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阿加莎 無人生還 這部小說的人性探索!!?

關於這部小說的人性分析。從各個角度分析都行。說說你的看法。或者說說怎麼寫這個論文比較好呢!我有點後悔選了這個題,感覺不好寫啊!寫論文要用的。如果能寫英文的,就更好不過了!謝謝。。


作為一個推理的門外漢,看完這本書之後,我並沒有察覺出其中推理的各個BUG。
但令我感興趣的是法官殺人的動機,他是因為殺人而殺人的,用的是一種以暴制暴的方法。
其餘的九人皆有罪,當卻因為種種原因而苟活在道德的灰色地帶,所以當法律無法涉及時,他選擇了法外製裁,但這並不是足以支撐兇手殺人的理由。至少法律上不成立。
法官本人也明白這一點,所以他最後選擇了自殺,文中對其的剖白也說明了,法官殺人不僅僅是因為正義,還有自身對殺戮病態的追求與興奮。
有人說惡念是更加契合人體的心理生理荷爾蒙腎上腺素分泌的,是令人血脈賁張的,愈抑愈強的。惡念一旦起來,正義感壓制帶來的道德滿足很難抑制快意而為的強烈欲求。
有些時候我們無法理解小說的十個主人公為何作出這樣的罪行,正是因為他們有惡念,有私慾,有僥倖之心,同樣的,我們也有這些惡的東西,只是小說給了條件讓惡念不停的膨脹,爆發。
這是人性,是固有的,是不可避免的,當我們將某些東西刻意地埋藏在內心深處,一旦遇到合適的時機,滋生膨脹出來的就越大。
小說來源於現實,人性是同樣的善良美好,也是同樣的骯髒不堪。生活中我們都會遇到這樣的選擇,假定給你一個如文中一樣無人可知、無人追究的情況,恐怕很少人能擔保自己的選擇絕對的公正無偏差。
慎獨,希望不要讓法律成為我們最後的道德底線。


我個人認為是如何看待公平正義這個問題 兇手殺人的出發點是讓曾經犯下罪行卻逍遙法外的人得到應有的惡果 包括作為法官的他自己 但他自己的行為本身就構成一種犯罪 打著伸張正義的旗號 就如同現代社會的某些人喜歡站在道德的志高點上去約束別人 但往往不會考慮自己的這種方式是否真正能改變這種現狀。


《無人生還》:世上並沒有完美謀殺
原創 2016-09-27 最近迷上偵探小說 李慢慢的wuli板凳兒

人性,在每個地方都是一樣的

hi,大家好,今天想跟大家聊聊《無人生還》。

《無人生還》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經典作品,是開創童謠殺人和孤島模式的偵探小說始祖。

(看過一些不同意見,認為始祖並不是阿加莎,但我覺得這兩種模式放在一起是阿加莎開創無疑)

《無人生還》的故事正如標題所說,故事的主人公們來到一座孤島,最後沒有一個人活著出來。

跟一首童謠所描寫的情節一樣,桌子上的士兵小人兒一個接著一個消失,人們也一個接著一個死去。可島上又找不到其他人,那麼兇手一定是其中一人。

人們不停猜疑其他人,究竟誰是兇手呢?

兇手為什麼要殺死看似沒有任何交集的人?

兇手殺死了每一個人,最後兇手又是被誰殺死的呢?

(我看的版本是這個,在阿加莎最初發布的版本里,童謠是「十個小黑人」,後來改版為「十個印第安人」,目前的版本改成「十個小士兵」,更為中立,以免歧視)

除了原著,我還看了三集英劇版本的《無人生還》,在最後揭示兇手的方式跟小說略有差別,可以理解為讓觀眾更容易有畫面感和代入情緒。

不過,我還是喜歡小說大量的心理描寫,以及兇手角度的自述,阿加莎對人性細緻入微的觀察,在文字表達里更細膩。

在故事裡,人們是按照罪惡的輕重逐個被殺,讓我們按照順序慢慢講。

第一個死去的是一個富二代,他在某次酒後駕車撞死了一對兄妹,當時他只是下車看了一眼,就揚長而去,連那對兄妹的名字都不知道;

第二個是女傭,她跟丈夫侍奉一位老婦人的時候,為了提前獲得她的遺產殺死了她,她親眼看到丈夫動手,但也沒有去阻止;

第三個是將軍,他發現自己一直看重的部下居然是老婆的情人,就給那個年輕人派下了一個有去無回的任務,讓他死在戰場上;

第四個是男管家,他的前僱主老婦人被他親手害死,但偽造成醫生趕來時已經錯過了搶救時機;

第五個是一個以道德衛士自居的夫人,她的女傭未婚懷孕,她把女傭趕出家門,導致女傭卧軌自殺;

第六個是以重判有罪之人著稱的法官,他用自己的思路左右評審團,改變了最後結果判人死刑;

第七個是醫生,他在某次酗酒之後上手術台,手術出事故,導致病人死去;

第八個是警察,他收了錢做偽證,讓一個無辜之人被定罪,在監獄將那個人活活打死;

第九個是曾去東非探險的隊長,帶領21名當地部落人出去結果迷路,自己拿走供給,把21人留在那裡自生自滅;

第十個是家庭女教師,她故意讓她教的小男孩去游泳,親眼看著小男孩淹死,這樣她的愛人就將繼承家產,她用「自己努力去救他差點也被淹死」的故事得到了陪審團和男孩母親的諒解。

凡走過必留下痕迹,不管做得多高明,總會被找到蛛絲馬跡。

這些在各自生活里沒有被定罪的人們,他們不可能殺掉所有知情者。

關於他們的故事在人們閑聊之間流傳開來,最終被真正的兇手聽到找到,以不同的理由邀請到這個小島上被殺死。

之所以按照童謠設計殺人順序,是因為越到後面,人要承受的驚恐、猜忌、罪惡感越累積,也越接近崩潰邊緣。

這是一種懲罰,也是一個實驗。真正的兇手也想看看,最後能活下來的那個究竟是誰。

然而,世界上根本就沒有完美的謀殺。

在小說里,真正的兇手把這件孤島案件當做自己最完美的殺人作品,洋洋洒洒地把前因後果,時間手法統統告白,生怕警察理解不了,還剖析了自己的殺人動機。

之前《家族遊戲》有寫到連環殺手,有一些兇手非常有表達慾望,會故意談論案件,或偽裝成案件目擊證人或熱心市民,主動去接觸警察。

這種情境通常是兇手一方面非常「自豪」於自己的完美犯罪,另一方面想以此打探警察掌握了多少線索,以便考慮自己下一步行動。

即使所有相關的人都死光光,也會有線索。

就算警察沒有收到兇手的自白書,也能夠破案,不過是時間問題。

就比如他們共同收到的信,能查到郵戳,進而會發現寄信的是同一個人。

剛巧,這個人也死了。

但這個辦事人跟真正的兇手接觸過程中,不管有多秘密,總會有秘書、郵差、車夫、女僕、銀行職員等類似的人可能看見,多個碎片也一定可以拼湊出答案,就像名偵探柯南說的「真相只有一個!」

英劇中,在女家庭教師槍殺了隊長,以為只剩自己而最終崩潰絕望上吊時,真正的兇手出現,跟她說了自己是如何選中他們,並用了什麼手段殺掉每個人,然後搬走了她上吊的椅子。

表面上,真正的兇手以一個「審判者」的姿態出現:你們都是有罪的,我把你們集中起來替天行道,我自殺是為這「完美謀殺作品」畫上句號。

但是,這世界上哪有什麼真正的「審判者」呢?

不過是根深蒂固的「自我永遠正確感」作祟罷了。

世界上有一些人非常狡猾,每次都能剛好站在法律這一邊,久而久之他就認為自己是「天選之人」——只要我認為你有罪,你就一定有罪。

而他也正是利用了人們的負罪感,因為有罪惡感的人是最好控制的。

一點一點暗示、引誘、操縱,折磨這些有罪之人,殺他們殺得毫不費力,甚至讓他認為罪孽最重的女家庭教師自殺。

在故事裡,到死都認為自己沒有錯的,嚴格上來說只有兩個人,一個是拋下東非21個人獨活的隊長,一個是真正的兇手,看到這裡你可能猜到了,沒錯,就是法官。

他們兩個才是真正的殺人魔。

一個認為土著的命根本不值得一提,如果再經歷一次,他還是會丟下他們。

一個認為他判死刑和親手殺掉的人都是有罪之人,自己沒有一次失誤。

可是,我們再仔細想想故事發生的時代,就能明白為什麼他們有罪。

隊長的罪惡很好理解。

現在人人平等,就連芭比娃娃都在發售不同膚色、不同體型的娃娃。

但更早的很長一段時間之前,種族歧視是非常嚴重的,奴隸和土著都被看作是類似於動物的個人財產,買賣和隨意殺害甚至不被定罪。

法官的罪有些人不理解,明明他殺的這幾個人都是有罪之人。

是的,他在島上殺的都是有罪之人。

但是,他判過死刑的那些人,真的全部都是有罪的嗎?

在古代歐洲,曾經有一位貴族跟自己的男僕通姦被判死刑,原因並不是他搞同性戀,而是他與僕人通姦。

故事裡那個被警察在獄中打死的男人,為什麼就這麼不了了之了?因為被打死的是同性戀,那時候人們認為同性戀是罪。

而現代,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承認同性戀婚姻合法,可見人們的意識和法律也是逐漸進步的。


人性,在每個地方都是一樣的 。

在阿加莎生活的時代,有自認為是「審判者」的人,現在也一樣有自以為站在道德高地上的「審判者」。

「道德審判」這個詞本身就是有問題的,道德並不是一成不變的。

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道德標準,古代歐洲認為買賣奴隸道德,同性戀不道德。可笑吧?

千百年之後,我們這個時代的道德在未來的人類看來也一樣很可笑。

只要人類一直存在,人性總是一樣的。

小說只是創造了一個極端的環境,集中展現了它們而已。


板凳兒姐姐李慢慢

迷上偵探小說


大概就是人的罪與惡,以及人類是否可以作為懲罰罪惡的執行者~~人是否可以去懲罰某種罪惡~這樣的行為是正義還是罪惡~~等等這種~~具體可以每個人物具體分析一下,我覺得不同的角色呢體現的罪是不一樣的~有的是嫉妒,有的是貪婪這種~~可以再往西方關於人類的罪惡的定義上討論一下~~~?


我想起了狙擊電話亭里的殺手 七宗罪里的兇手 以為自己是替天行道 其實也只是在心中暗爽 享受掌控別人的感覺 老法官這樣做也有私心的存在吧


推薦閱讀:

有人總結過武俠小說的套路,也有人總結過各種類型小說的套路,有大神可以總結一下恐怖懸疑小說的套路嗎?
日本小說里的故事有哪些是真人真事?(推理懸疑恐怖)?
我想开始读一些悬疑推理的小说,是从阿加莎·克里斯蒂还是东野圭吾开始呢,亦或是有更好的启蒙选择?
白夜行是否被高估了?

TAG:人性 | 懸疑小說 | 畢業論文 | 英國文學 | 阿加莎·克里斯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