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大電影到底是走精品路線出精品內容?還是走快消路線出商業快餐?
這永遠都是個先有蛋和先有雞的問題:從運營角度來講 是希望內容越紮實越好 通過優質內容吸引用戶替平台獲得流量 從製片角度講 預算內效率和質量最大化 力圖出現象級和精品是根本原則 從經營角度來講 在成本和利潤比第一的基礎上出精品 大家的共同點是內容為王 非共同點是能力導致質量和理想有差異 三線城市90後是網路付費主力 他們的口味 下三路 黃賭毒 喜歡吃喝嫖賭抽 坑蒙拐騙偷的三俗題材 壞小子觀眾居多 越刺激越好 這夥人付費轉化率比較高,照著美劇斯巴達克斯的標準去做絕對沒錯,光腚腫菊的紅線 到不了這程度都不算違規,如果看好市場,可以高成本出精品走長期路線,如果看不清楚市場後三年走向,那還是把成本控制在中低範圍內,出快餐走短平快路線
目前還是快消模式。
網路大電影市場的火可以從多個維度得到印證:其一,從2014年的600部到2016年2500部,產量翻了4倍多;其二,單片票房從60萬元躍升至1800萬元,3年增長了30倍;其三,眾多網路大電影公司得到資本青睞,甚至有公司一年之內完成3次融資……然而令人尷尬的是,海量的產出和高速成長並沒有帶來相應的口碑增長,網大鮮有大規模進入受眾視線的作品,蹭熱點、low俗暴、題材「守舊」的標籤依然沒能擺脫。
網路大電影市場還處於早期階段,30億元的市場份額與院線電影470億元相比仍然很弱小,無論從題材、視野、內容成熟度都有很大成長空間,而網路大電影「受眾年輕化、內容尺度寬」的獨特優勢尚沒有真正發揮出來。多位業內人士表示,2015年網大約有四成賺錢,到了2016年就只有一兩成。「網大將迎來爆發期,這句話喊了這麼久,其實到現在都還沒真正到來。」經過2016年的爆發,眾多業內人士預言2017年將是網大的整合年,這就需要更多題材、內容精良的好作品湧現出來,這才是當前網路大電影主流化的發展重點。
嗯,希望如此。
2016年網路影視路在何方?超大網劇、網路大電影、拉「大玩家」進場投資 (影視門 | 互聯網影視行業第一垂直新媒體)
日前,多部互聯網自製劇下架,讓熱衷投資網劇的人冷靜不少。事實上,由於近兩年網劇市場發展迅猛,投資純網內容成了2016年的大熱門。但是,如何才能在投資上做好風控,在內容上規避風險,在營銷上保證贏利?2016年的網路大電影、網路劇將走向何方?網路內容的製作方、發行方、渠道方、投資方等為此聚集一堂,一一支招。
要做就做超大網劇
超大的網劇雖然投資比較大,但是回收的能力也足夠大。會給大家帶來驚喜。
網劇點擊量近兩年持續攀升,各視頻網站和影視公司也在加大對網劇的布局。據公開資料顯示,2009年國內網劇數量還不到5部,而2015年僅前9個月,全網已上線的網劇就已有247部,共計3334集、50017分鐘,數量再創新高。
綜觀網劇近年來的發展,可以說,2015年是網劇爆發的一年,共有379部作品上線,比2014年的205部增長了近一倍。據統計,僅2015年投資在2000萬元以上的網劇就有近20部,投資成本高達5000萬元至1億元的有3部。
據了解,從2015年起,隨著渠道會員制、版權費的高漲,500萬一集的網劇紛紛出現,最早的產業「折價」生產方式已不復存在。可以說,現在網劇產業已快結束「打工史」,開啟一個新時代——巨頭進場,新人崛起,渠道與觀眾一起成長,共同見證網路劇從「嗷嗷待哺」到「凜然成人」。
在過去的一年中,像《花千骨》等這樣「爆款」影視劇作品風靡網路,其背後的締造者是慈文傳媒。在慈文傳媒董事長馬中駿看來,網劇的未來發展不外乎兩種,一種是台網聯動的劇,一種是以收費會員製為代表的在網路上播出的網劇。
對於台網聯動的劇,馬中駿分析認為:「有些內容適合在視頻上播出,在傳統平台上可能會是周播方式播出。網感比較強烈的網劇,網路視頻會跟電視台共同播出,會在十點檔,像湖南、浙江、上海、江蘇這些一線平台都會加入,這樣一種劇的特點也會給2016年帶來特別不一樣的局面。2015年,基本上主要是湖南一家網台聯動。到了2016年,至少4家衛視會加入,屆時不止愛奇藝、騰訊,應該說全網都會加入到這場競爭中。」
「有些超大的劇可能會給大家帶來驚喜。」在馬中駿看來,這些劇雖然投資都比較大,但是回收的能力也足夠大。
招數二 向網路大電影進軍
網路大電影在視頻網站付費「風口」的帶動之下,獲得商業上的空前成功。
1月21日,由互聯網電影集團等聯合出品、互聯網電影集團獨家營銷發行了一部網路大電影。該片將動作、喜劇、犯罪和愛情等一系列時下大熱的元素非常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且是一部傳遞正能量的網路影片。這為網路大電影樹立了一個全新的標杆。記者從業內了解到,根據各家公司部署網路大電影的數量,在2016年或將達到1萬部。
網路大電影飛速成長是在2015年。當人們發現「微電影」「互聯網電影」「新媒體電影」等商業模式不那麼理想之後,「網路大電影」在視頻網站付費「風口」的帶動之下,卻獲得商業上的空前成功。
最經典的案例就是《道士出山》。2015年,一部《道士出山》以28萬元的成本,獲得了高達五六百萬元的回報,隨後的《道士出山2》《道士出山3》也相繼登上網路大電影的點播榜單。一部又一部地跟進播出,居然成了一個IP(知識產權),自成一派,並收益頗豐。
愛奇藝是網路大電影的推動者。2014年3月愛奇藝正式提出網路大電影的概念,並推出了分賬模式。在過去一年中,《山炮》《道士出山》《捉妖記》是愛奇藝分賬最多的網路大電影。在2013年網路大電影推出的第一年,分賬最多的片子大概10萬多元,到了2014年,票房分賬最多的片子沒有過百萬元,但到了2015年,愛奇藝上線了612部網路大電影,過百萬元的則有35部之多。
愛奇藝高級副總裁楊向華表示,愛奇藝之所以做網路大電影,是基於對市場的分析、判斷。在中國電影的類別播出渠道原來只有兩個,一個是院線,佔據了絕大部分市場份額和播映數量。另外一個是電視電影,當時電視電影只有在央視電影頻道(CCTV6)播出,每年200萬左右,剩下的幾乎出口了。
另外,還有一個數據支持愛奇藝做這個事。就是每年中國電影拍攝數量在600多部,但在2013年時中國電影上院線的數量只有200多部,如此一來,每年有300多部電影拍完了沒有地方放,意味著投資沒有出口,打水漂了,而網路播出渠道正好給它們一個出口。
反觀美國市場,美國除了院線電影之外也有電視電影、DV電影,拍出來的電影只在DVD渠道發行。楊向華分析認為:「如今中國DVD市場已經沒有了,互聯網肯定會成為未來影視類發行的一個重要渠道,而且網路大電影會成為未來電影發行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渠道。」
相關數據表明,在2015年,多部網路大電影在愛奇藝平台的分賬金額已經高達五六百萬元,而2015年網路大電影的成本,大概集中在30萬元~80萬元之間。更重要的是,這種以會員付費為基礎的商業模式,已經激活了整個市場。目前,50%的網路大電影都能收回成本,而院線電影收回成本的只有10%。
因此對於2016年網路大電影的發展趨勢,楊向華拋出了一個驚人的判斷:電影網路收費市場會大於院線電影的票房市場;網生導演中一定會出現像斯皮爾伯格一樣的重量級導演;網生娛樂公司之間會產生大量的上市公司;院線級製作的電影有一天只會在網路上發行,因為這種情況在電視劇營銷中已經發生了;未來純網劇的製作成本比現在很多電視劇的製作成本都要高,但它只在網路發行,或者優先網路發行,其次才是在電視台發行。這種情況都會發生。
招數三 拉「大玩家」進場投資
「大玩家」進場後獲得的合作優先順序,有望超過原來的純網生內容製作公司,在平台上獲得的曝光率和推廣度也更大。
如果資本沒有進入這個領域,那說明這個領域遠遠沒有達到可以規模化複製掙錢的地步。有數據顯示,3年之內,網生視頻IP的內容產值會突破100億元。
據記者了解,2014年第一部網生視頻IP《老男孩》上了院線,票房達到2.2億元,而那一年中國電影票房為299億元,大概占當年票房的0.7%。2015年年初的網生IP做的電影《十萬個冷笑話》,雖然只拿到1.2億元票房,但其成本只花了2000萬元;年中搜狐的《煎餅俠》票房達到11.6億元;年底《萬萬沒想到》從當初的網生視頻到今天的電影,賣了3億多元票房。2015年,單就這3部網生視頻拍成的院線電影票房是16.8億元,佔全年總票房的4%。基於以上考慮,根據現有IP推算,3年之內網生視頻IP大電影票房會突破100億元。
對於這一現實,大玩家不會視而不見。早在2015年3月,愛奇藝就與導演王晶簽下了6部網路大電影的計劃,這些網路大電影每部投資超過千萬元,並將啟用鄭伊健、林子聰、周秀娜等演員。此外,愛奇藝與慈文傳媒也將聯手出品網路大電影,慈文的網路劇《老九門》也將製作網路大電影的番外篇。
據了解,「大玩家」進場後獲得的合作優先順序,有望超過原來的純網生內容製作公司,在平台上獲得的曝光率和推廣度也更大。而以淘夢網、七娛樂為首的純網生內容製作公司也不甘示弱,他們也在尋求與傳統影視公司的合作,並大幅提升製作成本來增強自身競爭力。僅以七娛樂為例,該公司宣布已獲得華誼兄弟的投資,並將與其展開多方面合作。
上文提到的「網生內容」更多是指網生導演、內容和團隊,在網路成長、孵化進而在一個垂直領域實現「內容變現」。而過去的「網生內容」更多定義在傳統電影或綜藝、娛樂、動漫、音樂這幾個領域。可見,時移勢易,概念也發生了些許變化。在此背景下,創新工場、經緯創投、娛樂工場等投資機構,均已開始在純網內容領域密集布局,娛樂行業的大公司諸如華誼兄弟、慈文傳媒、光線傳媒等也開始在這一領域攻城略地,而BAT、合一集團、樂視視頻、搜狐等互聯網渠道,更是在這一領域展開了深入的產業投資,試圖向產業鏈的上游延伸。
據了解,2016年純網內容的相關投資金額會呈現指數級地向上攀升。尤其是網路大電影,因為有著良性的資金循環,2016年網路大電影的製作成本將會有大幅提升,由原先的幾十萬元上升至幾百萬元。在大量投資機構的追逐之下,「現象級」內容產品的團隊估值已升至數億元乃至數十億元,而面向垂直領域的內容團隊,估值也從幾千萬元到1億元不等。
對於市場,只要還有空白點,細分題材還未滿足觀眾胃口,就會成為新的「戰場」,二次元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進入大眾視野的。吳立湘注意到一個現象,就是2016年泛二次元的改編會成為一個文化現象。
招數四 時刻不忘控制風險
不要因為純網內容是在網路播出,就認為可以隨便拍和播出。我們一定要知道它的尺度、底線在哪裡。
選擇IP要避免誤區,選擇項目投資更要控制好風險。
前些天,多部網劇被下架。據透露,這些作品存在血腥暴力、色情粗俗、封建迷信等問題,其中兩部將永久停播,其餘勒令刪改後再審。
對於網劇的審查和管理,馬中駿早有預判。他曾向媒體表示:「不要老認為因為是在網路播出,就可以隨便拍和播出,其實不是這樣的。所以我們一定要知道它的尺度、底線在哪裡。因為投資越來越大,如果這個風險不提前防範,會出現問題的,這要提個醒。」
從網路劇、網路大電影的發展看,其一個標誌性的標杆就是分眾。因此,馬中駿認為,一定要對細分的分眾群進行研究以後為他們而製作,這個製作針對性越強、越精細,未來的收益越好。
「我強調收費模式,是因為收費模式通過會員制、點擊收費的方式復活了電影的另一個市場。就全球來說,全球電影二次銷售市場在萎縮,因為DVD、超市的銷售隨著網路的發展而萎縮,尤其在歐洲萎縮得更厲害。而中國電影這個市場非常有希望,有可能在未來兩到三年內整個市場收入超過院線電影收入。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去年跟愛奇藝做戰略規劃的時候說一起來研發這塊,每年給愛奇藝做10部大電影,我們跟其他網路也會做這樣一種研發。」馬中駿說。
同時,製作純網內容時還要注意網路IP的力量。網路IP是個重要勢力。2015年播放量最多的網劇中7部來自IP改編,有不少都變成電影,在院線上映,收穫不錯的票房。還有網路IP改編的手游,《十萬個冷笑話》的月流水是1億,大家熟悉的《花千骨》月流水是2億,現在很熱的《羋月傳》也剛剛開始了公測。
選擇什麼樣的IP會成爆款?馬中駿是一個囤積IP的大戶,大概在10年前慈文傳媒就開始積累和囤積網路小說。在他看來,在買IP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到它有延續性。
「比如做了《花千骨》,肯定會做《花千骨2》《花千骨3》,肯定是做季播模式,不可能做一部就不做了,也不能像過去電視劇饕餮似的播法,所以現在做這樣的IP,一般都是做季播,都會做二、三,延續它的生命。」不過,在馬中駿看來,現在IP泡沫非常大。他強調:「做IP的成本控制也是一個極端重要的方面,不是可以無限擴大的,實際上每年增長是有限的,它也有天花板。」
無論怎麼變化,馬中駿認為,2016年的網路視頻會讓大家興奮異常,「這是肯定的」。
如何用15天拍完一部賺錢的網路大電影? (影視門 | 互聯網影視第一垂直新媒體)
如何用15天拍成一部網路大電影,這個提問如果讓圈子裡的人來回答,可能會有人說:15天?我們7天就能拍完。
如果再追問一句你做網路大電影掙錢么?會有80%的人告訴你賠了,也會有少部分告訴你當然能掙錢。
以上數據,來源於壹線互動CEO張小黑,出品了電競題材網路大電影《電競高校》的那家公司,這是他描述下的網路大電影行業現狀。壹線互動就是張小黑所說的少部分能賺到錢的,而能賺到錢,靠的當然不是十餘天拍攝周期的「短平快」。
旗下子公司保證現金流和行業資源
張小黑其人,十年前開始做新媒體版權,2015年5月成立壹線互動開始做網路大電影,2016年下半年啟動了兩個超級IP改編的網劇項目,規劃中的院線電影也已提上日程,未願透露更多的履歷,新公司成立1年卻已經有了三家全資和控股子公司。
嚴格來說,張小黑也算是創業,很多創業公司容易死的原因之一就是承擔不起初創項目失敗的風險,沒有穩定的經濟來源,壹線互動靠兩個全資子公司的盈利能力保證了集團運營現金流。
張小黑所說的能保證現金流的兩個全資子公司,分別是做影視版權貿易和娛樂營銷業務,前者能滲透進影視版權領域,連接了上游和渠道,了解最真實的市場現狀和數據,後者更擅長廣告植入和基於內容的營銷,連接了廠家產品植入,確保影視產品的變現。
15天拍攝完很快?其實90%的工作都在開拍之前
張小黑說,傳統的影視項目,就是看到一個劇本,覺得劇本不錯,下個星期就直接開拍了,是死是活是好是壞都沒辦法預估,一旦開機就無法再回頭重新布局。雖然《電競高校》的拍攝只用了12天,《電競高校2》也只用了15天,但在這隻佔了這個項目的10%工作量,剩下的90%都在開拍之前的立項、評估、商務階段。
首先是創意和劇本初始來源問題。壹線互動旗下有一個文學中心主要通過購買IP、原創IP、合作IP為公司提供優質的內容來源,有了好的內容,進行具體的劇本創作,由公司的在職編劇及簽約編劇團隊進行大綱、責編、意見修改等工作,具體的劇本創作會尋求外部合作,多位編劇同時進行,最後擇優。
所有的立項需要經過兩個內部組織:評估委員會和戰略委員會。
評估委員會共7人,由出品人、製片人、宣發人員、商務人員、廣告植入人員等組成,對項目做評估和延展性開發。評估細則包括是否滿足播放平台需求、用戶市場需求、適合做哪些衍生、適合什麼樣的商業模式等等。
戰略委員會共10個人,包括投資人和公司內部人員,決定最終做不做這個項目。項目面前人人平等,10個人對項目都擁有一票否決權。
立項所依託的評估細則,是壹線互動公司內部的一個「超級ONE+模式手冊」,張小黑的創始人團隊用三個月做出來的。第一個版本的手冊有50多頁,2016年的第二版變成了80多頁,增加了跨界的內容,以及把所收購和控股公司的模式匹配進來。
到了具體的拍攝,壹線互動採用的是製作人中心制。壹線互動的資深製片人對項目進行主控,其他的製作團隊包括燈光、攝影、美術等都是選擇有著良好合作基礎的團隊來執行。壹線互動在啟用導演的時候還是挺大膽的,比如《電競高校》導演六娃,一個1992年的熱愛電競的男生,張小黑說「比一些完全不玩遊戲的導演合適多了」,年輕人更了解年輕人。
張小黑把他們這套體系叫做ONE+模式,並在《電競高校》之前,對這套體系做了驗證。壹線互動當時在ONE+模式下做了兩部「裸奔片」,都是網路大電影,單個成本20多萬,不做任何宣發、不獨家、不刷量,只是放到各個視頻平台上去跑。
用張小黑的解釋,這樣的「裸奔片」可以驗證很多事情,比如驗證哪家平台的點擊率高、轉化率強,驗證商務團隊的能力,驗證製作團隊的能力,也驗證市場的反應。
筆者對壹線互動的ONE+模式有個質疑,在於大家都想賺錢,風險預估、嚴謹立項這些其實大部分公司都會做,似乎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張小黑的回應是:「術業有專攻,玩法各不同」,同樣一部網大,玩法上的創新將改變的是其本質,不能把做影視單單的視為就只是影視,很可能你撬動的是一個產業鏈。
成本控制在1000萬以內 宣發佔比10%—20%與直播平台的密切合作
壹線互動的ONE+模式有個三段式分控,拍攝前評估委員會和戰略委員會風險控制,拍攝中靠製作人中心製做團隊和產品控制,後期的宣發控制。
三個控制期間都涉及到成本的問題。公司運營的部分,張小黑表示全資子公司可以支撐;項目推進方面,依靠項目參投方以及資源合作方,壹線互動從去年9月開始運營時,天使輪融資青松基金投入了500萬,目前現階段正在進行A輪融資。
張小黑表示,壹線互動目前所有的網大成本盡量都要控制在500萬以內,宣發成本按情況佔比10%——20%。這個佔比相對於某些院線宣發佔總成本比過半的比例,已經算是低的了,而具體的宣發手段,除了線上的媒體推廣,壹線互動更多的針對直播平台、網紅經濟做了嘗試。
如此次《電競高校2》,壹線互動在選擇熊貓TV作為獨家宣傳直播平台。熊貓TV給出了20個主播資源,在網路大電影拍攝期間、上線後,都進行直播宣傳。
與YY娛樂的合作,是旗下的1931女子偶像團體成員范薇,出演了《電競高校2》女一號;與花椒直播的合作,網大演員的海選藉助其平台;與網娛大師的合作,提供了全國數千家網吧的聯動宣傳。與獵愛文化旗下的127個網紅電商進行合作,無論是在影視作品的出演、代言還是平台宣傳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商業模式:視頻平台分成、廣告招商、衍生品授權、網紅電商
「在做網路大電影的,真正賺錢的其實沒多少,也就5%吧,最多10%」,張小黑這樣描述網大的行業現狀。
在張小黑眼裡,網路大電影本身也不是用來變現的。因為他的邏輯是用系列精品網路大電影培育IP,然後通過網劇來強化IP,最終通過院線和其他授權方式實現變現。
目前壹線互動的盈利點有四個。
一是與播放平台的點播分成。如《電競高校》和《電競高校2》的獨家播放平台愛奇藝,憑藉優異的品質,壹線互動拿到的點播分成是最高評級的,《電競高校》在上線第二天就已收回成本。
二是廣告招商,收取廣告費。《電競高校》中的廣告商有不下20家,據張小黑透露《電競高校2》目前也差不多是這個數量,不過由於該片還沒有上線,廣告商在持續增加中。
三是衍生品授權,收取授權金和銷售分成。如《電競高校》中的杯子,授權給浙江一家生產商開發電競杯系列產品,其他如服裝、抱枕等也都進行了授權。在授權之初會收取授權金,對日後的銷售額會提取10%—20%的分成。
四是網紅電商。壹線互動也會自己直接尋找工廠生產衍生品,然後通過子公司旗下的百家網紅電商進行銷售。這些網紅電商本身是有自己的粉絲群並能夠自主盈利的,雙方合作後有部分網紅能通過在影視作品中出演角色增加曝光,通過影視宣傳雙方的知名度都能提高。
用15天拍一部網路大電影不難,難的是怎麼拍成賺錢的。
起初,網路大電影憑藉「成本低、回報高、周期短」的特點逐漸形成獨特定位和屬性,造就了互聯網與電影行業深度融合的新業態。確實帶有一定的快消化屬性。
但隨著行業的逐漸成型、規範,我們有理由相信網路大電影的精品化會成為主流。
理由如下:
1.伴隨網路大電影的火熱,資本的積累會增強,更多的資本就會帶來更加專業的製作團隊。可以參考張濤導演的《道士出山》系列。
2.網路文學市場火熱,與此同時對於網路文學市場的保護,也會讓更多的優秀文學作品進入大眾視野,這給網路大電影的精品化造就了極強的推動力。
3.受眾群體對於快消的疲勞,也勢必會讓精品化成為網路大電影的未來走向。
我認為,營銷才是關鍵,互聯網影視的特性是被動觀看,內容好壞是看到以後才能判斷好壞,用戶連看都看不到的話,內容好壞又有什麼意義呢?所以前期做好引流,能放在主要推薦位上才是最重要的,內容的話前10分鐘對得住觀眾就可以來啦,不要太次就成,但片名和海報一定要尺度,互聯網影視畢竟是主流平台的差異化補充,用戶培養需要成本和周期,互聯網的一個特性就是快速迭代,精品內容不太適合初創團隊,十年磨一劍,等你磨出來哪還有你的坑,快速積累原始資本才是王道,應該上三俗題材,走快消路子!
網路大電影精品才是正確的路子,快消品,娛樂大眾做不好電影,內容才是電影的核心,首先你得會講一個完整的故事,採用什麼方式敘述,那是導演的功力,大家都在研究如何以小博大,蹭IP 前六分鐘,海報,預告片出奇制勝等營銷層面,忽略了電影本身的故事,電影是個內容產業,營銷只能是錦上添花,不是萬能葯,網路大電影的受眾和院線不同,年齡在18-24為主,而且是手機端播放量佔到總播放量的百分之八十,大家看網路電影基本是娛樂心態,在投資體量小,沒有卡司演員的限制下,如何通過一個好故事去博取網民付費觀看才是的才是關鍵!最後說說營銷宣傳,其實就2方面,是站內焦點圖推薦,簡單粗暴,另一方面是,站外引流,渠道曝光!
網路大電影正在朝著精品化發展,各視頻平台在2016年也在推「精品」,行業正在規範。。
現在的網路大電影絕大部分都是走快消的路線的。
院線電影宣傳做的足,在院線電影還沒有上映之前,拍一些名字雷同的電影博眼球,從院線電影的開始宣傳到上映的短短時間,這些網路大電影都已經開始賺流量了,時間,資金都有限,質量水平也就在哪裡了,其實走的就是商業快餐的路線。
但是網路大電影走精品路線是未來必然會成為的一種發展方向。
現在網路大電影玩的套路都是蹭熱點,或是一些誘惑的妹子做封面,這樣的發展是不可能長久的,當觀眾不願意再為這些沒有營養的東西買單時,當這些網路大電影賺不到錢時,優質的內容便是網路大電影的唯一的突破口。
現在已經有網路大電影開始做這種改變了,導演過古惑仔的劉寶賢導演,血戰銅鑼灣,卧底1000,這些網路大電影都有已經開始在內容上做文章。
真正精品的內容才是長久之計。
精品路線和商業快餐不衝突的
就好比肯德基
漢堡不難吃啊,而且那麼多人喜歡,並且又快,為啥不做呢?
網路電影也可以做小而精可以賺錢的。。
網路大電影在15年的時候還可以走快銷路線,蹭IP、打擦邊球等,去年也確實有不少片子質量不行但是非常具有網感而賺的盆滿缽滿。但是今年的風向有所改變,繼續走去年那種模式的影片基本上現在都是賠的。一方面,專業的影視公司開始進軍網路大電影;另一方面,網站平台對網路大電影實行了分級制度。這些都是今年網大要走精品化路線的原因,此外觀眾對大多數網大傳統套路的審美疲勞,也是讓網大往精品化方向走的一個重要原因
我覺得吧,還是走快消路線,這個產品的性質決定了沒有辦法走精品路線,長尾內容不適合這個市場,網大不是靠內容賺錢,而是靠模式賺錢
宣發工作在成本並不高的網路電影里愈發重要,例如《陰陽詭捕》等。在各大直播平台上做了大量的宣傳推廣工作
互聯網時代,內容為王,快消品永遠只是大家茶飯余後口水戰,沒有太多引人深思的問題
內容是紮根的基礎,是生存的保障。快消品是可以在短時間裡取得不錯的成績,但是想要長期發展下去,做好內容才是關鍵。
同問關於大數據和市場調查對影視創作與選題的意義,用戶數據分析和市場調查到底對於影視創作選題定位有多大意義?到底是堅持自己的創作理念?還是應該遵循市場規律理性的進行用戶和市場分析然後定位?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