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為什麼無法徹底壓倒黨內對手?

首先說明,這個問題不是「蔣介石為什麼會敗「。我並不是想討論蔣為何敗於毛,而是想討論他為何一直無法在國民黨內獲得無可挑戰的地位。

一直以來的疑惑,蔣介石為什麼永遠無法徹底壓倒黨內對手?舉例來說,公認在延安整風之後,黨內已無一人有威望能力意願挑戰毛的領袖地位。相對來說,蔣直到淮海戰役之後還要被迫下野。白崇禧曾經說過,我是你的部屬,但不代表我要永遠做你的部署。

那麼我的問題:蔣為何永遠無法「徹底」壓倒他的黨內對手?我先拋磚引玉,提出兩條可能,請牛人指點!
1.共與國的組織結構完全不同。作為共的一份子,對於黨是必須徹底服從的。相對國對於其黨員約束力極低,可見王奇生的書。那麼問題進一步:為何蔣不願意將國民黨改造為強有力的列寧式政黨?他的顧慮是什麼?
2.對於軍隊的控制。國民政府內實力派近乎于軍閥。如桂系等始終握有軍隊,對於蔣並不服從。
發布


國民黨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擴張太快。

國民黨一開始制度還不太健全的時候,就容納了大量的軍閥部隊。這使得國民黨內部山頭林立,沒辦法建立統一的管理和調度。

蔣介石想不想建立一個列寧式的政黨?他做夢都想。蔣介石的一些部下甚至連法西斯的思路都嘗試過。結果失敗了。

國民黨最根本的問題莫過於軍隊的體制問題。這個問題我在這個回答中寫得比較詳細(國共戰爭中,國軍戰敗的根源是什麼?)

國軍的舊式軍隊體制,導致了一個軍官的收入與其控制的軍隊數量有直接關係。這些軍閥投奔國民黨,當然是來牟利的。如果國民黨要削了他的軍權,那麼他幾乎必然掉頭就走。

所以國民黨要是不想打內戰(就如同中原大戰那樣),那就只能容忍內部的鬆散局面,蔣介石自己一支力量,也難以壓服其他所有派系。

那麼反過來看中共是怎麼做的。中共三灣改編實現了黨指揮槍。實際上,這就是把一隻舊式軍隊改編為現代軍隊的過程。

自此以後,中共收編軍隊時,必然要派出政委,然後要教育士兵不再效忠指揮官而要效忠中央。中共收編的土匪部隊,就有因為無法忍受這種改編而反叛的,甚至殺死政委。而抗戰中曾有一個收編的土匪頭子叛逃到日本人那邊,走的時候別說帶走自己的部隊,連警衛員都帶不走。如果不是警衛員是他老部下,可能這人就直接被綁上政委那裡去了。

也就是說,國民黨為了名義上統一全國,而把軍閥都放了進來。共產黨吃過了苦頭,嚴格執行了改編,因此避免了舊式軍隊體制帶來的問題。無論是中共哪只部隊,一個軍官帶著警衛員,帶著中央的命令,就能跑過去把指揮官解職,然後控制軍隊。這種現代軍隊構架使得在中共的內部鬥爭中,軍隊一直是一個次要的問題,誰控制了中央,誰就能控制軍隊。因此中共也就更能夠形成一個嚴密的組織體系。

整風運動確實讓中共組織更加嚴密、統一,但是整風運動能夠存在的根基也在於共軍的現代軍隊構架。否則整到一個軍官頭上,他帶著部隊反叛了,那還怎麼整得下去?

反觀國民黨,軍隊的控制都是散亂的,中央的決議在地方就完全缺乏強制力,自然難以貫徹。蔣介石要壓倒政敵,靠中共式的政治鬥爭是遠遠不夠的,他必須能控制或打垮對方的軍隊。這種難度和中共內部鬥爭的難度完全不是一個數量級的。這就好比中共要貫徹主張,就要先讓林彪帶著四野把劉鄧大軍打翻。如果中共的組織鬆散到了那個份上,恐怕也贏不了內戰了。

到了台灣以後,其他軍閥的部隊都打沒了,就剩蔣介石的嫡系了,自然蔣介石能夠政令通暢。

——————————————————————————————

另一方面,也是共產黨經歷了嚴重的淘汰。

412以及之後的剿共,把大批不堅定的共黨分子統統淘汰了。一大批人脫黨,大量部隊完蛋了。

一個組織在強大的外部壓力下總是只有一個演變方向,那就是走向嚴密的組織和集權控制。這是一個組織為了生存而做的應激性改變。

(說個題外話,美國這種體制,恐怕也就只有美國這種缺乏外部壓力的地理條件才能養育出來)

因此,國民黨的剿共,實際上就是不斷替共產黨削掉旁枝,形成一個緊密結合的中央。比方說,如果不是國民黨的圍剿,張國燾在黨內地位也不會低,兩邊爭鬥也不會少。

國民黨方面這種壓力就很小,後來只有日本全面侵華讓國民黨變得比原來團結了一些,但是還是遠遠比不上中共的水平。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需要從頭說起。

一個組織,如果能做到讓千萬人的運作如臂使手,必須做到理念統一。理念是什麼不要緊,任何理念都行,但只能有且僅有一個理念。一旦理念不統一,組織分裂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古往今來,對組織來說,第一重要的事情是清理異端。如果想破壞一個組織,最容易的事情,就是分裂它的理念--甚至,你只要提出一點對理念的懷疑,種下了種子,它自己就會發芽。古往今來的統治者和統治階層都深深知道這一點,比如說,基督教對待異端是死刑火刑。

如果想純化組織,那麼,就必須做到:理念深入組織成員;任何人的收益只能從這個組織獲得;這個組織建立一個收益金字塔。

國民黨的理念是三民主義,在這個理念下,形式上統一了中國。但並沒有建立跟理念相配合的組織架構。各大軍閥接受三民主義。但內部各幫派有各自利益訴求。

純化組織有兩種方式:
1. 拆散其他組織,拆散成一團散沙,然後吸收散沙,洗腦。這個國民黨干過,如反省院啊什麼的。

2. 外部環境極其惡劣,在嚴酷的競爭下,差的組織逐漸被幹掉,於是剩下純化最好的組織。這就是tg的歷程,歷經動蕩,到了延安整風,確立有史以來最純化的組織。國民黨敗退台灣之後,蔣介石在這塊也做的很成功,大量的舊勢力被清除,很多人被送到美國養老,不得參與政府。

一個純化的組織,必須做到:
1. 負責理念培訓的人不得參與人事權和軍權;
2. 負責軍權的人不得參與組織日常運作,尤其不得參與理念培訓;
3. 人事權只能組織的人事部門決定
也就是說沒人能單幹,必須依賴其他人,這就保證他們的利益只能從組織中獲得。

假如有一個人曾經走過所有的部門,理念培訓+軍事主官+人事權,那他就是下一代的core,如果不是,他必然會試圖分裂組織,就這麼簡單。

這就是必然規律,也就說,只要這個條件達成,就必然是這個結果。不管你有多少理想多少願望或者多少愛,事情不以你的想法轉移,只以條件是否達成而轉移。大道無情啊!

蔣幾乎做的是最成功的,黃埔軍校負責培訓理念,後期是中央軍校,陸軍大學。從戰鬥力來說,黃浦系始終是最強的,當然,蔣本人跟其他軍閥開戰,是能收買就收買,我認為這是他的高明之處。對其他政治對手,以各種方式不斷削弱,打散,洗腦,吃掉。在宣傳上,搞「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領袖」,也很對,從《一寸河山一寸血》里看,台灣老兵對蔣的信仰仍然是極強烈的。西安事變發生後,聞一多公開演講大罵張楊,認為張楊此舉會破壞國家統一,又讓中國進入散沙割據狀態,這是最危險的。

蔣固然高明,但也有很多漏洞,只是他的對手都不及他,且當時面臨諸多內憂外患,通盤考慮國際國內形勢,做不到完美。在這種情況下,他無法徹底將閻錫山,白崇禧,李宗仁都一一吃掉,但他畢竟也吃掉了很多對手,如張學良,馮玉祥,假如沒有日本入侵,沒有二戰大背景,假以時日,蔣肯定會統一全國,甚至可以斷言,如果蔣沒統一,蔣的繼任者也必然能統一中國,有理念的組織比其他幾個軍閥的繼任者要強得多,此消彼長,肯定會吃掉他們。

各地軍閥,都是自成體系,張作霖父子經營東三省,是一體化方式來的,樣樣有。李宗仁白崇禧經營廣西,也是如此。閻錫山在山西,也是如此。所以拆起來分外艱難,他們都有資格跟蔣對拼一下。

蔣的最大不幸在於遇到了毛,沒話講,毛對他幾乎是全屬性壓制,無法翻盤。

上述原則用到公司組織上也一樣的。


還有兩個重要原因大家沒提到:1,中共上面還有個權威,就是蘇共;2,中共內部的權威來自兩方面:理論和武裝。

首先,蘇共是中共的直接領導。蘇共只要承認毛是中共老大,黨內其他山頭就得服。例如長征時,張國燾的四方面軍和黨中央路線分裂,另立中央,後來到延安,蘇共電報傳來承認毛的中央,張國燾只好認慫。延安整風,是趁著蘇德戰爭,共產國際解散,米夫之前也被大清洗槍斃,王明徹底沒了靠山的時機。而且傳言王稼祥帶來了蘇共中央的口信,放棄王明,承認毛是中共實際領導人。

反觀國民黨,各路大佬帶槍投靠,蔣介石只是名義領袖,其實誰也不服誰,老蔣只能逐個削弱各路諸侯,這花的時間就長多了。

第二,共產黨是理論在先,實踐在後的政黨。比起武裝實力,共產主義理論的「道統」更加重要。因此,六屆四中全會上,王明可以挾蘇共權威和理論權威,沒有一兵一卒就當上中共領袖。

這在國民黨內是不可能的,三民主義沒有道統地位,各路軍閥誰理這一套?有槍就是草頭王,所以內部不可能通過路線鬥爭,理論辯論的方法擺平,只能靠武力消滅。


首先贊同樓主的兩個觀點。
我個人再補充一些:
1.黨內成分複雜斗陣嚴重,無法有效統一政令上行下效:
這個問題還要從國民黨的歷史來看,國民黨的前身是孫中山的同盟會革命黨,同盟會本身內部成員魚龍混雜,三教九流。革命黨陣營更是如此。開始統一在對抗清廷反封建的旗幟下尚可以同仇敵愾,後來革命勝利,就開始各立山頭了,陶成章遇刺就是革命黨內部黨派鬥爭的鮮明寫照。而後孫中山宋教仁改組建立國民黨,為了與北洋對抗,在南方發起的護法運動,依靠的都是原是革命黨人的唐繼堯陳炯明等人,後來反目,暫且不提政見相左的原因,由此也可見孫中山在黨內也無法一言九鼎。革命黨也好國民黨也罷,都不是鐵板一塊。更不要提後來聯俄聯共滲入黨外勢力。而除了蔣介石自己的嫡系中央軍黃埔系,他又有什麼靠得住的軍事力量可用(當然黃埔系已經很強了。若非日本起事,我覺得蔣介石還是非常非常有可能統一中國的)。而後來,國共北伐,中原大戰,張學良東北易幟,名義上國民政府一統中華。但是看看國名黨是怎麼統一的你就會發現,為了達到地方臣服的目的還是政策原因,蔣介石對於三番五次反抗的地方軍閥沒有趕盡殺絕,除了黃埔系的將領外,有幾個沒反過蔣而後又表示歸順,而後來還都加入了國民黨,我們可不可以把這個看做入黨動機不純。這時候國民黨內的成分有多複雜?先不說這些政治投機分子,蔣介石接了孫中山的班,他有孫中山的威望高嗎?汪精衛就是一個例子,當年汪刺殺攝政王載灃,參加革命時間早。論資歷,蔣不如汪,汪何以服蔣?

2.時局所限有心無力:
那個時候的形勢不容許蔣介石在短時間內誅鋤異己絕對控制國民黨,他只有等,只有慢慢來。長征時借口紅軍入黔派薛岳率中央軍入黔王倒王罷了擁兵自重的王家烈,抗戰借軍事法庭殺了丟城逃跑的韓復渠都是蔣為了控制國民黨,真正統一地方的手段,換個角度也可以看做他還無法壓倒他的競爭對手,但他仍然在等待時機。在大陸時,各地軍閥閻錫山李宗仁等擁兵自重割據一方,黨內發對者此起彼伏,共軍野火燒不盡,日本蘇聯虎視眈眈,蔣介石沒有在轉瞬間一統江山的實力。日本侵佔東三省,窺視華北,蔣介石好不容易把紅軍趕到陝北,先不提他的攘外必先安內是否是正確的,但他不曾想他的拜把兄弟在關鍵時刻居然直接兵諫,苦心經營毀於一旦,何應欽還想取而代之,各地軍閥蠢蠢欲動,幾乎是天下大亂。那時候他能重新控制局面已經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了。反觀,後來國府遷台,閻錫山白崇禧等人沒了兵沒了地,還不只有乖乖束手就擒。


而「為何蔣不願意將國民黨改造為強有力的列寧式政黨?他的顧慮是什麼?」

上文已是回答,不是他不想,是他不能,他那個時候做不到,國民黨敗退台灣後到蔣經國開放黨禁,國民黨何嘗不是一個強有力的政黨。只是是不是列寧式這就是意識形態的問題了,正如歷史書上所說,「蔣是代表大地主大官僚利益」。先不提這句話對不對,但階級不同利益不同是事實,不同的黨派之爭自然不是黨派這麼簡單,他們的對立往往是背後利益集團的利益衝突。而一個馬克思主義,一個三民主義,根本上不同的政見施政綱領當然體制也絕對不會一樣,無可厚非。蘇聯十月革命的情況和當時的中國是兩碼事,就是中共也不能算做一個強有力的列寧式政黨,他們是強有力的中國共產黨,

而樓主所提到的國民黨對黨員的約束極低我不贊同,不能說約束力低,只能是國民黨成分太複雜,缺乏一個強有力的中央,導致地方各自為政,繼而滋生腐敗,原因就是國民黨的歷史問題加上局勢所限,不是某個人能夠輕易改變得了的事情,而國府的失敗似乎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歷史大勢使然,得人心者得天下,共產黨強大的宣傳,權利高度集中的政治體制,中國小農經濟的土壤,混亂的時局,還有釜底抽薪的土改政策,那些在抗戰後各自妄想保存實力的老軍閥新軍閥們怎麼能不被一隻聽指揮的軍隊各個擊破。但同樣的看看蘇聯的政治鬥爭,看看文革,看看才死沒多久的朝鮮張成澤,權利的集中永遠是把雙刃劍。恰恰這些事情都是發生在一種體制下的,這種權利高度集中不見得是一件好事。


原因一,裙帶關係嚴重。二,軍閥出身多。三,都有私心,蔣也有。四,蔣確實沒本事。

把國民黨打造成共產黨行嗎?不行。共產黨本身儘管要求服從黨的領導,但是不等於服從個人領導。所以共產黨的領導人也經常被逼下台,毛就被逼下台多次。最後不是山窮水盡,毛也不能上台。毛的絕對權威硬是靠真本事打出來的,不是獨裁獨出來的。而且毛的絕對權威僅僅存在十來年,建國後又不服了。不得不承認你毛澤東打仗有一套,但是你搞經濟也行?就這樣。


說幾個未必是決定因素,但是還是有影響的:

1、 領袖的個人魅力

蔣介石後來還是很潔身自好、注重個人修養的,但是他缺乏一種大開大合的氣魄。

據美國人回憶,蔣介石開會,下屬都板坐一絲不苟大氣都不敢出。 有次因為部下從褲子口袋裡掏出演講稿,蔣介石當著幾千人訓斥,說應該放在上衣口袋裡。 蔣介石選拔下屬,儀錶是最看重的部分。看看他的對手,毛和美國記者談話,同時還在褲襠里捉虱子。

我看過台灣編的《先總統蔣公言論集》,裡面蔣介石給部下講打仗怎麼打,要先派偵察兵之類的細節極多。 這TM難道是一國之君該乾的事? 哥知道你在日本士官學校------之預備役學校學習,也曾服役於日本炮兵--------餵過拉炮車的馬。

東漢開國功臣馬援對比過劉邦和劉秀,認為劉秀不如劉邦,劉秀這人心胸開闊、聰明博學 , 但是工作太勤奮了,幹了太多細節的活, 劉邦則是「無可無不可」。

蔣的這個毛病估計和留學日本也有關係, 因為日本人就是很注重細節。

2、 蔣介石基層經驗不足,得天下過早

從孫中山、黃埔軍校到宋美齡,蔣介石走的都是上層路線,並沒有在底層經營的機會,可以說,他是不了解中國的廣大底層民眾的,也不了解社會的運作機制。

最理想的情況是從割據軍閥做起,穩紮穩打,不斷打怪升級, 這樣對自己和整個創業團隊都是很好的磨練。

從他本身來說,也不重視底層民眾, 印象中也沒什麼深入民眾展示平易近人親民一面的事情,保持著一種神秘和威嚴的感覺。作為對比,蔣經國就做的很好。


說白了,是因為「威望」、「胸懷」、「能力」這三個東西,老蔣都不到位。
----
威望:蔣是保定軍校(被開除)的學生。在保定軍校的畢業生里,蔣只能算是個學渣。而軍政兩界,保定系的人數眾多,除了被他納入嫡系的少數之外,真正服膺他的人並不多。
而各省割據的軍閥集團,幾乎都是由保定系和各地的速成系組成,很多人的軍銜還是北洋授予的「XX將軍」,怎麼可能看得起這個學渣...靠著跟陳其美關係好而上位的人。
你說要統一,要吃掉我的地盤和軍隊,我就拱手相讓啦?老子們擁護共和的時候你還在給陳其美提鞋呢。
----
胸懷:蔣介石的氣量極度狹隘。舉幾個例子說:
孫中山把蔣介石和張群派到四川去,讓熊克武給安排個工作。熊見了蔣,覺得這人人品不行,就給安排了個比較低的職位,不太待見他。後來,孫中山死了,蔣把熊克武騙到廣州,逮捕。若不是唐繼堯相救,熊就被槍斃了。此後將熊囚於虎門。
再比如,在四川問題上蔣就經常小動作不斷。
劉湘統一川政,在全國首開先河,這是中央政府也沒做到的事情。劉主席對南京政府也算是沒有二心,西安事變後何應欽派他弟弟來遊說(蔣回去之後,將何應欽弟弟扔黃浦江弄死了),劉湘也沒動心,反而通電支持和平解決,痛陳利害,讓張楊不要殺蔣。
可是老蔣對四川垂涎欲滴,隔三岔五收買策反劉湘的軍隊、又想派8個師入川、中統軍統特務機關入川、搞峨訓團拉攏...鄧漢祥曾帶著策反的證據去找老蔣,當面打臉。這就把劉湘生生逼到跟延安建立關係了。即便在國難當頭時,小把戲也沒停止。川軍出川的軍費突然一分不給,是川軍主要將領捐錢出來的;軍艦和輪船隻運輸在川的中央軍,劉湘只好求盧作孚借用商船將軍隊運到武漢;劉湘抱病出川抗戰,老蔣還將集團軍總司令職務給他削掉了,把劉湘氣死在漢口。
----
能力:要麼你就像太祖,把不服的都搞死;要麼你就民主,別出爾反爾,將大家團結到你周圍為國效力。可是蔣一樣也不行還貪心,要獨裁的里子又綳民主的面子,能力不足又處處插手,這個大家都曉得,不多打字了。大佬們都看在眼裡呢,只要有機會就想把他搞下去,比如李宗仁就是跟他對干到底的。


對於「為何蔣不願意將國民黨改造為強有力的列寧式政黨?他的顧慮是什麼?」這個問題。

其實很好解釋。把國民黨改造成列寧式政黨,憑什麼他就能做列寧?
========================================================
1、根基淺薄,私心太重
孫中山25年過世時,黨內前三位是 胡、汪、廖,軍權第一人是許,而這四個人都是廣東人。

25、26年蔣靠各種合縱連橫上台,掌握軍政大權之後北伐擴張成功。很快地,革命聖地廣州,就成了「地方軍閥」的地盤了。

蔣27年底第一次下野,期間訪日本朝野,娶宋美齡,四個月後借汪桂之爭,通過黨內和解才重新出山掌權。

蔣在政治上短時間內經歷起起落落,以他個人政治理想與野心來講,怎麼可能還有建立「列寧式政黨「的想法。

自然是要利用政權,強化自己的軍權,把自己變成最大的軍頭。反過來再用軍權保衛政權。
==================================================
簡單來說,蔣的政治架構是以自己為核心,而不是以三民主義為核心。而他在黨內根基淺薄,軍事上與國民黨諸多元老級軍事將領離心離德,真的建立起「列寧式政黨」,個人地位就難以保證了。

================================================
2、軍事無能、手段低劣
黨指揮槍的路子,被蔣自己堵死了,那武力統一呢?

31年7月,蔣介石做《告全國同胞一致安內攘外書》

而與c匪作殊死戰之際,忽於軍中接讀朝鮮華僑慘案,與石友三叛變,暨粵桂諸逆進犯湘贛之報
…………
故不先消滅c匪,恢復民族之元氣,則不能禦侮;不先削平粵逆,完成國家之統一,則不能攘外

把」桂粵諸逆「全都整編,從道理上講,這話是不錯。

然而他具體做成了什麼呢?到西安事變之前,徹底收編的國民黨旁系部隊主要就兩個:粵系分支十九路軍貴州王家烈

32年淞滬抗日,十九路軍最早參戰保衛上海,且一直是主力,犧牲慘重,之後不加補充就送到剿g戰場上做炮灰。自立後被中央軍圍剿收編。

王家烈,西南各路軍閥圍剿長征部隊最積極者,別人都是趕出省就好,就他拿出主力硬拼,tg嚇得都在遵義開會換領導班子了。部隊損失慘重之後,部隊就被收編了。

搞了4、5年,就收編了兩個諸侯,還全是最願意為黨國拚命的。這手段,實在低劣。這速度,大概沒有外敵49年能統一全國就不錯了。
======================================================
ps:關於貴州王家烈,被整編前蔣親赴貴陽督戰剿g。據說是張學良親自把王家烈騙上的飛機,才通知他被奪權了,呵呵。一年後蔣親赴西安督戰剿g。。。。。。


毛澤東徹底壓倒黨內其他對手的道路也是充滿艱辛的,而且他的主要對手是共產國際指派的同志,這些來自莫斯科大學的同志,差不都都沒有屬於自己的武裝力量,沒有實際的軍事經驗,博古把毛澤東搞到一邊,指揮了第五次反圍剿,暴露了智商,被毛和他的戰友們就搞掉了。
與此相比,蔣介石為了縮短統一進程,把舊軍閥改編,結果國民黨成了一個新軍閥俱樂部,大家都有槍,你說誰聽誰的?蔣介石也想要搞軍隊國家化,從軍閥手裡收槍,各軍閥說,好的,不過請先從委員長的軍隊搞起!委員長說,那算了……


1、蔣介石的軍隊實力不強。槍杆子里出政權,是亘古不變的真理。國民黨在成立之初山頭林立,更多的是依靠軍閥武裝,自己並沒有多少軍隊。混入國民黨裡面的什麼人都有,派系鬥爭非常激烈。蔣介石好不容易以他黃埔校長的身份拚命拉攏速成班的學生,擁有了自己的嫡系隊伍,但對其他派系的軍閥並沒有形成絕對優勢。等到他好不容易砸鍋賣鐵湊齊幾個德械師後,日本侵華戰爭開始了,他的王牌部隊在淞滬會戰中都賠了進去。
2、國民黨指揮槍的能力很弱。國民黨的軍隊舊式私人武裝的色彩比較濃厚,當兵的誰給發餉就聽誰的,黨對軍隊的控制力一直不強。對比之下,共產黨就高明得多。共產黨軍隊的一大發明就是「政委」制度,依靠思想行政權與軍事決策權的分離,分散了軍事主官的權力,通過政治教育保證了士兵對黨的忠誠,部隊不容易蛻變成為軍官的私人武裝;毛澤東更是進一步將蘇聯軍隊的傳統發揚光大,將支部建在連上,進一步加強了黨對軍隊的掌控力。
3、國民黨的基層黨組織鬆散。「412」政變之後,共產黨人遭受了大量的損失,但國民黨員被殺的更多,基層組織被破壞得更嚴重,在很多地方國民黨的基層黨組織被清除乾淨,直到解放戰爭時期還沒完全恢復。所以,國民黨的組織能力很弱。相比之下,共產黨始終注重發動群眾,基幹力量一直很強大,建立根據地的效率相當高。
4、國民黨高層意識形態混亂。國民黨在黨的理論上一直沒有什麼大的進展,「三民主義」沒有發展出什麼乾貨。官員們口口聲聲要實現總理遺願,但心裡誰都不信。反觀中共在思想政治方面就出彩得多。「留蘇派」和「井岡山」派理論功底都很深厚,個個都是大師級的人物,兩派之間的論戰十分精彩。當時在延安,王明、張聞天的講座場場爆滿,掌聲經久不息。毛澤東雖然沒喝過洋墨水,但是在琢磨共產主義方面也很有一套,有自己獨到的、系統的見解,同樣不落下風。共產黨將思想改造與軍事鬥爭看得同等重要,運動式的整風一茬接一茬,這就極大地統一了黨內認識,提高了政權的執行力。
5、爭取不到其他社會階層的支持。沒有紮實的理論負責統一思想,沒有嚴密的組織負責具體執行,內部貪污腐敗橫行,對外軟弱退讓,所以蔣介石一直得不到社會各階層的廣泛支持。比如江浙滬一帶的資產階級,在蔣介石入駐上海之初對其抱以極大希望,希望蔣能夠改變北洋軍閥肆意勒索的風氣,但蔣之後的表現讓他們大失所望。知識分子、學生對蔣放棄東三省非常失望,農民對土地兼并的現象沒有得到改變而對蔣徹底絕望。共產黨呢,不斷發展和充實自己的思想體系,又是土改,又是「減租減息」,又是「統一戰線」,搞得是有聲有色,獲得了各個階層的廣泛支持和同情。


4.12清黨就是蔣介石統一國民黨的第一步努力……結果大家看到了……殺敵3000,自損80000……我認為蔣和他的老師孫中山犯了同一個錯誤,就是總想依靠外力幹掉自己的敵人,或者通過損耗耗掉自己的政敵,而不是想辦法強大自己。


之前看了一個文章,大意是毛讀史,蔣讀經。看看蔣自己的日記和平時的行事風格,感覺還是比較相近,從這個角度可以簡單在分析一下。
讀經多為修身,蔣的目標是成為王陽明、曾國藩那樣的聖人,但是這些人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都是臣子,非常知名的臣子,能幹活、肯幹活、還不考慮自己的利益,這些都是臣道而不是君道。看蔣這些行事風格,總體來說還是想以臣道行君事,既想當個歷史上的聖人,又想當事實上的領袖。

臣道是幹活,君道是管人,看蔣一輩子,極其勤勉,但是所有精力都放在做事上面,對比毛,一輩子精力一半在做大事(別人做不了的),一半在管人。

在後期,蔣還是一個運動員(要和手下的人做一樣的事情),但是毛早已變成一個裁判員(下面人能做的他不會動手,只負責賞罰),在領導水平上是天差地別。

國共成敗原因有很多,這裡也就提出一個新的視角,拋磚引玉。


中正先生因為私心太重一直不能服眾。介石哥、可以是兄長、可以是玩伴!卻不是一個優秀的大哥大


國民黨軍隊很大一部分對黨國不是完全忠臣的,就像國企,有大量的臨時工,合同工,一旦另外有企業給高薪,他們就跳槽了。


其實很簡單,老蔣自己得位不正,先靠裙帶關係,後靠4.12反革命政變以軍權犯黨權,徹底破壞了國民黨的政治規矩。老蔣自己就是劣幣驅逐良幣的產物,上樑不正下樑歪,從此國民黨組織弱化就必然了。
同樣老蔣得位不正,根基不穩,就只有對山頭不斷妥協,國民黨就越來越散。


好吧,不提XX


凱申公就是一縣委書記的命,你讓他削藩,套一句宜修的話:臣妾做不到啊!


  • 武力優勢相對其它幾個山頭不大
  • 國民黨組織紀律性差,對領袖的服從弱。這一點其實非常重要,無條件的服從性非常利於搞清洗,從蘇共和中共的歷史就可以看出。
  • 權術手腕和太祖比差了太遠了

簡單的講民國從一開始就是個軍閥聯合體,蔣的也是江浙財團支持的新軍閥。


1.共與國的組織結構完全不同。作為共的一份子,對於黨是必須徹底服從的。相對國對於其黨員約束力極低,可見王奇生的書。那麼問題進一步:為何蔣不願意將國民黨改造為強有力的列寧式政黨?他的顧慮是什麼?

入炮黨時是要向宣誓效忠黨魁的。不是不願意是無法改造。


目標決定策略與組織,國民黨的目標不是克服大蕭條不是復仇世界大戰的失敗,不是消滅地主階級資產階級實現共產主義,僅僅是三個看似宏大但是也說不上要廢多大勁的主義,自然也就不需要有一個激進的革命的組織。


推薦閱讀:

項羽是如何走到垓下的??
如何評價司馬遷的《史記》?

TAG:中國歷史 | 歷史 | 中國近代史 | 蔣中正介石 | 中國國民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