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蓉圃的同光十三絕現存何處?


打開權威的京劇著作《中國京劇史》 ( 北京市藝術研究所、、上海藝術研究所組織編寫,1999年出版) 的首頁,一幅彩色戲裝寫真畫映入眼帘,這就是《同光十三絕》 (以下簡稱「十三絕」圖)


有關「十三絕」圖的資料不少。 據悉,最早的是1943年影印這幅畫時所附的《同光名伶十三絕傳略》 (朱書紳編,三六九畫報社出版) 葉龍章、翁偶虹、馬連良、景孤血、戲曲界名人都有專文介紹「同光十三絕」。 《中國大百科全書》《北京京劇百科全書》《京劇文化詞典》、、辭書將「同光十三絕」列為一個條目。 201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關於「同光十三絕」的專著《皮黃初興菊芳譜:同光十三絕合傳》 (張永和著,謝柏梁主編) 「同光十三絕」的巨幅長卷還曾出現在2014年央視馬年春節晚會上


上述文獻對「同光十三絕」事迹的介紹或詳或略,對「十三絕」圖的來歷說法不一,撲朔迷離,以至讓人生出許多疑問, 而最關鍵的問題是:「十三絕」圖到底是不是沈蓉圃所繪

多數資料都說,「同光十三絕」畫像是光緒年間畫師沈蓉圃(也有人寫作沈蓉甫或沈容圃)所繪。 沈蓉圃是名畫師,按理說,如果「同光十三絕」畫像果真是沈氏所繪,作為一幅名畫,當時必定有很多人見過,並有所評論,因而不可能沒有文獻記載。 然而從現有史料來看,自晚清以來沒有任何有關「十三絕」圖的相關記載,13位名伶的傳記文字中亦無「十三絕」的提法。 一幅長達丈余的名人畫作竟然一直默默無聞,直到20世紀40年代才在「市肆」現身(一說是1929年被馬連良發現),有些不可思議


如果「十三絕」圖確系沈氏親筆,那麼原畫在何處?這就涉及「十三絕」圖的發現問題了。 最普遍的說法是:「此畫由進化社朱復昌(書紳)得於市肆,於1943年5月縮小影印問世 (《中國大百科全書?戲曲曲藝卷》)


另一種說法是:1929年春,馬連良「在北京同一位朋友去看房子」,在一幢老式府第的一間客廳里發現了「十三絕」圖,馬連良「當時向屋主詢問這幅畫的來源。 據說這是遜清咸豐年間一位名畫家沈蓉圃先生的遺作」,馬連良「當即慫恿」那位朋友「買這幢屋,並且附帶要這幀畫」。 之後,馬連良向這位朋友婉商,「將它縮小攝製裝潢……印了一萬張」。 此說見於馬連良20世紀50年代初在香港撰寫的《記名伶十三絕圖》一文 (收入《馬連良藝術評論集》第391-392頁,中國文聯出版社2001年版) 文中對「十三絕」圖的發現記述詳盡,讓人不得不信。 遺憾的是文中沒有說明馬連良的這位朋友是誰,那幢老式府第位於何處,它的主人又是誰


張永和所著的《同光十三絕合傳》中稱「這幅珍貴的十三絕圖,真跡是馬連良發現的」,「此則軼聞,完全來源馬連良先生的長公子馬崇仁對筆者的口述,言之鑿鑿,有根有據,當不至於無中生有」。 還說這幅「十三絕」圖「日偽時期,輾轉流落在大節有虧、獻媚日寇的文人、《三六九》畫報社負責人朱書紳(復昌)的手中」。 1943年5月,朱復昌將這幅畫縮小影印,又請13位名伶的後代為前輩寫了小傳,編成《同光朝名伶十三絕傳略》一冊,隨《三六九畫報》一同出售

那麼朱復昌是怎樣得到這幅「十三絕」圖的呢?朱復昌在《十三絕圖譜序》中談到獲此絹畫真跡經過時說:「書(指書紳,即朱復昌)幸於客歲(1943),得珍跡於故家。 」「故家」即世家大族,至於故家是誰,朱復昌未講。 而《中國大百科全書?戲曲曲藝卷》卻說此畫朱復昌「得於市肆」,究竟是得於故家,還是得於市肆,又是一個未知數


關於「十三絕」圖真跡的下落,張永和的《同光十三絕合傳》是這樣說的:「這幅《同光十三絕》的真跡仍在。」1949年以後,已然落魄的朱復昌「要求梅蘭芳收買這幅寶圖」,梅先生「花高價從朱復昌手中買了下來」。「梅大師逝世後,梅氏家族將此寶圖秘笈捐獻給了國家,故此,該圖現應藏於中國藝術博物館」。這個「應」字耐人尋味,帶有不確定性。而《中國京劇》2014年第10期刊載的由封傑撰寫的《勾勒京劇形成之路 展現數位卓越功臣——簡評&<同光十三絕合傳&>》一文卻說「十三絕」圖「現收藏於梅蘭芳紀念館」(未說明是否為原畫),又是說法不一。


現有肯定「十三絕」圖是真跡的資料說法各異,而且都難以解釋這幅「名畫」從問世到1929年馬連良無意中發現這幾十年間的去向和銷聲匿跡的原因。 更為關鍵的問題是:這幅畫的「發現者」,無論是馬連良還是朱復昌,都沒有說明此畫具體發現於何處,原在何人之手,緊要之處閃爍其詞,語焉不詳,又無旁證,僅憑當事人一面之詞,後人難以考索查證。 作為一件重要的京劇史實,缺乏詳細具體的史實信息,其可信度就應當畫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因為我認為,「十三絕」圖為沈蓉圃原作之說值得商榷


那麼史實真相到底如何呢?我從著名劇作家翁偶虹的專文中得到了一些啟示。 翁偶虹所撰《同光十三絕》一文 (載於《翁偶虹戲曲論文集》 ,上海文藝出版社1985年版) 提供了一些有關「十三絕」圖來歷的重要信息。 文中說「這十三位的圖像,沈蓉圃當年都畫有單幅。 這一幅薈萃群英的場面,是後人臨摹沈氏原作,由各個單幅拼湊而成。 」至於這種說法有何依據,臨摹者究竟是誰,文中均未說明,作者早已仙逝,無法求證。 但這一說法不無道理,因為「十三絕」圖中的13位名伶,都有沈蓉圃所繪單幅戲畫存世,兩相比較,圖像毫無二致


那麼,究竟是誰臨摹沈氏原作並拼湊成「十三絕」圖的呢?對此,翁文推測說:「也許是沈蓉圃自己曾把這十三個單幅重新加工畫成的。 」還說「沈畫的十三絕,可能由於賀(賀世魁)畫的十三絕(圖中的十三位是清乾隆、嘉慶以來負有盛名、身懷絕技的高腔演員)影響而成」。 然而細讀翁文,又不免有些疑惑,既然作者已經肯定「十三絕」圖是後人臨摹,想必是有所依據的,為什麼又說「也許是」沈氏「畫成」的呢?豈不自相矛盾?是否另有隱情?

近讀學苑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劉曾復京劇文存》一書,讓我豁然開朗。 該書附錄的《閱盡人間春色——劉曾復訪談》一文是2003年3-7月間,劉曾復在北京大學醫學院宿舍兩次接受採訪時的訪談錄,全都是對話,多為隻言片語,看似很隨意,卻提供了極其重要的史實


訪談中,劉曾復在於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王政堯談及與京劇有關的掌故時,有兩次提到「同光十三絕」。 一次是王政堯說:「同光十三絕里,我一直就挺奇怪,前三鼎甲,當然程長庚、、余三勝都有,沒有張二奎。 」劉曾復接著說:「它沒這底稿兒。 」(見該書第243頁) 這句話雖然只有6個字,卻很關鍵,讓我大吃一驚


另一處說得更為詳細 (見該書第231-232頁),現將這段對話照錄如下:


劉:對,我再說一個事兒,就是「同光十三絕」裡邊的事兒。 這「同光十三絕」啊,它是在1942年那會兒的時候,摹下來了。 有些個藝術家吧,摹出來之後,拼到一塊兒,不是沈蓉圃的親筆。 為的什麼,為的賣錢。 這是好事,不是壞事,不應該說是沈蓉圃的原圖,這就錯了


王:可是到現在,著作裡頭全都是沈蓉圃,仿沈蓉圃

劉:但是這事不是壞事,十三人排一塊兒有好處了,但是它不是沈蓉圃的原圖


王:是它不全哪,花臉行就一個沒有


劉:但總還是不錯,還是好事,但是它不應該說是沈蓉圃的原圖。 而且還說馬連良買這房子的時候,在那兒掛著這個原圖


王:對對對,我就是在那兒看到的,因為馬連良的紀念文集裡邊,專門說馬先生去看這個,十三絕這個

劉:對對對,就是他買了,買了以後就他們那兒,他們就又複製,造出來了。 人家問他說你這個原圖怎麼見不著了?讓日本人弄東京去了。 那時候不正是日本的時代,誰敢問日本人吶。 根本就是那個姓都的,他吃日本飯的,他想指這個賺錢哪,就是他說瞎話,他為的是讓王瑤卿說話,結果把那個老旦添上了


王:郝蘭田?


劉:郝蘭田。 那是後話。 他這幾件事我都清楚極了


王:那我向你請教,這第一幅畫它是從誰那兒出來的?


劉:就是1942年哪,就是姓都的,他們弄出來的


王:1942年才有這幅畫?《同光十三絕》?


劉:才公開吧,公開有這個畫。 翁偶虹在這裡邊起很重要的作用。 後來翁偶虹在《中國京劇》新刊物第三期也不是第二期,他解釋了一下。 翁偶虹跟我很熟啊,他說原來見的是冊頁,後來拼到一塊兒了,寫了那麼一篇文章。 他要擺脫當初他的責任,他這個話起很重要的作用


王:景孤血也有專門寫十三絕,翁先生也有專門寫十三絕,翁先生的十三絕是我在他的論文集里看到的


劉:他特別聲明了一下關於這件事,說紅豆館主跟他師父說這原來是冊頁,後來拼到一塊兒的。 他要擺脫當初他的責任,我跟他熟得很。 後來周華斌呢,他有原來宣傳的小書,日本時代的,他以為這是法寶呢。 我說當初我早就知道這個事,全都是那時候隨便瞎寫的


以上對話說明了以下三點:


第一,「同光十三絕」「不是沈蓉圃的親筆」,「不是沈蓉圃的原圖」,而「是在1942年那會兒的時候,摹下來了」,一個「姓都的,他們弄出來的」,1942年「才公開」


第二,那個姓都的是「吃日本飯的」,為了「賺錢」,造假,「說瞎話」,說馬連良買這屋子的時候,在那兒掛著原圖。 馬連良買了之後,就在姓都的那兒「又複製,造出來了」,還說原圖「讓日本人弄東京去了」。 日本時代出的宣傳(「十三絕」)的小書「全都是那時候隨便瞎寫的」。 為了讓王瑤卿為他說話(把假話說成是真跡),把王瑤卿的外祖父郝蘭田也列入「同光十三絕」


第三,「十三絕」圖造假一事,翁偶虹在這裡邊起很重要的作用,他在《翁偶虹戲曲論文集》中提到:「說原來見的是冊頁,後來拼到一塊了……他要擺脫當初他的責任。 」


劉曾復在談話中明確表示「當初我早就知道這個事」,「這幾件事我都清楚極了」,「翁偶虹跟我很熟啊」。 劉曾復是著名的生理學家,京劇理論家、、研究家,在戲曲界德高望重,對京劇藝術有深刻研究和獨到見解,學術造詣深厚,以治學嚴謹著稱。 可以說,劉曾復所說的話是可信的


事實上,對「十三絕」圖的質疑早有人提出過。 《中國京劇》2004年第12期曾刊載楊連啟撰寫的一篇長文《關於&<同光十三絕像畫&>》,列舉多家關於這幅畫流傳的記載於看法,指出」圖畫的真偽有待進一步考索」


竊以為,對「十三絕」圖的真假,我們應當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去面對,而不應該為賢者諱。 當然,否定「十三絕」圖這一說法不、、於就是否定了這13位京昆名伶,他們依然是身懷絕技的京劇奠基者,「十三絕」圖依然是一件珍貴的京劇史料

(本文原載於《藏書報》2015年12月21日,作者:石呈祥)


作者簡介:

石呈祥 1941年生於北京,河北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 1964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圖書館學系,退休前在河北大學執教十八年。 酷愛京劇藝術,多年來熱心從事京劇的宣傳普及及研究,連續數年為該校學生開設京劇知識課。 著有《京劇藝術——中國文化的一朵奇葩》《凡人品戲——梨園花瓣集》《凡人品戲——又一村集》《凡人品戲——餘暉集》、著作,曾在《中國京劇》、報刊上發表京劇研究文章多篇


說說春晚《同光十三絕》


梅蘭芳紀念館的《梅蘭芳藏畫集》一書收錄有該畫,可能收藏於該紀念館,僅供參考。順便說一句,有人認為十三絕畫是民國時好事者根據晚清戲畫臨摹、拼湊出的贗品。


哎呀卧槽故宮博物院加一!


推薦閱讀:

為什麼唱戲上台之前會特別緊張,說相聲就不會?
當今最好的程派青衣?

TAG:藝術 | 京劇 | 收藏 | 國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