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人的氣質是怎樣的一種氣質?
我爺爺,年輕時堅持每天看一本書,在工廠幹活時有空暇時間就在看書。後來他升職去銀行當會計,然後是銀行行長。接著被調到報社當記者,然後是編輯,再到主任編輯。一直做到退休,報社還返聘他回來工作。他去哪裡都像一陣清風,威嚴又帶著謙讓。他退休後,生物鐘非常固定。準時五點起,清晨買早餐,接著去練太極。早上讀報,練國標,中午做飯給家人吃。午休過後練毛筆字,下午澆花,自己嫁接盆栽或是讀書,寫點文章什麼的。(我這輩子記憶最深的就是爺爺寫毛筆字時的樣子,這是只有讀書人才有的專註,一筆一划規整謹慎,卻又意氣風發。澆花時候的閑逸和怡然自樂。這是這有內心寧靜的人才有的優雅。我還會記得,小的時候,曇花午夜開放,花期很短。花謝後,第二天仍芳香四溢,爺爺把花摘下,給我熬湯吃。)晚上做飯,準點新聞聯播,十點睡覺。爺爺的優雅還體現在細節上,我想這就是所謂的教養。他會像老克勒一樣,用鞋板穿皮鞋,皮鞋每天擦的鋥亮。每天自己的頭髮一定是梳得整整齊齊,衣服一點污點和褶子都不會有。他走路聲音很輕,動作雖然慢,卻有條有理,一絲不苟。(這點我很有感受,大學室友動作很大,有時候真的很給人造成困擾,雖然她很漂亮,卻讓人減分不少。)爺爺永遠會挺直腰板走路,七十幾歲的老頭,無論有怎樣的病痛絕不佝僂著。的聲音雖小,卻堅定不容輕視。雖然嚴肅,但是會時不時的幽默幾下,開玩笑很得體,很給人驚喜。爺爺自己光是退休費,每個月能拿到六七千,更別說他自己投資股票什麼的。但是他出門只帶幾十塊買菜錢。穿老年活動送的T恤,去西湖邊上剪兩塊錢的頭髮。在我很小的時候,總是鬧他買糖吃。他跟我說,我願意給你花一百塊買書,也不會花一毛錢買糖。你看,他不僅以身作則,更影響後人。跟他在一起你永遠是覺得豐富的,有趣的。因為他每一句話看似隨口說出,細嚼過後覺得回味無窮,深藏智慧。
後來,爺爺去世,我再回到他的屋子。發現屋子還是那個屋子,綠樹蔥蘢,鳥語花香。卻讓人覺得索然無味。
「顧仁和辛楣打起來了,為了阮籍和嵇康」。
十一放假的時候,群里幾位朋友在合肥面基,其中有@顧仁 、我師父辛楣、女神央央姐姐和其他兩位群友。一開始就很正常的寒暄,雖然是第一次見面,但畢竟也認識很多年了。大家就拍了些照片發在群里相互調侃之類的。
沒過多久,我師父辛楣突然在群里說,場面控制不住了,因為顧仁喝大了。後面的事情才是真正出人意料。我認識顧仁這麼些年只知他讀過很多書愛詩愛詞愛美人,他醉酒的樣子也見識過幾回,但是喝醉之後站都站不穩,倒在地上還要哭上下五千年還真是第一次見。
放那天晚上的聊天記錄大家看看吧。
「他今天數度哽咽,一為李子樹下埋死人、一為大漢四百年基業、一為浮世繪」
「李子樹下埋死人」的事兒,他之前寫過一篇回答詳細說過,等我回頭再問問他。
喝醉之後倒在銀行門口吟唱「我歌月徘回,我舞影零亂」和一首他自己寫的詩
強行被拖到賓館之後怎麼哄他都不肯睡,非要跟我師父爭論阮籍與嵇康孰優孰劣。我師父辛楣也是書生氣,要是旁人看到他這種醉態定是說什麼都隨著他,但是在我師父面前不行,兩人一度要動起手來。
他們還發了一段顧仁倒在沙發上的視頻,整個人完全鬼畜,哭得跟小孩子一樣,然而即使是這樣,我師父說不喜歡曹丕,顧仁還是大罵他。
偷偷發張視頻截圖他不會怪我的,對肯定不會怪我的
後來他半夜清醒了一半,想起了自己的失態,又說我們都是辣雞。算了,不跟他計較,這麼大的人了還跟小孩子一樣。
在我看來,這就是讀書人的氣質吧。emmm「氣質」或許算不上,但這就是真正的讀書人吧。
《牡丹亭》中「旅寄」:
[ 末] 我陳最良,為求館沖寒到此。彩頭兒恰遇著吊(掉)水之人,且由他去。 [ 生又叫介]救人! 〔末]聽說救人,那裡不是積福處。俺試問他。 〔問介〕你是何等之人,失腳在此? [生] 俺是讀書之人。 〔末〕委是讀書之人,待俺扶你起來。
當年我在劇場看到這裡,心裡大笑。
如今才明白一點背後的觀念根源。
讀書人不同於古代社會中的服從於自然習性的其他人。
他從識字讀書的那一刻起,就對世界背負上了責任。腹有詩書氣自華, 書讀多了, 見識自然就多 ,氣質變得沉穩優雅 知識多了 ,談吐就會斯文從容, 讀書人往往有一種「書卷氣」,也就是類似儒雅溫和的氣質 不如莽夫般粗魯 ,不如軍人般冷峻。
讀書人的氣質往往是高雅的,自古以來,讀書的人都會受到尊敬,大家的印象里,所謂讀書人,都是講道理的,整潔的,有道德的,書讀多了,人的氣質自然會發生變化,但是變化成怎麼樣還是看你讀的是什麼書,思考的是哪一方面的內容,古人讀的多是聖賢書,受儒家思想,聖賢書的特點就是講道理,中心思想就是賢,德,禮,謙,所以古代的讀書人多是文人雅士,彬彬有禮的謙謙君子。讀書人是智慧的代名詞,也是文弱的代名詞,所謂文弱書生,因為聖賢書說對人要友好,要忍讓,要守禮,不可以打架和罵街,那是粗俗和野蠻的「不雅表現」,社會提倡,書生也就安安分分的讀之乎者也,不惹事生非,不打架罵街,要忍辱負重,要厚德待人,以德報怨。書,讀得好是可以讓氣質高華,但是讀差了就容易帶些酸腐懦弱了
一樣的生活,不一樣的情懷與品質。
更能發現生活中的美好,更能與人為善,友善溫柔的對待他人,不與他人爭一時長短。
和朋友交談永遠有話題,被誇見識廣、成熟等。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
過一生,卻像過了好多個人生。
更能理解他人。
更內斂。更守禮。
沉穩內斂,不急不躁。
讓人容易信賴和依靠。
不扎堆不嘩眾取寵 ,目光老辣,談吐謙遜。
不做媚世之態。
朴珍榮的氣質(?)
乍一看有點隔。要麼很狂傲,要麼很謙卑,多少有點不那麼容易溝通,有點自我卻不輕易外露。主要還是看讀什麼書了,讀歷史讀哲學的感覺也不太一樣。
答不了。閉上眼的世界是一種黑,睜開眼的世界五光十色。讀書如果只能使人成為一種人,那就寧死也不要讀書了。
那也得看哪種讀書人。
弄文學的,自有一派風流態度,而且一般都很任性,想到什麼就是什麼。被划到他的範圍內,喜好會特別明顯地表現出來。
搞經學的,大多溫文爾雅,平淡如水。遠看著溫和可親,近一點會發現人家自有稜角,疏離,難靠近,但一旦靠近了,被他划進了自己的圈子,就會感覺特別親切,說話雖然還是淡淡的,但就是有親切感。怎麼說呢,就像《中庸》里講的,「和而不流」。
研究史學的,看上去很儒雅,但會很清楚地感受到他的稜角,就像一柄利刃,不會因為它還未出鞘就失去對它的敬畏。靠近了…還沒試過……
總而言之,大多像《儒行》篇里說的,「慕賢而容眾,毀方而瓦和」。
其實你看到的讀書人的氣質就算他不讀書,也是他會有的氣質。
應該就是這樣吧...
喜歡他對青年人說的那句話 Never give up the pursuit of learning 還有就是「不受人惑」,儘管很難做到。
植根於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他人著想的胸懷。
書讀的多了,人就越發的謙虛!最近在讀什麼書呢?
老爸又要搬家了,數數打我記事起己經在揚州這座城市一路向西搬過六次家了,從六年級的第一次到今年(老爸說最後一次了)我四十了,小時候物質並不豐富,搬家時東西不多,包包紮扎也就兩趟三輪車。
爸爸以前是中學教師,以讀書人自居,所以家中最多的家私也就是書了,有他上學時代的課本、有他喜歡的歷史,人文,地理,詩詞方面的書,有一些名著,滿滿的放滿柜子,書櫃還是在我7歲的時候他親自設計的,當時特流行的捷克式的,書櫃里還隔了一個裝飾閣,放一些亮晶晶的裝飾品,那個書櫃就是童年的童話世界。
第一次和第二次搬家,爸爸的書一本也沒落下,都帶到了新家裡。
可是後來,隨著物質生活的豐富,家裡的東西越來越多,搬家的時候,老爸經過思考,也算是作了一個堅難的決定,他放棄了一部分書,還記得搬家的那天,他這個讀書人對他放棄的書的最後的一瞥,戀戀不捨的樣子。
今年,老爸快七十了,,他還挺與時俱進的,精通電腦,手機的應用,書己經看的不多了,小時候的我可是每天在他津津有味的捧著書的燈光下慢慢睡著的。
如今的老爸天天捧著手機,偶爾翻翻類似知音(我特別看不上眼的)的雜誌,以前他也看不上眼這類雜誌,不知道怎麼就慢慢的變了,還特別鄭重的告訴我,"這個知音寫的故事都是有教育意義的,你年輕,多看看,學習點經驗。"
爸爸一直筆耕不輟,以短文,詩歌為主,所以家裡這方面書多,他也編製了許多書。零零總總,家裡又有了許多書,
還有幾天,要搬家了,和他談論搬家事宜時,他說"這次搬家,我要放下一半的書,唉,書太多了。"語氣還如以前搬家一樣,無奈與不舍。我笑道:"現在不上學的,還有多少人看書呀。"老爸幽幽回道:"讀書人呢,讀書人……"似乎放棄了書就是放棄了讀書人這個氣質稱號,似乎放棄了有文化的身份,與真理告別,跌進了沒文化的圈子。
我不禁想問,人為什麼讀書。
幾年前,農村城鎮化建設,好多城鄉結合部的宅基地都被改造成筒子樓小區,拿了新房,農民伯伯們也忙著裝飾新居,一個一直沒爬過樓的老農民曾告訴我他對三室兩廳的單元房的打算:老夫妻一個房間,兒子媳婦一個房間,還有一個房間作書房,當時我聽了,也沒多想,後來自己家裝修的時候,因為房間不夠用,所以沒有專門的書房了,雖然不是讀書人,也掙扎了許久,想到沒文化的老農民,卻還時毛的辟一間書房,想想也挺樂的,一天又遇見老農民,還調侃了他,你的書房有書嗎?,老農民笑笑,我們家最高文化就是我兒子初中畢業,哪有書,現在兒子在書房裡玩電腦。
呵呵
大抵如此
第一眼平庸無奇
但是隨著越接觸,越會被吸引
我想,讀書人的氣質應該不包括狂妄自大,傲慢無禮吧?
我對這三個字看得很高。
私以為,讀書人的氣質,遠當如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近當如魯迅先生,棄醫從文,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地去吶喊,即使彷徨。
放在現在這個時代,是不是太過天真?
不知從何時開始,大家讀書只為應試,為一紙文憑,為一份工作,為蝸居的兩三屋子,為手頭的兩三金銀。忙忙碌碌,疲於奔命,供養著肉體,荒廢著靈魂。
如今祖國繁榮,九年義務教育實施,國民素質全面提升。似乎每個人都可以說:我是讀書人。
你讀的書讓你擺脫了貧困苦難,可你卻忘記了,能力越大責任越大這樣的事。你也不記得,滿腹經綸的自己或許應該幫其他的苦難者。
書教給人們的不應僅僅是知識,書賜予讀書人的,當還有一份責任。
《一代宗師》里有這樣一句話:有一口氣,點一盞燈,有燈就有人。
這一口氣,是說習武之人的氣。可讀書人,也應有這樣一口氣。
這個世界應當更好。
答主是理想主義者,幻想著「進則救世,退則救民」。剛剛好,也是個醫科生,將來多救些人,算是我身為讀書人的氣質。
【致敬王尼瑪】推薦閱讀:
※矮胖黑的女生要怎麼穿衣服 ?
※瘦女生比胖女生更容易有氣質?
※為什麼唱京劇的人都特別有精氣神?
※SNH48哪位成員最有貴族氣質?
※堅持練瑜伽的和堅持健身的人在氣質形體儀態上跟彼此相比,會有什麼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