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辛是暴君還是偉大的失敗者?


感謝題主用了帝辛這麼正式的名字來描述帝辛,我們暫且不討論他是否是偉大的失敗者,但他一定不是暴君。長久以來,他都是被污名化的亡國之君。接下來,我用《史記》中的一些材料來討論一下他被污名化的過程。

首先,筆者認為子辛是被污名化了的,名與實是不相符合的。那麼真實的子辛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呢?

在關乎天下的大德方面,他作為君王具備以下條件:

1.文武雙全。「帝紂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知足以距諫,言足以飾非;[1]」。

2.自信。「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聲,以為皆出己之下。[2]」

3.有嚴厲的法律措施。「於是紂乃重刑辟,有炮格之法。[3]」

4.任用諸侯,拉攏周邊勢力而不妥協。「以西伯昌、九侯、鄂侯為三公。九侯有好女,入之紂。九侯女不喜淫,紂怒,殺之,而醢九侯。鄂侯爭之彊,辨之疾,並脯鄂侯。西伯昌聞之,竊嘆。崇侯虎知之,以告紂,紂囚西伯羑里。[4]」商王帝辛任用周邊較強的部落首領為三公,可以很好的起到控制和拉攏他們的作用。但是,他並不因為他們的權利而妥協,而是通過殺掉女人和連坐的暴力手段又加以威懾。

5.有分寸,懂得政治的張力。「西伯之臣閎夭之徒,求美女奇物善馬以獻紂,紂乃赦西伯。[5]」帝辛也並不是一味的施暴,而懂得妥協。子辛哪裡是愛惜西伯昌的美女寶貨,而是有心將其釋放,只是需要一個合適的理由。

在關乎個人的小的品行方面,他確實也有些不足。1.愛酒2.愛美人3.愛寶物4.愛享樂。

「好酒淫樂,嬖於婦人。愛妲己,妲己之言是從。於是使師涓作新淫聲,北里之舞,靡靡之樂。厚賦稅以實鹿台之錢,而盈鉅橋之粟。益收狗馬奇物,充仞宮室。益廣沙丘苑台,多取野獸蜚鳥置其中。慢於鬼神。大聚樂戲於沙丘,以酒為池,縣肉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閑,為長夜之飲。[6]」

但是,這些小的缺點對於奴隸制度時期的帝王並不過分,我們不能用現代的道德去要求他。這些行為反而說明子辛是一個精力充沛、充滿激情的人。以上的分析足以證明,帝辛他不夠好,但是作為一個君主他是合格的。而且他不僅是合格的,還是具有開疆拓土非凡實力的能君。

如果要說他人格上有什麼大的缺點,那就是他的優點自信,由自信而帶來的自負,以至於他難以虛心接受意見。殷商三仁的故事便是例證。「紂愈淫亂不止。微子數諫不聽,乃與大師、少師謀,遂去。比干曰:『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爭。』乃強諫紂。紂怒曰:『吾聞聖人心有七竅。』剖比干,觀其心。箕子懼,乃詳狂為奴,紂又囚之。殷之大師、少師乃持其祭樂器奔周。[7]」商部落內部的離心才是導致商亡的最大原因。商王朝是亡於貴族的離心而非商紂所謂的殘暴。


從商朝末年到春秋時期的末期的近六百年間,商王帝辛的名聲就日益下降。到春秋末期就已經達到了天下至惡的程度。

子貢曰:「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 [8]從子貢的話中我們可以知道:在子貢所處的時代(春秋末年)紂的名聲已經十分惡劣了,達到了天下中所有的壞事都會算在帝辛的頭上的程度。由此看來,商王帝辛的污名化程度很深,並且在春秋末年達到了高峰。

通過對《史記》及一些相關材料的分析,筆者認為商王帝辛的污名化一共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商末流言階段。在這個時期商王朝大致經歷小邦周的蓄意侵商和三仁的離心。在這個階段主要是針對子辛的品行的一些細小的言論。

(1)西伯的竊嘆。「鄂侯爭之彊,辨之疾,並脯鄂侯。西伯昌聞之,竊嘆。」[9]

(2)祖伊的評價。「祖伊反,曰:『紂不可諫矣。』」[10]

(3)箕子的無奈。「紂為淫泆,箕子諫,不聽。人或曰:『可以去矣。』箕子曰:『為人臣諫不聽而去,是彰君之惡而自說於民,吾不忍為也。』」[11]

(4)武王的言論。「於是武王遍告諸侯曰:『殷有重罪,不可以不畢伐。』」;「今殷王紂乃用其婦人之言,自絕於天,毀壞其三正,離逷其王父母弟,乃斷棄其先祖之樂,乃為淫聲,用變亂正聲,怡說婦人。故今予發維共行天罰。[12]」

以上可以看出在這個階段,對於帝辛的指責還是比較輕的,只有「武王伐商」的言論相對嚴苛。以此為標誌,對商王帝辛的污名進入到第二階段。

第二、周初蓄意污名階段。為了達到討伐帝辛和鞏固新生政權的目的,周初對帝辛做了蓄意污名的工作。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對帝辛的惡謚。賤仁多累曰紂[13],通過惡謚就形成了周幾千年來對於商王帝辛的持續打擊。

(2)對帝辛的一味否定。「王曰:『定天保,依天室,悉求夫惡,貶從殷王受。』[14]」像對待子辛一樣對待惡人,這本身就是對商王子辛的侮辱和貶損。

第三、後世謠言階段。在商代滅亡一兩百年之後,前期的商代遺民已經去世,就只剩下後世的謠言流傳了。義不食周黍的伯夷叔齊認為武王伐商的行為是:「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謂孝乎?以臣弒君,可謂仁乎?[15]」在商末周初他們作為外族人尚且為紂說說話、殉殉身,但是到了春秋末期的宋元王(子姓,與帝辛同族)卻急於與子辛劃清關係。

「元王慨然而嘆曰:「夫逆人之使,絕人之謀,是不暴乎?取人之有,以自為寶,是不彊乎?寡人聞之,暴得者必暴亡,彊取者必後無功。桀紂暴彊,身死國亡。今我聽子,是無仁義之名而有暴彊之道。江河為湯武,我為桀紂。未見其利,恐離其咎。」[16]

除此之外,在這個時期紂的罪行已經系統化了,以下是宋元王的總結:「紂有諛臣,名為左彊。誇而目巧,教為象郎。將至於天,又有玉床。犀玉之器,象箸而羹。聖人剖其心,壯士斬其胻。箕子恐死,被髮佯狂。殺周太子歷,囚文王昌。[17]」

以上便是我對商王帝辛污名化問題的全部見解。


註解:

[1]- [7] 選自司馬遷《史記·殷本紀》 中華書局出版社

[8] 選自楊伯峻《論語譯註》,中華書局出版社,P201

[9][10] 選自司馬遷《史記·殷本紀》 中華書局出版社

[11] 選自司馬遷《史記·宋微子世家》 中華書局出版社

[12] 選自司馬遷《史記·周本紀》 中華書局出版社

[13] 蔡邕《獨斷》中認為「殘義損善曰紂。」

[14] 選自司馬遷《史記·周本紀》 中華書局出版社

[15] 選自司馬遷《史記·伯夷列傳》 中華書局出版社 點校版 P2583

[16] 選自司馬遷《史記·龜策列傳》 中華書局出版社 點校版P3926 選自司馬遷《史記·殷本紀》 中華書局出版社

[17] 選自司馬遷《史記·龜策列傳》 中華書局出版社 點校版P3928


參見百度百科

沒想到還有這麼多人對這個問題感興趣,所以我小修一下回答

其實,歷史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我們今天所能看到的歷史也正是那些朝代創建者想讓我們看到的,而可憐的是,我們也只能去相信這些歷史……但所謂不幸中的萬幸,我們還並未麻木,我們還懂的思考,而那些所謂的歷史創造者們,他們所能夠通過史書改變的,也不過是個人善惡和暴虐與否,他們改變不了那些青天之下發生的結果。

首先,身為一個君王,帝辛(商紂王)的暴虐與否我不敢對他下個定論,但他在我心中卻也算得上一個合格且有氣魄的君王。在殷商帝國最後的時刻,他選擇了自殺,沒有像唐後主一樣做敵國屈辱的俘虜,不苟活,也不妥協,更沒逃之夭夭。相比於箕子和一些王族來說,同樣是王族,其更顯得自尊自傲。這讓我不僅想到了形容明朝的一句話: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仔細去想一想,商紂王和崇禎其實很像,他們都滿懷理想想要中興帝國,帝辛能夠倒曳九牛,更打敗了當時強盛的東夷部族,而崇禎不僅除掉了魏忠賢一干閹檔,更勤於政事(雖然然並卵,但身為一個皇帝,能夠達到他這樣的勤政,也確實難得,史志稱其「雞鳴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勞成疾,宮中從無宴樂之事」,而且注意,這是清修明史),兩個人都被後世所詬病,一個是暴虐,一個是殘害忠良,一個寵信虛構的妲己,一個自毀長城殺了袁崇煥,但我就一直在想,如果兩個人真的中興了帝國,那史書中和後人還會這麼想么?想必屆時前者便成為了項羽一般的英雄人物,後者便成了曹操一樣的蓋世奸雄,兩人所欠缺的無非是成功而已。這註定是一個憂傷的故事,兩個身懷蓋世絕技的英雄放棄了一切享樂,企圖去中興他的國家,但幾百年的積弊卻註定了兩人的滅亡。但無論怎樣:身為君王,他們沒有拋棄自己的國家,就連死也要隨著國家一起滅亡,身為君王,他及格了……

身為臣子,飛廉和惡來都是在戰爭結尾後,一個自殺殉葬一個為了帝辛戰死,可以這麼說,他們本可以活著,但他們還是死了,並且就那樣死了,死的就像個不懂事故圓滑的傻子,以至於後來有了「助紂為虐」這句話。一千多年後,第二個被稱為惡來(典韋)的男人也戰死了,死前身上插滿的箭鏃,但他很幸運,他所要保護的人逃走了;但這未嘗也是份不幸,因為和曹操一比,那個名為辛的男人沒有選擇逃跑,後來帝辛死了,惡來在這之後依舊保衛王城戰死了,仔細想想,可能惡來想去守護也僅僅是辛的屍首罷了……若說這是忠誠,我感覺便讓這份東西變得有些做作,忠誠畢竟抵不過生命珍貴,但他們明知自己會死,還是流盡了身上最後一滴血,一定是他們在堅持著什麼,哪怕是付出生命也要去驗明……

身為百姓,一個國家滅亡了,新的國家去千方百計的污衊它,一直詆毀了幾百年將近一千年,但這個朝代的名字卻仍然留了下來,並且商人這個字眼直到今天任然尚在使用,其成為了和我們生活最有關係的人群之一。可能大家不知道,詩經商頌里有這麼一句話:邦畿千里,維民所止。大家有興趣可以查一查,但我覺得,這句話如果真的要翻譯一下,完全可以這麼理解:但凡有我殷商(中華)生民之地,皆為我殷商(中華)之國。

但無論怎樣……

商代的歷史真的讓帝辛一個人承擔了,周沒有詆毀商的歷史,只把帝辛個人作為了罪魁禍首,將國家的毀滅歸於其個人的暴虐,那個名為辛的男人一力承擔了很多,甚至其戰功與創新改革也被抹去。

可以這麼說,身為他的敵人,周即尊敬他,沒有一筆否認他父輩等人的功績;同時,周也在畏懼他,將帝國毀滅的原因歸於他一人的同時又將他刻畫成一個暴君的形象。

歷史已經模糊了,我們無從還原歷史,但我知道,辛在帝國毀滅最後的時刻與他最喜歡的國家以及女人(女人是個人猜想)在一起,他沒有屈服亦或苟且,他是作為一個「王」而死,沒有拋下他的國家而活,像個帝王一樣坦蕩的死在了國家的心臟,殷商的脊樑……


題主很機智的過濾了一些把小說電視劇當歷史的人


作者起了個很值得討論的題名。個人觀點,帝辛應該不是暴君,某種程度上算是偉大的失敗者吧。

帝辛本人有成為君王的天賦,他聰明敏捷身手好,力氣大,能言善辯,有一定的軍事才能。繼位後,重視農業生產,大力發展已經日暮西山的商王朝社會生產力。由於東夷仍然時不時的騷擾進犯商王朝,他延續了之前商朝君王的做法,繼續發起對黃河流域下游夷人部落的用兵,打退了東夷部落向中原擴張的勢力,把商朝勢力擴展到今天的山東、安徽、江蘇、浙江及福建沿海,並且把中原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文化向東南傳播,推動了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促進了民族融合。

所有能查到的史料中帝辛本人好的方面就這些了。有點無奈,我也想看到更多的史料。


在後人的史書中,帝辛自己作惡多端把王朝終結了。不僅僅因為軍事策略上的失誤,更因為帝辛有太多惹民犯怒的缺點:他喜歡飲酒作樂,貪戀女色;橫徵暴斂,以填滿鹿台的錢庫和巨橋的糧倉。花錢如流水,醉心歌舞酒肉,寵信愛妃妲己及蜚廉、惡來等一幫佞臣。總之昏庸不堪,荒淫無度這種詞放在他身上是合適的。

這樣的行為當然不得民心,但帝辛不在乎。他還自詡為天命所屬的君王,覺得自己的權利和富貴是上天註定的,誰也奪不走。這想法在現代看來簡直愚蠢到家了,但那時人相對愚昧,文明不夠開化,有這種思想也不是很難理解。關鍵的問題是,誰能證明帝辛當時真的是這樣想的呢?

他還剛愎自用,聽不進正確意見,朝廷的大臣很多都跟他觀點對立。他殺比干(也有說法比乾沒有被殺而是老死的),囚箕[jī]子,逐微子,年年征戰,失去人心,使得商朝國力衰竭,最終被周人所滅。

但是很可笑的一點是,商人的記錄里卻沒有發現大寫特寫的帝辛暴行。


關於帝辛的事實真相早已無法考究,由死對頭周人編寫的歷史裡,充斥著污衊,哪有可信度?


周人對帝辛肆無忌憚的抹黑,早就引起一些有識之士的置疑與反駁。孔子的大弟子子貢指出:帝辛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

這話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帝辛的不好,並不像傳說中的那樣嚴重。因此,君子都非常憎惡居於下流,因為你一旦居於下流,天底下的一切壞事壞名聲都會歸到你的頭上來。

說白了就是你混的不好,屎盆子就會往你頭上扣!

孟子也有「紂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遺俗,流風善政,猶有存者」的說法。

《淮南子》一書中說「三代之善,千歲之積譽也;桀紂之謗,歲之積毀也」。

所以帝辛的暴行很大程度上都是後代人們日積月累意淫出來的。


在中國歷史上,亡國之君的下場都很可憐,但像帝辛這樣被黑的體無完膚的卻絕無僅有。傳世的史書中記載的帝辛大造宮殿,建酒林肉池,寵信女色,囚禁賢人,殘害忠臣等等罪惡,與夏朝的最後一任君主桀[jié]如出一轍。而且,桀有的罪惡帝辛都有,桀沒有的帝辛也有。因而,帝辛是夏桀的罪惡加上人們能想到罪惡的集大成者,是夏桀的高配2.0版本,亡國是其罪有應得。

事實上,一個帝國的衰亡,是各種勢力相互作用的綜合結果,最終積重難返。跟哪一個君王的關係真不是簡單的線性因果。在當時,經歷了500多年的商朝一步步走向衰亡,跟人活久了生理機能跟不上了,一步步走向衰亡是一樣的道理。總是一個由生到死的輪迴,才好有下一輪的開始么。

文王武王要上位,周朝要建立,這個大家都能理解。周人為改朝換代做了大量的精心準備,最後也成功了,建立了更進步的社會和國家,這是值得稱道的。但是非得抹黑帝辛,這做法跟光明磊落真是一點關係也沒有。

早年間郭沫若先生曾經親臨殷商故地,感慨不已:「勿謂殷辛太暴虐,奴隸解放實先驅。殷辛之功邁周武,殷辛之罪有莫須。受德之名當恢復,殷辛之冤當解除。」

中國現代著名歷史學家顧頡剛也指出過,帝辛的罪惡在周人的《尚書》中只有六點,戰國書中增加二十七事,西漢書中增加二十三事,東漢時增加一事,東晉時增加十三事,於是帝辛就變成了自古未有的殘忍暴君。

好的,現在來儘可能還原一下帝辛的執政歷史。由於史料缺乏,難以全面描述。

帝乙在位九年後去世,次子帝辛即位。此時,帝祖甲的禮制改革已逐步佔據了正統地位,嫡長繼承製的王位傳承取代兄終弟及成為了主流,而且廢除了帝位繼承和國家大事中的貴族公議制,形成了君主集權,使商王朝基本掃清了酋邦制的殘餘,完成了從酋邦制向國家的轉進,在國家形態上邁進了一大步。但是,受商王朝以氏族為社會基本組織單元的現實影響,貴族的勢力是無法完全抑制的,故商帝強勢時可以壓服貴族,一旦商帝稍弱貴族們便各自為政,烏煙瘴氣。


帝辛即位後,對帝乙的非嫡長子微子啟的打擊可以想見:本來江山有可能是自己的,卻因為現在的新的禮制而眼看著江山拱手讓給比自己小的弟弟。

素有賢名的微子啟朋黨頗眾,幾乎形成了與帝辛的抗衡之勢。所以帝辛終其一世,微子啟一派始終是最堅決的反對派。在帝辛的打壓下,微子啟通敵賣國,與周人勾搭,不惜一切代價地顛覆帝辛政權。

另一方面,由於祖甲禮制改革而受到打擊的不僅僅只有微子啟,王族中的箕子、比干也是禮制改革的堅決反對者。按兄終弟及制,帝乙去世後他們都是有機會登上王位的。而拜嫡長繼承製所賜,他們則徹底與王位無緣了。(文丁的長子為帝乙。次子為比干,比干20歲就以太師之位輔佐商王帝乙,後來帝乙去世後又受託孤,輔佐帝辛。箕子也是文丁之子。)

帝辛名義上是商朝的最高領袖,實際上在整個王族內部得到的支持十分有限,很難說比乾等人是實心實意地在輔佐帝辛。

帝辛執政無人可用,只好重用外來逃臣中的人才,而這又引起了反對派的強烈不滿。帝辛提拔外來的飛廉、惡來為將,此二人也不負帝辛重望,牢牢掌握軍隊。飛廉為伐東夷統帥,商亡後仍然堅持戰鬥,直至戰死。惡來戰死於牧野。至於內政,費仲為臣,在政治上對抗諸方勢力。

此時的商王朝已經對周邊的諸侯失去了控制能力,諸侯方伯們時附時叛。尤其是東夷,竟然多次主動出擊侵擾商朝。從帝武丁到帝辛,對東夷用兵就未停過。而在西邊,周人自帝武乙時已經逐漸強大起來。

這就是帝辛繼位後的局面:一個內部四分五裂、外部群強環伺的老帝國。


於是帝辛迫不得已籌集軍力,對東夷進行討伐,傾全國之力經數十年決出勝負,滅掉多年大患。而此時商王朝所有的精華消耗殆盡,雖然是戰勝者,但帝國已成空架子。因此故而,以帝辛的英明強勢,只能將周人在西部的征伐視若不見,爭取儘快撫平戰爭帶來的元氣大傷。

而這時,一直被帝辛壓制的反對派給了虛弱的商帝國致命一擊,微子啟、向摯等人先後逃到周,向周人說現在商朝國力空虛,引導周人乘勢而入。於是帝辛來不及平整軍隊,遭意外襲擊,牧野一戰,俘虜兵臨陣倒戈,反對勢力順勢獻城,帝辛自焚殉國。商亡。


偉大的失敗者?帝辛應該是擔得起這個名號吧,我想。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不是什麼暴君,失敗者是跑不了,但也偉大不到哪去。
我覺得殷商滅亡,是殷貴族集團,祭司集團,王+軍事集團,三方在殷中央政治角力長期內耗的結果,紂王作為強勢君王打亂了之前的平衡,造成中央人心分崩離析,當時周韃還在上升期,人心團結一致,遂有殷商一朝一夕突然滅亡。
很可惜,雖然坐擁殷墟甲骨,現在對殷商晚期歷史的復盤還很不完備。這一段歷史幾乎完全是站在周這一邊被構建的,在後世歷史中無數次的被提及,但宋國對這個問題是長期失聲的。
跳開當時的歷史情境,各方勢力,單純去分析王的個人性格,是分析不出毛線的。紂王為什麼要懟微子其子比干,還有之前的商王武乙又是被雷劈死又是射天射地射宇宙的,這後面反應的是周興商衰之際,一種什麼樣的政治生態,恐怕不是一句暴君就能總結的。微子之類的貴族扮演了什麼角色,武庚什麼角色,還有惡來等,以及其他諸侯,現在只能去猜測。我覺得隨著考古發現的增加,殷商的歷史全貌會被一點一點發掘出來,到時才能復盤武王伐紂,作為反派這邊的歷史。


帝辛的偉大恐怕也只能用神話來形容,他雖然死了,但他在死時給後人留下了考證這段勝利者書寫的歷史,現代考古已經證明當時所謂的酒池肉林,酒是水,也就是水池,肉是農作物,因為一個帝王在自己住的地方種地,整個「酒池肉林」非常龐大,貫穿這個殷商都城,匯聚了人們日常生活所用廢水,用於灌溉農田(依據是現代考古發現當時所用來修築酒池肉林的是常年累計的鋤鎬痕迹),顯然證明了帝辛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再來就是鹿台與炮烙,帝辛廢除祭神,只是祭拜先祖,同事將所有的先祖祭祀全部統一安排在三天內,這大大減少了資源不必要的浪費,同事炮烙實質跟現在的鐵板燒火鍋差不多,也是為了祭祀,將牛羊剝皮後置於炮烙上,不再使用焚燒,這不單單是回收資源,同事炮烙的牛羊分給王官大臣食用,普天同慶,然而所謂賢人的比干、稽子等人反對,認為這是在搶奪祖先的食物,或許農村的孩子都知道,自己祭拜後的食物任然會食用,卻不知道這是殷帝辛開創的祭祀方式。再說對外,費仲,惡來,是帝辛北戰東平時發來的奴隸,而他能重用奴隸,平定各方諸侯,或許人們只知道管仲樂毅的出身和才能,卻忽略了費仲、惡來的能力,再者在殷帝辛之前,從未有人提及平定北方的記載,那麼所謂軒轅黃帝的傳說,你們會認為這是誰的?無論周人如何用神話來淹沒一代君王的功績,但他永遠也不可能將那個朝代的人全部殺死,更不可能讓人們閉口不說,一代君王失敗了,需要用神話來污衊,而百姓也用神話來傳述他的功績,這一個人究竟如何?每一個人心中都會有一個評價。從現代人的角度來看帝辛是一個千古奇人,3000年前他敢於改革封建奴隸,祭祀同百姓同食,灌溉繼每日清晨,一個能用自己的行為方式來教導別人,來治理國家的人,如果真的能有回到過去的科技,我願意追隨他一身,或許這就是惡來與費仲致死不棄的緣故,這一個人的魄力足以撼動一個人的靈魂,當我們在指責有多少人背叛他的時候,我們有仔細了解過有多少敵人追隨他一身的么?更何況背棄他的人不是王官就是大臣,全是世襲制的傭人,這樣的傭人佔據國家要領位置,一個君王廢除他有什麼不對的么?或者應該殺了他。在此我們再討論為什麼殷帝辛王國,或者就是因為他沒有殘忍的心,如果他能殺掉那些反對背叛他的人,殺掉稽子,或許沒有稽子通敵的叛變,一年之內帝辛將全面統一東方大陸,改革世襲封建,廢除奴隸制度,一個國家在3000年前有著當今社會的思想,那麼3000年後的今天,會是什麼樣的景象?或者用一句話來形容:殷商之後再無華夏。


對於帝辛好色縱慾,雖然史書有記載,但是倒推回去看,他一生只有二子,是不是有點矛盾?求解


帝辛,是商朝最後一代的君主, 在位39年(前1085-前1046年)。夏商周斷代工程認為他在前1075年至前1046年在位。

辛非常重視農業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使國力強盛。在位期間,繼續對東南方向的人方(東夷)用兵,最後將其擊敗,將商朝勢力擴展到江淮一帶。然而,這場長久的戰爭導致了國內空虛。後來,周朝聯合西方各方國一起討伐商朝。在牧野之戰中,商軍潰敗,帝辛自焚而死,商朝滅亡[2]。死後,其子武庚謚他為帝辛。周武王在其生前稱呼他是「商王受」。帝辛死後,周武王便給他一個惡謚之名為,此乃一個惡謚,因此帝辛以紂王一名為後世人所熟知。

牧野之戰,周軍隨即攻至朝歌。帝辛登上鹿台,穿上寶玉衣,投於火中自焚而死,商朝滅亡。[4]死後頭顱被周武王斬下,懸在白旗,兩位妻妾的頭顱懸在紅旗上,被送入周太廟祭拜周人祖先。

毛澤東認為「其實紂王是個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經營東南,把東夷和中原的統一鞏固起來,在歷史上是有功的。紂王伐徐州之夷,打了勝仗,但損失很大,俘虜太多,消化不了,周武王乘虛進攻,大批俘虜倒戈,結果商朝亡了國。」

近代史學家顧頡剛也曾綜合考證,發現紂的70多條罪狀都是周朝以後逐漸增加,劇情也逐漸強烈,戰國時期增加了20項、西漢增加21項、東晉增加13項,至於比干之死夏商周斷代工程的深入研究發現與史記上紀載有出入的證據逐漸增多,現存比干墓寺廟中碑文有顯示其比紂王還晚死十多年,不可能是紂王所殺,此一證據不能說是鐵證,但已經構成懷疑探討點,而所謂比干諫言而死是到春秋時期才有紀載,已相隔甚遠。

在《尚書·牧誓》中,周武王只列舉了帝辛的四條罪狀,分別是聽婦人言、不認真祭祀、不重用親戚、任用逃犯做官,然而「聽婦人言」、「不重用親戚」與「任用逃犯做官」在商代社會並不罕見。

商朝時女性地位很高,女性可以擁有封地,還可以擔任輔政大臣或將軍;到了西周時,女性地位就大大下降了,不僅不能擁有封地,也不能參與國事。「商紂王與蘇妲己淫亂失國」的故事其實反映了殷人男女平等的歷史。商朝時用人不重視家庭身份,王族成員並沒有太多被委以特權;其他國家的奴隸、農奴逃往商國,就獲得自由,一部分賢能之人甚至被任用為官員;殷墟甲骨文中有許多「小臣x」之類的人名,大多是出身卑微之人;西周時實行絕對的世官制,用人唯親,才指責帝辛「遺其王父母弟不用,乃維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長」[11][12]。

殷墟考古來看,商朝末期的人祭和人殉都很少,甚至沒有西周中早期嚴重。從各種文物中,看不出帝辛有太多暴行。西周初年時所宣揚的帝辛的罪狀,除了《尚書·牧誓》中的那四條,也就只有酗酒、相信自己有命在天了。到了後來,西周統治者和商王朝的叛徒繼續指責帝辛,並造出了「紂」這個字。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不了解歷史真相,為了向世人宣揚「惡有惡報」,便又給紂王增添了不少新的罪狀,例如作炮烙之刑、把人剁成肉醬、剖割孕婦之胎等。漢代以後的統治者繼續把紂王作為反面形象宣傳。紂王的「荒淫殘暴」實際上是千年積毀的結果[13]。

子貢曾說過:「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注 5]認為帝辛許多的罪過並未發生,是被後人所加的。南宋學者羅泌在他的著作《路史》中,也認為商紂王的許多罪行並不真實。

參考資料

  1. 跳轉^ 武庚給父親上謚號
  2. 跳轉^ 商紂王帝辛.
  3. 跳轉^ 《左傳·昭公十一年》:「桀克有緡以喪其國,紂克東夷而隕其身。」
  4. 跳轉^ 司馬遷. 殷本紀. 史記. 西漢. 甲子日,紂兵敗。紂走入(朝歌),登鹿台,衣其寶玉衣,赴火而死 《逸周書·世俘》曰:「甲子夕,紂取天智玉琰五,環身以自焚」。
  5. 跳轉^ 《史記》〈周本紀〉「(周武王)遂入,至紂死所。武王自射之,三發而後下車,以輕劍擊之,以黃鉞斬紂頭,縣大白之旗。已而至紂之嬖妾二女,二女皆經自殺。武王又射三發,擊以劍,斬以玄鉞,縣其頭小白之旗。」
  6. 跳轉^ 《逸周書》〈世俘解〉:「武王在祀,大師負商王紂縣首白旗,妻二首赤旗,乃以先馘,入燎於周廟。」
  7. 跳轉^ 《史記·殷本紀》中說:「帝乙長子曰微子啟,啟母賤,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後,辛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為帝辛,天下謂之紂。」
  8. 跳轉^ 規模宏大的安陽殷墟商代王陵(圖)
  9. 跳轉^ 湖南衛視-商紂王的歷史真面目
  10. 跳轉^ 《史記正義·殷本紀》:帝王世紀雲。「囚文王,文王之長子曰伯邑考質於殷,為紂御,紂烹為羹,賜文王,曰『聖人當不食其子羹』。文王食之。紂曰『誰謂西伯聖者?食其子羹尚不知也』。」
  11. 跳轉^ 楊寶成《殷墟文化研究》
  12. 跳轉^ 王暉《商周文化比較研究》
  13. 跳轉^ 顧頡剛《紂惡七十事的發生次第》
  14. 跳轉^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15. 跳轉^ 郭沫若《殷契粹編》
  16. 跳轉^ 引發商朝滅亡的三大奇案(7).
  17. 跳轉^ 毛澤東點評十八大帝王:知識分子沒出息(圖).

---------------------------------------------------------------------

感嘆一下:我們所看的歷史,原來只是一些人想要我們看到的歷史。也證明了我前段時間的感嘆:從來是野蠻征服了文明,然後再醜化文明。


一帝辛肯定是失敗者,這沒什麼好說的。至於暴君還是偉大,則不能一言而定。因為人們對失敗者有兩種態度,一是符合執政當局的宣傳口徑,把失敗者貶的一文不值,要麼是對執政當局不滿,就對執政者推翻的前當局的領袖過度美化,非要把他的暴行也美化成聖人的行徑不可。看看現在對蔣公的兩極評價,就不難知道這一點。
不過,我要補充的一點史實是,商周戰爭不是君臣戰爭,而是邦國戰爭,即附屬國對宗主國的挑戰。君臣戰爭的實質是奪權,奪權就會有政治團體的分裂與分配,但是邦國戰爭則是侵略或火併,是兩國政治勢力的相互取代。前者才需要藉助民意,需要在君主最昏聵的時候進行,而後者卻可以隨時發動,連借口也不必找。事實上,周對商發動的攻勢在姬發的爺爺季歷時代就開始了。當時商朝的君主還是文丁,文丁打贏了這次邦國戰爭並且殺死了季歷。所以,殷商之間是世仇。姬昌為什麼為帝辛所擒,歷史上的記載不詳。(《史記·周本紀》的話總不大靠得住。)但是從他沒有殺死這位世仇,以斬草除根來看,起碼可以證明帝辛沒有周人所說的那麼殘忍。但我們所能得到的結論也僅此而已,再加上《史記》中對他才能的記載(如果可靠的話),恐怕也只能說他是一個有才華的不殘忍的人,但這離「偉大」兩個字,還有十萬八千里。
現在,關於帝辛或紂,可靠的材料太少,我們期望將來會有新的發現,也許到那時,我們才可以公正地評價這個人。


帝辛和楊廣某些方面很相似。好大喜功,野心勃勃,開疆闢土,驕傲自信,愛女人愛享樂,能力都很強,文武全才,死後都被嚴重污名化,對於不研究歷史的人來說,一個毀於封神榜,一個毀於隋唐演義


帝辛祖上武丁一次祭祀殺了成百上千的人牲,後世頌為賢君。論殺人如麻,帝辛能比得上嘛!


帝辛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


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

左傳有云:紂克東夷而殞其身.帝辛征伐東夷導致國內軍力空虛才是主因,如果他驍勇的戰士們沒有死傷殆盡,周人是沒法得逞的。

目前學術界也越來越認可,商朝不是野蠻的奴隸社會,被殺掉祭祀和殉葬的絕大多數非本土人種,而是商人通過對外戰爭獲得的戰俘。

再者帝辛和桀的罪名極其相似,這是@清晨的答案里的觀點,裡面有很多例證。

一個王朝的國君,如果真的因為流言這幾條什麼剖孕婦肚子,剖開老人脛骨足以成為暴君,那真的是沒什麼地方好黑了才被拿這種事黑。換句話說,但凡帝辛有什麼屠村屠城滅哪個無辜部落或者諸侯國啦,或者大量坑殺老幼婦孺之類的黑歷史,誰稀罕用這種小道消息黑啊?真的是絞盡腦汁沒辦法~

再不濟,濫殺了什麼賢人名士也好啊,(比干不算,周不抬高比干何以體現帝辛的無知暴虐,還有一種說法,帝辛是被利益受損的商朝貴族聯合推翻的,因為他大規模的重用平民,而比干正是推翻他的貴族頭目之一)


歷史是勝利者寫的


各位在說司馬遷的史記之前請注意一個前提。史記是司馬遷在西漢的時候根據各地老人的講述和傳說編寫的。西漢據商周交替之時年代已遠,老人所說的真實性已不可考。所以真正的歷史是怎樣我們不得而知。但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百度百科帝辛詞條有言:「紂王是周王朝企圖抹黑這個另他們畏懼的對手的污衊性稱呼。書寫紂王的歷史是周王朝以小博大的結果。還有一種商族人記載的歷史,和周王朝記載的紂王不一樣的帝辛。這兩部都是正史。」另外我想告訴大家,女媧是帝辛的祖先,從如今考古發掘看來帝辛時非常重視祭祖。所以大家不要太相信封神演義這部小說了,更甚於不要被其毒害。


就喜歡看你們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大膽猜測,大膽求證的樣子


他是被抹黑得很慘的偉大的人


這個問題給我的感覺很怪。

我對商紂王的一點兒認識也僅僅源於《史記》。

總的來說,他就是一個孔武有力的壯漢,喜歡酒肉和女色,跟工地上的力工也差不多,區別就是,他,站在權力的巔峰。

在那個時代,語言遠不如現代豐滿生動,也就是說,那個時代的人文狀態擱現在看,也許類似於非洲的鬣狗群體。

幾乎每一個人,交流只靠嗚嗚幾聲,四處找食物。所謂廟堂里的權貴、聖人,他們的認知水平也許不如現在的小學生。

他們就是一群沒開化蒙昧的猿猴。

硬要說他們偉大,他們哪裡偉大?

還有題主你心中的「偉大」是個什麼概念?

但是,我們也不應該嘲笑那群沒開化的野蠻的「猿猴」,否則就太短視和無聊了。

任何事物,包括語言、文化、生產技術、法制、體制都是從簡單粗糙一步步變得豐滿和完善,每一個階段都不可或缺。

商紂王不愁吃穿,不缺女色,沒受過什麼高等教育,不考慮社會進步生產力發展,(他腦子裡根本就沒這概念)。

他的生活的一切目的就是混日子找樂子,尤其是他當時身處在奴隸制社會,他是當時最大的奴隸主。

他看待人民就和現在人看待豬牛狗羊一樣,打罵殺吃,再正常不過了,一點也不覺得有什麼錯。

綜上所述,他就是一個依本能行事的很普通的人類罷了,認知和行為受制於當時的歷史條件。

跳出歷史條件,把自己當上帝來看待歷史人物是非常不合適的。

你我他們,都一樣,既有可能是聖人,也有可能成為禽獸,這一切取決於你我他所處的環境。


自見為帝辛正名


偉大的失敗者?我怎麼感覺有點搞笑呢-_-#

的確如樓上所言,真正的歷史真相早已不可考。

偉大一詞怎麼講?莫不是後世者牽強附會?

死在首都就偉大了?我看也是作死。

不過作為失敗者卻不一定啊,他的人生對於他不一定失敗,你看他玩的多嗨。

不過暴君應該沒異議,畢竟好多刑罰也算開了很多人的眼界。

最後,討論這種堪稱上古人物是不是偉大失敗者,難度肯定大於卡爾●馬龍到底是不是。


推薦閱讀:

按說皇帝是高於大王的,為何夏商周三代要稱王不稱皇稱帝?先前已經有三皇五帝了呀!?
為什麼商王的名字除了成湯和紂,都是大小甲乙丙丁之類的?那時候的人的名字是怎麼取的?
如何評價《封神榜》中紂王寫詩讚美(調戲)女媧,女媧就要用生靈塗炭來報復?

TAG:歷史 | 人物 | 商朝 | 西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