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人努力去自控的動力有哪些?(換句話說:是什麼原因使人想要去自控?)
如題。自控和放任在一件具體的事情上得到的結果,肯定是自控要好,所以這一點可以不用說了。因為這一點並不能產生很強烈的動力去努力自控,尤其是不會造成很嚴重後果的小放縱方面。從其他方面說說,謝謝!
受邀的和未受邀的都歡迎提供寶貴回答。謝謝!
0. 意志高於一切。人生是一個哲學命題。「最終決定一個人高度的是其思想的高度。」按照知乎的風格,建議是多看好書,多聽高尚的音樂,多接觸先進人士,多嘗試新鮮事物挑戰自己。
1. 動力或者壓力。大多數人都有些不得不做但不是很想做的事,此謂壓力,少數人有從心所願一定要達成的目標,此謂動力。大多數的「心願」和「夢想」其實屬於前者,不過是自欺欺人,屬於從「荒誕的現代性中撿來的隻言片語」。動力好過壓力,想像一下,在雅典,最瘦弱的自由民也要強過最強壯的奴隸,這就是精神上的優越,被外物淩駕與執行自我意志的差別,大多數人在大多數情形下既無意識也無意志。
2. 競爭/比較。低級而有效的刺激手段。總是有和你追求同樣目標而自控比你優秀得多的人,見賢思齊。不鼓勵任何沒有確定自己心願的單純性和正當性前就盲目攀比的追求。
3. 自我反省和特定學科的學習,以及對習慣進行有意識控制的經驗。後者讓你對改變自己的習慣更加自信(「優秀是一種習慣」),前者有助於培養靈魂的豐度並提高認知力,同時讓你對無謂的低級慾望失去興趣(有些東西我們一直使用,並非因為我們需要它,而僅僅因為我們曾經擁有它)。以上兩點需要足夠經歷和足夠的有意注意式思考。
4. 延遲滿足,這個和上一條差不多也屬於經驗範疇,參見你遇到過哪些讓你眼前一亮、醍醐灌頂或對你改變很大的理念?。
5. 失敗。一個人沒有聰明到能直接從他人的錯誤中吸取教訓的話,自己多吃點虧付點學費,意識到暫時的逃避註定會讓自己在將來背負更大的痛苦,這一認識刻骨銘心後,很難繼續逃避下去了。惟願這一天不要來得太遲,悟性的問題吧。
6. 重新評價一切。
舉個淺顯的例子,現在是週五晚上,你想找幾個哥們去酒池肉林暴飲暴食一下,然後dota個兩天兩夜。
a. 且慢,爲什麽?!因為你這一周很努力?因為大多數人都這樣?因為商家的廣告告訴你現在是消費的時間,你值得擁有?呵呵,呵呵呵呵。那要看跟誰比了,井底之蛙可不好~
b. 一定很想玩的話也可以,敢問,有的人看書拉大提琴可以很開心,並且可以從中獲得建設性的受益,爲什麽你要像個白癡一樣眼神呆滯地玩兩天遊戲? 10 years from now, where"d this gaming experience get you? Fucking nowhere.
c. 再進一步,如果一定要dota,有必要把整個週六週末都耗掉,有必要通宵熬夜嗎?就像運動過後吃東西更香一樣,讀書讀到累了再玩兩小時遊戲的爽快感之高,負罪感之低,和邊際效用遞減的放縱高下立判。其實這些東西心知肚明,沒有什麽東西禁得起這樣的幾番詰問,停止自欺欺人就是意志問題。
7. 天生的意志誠然有差別,後天或許也是可以培養的,不過我很擔心,這種潛意識層面的東西也許完全不應該試圖訴諸於淺薄的語言。自控的本質就是相信有一件更應該做的事,而壓抑本能地想去做另一件事的慾望,從這兩方面下手就可以了。
然而我們這裡分享的無非都是技術層面的東西,當一個人意志和靈魂具備的時候,他自然會去不斷摸索出只屬於他自己的人生哲學。從這個角度看,這裡所說的一切雖然似乎有點道理,同時毫無意義。
首先反駁這一句:自控和放任在一件具體的事情上得到的結果,肯定是自控要好。這結論比較武斷。比如,很多人都在後悔年輕時把時間浪費在了課本上,沒有好好發展愛好,沒有好好玩。你敢說這些人年輕時沒有自控能力么?有時候選擇的結果好壞是難以判斷的,自控不自控不是最終標準。
然後,說一下動力源。動力源說白了就是衝突對象,比如今天上課時沒有鼓起勇氣把自己的課本借給沈佳宜,放任自己的懦弱,是不是和喜歡沈佳宜的想法衝突了?正因為衝突了,所以要克服自己的個性缺點,主動站起來擋槍。
這裡衝突對象(動力源)一般都是自己的一種中長期目標,而放任就是順著自己短期的追求享受的天性。這目標和享受時常會產生衝突,不能說誰對誰錯,沒用的人只選擇一樣,普通人在兩者之間不斷切換,高手才能把兩者進行完美結合。
P.s.動力源如果是一些笨蛋老師或者笨蛋父母的教誨,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一些不經大腦的計劃,就等著後悔吧-----------------------------------------------------------------
最後送君一句話共勉
叫醒我的不是鬧鐘,而是理想。
謝謝邀請。
佛教有一句話,頗能形容這個力量:
制心一處,無事不辦。
這就是定力。定能生慧,定能產生智慧。
所謂的小放縱,就是大放縱的開始。放縱使人失去定力,失去智慧。
中國古人早就說: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
因為普通人沒有自控力,就能從一點點的小放縱逐漸而發展成大放縱,乃至殺人放火,皆是如此。
並不是人人都生下來會殺人、敢殺人的,都是一點點放縱而來,因為自身無自控力,所以,不能察覺,無法制止。
其他的道理也一樣,一點的小放縱,沒有自控力的人,會因此而發展,逐漸無惡不作。
恐懼,貪婪,和愛。
因為害怕失敗而恐懼,只好加倍努力,而時間又只有這麼多,那就把別的時間掐出來,強制控制,把視線集中到要做到事情上。
因為貪婪想進一步,更進一步,再進一步的去熟練自己的技能,掌握法則,而時間只有這麼多,那就把別的時間掐出來,強制控制,把視線集中到要做到事情上。
因為熱愛而產生恐懼,害怕無法以此為生,只好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自控就此產生。
其實沒有自控這回事,一分為三,就是恐懼,貪婪,和愛。
周杰倫知道自己除了音樂其餘無法謀生。
周杰倫知道自己除了音樂其餘都不感興趣。
周杰倫成績不好,害怕考不上大學,於是他更拚命練鋼琴。
於是周杰倫成了周杰倫。
個人的理解是:不能自控意味著你從放縱行為中獲得快感和解脫或是其他的滿足感,而你潛意識裡認為堅持這種行為並沒有對你造成特別大損害、或者說維持下去你也可以繼續好好活著,你的大腦認為繼續這种放縱行為的「收入」比「成本」高,即你從中獲得的安慰多於其造成的傷害,這種收穫不是顯性的、理性的,但卻是存在的,所以人們往往難以自控。
比如減肥,你的理性告訴你管住嘴、邁開腿可以讓你變美變瘦更富魅力,可是你的潛意識可能覺得「享用美食更令我愉快」或者「瘦下來又怎樣呢」所以你不會真正想要自控,那只是一時想法,可能只是當時社會壓力的結果,當你脫離那種壓力時,你還會重複以前的行為,因為自控不是你自發的需要、而是他人的壓迫。
當你真正關注且認同自控的好處,對放縱所帶來的好處予以否定,你才真正獲得自控的心理基礎,並且得到理性的你想要的結果。壓力太大,算是被動的動力。
意識到自己的某種行為「不好」, 就會產生自控的動機,但這並不代表能夠做得到。 影響自控的有幾個很重要的因素:
- 慾望轉移,即用其他的慾望來填補。比如:你控制不住頻繁的打飛機, 但你可以把注意力轉移到打DOTA,It works! 但通常很難找到一個正向的慾望去轉移,周邊所見,似乎「清理欲」比較管用。
- 價值觀壁壘。這個例子很多,比如規避外遇等,但這一層面是依舊是建立在社會道德的基礎之上。
- 自我意識。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受到環境"Institutionalization"的結果,而實現自我覺悟和反抗。比如常說的認清自己的命運、了解自己的慾望。
第一次被邀請,也不算什麼專業人士,但是分享一些自己的人生經驗吧。
「自控和放任在一件具體的事情上得到的結果,肯定是自控要好」,我的經歷來說,這個認知本身是有偏差的。具體事情具體分析。但很多時候,為什麼必須控制自己,不敢放任,大多數都是害怕或者認定放任的結果不好,控制才好。或者說,感覺控制自己,才會被接受;放任的話,就認定會產生不好的結果。但是成熟之後發現現實往往是相反的。自控很多時候都只是怕不被別人接受、或產生自己不想要的結果,起碼對我來說。反倒跟隨自己的本心,偶爾放下控制,放任自己去做,得到的快樂和意義反倒是成倍的。
其實自控和放任,做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為什麼這樣做?怎麼做?是因為別人告訴我的價值觀,而讓我忽略了內心的真實感受和需求,必須要通過自控去得到或者符合什麼?還是自己選擇為自己負責,願意自控而不願因為放縱而損害自己,為了自己更好的生活。這才是問題的核心。
作為自我壓抑、自我控制了多少年的我,想說學會放開、允許自己跟隨本心、而不是外界的規則,是我需要學習的。但是也許對於過於放縱自己,太缺乏自控力以至於人生失控的人,學會自控非常重要。
回答lz的問題,自控的動力,來自於為自己而活。了解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喜歡什麼討厭什麼,有什麼樣的追求,並且選擇為自己負責,願意為自己的人生做出取捨,這時的自控才能非常有力量。如果並不清楚自己是誰,想要什麼,只是因為別人或者社會告訴自己「這件事好」或者「這樣做不好」,這時的自控是非常無力的,因為並沒有來自於內心的真實動力和願望。人天生下來就是有惰性的。所有人都一樣,有的人可以很好克制自己的慾望,強制性的去克制一些東西。這些都是後天磨練形成的,如果想要鍛煉下自控力,個人建議找一些動力。比如,你上班很懶,工作平平,那你得勤奮上進,可以用心愛的女朋友來激勵自己。如果這點你都做不好,那麼你的女朋友可以考慮換人了。再比如,想戒煙,可以找點其他事情讓自己忙碌起來,人生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目標,激勵自己的東西也就不一樣了,自己找出合適自己的方式。
發小的英語聽力課老師對他們說到她舅舅家的妹妹,家裡很有錢,在大連工業學服裝設計,高考畢業就說去大學找個有錢對象,花著家裡的錢,等大四齣國留學,聖誕節讓他們老師送她Dior粉底,一瓶粉底就是老師四分之一的工資,後來內個女孩讓家裡人給他宣傳微店,買的是高仿lv,老師說你背著個高仿你身價就貴了么,你就厲害了么,家裡已經放棄女孩了,因為就算他留學回來還是什麼都不會,現在廣播電視編導專業一家家倒閉,你再不努力你以後怎麼辦
當你去國外的時候,你才知道UGG是地攤貨,你就知道世界多大多可怕。
問我看了受啟發嗎?
受。
我的行動力真的不知道哪兒去了,不知道自己熬夜的意義。離高考那段飽滿狀態的日子很近卻像遙隔世紀,缺少一路同行無論男女、無關風月,世俗卻不世故,價值觀一致的在身邊督促的伴。
想變好的心是真的,爸媽對我期望很高吧,養我這麼大很累吧,老輩身體健康闔家歡樂是我一直以來的願望,我想盡我所能給他們晚年身心的富足,物質與心理。這是我永遠的深層動因,是初心,是我立於人間所求。上天賜予我自出生就並立的她她她,感恩也叩謝。
大學時光,說來膚淺,我每一次前進的動力和上升的決心,不過是為了比肩我喜歡的人。
喜歡就要佔有,
你也等等我,
好不好?
生而為人我很感激,
一直在路上。
潛意識裡我們覺得不自控就不能得到好的結果,比如說不控制體重就會變胖變醜,不控制睡眠自己就會睡覺睡很晚第二天如行屍走肉,不控制飲食就可能隱形會導致各種疾病,其實從我們很小的時候開始,已經處於一個被控制的環境中,吃飯要坐在飯桌前,嚼東西的時候不要說話,放學了要早點回家...有一種思維定勢,好的習慣都是由於控制而來,所以當我們長大後,自己取代了父母的角色,學會了自我控制。
但長大後,我們有了自我控制的篩選權力,我們可以自己選擇想要控制什麼,但歸根結底,因為有目標才會想要去控制,過往的控制可能是別人對自己的寄託,但現在是為了自我,因為這是一條達到目的的捷徑,但當然要付出許多的努力。但是我們是否在每件事上都要考慮自控?這個問題上@瑤草 回答的很好了,不另外補充了。
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坐著看書的時候,大部分人都會不由自主地彎著背吧,直著會比較累,但是比較能集中注意力。
但是好像放任一下也不會造成什麼後果啊,那怎麼控制自己盡量保持坐姿端正呢?
通常我的理由是[萬一xx(喜歡的人)看到我這麼沒精神的樣子,肯定覺得沒有吸引力了!]
然後果斷坐直!端端正正地坐好,人家可是小淑女~
我不愛吃辣皮子,但有時看別人吃自己又禁不住想吃,可是我能控制住自己,因為我每次吃那個都會拉肚子。有時候吃虧犯錯都是為了下次不犯同樣的錯誤
讀了《自控力》,我在小密圈app建了一個幫助實現目標的「意志力挑戰」小組,想安利一下。
以下是「意志力挑戰」的解釋和目的。
我從《自控力》第八章「為什麼意志力會傳染」總結了以下內容:
1)人類在理解他人行為的過程中,有一種無意識模仿的本能。
例如,我們看見別人屈服於誘惑時,我們的大腦也可能受到誘惑;相對地,如果你發現別人和你有同樣的意志力挑戰,你就會很想加入他們,從而堅持你的計劃。
2)我們的日常行為受到「社會認同」的巨大影響。
如果我們發現自己處於多數陣營,會傾向於不做改變;當我們發現自己的意志力水平高於我們認為的周圍人的平均水平,會傾向於向平均水平靠攏。也就是說,「社會認同」有時妨礙我們做出改變。而解決的好辦法就是找到一個新的群體加入進去。置身於和你共享承諾與目標的人們當中,會讓你有新的標準。
3)自豪感的力量
內疚會降低意志力的生理儲備,反之,自豪感會保持甚至增加這種儲備。為了讓自豪感發揮作用,我們必須有機會向別人報告自己的成功,也就是說,讓自己堅定決心的有效策略是——公開你的意志力挑戰。小組裡的大家會為每一個實現目標的人歡呼鼓掌。
無須單獨面對你的意志力挑戰。不必有相同的目標,只需要相互記錄和鼓勵。這就能讓我們在自控時感到來自社會的支持,如果你願意把這種支持變成一種良性競爭,也可以在意志力競爭中贏過別人。看看誰會最先完成被延誤的任務,看看誰在一個月里省的錢最多……記錄下來,讓目標保持鮮活。
在小密圈app搜「意志力挑戰」(創建人Ivy)即可加入。差別心
想要的太多了,所以不得不去做更好的自己,
我覺得一個是外界的諸如壓力等,還有一個內部的,自我反省自我認識
或許,是為了想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知道如果不自律的話,自己會成為自己討厭的人。
強烈的成事慾望吧,如果外界某項條件對你要達成的目標構成了障礙,很多人都會嘗試去戒除,但是能不能成功就另說了。
老婆或者女朋友說,我相信你。然後自控就很簡單了。
推薦閱讀:
※首先很佩服你的毅力,我曾嘗試過,不過失敗了。我想問下,除了您講的對自己自制力變強了,讀的這麼快是否真的能在書中獲得什麼重要的知識?還是讀過就忘了?這155本書你還能記得有多少?
※總是不能按照計劃完成自己想做的事,該怎麼辦?
※如何在惡劣的環境里保持自我學習的恆久動力?
※如果很想念一個人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