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的實習是怎麼樣的?

更新到答案了-。-
————
今年早一些時候在國內某一個證券公司實習。部門為投行部XX組。券商還算比較有名吧。目前已經三個多月了,但是並沒有上過任何一個項目,沒有參與過盡職調查。這三個月來做得比較多的事情是,為部門領導準備與客戶交流時的交流材料。這一部分的準備涉及到ppt製作,還有一些戰略,行業分析等等。大部分都是獨立完成。但是雖說是獨立完成,很多行業的觀點數據都是參考網路的新聞、研究報告,有時候再深入一點可能幫忙整理一下客戶需要上市時注意的一些財務、法務,上市時的結構,登陸資本市場路徑等等。在三個月期間,接觸了很多行業。但是主要都是在分析行業現狀啊,競爭格局啊,還有公司的一些戰略,案例整理等等。
最開始的感受是:由於自己短時間內接觸了很多行業,專業術語,覺得也有一定成長。
但是昨天去到另一家面試的時候,對方問到「你為什麼不去做盡職調查,不進場?」
讓我對自己的這份實習產生了一定的懷疑,想請問一下行業內的人士,如果我這樣的一份實習經歷擺在HR面前,他們會怎麼樣看待我這份實習呢?會不會覺得其實並沒有經歷過投行真正的樣子?
以及如果想要以進入投行為目標的話,是不是應該再找一份真正跟項目的實習呢?謝謝


一.

如果關注於行業分類的話,可以清晰的看到,金融業是被歸屬在第三產業中的。第三產業,通俗易懂的說明,就是服務業。所有的金融行業被歸類在J項,涵蓋了銀行,證券,保險與其他金融活動。

所以,這行業本不存在與甲方乙方,買方賣方。基金是買方么?作為一個從業有了幾年的人斗膽說一句,是,也不是。如果你是基金的合伙人,你面對這所有的產品和銷售而言,的確是買方。可是你和你的IR一起出現在投資人面前的時候,你則是賣方;那麼你是投資銀行的銷售,表面上看起來你的確是賣方,可是你在產品本身的製作人面前,你其實是某種意義上的買方;你哪怕是famliy office manager 抑或是在終極的買方Endowment fund中,你依然要受到捐贈人和管理人抑或是有一個監管委員會的監督。

二.

我原來是不想來參和這灘渾水的。只是好幾個答案讀著讀著突然有一些難過。

服務行業的人,以前還沒覺得,現在看看這幾個答案,怎麼感覺戾氣為什麼會那麼重呢……

任何一個行業,我個人一直是這麼認為的,行業中,不存在絕對的甲方,也不存在絕對的乙方,你作為乙方從業者,需要有時刻變成甲方的能力;你如果是甲方從業者,時刻要設身處地想如果你是乙方,你的核心著眼點在哪裡。

服務行業的本質,就是幫別人解決問題的。為什麼金融行業會掙的稍微多一些,我們面對的金額基數大,以及我們解決的問題比較複雜。你越能搞定一些複雜的問題,你會越混淆甲方和乙方的身份,你也會更加突出。

可能是因為,我們的確正在目睹著一個行業的衰落吧……

且不說一代教父蔡總當年愛馬仕領帶的這種身段,專業技能和創造力的天分,拿著黃瓜就能下炕,轉身就能去敲鐘,搞的定高溢價銷售的了難銷售的貨,老一代Banker有時候的氣,是經歷過,Hands on做過一些東西才能有的,今天的很多人還是真沒有;你如果做MA能做成Paul Taubman 或者是Long time one man show Michael Klein,不管是坐在桌子的哪段都不會覺得他們是純乙方吧?即使是攀關係搞VIP這種事情,過來人或多或少會知道一些當時兩個頂尖投行在內外資券商結構人士上設計是多麽精妙和考究深通人性吧?作關係能做成這樣的,我只有一個大寫的服字啊。即使是很多外資行看不起的內資行,各位知道那一批老投行在設計方案和結構的時候是多麽精細巧妙么,國內政策法規多,多變且複雜的情況下,更容易體現價值啊。

即使是買方,作為一個基金管理者,如果你每個月能給我推薦大漲的票,我每天在你門口三個響頭三炷香,一點問題沒有;所有的Buyout megafund都應該感激涕零的謝謝當年一個傳奇賣方Michael Millken吧?強者例如Frank Quattrone 需求拿捏之准任何一個PE fund進出無人之境一定沒問題的吧?

對,的確很多時候,你做的是的確只是事務,但是區別你是頂尖,還是普通,就在於你是不是從事務中,能提煉出技術,那就是你本事了……


依自己的拙見,這行業最重要的,就是實在……做事,有的為了面子,有的為了里子,看著滿眼匿名用戶,全部都是匿名,逞口舌,得的是面子呢,還是里子呢……

總提醒自己,不管什麼時候,都要記得,什麼是平台帶給你的,什麼是你自己的,不要迷失,也不要喪失,不忘初心也不要喪失自我。

所以既然都是匿名用戶,就別爭了吧,看起來總像是左右手互搏,圈內人打架圈外看笑話,怪怪的。

三.

其實我是有一點理解原來吐槽實習生的高票答案的,雖然個人覺得表達的方式是激進了一點。他吐槽的其實是特別功利特別激進的人際交往那種……雖然有的寫得的確mean,但是有的吐槽我是有一些理解的,底下狠狠貼標籤的其實我也沒有覺得高明在哪裡,跟吐槽相比,那倒是純粹的宣洩和有指向的惡意滿滿吧……

說一些故事吧。

0708年意氣風發的某年輕人,絕對名校畢業,return offer進入了街上一流的投行,炙手可熱的債券衍生品組,絕對的前台一線,人生之路簡直從此巔峰更巔峰。

只是他去的那家公司叫Lehman brothers……恩老牌投行,不過後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一夜之間沒有了工作,酗酒若干天,女友離去這種老梗不提也罷,前室友說我要去西海岸了,那裡天氣好氣候好妞更好,你反正也丟了工作丟了妞,要不要一起拉?

小伙想著去他大爺的,去就去唄……結果去了某個tech公司,從此走上了另外一條奇怪的路……多年以後看著自己公司的名字回到了當年工作的那棟樓旁邊的牆上,感慨萬千……

回到題主的問題上來吧,我看了一下題主在底下的一些更新,不過仍然想說一點點東西。現在的小朋友比我們當年厲害多了,啥都知道,活在信息爆炸的時代真的很棒;但是實話實說,也功利多了。用一個流行的話來說,就是把每一段正常交流的開頭都變成了套路,才會引得這一段集中發泄吧。

遇到用心的實習小朋友,很多人是願意教一些東西的,大家內心還是很善的;可是一上來特別激進的人,目的有那麼明顯,多少都會有一點難過吧?不熟悉的人衝上來硬邦邦的跟你說,哦我在跟你做networking,這種時候大概率會惹人反感的吧?

至於帶不帶小朋友上不上項目我沒在IB做過我不知道,但是我們以前沒辦法讓實習小朋友參與一些co investment decision 原因還是因為整個周期漫長且不太值得啊。在做了那麼多年才能依稀感覺到一些決策的流程和考慮,小朋友4個月訓練時間應該遠遠不夠,做一些外圍的邊緣研究工作已經能很好的判定基本素養了。

突然想起以前被問起,這些年在職業中最慶幸的是什麼,我最幸運的,應該是在每一個不同的階段,當我覺得自己還不錯的時候,總會出來那麼一兩個讓我高山仰止,望塵莫及感覺的人,抑或家學抑或研究,讓我抬頭總能看到更高天空。這可能也是我最感激的事情。

開評論,不過我最近實在太忙太累了,不太會看,就這篇我斷斷續續還寫了2周多……各位自己評論區玩的開心……另外統一回答一下中英交叉的問題,溫柔版本的答案是我有些東西當年學的就是用英文學的,轉過來不太知道怎麼表述比較準確,有的是原句引用,所以還原語境。至於還有一個不溫柔的回答版本……還是算了吧……

又看了一下題目下面的一些答案,突然有一些懷念原來余亦多還會在的日子,無論發生什麼,RIP.


就不匿了,沒這習慣。


首先聲明:大部分外資行人士很有禮節,而往往是有些初級員工牛的不行。本帖絕不針對所有外資行搬客,僅鄙視那些平日里無禮還拿無禮出來炫的人。無論買方、賣方,也不論實習生、正式工還是高層,哪個品類都有人才和人渣,堅決拒絕一棍子打一片。

投行是服務型機構,和其他行業的服務型中介機構沒有實質上的區別。所以在一般情況下,初級員工只能對希望進入公司的實習生和剛來的小白髮飆,對外部所服務的人肯定不是如此,要不就不叫服務機構了。因此比較明確的是一般內務較多的人,脾氣暴躁(至少表現暴躁),比如做了3個晚上的Excel或者寫了100多頁的中英文ppt。

有人說投行文化是活兒好的人一般都「那樣兒」,我的經驗是,不否認有些活兒還行的人喜歡鄙視嘲諷,不過我認識的更多活兒好的人即便鄙視也不張狂。張狂那種活兒一般是花架子比較好。再說,即便這是一種內部成長鞭策的文化,對外宣傳這種文化顯然不是投行鼓勵的。

外資行的領導們大多還是明白自己服務行業的本質,投行內部越是留下來的,越是對外表現出一副恭敬的樣貌,他們只對高票答主這種人急躁。 而初級員工由於工作中99%接觸的是領導狂躁的一面,理所當然地把這個認為是前進的目標

p.s. 昨天有個小姑娘說她在甲方實習,賣方的MD來pitch她如此云云。我想說小姑娘,人家不大可能認真看一個實習生的。你應該好好工作,踏實做表做書,少刷論壇好為人師,另外不要頻繁換頭像,對以後的發展會比較好。當然,你還是可以投靠那些和你一樣的人,世界這麼大,你做哪種人都會有市場的,呵呵。

有個朋友留言定義的很好:投行的工作大部分屬於「事務性工作」,而非「專業性工作」。這一點確實要認清。 什麼是「事務性工作」?比如:Steve,下午飛去北京和對方CXO開個會,討論一下ABCD四套潛在方案的可能性。。或者,Jennifer,麻煩你今晚把公司CXO說的這個經營性因素,反映到模型裡面儘快發我。。或者,Justin,現在把pitch book的某頁某頁改成xxx馬上給我。。。所以很多人管這個叫做「救火式的工作」,因為你沒有自己的節奏,完全是長期Standby的狀態。

不否認,投資銀行的工作需要一定的專業性,比如基礎的會計、法律,當然,英文還要好,腦子也夠快才行。但這並不改變投行服務行業的本質,既然是服務行業,就應該有服務行業的樣子,你在內部怎麼鄙視沒關係,別拿這套出來嘚瑟。另外,買方也是服務行業,我們服務於投資人。 從來不歧視賣方(除非某些賣方自己這麼覺得),也從來不覺得買方就有多高大上,都是服務機構。


在國內的投行部門,一般實習生的工作內容,主要分為兩大塊:基礎性的工作和專業性的工作。

基礎性的工作:主要指部門的一般性事務,比如列印複印材料,資料的整理,文件的內部傳遞,甚至每天的收發快遞等等,可以說,是更偏向行政類的工作。

這種類型的工作,跟其他行業的實習,是有著共通性的。可能,唯一的不同點就在於,投行對工作細節的要求,會更高一些。那麼,對於那些在比較規範的企業中,實習過的同學們,只要自己用點心,上手是很快的,一般也不需要在職的同事,花費很多時間去指導。

專業性的工作,只是稍微比基礎性的工作,更貼近投行的實務一些。畢竟,有很多實習的年輕人,都還是在校讀書的學生,在實務工作上的經驗,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專業性的工作,也只是指那些,相對來說,能更深入參與到實務上的工作。

比如:跟著領導或者在職的同事去拜訪客戶、去做訪談、去參與現場的盡職調查工作,或者是一些材料的撰寫工作等等。這些工作都很簡單,一般也不會讓你們,去很深入的參與,無非是幫著打打下手,但多多少少,都會帶點投行這個行業的特性。所以,對於之前沒有相關實習經歷的同學們,可能就需要在職的同事,去經常性的指導他們。

現在有一些年輕人,特別是來自知名的高校,又身懷很多證書的,優秀年輕人。有時候,會覺得去做基礎性的工作,有點大材小用,有點委屈自己,特別想一開始實習,就能馬上投入到專業的實務工作中去。

如果有這種想法的,希望你們未來能改改,希望你們能多站在公司的角度,去考慮這個問題。讓你來實習,不是請你來實習,有什麼好對工作內容去挑三揀四的?

基礎性的工作,那也是投行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並不是讓你們去做,跟投行完全無關的工作。

其次,一個公司招聘實習生,首先是為了使用的,讓你去做什麼工作,也說明這個工作,可能本來就是為實習生準備的,難道有哪家公司,會安排你去做無意義的工作,來故意浪費時間嗎?不太可能吧。

而且,對實習生的考察,並不是只是考察你的專業水平有多高,更重要的,是要考察你工作的態度和學習能力。即使你名校出身、證書一盆,這有什麼可驕傲的嗎?你們可以去看一看,那些投行的在職員工,有多少人,在他們讀書時,會比現在的你更差?我想你會發現,他們大多數人,在讀書時,也都是學霸和考霸吧。

另外,對於專業性的工作,領導肯定也是優先讓在職的員工去做。畢竟,他們更有經驗,領導也更信任他們。再者說了,哪有那麼多專業工作,可以供實習生練手用啊。

我剛剛說了,考察實習生,是考察工作態度和學習能力。這個工作態度,可不分你做的是基礎性工作,還是專業性工作,只要你能幫助部門或者團隊,去減輕工作量,那就是你們在實習中,所體現出來的價值。如果基礎性的工作,你做的質量和效率都很不錯,也是很好的完成了一項工作任務。那麼,在完成任務之後,還有多餘時間的話,只要專業性的工作還需要增派人手,自然就會安排給你,而不會讓你閑著。

所以,如果專業性的工作,沒有多餘的工作量了,自然也沒辦法,再給實習生安排了。而基礎性的工作,總要有人去做,不安排實習生做,難道還特意留給正式員工或者領導去做嗎?

不可能吧。

而投行這個行業里,大券商和小券商,在工作內容上,也稍微會有一些差別。

比如說,大部分比較大的券商,他們的牌子大,名氣也響,招聘實習生就很容易。但是這種公司呢,特別是央企類的券商,可以說每個崗位,都是一個蘿蔔一個坑,有的對實習生來說,只有很少的留用的機會。所以,有些大券商,就不太會用心去培養實習生。反正也留不下來,就讓你過來打打雜,那麼,接觸實務工作的機會,也就要少一些。

而有些小券商呢,相對來說,部門裡的正式員工,本身就不多。如果公司或者部門,發展的又不錯,那麼一般當年會招不少的新人。那麼,在實習生招來後,對於比較優秀,又願意留下來的,自然就會重點的去培養,也會給你們更多的,接觸實務工作的機會。

當然,我說的都是一般情況,也有例外發生。比如在大券商里,遇到了靠譜的領導和同事。又比如在小券商里,遇到了「串串」領導和「黑心」作坊。

所以,大家在實習之前,要盡量試著先去了解,那家公司的具體情況。

.........

本回答內容,節選自我的知乎LIVE:

你所搬的磚,終將鋪成腳下的路 - 投行進階之路(一)


各位朋友-。-
我平時不怎麼答題也不怎麼玩,但這個問題真的好像被匿名用戶撕X給帶火了。我從各個渠道聽到了很多聲音。

再想說明一下,項目做與不做的問題,在我的答案里寫得很清楚的。這不是我想說的重點。

項目其實是真的很重要的。我就算不願承認這一點我也還是要承認和接受。我自己項目能力就很差,天性懶惰+思維幼稚+實質性內向哈哈。

但我還是願意把這一切都看做一個自我發現和自我認識的過程。所以我不曾以最後在這個行業干到什麼樣的職級為規劃。所以一些私信我的朋友或者提問一些朋友我也不知道如何回復。

另,我也不想說是哪個公司哈。不過挺多熟人都看出來了。還有一些是當時一塊討論過這個問題的朋友們。不過畢竟第一次當網紅,行文都裝逼誇大以突出中心思想,請多包涵-。-

我覺得我對自己的期許就是,做好該做的事情,也不放棄自己喜歡的事情。所以投行與否,我持一個很開放的態度。最後copy兩段很喜歡的話吧。。

「成功的人生並不是在行動之前就知道自己想做什麼,恰恰相反,只有行動、實踐、質疑、再次行動,你才能發現自己是誰。我的經歷就是這樣。我的個性一部分來自遺傳,一部分來自早年的經歷,但直到我探索了更多的可能性之後,它才最終成型。」

「我現在覺得,人生,就是對自己性格的探索。要是一個人,直到死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誰,擅長做什麼,那是何等的悲哀啊。人生之旅就像是攀登一種個性的階梯,在此過程中逐漸證明自己、發現自己。」

==============================================
各位好,我是題主。很神奇這個一年半前的問題居然莫名其妙被頂了上來。那我也就再來update一下我的近況和一些個人的思考吧。

目前的情況是,我已經畢業了,並且很順利的留用入職了,最開始進去的時候沒有很強的留用的目的性,實習四五個月的時候,打算換到甲方體驗一下,當時領導已經約談基本確定要留用,那個時候校招還沒有開始。整個過程幾乎很順利,領導對我的表現較為滿意,我也對公司整體氛圍很滿意。所以這個雙向選擇的過程中我沒有太多別的考慮。我也是本年度我組唯一一個BJ office的新人。

我仍然沒有完整地跟過一個項目,這一年多的時間裡,我參與了很多pitchbook的製作,研究報告的撰寫,一些項目開發的前期材料準備和研究,部分項目訪談,當然也包括底稿的整理。

到我實習結束,我都還沒有寫過一次招股說明書或者重組報告書。當然我現在入職後開始更頻繁地參與到項目的工作中,在更為細節的層面開展工作。

這個一年半前提出的問題,在我實習的一年半間。我幾乎問遍了我的朋友,同事,領導。小至一起實習的朋友,到組內二把手一把手,再到公司總裁(是的,我很厚臉皮地在總裁講話後當場提了這個問題,總裁也給了我很多思考)

首先是我來揭開一下為什麼我的實習工作是這樣安排的。在後期和領導的溝通中,他們才跟我說到,這些安排是綜合了我個人特點,優勢,興趣和部門戰略的結果。在入職投行之前,也就是大學本科的時候,我主要的職業經驗來自於一個諮詢公司的research assistant和某英語培訓機構的講師。這兩個工作也是我結合個人興趣和特長而定的。換言之,我是一個對行業研究感興趣,對presentation的內容和形式感興趣的人。因此,當我在做pitchbook的時候,我很樂意去從零開始一頁一頁的整理分析行業,也會樂意研究如何更好的present這些結果給別人。領導從很早就開到了我的偏好與特長,也在會議時表示實習生工作會因人制宜。同時根據我後來工作成果,他們也認為我更適合這類工作。並且,我司作為top級別的券商,在客戶選取上,也越發關注客戶的價值和成長性。公司的戰略規劃使得公司在招聘新人的時候提高了新人對行業理解的要求(我們是少數幾家以行業分組的券商)。因此,我的任務安排是一個綜合考慮的結果。這在我當時提問的時候,我雖然也能感受到,但沒有確認過。

因此,我的問題核心實質上更接近於:一份投行實習中最重要的經歷,最讓人成長的經歷是不是參與項目?做項目的能力是否是一個投行小兵應該有的能力?投行職業允不允許差異化發展道路?我該不該堅持自己的興趣和特長,尋求一個差異化的發展道路?甚至於」我是不是一定要做這樣一個以做材料做底稿為junior主要內容的工作」這樣的職業選擇問題。


很明顯,這些問題是複雜的也是因人而異的,它結合了個人特質,行業特點,公司特點等等因素。就我目前的理解,項目確實會是投行工作的重點,做項目的經歷和能力也是投行職業發展中非常重要的因素。新人想要全面快速的成長,也必須會經歷項目開發盡調做材料整底稿寫報告等等項目常見的事情。

但我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在我問到的同事,領導的答案中,幾乎vp以下的人都反覆跟我強調項目的重要性。vp及d以上的領導都跟我強調行業研究行業理解的重要性,他們認為目前很多產品的操作其實是很流水化過程。到了總裁這裡,她還補充到說希望每個人能夠在工作中找到並發揮自己的特長。

未來的中國投行的發展,一定會慢慢過度到更為市場化的階段,在眾多行業中,在魚龍混雜的客戶中,找到有潛力,有價值的客戶。或許這是他們的想法吧。

到這裡,「做還是不做」或者說「做什麼」的問題答案很清楚了。項目要做,在做的時候多思考多理解,掌握自己對行業的研究,形成系統的行業分析經驗,守住自己如講邏輯會畫ppt的優勢。這些都是很實用的思想指導方針。

那麼最後,還剩下的要解決部分就是「何時做」的問題了。我想說的是,我當時提問的時候,就是太關心太在意「何時做」這件事,而忽略了實習很重要的一部分任務——幫助自己了解自己,幫助自己了解公司。我認為這是實習最重要的事情,而我在還沒確定是否自己適合投資銀行的時候,就開始琢磨怎麼樣才能做好投資銀行的事情了。畢竟當時我還是一個無業游民啊!那麼,我認為只要我當時感受到我在進步,每一天都在了解更多,這份實習就夠了。我像太多過於功利的同學一樣,太想著要把這份實習當做一個砝碼或者敲門磚。以至於我很擔心這個工作內容寫在簡歷上夠不夠漂亮。

我提問的時候,另一個最大的擔心,是公司不注重人才,不給人成長的機會。現在看來,這個問題也隨著不斷與公司領導同事的交流和個人的觀察解決了。現在回想起我一年多的實習里,我覺得最寶貴的是從公司里上上下下的員工領導中學到的務實,謙虛,努力的做事風格。

一個能夠讓我有機會在一年內把問題反覆問幾十次,問遍公司大大小小領導的公司,這種扁平化,少hierachy,年輕化的氛圍也讓我很滿意。其實回想起來,這才是我實習最該做到的事情——去學習員工做寶貴的內功,去了解公司真正內部的風格。

總而言之,我覺得在實習的過程中,認真完成自己的任務,遵循內心的選擇,不斷發現自己的特長,發現自己適合的工作。這才是實習應該關心的事情。

這是我一點感悟,感謝下面各種回答。有想法可以多交流。不過外資行其實也沒必要那麼mean吧嘿嘿。


非常神奇的一個問題,下面是匿名用戶打匿名用戶的臉,匿名用戶拆匿名用戶裝的B。

And朋友圈已炸,香港金融圈子好多人都在看這個帖子裝的B。我是專門為了裝B答主來的。

一句話:在這個圈子裡,一身戾氣的往往是上升空間狹小的鳳凰男。靠著過硬的學術背景和賣血的決心,在資本世界裡混著一口湯喝。
和這種人聊天就聽著他們吹「今年新來的實習生個個8分」,「好看的都被我帶走了」,「切,他不就一剛進來的小朋友嗎,夠資格請我吃飯?」
更有甚者當著我這個女生面,討論自己想約一發實習生(並拍之裸照)的心思。WTF?!


真·牛逼的人,學術背景+高情商+超廣人脈+穩健的職業規劃+過硬的家庭背景。
他們則是:「你剛進這一行,人要正直端莊,我這裡有一本書比較適合你,你有空看看。有問題下次brunch的時候問我。」


其實在大行里,能帶來業務的,和被大行壓榨至死的,從你進入這個領域的那一天就已經決定了。
被壓榨到還剩一口氣的話,那就是戾氣。
大浪淘沙,皆是如此。


更新:
我只是金融圈小朋友,也許是因為冷眼旁觀,看問題更無情一點:投行也淘汰人,不是你進去了就最牛逼了。
我的投行朋友贊成高票答案的心態主要是:吐槽吐到心裡去了。(其實內心正面的人佔大多數,請大家繼續相信我大HK的專業水平!!!)
但,吐槽者在暗中挖苦諷刺時所暴露出來的扭曲心理,比傻愣愣的實習生可怕多了。

也請大家多多包容我們這個群體,畢竟金錢、自由和面子三者,最多取其二。

你也知道我們失去的是什麼。


我來說句公道話吧,此處單評論外資投行在香港

其實投行本來應該是挺高大上的工作,在美國的投行打交道的都是比較專業的高管/投資人,沒有誰比誰高一等,就算是bulge bracket 買方也不見得會鄙視乙方的。junior能獲得的training也很多,更多的是對一個行業併購發展和企業投融資方面的思考和歷練

為什麼外資投行到了中國就變得毫無專業價值,只剩下無腦pitch/國企蹲點/講關係/拼辦公室政治了呢?甲方們也要好好思考一下,過去10年投行為什麼放棄了自己的核心業務(smart business) 去搞那些人事/忽悠/毫無增值的服務呢?說到底就是正道不賺錢,都往邪道上去了。為什麼投行會請VIP, 以後老外還會不會相信請了VIP對自己有好處,將來的甲方是應該更value advice還是value對方的connection, 這都取決於當今中國的商業環境的變革。現在進投行實習的90後們,他們成為full-time後遇到的客戶比我們當年的要更sophisticated, 他們的業務模式將面臨著轉型,他們所需要的核心技能,也許不是今天的analysts/associates甚至VP能教得了的

至於現在的junior是否能適應未來的投行的業務需要,well, 這個industry的turnover最高了,直接把整個country team砍掉再從別的國家調來人也不是不可能的

所以高票匿名買方也不要太得意,高票匿名乙方也不要太囂張,我們都只是這個時代的背景,未來的方向誰也說不好

更新線
-------------------------------------------------------------------------------------------------------------------------------------------
沒想到上知乎這麼多年寫了第一個這麼長的答案還得是匿名啊,這的確是知乎的悲哀,不過也是我喜歡上知乎的原因。

稍微elaborate一下吧,入行5年以上的人應該都有體會。當時讀書的時候好多email說要招在中國的工廠GM,想說為什麼工廠GM這麼technical的職位要去名牌大學招會講中文的畢業生,後來入行開始看工業OEM,才知道老外把最污染環境、最低附加值、最沒有技術含量的工種都outsource到中國來了,忽悠中國供應商大幅投資上產能許諾訂單量,地方政府還好酒好菜招待加低稅收優惠,就是為了GDP增長+就業。後來08年老外把訂單都cancel了,剛剛上完產能的中國老闆欲哭無淚,還好有四萬億造內需,然後一拖就拖到了今天。

過去十年各行各業都是粗放型的增長,投行也不例外。有人說中國人就是喜歡「一擁而上,一鬨而散」,這八個字在所有外資買方看過、外資投行pitch過的行業(包括地產、廣告、光伏、連鎖、團購、O2O、P2P) 都有完美的詮釋。10年前在外資投行做training的時候阿三培訓師問了一句,你們double digit的GDP增長那行業增長率怎麼假設,過幾年不是都要到天上去了嗎?那時候覺得double digit增長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嗎?那時所有的projection做的都是30% top line growth 還是 base case。 還在投行的人有人把自己過去做的model翻出來看看嗎?那些數字都是怎麼變化的?

任何一個經濟體都會經歷周期,任何一個行業也是,投行也不例外。如果說過去10年的周期是IPO主導的話(國企IPO -&> 房地產IPO -&> 消費IPO -&> 互聯網IPO ),有人想過未來10年投行的業務會怎麼變革嗎?今天大家都在討論國企民企在海外買買買,過3-5年(甚至更短)這些併購如果有90%的失敗率怎麼辦?50%的失敗率呢?投行需要扮演什麼樣的角色?IBD的小朋友你們可曾想過你們部門的業務占公司亞洲市場收入的百分之幾?亞洲佔全球業務收入的百分之幾?

另外,投行還有一個特點就是tend to over staff一個過熱的行業,等到周期過去之後就把人裁掉。今天的TMT組請參照昨天的地產組,這都是需要一些expertise且很有中國特色的行業。

最後回到正題吧,如果你有幸剛出職場就進入投行,能夠接觸到比較聰明的人,無論他的title是什麼,建議你多跟他一起做做項目,看看他怎麼思考、怎麼pitch客戶、怎麼generate idea、甚至怎麼搞定上級保證他的deal能在內部獲得支持。因為這種人在投行一般呆不長,而且你走出這個圈子之後能遇到他們的概率更低。一旦你有幸成為他們的下級,請珍惜這個機會並跟他們多學習,因為將來他們出來自己干或進入別的行業,他們也想招能幹的手下,而最好的工作機會往往不是獵頭推薦而是自己認識或認識的人refer的。


看到以上的回答,我表示必須要給券商投行做個正名!

其實並不是所有的投行都是讓你打雜,除非你的學歷和能力真的達不到人家的要求。

你想參與到投行的項目至少要滿足幾點:
1、給人一種信任
首先你在跟項目負責人溝通的時候或者帶你的老師聊天的時候,要表現的相對成熟相對專業。
畢竟進入項目組去外地出差的話你直面對客戶公司的董事長或者董事會秘書,在同他們溝通交流的時候必須要給他們一種信任感,無論是IOP或者併購重組等,這些都關係著公司的命運,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他們在交流中發現你的表達含糊不清或者你是個實習生的,必然會影響他們對你們的信任。甚至他們會投訴要求更換項目負責人或者主辦券商。

2、做事情要踏實
近兩年三板業務比較火熱,各大券商都在招募實習生,其實就是招募廉價勞動力,當然必要條件是碩士學歷,懂財務知識。即使不太了解也無所謂,只要做事踏實認真就行。
做投行業務其實很苦,加班到半夜屬於正常現象,尤其是進入項目之後。雖然累,但是的確能夠學到很多東西。
記得我當初還是實習生的時候,做了一個月的項目建議書,用人話說就是ppt,每天跟著老闆去拜訪客戶,接觸各個公司的董事長。
在車上,帶我的老大對我說的讓我記憶到現在的一句話是,你要多聽多看多了解,怎麼說話沒有人能教給你,這要靠你自己去學去悟。

3、做事要認真
認真!!!!!認真!!!認真!!!這個是必須要的。
尤其是招股書,對於錯別字什麼的要求特別高,有些券商一個錯字還會扣工資。其次就是內容數據的嚴密性,當年一個定增項目,回復證監會反饋的文件中,在公開披露前半個小時突然發現有幾個數字就錯的,當時還在吃飯,聽到這個消息之後,立即丟下筷子,打開電腦進行一個一個的核查。幸虧全部修改了,彌補了過錯,否則不知道會出現什麼後果。所以無論做什麼,尤其是投行,一定要認真。

4、投行的實習累並快樂的

券商的投行工作大多數時間是出差在外地,現在三板業務要求比較低,會讓實習生參與進去,而IPO、定增參與可能性很小,去實習,就不要怕累,尤其是每天都出差在外地,白天呆在項目公司,晚上加班結束回去睡覺,既枯燥又累,這也是投行對女生比較偏見的原因,尤其是未婚女性。(只是發表觀點)

5、投行實習看緣分

所謂的緣分就是看帶你的老大是什麼樣的人,大多數的投行實習都會讓你接觸項目,越是對你嚴格要求的老大,你應該感到越幸運。當年我實習的時候,曾經一個ppt,老大陪著我修改到了3點多(凌晨),可見我有多渣,但是此後PPT就再也沒有讓他大規模修改過。還是那句話,一個好的老大帶你能讓你實習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
9月1日更新


今天回答問題的時候 突然想到一點
6.投行要能扯淡

扯淡在這裡是個褒義詞,做投行需要很好的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你面對的是公司大佬,他們都是老油條,了解的東西很多,但是畢竟術業有專攻,你是金融圈的人,他們在投行方面的東西並不比你強,這時候就需要展示你的能力了,交流的時候必須要說的讓他信服,如果真的有你不懂得地方,想辦法搪塞,不過不要太明顯,這也就是表現你交流聊天基本功的時候了。做投行,一定要能說會道。

目前先寫這些,明天繼續更新,希望對大家有幫助,該點贊點贊~


我此時此刻正在投行實習,不是外資投行也不是大國企券商,是一家中小型券商。在固定收益部,典型的投行業務。
看了評論感覺不同的券商,工作氛圍的差距真的是好大啊!我感覺我們公司的氣氛也都是蠻好的,我在裡面乾的很有動力也很舒適。
1、學歷的話,公司里算上實習生和正式員工最低要求是碩士以上學歷。公司里人大碩士最多,再就是北大碩士、中央財經的碩士。南開、復旦等一些非北京地區的名校比較少。
2、實習生的工作還主要是編輯文件,寫ppt、整理excel。我運氣比較好,我的實習導師很帶我。這周帶我出差,五天時間從北京到上海再到重慶,談的是50億的ABS業務,我就一路跟著他,看他談判,做筆記。手裡的項目也帶我一起做盡職調查,甚至信任我讓我自己去項目現場出差。所以有沒有人帶你很關鍵。
3、公司里的氛圍是不錯的,我剛去的時候坐在辦公室可緊張,然後同事都主動回來和我說話,很友好,沒有遇到趾高氣昂的同事。有不會的問題,我就問身邊的前輩,有一位前輩是從pwc跳槽過來的,他很耐心的跟我說,我還特別感激他。大家都很勤奮踏實能幹,真的沒有傳說中那麼浮誇!要是說刻薄的領導也不是沒有,有一個從某大券商跳槽過來的同事說,他原來的領導能把一個三十多歲的清華男博士罵哭,公司里列印文件的女生也經常被罵…幸好我沒遇到這樣的領導…
3、年齡的話還是偏年輕,部門裡大多數是二十多歲的,我的實習導師比我大兩歲而已就已經百萬年薪了。
4、薪資就是base+獎金+提成。提成是最大部分,有項目提成就多。base不到一萬塊錢,年終獎也很少,還分好幾年發。承銷費,我司拿九成,一成分給員工做提成。不過有的券商是公司那30%,員工提成拿70%,這種分配製度下,承攬一個項目就能分到四五百萬的提成還是很誘人的。國融好像就是三七分,中投證券好像是四六分。
5、關於工作需要的技能,做固收主要還是需要財會和法律的知識。注會和司法這兩個證書是很管用的。
6、關於幸福感。我的導師說他做這一行是很有幸福感的,特別是為民營企業做項目,感覺真的是幫到他們了。做成一單項目也會有成就感。所以有人說,投行里的人就是為了賺錢、沒有理想,我覺得有點片面。我們的工作的的確確可以幫助到客戶,幫助客戶解決流動性問題,我們對社會是有貢獻的。
7、很多人問工作壓力。不同部門不同崗位肯定不一樣。承攬的話就經常出差,承做的同事在項目入場之後是非常忙的。我和我領導這邊的項目入場一個星期了,每一天都在加班。如果沒有項目做就比較閑,可以在辦公室學學司法考考證。
領導說,做投行團隊比公司重要,確實,項目多少還得看團隊。我是很喜歡我們現在的團隊的,他們教給我很多東西,我很感激他們。
微信里有些文章把金融圈寫的紙醉金迷放蕩不羈各種裝逼的,很誤導人。大家就隨便看看好了,別當真。投行里的人年輕、高學歷,他們有很出色的專業素養,他們很能吃苦。
我覺得不管哪個行業,謙虛一點多學一點東西是好的。
認真工作,爭取被欽定???
(匆忙寫一寫,希望對大家有用。如果出現邏輯、錯別字、標點符號的問題,還請見諒。)


國內券商,藉此問題來聊一聊實習吧。

先回答問題,投行的實習是怎麼樣的?其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自己。大家其實很想把活分給你,但是要權衡分給你之後,到底是省事了還是麻煩了,這就看你的能力了。我們有遇過很能幹的實習生,甚至比新來的正式員工還要吃得住,也有遇過確實不那麼機靈的,我們除了複印、列印之類的工作外交給他的就很少。

結合我自己實習的經歷,和我遇過的實習生的表現,想簡單說一說實習生應該怎麼做。

1、成熟度
實習生的成熟度是一次接觸就可以判斷出來的。第一天來實習的你穿的是不是正裝,帶的電腦不是夠商務(這點對學生可能苛求高了點,畢竟有些同學只有一台筆記本就是外星人,但有一些貼在電腦背面的二次元貼紙還是可以撕一撕的吧),還有些小夥子進了園區就打電話啊我在大門口,但是我不知道是哪一棟耶,我現在應該怎麼走,倒不是不可以,說明你也還積極溝通,但其實很多時候到了附近問問保安問問路人就問到了,到了公司前台再給對接人發個簡訊就從容很多。行,現在見到人了唄,一般對方也就是個項目經理,比你早工作那麼兩三年,你沒必要謙卑到塵土裡,講話都不敢看別人眼睛,相反太狂妄也不行(但這種一般遇到的會比較少),大大方方的握手,介紹自己,表達自己,看著對方的眼睛,真誠坦然就非常好。上項目的時候,兩樣東西可以暴露你的成熟度,一個是商務的筆記本,隨時可以拿起來記一些東西,另外一個是自帶的水杯,這點單純是個人偏好。投行工作要求你和企業、其他中介、企業的客戶供應商打交道的時候,都能以不卑不亢的態度積極主動的溝通,一般就覺得你很不錯了。
其實這些要求真的不高,都是最基本的,可是很多名校學子,卻往往這些方面就做不好,當然我非常理解,這和家庭背景也有很大的關係,但是這是你可以做到,也應該做到的。

2、吃苦耐勞
實習的工資非常低,1000出點頭,還要跟著項目經常加班熬夜,動不動還要舟車勞頓承擔很多走訪工作,嗯,不公平不合理。得到的少(如題主所問的,簡單勞動多,感覺也沒真的學到什麼呀,實習工資還那麼低),乾的不少(雖然是簡單的活,但瑣碎起來坐著也是很辛苦的)。嗯,划不來,我不想那麼多加班,找些學校的理由請假吧,一些比較苦的項目找些借口不去吧。但你的理由再完美,你的品行也騙不過老油條們的眼睛。這種時候不應該少幹活來平衡自己,而是應該多獲取來平衡自己。怎麼多獲取呢,多問啊,問問別人的經驗,既能活躍氣氛,又能學到東西,而且問的時候稍微機靈點,人家明顯的擅長什麼你就問他什麼,配上你真誠的臉,假如你還有個好顏值,他肯定就要從「當年,我實習的時候啊……」一直說到他的今時今日,這其中還是很多值得你聽的東西。

3、認真仔細
有答案說過了,這裡就不展開說了。

4、機靈度
投行是一個相對比較公平的環境,做多做少大家心裡有數,但是嘛,在中國做事情,肯定還是要機靈一點的,倒倒水、拎拎包、叫叫車、跑跑腿這些事情能主動就主動一些,但是要觀察好對方的反應,一切都要自然,不要招人討厭。好吧,已經脫離了投行實習的範疇,就不多說了。


作者簡介:金波,保薦代表人,16年證券從業經驗,2001年加入廣發證券,2007年開始從事投行業務,2015年轉型從事一級市場投資業務,曾任廣發證券投行創新業務組總監,現任廣發證券全資孫公司珠海乾亨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

以前做投行以及準備轉型做投資的時候,總有人跟我說,投行思維與投資思維是不一樣的,但沒有人說清楚到底是哪裡不一樣。很多人都說投行被某會的條條框框禁錮了思想,主要是關注合規性,沒有什麼發揮空間。我總覺得這只是現象,可能還不是事情的本質。今天試著把一些心得記錄下來,我知道肯定不是最終答案,只是投資心路上的思考。1關於投行思維投行思維和投資思維,相同的都是要挖掘企業的價值。如果說投行只關注合規性,我相信這是走入了歧途。一個優秀的投行人員當然要關注合規性,但這只是投行業務的基礎。合規性肯定不是投行思維的本質。
投行思維的本質是賣方思維,投行無論是面對監管部門,還是面對投資者,目的都是要告訴大家,我的客戶(發行人)是如何的優秀,如何的值錢。也就是說,投行是要說發行人的好話,小優點發掘成大優勢,招股書的優勢寫上一堆。遇上投行新手,老保代們還要語重心長地私下教育一番,咱們先要說服自己相信這是一家好企業,才能落筆生輝,讓投資者相信這是一家好企業。這是由工作性質決定的,我覺得無可厚非,發達國家的資本市場也是一樣。至於監管部門的條條框框,本質上是防止發行人和投行吹牛吹過了,最後讓信息不對稱的投資者吃虧。所以發達國家資本市場的招股書通常是律師寫的,這樣比較嚴謹,挑不出錯,而且律師也不負責賣股票。等到真正銷售股票的時候,投行們再閃亮登場,讓你相信即將IPO的發行人是一個真正的未來之星,行業空間不是一般的大,行業壁壘不是一般的高,國家政策不是一般的支持,企業管理層不是一般的有經驗,研發技術不是一般的領先,甚至地理位置離潛在客戶近一點,也是一個必須要廣而告之的優勢。總之,這家企業是好好好,大家趕緊買買買。
2關於投資思維投資思維的本質是買方思維,說服別人沒有任何意義,掏出真金白銀的是自己,而且對錯最終必然會被市場檢驗。作為買方,當然要對企業的競爭優勢更加關注,但是與賣方不同,買方要找出企業真正的優勢。所謂真正的優勢,應該是行業內普通的競爭者無法做到的。我們團隊在撰寫投資分析報告的時候,我對「競爭優勢」這部分內容要求特別高,經常挑刺。有同事不理解,說報告裡面總要寫幾個優勢,這是典型的賣方思維。我則希望真有優勢就寫,沒有就不寫。這個報告是我們掏出真金白銀的決策依據,不用給外人看的,優勢寫的再多也沒用,關鍵是我們有沒有調查、研究和分析清楚。
如何才能把這個優勢搞清楚?這首先需要對行業深刻理解,其次需要非凡的商業洞察力,再次還需要一些逆向思維。行業的深刻理解不用說,商業的洞察力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和思考,最終考驗你是否能理解,這個世界到底是如何運行的,很多似是而非的邏輯都是站不住腳的,特別是許多大眾經濟學家的論調,橋水基金在官網上有一篇報告值得一讀。其實作為投資者,已經有很多人跟你說,有若干理由支持這個企業是如何的好,投資者需要一些逆向思維,對企業所有的優勢進行一一證偽,仔細考察這些優勢背後的證據是否可靠,邏輯是否經得起推敲,如果不能證偽,則說明這個優勢可能是站得住腳的。另外,投資者還要重點考察項目的風險點,特別是潛在的風險點在哪裡。這一點沒有人會跟你說的很清楚,倒不一定是故意誤導你,而是過於樂觀的傾嚮導致的。因此對於風險,投資者要分析的很細很深入,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坑多了去了,即使是企業管理層自己也未必能預料到,投資者最好對這些風險在這家企業身上發生的概率,以及發生之後對價值的毀滅程度有個清晰的認識。
說到底,買方思維不僅要挖掘企業的優勢,更要挑刺,因為在投資中,風險控制的重要性遠遠高於其他一切。如果是二級市場,由於市場的有效性很高,只挖掘大家都能看到的優勢是沒用的,只看到大家都能看到的風險也是沒用的。從這個角度說,二級市場投資的難度要更大,但二級市場信息不對稱的風險要相對低一些。過去一年多來,我們深入研究的項目超過100個,看過的企業則更加多,但幾乎每一家企業都認為自己能夠成長的很好,我相信他們是真心這麼認為的。問題是最終的事實如何呢?上市公司是相對優秀的群體,現在A股有約2900家上市公司,前段時間我讓同事統計過,過去5年(2011-2015)所有上市公司的營業收入和扣非後的凈利潤每年都增長不低於10%的企業只有80家。如果以2900家為基數,比率只有2.76%。而我們在一級市場投資中,如果企業說自己每年只有10%的成長,都有點不好意思跟投資人說出口。
投資也好,投行也好,本質上跟其他經濟行為都是一樣的。買的沒有賣的精一定是普遍現象(想想這兩年火爆的併購市場,積累的巨大商譽,投資人的背後是否有一身冷汗?)。把東西賣給別人,通常會有王婆賣瓜的傾向,全世界都一樣。自己買別人東西的時候,最好還是睜大眼睛,仔細斟酌,多想想風險,少想想投資成功後的收益。


答主在一家財務顧問機構工作(就是大家常說的FA,也可以美其名曰「精品投行」),看了題主的問題和一些回答,想說一些我自己的想法。本人入行時間和業務水平均有限,如有不到之處還請各位前輩和同行多多指正。

1. 「投資銀行」作為一種機構,經歷了數十年的發展,其可開展的業務範圍已經非常廣泛。我姑且把題主描述中的「投行」理解為「投資銀行」的「投行部門」,也就是大家常說的IBD(Investment Banking Department)

2. 投行部業務的核心目的是進行資源和資產的匹配和優化配置,即為資本尋找/匹配最能發揮其價值的標的資產(公司),為標的資產(公司)尋找/匹配到最合適的資本。(大家仔細想像,其實公司上市的核心邏輯也是如此)

3. 投行部門的主要業務和服務內容有以下三大項。由於中國還沒有類似於高盛和摩根斯坦利這樣的全能型投行,所以在我國,不同的機構分別承擔了一部分投行的職能:
1)公司上市(即IPO):這項業務在中國主要由證券公司來進行,所以國內也把券商成為投行
2)幫助公司進行併購/收購
對於在中國的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上市公司來說,其要收購資產或和其他公司進行併購重組,是需要券商來作為財務顧問進行輔助交易的。
對於未上市的公司來說,其如果進行大規模的合併重組,如美團和大眾點評、滴滴和快滴,也需要專業的財務顧問機構來進行服務,也就是大家常說的FA。國內能做大型併購的FA並不多。
3)融資
幫助公司進行融資也是投行部門的業務,可分為股權融資和債權融資。國內的大部分FA的主業都是進行私募股權融資,也就是把全能型投行的投行部門的一部分業務單獨拿出來作為其全部業務來做。FA的興起和近幾年我國的創業熱潮有直接的關係。

4. 投行部門實習生的主要工作:
1)查找數據:用來支持分析師寫各種材料和報告
2)行業研究和企業研究:投行在接一項業務之前,要對客戶和其所在行業有深入的了解,所以做行業研究和企業研究是投行部門實習生的主要任務
3)做Pitchbook:好的標的和公司是會受到投行們的追捧的,那麼公司團隊在決定選擇哪家投行來服務自己的時候,需要對這個投行有了解。Pitchbook就是這樣一種展示型材料,主要內容為我們投行有多厲害,我們對你們公司的理解是怎樣的,我們將如何執行你們的項目,為什麼你們應該選我來作為你們的投行等
4)財務模型:財務模型的核心是對一家公司未來一段時間內的收入、成本、利潤和現金流做一個科學合理的預測,也就是未來幾年你能賺多少錢,會花掉多少錢,到那時賬上還剩多少錢
5)其他各種材料:比如項目介紹材料、項目彙報材料、商業計劃書、會議紀要等等

5. 投行部門對於實習生的主要要求:
1)智商和情商
2)快速學習能力
3)執行力
4)多任務處理能力
5)靠譜

6. 我自己的體會:
拋開「中介」一詞在大家心目中已經被扭曲了的印象,把投行部門說成是一種「中介」也是可以的。在投行工作很辛苦,同一時間會有多項任務需要你處理,每項任務所處的階段都不一樣,內容也不一樣,卻都要求你高質量的完成,這確實是一種挑戰。在投行工作,可以在短時間之內迅速拓展你的眼界和寬度,讓你接觸到大量的之前看起來高大上的、難以接觸到的人、公司和事務。但很快我就明白,我能接觸到這些並不是我有多厲害,只不過投行的工作內容是如此的罷了。工作內容的高大上並不能襯托出我自己的高大上,尤其是白天談數億美元的案子而晚上睡在一件十幾平米的出租屋裡的時候。

就我自己的體會而言,大多數的投行從業者都是勤奮努力、踏實工作的。但是投行和投資行業出現八卦和風流韻事的幾率確實可能比其他行業高,這可能是行業特性和從業者特徵造成的。每天和資本打交道以及「精英化」的標籤都會給周圍的人造成很大的吸引力。

我覺得投行是一個非常鍛煉人、可以讓一個人快速成長的地方,其成長軌跡和邏輯實質上與其他行業並沒有什麼不同。你創造多少價值,就會獲得多少回報,我覺得各行各業都是如此。只不過金融行業的單位產值確實非常高,也就順手造就了一批高收入的從業者。

7. 有關答主的問題:
答主請你不要著急,一個投行實習生一般是很難一開始就參與項目執行的。前期的行業研究、企業研究和各種材料的製作對你來說是一個必要而有意義的過程,也會對你之後的工作非常有幫助。做研究可以加深你對某個行業的了解,更可以加深你對商業邏輯的理解,也可以鍛煉你的獨立研究能力,這些對你日後的發展很有幫助。這一過程確實是枯燥無味的,但請你堅持住。


很多答案戾氣也太重了吧。。我在券商總部待過,現在買方,現在大致講講群眾的一些誤解吧。。

其實投行本質就是一個中介機構(拉皮條。。),大行比如美國那幾家,本身也就是券商,自己也有研究服務、經紀業務等,但是為了逼格更高,就統統自稱為投行。。這個是所謂廣義的投行。

狹義的投行就是券商內部的投資銀行部,核心業務就是承攬和承做項目,或者有點併購業務啥的;承攬就是有關係的出去攬活兒,把項目搞過來,所以投行牛逼的都是SALES,而且是逼格和情懷很高的sales,承做就是比較苦逼了,埋頭核算(粉飾。。)各種報表,走各種流程,目標怎麼把公司搞上市。

當初有機會往這塊轉,沒有去,就是覺得大部分的工作基本都是事務性工作(列印、複印、PPT、按格式做材料。。),基本沒有任何智能方面的輸出,搞到上面去,也是要八面玲瓏搞各方關係。。心累啊。。(補一句,沒有歧視搞關係的工種,關係搞得好。。來錢是輕鬆又愉快啊,但我這塊能力確實不行。。。。認栽。。。)

說穿了,技術含量有,但真的沒有很多人想的那麼高,至少很難說某項目只有哪個券商能做,其他券商做不了的,如果說有,也是那個券商的各方面關係更到位,沒有「技術」一說的。

很多投行的人出來都是轉PE了,一方面核心競爭力提升更多,畢竟可以直接投資了;一方面賺的錢也不比投行少的。所以其實投行對於人的鍛煉是有,但基本面在智能上的鍛煉遠遠沒有買方,也就是直接去做投資來的多,因為投行不需要你思考什麼的,你的任務就是做好你的資料,把公司搞上市賺一筆中介費用,僅此而已。當然積累得更久可以慢慢開始做產業鏈上下游整合以及橫向併購也有意思的

(20年前,周星馳在演射鵰被一巴掌拍死的時候,和導演說應該是怎麼個死法,而不僅僅是為了演而去演,所以他確實是有那個根基做導演的,好導演要比演員思考的東西要多得多的多。。演員能轉導演,並能做得足夠好的,除了周星馳,我印象里不多。這是個題外話了)

到現在為止,我也不知道一些做投行的人士如某高贊匿名答主,逼格滿滿的優越感到底來自何處呢?在我認識的賣方大佬,買方大佬,更大的買方(保險資管)大佬,更更大的買方(國家隊)里的小夥伴,人家都是謙和低調,太過招搖一般很難走得遠。

外資投行接觸過一些,確實是不接地氣的,自認為牛逼,其實也就那樣吧,行研搞得一些花里胡哨的報告,眼花繚亂的報表,看似EXCITING,其實預測結果和「最後買個底部放量」的那個梗差不多,都是隨大流,正確的沒幾次。。投行做的一些X輪X輪的報告,反正看著也挺華麗的,但其實怎麼說呢。。額。。按時髦話講,並沒有什麼卵用吧。。

反正最後的目的都是不擇手段達到交易成交的目的,一旦成交就能有中介提成了嘛,所以這個行當整體也比較浮躁,孕育了像前面幾千贊那種奇葩的匿名用戶吧。

想到陳奕迅那首歌 《浮誇》

最後有些朋友說到薪酬,我對國內投行的薪酬了解一小點,其實國內券商投行的BASE都是一般吧,相對於付出來講,BASE真心不高,反正之前我朋友在國信的投行,BASE稅後6、7千的樣子,相當於他們常年出差的工作強度,這個工資基本可以忽略不計,所以投行真心不是固定的BASE高為賣點,還是靠做成項目的提成。

說到做成項目,其實按我膚淺的理解,就是投行人具備廣闊人脈、資源做整合的能力,包括部分能搞定監管的能力,之前平安的薛榮年為什麼能搞定那麼多安徽的項目,因為人家本身在安徽財政廳、安徽信託等廣結善緣,利益均攤的前提下資源整合,這個才是投行大佬的核心競爭力,也是時間慢慢累積的結果。這樣的人,其實在哪個平台,拿不拿工資,都是無所謂的,本身也不靠這點工資吃飯。

隨著時間增長,自己的資源庫里的資源累積慢慢變多,就發現可以慢慢開始匹配資源,也就是開始做中介撮合業務,這個階段才真的是爆發的階段,橫向、縱向整合是做不完的,只要人在,信用在,生意就永遠在。


謝邀。分享一下自己的故事吧~

一、投行的誘惑有多大?

記得金融學的教授曾經給我們推薦過本書:《Why I Left Goldman Sachs: A Wallstreet Story(我為什麼離開了高盛?)》(圖書鏈接:Why I Left Goldman Sachs PS: 我這裡有電子版,想要的童鞋可以私信我哦,免費傳給你~),作者是前高盛交易員,在書中他敘述了自己從一開始到高盛實習,到最後於2012年從高盛辭職的全過程。當時我也是第一次接觸到Investment Bank(投資銀行)這個詞,也從書中第一次感受到了投行的魅力。翻了一下,書里是這麼說的:

...I was surrounded by the sort of superachievers that people whispered about and pointed at in Ivy League dining halls-the ones who got perfect scores on their SATs, graduated from high school at age fifteen, swam in the Olympics, played chess at the master level for relaxation...Despite my nerves, I made it on time and in one piece to the Goldman Sachs offices at 555 California Street in downtown San Francisco. The building is second tallest in the city, and Goldman』s offices there, with floor-to-ceiling windows around the entire perimeter of the forty-fifth floor, have views of San Francisco and the Bay that are truly breathtaking: this place is simultaneously intimidating and impressive...
粗略翻譯一下:我被一群超級優秀的精英所包圍,這彷彿使我置身於常春藤盟校的晚餐聚會中,他們有人曾在SAT中獲得超高的分數,有人15歲就上大學 有人參加過奧運會游泳比賽,有人是國際象棋大師......雖然很焦慮,但是我還是準時到達了座落在三藩市的高盛大樓,這是城市中第二高的樓,站在第45層樓辦公室的落地窗前朝外望去,你可以看見三藩市和海港的景色,真的令人感到非常振奮!......

書中還有很多關於高盛的描述令人影響深刻,雖然本書在後半部分有不少貶低高盛的言論,但是它還是讓我第一次從書中見識到了投行和資本的魔力,那是一種可以讓摩天大樓的魔力,一種可以讓世界上最優秀的人彙集到一起的魔力。雖然,當時並沒有給自己立下諸如「一定要進投行」的目標,但是潛意識可能還是有意無意地朝著投行去努力了,一路上考了很多專業證書(以下是我寫的考經)

如何通過基金從業資格考試? - 知乎

特許金融分析師(CFA)很難考嗎? - 知乎

同時也無意間接觸並認識了很多在外資投行和國內券商工作的人。最終,如願獲得了兩個國內一流券商實習的機會,一個是場外交易部(負責幫助企業在新三板掛牌)的實習,另一個是債券融資部的實習。然而,不得不承認,現實中的(我國的)券商和想像中的「投行」還是有一定差異的。

share一條其中一段實習結束後發的朋友圈~哈哈

二、國內券商的工作是怎樣的?

我的第一段實習是在場外交易部,主要負責新三板掛牌,工作量不大。真的很愉快。但是,投行真正的考驗,在「進場」的過程中才會真正地體現出來。這也是為什麼題主會被屢屢問到是否有過「進場經驗」的原因了。

在弄清楚什麼叫做「進場」之前,先說說國內投行的真實情況:國內的投行,也就是所謂的券商,遠沒有國外的投行(外資投行)如此光鮮的外表。相比起來還有點「土」,但是這份「土」卻是很多券商得以成功拉到項目、成功IPO的秘密。我國的資本市場相對比較封閉,所謂的「關係」在金融界里依舊發揮著很強的作用(國外也有「關係」,不過人家管那個叫networking,所以沒有必要排斥這個詞),從而導致國內投行在我國的業務量遠遠超過外資投行,這些都是外資投行無法比擬的。就拿我第二段實習來說吧,當時是我第一次跟著項目組的同事到客戶的公司,行內話叫做「進場」,主要是跟客戶商量發債的各種事宜,在場的還有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及評級機構的工作人員,所有人坐在客戶的會議室里進行了一場「頭腦風暴」,目的是想方設法把債發出去,商量定價、費率、評級、賬目調整等等事宜,同時又要保證不損傷各方自身的利益。在場的都是身經百戰的專家,一個早上的時間基本上就商量出了合意的結果,然後就各忙各的了。當時就納悶了,現在科技這麼發達,為什麼非要千里迢迢坐飛機來這兒,況且機票、酒店都是需要公司報銷的,直接用Skype、QQ這類的軟體開個視頻會議難道不是更方便嗎?就算驗資需要到現場進行賬實核對,但是這也都是會計師的事,和券商方面也沒有關係,所謂的「進場」真的有必要嗎?當時心想可能是因為土豪公司的錢多到沒地方花了吧。

然而到了晚上,我才算是才真正了解「進場」的意義所在。總的來說,在中國辦事,還是離不開「關係」二字,而關係基本上都是靠「喝」出來的。那幾天我也算是大開眼界了。第一天下午剛工作不久,客戶就打電話來了,說要讓我們去喝酒。由於項目組手上還有幾個項目堆著,大家可都忙得不可開交,現在才下午三點就要去喝酒,那這麼多活兒怎麼可能做得完呢?但是小組的頭還是讓我們收拾好東西,一起奔赴客戶的「酒局」。先請諸位猜猜,客戶使用什麼裝酒的?答案:盆。對,你沒有看錯,真的是拿一個盆來裝的,我當時都驚呆了。幾瓶茅台倒進盆里,桌上擺著幾個小杯子,不是那種喝酒用的小玻璃杯,而是裝茶水的瓷杯,盛酒用的可是勺!我們剛坐下,還沒吃點東西墊墊底,客戶那邊就開始「輪人」了,也就是把所有人都干一遍,然後下一個人接著「輪」,之後勸酒的花樣更是五花八門、聞所未聞。酒過三巡,大家心理的一些防線和戒備彷彿被打破了,確實不得不佩服酒精的力量,一本正經的客戶甚至還說了自己的糗事、開了不少黃色玩笑,所有人都呵呵笑成一片。當天晚上我們免不了需要加班,所以主要是我們項目組的頭在和客戶喝。不久,他就已經被灌得全身漲紅,糊裡糊塗,其間還說了不少自己的往事,也不禁感嘆起中國的「酒桌文化」,他說這是干投行的人是一定避免不了的。後來想想似乎有道理,其實國內投行做的活兒對硬實力的要求並沒有太高,只要有一定經濟、金融、法律和財務基礎的人都可以寫得出讓客戶滿意的募集說明書。但是,同樣一個項目,客戶為什麼讓你做不讓別人做呢?為什麼投行的人能賺那麼多呢?主要是因為投行對軟實力的要求太高了,尤其是在國內!(軟實力具體是什麼,此處暫時不方便詳述了,自己領會就好)。酒,一直喝到飯局結束。我們的頭兒已經斷片了。把他送回房間之後,剩下的幾個人便開始在酒店房間里加班了,直到凌晨一點......總而言之,「進場」的目的不僅是溝通工作,更多的是雙方都在考察對方的人品,同時也是積累客戶資源最好的機會。

三、投行的人有多厲害?

外資投行的競爭相當之激烈。據統計,高盛的錄用率比哈佛的錄取率更低,換句話說,進高盛工作比進哈佛讀書更難。殘酷的競爭導致很多人退而求其次選擇了國內券商,難免慨嘆夢想與現實的差距,難免抱怨國內投行的Low。但是,鐵一般的事實證明了,想要在國內金融界混得好,確實需要low,但是不是說要人變得很庸俗粗鄙、滿嘴髒話那種,而是說要懂得把逼格降低一點,把架子擺低,因為這才是聰明人的做法。曾幾何時在我腦海里,投行女高管應該都是腳踩9厘米高跟鞋,身穿香奈兒套裝、配上精緻妝容和幹練短髮、眼神中充滿傲氣與不屑的「職場白骨精」,而且是出入辦公室都能颳起龍捲風的那種超級女強人。但是,就我這幾年來的觀察,一般這麼打扮的多半是各種山寨基金公司的業務經理。真正的英雄都是很低調的。投行實習過程中一位女部門經理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這位部門經理是如此的平易近人,臉上是淡淡的妝容,穿著得體的職業裝,說話聲音不大卻有條不紊、邏輯清楚,為人低調、謙和,就算對實習生都非常客氣。要不是因為第一次見面時她進行過自我介紹,根本不會猜到她是部門經理。她經常出差不在公司,但是只要她回來,都會和大家一起吃飯、聊天,人緣相當好。一起工作的前輩告訴我,她之所以能在公司平步青雲,年紀輕輕就當部門經理,是因為她真的能拉來很多項目,和她相處過的客戶都會非常信賴她,甚至有些和她相處成了私交很好的朋友,一直保持著來往!而後,通過這些客戶的朋友,她又拉到了更多的項目,結交更多的客戶和朋友,自然而然地就走上高位了。更重要的是,不僅情商高,她對工作的認真程度也是相當驚人的,所有重要文件她都會親自過目審查,杜絕所有的小錯誤和小瑕疵,哪怕一個標點符號也不會放過。雖然這些活兒她完全可以交給下面的人去做,但是她還是會親手把關。因此,只要是她經手的項目,基本上都能很快很順利地完成,從而漸漸地在業界樹立了非常良好口碑。別看這位經理其貌不揚、穿著樸素,但她已經很有錢了,老公也是同樣的優秀(具體職業暫不透漏~),小孩送去加拿大讀書,總的來說還是過著穩定且幸福的生活。不見她頓頓米其林三星,也不見她夜夜五星級酒店,卻見她用平靜的心境將生活和事業演繹成了最好的樣子。

很久沒更新知乎,是因為答主前段時間去北海道玩雪了,哈哈。

有空會寫寫15天自由行的遊記,敬請關注哦~

先寫這麼多吧,贊多的話我再繼續補充更多實習的細節和趣聞。

還有,記得加關注和點贊哦,更多好文和考試福利等著你~


他們忙的一B,我們玩手機


In a nutshell a typical associate day can start with breakfast with a billionaire and your group MD at the best hotel in town and end up after midnight sharing red bull with your analyst while you finish a pitch book for whatever delusional/low likelihood deal your MD dreamed about.

Next day your pitch book gets chewed into pieces and so heavily marked up you start to question your ability to do the job. You slave a week to put the pitch book in perfect shape to present to the billionaire. The night before (usually a Sunday) your MD faxes (note: these was SOME years ago for me) what are supposed to be "minor" changes at 8pm from his beach house. As the pages come in you mentally compute the time will take you to do all the changes. Not pretty. All needs to be ready and printed early AM so you get the Eurostar for the lunch meeting in Paris.

You leave at 2am and tell your analyst to meet you with the books ready at the train station. You get few hours sleep and meet your sorry analyst in the AM. In the train, as you try to get some sleep your suntanned MD (full of a relaxing weekend) wants to go over the pitch book, finds a typo in page 47 and goes berserk. This typo puts in question the entire culture of excellence of the firm and may lose the deal to GS. You think to yourself I should have gone to McKinsey or a startup. One hour to Paris. MD gets over the typo and tells you that someday you will be as great as he is. He says he made $10m last year, has 3 houses, Ferrari, great family, 2 girlfriends and one day will run GS. You think to yourself "I want that also!". The driver is waiting for you at Gare du Nord in a brand new Mercedes and you daydream about the $10m, Ferrari, etc.

When you get to the meeting you pass the books that took an enormous effort to make and your MD starts his pitch. One minute into his pitch the billionaire interrupts and says "Charlie (not the MD"s real name) I told you I don"t want to merge with XYZ Corporation". The pitchbooks were never opened.

From Quora.


假如我爸爸是證監會的,我可不可以叫最高票答主給我去starbucks買grande的 greentea latte 然後no ice light syrup light powder 嗯with whipped cream on top 加vanilla

時隔一年回來回答……
今年去了券商ibd,累的一逼


「等有時間一定要打開電腦研究研究有什麼辦法能讓這個問題不再出現在我的時間線里」 —— 看過了多個高票答案互相攻伐後我內心的真實感受。這個問題看了真心反胃。


有需要的話再更新吧


1、提問你的人沒幹過投行,哪有那麼多帶實習生下項目的人,原因不敢啊(點贊多說為啥)
2、能夠被安排工作說明你已經得到了認可了(依然點贊多說為啥)
3、實名反對匿名高票答案,第一他沒有說清楚地方(即美國、香港、還是中國的業務向)所以他的回答除了有趣並沒有對答主有幫助。且基本不符合個人的投行認知。

利益相關:國內業務向的合資行四年。

補充回答20160723@1846
首先譴責一下自己騙贊的行為(其實完全是懶得用手機打字)
其次先說明幾問題
說明
1、本文所述投行指國內投行
2、本文所指投行業務指IPO、再融資、併購重組
3、本文所涉及人群指非VIP人群
4、以上說明適用於全部回答及補充回答。
補充內容如下:
1、投行業務是一個精細的工作,導致所有從業人員或多或少都有強迫症,比如不能夠打錯字,不能夠不對齊等等,一個實習生如果不能夠明白這些的話,沒有辦法帶到項目是,比如你的工作底稿50卷都非常的整齊,然後突然來一卷被實習生打孔打歪了,你不是處女座也會生氣的。而且讓未來證監局檢查、內核人員檢查看見了,覺得誰業務不好?當然這都不是真正的能力問題,但是確實會被說嘴。(參照「漸江大華」)
2、不教而誅是錯的,我贊成,但是第一沒有人有那多時間教人的,除非教導完成後獲得的節約時間遠遠小於教導時間,或者該實習生是被領導囑託過的。而且也沒有人能夠教的那麼細緻。(相信我實習生總能夠給出「驚喜」)
3、為什麼說能夠被安排工作說明你已經得到了認可了,因為安排了一次做的好,能夠用,才會安排第二次,要不不會被安排更多的。好用的人真的累死,不好用的人真的閑死。
4、我對一般實習生(不打算留下的)之前算很好了,但是被坑了三次,就再也不敢用的太多了。
5、如果打算留的實習生,一般組裡的同事都會好好幫助的。
6、通過題主的提問來理解,其主要工作行業分析和公司情況,就是業務部分,偶爾涉及法律法規。其實已經做的很多了。一般我們用新實習生就是對對數,裝訂,下載數據,整理數據,列印等,具體寫作不會給實習生。
(以下無正文)
如有雷同,說明你也在投行。

20160724@1315
感謝所有點贊、感謝、關注的朋友。
看到題主更新了,基本問題也就結束了。
多說一句,題主這樣一年沒有上項目,沒有上完整項目的,十分正常,有的人三四年都不一定有完整項目。
投行不易,各位努力。


前人力從業者、現投行外圍人員來回答下這個問題。
公司或項目招實習生,除了領導特別加塞的,一般都是找免費/廉價勞動力來了。運氣好的,跟著組內大牛學點專業,運氣不好的,就只能讓你搜搜資料甚至複印列印排版這種最基礎的活了。什麼?複印列印排版你不想干?你知道格式對IBD材料狗有多重要麼!!!上報材料格式我們都至少檢查好幾遍的好么!!!
不知題主今年所在的券商和team是什麼情況,2016基本所有的投行項目都不好做,沒活的時候基本全員找項目去了,行研/方案/案例啥的通通都是為承攬項目準備的,估計題主所在team項目儲備不多,目前工作以承攬業務為主。項目多、時間緊的時候,有實習生能幫著背景調查、做做底稿啥的簡直就是天使!整個team都會搶著給你塞活的!!手頭出來的東西真正做漂亮了自然有新的任務分給你的。一步一個腳印走下去啊喂!


首先你大幾?中國券商據我所知的實習都是打雜,進場的情況不多。建議把基礎知識還有skill sets磨練好,然後再努力找個更好的實習。


推薦閱讀:

在中國,個人如何購買公司債券?
為什麼那麼多人想進金融行業?
你為什麼選擇從事金融行業?
投行常說的「模型」(model) 是什麼東西?

TAG:投資銀行 | 職業發展 | 人力資源HR | 實習 | 投資銀行職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