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房子為什麼隔音那麼差?
實際經驗、朋友經歷以及很多美劇中都見到過類似的情況,無論是一間公寓內的一牆之隔的兩間卧房還是隔著承重牆的鄰居家,幾乎都可以做到隔著牆聊天的程度,還不用大喊大叫,這樣豈不會非常擾民,而且隱私堪憂啊。
這種隔音差的建築是故意的還是質量問題?原因何在呢?
事實上,在美國越老的房子一般越隔音。這裡面有一個建築技藝發展的原因。100年前的建築必須要通過更厚的牆,更小的窗戶,更堅固的骨架來保證建築的穩定性。這些保證穩定性的措施在客觀上都增加了建築的隔音性。隨著建築技術的發展,不再需要大厚重來保證建築的穩定性,新的技術不斷出現,隔音性就不再是一個天然的選項。
那麼,為什麼現在新蓋的房子不隔音呢?
第一個當然就是很多人都提到的成本因素。今天的房子如果想要增加隔音,就需要更好的填充材料,更厚的門,雙層甚至三層的玻璃等等,這些材料會極大的增加建房成本。在加州,一個1000平尺,大概90平米的公寓,如果使用上述隔音材料,物料成本就需要3萬美金,加上人工和其他成本可能就要5萬美金。灣區這麼高的房價,5萬美金可能是毛毛雨,但是放到加州中部或者洛杉磯,一個房子可能才賣20,30萬,5萬美金的成本增加是很可觀的。
第二點有很多人沒有提到,我們對於建築的要求是多種多樣的,隔音性只是其中之一。100%的隔音是不可能,除非是特殊的房間,那麼我們就要在隔音性和其他要求之間尋求平衡。我們要求房間要有嵌入式的燈,我們要有自然採光的天窗,我們要有足夠的插頭,我們需要暖氣,空調,換氣扇,這些都是讓房間變得不隔音的設施。我想沒人願意住在一個隔音很好,但是昏暗封閉,窗戶小小,一面白牆連插頭都沒有,取暖納涼基本靠老天爺的房子里吧?
第三點,最好的天然隔音材料是距離。以灣區一般住宅為例,50年代的房子佔地基本都在800平米左右,7,80年代的房子400平米左右。一個房子兩層使用面積200平米,佔地連車庫最多也就150平米。一個lot,一半以上面積都是空間,隔音的很。當然這種情況最近正在改變,上禮拜我去看一個號稱的獨立屋,佔地80平米,三層,所以使用面積也有200多,和鄰居家的距離只有半米。這種偽獨立屋越來越流行,使用面積不小但是沒有院子,隱秘性非常差,長此以往,估計也會開始使用新型的填充材料增加隔音。謝邀。 這個我更傾向於督公的看法 @馬前卒
這裡轉帖一下督公大目標的部分內容:
"有一個相應的指標叫「人均鋼鐵蓄積量」,這個指標,中國也就是3噸上下,歐美國家平均是10噸,是我們的3倍以上。當然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大部分發展中國家還不到1噸。
這個數據直接影響到了大家的生活。現在女孩子找對象,丈母娘挑女婿都要有房有車的,很多小夥子正為此苦惱。
車是鋼做的,一輛車差不多1噸,房子是鋼筋混凝土的,一平方米房子平均要用60公斤鋼筋,小兩口考慮到很快會有寶寶,買一個90平方米房子,算上平均每人分攤的城市基礎設施,住宅小區附屬設施,還有商場、學校、醫院、公交這些公共設施,用掉的鋼筋正好和中國的人均鋼鐵蓄積量差不多。
極品的好女婿會有個大房子,比如200平方米,作為城市高級白領,將來小兩口肯定一人一輛車,一個白領的人均鋼鐵蓄積量是8~10噸,和發達國家差不多,丈母娘都喜歡這樣的女婿,比起嫁到國外,離娘家還近一點。
窮女婿就沒那麼多「鐵」。混得不好的哥們兒要跟人合租一套房,一人十幾平方米,外加一輛自行車,鋼鐵蓄積量1噸,這數據和印度的人均鋼鐵蓄積量一樣,把女兒嫁過去等於嫁到了印度,丈母娘肯定一千個不答應。說到底鋼鐵是硬指標,對國家如此,對成家也如此。
眼下中國人均住房30平方米,每年蓋房用的鋼筋佔了鋼產量的一半,加上各種基礎設施,我們的鋼鐵蓄積量剛夠蓋房的。當然,蓋房也好,造機器也好,還需要銅來造電線,鋁來造輕體結構,鋅來做防鏽鍍層,鎳和鉻做不鏽鋼,稀土來造節能燈,各種材料都有相應的蓄積量和蓄積公式,道理是一樣的,鋼鐵只是其中最重要、最基礎的一項。
房子要用鋼筋,機器設備也要用鋼鐵,而且用得更多,我們鋼鐵蓄積量少同時也意味著沒有足夠的機器,人均擁有的生產設施少,所以我們工作效率就沒有發達國家高,自然賺錢少,很多人連找工作都不容易。所以我們現在不是沒房子可買,只是上班掙的錢買不起。
相比之下,發達國家人均鋼鐵蓄積量有8~10噸,大部分發達國家人均住房面積在40~45平方米。而且他們的房子比我們省鋼鐵,美國人和西北歐人大多住獨門獨戶的小樓,這種房子是木頭造的,拆散了看都是6英寸寬、2英寸厚的標準龍骨條和12厘層壓板,沒有鋼筋,只有釘子。
西歐的老城市和南歐的大部分住房是磚結構,和我們以前蓋的五六層磚混樓差不多,只不過他們的房子蓋得早,外觀更像古迹,裡面也沒有多少鋼筋混凝土結構,房頂和地板龍骨大多也是用木材。住宅用的鋼鐵少,相應地他們就有更多的鋼鐵蓄積在工廠、辦公室、公路、鐵路、輪船上,是用來賺錢的,所以他們賺的錢買房就輕輕鬆鬆,買了房還有大筆閑錢用來買中國出口的消費品。
在發達國家之中,美國擁有金融霸權,美國人在銀行里敲幾個數字,我們就得乖乖把東西送上門去,美國當然就省去很多工業,相應地美國人可以把更多的鋼鐵蓄積到房子上。所以美國的人均住房面積在發達國家之中鶴立雞群,達到70多平方米,當然即便是70平方米的木頭房子,算上地基,算上車道花園,連一家一個鍋爐,一人一輛小汽車,一人一支槍都算上,蓄積的鋼鐵也不如我們的混凝土樓房裡的鋼筋多。美國蓄積在機器中的鋼鐵還是比我們多。所以即便中國現在是世界第一大工業國,我們的工業人均產值也不到美國工人的1/10。"
其實督公少說了一個部分,美國也是有過鋼筋混凝土住宅的日子。 如果有機會去匹茲堡老城區的公寓看看就會發現,在一定歷史時期內,美國的發展是很類似於中國的 -- 鋼筋混凝土造各種樓。 然後人口集中居住。 但是這個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在伴生科技無法支撐的情況下,明顯生活質量無法保證。 例如大規模空調和電梯普及前,以及食物的保鮮運輸體系。 而且單位成本太高。 說實話,中國的高層公寓真的是類似日本一樣被人多地少逼出來的。 鋼筋這種東西去造住房某種意義上極大拉高了單位面積成本。 如果能省出來,就可以換成很多其他的東西 -- 每人的車大一號?多造點路和立交橋?
因此美國後來進行了衛星城市化,反正不缺地,那麼自然可以用木頭,壓合板代替了鋼筋混凝土。 降低成本還能擴大居住面積。 -- 這裡還有自然災害考量。 美國比起中國來更是自然災害超頻發國家--中北東北有巨型雪災(48小時下2米2深的雪中國有幾次?),中南東南有颶風(剛颳了2次),中部有龍捲風(一年3000多次),西部有地震。 西北災害少,架不住一年300天下雨,土壤過於鬆軟(例子比較極端,Mt. Rainer :-P)。還有火山。。。 採用低成本材料建房,重建就不是問題了。 很多中部的房最堅固的就是地下室,因為規避龍捲風用。
龍捲風過境:
地面上只有地下室倖存。 地上建築完全被捲走。
因此有錢人進行二次加固和改造:
沒錢的就是刮跑了再重建,便宜就好了。。。
考慮到材料的規模效應,新的公寓樓也就採取了同樣的材料(追求低成本么)
直接後果就是大一些的房子,由於距離遠,外加上隔著院子草坪車庫什麼的,有兇殺案都聽不到。即使是室內,絕對距離遠(例如我家總面積297平米,錯了5個半層--5 lv split) 聲音衰減效果大,在二樓喊地下室就得和生活大爆炸里霍華德他媽一樣。。。正在考慮裝樓上樓下的電話系統。。。)
但是用同樣材料造公寓就悲劇了。 這也是為啥公寓隔音差的根本原因。。。
---------------------混凝土討論分割線-----------------
感謝網友指出下雨對混凝土干構不成影響, 那句話寫二了。
美國西北地區下雨非常多(暖濕氣流撞山)導致相對土質比較鬆軟, 對混凝土地基的威脅很大(沉降變形等)上層材料輕也會適當減少這種影響。
因為大家窮,所以只能用木頭蓋房子,隔壁說什麼聽得一清二楚,甚至連客廳風扇的聲音都能在卧室聽見。水泥磚牆的房子建築成本比木頭基本高一倍。不然你說那些住在龍捲風區,每年都要被吹散一次房子的人到底是圖什麼才在那裡負隅頑抗。
不過好處也是有,wifi整間屋子都能收到(逃
想想以前住家每天一次,每次2分鐘,女主家來姨媽還要口
男住家聲音比女住家還大
別問我怎麼知道的
我計時了
我聽見了
嗯,就這樣
應該加個定語:為什麼美國的「便宜」房子隔音那麼差。
來美國這麼多年,學生時代住的便宜公寓那是真不隔音。樓上走路,隔壁看電視都聽的清清楚楚。後來住鄉下的獨立屋,從來沒想過隔音的問題,因為鄰居都離的很遠,樓下客廳有人看電視,樓上卧室走路看書睡覺,互相完全聽不到。後來搬到城裡住那種比較新的高層公寓,隔音好到什麼程度呢?就像鄰居不存在一樣。坐在家裡只能聽到空調的風聲。為什麼強調是比較新的高層呢?因為紐約有一種建築叫做prewar building,戰前建的。基本上就是真材實料的代名詞,鋼筋水泥牆有一尺厚,挑高動輒10尺11尺,就算鄰居打仗你都不會聽到。
知乎上的美國用戶學生最多,所以對美國的觀察很多都是從學生的視角,一點不奇怪。美國人坦坦蕩蕩,人人皆有君子之風,事無不可對人言,要那麼好隔音幹嘛。
反觀中國人,個個心懷鬼胎,陰險狡詐,暗室密謀,所以才處處追求隔音效果。
是什麼造成中美兩國人民這麼大差距呢?
-----------------------------------------------分割線---------------------------------------------------------
說明美國人民素質高啊,個個都安靜,不需要隔音環境。
不許笑!我很嚴肅的!
木結構石膏牆蓋起來便宜。
美國連三四層公寓都可能是木承力結構的。。。 老房子更不用說了。 想想中國那時候是磚牆+預製板,一地震就是活棺材。還不如木質結構。
以前的豪宅才是磚結構的,很貴的。
..這個,不是一般人買得起的。
我住公寓的時候曾經有個鄰居每天晚上都會有男人來,各種F-word rap,摔打東西。不是爬爬爬啊。。。
我們搬走的時候丫倆都在,依依不捨的跟我說你們是安靜的好鄰居真捨不得你們。。。
都在說龍捲風,其實扛龍捲風最好的法子就是混凝土整體澆築,不過比較貴。。
而且,綠野仙蹤是多浪漫的故事啊。
看到輪子哥的回答,我感覺我必須要把這個可惡的美奸給打死,我必須要洗地了
美國房子隔音差是因為懂得生活情趣,夫妻生活時間段大家都相似,有一個合唱伴音會更具有藝術特色,在房屋設計上有更凸顯設感。
對了,我在想啊
可不可以搞一個app或者直接利用微信
來一個中國人赴美幫給美國第一代華人蓋房的生意?
輪子哥說石頭房子要多出幾十萬美金。
那我們到美國去幫忙蓋房子,蓋個一個月,人家人工可以省不少錢(至少5萬美金有吧?)
來個一萬美金,蓋個倆月
國內裝修小分隊過去硬裝絕對大大的夠成本,入關也沒那麼難,旅遊簽就行了。
歐洲也可以啊,更方便去了。
以前有網路視頻看守房間和倉庫,至於軟體行業更別說了,其實按照人家這個價格,我看真的可以人都過去了……
一方面如很多高票答案所說,是因為希望國很多房屋整體質量偏差,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美國年輕人開嗨趴很普遍(滑稽)。
美國買新房子其實和買車差不多,可能有1000+不同的組合等著你。同樣大小的房子,你可以花30萬,也可以花70萬(隔音隔熱環保材料,外牆貼磚加塗層,等等)。這部分價值在賣房的時候很難表現出來,很多人覺得性價比不高都不太會去做。實在需要一個安靜的環境,可以搬郊區買大一點的房子,這樣賣房的時候也不會虧損很多。
另外大量使用木頭也是重要的一個原因。即使是很多豪宅也是木結構然後再外面貼磚,看起來就像是磚石或者水泥結構的,不看圖紙根本不知道。房市上這樣的老房子很多,一般隔音都不會太好。當然也有例外,有些住宅用料足的話,木頭也可以有很好的隔音。之前住過一家airbnb就是這樣的。
我個人覺得根本原因還是性價比,很多人覺得為了隔音不值得多花這麼多錢。這也和人口密度以及房屋密度小有關。其實隔音可以很好,只要您肯加錢換牆內的隔音和保溫材料。
國內公寓隔音的確好,但是副作用就是Wi-Fi衰減很厲害。加拿大我家四千平尺一個14年的小米路由器全部兩格覆蓋,二樓也不太能聽得到一樓的聲音。
隔音較好的鋼混結構不是不好,而是太貴,獨棟造起來很虧。另外還有一個建築工會的問題,有些技術工序要求太高,很多西人工人做不到也考不到證照。
最後說一句,木結構房屋遠比鋼混結構環保節能,維修也相對容易。在美國,花錢你就能變得更強
同樣木結構,以前在美國的時候租的那一個公寓,樓上走路聲音稍微響一點都能聽見
去別人家玩的時候,人家木結構single house全部地板鋪地毯(差不多一公分厚),主卧和側卧牆上貼了隔音棉,在人家家裡遊戲聲音開最大隔兩三個房間都聽不到
不是故意的,是因為房子是木頭的。
剛住的時候不習慣,現在感覺好點了。
至於隔音效果就見仁見智了。比如隔壁小哥哥每次摔門,那動靜!我感覺我和沙發都能一起跳起來;
你真說隔音不行吧,我在家對著牆自言自語的時候為啥都沒人搭理我呢……唉,好氣呀!
美國房子分幾種,見到的最多的基本就是公寓,聯排別墅和獨棟別墅。
不論是哪一種,基本都是木板房子,你要是有幸看到建築過程會發現像搭積木一樣,迷之好玩。因為磚房子蓋起來太貴了,有錢蓋個小磚房的人,都選擇用一樣的啟動資金去蓋一個大木頭房了。有錢蓋個大磚房的人,基本生活在郊區,人數也少,所以那樣的房子就變得少見了。有的人喜歡磚房的外觀,還會在木板房子外面做一層薄薄的磚牆裝飾。
房子的隔音效果公寓&<聯排別墅&<獨棟別墅。公寓隔音無比垃圾,地板上都鋪著地毯隔音,神經衰弱的樓下鄰居讓我養成了很淑女的輕輕走路的習慣,當然我還是覺得沒到能和鄰居隔牆聊天的程度。忍受不了噪音的人都去住別墅了,不過如果你住的是聯排別墅,隔壁的女大學生在開 party 的話,照樣能給你吵個腦漿子沸騰,只能報警處理(是的,警察會來,也真的會處理)。獨棟別墅每棟房子獨立,鄰居家的噪音就聽不到了。我身在大農村,獨棟別墅還沒國內公寓貴,也不算給人民生活帶來多麼大的負擔。利率據說比國內低?最近幾年房屋20年貸款利率都是百分之三點多。聽說發達地區的獨棟挺貴的,不過他們賺的也多啊,像輪子哥那種高工資碼農,在灣區買個小黑屋還不是玩一樣,也不是一定要住公寓的。
推薦你買個彩虹六號了解一下一個地圖叫芝加哥豪宅…
共享音樂、共享porn、共享女友,美帝早已布局
並不差!隔音效果差的房子的確很多,但是效果好的也有的呀。我是住過樓上一起床樓下就地震的老房子,但我家現在的房子是隔壁每天早上七點練架子鼓我也聽不見。我家有個小寶寶每天哭鬧好幾通隔壁也聽不到。所以不是美國的房子不隔音,是某些老舊、或者沒有特殊處理過的房子不隔音。
補充一下:我家是木質聯排,02年的房子,在美國不算老。隔壁就是跟我們貼著一堵牆的兩戶人家。真的從來聽不到對方在幹啥。只有偶爾早晨去後院才能聽見隔壁小哥在練架子鼓我在加拿大,不過一樣,因為窮。。。如果house用鋼筋做支撐,每層的地板還有牆中間用混凝土澆築。我保證很隔音,因為我住的是20多層的apt。房子很老,就是這麼蓋的,,我家裡隨便high,外面聽不見。鋼筋混凝土結構除了材料貴,對人工也有很高的要求。木頭做支撐是不需要設計的。在現場,有點技術的人大概差不多看著鋸就行了。因為木頭上螺絲 沒有固定的點。不需要提前打洞,差不多那個位置打就行了,木頭鋸的長一點短一點沒有任何關係。而鋼筋需要提前畫圖紙。按照圖紙生產。上螺栓的地方要再工廠里打洞,現場組裝的時候,如果差1mm那個螺栓就放不進去,你想一想這個製造精度什麼成本吧。 不過如果不談混凝土澆築隔音,只是把支撐的木頭換成混凝土,加拿大有一家公司幾年前已經吧鋼筋的成本降到跟木頭差不多了。叫bone structure.不過普及率很低。首先是很多人不知道。他們腦子裡的固定思維就是鋼筋那麼貴 我問都不問,,,。建築商也不主動提,因為傷害她們的利益,錢都讓這個工廠拿走了。至於混凝土澆築,木頭的房子不是省錢,。。而是吧這一步徹底省略了。。。
我看樓上有些回答說即使是高樓大廈,一個unit貴幾萬,在房價不太高的地方都是扛不住的。。這是會說八道,。加拿大越的房子越隔音 越便宜,因為大部分人喜歡新房子。越貴越新的房子隔音越差。因為好地段地皮貴啊。而且誰跟你說成本決定論? 地段越貴的房子,越不愁賣。開發商卯足了勁偷工減料。。。最近多倫多10年之內的房子都跟紙糊的一樣,,,,明顯是牆裡的混泥土層變薄了,,或者本應該每個unit的外牆都應該有很厚的混凝土層,現在沒有支撐功能的全部取消
因為美國人用木頭造房子
木頭的房子嘛,省錢,省時間(一棟宿舍樓不到一年就能拔地而起,然後就可以租出去賺錢了)
至於隔音,反正房東又不住公寓樓,租客晚上睡不睡得著,他們就不管了。
萬惡的資本主義。
美國的房子多數是木製結構,先用木頭搭好房子框架,再「糊牆」.
這樣的牆壁隔音效果當然不好。
當然也有一些磚砌的牆,這種房子隔音效果應該不錯,參見我天朝多數建築。
所以說,美帝的磚工們不給力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