因為他們都有恐懼和貪婪之心,一開始,沒錢的恐懼會促使他們努力工作,得到報酬後,貪婪或慾望又讓他們想擁有所有用錢能買到的好東西,於是就形成了「起床,上班,付賬,再起床,再上班,再付賬」的模式,他們的生活從此被恐懼和貪婪這兩種感覺控制,給他們更多的錢,他們就會以更高的開支來重複這種循環。

「一直生活在恐懼中,從不追求自己的夢想,這是殘酷的。為錢拚命的工作,以為錢能買來快樂,這也是殘酷的。半夜醒來想著還有許多賬單要付是一種可怕的生活方式,以工資的多少來決定過什麼樣的生活不是真正的生活。認為工作會帶給你安全感其實是在欺騙自己。」

作者認為擁有慾望是相當正常的,人們希望擁有一些更好、更漂亮、更有趣或更令人激動的東西,所以人們為了實現慾望而工作,「他們認為錢能買來快樂,可用錢買來的快樂往往是短暫的,所以不久他們就需要更多錢來買更多快樂、更多開心、更多舒適和更多安全感。於是他們繼續工作,以為錢能安撫他們備受恐懼和慾望折磨的靈魂,但實際上錢是無法做到這一點的。」作者說他認識的一些百萬富翁,他們現在甚至比他們窮困的時候還要恐懼,「他們害怕失去所有的錢。他們越富有,這種感覺越強烈。他們靈魂中軟弱貧乏的一面總是在大聲尖叫,他們不想失去大房子、車子和錢帶給他們的上等生活。他們甚至擔心一旦沒錢了,朋友們會看不起他們。許多人變得絕望而神經質,儘管他們很富有。」

因此作者提出要先控制自身的恐懼和慾望,要學會讓感情跟隨思想而不要讓思想跟隨感情。走進我們的恐懼,直面我們的貪婪、弱點和缺陷是唯一的出路。否則即使獲得高薪,也只是金錢的奴隸而已。「人生實際上是在無知和覺醒之間的一場鬥爭」。

為什麼富人越來越富,窮人越來越窮,中產階級總是在債務的泥潭中掙扎,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對於金錢的認識,不是來自學校,而是來自家庭。絕大部分家庭對孩子的教育跟作者的「窮爸爸」對他的教育是一樣的,都是要孩子好好學習,以後找一份穩定且薪資高的工作,而「富爸爸」則教作者寫下雄心勃勃的事業規劃和財務計劃,進而創造創業的機會。一個爸爸努力存錢,另一個爸爸則不斷投資。而學校除了專業知識外,也並沒有教給學生任何財務知識。「從事你所學的專業的可怕後果在於,它會讓你忘記關注自己的事業。人們耗盡一生去關注別人的事業並使他人致富。」可見,這是教育改革中需要重視的一點,因為理財技能是每個人一生都要面對的問題,學習財務知識、提高財商是很有必要的。


初次看了《富爸爸窮爸爸》後,有沒有覺得這本書太簡單了,而且完全沒說要具體怎麼操作,就會尋找更具有操作意義的理財書籍,其實,經典的書籍永遠不會過時,就好像最簡單的理財原理才是最有效的一樣。其實富爸爸在書中已經說了富人發財的密碼,在接下來當中,我們會系列解讀《富爸爸窮爸爸》書中關於富人的秘密。

賺錢無非就是三條路:

1、用錢賺錢,

2、用信息賺錢,

3、用時間賺錢;

用時間賺錢就是出賣自己的時間換取收入,富爸爸說的老鼠賽跑;用信息賺錢在高度發達的移動網路時代好像不那麼容易了,不過在知乎上見過把國內的視頻搬到國外的網站上,賺美元;用錢賺錢就是富爸爸一直倡導的讓錢為我們工作,羅伯特.清崎在書中強調了無數次:「我們不為錢工作,讓錢為我們工作」!

財富為什麼符合二八分配,甚至是一九分配,90%的財富被10%的富人賺取,10%的財富被90%的窮人爭搶,這就是的原因,即使在同樣的起點,富人和窮人開始上班賺錢,他們都會努力工作,富人會在得到工資的時候首先支付自己,然後支付賬單。

原文如下:
「你爸爸什麼時候支付賬單?」富爸爸問道。
  「每月初。」我說。
  「那支付完賬單後他還有節餘的錢嗎?」他問。
  「非常少。」我回答。
  「這就是他苦苦掙扎的主要原因,」富爸爸說,「他有一些壞習慣。」
  「你爸爸總是首先支付給其他人,最後才支付給自己,而且這還得看他有無剩餘。」
  「可他也不希望這樣」,我說,「但他不得不按時支付賬單,不是嗎?你是說他不應該支付賬單嗎?」
  「當然不是,」富爸爸說,「我堅持應該按時支付賬單,不同的只是我會安排好,並且首先支付給我自己。」
  「但是如果你沒有足夠的錢,」我問,「你會怎麼辦呢?」
  「同樣的辦法,」富爸爸說,「我仍然首先支付自己,即使我缺錢。因為對我個人來說,我的資產項目比政府重要得多。」
  「可是,」我說,「他們不會來找你的麻煩嗎?」
  「會的,如果你不支付的話,」富爸爸說,「但是你看,我並沒有說不支付。我只是說首先支付給我自己,即便是我缺錢。」

並且富人懂得開源節流,然後用支付自己的錢,打造自己的資產項目,開始滾雪球,讓錢為我們工作。

窮人會怎麼做呢,他會在得到工資的時候,先把下個月要支付的錢預留出來,然後用剩餘錢支付自己(如果還有剩餘),如同清崎的親爸爸,或者直接花掉,甚至還會刷信用卡透支消費。

僅僅是一個小小的支付習慣不同,隨著歲月的積累,就會形成兩種不同的人生軌跡。所以,我們要養成先支付自己的習慣,並且在花費每一塊RMB的時候,想一想:你這樣做了嗎?你先支付自己還是先支付別人?

原文轉載自:飯糰富爸爸財商圈

我的微信:ax2766339592,一起交流富爸爸理論,分享現實機會卡,獲得被動收入。

真實的財富自由之路:看了羅伯特·清崎的《富爸爸窮爸爸》有人實現了財務自由嗎?

《富爸爸窮爸爸》33本全集免費下載

現金流遊戲電腦版本和手機版本免費下載


《窮爸爸富爸爸》在說「富人不為錢而工作」的時候,舉了例子,不是對你進行雞湯說教啊。
書里的例子大概是這樣的。

小羅伯特和他朋友,平時會為鄰居和家長做一些零活,換取一些報酬,比如刷油漆除草之類的工作,每次1美元,這是最初的階段。

後來富爸爸問他倆,你們想不想學點技能?幫忙幹活但是我不會給你們直接支付報酬,但是如果你們想做一個什麼事的時候,我可以教給你相關的技能。

於是羅伯特和他的小夥伴,說我們想開「漫畫出租屋」。

富爸爸誘惑小朋友,說現在隔壁有個除草的活兒,給5美元哦,是你之前收入的五倍,你倆做不做?

倆小朋友想了想,說我們還是想開「漫畫出租屋」,不想去賺那5美元。

於是富爸爸開始教小孩怎麼開一家自己店,怎麼開始做自己想做的「事業」。

這是書中的大致過程,沒去翻書,可能有疏漏,但是不影響情節。

所謂「窮人」為錢工作,「富人」不為錢工作,是一種思維方式和取捨。

窮人思維,做一件事賺一份錢,僅此而已,沒有理想沒有目標沒有長遠規劃。

富人思維,有一個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追求,我想要開「漫畫出租屋」,那麼我可以放棄5倍於之前的收入,還是堅持做這個短期看來可能沒收入的工作,並且還能樂在其中。

窮人做工作,富人做事業。說的也是這樣一個道理


理財是一種很私人的感受,100個人心裡就有100種對於財富的看法。而這套書只是一個話頭,一個方便,一個讀後可忘的故事,毋需生氣喝叱,更毋需頂禮迷信。

我第一次看《富爸爸窮爸爸》是在高考畢業後那個暑假,這本書當時火到不行,不少中國人特別是70後、80後們都是通過它第一次知道什麼叫財富自由。

不得不說,該書徹底刷新了我的金錢觀,而且我發現在我後來人生的每個階段拿出來重讀都有不一樣的感受。

我身邊有些朋友對這本書評價很低,他們感覺根本沒有給出實操型的理財建議。

其實,《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更多傳導的是一種思維方式,讓你先從精神上富起來,也讓你知道,理財是一項系統工程,並不僅僅包括投資金錢,還包括投資你的時間、健康、教育甚至人生。

一、成為有錢人是一種人生選擇

從小,我就以文藝女青年自居,在家庭和學校里也從沒接受過理財方面的教育。我一度以為自己對錢不感興趣,直到有一次看了大仲馬的《基督山伯爵》,當看到伯爵得到寶藏的一刻,內心深處那個激動啊,我才發現我是喜歡錢的。

後來,我讀大學了,發現經管專業的學生畢業後的工資比其他專業的學生高得多,我就努力跨專業考到了商學院。

讀研期間,我曾在一家國際知名傳媒公司實習,公司背景雄厚,客戶基本上都是500強企業,但我發現傳媒行業的整體薪資水平並不高,不得不承認某些行業薪資的天花板不過是另一些行業的起步價,當一家金融企業給我offer後,我就毫(te)不(mei)猶(jie)豫(cao)的投入了他的懷抱。

這麼看來,我還算是個比較識人間煙火的文藝女青年了。年齡越大,越深刻體會到成為有錢人其實是一種人生選擇。

二、存錢就等於自己給自己加薪

「錢是賺出來的,不是省出來的。」這是我這輩子聽過的最大的謊言。古代貴為天子,尚且要看國庫盛衰而定自己的開支,現在拿著高薪卻總抱怨錢不夠用的人更比比皆是。

對於大多數沒錢、沒背景的普通人來說,掙多少並不重要,能留下多少才重要。「省下1元就等於多掙1元」。
月光族最大的理財困惑是「無財可理」。其實,可以先給自己設個小目標,比如從每月工資中省出10%的錢存起來,如果一個大學畢業生每月平均工資是4000元,一個月存400元,不太會影響生活質量,少買幾件衣服就出來了,一年下來就省下將近5000元,相當於每年給自己漲薪10%,很爽吧。

不要小看5000元,從一筆小錢開始投資,你會學到很多理財知識,所有白手起家的人都是靠最初很小的一筆財富慢慢積累起來的,然後再參與更大的投資。

20歲就開始理財和30歲以後才開始理財的人生是完全不一樣的。最關鍵的是培養了一種對於金錢的自律精神。

三、只會「買買買」的人沒資格談理財

我記得《慾望都市》里有一集講到,Carry因為和男友分手而不得不考慮買房時,才得知自己的存款賬戶里只有區區幾百美金。她杯具的發現自己曾花了4萬美金買了100雙MaIono blahnik的鞋,卻付不出2萬美金的首期房款。

我也曾網購成癮,看到網上東西便宜就下單,結果經常買回一堆沒用的東西。購買無用的東西哪怕再便宜也是一種浪費。

有時上網買的衣服鞋尺寸不合適,上身效果不好,還要寄回去退貨,不光浪費金錢成本,還浪費時間成本。

現在我購物前一般會把想買的先放在購物車裡,如果三天後發現確實需要才考慮下單。放棄「買買買」後,連整理房間的時間都省下了不少。

四、富人與窮人的理財觀千差萬別

《富爸爸窮爸爸》一書里有句特別經典的話:「富人買入資產,窮人只有支出,中產階級買入他們自以為是資產的負債。」

我有個同學很有經濟頭腦,大學畢業後,他家裡資助他在上海買房,因為是富二代,我們覺得他肯定會買特別大的房子,結果他在靜安寺附近一處高檔小區里貸款買了兩套90平左右的小戶型,一套自住,一套以租養貸租給外國人。

這樣,等於找了個人來替自己分擔一半的貸款,而且由於買的早,貸款還清後,這套出租房除了本身價格翻了三倍,還給他每月帶來一筆不菲的租金。

能源源不斷帶來被動收益,讓你躺著就能賺錢的就是資產。

車不是資產而是負債,因為從它落地那一刻起,價值就降低了1/3,而且平時養車還需要一筆費用!同樣,衣服、包包、鞋也不是資產。

富人都是懂得區別資產與負債的,有調查顯示,富人與一般中產階級在對待奢侈品方面的態度也完全不同,富人往往在很富裕後才考慮用資產性收入(比如房租、股息分紅)購買奢侈品,而中產階級和窮人會動用自己的儲蓄去購買奢侈品。

五、把自己當一家公司去經營

《富爸爸窮爸爸》里提到,窮爸爸一直讓作者好好學習,以獲得較高的學位,然後找一份好工作,並持之以恆的做下去,富爸爸卻鼓勵他自己去經營一家公司,並僱人來為他工作。

雖然,我並不完全贊同富爸爸的觀點,但是,我確實感覺要把自己當作一家公司去經營,要擁有自己的一份事業,而不僅僅是擁有一份工作。

一年前的今天,我非常迷茫,過了三十歲,事業的天花板顯而易見,如果心裡沒有任何想法,繼續混下去也行,但是我知道我內心深處還有很多願望沒有實現,我不想這輩子就這樣了。

我有長達九年的文案寫作經驗,也愛好閱讀,當發現能把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結合起來做點什麼時,我高興壞了,當天就註冊了一個公眾號。

後來,我開始在簡書上寫作,發現居然有人願意看我寫的,而且看的人還越來越多,我的寫作勁頭也越來越足了。

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我現在基本上能做到每周更新一篇,也陸陸續續收到一些平台的邀約。

雖然寫作並沒有為我帶來實質性的收入,但是通過寫作,我慢慢有了打造個人品牌的意識,還因此認識了許許多多各行各業的朋友,給了我很多工作與生活上的靈感。

六、學會獨立思考是最最重要的理財能力

我的大學好友小H就是個超有獨立思考能力的理財達人。當年我們都在上海讀書,畢業後,我回了老家,小H則留在上海,進入一家證券公司的投行部。

差距從此拉開,當我沉浸在自己的房子又增值了而小富即安時,小H已經悄悄在上海買了第二套房;當我吐槽中國房價越來越貴而無法自拔時,小H已經在配置各種海外資產,毫無情懷可言。

小H理財的秘訣就是不跟風,不盲從,她不像某些人直接就去投資某個項目,而是先投資於學習自己所要投資的某個項目的知識。

她在學校期間就參加過社會上的個人財務規劃培訓班,工作後也有意識的向周圍的有錢人學習如何理財,最後摸索出一套適合自己的理財方法。

對於理財來說,一個人的獨立思考能力太重要了,不人云亦云,不盲目隨大流。常識並不顯而易見,真理總是掌握在少數人手裡。不要今天聽了某位專家的夸夸其談,就貿然進入一個自己根本不了解的領域。

說到底,理財是對自身的打理與磨礪,是一個不斷與我們人性中的貪、嗔、痴相抗衡的過程。
看了我文章的朋友餘生都會發財!

End.

(圖片來自網路,文字版權歸本作者。)

已經花了99%的時間讀完文章的你,一定不介意再花1%的時間為我點個贊哦!


結合富爸爸說這句話的背景,討論主體有兩個:富爸爸、窮爸爸。所以這句話理解應該站在對立面去看。我的理解包含隱藏的三個方面:

窮爸爸為錢工作

表面上這句話還有下聯:富爸爸不為錢工作,窮爸爸為錢工作。

強調的重點是窮爸爸為錢工作,從某種角度講就成了錢的奴隸了。(略有誇張,以明確闡釋意思,請見諒)

所以這句話的一層理解是,窮人為錢工作。我們應該跳出這種思維。

錢為富爸爸工作

富爸爸一直強調,要把錢運轉起來,讓它日夜不停的為你賺更多的錢。(比如投資)

所以這句話的又一層理解是,讓錢為富人工作。我們應該發展這種思維。

富爸爸為資產工作

富爸爸不為錢工作,那為什麼工作呢?

我想,應該是資產。如果要說富爸爸去工作(狹義的,指去公司打工),他的目的也不是去掙錢,而是去獲得一些隱形的資產(比如人脈、經驗、教訓、流程……)

所以這句話的再一層理解是,為了資產!為了隱形的資產!


觀點總結成這句話吧:富不錢=窮錢=錢富=富資


你已經意識到了一點,沒有實際意義上的富之前,你還是窮人,你也不會具備富人視角。

富人不為錢工作,可以理解為不為錢所困,市場行為中有諸多陷阱和欺詐,但它們與正常生意看起來無異,富人更可能有條件,儘力甄別並避開帶著錢假面的陷阱,而窮人,只看見收益的表述不會分析後面的風險。往往更可能血本無歸。

富爸爸里其它書,很多次強調安全的自動的收益模式。安全是第一位考慮。

你可以參考國人散戶炒股、炒貴金屬。


這是學校推薦我們看的書,網路上對書的評價都很認同,不知道是自己思考模式的問題,還是真的看不懂,所以很想大家給我解釋一下啦,謝謝謝╭(╯3╰)╮


應該說富人不直接為錢工作!


推薦閱讀:

比較文學有哪些好玩的見解?
馬爾克斯的小說《枯枝敗葉》寫作水平是否不高?
為什麼豆瓣的低分電影要普遍多於低分的書?
如何評價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斷代史系列》?
45度角仰望天空是不是形容一個人矮小的文藝描寫?

TAG:書籍 | 理財 | 富爸爸書籍 | 富爸爸窮爸爸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