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官紙局印行、清光緒初張曜駐軍伊犁所得《燕然山銘》拓本是怎麼回事?

張拓本《燕然山銘》:

今拓本《燕然山銘》:

張拓本真是張曜(謚勤果)所拓嗎?如果是,那麼其所拓是《燕然山銘》真跡嗎?或者說,駐軍伊犁的張,有可能跑到燕然山去嗎?就字跡比對而言,張拓本與今拓本一致嗎?如果張拓本被證偽,那麼其有可能出自何處?

順便一問:就書法而言,張拓本與今拓本《燕然山銘》地位和價值分別如何?


張拓本全貌,每行24字,共13行,末尾銘文有「兮」字,除「驍騎十萬」外,很多文字細節都接近《文選》版。杭愛山拓本每行15字,共20行,開頭部分與後世流傳的《後漢書》、《文選》兩版皆不同,末尾銘文無「兮」字,「驍騎三萬」同《後漢書》,部分字句與《文選》同。兩者書法差異也很明顯,典型的就是「以」字的寫法。文字差異具體比對可以看我的博文。關於《封燕然山銘》若干問題的探討_大意覺迷_新浪博客


試著推測一下張曜拓本的源流,這個拓本可能並不是憑空冒出來而是有所本的。

南宋洪适《隸續》卷二十「 尉府靈壁甎文」條云:「 若何資州重刻燕然銘,自竇憲之後,誰曽再登此山?若當時椎柘者,無緣留到今日;兼東都之初,石刻未如此齊整,一見可知其偽。」也就是說當時有一人可能根據某個拓本或存石重刻了燕然山銘,但洪适認為這種重刻並不可靠。

在洪适之後不久,南宋人劉球編的一本隸書字彙《隸韻》里也出現了燕然山銘,並收錄了來自這個「」燕然山銘拓本中的字。把這些字跡與張曜拓本對照,可以發現其中的「惟」「年」「麓」「熙」等字驚人的相似。

明代金石志中也出現了燕然山銘。明代趙均《金石林時地考》北直部分 :燕然山銘,真定府元氏縣。
明末於奕正《天下金石志》北直隸部分真定府元氏縣:漢燕然山銘。後面有小字註解:孫漢陽(指孫克宏)雲在宣府。

而清代錢泳在《履園叢話》中記錄了一份燕然山銘:吳江翁海村征君惠余雙鉤《燕然山銘》,雲得之曲阜桂大令未谷(指清代著名文人桂馥),未谷得之玉虹樓(子孔後裔孔繼涑的書房)所藏宋拓本,真如景星慶雲,世未易見。余細審之,謂必是後人重模,如西之作鹵,旦之作氏,寇之作寇,鑠之作爍,敻之作(下半部分不作 「夂「而作「文」),皆非漢人字體,又脫去「乘燕然」三字。然未谷深於漢隸,必有精鑒,即是重模,亦非近時人所能為之。

錢泳逝世於1844年。在時間上,這條記錄據所謂張曜拓本出現的時間已經很近了。從洪适到錢泳,這些連綿不斷的對燕然山銘的記載,可能都是同一來源。而後,清末的某個好事者重做了這個拓本,把它說成是張曜西征時用雲梯得到的,然後殷松年公布出來。

當然,劉球《隸韻》錄燕然山銘的具體討論,可能還要等新拓本的完全公布。


張曜拓本應該是假的。

理由1:

張拓本稱是張曜「駐軍伊犁時,使部下以雲梯登高,拓數十紙」,光這一點已經足夠魔幻了。這顯然是偽造者不知道燕然山具體方位,誤以為是在伊犁附近而鬧出的笑話。

也就是說,張曜在駐軍伊犁期間,派人到直線距離1800公里之外,路程可能超過4、5000千里的地方去拓片?

真正豈有此理。

另,看樓下 @shenhao19 答案里所貼出的《善本碑錄》里的說明,稱「石在伊犁燕然山摩崖」,倘如此,那是偽作無疑了。因為真本是蒙古發現的啊。

(理由2:張曜拓本,字跡清晰,說實話不象是在野外經受兩千年風霜的樣子。另外,張曜拓片中每行八個字,而新聞中給出的真·燕然山銘拓片,雖然字跡漫滅不清,但依稀可辨每行字數,絕對不止於八個,——也就是說,張曜拓本和考古發現的真跡之間,每行字數都對不上。)——好吧,根據評論意見,這條理由是無效的。

所以,張曜拓本應該是偽造的。


善本碑録如是說
另外寫的八分與新發現的判若雲泥


可能是後人跟風製作建假紀念碑,性質類似於現今遍布各地的「名人遺迹」,比如各地哄搶的赤壁之戰發生地、隆中對地、梁祝墳等等,屬於「被發明的傳統」。個人懷疑可能是清中葉對新疆再征服時重立的紀念碑,用以宣揚清帝國的赫赫武功。

具體可以參看朱玉麒對於清代紀功碑的研究。

朱玉麒談清代邊塞紀功碑與國家認同_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 - 篤守網


太假了,對比兩張圖,你可以發現,「萬」字的寫法都不同。。


封燕然山銘_百度百科

歷代以來,發現《封燕然山銘》真跡之事有多次記錄,包括清代名將左宗棠部下張曜所訪得之拓片,但具體位置一直未被確認。

直至2017年8月初,內蒙古大學蒙古學研究中心宣布,該中心與蒙古國成吉思汗大學確認了《燕然山銘》(即《封燕然山銘》)摩崖石刻所在。


推薦閱讀:

女孩子練字時,怎樣選擇適合自己的練字字帖?
怎麼才能把字的浮躁壓下去?
字帖上的字很大?
成年人如何克服現有的書寫習慣去練字?
寫字好看是天生的還是練出來的?

TAG:歷史 | 書法 | 考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