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城市的電影票房和它GDP的聯繫有多大?

2016年的電影票房數據顯示,北上廣深作為全國四大一線城市,同時也霸佔了全國票房最高的四大城市。你以為一個城市的電影消費和其GDP成正比嗎?不一定。5-10名的城市電影票房分別是成都、武漢、重慶、杭州,蘇州、南京。武漢、成都的電影票房排名大幅領先其GDP排名,排名票房榜第11位的西安也是領先自己的GDP排名;反而是GDP高居全國第五的天津毫無存在感,同樣是北方大城市的大連、青島也是如此。
那麼一個城市的居民愛不愛看電影,到底和哪些因素有關係呢?歡迎大家討論。


我一向對中國電影的票房數字比較感興趣。每日票房,每周票房周報、每月月報必看。在長期關注省份、城市的情況下,倒是叫我發現了一些有趣的事情。

電影消費是城市消費的一部分,某種程度上可以作為觀察一個城市、一個省份、地區的風向標。其實餐飲消費是個更比電影消費更直觀反映城市繁榮程度的信號,但是公開渠道我們無法得到具體的餐飲消費數字。從電影消費也可以總結出一些東西。以過去一年全國電影票房數字為例。

上圖是2016年全國各省電影票房數據。

我們先要關注的,自然是城市票房冠軍歸屬。歷史上這一桂冠大多屬於帝都北京。在中國電影市場低迷的90年代後期,北京一地票房甚至能佔全國的小一半。近幾年北京每年票房始終壓上海一頭,領先優勢大概是2億,在2015年北京年度票房31億,上海是29億。

但是2016年,上海票房30.4億,以千萬優勢力壓北京的30.3億,應該是首次奪得全國城市電影票房冠軍。

不過上海奪冠過程可不輕鬆,上半年其月票房基本都領先北京,但是下半年北京展開了絕地反擊,剛剛過去的12月北京月票房3.4億,比上海多出6000萬,上海也是險勝。相信2017年雙方的爭奪會更加激烈。

其實不僅是票房前兩名的城市充滿了爭奪,整個2016年,很多城市的月票房排名都處於動態變化中,不過整體態勢還比較穩定。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近兩年的票房維持在19億港幣左右,北上廣深的票房都已經把香港拉在了身後。想想世紀之交那幾年,內地全年票房也比不了一個香港,真是恍如隔世。

四大一線城市常年佔據四大票房城市,而前十的格局這幾年也基本穩定,一直是「北上廣深、成武重杭、蘇寧」。和上海力壓北京一樣,深圳第一次擠掉廣州進入前三,蘇州第一次擠掉南京排名第9。蘇州同時也是全國票房前十城市裡面唯一地級市。

從票房前十大城市,我們可以看出,電影票房確實和城市的經濟發展息息相關,也和城市的GDP有一定聯繫。但是又不盡然。我們看看全國GDP百城排行榜。(全年數據尚無,以前三季度為例)

再看看全國百城票房排行榜。(全年準確數據沒有,以半年為例,差別不大)

我歸納了一下各省擁有全國GDP百強城市的情況。

註:湛江屬於廣東省,上圖誤為廣西省了。懶得改了,大家見諒。

從各省的城市GDP和票房對比可以看出,南方各省的票房數據基本和GDP數據對應,北方各省的票房數據遠遠落後於GDP排名,山東省最有代表性。其GDP高居全國第3,票房總量只排在全國第8。河南、河北、遼寧和天津大體類似,只有黑龍江的票房排名高於GDP排名,是個例外。不過總的來說,南方人比北方人更愛看電影。

山東省17個主要城市有15個是GDP百強,但進入城市票房榜的只有7個,龍頭城市青島,GDP排名全國第12,票房只能排到全國25名以後。省會濟南GDP排名24,票房榜34;濰坊和淄博GDP排名還在上半區,票房榜上已經落到60名以後。

山東鄰居河北省的情況也很相近。6個城市進入GDP百強,只有3個城市(石家莊、唐山、邯鄲)進入城市票房榜,且整體排名都很靠後。

倒是西北和東北比較例外。西安GDP只能排在26名左右,票房榜上卻在南京之後穩居第11。哈爾濱GDP排名33,票房榜上排名23,還在大連之前。

山東人民確實是不大愛看電影,以觀影人次最為集中的暑期檔為例,山東2016年暑期檔一共排映約112萬場,人次不到1600萬;而同期上海排映約66萬場,人次接近2000萬。也就是說山東暑期檔電影放映場次接近上海的兩倍,結果總人次比上海還少。

與之相比,江蘇省13個主要城市有12個進入票房百城榜,只有最北邊靠近山東省的連雲港沒有進入。浙江省進入GDP百強的8個城市全部在城市票房榜中,且排名均靠前,最後一名湖州也能排在55名左右。廣東省雖然進入城市票房榜的不多,但常年霸佔全國省份票房榜冠軍,2016年票房66億,佔全國票房15%強。

廣東、江蘇、浙江是經濟強省,票房數據和經濟數據基本對應,實屬正常。倒是四川省和湖北省的表現讓人驚喜。川、鄂兩省GDP分別落後於河南、河北,2016年票房卻分別突破25億、22億,其中湖北省GDP百強城市只有3個,城市票房榜上有6個,翻了一番,四川只有省會成都是GDP百強,但是有4個城市擠入城市票房榜。

但骨骼最清奇的,非海南省莫屬。2016年電影總票房3.8億元,比2015年的3.5億元增長了8%,相較於北京上海的票房縮水,海南的增速排名全國第一。GDP百強城市海南一個也沒有,城市排行榜倒是佔了兩席。尤其是海口常年高居年度票房前50位。同時以超過20%的上座率常年保持全國第一。要論最愛看電影,我只服海口人民。在中國影史上最火爆的2016年2月,海口市創下了71人的場均記錄,簡直是「駭人聽聞」。

說海口人最愛看電影,其它城市別不服。以2016年城市票房冠軍上海為例,上海常住人口保守估計2500萬,現在銀幕數量大概是1000個;海口常住人口200萬出頭現在銀幕數字差不多100個。這個人均水平已經高於上海了。電影院老闆不是傻子,哪裡電影消費高,他們會多建電影院的。
海口近幾年年觀影人次差不多有700萬人次,年人均觀影次數超過3次,這是美國水平。而上海目前年總觀影人才大概是7000萬不到,少于海口。所以說海口人真的非常愛看電影啊。

2016年2月城市票房排行榜

通過上圖,我們可以看出,除了海口市一枝獨秀,四川省的成都、綿陽,湖北省的武漢、荊州、襄陽場均人次都非常出色。北方地區,山東省的濰坊、煙台、臨沂,河北省的保定等地,即使有春節回鄉人群加持,電影市場依然不溫不火。

為什麼南方城市的人民群眾這麼愛看電影,估計和城市性格有一定關係。廣東、海南人民愛喝早茶,成都、武漢人民喜歡打麻將,都是喜歡休閑娛樂的主兒,看來在愛玩會玩這方面,北方人民要多學習呀。

當然,愛電影消費歸根到底還是和城市經濟繁榮水平關係最大。比如蘇州市在2012年前後票房還落後於南京、西安,之後先擠掉西安,再擠掉南京;而海口人民雖然最愛看電影,近兩年其實在退步,2012年海口票房排名還在42名,現在基本穩定在46名。退步最大的要屬東北三省,瀋陽從曾經的13位落到現在的20名左右,長春、哈爾濱的情況也類似。

這背後,和各地人口的變化情況一一對應。

近幾年,珠三角、長三角和京津地區人口凈流入在快速增加,上海、北京、蘇州、深圳、廣州、東莞是人口凈流入最多的城市,吸引了全國人民;其他經濟中心城市如成都、武漢、鄭州也都表現出區域發展的龍頭作用,吸引了本省及周邊省份人口;就算是一些地區經濟發達城市,也能吸引周邊兄弟城市人口。比如我的家鄉襄陽市,背靠二汽生產線,在過去五年,其GDP增長了220%,高居全國第三,吸引了周邊荊州以及河南南陽一帶人民流入。從月票房數據變化就能佐證這一點,荊州一年當中大多數月票房都低於襄陽,但在春節檔所在的2月荊州反超了襄陽,其原因就是春節返鄉。


因此,總的來說,電影票房的變化反映了一個城市的繁榮程度和富裕程度。但也不完全和城市的富裕程度成正比例關係。而是和這個城市的活力更有關係,越是高校集中,越是商業發達,越是年輕人口凈流入多的城市,往往能取得更高的票房。

首發於梁鵬飛:論看電影,我只服海南人民


謝邀

答案很簡單,城市人口基數和熒幕數量。
一線城市的熒幕數量總額是超過其他省會及二三線城市的,加之大城市龐大的人口基數,在日常消費選擇上,就多出很多優勢,極多的熒幕數量和座位,極高密度的排片場次,讓諸多人都有機會在自己喜歡的時間段觀影,這樣以來票房自然就比其他城市高出不少。
所以GDP和觀眾是否喜歡看電影,沒有必然聯繫。

p.s:地方城市即便是能增加影廳數量,也無法增加城市人口,這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畢竟消費群體基數龐大才是根本。


不光與GDP有關,也和城市居民的電影消費傾向有關,明顯可以看出除了北京以外的北方城市居民電影消費傾向普遍偏低一些,當然電影消費傾向和城市經濟繁榮程度、電影設施水平又是互為關聯的。

由於影院觀影屬於大眾消費,票房收入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城市整體人口數量、經濟實力和平均消費能力,但票房收入在文化娛樂行業只是一部分,和整個GDP總量比更只是很小的一部分,票房收入的變動對GDP的影響是很小的。


側面反映一個城市的商業發展水平 消費力 產業結構等
前15都是商業發達的中心城市 其實和奢侈品 快消 連鎖餐飲等排名都呈正相關


應該說地鐵客流是反應真實人口的指標 票房是反應潛力人口的指標


一個城市的綜合實力,不是單看GDP的!

因為中國城市GDP統計太奇葩!
有的城市下轄二十多個區縣代管幾個縣級市 ,和另一個只有十個區的能比嗎?
一個城市轄區面積3萬平方公里和另一個轄區面積5000平方公里有什麼可比性?

單看電影票房前十一名,基本上是國人認可的老牌大城市!


推薦閱讀:

像《富春山居圖》和《封神傳奇》這樣的片子有望成為《大話西遊》這樣受到後來人認可的電影么?
三生三世影版票房故障是怎麼回事啊求科普?
電影票房分成中,院線和影院的區別?
今年的變形金剛4和X-MEN, 美國隊長2,超凡蜘蛛俠2相似,為什麼變4在國內票房有近20億而後三者只有5-7億呢? ?

TAG:統計 | 中國電影 | 中國城市 | 電影票房 | 國內生產總值GD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