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和園都有哪些風水堪輿的學問?

風水堪輿,建築風水


感謝邀請,下方多圖。關於頤和園風水堪輿的學問,步入園中的確是到處都是。好的園林講究風生水起,建築以及山水,亭台,樓閣等等雖然不動,而整體建築氣勢一定要活,而楊超的那兩幅道家周天內經圖的頤和園圖紙,也的確說明了這一點,好比中醫里的一氣周流。以下我再補充兩個有關頤和園風水的學問。

其一:壽海福山。

我們先來看一張頤和園的衛星圖,這個圖紙頤和園多入口也有,有機會去遊覽,大家可以領略一番古人的智慧。

我們從圖上看起,昆明湖確實酷似一隻壽桃,只見壽桃的「歪嘴」,偏向東南方向的長河閘口。壽桃的梗蒂,是頤和園西北角西宮門外的引水河道。最為稱奇的是,斜貫湖面的狹長的西堤,構成了桃體上的溝痕。而萬壽山下瀕臨昆明湖北岸的輪廓線,則恰似一隻蝙蝠,振翅欲飛。

昆明湖北岸的輪廓線,明顯地呈一個弓形,弓形探入湖面的部分,形成蝙蝠的頭部。弧頂正中凸出的排雲門遊船碼頭,像是蝙蝠的嘴。向左右伸展的長廊,恰似蝙蝠張開的雙翼。東段長廊探入水面的對鷗肪和西段長廊探入水面的漁藻軒,適成蝙蝠的兩隻前爪,而萬壽山及山後的後湖,則共同構成了蝙蝠的身軀。

湖中十七孔橋也很像一隻長長的龜頸,連同後面的小島,組成了一幅長頸壽龜圖。

這張照片最好倒著看,因為當時在設計這個圖形時,是考慮慈禧皇太后登臨萬壽山峰頂的佛香閣,方能一覽壽桃之輪廓。由於視線被其他建築物遮擋,她站在萬壽山上時,蝙蝠的設計也只能看到腦袋和兩隻爪子,而不能看到蝙蝠的整個形狀。當然,由於年代已久,歷經戰亂,改修,已經不太像了。

那麼「福山壽海長頸龜」究竟是種巧合還是有意建造?

我們先來看頤和園的建造背景。

  萬壽山,原名「瓮山」。昆明湖,原名「瓮山泊」,又名「西湖」。早在遼金元三代,這處有山有水的佳境,就已成為皇家園林。明代,曾在此處營建「好山園」。

乾隆十五年三月十三日(1750年4月19日),乾隆為迎接其生母崇慶皇太后於次年到來的60歲大壽,決定在好山園舊址挖湖堆山、大興土木,營建清漪園。將瓮山更名為「萬壽山」,在山前建造了為母祈福祝壽的「大報恩延壽寺」。又將瓮山泊更名為「昆明湖」,取漢武帝在長安開挖「昆明池」,以操練水軍、策劃攻略滇池之濱的昆明之典。

但不幸的是,清漪園等「三山五園」(圓明園、暢春園、萬壽山清漪園、玉泉山靜明園、香山靜宜園)在1860年10月18日,遭英法聯軍縱火焚毀。到了光緒十二年六月初十日(1886年7月1日),垂簾聽政的慈禧太后宣布,將於次年正月「撤簾」,由年將16歲的光緒皇帝親政。慈禧乘機提出,要重建清漪園,以作為自己「離退休養」的場所。

兩年後,光緒皇帝將重建中的清漪園命名為「頤和園」。他說,「朕自沖齡入承大統,仰蒙慈禧皇太后垂簾聽政十有餘年,萬幾餘暇,不克稍資頤養……」其清漪園舊名,改為頤和園。「頤和」一詞,即是供慈禧「頤養天和」之意。

看過小說《盜墓筆記》的都知道,清代皇家園林、陵寢的設計、建造都是由「樣式雷」家族完成的,歷史上也的確如此,頤和園工程浩大,關乎慈禧太后起居,建造任務自然也落到雷家,樣式雷家族之技藝傳至清代光緒年間,已到第七代雷廷昌,時光緒皇帝下旨: 要在園林中體現「福、祿、壽」三個字。雷家第七代雷廷昌巧用心思,完成了皇上交代的任務。他設計了一個人工湖,將這個人工湖挖成一個壽桃的形狀,在平地上看不出它的全貌,但從萬壽山望下去,呈現在眼前的就是一個大壽桃。而十七孔橋連著的湖中小島則設計成龜狀,十七孔橋就是龜頸,寓意長壽。至於「福」字,雷廷昌將萬壽山佛香閣兩側的建築設計成蝙蝠兩翼的形狀,整體看來成了一隻蝙蝠,蝠同「福」,寓意多福。
  雷氏家族至今流傳著頤和園營造的故事。據傳:在清代雷廷昌負責重修頤和園時。皇上要求在園子里體現「福、祿、壽」三個字,要設計出讓皇上滿意的效果圖可不是那麼簡單,他正在為設計形狀發愁時,一位老者突然造訪。 好客的雷家邀請老者住了一宿,當老者次日離開時,從兜里拿出一個壽桃,放在了桌子上。這時候,突然有隻蝙蝠恰好落在壽桃旁邊,在桌子周圍上下飛翔,這樣一個不經意的舉動,引起了雷廷昌的思考。雷廷昌一拍腦門,回屋鋪開圖紙,寫下「桃山水泊,仙蝠捧壽」八個字,就把昆明湖設計成了一個壽桃形狀,萬壽山設計成了一隻蝙蝠。

不過,雷氏家族的傳說,真假難辨。目前,樣式雷家族的底圖和燙樣,90%以上都收藏在國家圖書博物館,我等平民百姓,難以一覽真容,至於這些設計到底有沒有檔案和底圖記載,那只有等待國家級的研究披露了。

其實,巧妙的營造山水系、設置亭台樓閣,使之蘊涵某種吉祥寓意,是古代園林建設中常用的手法。例如恭王府花園「萃錦園」中,就建有平面呈蝙蝠狀的殿堂,稱為「福殿」。園中還有一座蝙蝠形的水池,稱之為「福河」。在圓明園遺址公園中,長春園西洋樓「方外觀」廢墟的前方,尚完整保留著兩座用石塊砌築的平面呈桃狀的水池。雖然能夠證明頤和園「福山壽海」的直接證據暫時還沒找到,但這正是古人在建築設計中的魅力所在。
其二:佛香閣化佛奇事。

想當年乾隆爺修清漪園的時候,這佛香閣本是仿照杭州六和塔,按照九級浮屠設計的,也就是九層。沒成想這塔修到八層時居然倒了。與此同時,北海的琉璃塔工地,也發生火災。乾乾隆認為這是上天示警,於是改變設計,變成了三層。可以說佛香閣打建造初,就是多災多難。

  現在頤和園佛香閣裡面的這個佛像,並不是乾隆年間的,也不是光緒年間的。故事特別離奇。佛香閣從建國1966年到1989年,一直沒有開放,裡面的佛像一直是空的,這是因為文革期間,大佛已經被毀。到了1989年的時候,因為當時是建國四十周年大慶,希望把佛香閣開放展現給人民群眾,當時佛香閣裡面如果沒有佛像的話,覺得很彆扭,但是時間比較緊,重新鑄一個佛像也不太可能。其次呢,重新鑄的佛像到底是恢復慈禧時期泥的呢,還是恢復乾隆時期銅的,也是個爭議。而且就算是恢復銅的,重新鑄也來不及。當時就有人提議,說能不能找一尊佛像,擱到佛香閣裡面,這樣的話,一減少成本,其次時間也來得及,同樣又恢復了佛香閣作為佛教建築的一個功能。這時剛好在北京鼓樓西邊彌陀寺內夾壁中,發現了明朝萬曆二年(1574年)的鑄銅千手觀音立像,而且佛像的體積、體量及規格,和歷史上佛香閣裡面的很相像,當時據說是用直升飛機連夜給運出來的,這個佛像運到了頤和園之後,並不完整,殘缺了一塊,在佛像的腦袋頂上少一個蓋子(化佛),看上去感覺很是彆扭。

正當所有人都一籌莫展的時候,突然有人提出,在20世紀70年代,有人在頤和園昆明湖中游泳的時候,撈起過半個佛頭,也是銅的。當時交到青龍橋革委會,經鑒定不是頤和園的東西,但由於是在昆明湖發現的,所以暫時就放在了頤和園的倉庫中,這一放就十幾年。大家覺得可以試試,這一試不要緊,不當不正,正好放在佛像上,嚴絲合縫,看樣子這兩個東西原本就是一體的。一個是從城中廟裡找來的佛像,一個是昆明湖中撈起的佛頭,為什麼會合到了一起呢?這個謎到今天也沒能解開。2005年佛香閣,排雲殿大修,化佛丟失,迄今未能破案,現在的化佛,是再一次後配的了。

至於明代千手觀音為何身藏夾壁且沒有頭頂化佛,昆明湖內化佛是否為原千手觀音的化佛,這些目前都不得而知。

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火焚圓明園,頤和園也未能幸免於難。從當年的老照片中我們看到,園中許多主體建築遭到破壞,不過令人驚訝的是,萬壽山東部的建築基本都毀了,可西部以寶雲閣為首的很多建築卻絲毫無損,甚至有些木製建築也是保存完好。這是為什麼呢?難道這冥冥中真有天神眷顧?

佛香閣牌匾,頂上很吉利的住了喜鵲。

以上圖片依次為:
1佛香閣牌匾,上面搭了喜鵲窩
2光緒年間的接引佛

3明國時期的接引佛

4文革初期的接引佛

5十年動亂被毀的接引佛
6現在
7現在

喜歡請點贊,請關注,感謝閱讀。



人算不如天算


推薦閱讀:

長期身在國外的人的後天風水如何判斷和定義?

TAG:頤和園 | 風水學 | 建築風水 | 風水堪輿學 | 住宅風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