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大戰 VI:絕地歸來》和《星球大戰 VII:原力覺醒》之間發生了哪些故事?

本題來自知乎圓桌 ?星球大戰,更多相關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以下信息匯總自小說《餘波》(Aftermath)、《星海迷途》(Lost Stars)、《覺醒之前》(Before the Awakening)和參考書《原力覺醒:視覺圖典》(The Force Awakens: The Visual Dictionary)四本書。


第二顆死星被炸毀、皇帝駕崩後,起義軍改組為新共和國(New Republic),錢德里拉(Chandrila)行星成為臨時首都。銀河議會得到恢復。原起義軍領導人蒙·莫思馬(Mon Mothma)被選為新共和國銀河議會首任議長。新共和國星際艦隊由賈爾·阿克巴元帥(Grand Admiral Gial Ackbar)指揮。幾個月後,新共和國在阿基瓦(Akiva)行星上空打敗帝國殘餘的艦隊。阿基瓦成為首顆加入新共和國的外環(Outer Rim)行星;新共和國揭開了解放外環的序幕。

皇帝駕崩一年後,新共和國與帝國殘餘在外環的沙漠行星賈庫(Jakku)爆發了一場大規模戰役。這場戰鬥在EA發行的遊戲《星球大戰:前線》的免費DLC《賈庫戰役》中有詳細表現。賈庫戰役以新共和國獲勝而告終。此後,帝國殘餘再也無力對新共和國發動大規模戰役,被迫與新共和國簽署一份名為《銀河和議》(Galactic Concordance)的和平條約。帝國向新共和國投降且事實上被解除武裝;銀河內戰結束。


幾乎就在《銀河和議》簽署的同時,大量帝國飛船載著不計其數的帝國軍事機密逃亡至銀河系的未知區域(Unknow Regions),躲避新共和國的耳目,伺機東山再起。沒過多久,銀河系核心世界(Core Worlds)和內環(Inner Rim)的那個銀河帝國就消亡了。而未知區域的帝國殘餘勢力則重組為第一秩序(First Order),成為帝國的繼承國。一個叫斯諾克(Snoke)的神秘黑暗面使用者成為第一秩序的最高領袖。三十年來,第一秩序在未知區域秘密擴軍備戰,在新探索的行星系擴張殖民,以新共和國為假想敵。

(第一秩序的標誌)

與此同時,新共和國在《銀河和議》簽署後則實施了一系列分權制與非軍事化改革。新共和國星際艦隊被大幅度裁減,雖然依然是銀河系最龐大的武裝力量,但遠遠不能和舊共和國與銀河帝國的軍隊相比。新共和國的首都也不再是固定的科洛桑或錢德里拉,而是通過選舉在成員星球間輪換。全共和國上下幾乎都沉浸在和平主義的幻想中,不願意把帝國殘餘勢力的崛起剿滅在萌芽狀態。第一秩序興起後,新共和國居然試圖與他們和平共處。在新共和國與第一秩序的空域之間有一片由中立行星系組成的緩衝區。兩國商議,任何越過緩衝區的軍事行動都將被視為戰爭行為。於是,新共和國與第一秩序陷入了不戰不和的冷戰狀態。

(新共和國的標誌)


一方面,新共和國的政客認為第一秩序不足為懼。新共和國政府對第一秩序公然違反《銀河和議》的事實以及屢次越過緩衝區侵害共和國利益的行為不管不顧,僅僅依靠發表外交抗議了事。萊婭·奧迦納是少數對帝國殘餘勢力持強硬態度的新共和國官員之一。她反對裁軍,認為第一秩序會毀滅新共和國努力奮鬥的一切,應該予以嚴厲打擊。然而,她卻被她的政敵污衊為戰爭販子、不可救藥的和活在過去的人,甚至遭到新共和國高層的排擠。在《原力覺醒》故事發生前,時任新共和國議長拉內弗·維萊查姆(Lanever Villecham)更關注於改善與跨海迪亞邊疆(Trans-Hydian Borderlands)內各中立行星系的貿易關係,而不是防範第一秩序。

(抵抗組織的標誌)


另一方面,新共和國默許萊婭·奧迦納組建抵抗組織(Resistance)對抗第一秩序。抵抗組織是萊婭成立的一支私人秘密小部隊,專門用於監視和防範第一秩序的行為。其成員幾乎都由萊婭親自招募。抵抗組織表面上依然是新共和國軍隊的一部分,但僅僅得到共和國道義上的支持,而得不到實質上的資助。抵抗組織所依賴的資金、飛船和裝備僅由少數與萊婭持相同顧慮的共和國官員悄悄輸送。為了防止被政敵和第一秩序抓住把柄而挑起不必要的事端,抵抗組織的許多行動都是秘密的。


以上就是《原力覺醒》故事發生前的直接背景。


迪士尼收購了盧卡斯


電影特效8分,但劇情要被拖下水,整體6分的感覺,不好看,不滿意,除了特效,劇情根本不敢自稱是大片


推薦閱讀:

《星球大戰》電影中總共有多少種 trooper?它們都有些什麼職能?
為什麼《星球大戰》的開頭是「很久很久以前」而不是「很久很久之後」?
為什麼《星球大戰》里盧克最終沒有像他爸那樣,成為第二個達斯維達,背叛反抗軍甚至殺死西斯自己做皇帝?
星球大戰有過對古代的描寫么?

TAG:星球大戰StarWars | 星球大戰:原力覺醒電影 |