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末期旳吳越兩國皆地處東南地區,爲何吳王夫差矛和越王勾踐劍會在湖廣地區旳楚國出土?

是否是被楚滅後,被楚國貴族帶回湖廣?


豆子的回答實在有硬傷,借著《國家寶藏》這次熱點,來說說對這個問題看法:我認為更可能是楚越戰爭的戰利品。

1、關於勾踐和夫差的出生年份,正史上根本沒記載。豆子回答中的生年是無中生有的,或者只能說含有很大的推斷性。另一個明顯的硬傷是:出土越王勾踐劍的墓主名字應該釋為「邵固」,而不是「邰固」;還有就是表格中列舉的春秋楚君都葬在江陵紀南城,這個不算硬傷,但也是有爭議的。春秋郢都更可能在宜城一帶,到戰國才遷至荊州。

2、越王勾踐劍,於1965年出土於湖北荊州望山一號楚墓。一號楚墓隨葬的簡牘中,多次出現「邵固」這個人名。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陳振裕先生時任所長)、北京大學中文系編《望山楚簡》一書,正是這方面的權威著作,其中對邵固的身份和時代提出以下幾個主要觀點:

(1)墓主邵固在簡文一直被直呼其名,而沒有官名或者封號,估計死的時候比較年輕;

(2)墓主邵固祭祀的先人有簡王、聲王、悼王、東□公、王孫○(兩個打不出來的字),很可能是楚悼王的曾孫,以悼(邵/昭)為氏;

(3)楚懷王也是楚悼王曾孫,那麼邵固死在楚懷王前期最合適;不過,也可能略前或者略後。

3、好了,墓主信息我們大致了解,那麼為什麼越王勾踐劍會在戰國中後期的楚墓出土呢?

《國家寶藏》中提到兩種說法:一是陪嫁品、二是戰利品,在小品中是採用的陪嫁品的說法。大概觀點就是說越王勾踐把女兒嫁給了楚昭王,生下楚惠王。然後這把陪嫁的劍就留在了楚國,並且流傳到了邵固之手。

不過,勾踐女兒嫁給楚昭王的說法來自《列女傳》,劉向編訂這部書主要是宣傳「女德」,未必是真實歷史。因為歷史上楚昭王比勾踐早去世三十多年!當然老夫少妻也不是不可以。另一個問題是,雖然銅器陪嫁很常見,不過一般都會寫清楚所作用途。

比如河南固始出土的《句敔夫人季子簠》說「有殷天乙唐孫宋公欒乍其妹句敔夫人季子媵簠」,就是說殷王商湯的後人宋景公欒,因為妹妹嫁到吳國做夫人,所以他製作這個簠作為嫁妝。而《越王勾踐劍》的銘文是「越王鳩淺自乍用劍」,看來是自用的;即使後來作為嫁妝使用,也應加刻銘文作為紀念。

而且,在郢都出土的越王劍遠不止越王勾踐劍。比如在湖北荊州還出土了「越王者旨於晹劍」、「越王州勾劍」、「越王不光劍」,這些寶劍都沒有陪嫁的信息,不太可能是嫁妝。而且在河南和陝西等地也都發現了越國青銅器,這些和楚國的關係更小了,應該都是由於連年戰爭的反覆輾轉比較合理。

如果是戰利品的話,涉及的就是楚越戰爭。楚懷王滅越是在懷王二十三年(前306年),如前所述,邵固正是楚懷王的同輩人。《望山楚簡》認為他去世的時間在楚懷王前期最合適,不過也允許有一定偏差。畢竟我們知道,同輩人的年齡有差距也正常。所以邵固死在前306年左右是可以接受的,我認為這種推測比嫁妝的觀點更合理。

有同學說越國滅亡是前222年,這個時間是秦國平定百越設置會稽郡的時候。但是越國作為一個實體已經滅亡於前306年了,當時越國都城姑蘇也被楚國設置江東郡,會稽及以南的百越部落紛紛對楚國稱臣。《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記載的前333年滅越也不準確。詳見楊寬先生《楚懷王滅越設郡江東考》《關於越國滅亡年代的再商討》。

4、吳王夫差矛於1983年出土於湖北荊州馬山5號墓,和越王勾踐劍不是同一個墓主,不過兩墓無論位置還是時代都相差不遠,真可謂不是cp不聚頭。所以吳王夫差矛也可能是楚滅越之後的戰利品。夫差矛比較罕見,但夫差劍倒是不少,湖北、河南、山東、安徽都有,如果說這些都是陪嫁品明顯比較牽強了。

當然,物化證據本身不會說話,任何論證都沒有絕對把握,留給後人就有無數遐想。也許這正是文物的魅力吧?!


吳王夫差,前528年~前473年

越王勾踐,前520年~前465年

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踐吞併吳國,夫差當著勾踐的面自殺。

公元前306年,楚王派兵攻陷越國,繳獲大量戰利品。

而出土越王勾踐劍的墓,墓主人叫邰固,是楚王子孫,根據考古學家陳振裕的考察,他更有可能是楚悼王的曾孫。墓主人死時,根據大量竹簡推測,是公元前320年左右,早於楚滅越,因此有極大可能根本就不是戰利品。

如果墓主人是死於前306年之後,那墓葬里定然是楚國繳獲的越國的戰利品。如果不是,則情況更有可能是楚昭王(前523年~前489年)娶越王勾踐之女時,勾踐的女兒從越國帶來的「親爹常所用之精美套裝」。此後這些寶物,自然可以贈送他人或傳給後代,後代珍藏,生前喜歡得不得了,死的時候就跟著陪葬了。

吳王夫差矛就更難說了,因為我估計吳王夫差矛和吳王夫差劍一樣,都是限量製作的,這是同款和帝王真的用過的區別。

吳王夫差劍在河南輝縣、湖北襄陽、安徽壽縣、河南洛陽、山東平度都有出土或發現(收破銅的時候被人發現)。要是加上沒出土的,數量不知道有多少。而發現吳王夫差矛的這個墓穴,是個中小型的土坑墓,棺槨腐朽,算不上高官顯貴。但既然擁有夫差矛,那也可以說很不一般了。可能是祖傳的,也可能是受人饋贈、賞賜,還有可能是淘來的或者廝殺所得戰利品。不管如何,這個矛對他來說是珍貴的,鋒利無比,精美華貴,所以陪葬了,要一直留在自己的身邊。


考古發掘出的越王劍有20餘把,光楚地就有14把,其中楚故都紀南城附近出土了4把:望山出土的越王勾踐劍,藤店出土的越王州勾劍,張家山出土的越王不光劍,官坪出土的越王鹿郢劍。

出土越王劍的墓葬都不太大,規制也不太高,而且都分布在紀南城附近,所以我比較贊同荊州博物館原館長滕壬生的觀點,都是楚對吳越作戰的戰利品。

楚國可能不止掠奪吳越名兵,還掠奪吳越工匠。楚國戰國晚期製造的複合劍,即劍的中脊和兩刃是用兩種不同成分的青銅鑄接而成,技術源頭可能就來自吳越。


本史盲兼愛好者猜想一個,有問題歡迎拍磚。
幾年前在武漢博物館看拿破崙展,然後看見《跨越阿爾卑斯山聖伯納隘道的拿破崙》這幅畫。因為這是小時候就在書里看見的巨作,激動之下就詢問工作人員這是真跡還是複製品。工作人員說這其實是拿破崙自己製作的宣傳品,由不同畫師畫了幾十幅。拿破崙送給很多人當紀念品的,同時宣揚他的武功。然後我拿出手機一百度,的確發現了各種細節有差別的此畫。那展覽最寶貴的物品,拿破崙與約瑟芬的仿羅馬式雕刻頭像,全世界號稱也就剩一對。但是介紹上也說當年做了幾十件,只不過其他都打爛了。

而這一劍一矛我估計是類似情況,當年應該製造了一定數量的,只不過還沒發現或者變成銅銹了。比如傳說中的少虡劍,已經出土三把了,鬼知道當年製造了多少。


為了有銅,所以爭奪銅陵這個城市


因為吳滅于越,越滅於楚。最終都被楚國貴族帶到了地下。


你一輩子只用一把劍嗎


答主回答了目前兩種的說法

關於越王勾踐的寶劍

一種是嫁妝說,

另一種意見是戰利品

我來說說我的意見,

秦王政二十五年,「降越君,置會稽郡」(《史記·秦始皇本紀》)。公元前222年,秦統一六國前一年的事情。越既未滅,那麼勾踐劍和夫差矛就不見得是戰利品入楚,

而且歷史上楚越兩國的關係自越王允常時期開始就很親密,兩國曾一度互為盟友,楚昭王還曾娶越王勾踐的女兒為妃,生下了楚惠王。因此勾踐這把珍貴的青銅劍有可能是作為女兒出嫁時的陪嫁品流入楚國,楚王后來又把這柄劍賜給了邵滑。邵滑死後,這柄劍就殉葬於墓中。

關於吳王夫差矛

而吳王夫差矛,雖然也鐫刻著吳王自用字樣,但據考證,它卻是夫差時期製造的一批矛之一,並非真由夫差隨身帶著上陣殺敵或防身或裝飾。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北京師範大學張國安博士說古史層累說存在邏輯謬誤?
先秦時期人們祭祀什麼?
為什麼帝堯的名字不像漢人?
如何评价商鞅其人其事?

TAG:歷史 | 考古 | 文物 | 先秦歷史 | 國家寶藏2017央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