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戰爭在美國歷史上的意義是什麼?


很多被聖母什麼的騙了的都以為美國內戰是為了廢除奴隸制。其實美國內戰和黑人當不當奴隸,關係不能說沒有,但奴隸制卻並不是導致內戰的最根本的原因,從某種意義上講,美國內戰,是美國獨立戰爭的延續,是美國的第三次獨立戰爭。
第一次獨立戰爭之後,北美獲得了獨立,第二次美英戰爭(美國人有時候將之稱為第二次獨立戰爭)之後,美國政治上獨立的地位基本保住了,但是北美的獨立並沒有真正完成,因為知道那時,在經濟上,北美依然是英國經濟鏈條上的一環,在經濟上它仍然是依附於英國的。
許多年前,英國人玩出了一種叫做「三角貿易」的招數。他們從本國出發裝載鹽、布匹、朗姆酒等,在非洲換成奴隸沿著所謂的"中央航路"通過大西洋,在美洲換成糖、煙草和棉花等返航。後來奴隸貿易被禁止了,但是美洲提供工業原料給歐洲,歐洲把這些東西加工成工業品再返銷給美洲的模式卻一直保留了下來。美國南方的種植園經濟就是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
北美剛剛獨立的時候,南方各州是獨立的主要力量,他們擁有更多的人口和州的數量。這使得北美獨立之後,相當一段時間,南方在政治上具有壓倒性的優勢。(這段時間可以參考「弗吉尼亞王朝」)美國國會分為參眾兩院。其中參議院議員的數量按照州的數量分配,各州無論大小,名額都一樣。眾議員的數量按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在建國初期,在這兩方面,以種植園經濟為主的南方都是壓倒優勢。
但是隨著移民的增加,一個新的情況出現了。種植園經濟模式能夠提供的工作機會是非常有限的,遠遠不如工廠。所以北方各州迅速的在人口上超過了南方州。而且隨著美國的擴張,新的州不斷出現。而此時,跨越大洋的奴隸貿易卻已經式微,在美國,新的奴隸只能靠原來的奴隸生出來,所以奴隸的來源成了問題。新出現的州自然就走上了和原來的北方各州一樣的工業化的道路。這樣一來,無論在參議院還是眾議院,北方的力量開始佔據上風。這個時候,一個嚴重的問題就出現了,那就是關稅問題,就南北戰爭而言,這個問題比奴隸制嚴重一百倍!
南方各州的經濟模式是這樣的,他們向歐洲出口種植園產品——棉花、糖等等,然後再從歐洲購入各種工業品。而歐洲的那些國家自己控制著的殖民地也能生產這些,那麼歐洲人憑什麼要購買美國的棉花,而不是用自己的在北非,乃至印度的殖民地的棉花?為什麼要允許美國人的棉花以極低的關稅進入歐洲市場?答案就是因為美國在進口歐洲工業品的時候的關稅也非常低。
這樣的模式對於北方是極其不利的。隨著美國的擴張,美國的基礎設施建設掀起了一次次的高潮,這裡面最有代表性的是鐵路,它的發展幾乎是爆炸性的。按道理,鐵路的爆炸性發展對於鋼鐵行業來說,簡直是福音,但是就在美國鐵路大發展的同時,美國的鋼鐵行業卻幾乎原地踏步,因為市場上都是廉價的歐洲鋼鐵。
和歐洲不一樣,美國是沒辦法將工人逼迫到使用壽命不超過三年的地步的,因為北美到處都是無主之地,真要讓移民們在工廠里干三年就要累死,大家就都跑到野地里去當魯濱遜了。所以北美的工廠的工資成本遠高於歐洲。即使算上歐洲的航運成本,歐洲工業品的競爭力仍然是壓倒性的優於美國本土產品的。這時候,唯一能保護北方工業的就只有關稅了。但是一旦提高關稅,作為回應,歐洲自然就會提高對美國的棉花之類的關稅,然後美國南方的棉花在歐洲就會毫無競爭力。南方就要破產。從這種意義上講,作為歐洲殖民者的經濟附庸的南方和追求獨立的經濟地位的北方之間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
好在總統這個位子一直還是控制在南方手中,直到林肯上台。事實上林肯上台後在廢奴的問題上相當謹慎,甚至與戰爭開始後很長時間都沒宣布要廢除奴隸制。林肯上台後真正激怒了南方,讓他們選擇獨立的舉動是什麼呢?當然是調整關稅。林肯一上台,第一件事情就是批准了已經被北方控制的兩院提出的增加關稅的計劃。這才導致了戰爭。雖然此前為了避免戰爭,林肯作出了「沒有廢除奴隸制的計劃」之類的保證——那些東西都是可以妥協的,但是在關稅問題上,北方絕對不會妥協。
美國內戰的實質就是作為歐洲殖民主義的經濟附庸的種植園經濟和獨立實現工業化的資本主義經濟的決戰。也只有在贏得了這場戰爭之後,美國才算是真正的獲得了完全的獨立。從這個意義上講,美國內戰,就是另一場北美獨立戰爭。


別的答案已經說得很多了,我簡單說一點南北戰爭對美國政治體制的影響吧
首先,我們都說美國的制度完善,美國的制度如何如何好。但事實上,美國的制度基本上成熟正是在南北戰爭以後的事(當然由於成熟定義不同,也有不同的說法,這裡只用我自己的觀點),具體美國在南北戰爭前制度狀況如何以及評價可以看托克維爾。
1.總統制的改變
三權分立,小學生都知道,但有沒考慮過三角形不同的邊長度不是一定的而是不斷變化的?
南北戰爭之前,強大的州權和不同州嚴重的利益分歧(北方各州和南方蓄奴州尤其突出),再加上事實上權力極為有限的總統,國會成為了三權之中的權力中心。一個著名的故事是傑克遜總統的「廚房內閣」,「財政部不是國會的代理人」,這樣的話我們今天覺得是廢話,但當時說出這句話簡直是驚天動地。南北戰爭中誕生了著名的總統林肯,我們都知道戰時總統是最容易擴權的,林肯也的確抓住這個機會擴大了總統的權力,同時因為奴隸制的廢除,國會失去了最大的口水戰話題,各州權力削弱,總統開始了不斷的擴權,儘管中間有胡佛時期的反覆,但到了富蘭克林羅斯福時期總統擴權最終達到了巔峰。
2.聯邦制的改變
前面已經提過了集權化和州權的削弱。在南北戰爭前州權有多大?1828年,南卡羅來納州直接拒絕了聯邦政府的一項關稅,宣稱州與全國性政府發生衝突時,州具有最高權威。這話同樣放今天看起來跟造反沒什麼區別,但的確如此。南北戰爭沉重打擊了州權,但之後幾十年「二元聯邦主義"這種主張涇渭分明(實質還是維持較大州權)的觀點仍然一度佔據主流,直到後來」合作聯邦主義「的興起讓州權降到了史上最低點。南北戰爭沒有直接讓聯邦政府在央地權力中全勝,但的確是州權者受到的最嚴重打擊之一,自此不斷退縮,直到100年後的尼克松」新聯邦主義「改革。
3.兩黨制的最終確立
美國是最典型的兩黨制國家之一……但最早的兩黨是聯邦黨和民主共和黨(他們代表是誰?就是漢密爾頓和傑斐遜),之後幾經變化成了民主黨和輝格黨。但直到南北戰爭前夕,美國的兩黨制還並未最終形成。這麼多年期間從未形成過真正意義上的輪流執政,比如傑斐遜開始民主共和黨一口氣執政了28年,然後民主共和黨分化出來的民主黨又執政了12年。1840年以後看起來實現了輪流執政,但民主黨和輝格黨之間的關係仍然錯綜複雜,不同派別之間分歧巨大,南北輝格黨和南北民主黨之間的內部分歧也許不比與另一個黨小。南北戰爭促成了第一次旗幟鮮明的重組,北方輝格黨、北方民主黨和廢奴主義者組成了共和黨,而南方輝格黨、南方民主黨組成了新的民主黨。自此,現在的兩黨才算真正建立,再經歷了共和黨的24年之後(畢竟民主黨打輸了內戰嘛,需要時間回血),美國的政黨制度才真正趨於成熟。
4.文官制度的建立
美國在1883年《彭德爾頓法》之前,美國的文官制度是落後的」政黨分肥制「,再早是建國之初的」恩賜官職制「。這種制度的弊病一目了然,黨派私利和黨派鬥爭讓行政效率低下,腐敗成風,我們現在痛斥中國的什麼跑官要官啊,用人唯親啊,什麼權錢交易啊,急功近利啊;美國一個不少,而且更糟糕的是,這四年是這個黨的人,過了幾年換了黨執政整個行政系統大換血,連熟練文官都培養不出來。內戰之後,由於沒了奴隸制問題的存在,黨派之間的根本性分歧基本消除;同時也是一次大換血,說得現代點有中國特色一點就是原制度的既得利益者少了很多,而美國普通人也對政黨分肥制深惡痛絕,這時加菲爾德總統立志要廢除政黨分肥制,付出了血的代價。那個刺殺者是誰?就是一個跑官要官沒成功的人。但畢竟歷史大勢,1883年《彭德爾頓法》還是出台了,美國行政系統迎來了新的時代,確立了文官中立、兩官分途、文官常任等原則,這是歷史性的進步,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歐美國家年輕人不熱衷於當事務官。
總而言之,南北戰爭對美國各個領域的衝擊都是決定性的,意義堪比美國第二次獨立戰爭。
參考資料:施雪華《不斷自我調適中的美國政治體制》


美國內戰在本質上就是工業化的北方對農業經濟的南方進行的—場掠奪資源,市場及廉價勞動力的殖民戰爭。美國政府一直美化南北戰爭,宣稱南北戰爭主要目的是解放黑奴,但事實上,直到戰爭中期北方人力缺乏,北方為了拉黑人的壯丁,才匆忙發布黑奴解放法案。要弄清南北戰爭的實質,我們需要仔細探索戰前南方和北方到底爭議些什麼。
事實上,南北方最大的分歧在於貿易保護。美國南方是當時世界最重要的棉花產地之一,同時也是重要的棉織品消費市場。但是美國奉行貿易自由主義,同時美國工業技術水平又遠不如英國發達,這導致了英國在美國收購棉花的價格遠比美國北方給出的價格高,而銷售的棉織品價格又更低。北方希望實行貿易保護主義,保護本土的工業,但南方卻不願犧牲自己補償北方。北方在議會人數多,南方無力阻礙貿易保護法案的通過。南方依據憲法原則獨立,北方違憲開打。最終北方擊敗南方,獲得了極其重要一塊殖民地,從而保證了北方工業的發展,奠定了美國強大的基礎。


我來歪個樓


居然不是違憲!違憲!!違憲!!!

美國內戰及其一系列相關事件是否違憲的討論可是養活了好多人啊。。。。。


到了花生屯幹了這幾年我也沒有什麼別的,大概三件事:
一個,確立了資本主義自由經濟;
第二個,把國家統一原則寫進憲法;
第三個,就是我們知道的「高關稅貿易保護主義」。
如果說還有一點什麼成績就是廢除了奴隸制!這個對國家的命運有很大的關係。還有六二年的宅地法也是很大的。但這些都是次要的,我主要的我就是三件事情,很慚愧,就做了一點微小的工作,謝謝大家。


本文過長所以先寫結論:
首先南北戰爭是共和黨與民主黨對於美國在聯邦性質的定義的意識形態矛盾紛爭中的獲勝者。南北戰爭徹底粉碎了州主權和州權至上的理論,建立了聯邦主權的最高權威。
其次,林肯通過南北戰爭的戰時指揮權極大加強了三權分立中總統的權力,可以說美國的強總統模式就是由林肯開創的。
此外,從經濟上來看,奴隸製作為南方種植園經濟發展的支柱,在經過南北戰爭後被徹底廢除,這就導致了直到現在依然存在的美國南北經濟發展不平衡,南方普遍落後的現象。
最後,南北戰爭廢除奴隸制,黑人群體正式成為美國公民,美國的公民權利問題自此以後一直都與種族掛鉤。

不想費腦子看長文的朋友們可以撤了!以下正文:

個人淺見,美國歷史的發展始終與三樣東西有關:聯邦制、政黨政治以及公民權利。南北戰爭的結果對這三方面的影響都是不小的。

首先要理清關於這三個方面的發展框架:

在殖民地、獨立戰爭與邦聯體制的歷史背景下,美國聯邦制的發展離不開橫向與縱向兩個方向的發展。橫向的發展主要指聯邦國會、總統與聯邦最高法院之間的三權制衡及其權力消長的變化;縱向的發展主要指聯邦政府與州的權力劃分,這其中又包括聯邦政府、州政府與人民三者之間的關係。美國憲政體制中先出現問題的是聯邦政府與州政府的權力劃分,而三權制衡原則中的問題從20世紀中期至今才逐漸嚴重起來。南北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羅斯福新政與冷戰可以說是四個節點,經過這四個節點後,聯邦政府與州政府之間的權力之爭基本上是以聯邦權力逐漸加大,州權逐漸被削弱為結果,傑克遜時代的二元聯邦制到現在已經被單一聯邦制所取代了。三權制衡中國會的立法權不斷地被總統和最高法院以行政命令和「實質性正當法律程序權利」等各種不同的形式分割,而這其中總統的權力又不斷地增強,大有超過國會和最高法院的權力的架勢。

其次是美國政黨政治的發展,其中包含了兩黨制的形成以及政治選舉中的政黨運作問題。美國政黨的發展可以分成四個階段:民主共和黨與聯邦黨階段、民主共和黨階段、民主黨與輝格黨階段和民主黨與共和黨階段。傑斐遜與漢密爾頓的民主共和黨與聯邦黨之爭是兩黨制的開端。19世紀20年代隨著1815年美英戰爭的停戰,聯邦黨人逐漸消亡,此後民主共和黨一黨獨大,美國第一個兩黨制體系結束。因為地域與經濟利益的不同,新老民主黨人在經濟發展方面發生衝突導致民主共和黨於19世紀20年代到19世紀中葉分裂成國民共和派與民主共和派,國民共和黨是輝格黨的原型,民主共和黨是民主黨的原型。然而奴隸制問題使得北部民主黨發生分裂,1840年以來的民主黨—輝格黨兩黨制崩潰,1854-1856年間北部各州廢奴人士與反奴隸制擴張的民主黨人組成了新政黨——共和黨。1861年共和黨員林肯贏得總統大選,共和黨與民主黨兩黨對峙的局面形成。自1800年總統大選第一次「難產」後,第十二條憲法修正案被制定出來,政黨政治被合法化、憲法化了。其中,與政黨政治關係最為密切的就是美國的總統大選,在大選過程中的黨內預選制、政治捐款(軟錢)、「勝者全得」等規定使得總統的選舉實際上成為了政黨間的權力爭奪與工商業資本對於政治的滲透。民主黨和共和黨對於聯邦和州政治的壟斷等也造成了政治腐敗、選民的逐漸消失等問題。

最後是美國公民權利的發展。這一部分可以說是涵蓋範圍最廣的部分。最開始的公民權利主要是有關白人男性公民的公民權利,接著要求公民權利的主體逐漸變為了有色人種群體,其中包含了奴隸制問題與種族問題等。到了現今,公民權利的訴求主體則變成了多元化的利益群體,「公民權利」的概念也隨著歷史的腳步不斷被寬泛化。當保護公民權利的憲法《權利法案》最初被提出並通過時,美國人對公民權利的認識還是主要停留在信仰自由、言論自由以及保護私有財產這類啟蒙運動時期的思想理論上面。隨後,選舉權的概念逐漸深入人心了,不過選舉權的普及先是在成年白人男性公民的身上,逐漸擴充至黑人與其他少數族裔,最後才是婦女的選舉權普及。自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進步運動與20世紀中葉的民權運動後,更多的公民權利,例如社會保障權與婚姻權(同性戀婚姻權)才為更多人所訴求。然而,美國公民權利的發展中始終伴隨著種族、性別與階級的陰影。

當框架理清後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出:
首先南北戰爭是共和黨與民主黨對於美國在聯邦性質的定義的意識形態矛盾紛爭中的獲勝者。南北戰爭徹底粉碎了州主權和州權至上的理論,建立了聯邦主權的最高權威。
其次,林肯通過南北戰爭的戰時指揮權極大加強了三權分立中總統的權力,可以說美國的強總統模式就是由林肯開創的。
此外,從經濟上來看,奴隸製作為南方種植園經濟發展的支柱,在經過南北戰爭後被徹底廢除,這就導致了直到現在依然存在的美國南北經濟發展不平衡,南方普遍落後的現象。
最後,南北戰爭廢除奴隸制,黑人群體正式成為美國公民,美國的公民權利問題自此以後一直都與種族掛鉤。

Ps:本文基本上是我自己學美國史後得出的一些個人觀點,不嚴謹錯誤的地方還需指出,謝謝!


南北戰爭真的是一件可簡單可複雜的事情。
大部分人對於南北戰爭的理解就是廢奴與否,但實際上還是國家的統一與分裂。
樓上都答得非常全面了,我就說一個比較小的事情——就是border state在廢奴的時候肯定是心酸心碎一把淚。
明明說好的那些叛變州廢奴我們這些招安州不廢的呢,林肯說話不算話。
對的,在南北戰爭開戰之前有一個過程就是南方的州脫離聯邦建立了一個聯盟國,聯盟過不斷壯大(先是南方下面一部分州脫離,後來南方上面的州脫離),林肯就告訴了幾個州,包括Delaware, Kentucky, Maryland, Missorri,說你們要是不脫離聯邦,等戰爭結束,北方獲勝,你們可以保留奴隸制,但是同盟國所有的州都要廢奴。
於是這四個州就保留在了聯邦。
最後
美國第13條憲法修正案,第一款表示

在合眾國境內受合眾國管轄的任何地方,奴隸制和強制勞役都不得存在,但作為對於依法判罪的人的犯罪的懲罰除外。

border state內心是崩潰的


簡單來說四個字:再造美國

下面展開來說:
之前州可以否決聯邦的法律,甚至發展到退出聯邦,而之後聯邦權力增強,聯邦的法律最高,各州不得違背。


這個問題就是題主不學習的後果


推薦閱讀:

TAG:美國歷史 | 美國南北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