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為何任命在孫吳集團混不下去的盧瑟王朗和華歆當三公?

賈詡好歹也追隨曹老大多年,鍾繇有安撫關中的大功。王朗和華歆這兩位孫策的手下敗將,孫權也沒怎麼重視他倆,為何卻被曹丕當成寶、加封三公?


【孫策擊豫章,先遣虞翻說歆。歆答曰:「歆久在江表,常欲北歸;孫會稽來,吾便去也。」翻還報策,策乃進軍。歆葛巾迎策,策謂歆曰:「府君年德名望,遠近所歸;策年幼稚,宜脩子弟之禮。」便向歆拜。】

【策遂親執子弟之禮,禮為上賓。是時四方賢士大夫避地江南者甚眾,皆出其下,人人望風。每策大會,坐上莫敢先發言,歆時起更衣,則論議讙嘩。歆能劇飲,至石餘不亂,眾人微察,常以其整衣冠為異,江南號之曰「華獨坐」。】

【孔融與朗書曰:「世路隔塞,情問斷絕,感懷增思。前見章表,知尋湯武罪己之跡,自投東裔同鯀之罰,覽省未周,涕隕潸然。主上寬仁,貴德宥過。曹公輔政,思賢並立。策書屢下,殷勤款至。知棹舟浮海,息駕廣陵,不意黃熊突出羽淵也。談笑有期,勉行自愛!」漢晉春秋曰:孫策之始得朗也,譴讓之。使張昭私問朗,朗誓不屈,策忿而不敢害也,留置曲阿。建安三年,太祖表徵朗,策遣之。】

是華歆、王朗混不下去?還是孫氏高攀不上華歆、王朗?

張昭這種淮泗二流名士,在孫吳,都能是中原知張昭而不知孫策。是不是真以為遊戲數據垃圾=這個歷史人物垃圾?

是時四方賢士大夫避地江南者甚眾,皆出其下,人人望風】、【孫策之始得朗也,譴讓之。使張昭私問朗,朗誓不屈,策忿而不敢害也,留置曲阿。

邊地人賈詡和海內名望華歆、王朗平起平坐?武人出身的孫權都不齒,何況士人。


王朗和華歆在三國演義中被醜化了,這兩位本就是一方諸候,但並非那種梟雄人物,而是海內知名的人物。

所以軍事上干不過孫策就垃圾了?還在孫吳混不下去?這兩位是朝廷正二八經的二千石大吏,不似孫策這種偽袁手下出身【策自領會稽太守】,無論是聲名、威望都不是孫策能比的,是這兩位瞧不上孫策,而且二孫還是很稀罕他們的,一直巴結,不合作都不敢殺,所以對這兩人並非不重視,而是相當重視。

華歆

時王芬與豪傑謀廢靈帝。語在武紀。【魏書稱芬有大名於天下。】芬陰呼歆、洪共定計,洪欲行,歆止之

魏略曰:揚州刺史劉繇死,其眾願奉歆為主。

太祖在官渡,表天子徵歆。孫權欲不遣

王芬謀立合肥侯也曾找過曹操,所以可以看出華歆很早前的重量級別。

劉繇死後其勢力甘願歸華歆都不願降孫策,最後還是太史慈去做的說客。

曹操想要華歆,孫權不願他走。

歆至,拜議郎,參司空軍事,入為尚書,轉侍中,代荀彧為尚書令

一上任就官職累進,還能取代荀文若的職位

至於王朗,師從太尉楊賜,後為陶謙治中,為了北歸,在海上輾轉積年。

以通經,拜郎中,除菑丘長。師太尉楊賜,賜薨,棄官行服。

太祖表徵之,朗自曲阿展轉江海,積年乃至。

至於三國演義中將王、華二人寫成了曹氏篡漢的狗腿,這著實有些冤枉華子魚了。

華嶠譜敘曰:文帝受禪,朝臣三公已下並受爵位;歆以形色忤時,徙為司徒,而不進爵。魏文帝久不懌

至於賈詡,別說為三公了,與二荀同傳都被裴松之嘲諷了一番,意思是賈詡和二荀並列不合適,而且荀攸和賈詡在德行上的表現,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臣松之以為列傳之體,以事類相從。張子房青雲之士,誠非陳平之倫。然漢之謀臣,良、平而已。若不共列,則餘無所附,故前史合之,蓋其宜也。魏氏如詡之儔,其比幸多,詡不編程、郭之篇,而與二荀並列;失其類矣。且攸、詡之為人,其猶夜光之與蒸燭乎!其照雖均,質則異焉。今荀、賈之評,共同一稱,尤失區別之宜也。

那麼賈詡和華歆在德行上比較,那更是差了十萬八千里。


美國為何要任命在德國混不下去的盧瑟愛因斯坦當海軍顧問?

胡佛好歹是前任總統,柯立芝有「柯立芝繁榮」的大功,他倆都不是顧問。愛因斯坦這個讓德國科學界嗤之以鼻的騙子,希特勒也沒怎麼重視他,為何被美國當成寶,聘為顧問?


華歆:你能做到三公,算我輸。
王朗:對不起,有名望就是可以為所欲為。


曹魏當時權力掌握在門下省,中書省,尚書省的手裡,三公基本上只是榮譽官了


因為資歷來說,比他們牛逼的人都死了或者病啦。

這幾個人都有真才實學的,也能勝任。江東用人講究的是用自己親戚和本地門閥。


推薦閱讀:

感覺三國里,孫權才是最沒有資格稱帝的,為什麼反而是曹魏在這方面被詬病得比較多?
如何看待五子良將與所謂五虎上將?
曹操是如何吸引荀彧,郭嘉等工於心計的聰明人為他效力的?為什麼蜀吳厲害的謀士沒有魏多?

TAG:三國 | 東吳三國 | 魏文帝曹丕 | 曹魏 | 孫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